《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四九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2015/09/12 台孝廉讲堂 档名:57-109-0149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太上感应篇汇编》第四十三句,【虚诬诈伪,攻讦宗亲】。我们看经文:
【漫无根据曰虚。妄有污蔑曰诬。诡计蒙人曰诈。矫情欺世曰伪。分言则四。合言则不诚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今舍诚而虚诬诈伪。非戾天道而失人道乎。其心甚劳。其事甚危。乃天下第一等薄福相也。不入三恶。其将何归。清益都孙廷铨。朴诚无华。故清世祖尝呼之为孙老实。每部堂员缺。辄曰。还是用孙老实。凡三呼孙老实。而大拜矣。老实何尝误人哉。】
这一段我们来看字句解说:
『三恶』就是三恶道。
『益都』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青州市,在齐国的时候叫做益都县。
『孙廷铨』是明末清初山东益都人,他是明朝崇祯的进士,当永平府推官。后来因为战争他回到他的家乡。顺治二年又被提拔为河间府推官,兵吏两部尚书。他当了部长,还当到国防部长,康熙初当到内秘书院大学士,后来因为生病告退,这是「孙廷铨」。
『朴诚』就是朴实忠诚。
『无华』就是很朴素,不虚伪做作。
『清世祖』,他就是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的皇帝,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他在崇德八年继位,由睿亲王多尔衮辅政。第二年改为顺治,九月入关进京,十月当上皇帝。他第二年下令剃发令,就是要剃头发,攻克江南各地。顺治七年的时候多尔衮死掉。顺治八年他亲自来治理国政,同时他尊奉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但是隔不久马上追究多尔衮图谋不轨,削掉他的封号,然后整治他的余党,算是斗争了。也可以讲说以前他有帮助过他,但是多尔衮,我想我们连续剧都看过,最后被举发。这就是「清世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其实他跟佛很有缘,跟佛家很有缘,最有名的就是「顺治皇帝出家偈」,称为「盐灯之歌」,这个偈语写得非常好。顺治皇帝说:「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以前出家人他可以到处云游四海,到佛寺去挂单,这叫做「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出家不容易。你说你拥有黄金万两,你富可敌国,那只是拥有财富而已,不是很尊贵,真正尊贵就是可以解脱啊、有智慧啊。那就是「惟有袈裟披肩难」,要出家不容易啊。出家真的不容易啊,要累积很深
厚的善根福德因缘,披上那件袈裟不简单,真的不简单。所以他说「惟有袈裟披肩难」。
当然出家有身出家、心出家。也有居士修得很好,他虽然身没有出家,但是心出家了。如果说你能够剃头,现出家相,身出家,心又能够放下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放下这个身心世界,那就真的是心出家了,那是身心都出家,那是最好的。这个地方讲,「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当皇帝虽然是万人之上,但是真正仁慈的皇帝,要为苍生,忧国忧民。前几天我们看到习总书记,习近平讲一句话非常好,他讲,与善人为伍,就是跟善人相处,心念苍生,就是这里讲的这个境界,就「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百年就是三万六千日。就算给你活到一百岁好了,你当皇帝当到一百岁,「不及僧家半日闲」,每天忙不完的国政,你没有办法像出家人这样半天的清闲。倒不是出家人不要做事,出家人也是要为众生、为佛教忙很多事情,是他心里没有烦恼。他真能够怎么样呢?真能够离开五欲六尘,尤其真正有功夫的、已经能够断烦恼的,那更不得了,所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当皇帝也是一样,来的时候也是糊里糊涂的啊。到人间来,带了业力来,因为有福报所以当上皇帝,福报用尽了又要离开了,所以「来时糊涂去时迷」,造了那么多业,又要离开。
我们看那个网路里面流传的,唐太宗因为情执很重,爱他的夫人,加上在皇帝的时候,造了很多杀业,杀了他的亲兄弟,所以还在地狱受报。后来因为老法师提倡《群书治要》,因为《群书治要》就是唐太宗叫魏征来做的、来整理的。他因为有这个福报,所以能离开恶道,就是这里讲的,「来时糊涂去时迷」。如果都没有积功累德,那就是「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顺治皇帝是有一点点悟性,他悟了三世因果。「生我之时我是谁」,就是还没有生我以前谁是我?就是你的前世啊,我们都有隔阴之迷,前世是男的是女的?不知道,前世在哪里?也不知道,这叫「未曾生我谁是我」。你前世在哪里?你前世是干什么的?你完全不知道。「生我之时我是谁」,生了以后改头换面了。《玉历宝钞》里面讲,喝了孟婆汤又忘记前世了,「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你长大成人了还执着这个我,现在这个身体是我,这个黄某人是我,「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等到你死掉以后,你一期的生命结束了,一期的因缘又结束了,又要去改头换面了。那万一不好去当三恶道的众生,或到畜生道去,那「合眼蒙眬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这就是什么?「不如不来又不去」什么意思?广
钦老和尚讲,没来没去没代志,翻成台语比较顺,就无来无去无代志。国语叫没来没去没代志的意思就是说,他开悟以后,有来去的相,可是性没有来去,自性没有来去。自性,像六祖大师自性就没有来去,他虽然有示现到人间来,但是菩萨示现人间,那真正开悟的就是这个道理,「不如不来又不去」,他真的做到了。但是我们都怎么样呢?我们又不得不来,为什么?酬业而来。印光大师说的,来什么?来偿债、来还债的。有时候是来还感情债的,有时候是来还钱债的,欠人家钱要还钱,有时候是来还命债的,短命的要还命债。所以大部分,你不来也要来,为什么?是业力叫你来的,印祖说,酬业而来。那他是说,顺治皇帝说,不要来又不要去啦,「不如不来又不去」。
「来时欢喜去时悲」,来的时候大家都喝弥月酒,做弥月酒很高兴,又得人身了;死掉的时候,大家都很悲伤,「来时欢喜去时悲」。「悲欢离合多劳虑」,有八苦啊,爱别离跟怨憎会,「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哪一天有真正清闲过呢?活的时候忙着赚钱,等到开始要享福了,就生病了,开始要跑医院要挂号了,要吃药了,等吃完药以后,治不好,走不动了,那等死了,「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世间哪里可以跟出家人比呢?人家他无牵无挂,修得好的无牵无挂,心安理得。「口中吃得清和味」,虽然吃得很清淡,青菜豆腐他吃得法喜充满,「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百衲衣」就是他修苦行的、持戒的,像正觉精舍就有师父穿百衲衣,他夏天也是那一件,他冬天也是那一件,厚厚地。像我们不吹冷气就不行了,不吹电风扇就不行了,人家正觉精舍也没有冷气,穿那件百衲衣,他很自在,它上面都补丁补一块又补一块。
有一次我带一个居士,很有趣,那个居士福报很大,陪着老和尚去正觉精舍。老和尚要拜访果清律师,这位大居士跟我同车。他看我跟正觉精舍很熟,跟知客、跟清公和尚都很熟。这位大居士在车上跟我讲,哎呀,黄警官,你跟正觉精舍那么熟,你跟那个师父讲,衣服都补丁了,不要穿了,我买新衣服给他。我说,人家好不容易修到有一点定功了,你给他穿好衣服,他刚好定功全部都退掉了。那百衲衣是苦行,「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五湖四海」就是云游四方,多么自在,大家都非常恭敬他。「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在大雄宝殿,礼佛拜佛、读诵经典、打坐参禅、念佛绕佛,法喜充满,「逍遥佛殿任君嘻」。「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你不要以为出家很容易,他也是累世修福修慧,积功累德,才有办法现出家相。「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他累世种,「种菩提」的意思就是说,像你持五戒十善、三皈五戒、
修六度万行,这都是种菩提。其实菩提本自具足,不需要从外面来种它,是你把它开发出来,这叫「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虽然他没有证果,他不是真罗汉,但是他披如来三衣,如来三衣,所以我们讲三衣一钵。「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兔走鸟飞」就是什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兔走鸟飞」的意思就是战争,为国征战,我们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所以「兔走鸟飞」代表战争、征伐。所以「兔走鸟飞东复西」,一会儿东边,一会儿西边,东西征战。「为人切莫用心机」,不要太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我们讲说南柯一梦,这叫「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统治一个天下,天下事情,世事难逆料,你不好好地做皇帝,那改朝换代很容易啊,所以「万里江山一局棋」,就像下棋一样。「禹尊九州汤伐桀」,「禹」他是个圣王,所以大家都尊重他,「九州」就是中国。那么商汤伐桀王这叫「汤伐桀」。「秦吞六国汉登基」,秦朝并吞六国,到最后,到秦朝二世的时候就被刘邦灭掉了,换刘邦来当皇帝了,所以「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自古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南北征讨以后,现在只不过是山上的孤魂、山上的一堆泥土而已,叫「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现在这个地方可能讲他自己本人。「黄袍换却」就是他当皇帝啦,皇帝的黄袍换成他前世的袈裟,「紫袈裟」,他可能前世当过出家人,修的福报很大嘛。所以这一世来,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一世带着这个福报,当皇帝,就顺治皇帝。「只为当初一念差」,因为没有开悟,叫「一念差」,迷了嘛。「我本西方一衲子」,我本来应该要去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出家人,叫做「我本西方一衲子」。出家人自称叫「衲子」,贫衲贫衲,贫僧贫僧,就是「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王家」,我本来要去西方作佛,我为什么落到帝王家来呢?叫「缘何落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当皇帝看起来好像是权力很大,他不自由啊,「十八年来不自由」。「征战南北几时休」,南北征战何时才能了?「我今撒手归西去,管你千秋与万秋」,他说,他意思是说,他想求生西方了,「我今撒手归西去」,我管你千秋万世,哪个朝代应该怎么样,千秋万世我不管了,「管你千秋与万秋」。这个顺治皇帝出家歌,凭良心讲,出家偈写得很好,他还是佛缘很深,有一点悟处,我们在这边跟大家分享这一段。
『部堂』就是清代各部的尚书,尚书就是古代的部长,侍郎就是副部长。我们现在讲的,如果以台湾来讲叫政务次长,在中国大陆叫副部长,那叫侍郎。
『员缺』就是官府空缺。
『大拜』就是当宰相,被任命为宰相。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一点根据都没有叫『虚』。以不合事实来毁损他人叫『诬』,我们叫诬告的诬,一般我们都习惯念诬。用欺诈的计谋来蒙骗他人叫『诈』。用违反常理的方法来欺骗世人叫做『伪』。比如说矫情做作、欺骗世人,这个叫做「伪」,我们说伪君子。分开来说有四种情况,总而言说就是不诚实。那么诚实、真诚是上天的真理,『天之道』就是上天的真理。以真诚来反省自己是为人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人要懂得反省,我们佛家讲,观照自己,观照我们当下这一念心,这个叫「思诚者人之道也」。
你现在舍弃真诚,而做出虚假、诬陷、诈骗、欺伪的事情,这不就是违背天道,或是违逆天道而失去人道吗?这种心态太辛苦了,我们讲生死疲劳,做这种事太危险了,是天下第一等薄福之相也,没有福报。你看他诡计多端,好像有赚了一点钱,也当上了官了,但是这个是第一等薄福相也,没有福报。他这种人将来不去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他又会到哪?他又会到哪里去呢?一定堕三恶道。
清朝益都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有一位叫孙廷铨,他为人很朴素诚实而不浮华,所以清世祖常称呼他叫孙老实。每当各部堂员出缺的时候,皇帝就说了,还是用孙老实罢了,如此叫了三次孙老实,他就当上宰相了。由此可知,老实厚道没有耽误人,不曾耽误人,就老法师讲的老实、真干、听话,老实何曾耽误人,你去西方极乐世界也要老实。那什么叫老实呢?它其实跟真诚是一样的,真诚一定老实,老实一定真诚,那就是跟菩提心相应。真正放得下的人他一定老实,放不下的人他一定不老实,他一定有罣碍、有执着。
那我们今天来讨论这个重点,就是老实两个字,我们说要老实念佛,广钦老和尚说,莫换题目,老实念佛。那怎么老实呢?所以我们来讲老实两个字。
老法师说,《金刚经》是最重要的经典,《金刚经》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大乘佛法在生活中修行,就佛法不离世间法。六祖大师说:「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觅」就是找。「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离开你的生活当下,你离开你的日常生活,你想去找那个菩提自性,找不到,为什么?因为你现在在生活的那个心,它本来就是菩提,你去哪里找菩提呢?所以六祖大师说,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也有人讲说,犹如寻兔角,就好像兔子长角你找不到。所以老法师说,换言之,就教我们怎么样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是大智慧、大觉悟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是大智慧大觉悟,那
才是真正幸福美满。你有钱不见得幸福美满。
念佛不能成就就是因为不老实,不老实就是不会过日子。为什么不老实?他心不专一,他念佛都打杂念、妄想,你看起来他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数了念珠,也拿了计数器,但是他都是在念什么?他都在打妄想,嘴巴有在念佛,心都在想别的事情,这个叫做喊破喉咙亦枉然。所以念佛最老实的方法,就是印光大师说的,心里清清楚楚,嘴巴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心里念得清清楚楚,身口意要相应。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印祖教我们的,你听自己念佛的声音。
你试看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或者说南无阿弥陀佛,你要四字、六字都可以,你只要觉得习惯就好。当然也有人讲说,我不行,我要念六字的;我不行,我要念四字的。我有一次去请示师父,师父说,念四字也可以,念六字也可以。我就问师父说,为什么有些人说不行,一定要念六字呢?老法师说,佛陀大慈大悲,佛陀他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你念什么?念六字、念四字都可以。
所以你念佛要怎么念呢?你要南无阿弥陀佛,你不要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结果你还是妄想一大堆。你要念得很清楚,一句一句的念,也有人念三三四,三称、三称、四称,那个是印祖大师怕你妄想太多,所以他用三三四,或是五五,这样来去摄你的心。但是到最后,你那个数字还是要掉下来,你不能一直绑着数字,三三四、三三四。结果本来应该要清净,你一直记得三三四、三三四,那你心反而不清净了。
这要怎么办?像我个人的体会说,你要听得很清楚,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听得很清楚的时候,那个妄想插不进去,妄想一直想插,插不进去,它到后来,妄想就累了,就没有了,愈来愈少,愈来愈少,到后来妄想就没了。妄想没的时候,你的心就自在。你现在为什么不自在?你为什么会不安?因为你妄想太多,你想东想西,就心不安了。所以有些念佛人他愈念愈烦,他愈念愈苦恼,为什么?他心不安才会苦恼。你念到清净,怎么会不安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印祖教我们的,你好好听自己念佛的声音,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耳根圆通。文殊师利菩萨讲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学观世音菩萨用耳根圆通。你真正念到摄心了,清净心现前。你清净心现前了,都摄六根,六根就抓住了,接下来就净念相继。
但是都摄六根跟净念相继,它其实是一体的,你不要把它分成两段。刚开始在方便说是都摄六根,接下来是净念相继,它事实上是二而一、一而二,是一体的。你都摄六根它当下就是净念相继,它净念相继,它就是都摄六根。
所以人家就问老法师说,师父,什么叫都摄六根?什么叫做净念相继?师父说,都摄六根就是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都摄六根。老和尚说,如果你听不懂,你就继续参下去,参到你悟了为止。因为它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佛法是不二之法,二法就不是佛法。比如说这里一块,那里一块,那就不是佛法,佛法它是不二法门。
所以念佛不能成就,是因为心不老实,你不老实就是怎么样?不会过日子,焦虑。所以有些人你不要看他是学佛,他心里很急躁。所以老法师跟我们讲,他说,你不会过日子就怎么样?不会生活,不会生活就是糊里糊涂的生出来,又糊里糊涂的死掉。这实在是可怜,非常可怜,所以佛陀说「可怜悯者」。那么你有般若智慧以后,明白宇宙人生真相,明白宇宙人生真相是什么呢?悟自己这一念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都是你的业力变现的。
简单说,你今天的苦、你今天的乐都是你的业因果报变现出来的,你的业力变现的。没有任何人给你加苦,也没有人给你加乐,乐是因为你过去生造福,苦是因为你过去生造恶,今天受果报。所以跟别人都无关系,跟阎罗王也没有关系,跟玉皇大帝也没有关系。这个叫做什么?叫明白自己的命运,然后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宇宙人生就是时间跟空间,就是你现在的正依二报。你有般若智慧以后,你就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也就是说你悟了以后,因为你大彻大悟以后,你就悟自己这一念心了。就是我们说,悟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如果我们以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他是开悟了,那悟后起修,到圆教初住位,明心见性。你如果能够有了智慧以后,你心就会老实下来,死心踏地的念佛求生净土,谁能够接受谁就得利益。如果你不能够接受、不能够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那就是《地藏经》里面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既然造作罪业,来生必定还是在六道轮回,由不得你,很可怜,自己带着业力要去受报。
在瑜伽焰口里面有一句话,它说,你要造业就要下恶道,三恶道去。那钓竿在阎罗王的手上,阎罗王拿着钓竿,那你的习气毛病就鱼饵,把你钓上来,你就被阎罗王钓走了。所以钓竿是在阎罗王的手中。如果你不想下地狱的话,你就要像《地藏经》里面讲的,像我们众生就是什么?如鱼游网,旋出旋入,明明已经掉下去了,他又出来,出来又进去了。就像那个鱼上钩,牠明明知道那是鱼饵会上钩,牠还是去咬那个鱼饵,还是上钩。财色名食睡就是那个鱼饵,你去上钩了,上钩的话就到三恶道去了。所以这里讲,你如果不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只有去轮回。既然你造作罪业,来生必定还是在六道轮回,无论修持怎么好,如果不能出三
界,都没有办法成就。
我今天跟一个大居士,也是我的前辈,学佛的前辈,在讲佛法,在电话中讲佛法。他就一直跟我讲说,他女儿的女儿,就是他孙女,是他妈妈来投胎的。他说,他妈妈没有到极乐世界去,也没有到天界。当时他妈妈往生的时候,受了有一段期间的病苦。当时这位大居士,我的前辈,他妈妈要往生的时候,我还跟他表达说,要不要我去助念?他说,不用,不用,我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可以了。结果后来他去卜那个观音卦,他妈妈没有去极乐世界,也没有到天界。后来去卜说是不是到人间来?问观世音菩萨说是到人间来。
我就今天问他说,你怎么那么肯定说,你这个孙女是你妈妈再来的呢?他有举个证据给我去推测。他住在我们台湾宜兰,那我们台湾宜兰的罗东有个帝爷公,就是一个道教的庙。这个我知道,因为我读高中的时候,常常经过那里,这个神叫帝爷,就像台湾的三官大帝等等这些,所以祂叫做帝,我们宜兰那边称呼这个庙叫帝爷公,台语叫帝爷公,翻成国语叫帝爷公。那这个帝爷公在我们宜兰罗东很热闹的一个道路上,它对面有一个卖扁食的。扁食实际上就是馄饨,我们讲点馄饨面,会加薄薄地,它跟水饺不一样,扁食。那么那一家扁食我是常去吃过。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常去吃那一家扁食,因为我爸爸带我去过那家庙拜拜,叫帝爷公。
他这个孙女五岁的时候,我这位前辈就跟他太太,还有他女儿,带了这个孙女回罗东老家,因为我们都是宜兰人。她到帝爷公第一句话讲说,因为他妈妈,我这位大居士的前辈,他的妈妈是帝爷公的义女。义女会就是做这个神的义女,神也会收义女这样。他们有一个组织叫义女会,所以他妈妈是义女会的成员。换句话说,他妈妈年轻的时候在这家庙常常出入。义女会就像我们说兄弟会一样。
那么五岁的时候,带她去帝爷公庙门口,她讲的第一句话,把她的爷爷吓死,就是我的这个学佛前辈吓死。她说,这个都没有改变,但是前面的房子变得比较多。是没有错,因为前面盖了很多新房子出来。我这位学佛前辈,他的妈妈年轻出入的时候,出入这家庙的时候,前面是空地,都还没有盖房子。她说,她跟她爷爷讲说,没有人跟她讲的喔,她说,前面房子变得比较多。所以这个庙前面有一点点改变,它里面没有变,就是庙里面没有变,然后那个扁食店已经搬走了,现在已经没有卖了。她说,那扁食店怎么不见了呢?
你看这个多有趣的事情,这证明什么?三世轮回、三世因果,人真的有前世啊。然后我这个学佛前辈,知道这个孙女是他妈妈再来投胎的,所以他不敢骂她、不敢打她。然后我这个前辈的爸爸现在还在,他这个小孙女就跟
学佛前辈的爸爸,我们台语叫阿祖,翻成国语叫曾祖父。她就去跟她阿祖讲说,奇怪,我祖父怕我,你怎么不怕我呢?因为生前的时候,我这个学佛前辈的妈妈很怕她先生啦,所以她变成小孙女的时候,她还是,她阿祖还在,这个太祖还在,根本就不理她,这是很有趣。
当然我们没有天眼不知道,但是从这个迹象去显示,是有几分接近。就是这里老法师讲的,老法师说,糊里糊涂的生,糊里糊涂的死。就是糊里糊涂的生,糊里糊涂的死掉,然后再来投胎。虽然又变成亲人,角色全部乱掉了,前世是妈妈,现在变孙女,这就是六道轮回的可悲。就是说你不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轮回就有份了,为什么?不能出三界,那就是没有成就。
所以老法师说,我们讲《金刚经》的目的,为了是要劝,老和尚有讲过《金刚经》,他说,我们讲《金刚经》的目的,就是为了劝导大家,请大家明白事实真相。你明白以后,你明白宇宙人生真相,其实就是老法师常讲的那三句,不管是你房子、房地产、你的金银珠宝、你的家财万贯、你的子孙成群,最后一句话,你走的时候,毕竟空、不可得、无所有,没有一件带得走的。没有去极乐世界就是业随身,去轮回六道,这个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老法师说,如果你《金刚经》明白了,《金刚经》跟你讲什么?没有四相、没有四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悟这一念心,空有不二。所以如果你真正明白,是真的什么都带不走,带得走的只有两件东西,老法师说的,要嘛就是业力,要嘛就是智慧功德,看你要带哪一个?你智慧功德到清净国土;业力,无量无边的恶业,那就是到三恶道。就算说你带着善业,能去享受福报,那福报还是有用尽的时候,那还是不究竟。所以真正明白宇宙人生真相,就死心塌地的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金刚经》里面讲的,乃至于世尊在二十二年般若会上所讲的《般若经》,《大般若经》,就是告诉你看破、放下。那为什么看破、放下这四个字要讲二十二年呢?老法师说,谁听了,马上能看破呢?没有半个。谁听了以后就能看破呢?就能放下呢?老法师说,听是听了,说是说了,依旧看不破,依旧放不下,为什么?习气不好断哪。今天有一点悟了,明天又迷了,心里面一天到晚还是胡思乱想。口里、嘴巴里面,行为上,还是一天到晚批评别人,不知道检点自己。老法师说,这个就是看不破、放不下,真正看得破、放得下,嘴巴不会再讲别人的是非,「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看得破的人,他身心是真的可以放下来了,他没有任何执着了,眼见色、耳闻声他没有任何执着了。这个就是真正在行为上,他可以看得破、放得下。所以看破、放下不容易。
我们再进一步探讨看破、放下,老法师说,一般情况之下,你去打佛七,
前两天心定不下来,功夫不得力。到第七天快结束的时候,心里又有点放逸,说啊,七天总算熬过去了,回去可以轻松一下。又放逸了,也不得力。所以七天念佛,真正得力在第五天、第六天,那个时候有点法喜。才刚要法喜,回去一个礼拜又泡汤了,一个月又泡汤了。他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现代人修学、念佛,比不上古人的原因,就是不能够真正看破、放下。所谓看破,对于现实生活状况了解的程度,你了解多少?我们不甚了解,迷恋世间,当然放不下。所以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老了为什么?他老了,不赶快念佛去极乐世界,老来就是病苦,所以多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为什么?因为他们看得多了,知道世间一切都是虚幻不实,关键就在这一句话,你要看得懂虚幻不实,不管是夫妻感情再好,不管子女再怎么样孝顺,它都是因缘和合。孝顺是因为善缘,不孝顺是因为恶缘,你要看清楚,你看清楚才有办法放得下,你看不清楚就会迷恋,你就会迷恋世间。
我上次讲过我去台南净宗学会演讲,有一个老菩萨她跟我讲说,黄警官,你讲的我都懂,但是我佛念不下去。我说,为什么阿弥陀佛念不下去?她说,我先生早死,我好不容易把这个儿子养长大,他非常地孝顺,在新竹科学园区上班,每天早上给我准备好了早餐,稀饭把我盛好,菜把我夹好。她说,他现在死掉了,我儿子死掉,比我早死。那我说,儿子死掉,这样没有牵挂,妳丈夫也走啦,儿子也走啦,妳正好去极乐世界啊。她说,没有,我只要起念阿弥陀佛就想到他。她不是想阿弥陀佛,她想到她儿子,她佛念不下去。年纪很大了,七八十岁了,她儿子已经死了,如果她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她真的死了,她又能如何呢?还是要死啊。那妳是要到三恶道,还是要去极乐世界?她看不清楚、她悟不透,她被情执绑住了,走不了。不是脚走不了,是心走不了,所以不容易修。
现在念佛就是老和尚讲的,用这句佛号取代百千万亿的妄想,教你六根接触六尘不要执着了,到时候你才走得了。你现在放不下,走不了,临终怎么走得了?保证走不了。印祖说的:「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什么叫「心绪」?你要死的时候这里一条线拉着,那里一条线拉着,全部都好几条线拉你,你怎么走呢?一条是钱这么多怎么办?一条是官当这么大怎么办?一条是病这么苦怎么办?一条是旁边子女在哭喊。所以现代人的修学为什么不能够成就?是因为他还迷恋世间,放不下。所以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七八十岁老人,为什么?他们看得多,了解是虚幻不实。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这个世间,吃得了苦其实不是坏事,叫做什么?叫历境练心。怎么说?吃苦了苦,台湾话叫做吃苦当做吃补,台语叫吃苦当做吃补。为什么?它可以了苦,了苦就是可以把苦解决掉。印光大师说,你不念
佛不求生,你现在念佛好像觉得很苦,对不对?印祖说,你将来不去极乐世界更苦,以后的苦比现在还苦,看你要不要去了苦?
所以无论顺境,生活上是顺境或是逆境,时间久了就腻了。你生活过得太舒适,我跟你讲,过久你也会很腻。逆境好像很苦,你苦得不得了的时候,到时候也麻痹了,反正已经受够了。老和尚讲,时间久就腻了。生活过得厌倦,不想再住下去了,这个时候放下了。所以有些人生病,生到极苦的时候他不想活了,他想要走,为什么?苦不堪言,太苦了,尤其像癌症的病人。所以老和尚说,老人家会放下跟这个也有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如果反过来说,你环境太好,夫妻太恩爱了,尤其是先生太帅、老婆太漂亮、子女又孝顺、钱又多、生活又富裕,完了,走不了。就这里讲的,这个世间太美好,还想再多活几年,甚至多活几十年、几百年,他也放不下。
有时候我去助念,我看那个不学佛的儿子或是媳妇,说要把那个呼吸器拔掉。我说,你不要拔,让他自然走。我说,你怎么晓得你爸爸不想再多活一分钟呢?他想多活一个小时,他没有开悟,他还想活过来,还好起来,你知道吗?这是事实真相,求生的本能。他说,真的假的?我说,真的。我就过去给他开示,一讲到死的时候那个机器就乱跳了。我说,他听懂了,他嘴巴不会讲话,我在讲什么他都听到了。就这里讲的,他还想活几十年、几百年,他也放不下。功夫如何得力呢?佛法讲说要觉悟啊,就是觉悟这个事情很重要啊。
老法师说,要怎么觉悟?明白因缘果报。老法师说,大家知道世事无常,世间事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因缘果报,但知道得不踏实。你虽然知道因缘果报,但是你没有深信,真正深信的人他彻底可以放下。大部分的人就是知道,但是半信半疑,这好像是真的假的?这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吧?半信半疑。
老法师说,早年有一位叫邬余庆老居士,讲了一个故事,真实故事。老法师大概他有听过这个故事。他说,在抗战的时候,抗战初期,这位邬余庆老居士在上海认识一位商人,这位商人生意做得很好,有一个小孩是独子,非常顽皮。有一天在路上走,碰到他爸爸的一个好朋友。他爸爸的好朋友,因为这个小孩子在上学的时候,他爸爸给他十块钱,这个十块钱掉在地上。那个人认识他父亲,看到以后就捡起来,把铜板捡起来,跟小孩子讲,那钱是小孩子的嘛。他跟小孩子讲说,你叫一声伯伯我再给你,你叫一声伯伯我把钱还给你。你知道这个小孩子有多顽皮吗?因为他有钱嘛,他反过来跟那个老爷爷讲说,你叫我一声伯伯我再给你十块钱,因为他爸爸有钱啊。
有一天这个商人,就是这个小孩子的爸爸做生日,来了很多客人。那一天很奇怪,他的爸爸特别看到,这个小孩子的脸突然间变成德国人。后来他
就当众宣布,他说,他这个工作现在会这么赚钱,是前世,就是几年前,大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他替这个德国人做事。这位小孩子的爸爸那天做生日的时候,就当众宣布他要把所有的财产,交给这位十岁的小孩子,为什么呢?他爸爸当场讲这个故事,他说,他在看他儿子的那一剎那,他看到前世他的老板。他的前世老板,就是他这个公司前一任的老板,是德国人。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离开中国,把这个公司交给他。
后来这个德国人回德国以后死在德国,就没有再回来。所以这整个公司的财产就归在什么?归在这个小孩子爸爸的手中了。所以这些财产不是他的,是那个德国人的,他是真正的老板。他离开中国的时候有交待他经营,而且还交待他说代理经营。结果没想到这个德国人回去德国就死掉了,没有再回来。所以这位商人他明白,这个小孩子就是那位德国人来投胎的。所以他大众宣布,财产立刻全部归还给这个小孩子。事实上他也是他的儿子啦,一样可以继承。但是这位爸爸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是前世,就是这个小孩子的前世是那个德国人,他财产再还给他。因为本来就是他的,他只是帮他代理经营而已。这样父子的感情、关系更能够维持住。
所以老法师说,佛讲一家人,当父子、当夫妻、当兄弟都是怎么样?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个因缘过程的关系。所以这个小孩子是来讨债的,这个钱是他的,他再回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联想到,我们得罪人、欺负人、陷害人,这个人要是投胎到自己的家里来,将来必定造成家破人亡,如果我们是陷害他的话。所以任何人在这个世间决定没有吃亏的事情,也不可能有占便宜的事情。看到这里就要害怕了,没有谁占得了便宜,也没有谁吃得了亏。你从三世一看,很公平。
所以施恩予人、帮助人会有回报;欺负人、糟蹋人、侮辱人、陷害人,会有回报,也会有回报。你现在欺负他、你现在糟蹋他、侮辱他、陷害他,下一世换他来欺负你、糟蹋你、侮辱你。若回报得恰如其分,那还不错。你打他一下,他回来再次打你一下,这样子恰如其分。但是报复往往都过了头,就变成生生世世互不相让,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是这样,两国的百姓没有什么冤仇,有冤仇的是少数人,但是他若有权力,他就会连累到许多人遭受灾难,伤害许多人生命财产,遗患无穷。这种人,发动战争的人,哪有不堕地狱的道理?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晓得这个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陷害人、伤害人、欺负人、糟蹋人不能做,所以六道轮回就是恩恩怨怨互相酬偿而已。我们明白了就会放下,就像你刚才看到、听到这个十岁孩子的爸爸,他了解这个钱不是他的。所以他物归原主,这叫做明白,他就
能够放得下。
知道世间不好玩,诸佛菩萨看得很清楚,为我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就是大乘佛法。十方诸佛剎土,在大乘佛法里面,又告诉我们一个特别的法门,诸佛剎土中最殊胜的报土,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有六方佛赞叹,玄奘大师翻译的《弥陀经》有十方佛赞叹,《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赞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我们求生弥陀净土。佛菩萨不会骗人,我们对佛菩萨的话绝不能够怀疑。经典自古代代相传,确实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有翻译的人,也有翻译的地方,证实经文是可以相信的。
那么在古代跟近代,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往生的人很多。我们仔细观察他们具备的条件,大致上跟我们差不多,他并没有比我们强到什么程度。但是最重要的,他们古代也好,或是近代往生这些菩萨、行者,他们有坚定的信心、恳切的愿望。这几个字要背下来、要记下来,放下一切,老实念佛。这是我们讨论这一段,讲老实两个字,它的真正目的在这里。人一旦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人一旦明白因缘果报,心就会老实了。心能够老实,他的信心就会坚定,他的愿力,求生西方的愿力就会恳切,他就可以放下一切万缘,最后可以老实念佛,那这样就可以得生净土。这点古代跟现代往生者他们做到了,我们在这方面还差一点,我们还要努力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个就是我们提到清朝的孙廷铨,孙老实,我们就提到老实两个字。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薛敷。专一虚捏状词。能饰无理为有理。以此致富。后设醮谢罪。道士伏而起云。上帝批表尾。家付火司。人付水司。后果家烬于火。敷堕水死。】
我们看这一段的字句解说:
『虚捏』就是虚构、捏造。
『状词』就是我们诉讼的公文书、诉讼的呈文。
『饰』,『能饰无理为有理』,「饰」就是什么?「饰」就是伪装,或者狡辩、粉饰这个意思。
『设醮』这个是道家所设立道场,来祈福消灾用的,道士。
『表』,『上帝批表尾』,这个「表」就是奏章,我们现在讲就是疏文。 『烬』就是烧毁、化成灰烬。
我们来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从前有一个叫薛敷的人,专门以虚假捏造事实的方法替人家打官司,能够把无理的事情变成有理,因此他赚了很多钱致富。后来自己知道罪恶深重,就设醮祭认罪,以求上天原谅。作法的道士跪伏后又起来,向他说了,上帝
在上疏的奏表文上批示,祂说,你要先受到家被火烧毁、人被水淹死的命运。后来果然他的家被火烧成灰烬,薛敷后来就坠落水中被淹死。这个道士也有一点小功夫,他能够在奏表的时候,能够了解上帝要让薛敷家破人亡。
这一段里面我们就可以来探讨一下就是说,灾难、果报自招。这个是薛敷,他是从事类似我们现在讲律师的工作。律师他在写那个诉状,就像一把刀一样,所以叫刀笔,所以会招感这些灾难。所以灾难、果报是自招的,我们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我们这一段来讲这一个灾难、果报都是自己招感来的。老法师也有开示,老法师说,现前的环境里面,我们都知道灾难是真的,不是假的,从什么地方看呢?从人心看。人心善良不会有灾难,人心不善肯定有灾难。人心普遍,你去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去观察他,他们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他做的是什么?你就明白了。他们所想的、所做的违背伦理、违背道德、违背因果、违背圣贤教诲,那麻烦就大了,果报肯定现前。
那么全世界的人统统违背了,那就是最大的共业。最大的共业,灾难是全球性的,不是局部的。任何局部的灾难都会蔓延到全世界,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现在中东的战争。你看中东,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现在真的是多灾多难,一个国家四分五裂。出现一个恐怖组织叫IS 政权,你看把那个几千年的古迹古庙,古代的神庙全部都摧毁掉。回教徒跟基督教徒的仇恨战争不断的在上演。以前有十字军东征,也是历史仇恨,现在何尝不是一样呢?对不对?
你看这些叙利亚的灾民,几千几百人、几万人,全部向欧洲那边逃难。今天将心比心,如果换成我们是他们,怎么办呢?现在全部都移到欧洲去了。现在报纸又说了,里面有好几千人是IS 的恐怖份子渗透,假装成难民,渗透在里面。所以我们看现在中东的战争,难民都流窜到、逃难到欧洲去,那么报纸报导说,这里面有IS 的恐怖份子渗透在里面,那这个真的没完没了,很可怕,整个欧洲就没有办法太平。
那这就是这里讲的,老和尚讲说,人心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违背了伦理道德因果,那就是会有共业,就会有灾难。灾难是人心去招感来的,那如果是全世界的人都违背伦理道德因果,那就是全世界的共业,共同灾难。所以老法师说,今天我们选择《无量寿经》,还有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我们一起学习。希望能够应对这一次的灾难,在灾难当中,如果我们造作罪业,我们忏悔,求生极乐世界。临终一念、十念,佛都接引,这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只要你能够回头,真的回头,灾难过去了你还留在这个世间,那么你就有任务。
灾难过去了,留在这个世间都是好人、都是善人,非常容易教化。那么你留下来了,你会在这个世间主持正法、教化众生,所以有责任、有使命,果报,所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界限清清楚楚。不能够不觉悟,不能够不真干。就是这里讲的,灾难是自己招感来的。你从薛敷这个果报,家里遭火灾,赚了钱,他虽然致富了,钱全部付之一炬,被火烧光,他自己遭受水难也溺死了,这就是自己招感来的,就「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经文:
【五代闽薛文杰。与吴英有隙。一日闽主鏻。使巫视鬼宫中。杰先与英曰。主上疑卿权重。卿可告疾。倘敕使来问。当以头痛为对。吾可为卿言之。英诺。杰嘱巫。言英将叛。上帝以铜钉钉其脑。帝遣使验之。果以头痛对。乃杀之。英被诬。民皆切齿。适鏻发兵敌吴。兵不进。欲得文杰乃行。鏻不得已。械送军中。脔割立尽。】
我们看这一段的字句解说:
『五代』就是五个朝代,五代十国里面的五代,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代,这叫后五代。
『闽』是五代十国之一,在福建,是王审知所建的。在公元八百九十三年,王潮占据今天的福建这个地方,他担任福建观察使,后来升为威武军节度使。后来他的弟弟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后来又称帝了,建都在今天的福州,国号叫「闽」。「闽」就是五代那时候的一个国家,十国的一个国家。
『薛文杰』是五代的人,他个性很奸巧、很巧佞、很善于应对,他聚敛,就是赚了很多钱。对皇帝很会谄媚逢迎。他常常用富人的钱来帮助他。他喜欢用妖巫,就妖术、巫术这一类的。后来他的恶名昭彰,后来引起军变,军人抗战,后来就是皇帝只好把薛文杰用槛车,用栅栏封闭的这种车,把他囚禁起来,送到军中。后来受到一个酷刑,叫磔这种酷刑,凌迟的这种酷刑,就是剐他的肉,后来薛文杰是被用剐肉,把他剐死了。
『吴英』是跟薛文杰同样都是枢密使,他们两个之间有一些嫌隙。
『主鏻』,「主」就是君王,事实上「鏻」就是王鏻,是五代时候闽国的国君。他本名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王延钧,他又叫王鏻,所以这个地方写叫「主鏻」。「闽主鏻」就是闽国国王王鏻,王鏻就是王延钧。
『巫』就是古代会懂卜筮、星占,为人祈福、消灾、治病的人,这叫「巫」。 『视』就是观察。
『卿』就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告疾』就是称病。
『敕使』就是派遣皇帝的使者,皇帝派遣使者。
『对』就是回答。
『诺』就是答应。
再来吴国,四面五十二页,吴国也是五代十国之一,那时候的国王叫杨行密,他是淮南节度使。以扬州为根据地,他受封为吴王,受唐封为吴王。他大概在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这一带。
『械送』就是加上刑具押送。
『脔割』就是碎割,我们讲说碎割万段、瓜分这个意思。
我们来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五代的时候闽国有一个薛文杰,跟吴英之间有嫌隙。有一天闽王王鏻派巫师到宫中勘查,观察闹鬼的事情。薛文杰就先跟吴英说了,说主上怀疑你位高权重,你要假装称病回家休养,假使主上派人来问病因,你就说以头痛回答,我会替你美言几句。这是薛文杰这样说。那么吴英答应以后,薛文杰就暗中嘱咐这个巫师说,吴英想要叛乱,所以上天用铜钉钉他的头部,使他头痛。
闽王就派人查验这个事情,果然吴英回答说头痛。这是标准的,我们刚才讲的「虚诬诈伪」,就是薛文杰为了权力,他就害死吴英。闽王就派人,因为吴英答说头痛嘛,就把他杀掉了,闽王就把他杀掉了。吴英被诬陷以后,老百姓都很痛恨薛文杰。刚好遇到闽王王鏻要出兵抵抗吴国的入侵,那么军队不前进,表示必须把薛文杰抓起来才肯前进。王鏻没办法,只好把薛文杰绑起来送到军中,不久就将他的肉割得精光。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经文:
【宋赵廷臣。诈约洞戎。降朝廷。醉杀之。扬言其叛。攘为己功。赵遂显擢。后梦所杀者云。来报汝诈。遂生子。年少登第。忽以狂逆犯法。廷臣与妻。坐配岭外。为洞戎所杀。】
接下来我们来解释字句解说:
我们看『赵廷臣』,赵廷臣他的儿子叫赵谂,赵廷臣他杀了他的族党,归顺朝廷。他本来是在重庆南川那一带的人,僚人。后来杀了他的族党,归顺朝廷,被赐姓赵。赵谂不满宋哲宗贬黜苏轼,跟张怀素暗中抨击。赵谂自称为天子,并私下立了年号叫隆兴。刚才我们讲说,赵廷臣因为杀了,等一下我们会解释,他杀了洞戎的使者,他这个儿子赵谂事实上是那个洞戎的使者来投胎的。所以赵谂在二十岁的时候,登科进士第二名,当时毕渐是状元,但是因为印字模糊,被宣报人读成状元毕斩,第二人赵谂。
应该是说状元是毕渐,第二个人是赵谂,这样才对。结果偏偏那个毕渐少三点水,变成毕斩,这个叫做什么?冥冥之中都有巧妙的安排,表示、表法因果不空。赵谂他官居到国子博士。宋徽宗的时候,他还乡探视父母的时候,被人家密告他私下立了年号,蓄意谋反。后来赵谂被捕入狱,不久就被诛杀,年仅二十三岁。他的父母、妻儿全部被流放,就是赵廷臣后来被流放。
我们看下面字句解说:
『洞戎』是贵州、广西、湖南,中国西南三角地带的少数民族。
『攘』就是窃盗、窃取。
『显擢』是显耀的擢升。
『来报汝诈』,「报」就是报复。
『登第』就是登科。
『狂逆』就是狂妄悖逆。
『坐配』,「坐」就是判罪,「配」就是流放、发配,发配边疆。
『岭外』就是五岭以南的地区。五岭是指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还有都庞岭。差不多位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是长江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宋朝的臣子赵廷臣,以诈骗的手法,和当时的洞戎少数民族约定,向朝廷投降。他将洞戎派出投降的代表灌醉,然后加以杀害。但是对外他扬言说洞戎要叛乱,并且藉这样向朝廷邀功。于是赵廷臣就因为这样,「攘为己功」,赵遂显耀,他就被朝廷提拔升官又显耀。后来他作梦,梦见他所杀害的人说,我是来报复你的诈骗行为,后来就生了一个儿子。可见因果不空,佛跟我们讲说,父子、子女的因缘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从这个公案里面确实不虚。后来他生了一个儿子,年纪很轻就登科当官,后来因为不知道何因,突然发狂叛逆、违犯国法。这个其实是孔子讲的,事出必有因,也是讲因果。赵廷臣和他的妻子都被连累,流放到岭外地区,后来就被洞戎人所杀害。
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因果通三世,业报皆自招。老法师说,不可思议,「思」就是思惟,「议」就是言语,不是用你第六识分别去想出来的。「议」就是言语可以表达出来,「不可思议」就是你没有办法去思惟、表达。老法师说,「超情离见」。所以我们讲开悟的境界,就是不思议的境界。佛菩萨就是不思议的境界,因果通三世也是不思议的境界。所以「超情离见」,「情」就是七情、情识,「见」就是你的想法、你的看法。「不可思议」是超越,它超越了,超越你的想法、你的见解、你的看法。除非你有智慧,你看得到三世,看得到无量世。
为什么有禅定功夫的人他能够看到未来?他能够知道过去?因为禅定是老法师讲的,突破时间跟空间,所以他看得到过去,他看得到未来。为什么很多人,念佛人,他功夫到家了,他能够预知时至。他就他的定功现前,定功成熟,他就会突破时间跟空间。同样这个地方讲,不可思议就是什么?它超越了,超越你的想象。换句话说,不是你的情见所能够理解的,不是你的情见所能看得到的。所以你真正明白因果,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你悟了以后,你明白了,你自然知道因果不空,因果真实不虚,你当然就不敢造恶。那你就跟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相应了,你就明白,明白就会相应。
所以这个不是你的情见所能看得到的,也是非众生思惟语言所能及。老法师说,这个解释得很好,是你想象不到的。用现在的话说,你的知识达不到,你没有办法,你没有法子去理解,这个道理太深太深。众生业报一般人见不到,业报是两桩事情,一个是业因,一个是果报。业报是业因跟果报,都深,都很深。有些业因是现在的,果报是在来世。果报在现前的,业因是前世。我们讲说因果通三世,有现作现报、现作后报、现作生报、现作后报。由于善恶之业因,则遭受乐苦之果报。所以善因乐果,恶因苦果,丝毫不爽,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赵廷臣他儿子来投胎转世,就前世的洞戎使者被他杀害,这叫做什么?这叫做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讲的恶因苦果,丝毫不爽。老法师说,《宝积经九十六》这里面讲:「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阎罗王告诉受罪的人说,阎罗王说的是真话,不是我能够给你加多少罪过。换句话说,我不能给你罪过,罪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受,我没有权力来加罪于你、来惩罚你。阎罗王说,我没有这个能力。
这些果报是什么?是你自己作罪,你今天来到这个地方来,你自然来报到的,你来报到的。小鬼去抓你来见阎罗王,那个小鬼是阎罗王派的吗?老法师说,不是。那小鬼是谁呢?是你的冤亲债主把你抓来,这个你要懂。冤亲债主变化做无常大鬼,变化做牛头马面来抓你。你自己来的,自作自受。「业报自招无代者」,你自己作罪今日来,老法师说,这讲得好。这四句话,「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这四句我们好好谨记在心。
又《普贤行愿品》里面,这里面也有一段经文:「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这句话我们常常引用,就是罪业如果有体相,虚空不能容受,这是《普贤行愿品》里面说的。所以忏除业障,菩萨有智慧,菩萨有神通,菩萨知道过去。你看他知道,「我于过去无始劫中」,过去生生世世
无量劫前,菩萨自己知道,他有宿命通。由于贪瞋痴,发起身口意。贪瞋痴是业因,造作罪业的因,身口意是造作恶业的工具,是缘,让你造无量无边的恶业。
假如这些恶业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都是装不了、装不下,你造的业有多少呢?菩萨如是,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如是呢?无量劫来,肯定造的恶业多,造的善业少。所以在六道里面的果报,乐报少苦报多,原因在此地。「作业无边,报必随之」,善肯定有善果,恶肯定有恶报,因果通三世。你真的明白了,搞清楚了,才真正了解人的一生决定占不到便宜,也决定吃不了亏。
为什么?果报通三世,你这一世吃亏了,来世补偿;这一世占便宜了,来世去还债。这一世占便宜来世要去还人家,你这一世吃亏了,来世还给你。杀人的一定要偿命,欠债的一定要还钱。你有钱被骗了,不要放在心上。如果是他的,大概是过去世中你骗了他,现在你还了他,这笔帐了了。如果不是,他来骗你的,来生他还要还给你,还给你还要附上利息,真占不到。学佛觉悟了、明白了,跟从前不一样。我欠别人的,我欢喜还。别人欠我的,不用了,我到极乐世界去,我不要跟他搞讨债还债。这句话要记得,是你欠人家的就欢喜还给人家,是别人欠你的,你不要要回来,你到极乐世界去了,不跟他搞讨债还债,不跟他搞六道轮回。不要了,你骗我的钱我不要了,我到极乐世界去了。这是老法师跟我们讲这一段,因果通三世,业报皆自招。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宋丁谓。与人无真实话。尝曰。人若心实。诸事干不出。徒受人之侮矣。谓如此设心。宜人莫能测。乃世共目为五鬼。岂其伪心有不到乎。】
『丁谓』就是宋朝人,他担任到工部、刑部、兵部、吏部四部的尚书,很大喔。后来当到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这个人机敏有智谋,而且奸佞,狡猾过人,善于揣摩皇帝的意思。他喜欢诗书、诗歌,通晓图画、博弈、音律。后来被贬到崖州司户参军,后来死在光州。
『设心』就是居心。
『宜』就是应该。
『目』就是称。
『五鬼』就是当时的五个奸臣,就是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还有王钦若。
我们来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宋朝的丁谓,他跟人家都不讲真实话。他曾经说,人如果心存诚实,太老实了,很多事情就做不出来,白白受人欺负而已。丁谓如此的巧设心机骗
人,难怪人人都听得很高兴,无法识破他的心意。所以世人都把他看做当时的五鬼之一,他欺伪的心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刚才我们也解释,丁谓他当到四个部的尚书,就等于部长,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还是被贬到崖州参军,后来死在光州。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同姓曰宗。异姓曰亲。虽有远近亲疏不等。实皆我身关切之人也。当待以亲爱忠诚。同患难。赈困乏。家丑互藏。外侮同御。而可彼我相争。丝毫必较。忿疾倾夺。伺察攻讦乎。披其枝者伤其心。伐其根者斩其脉。戒哉。】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同一个姓氏称为『宗』,不同姓氏称为『亲』。虽然其中有亲近远疏不同,其实都是和我有切身关系的人,应当以亲爱忠诚来对待他。遇到苦难,共同想办法解决。遇到困穷的时候,要互相帮助。遇到有家里丑事,要互相保密。遇到外来的侵害,要共同抵御。怎么可以互相争夺呢?丝毫都要计较呢?心怀忿恨就急着要争吵,等待机会就攻击揭发对方。如果折断树枝,就像伤了树的心一样,砍伐树根,就像斩断树的命脉是一样的,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接下来最后一段:
【春秋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以为隐君之赐。晏子曰。自臣之贵也。父族无不乘车者。母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彰君之赐乎。先父族。后母族。后妻族。最后及疏远。是谓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晏子可谓善睦宗亲矣。人具此心。而有攻讦之弊乎。故列此以为攻讦者规。而攻讦之恶报。固不必再列案也。】
我们看字句解说里面:
我们解释这个『晏平仲』,「晏平仲」是春秋齐国人,他服事灵公、庄公、景公,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他口才非常好,本身节俭力行。晏平仲最有名的一个故事,他口才非常好,而且思惟非常敏捷。有一次齐王派他去出使楚国,楚王知道以后趁机要羞辱齐国。他知道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城门旁边开一个小门来迎接晏子。他又叫晏婴。晏子到达城门口,守门的侍卫打开小门,请晏子走小门进城。晏子他很清楚楚王的用意,就停在门口对侍卫说,请你禀报楚王,请问这个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一个狗国,是一个狗的国家,那我从这个小门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走大门。侍卫就回报楚王了,楚王没有办法就打开大门给他进来。
晏子见了楚王以后双方就座了,楚王看他很矮小,就不太了解的说,齐国没有其他的人吗?怎么派你这个矮子过来呢?晏子就说了,他说,你为什
么讲这种话呢?我们齐国成千上万的人家,我们的街道都非常热闹,热闹到什么人都挤不过去,手举起来都可以把太阳挡住,挥汗都可以成雨。楚王就仰天大笑,他说,既然如此,为什么派你这种人来当使节呢?
晏子就不动声色的说了,他说,国王你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派使臣要看那个国家是什么个样子。如果那个国家是很明礼的,他就派明礼的人去当使臣。如果对方的国家是有才智的,他就派一个有才智的人出使。但是在齐国实在找不出一个比我更笨的人来,只好派我来,更蠢的人来。换句话说,你们国家是很笨,所以就派一个更蠢的人来,就是派我。
楚王被他这么一讲,闷了一口气,只好假装若无其事,要摆宴席来款待晏子。两个士兵就押一个犯人进来了,说他是齐国人,楚王就问他,你犯什么罪啊?这个齐国人是强盗,楚王就故意摇头对晏子说了,齐国人怎么会做这种事呢?要羞辱他。晏子摇摇头就说,齐国人在自己的国家从来不做犯法的事情,怎么跑到你们楚国来变成强盗呢?弄得楚王根本答不下去。晏婴口才非常好,辩才无碍。
我们来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春秋齐景公的宰相是晏平仲,他经常乘坐破旧的车跟瘦弱的马。桓子是一个大臣,桓子他认为他有隐瞒君主赏赐的嫌疑。晏子就说了,他说,臣下受了君王的提拔显贵,我父亲的家族人人都是乘马车的;我母亲的家族每个人的衣食都非常富足;我妻子的家族没有挨饿受冻的人;齐国的读书人依靠我吃饭的有三百多人。我这样做到底是隐瞒君王的赏赐呢?还是彰显君王的赏赐呢?
晏子对于宗亲的照顾顺序是这样的,是先父亲的家族,再母亲的家族,再来是妻子的家族,最后才是轮到疏远的亲戚。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所爱的就是他的近亲,所不爱的就可能比较他的远亲。晏子这样的作风可以说是善于敦睦宗亲。人人如果都能存这种心,还怕会发生攻击揭私的弊病吗?所以在此特别把这个地方列出来,做为喜欢攻讦别人的一种规劝跟规戒。然而喜欢攻讦别人的恶报,就不在这个地方一一列举了。这一段我们就到这边结束。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净空老法师的开示。老法师说,《感应篇》里面讲恶报的文非常地长。前面七个小段是讲根本大恶,也就是万恶的根源,从哪里呢?从「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很戾自用。」这一段算是万恶的根源。
第二,老法师说,从这个地方总共是七小段,我们应当警惕这七桩事情。
我们细心去反省、去思惟,我们都犯了。只是犯的程度不同、浅深不同,影响的范围广狭不等。当然结罪,果报也就不相同了。总而言之这是恶业,由恶业才招感天灾人祸、种种不善的果报。如果我们不能够细心的反省检讨,从根本上改过自新,不但我们的道业不能成就,只怕人身都保不住,人间的福报那就更不必提了,这是一个学佛的人必须要觉悟的。
第三点,老法师说,「虚诬诈伪,攻讦宗亲」。「虚」是虚妄,没有确实的根据随便议论;「诈伪」,「诈」,就是「诡计蒙人曰诈」,阴谋诡计、对别人欺诈、矫情欺世,这是虚伪。老法师说,做人这么一个态度、这样一个心态,换句话说,一丝毫诚意都没有。现在确实是如此,不但对社会、对大众没有丝毫诚意,对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也没有丝毫诚意。这个地方我们就要仔细的、好好地去反省,我们有没有这样?我们有没有「虚诬诈伪」?我们有没有「攻讦宗亲」?我们去说宗亲的是非,事实上也是攻讦。
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有没有虚诬诈伪?这个不单单指对别人,我们对这些亲人,我有没有丝毫的诚意呢?没有丝毫的诚意,更进一步来说,对他自己本人都没有诚意。老法师说,现在这个社会怎么不遭劫难?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没有诚意了。对父母妻子,对父母如果没有诚意,那就是应付而已,不真诚,那就不孝了,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老法师说,我们要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老法师说,因为遗弃了圣贤教育才落得这种地步,我们有幸接受少分的圣贤教育,我们对于善恶的道理、善恶的因果能明白一些,稍有能力辨别。可是毕竟我们这个能力还是不够,世间许许多多的事相,似是而非,很多。像这里讲的,「虚诬诈伪」,就是心地不善,面貌虚伪,我们很难看得出来,虚情假意。他连自己的宗亲都攻讦、都污蔑,何况是外人呢?
我们在社会上遇到这种事情能怪人吗?不可以。仔细观察,他做得没有错。为什么没有错?因为随顺他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先人不善,不识道德」,「先人不善」就是父母没有教他、尊长没有教他、老师没有教他。他不是天生的圣贤人,所以他作恶,变成他认为是应该的,他不知道他作恶啊。他要不作恶,那就是佛菩萨再来的,那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作恶的道理?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观察,我们的心就平了,那你就可以原谅他,为什么?因为他没有人教他,他没有接受圣贤教育,那么你就可以心平气和。在这个过程里面,你了解以后你就可以生智慧,你就可以把事实真相看清楚、看明白。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若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四九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2015/09/12 台孝廉讲堂 档名:57-109-0149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太上感应篇汇编》第四十三句,【虚诬诈伪,攻讦宗亲】。我们看经文:
【漫无根据曰虚。妄有污蔑曰诬。诡计蒙人曰诈。矫情欺世曰伪。分言则四。合言则不诚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今舍诚而虚诬诈伪。非戾天道而失人道乎。其心甚劳。其事甚危。乃天下第一等薄福相也。不入三恶。其将何归。清益都孙廷铨。朴诚无华。故清世祖尝呼之为孙老实。每部堂员缺。辄曰。还是用孙老实。凡三呼孙老实。而大拜矣。老实何尝误人哉。】
这一段我们来看字句解说:
『三恶』就是三恶道。
『益都』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青州市,在齐国的时候叫做益都县。
『孙廷铨』是明末清初山东益都人,他是明朝崇祯的进士,当永平府推官。后来因为战争他回到他的家乡。顺治二年又被提拔为河间府推官,兵吏两部尚书。他当了部长,还当到国防部长,康熙初当到内秘书院大学士,后来因为生病告退,这是「孙廷铨」。
『朴诚』就是朴实忠诚。
『无华』就是很朴素,不虚伪做作。
『清世祖』,他就是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的皇帝,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他在崇德八年继位,由睿亲王多尔衮辅政。第二年改为顺治,九月入关进京,十月当上皇帝。他第二年下令剃发令,就是要剃头发,攻克江南各地。顺治七年的时候多尔衮死掉。顺治八年他亲自来治理国政,同时他尊奉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但是隔不久马上追究多尔衮图谋不轨,削掉他的封号,然后整治他的余党,算是斗争了。也可以讲说以前他有帮助过他,但是多尔衮,我想我们连续剧都看过,最后被举发。这就是「清世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其实他跟佛很有缘,跟佛家很有缘,最有名的就是「顺治皇帝出家偈」,称为「盐灯之歌」,这个偈语写得非常好。顺治皇帝说:「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以前出家人他可以到处云游四海,到佛寺去挂单,这叫做「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出家不容易。你说你拥有黄金万两,你富可敌国,那只是拥有财富而已,不是很尊贵,真正尊贵就是可以解脱啊、有智慧啊。那就是「惟有袈裟披肩难」,要出家不容易啊。出家真的不容易啊,要累积很深
厚的善根福德因缘,披上那件袈裟不简单,真的不简单。所以他说「惟有袈裟披肩难」。
当然出家有身出家、心出家。也有居士修得很好,他虽然身没有出家,但是心出家了。如果说你能够剃头,现出家相,身出家,心又能够放下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放下这个身心世界,那就真的是心出家了,那是身心都出家,那是最好的。这个地方讲,「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当皇帝虽然是万人之上,但是真正仁慈的皇帝,要为苍生,忧国忧民。前几天我们看到习总书记,习近平讲一句话非常好,他讲,与善人为伍,就是跟善人相处,心念苍生,就是这里讲的这个境界,就「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百年就是三万六千日。就算给你活到一百岁好了,你当皇帝当到一百岁,「不及僧家半日闲」,每天忙不完的国政,你没有办法像出家人这样半天的清闲。倒不是出家人不要做事,出家人也是要为众生、为佛教忙很多事情,是他心里没有烦恼。他真能够怎么样呢?真能够离开五欲六尘,尤其真正有功夫的、已经能够断烦恼的,那更不得了,所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当皇帝也是一样,来的时候也是糊里糊涂的啊。到人间来,带了业力来,因为有福报所以当上皇帝,福报用尽了又要离开了,所以「来时糊涂去时迷」,造了那么多业,又要离开。
我们看那个网路里面流传的,唐太宗因为情执很重,爱他的夫人,加上在皇帝的时候,造了很多杀业,杀了他的亲兄弟,所以还在地狱受报。后来因为老法师提倡《群书治要》,因为《群书治要》就是唐太宗叫魏征来做的、来整理的。他因为有这个福报,所以能离开恶道,就是这里讲的,「来时糊涂去时迷」。如果都没有积功累德,那就是「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顺治皇帝是有一点点悟性,他悟了三世因果。「生我之时我是谁」,就是还没有生我以前谁是我?就是你的前世啊,我们都有隔阴之迷,前世是男的是女的?不知道,前世在哪里?也不知道,这叫「未曾生我谁是我」。你前世在哪里?你前世是干什么的?你完全不知道。「生我之时我是谁」,生了以后改头换面了。《玉历宝钞》里面讲,喝了孟婆汤又忘记前世了,「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你长大成人了还执着这个我,现在这个身体是我,这个黄某人是我,「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等到你死掉以后,你一期的生命结束了,一期的因缘又结束了,又要去改头换面了。那万一不好去当三恶道的众生,或到畜生道去,那「合眼蒙眬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这就是什么?「不如不来又不去」什么意思?广
钦老和尚讲,没来没去没代志,翻成台语比较顺,就无来无去无代志。国语叫没来没去没代志的意思就是说,他开悟以后,有来去的相,可是性没有来去,自性没有来去。自性,像六祖大师自性就没有来去,他虽然有示现到人间来,但是菩萨示现人间,那真正开悟的就是这个道理,「不如不来又不去」,他真的做到了。但是我们都怎么样呢?我们又不得不来,为什么?酬业而来。印光大师说的,来什么?来偿债、来还债的。有时候是来还感情债的,有时候是来还钱债的,欠人家钱要还钱,有时候是来还命债的,短命的要还命债。所以大部分,你不来也要来,为什么?是业力叫你来的,印祖说,酬业而来。那他是说,顺治皇帝说,不要来又不要去啦,「不如不来又不去」。
「来时欢喜去时悲」,来的时候大家都喝弥月酒,做弥月酒很高兴,又得人身了;死掉的时候,大家都很悲伤,「来时欢喜去时悲」。「悲欢离合多劳虑」,有八苦啊,爱别离跟怨憎会,「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哪一天有真正清闲过呢?活的时候忙着赚钱,等到开始要享福了,就生病了,开始要跑医院要挂号了,要吃药了,等吃完药以后,治不好,走不动了,那等死了,「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世间哪里可以跟出家人比呢?人家他无牵无挂,修得好的无牵无挂,心安理得。「口中吃得清和味」,虽然吃得很清淡,青菜豆腐他吃得法喜充满,「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百衲衣」就是他修苦行的、持戒的,像正觉精舍就有师父穿百衲衣,他夏天也是那一件,他冬天也是那一件,厚厚地。像我们不吹冷气就不行了,不吹电风扇就不行了,人家正觉精舍也没有冷气,穿那件百衲衣,他很自在,它上面都补丁补一块又补一块。
有一次我带一个居士,很有趣,那个居士福报很大,陪着老和尚去正觉精舍。老和尚要拜访果清律师,这位大居士跟我同车。他看我跟正觉精舍很熟,跟知客、跟清公和尚都很熟。这位大居士在车上跟我讲,哎呀,黄警官,你跟正觉精舍那么熟,你跟那个师父讲,衣服都补丁了,不要穿了,我买新衣服给他。我说,人家好不容易修到有一点定功了,你给他穿好衣服,他刚好定功全部都退掉了。那百衲衣是苦行,「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五湖四海」就是云游四方,多么自在,大家都非常恭敬他。「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在大雄宝殿,礼佛拜佛、读诵经典、打坐参禅、念佛绕佛,法喜充满,「逍遥佛殿任君嘻」。「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你不要以为出家很容易,他也是累世修福修慧,积功累德,才有办法现出家相。「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他累世种,「种菩提」的意思就是说,像你持五戒十善、三皈五戒、
修六度万行,这都是种菩提。其实菩提本自具足,不需要从外面来种它,是你把它开发出来,这叫「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虽然他没有证果,他不是真罗汉,但是他披如来三衣,如来三衣,所以我们讲三衣一钵。「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兔走鸟飞」就是什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兔走鸟飞」的意思就是战争,为国征战,我们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所以「兔走鸟飞」代表战争、征伐。所以「兔走鸟飞东复西」,一会儿东边,一会儿西边,东西征战。「为人切莫用心机」,不要太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我们讲说南柯一梦,这叫「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统治一个天下,天下事情,世事难逆料,你不好好地做皇帝,那改朝换代很容易啊,所以「万里江山一局棋」,就像下棋一样。「禹尊九州汤伐桀」,「禹」他是个圣王,所以大家都尊重他,「九州」就是中国。那么商汤伐桀王这叫「汤伐桀」。「秦吞六国汉登基」,秦朝并吞六国,到最后,到秦朝二世的时候就被刘邦灭掉了,换刘邦来当皇帝了,所以「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自古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南北征讨以后,现在只不过是山上的孤魂、山上的一堆泥土而已,叫「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现在这个地方可能讲他自己本人。「黄袍换却」就是他当皇帝啦,皇帝的黄袍换成他前世的袈裟,「紫袈裟」,他可能前世当过出家人,修的福报很大嘛。所以这一世来,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一世带着这个福报,当皇帝,就顺治皇帝。「只为当初一念差」,因为没有开悟,叫「一念差」,迷了嘛。「我本西方一衲子」,我本来应该要去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出家人,叫做「我本西方一衲子」。出家人自称叫「衲子」,贫衲贫衲,贫僧贫僧,就是「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王家」,我本来要去西方作佛,我为什么落到帝王家来呢?叫「缘何落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当皇帝看起来好像是权力很大,他不自由啊,「十八年来不自由」。「征战南北几时休」,南北征战何时才能了?「我今撒手归西去,管你千秋与万秋」,他说,他意思是说,他想求生西方了,「我今撒手归西去」,我管你千秋万世,哪个朝代应该怎么样,千秋万世我不管了,「管你千秋与万秋」。这个顺治皇帝出家歌,凭良心讲,出家偈写得很好,他还是佛缘很深,有一点悟处,我们在这边跟大家分享这一段。
『部堂』就是清代各部的尚书,尚书就是古代的部长,侍郎就是副部长。我们现在讲的,如果以台湾来讲叫政务次长,在中国大陆叫副部长,那叫侍郎。
『员缺』就是官府空缺。
『大拜』就是当宰相,被任命为宰相。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一点根据都没有叫『虚』。以不合事实来毁损他人叫『诬』,我们叫诬告的诬,一般我们都习惯念诬。用欺诈的计谋来蒙骗他人叫『诈』。用违反常理的方法来欺骗世人叫做『伪』。比如说矫情做作、欺骗世人,这个叫做「伪」,我们说伪君子。分开来说有四种情况,总而言说就是不诚实。那么诚实、真诚是上天的真理,『天之道』就是上天的真理。以真诚来反省自己是为人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人要懂得反省,我们佛家讲,观照自己,观照我们当下这一念心,这个叫「思诚者人之道也」。
你现在舍弃真诚,而做出虚假、诬陷、诈骗、欺伪的事情,这不就是违背天道,或是违逆天道而失去人道吗?这种心态太辛苦了,我们讲生死疲劳,做这种事太危险了,是天下第一等薄福之相也,没有福报。你看他诡计多端,好像有赚了一点钱,也当上了官了,但是这个是第一等薄福相也,没有福报。他这种人将来不去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他又会到哪?他又会到哪里去呢?一定堕三恶道。
清朝益都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有一位叫孙廷铨,他为人很朴素诚实而不浮华,所以清世祖常称呼他叫孙老实。每当各部堂员出缺的时候,皇帝就说了,还是用孙老实罢了,如此叫了三次孙老实,他就当上宰相了。由此可知,老实厚道没有耽误人,不曾耽误人,就老法师讲的老实、真干、听话,老实何曾耽误人,你去西方极乐世界也要老实。那什么叫老实呢?它其实跟真诚是一样的,真诚一定老实,老实一定真诚,那就是跟菩提心相应。真正放得下的人他一定老实,放不下的人他一定不老实,他一定有罣碍、有执着。
那我们今天来讨论这个重点,就是老实两个字,我们说要老实念佛,广钦老和尚说,莫换题目,老实念佛。那怎么老实呢?所以我们来讲老实两个字。
老法师说,《金刚经》是最重要的经典,《金刚经》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大乘佛法在生活中修行,就佛法不离世间法。六祖大师说:「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觅」就是找。「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离开你的生活当下,你离开你的日常生活,你想去找那个菩提自性,找不到,为什么?因为你现在在生活的那个心,它本来就是菩提,你去哪里找菩提呢?所以六祖大师说,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也有人讲说,犹如寻兔角,就好像兔子长角你找不到。所以老法师说,换言之,就教我们怎么样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是大智慧、大觉悟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是大智慧大觉悟,那
才是真正幸福美满。你有钱不见得幸福美满。
念佛不能成就就是因为不老实,不老实就是不会过日子。为什么不老实?他心不专一,他念佛都打杂念、妄想,你看起来他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数了念珠,也拿了计数器,但是他都是在念什么?他都在打妄想,嘴巴有在念佛,心都在想别的事情,这个叫做喊破喉咙亦枉然。所以念佛最老实的方法,就是印光大师说的,心里清清楚楚,嘴巴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心里念得清清楚楚,身口意要相应。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印祖教我们的,你听自己念佛的声音。
你试看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或者说南无阿弥陀佛,你要四字、六字都可以,你只要觉得习惯就好。当然也有人讲说,我不行,我要念六字的;我不行,我要念四字的。我有一次去请示师父,师父说,念四字也可以,念六字也可以。我就问师父说,为什么有些人说不行,一定要念六字呢?老法师说,佛陀大慈大悲,佛陀他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你念什么?念六字、念四字都可以。
所以你念佛要怎么念呢?你要南无阿弥陀佛,你不要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结果你还是妄想一大堆。你要念得很清楚,一句一句的念,也有人念三三四,三称、三称、四称,那个是印祖大师怕你妄想太多,所以他用三三四,或是五五,这样来去摄你的心。但是到最后,你那个数字还是要掉下来,你不能一直绑着数字,三三四、三三四。结果本来应该要清净,你一直记得三三四、三三四,那你心反而不清净了。
这要怎么办?像我个人的体会说,你要听得很清楚,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听得很清楚的时候,那个妄想插不进去,妄想一直想插,插不进去,它到后来,妄想就累了,就没有了,愈来愈少,愈来愈少,到后来妄想就没了。妄想没的时候,你的心就自在。你现在为什么不自在?你为什么会不安?因为你妄想太多,你想东想西,就心不安了。所以有些念佛人他愈念愈烦,他愈念愈苦恼,为什么?他心不安才会苦恼。你念到清净,怎么会不安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印祖教我们的,你好好听自己念佛的声音,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耳根圆通。文殊师利菩萨讲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学观世音菩萨用耳根圆通。你真正念到摄心了,清净心现前。你清净心现前了,都摄六根,六根就抓住了,接下来就净念相继。
但是都摄六根跟净念相继,它其实是一体的,你不要把它分成两段。刚开始在方便说是都摄六根,接下来是净念相继,它事实上是二而一、一而二,是一体的。你都摄六根它当下就是净念相继,它净念相继,它就是都摄六根。
所以人家就问老法师说,师父,什么叫都摄六根?什么叫做净念相继?师父说,都摄六根就是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都摄六根。老和尚说,如果你听不懂,你就继续参下去,参到你悟了为止。因为它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佛法是不二之法,二法就不是佛法。比如说这里一块,那里一块,那就不是佛法,佛法它是不二法门。
所以念佛不能成就,是因为心不老实,你不老实就是怎么样?不会过日子,焦虑。所以有些人你不要看他是学佛,他心里很急躁。所以老法师跟我们讲,他说,你不会过日子就怎么样?不会生活,不会生活就是糊里糊涂的生出来,又糊里糊涂的死掉。这实在是可怜,非常可怜,所以佛陀说「可怜悯者」。那么你有般若智慧以后,明白宇宙人生真相,明白宇宙人生真相是什么呢?悟自己这一念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都是你的业力变现的。
简单说,你今天的苦、你今天的乐都是你的业因果报变现出来的,你的业力变现的。没有任何人给你加苦,也没有人给你加乐,乐是因为你过去生造福,苦是因为你过去生造恶,今天受果报。所以跟别人都无关系,跟阎罗王也没有关系,跟玉皇大帝也没有关系。这个叫做什么?叫明白自己的命运,然后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宇宙人生就是时间跟空间,就是你现在的正依二报。你有般若智慧以后,你就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也就是说你悟了以后,因为你大彻大悟以后,你就悟自己这一念心了。就是我们说,悟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如果我们以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他是开悟了,那悟后起修,到圆教初住位,明心见性。你如果能够有了智慧以后,你心就会老实下来,死心踏地的念佛求生净土,谁能够接受谁就得利益。如果你不能够接受、不能够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那就是《地藏经》里面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既然造作罪业,来生必定还是在六道轮回,由不得你,很可怜,自己带着业力要去受报。
在瑜伽焰口里面有一句话,它说,你要造业就要下恶道,三恶道去。那钓竿在阎罗王的手上,阎罗王拿着钓竿,那你的习气毛病就鱼饵,把你钓上来,你就被阎罗王钓走了。所以钓竿是在阎罗王的手中。如果你不想下地狱的话,你就要像《地藏经》里面讲的,像我们众生就是什么?如鱼游网,旋出旋入,明明已经掉下去了,他又出来,出来又进去了。就像那个鱼上钩,牠明明知道那是鱼饵会上钩,牠还是去咬那个鱼饵,还是上钩。财色名食睡就是那个鱼饵,你去上钩了,上钩的话就到三恶道去了。所以这里讲,你如果不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只有去轮回。既然你造作罪业,来生必定还是在六道轮回,无论修持怎么好,如果不能出三
界,都没有办法成就。
我今天跟一个大居士,也是我的前辈,学佛的前辈,在讲佛法,在电话中讲佛法。他就一直跟我讲说,他女儿的女儿,就是他孙女,是他妈妈来投胎的。他说,他妈妈没有到极乐世界去,也没有到天界。当时他妈妈往生的时候,受了有一段期间的病苦。当时这位大居士,我的前辈,他妈妈要往生的时候,我还跟他表达说,要不要我去助念?他说,不用,不用,我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可以了。结果后来他去卜那个观音卦,他妈妈没有去极乐世界,也没有到天界。后来去卜说是不是到人间来?问观世音菩萨说是到人间来。
我就今天问他说,你怎么那么肯定说,你这个孙女是你妈妈再来的呢?他有举个证据给我去推测。他住在我们台湾宜兰,那我们台湾宜兰的罗东有个帝爷公,就是一个道教的庙。这个我知道,因为我读高中的时候,常常经过那里,这个神叫帝爷,就像台湾的三官大帝等等这些,所以祂叫做帝,我们宜兰那边称呼这个庙叫帝爷公,台语叫帝爷公,翻成国语叫帝爷公。那这个帝爷公在我们宜兰罗东很热闹的一个道路上,它对面有一个卖扁食的。扁食实际上就是馄饨,我们讲点馄饨面,会加薄薄地,它跟水饺不一样,扁食。那么那一家扁食我是常去吃过。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常去吃那一家扁食,因为我爸爸带我去过那家庙拜拜,叫帝爷公。
他这个孙女五岁的时候,我这位前辈就跟他太太,还有他女儿,带了这个孙女回罗东老家,因为我们都是宜兰人。她到帝爷公第一句话讲说,因为他妈妈,我这位大居士的前辈,他的妈妈是帝爷公的义女。义女会就是做这个神的义女,神也会收义女这样。他们有一个组织叫义女会,所以他妈妈是义女会的成员。换句话说,他妈妈年轻的时候在这家庙常常出入。义女会就像我们说兄弟会一样。
那么五岁的时候,带她去帝爷公庙门口,她讲的第一句话,把她的爷爷吓死,就是我的这个学佛前辈吓死。她说,这个都没有改变,但是前面的房子变得比较多。是没有错,因为前面盖了很多新房子出来。我这位学佛前辈,他的妈妈年轻出入的时候,出入这家庙的时候,前面是空地,都还没有盖房子。她说,她跟她爷爷讲说,没有人跟她讲的喔,她说,前面房子变得比较多。所以这个庙前面有一点点改变,它里面没有变,就是庙里面没有变,然后那个扁食店已经搬走了,现在已经没有卖了。她说,那扁食店怎么不见了呢?
你看这个多有趣的事情,这证明什么?三世轮回、三世因果,人真的有前世啊。然后我这个学佛前辈,知道这个孙女是他妈妈再来投胎的,所以他不敢骂她、不敢打她。然后我这个前辈的爸爸现在还在,他这个小孙女就跟
学佛前辈的爸爸,我们台语叫阿祖,翻成国语叫曾祖父。她就去跟她阿祖讲说,奇怪,我祖父怕我,你怎么不怕我呢?因为生前的时候,我这个学佛前辈的妈妈很怕她先生啦,所以她变成小孙女的时候,她还是,她阿祖还在,这个太祖还在,根本就不理她,这是很有趣。
当然我们没有天眼不知道,但是从这个迹象去显示,是有几分接近。就是这里老法师讲的,老法师说,糊里糊涂的生,糊里糊涂的死。就是糊里糊涂的生,糊里糊涂的死掉,然后再来投胎。虽然又变成亲人,角色全部乱掉了,前世是妈妈,现在变孙女,这就是六道轮回的可悲。就是说你不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轮回就有份了,为什么?不能出三界,那就是没有成就。
所以老法师说,我们讲《金刚经》的目的,为了是要劝,老和尚有讲过《金刚经》,他说,我们讲《金刚经》的目的,就是为了劝导大家,请大家明白事实真相。你明白以后,你明白宇宙人生真相,其实就是老法师常讲的那三句,不管是你房子、房地产、你的金银珠宝、你的家财万贯、你的子孙成群,最后一句话,你走的时候,毕竟空、不可得、无所有,没有一件带得走的。没有去极乐世界就是业随身,去轮回六道,这个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老法师说,如果你《金刚经》明白了,《金刚经》跟你讲什么?没有四相、没有四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悟这一念心,空有不二。所以如果你真正明白,是真的什么都带不走,带得走的只有两件东西,老法师说的,要嘛就是业力,要嘛就是智慧功德,看你要带哪一个?你智慧功德到清净国土;业力,无量无边的恶业,那就是到三恶道。就算说你带着善业,能去享受福报,那福报还是有用尽的时候,那还是不究竟。所以真正明白宇宙人生真相,就死心塌地的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金刚经》里面讲的,乃至于世尊在二十二年般若会上所讲的《般若经》,《大般若经》,就是告诉你看破、放下。那为什么看破、放下这四个字要讲二十二年呢?老法师说,谁听了,马上能看破呢?没有半个。谁听了以后就能看破呢?就能放下呢?老法师说,听是听了,说是说了,依旧看不破,依旧放不下,为什么?习气不好断哪。今天有一点悟了,明天又迷了,心里面一天到晚还是胡思乱想。口里、嘴巴里面,行为上,还是一天到晚批评别人,不知道检点自己。老法师说,这个就是看不破、放不下,真正看得破、放得下,嘴巴不会再讲别人的是非,「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看得破的人,他身心是真的可以放下来了,他没有任何执着了,眼见色、耳闻声他没有任何执着了。这个就是真正在行为上,他可以看得破、放得下。所以看破、放下不容易。
我们再进一步探讨看破、放下,老法师说,一般情况之下,你去打佛七,
前两天心定不下来,功夫不得力。到第七天快结束的时候,心里又有点放逸,说啊,七天总算熬过去了,回去可以轻松一下。又放逸了,也不得力。所以七天念佛,真正得力在第五天、第六天,那个时候有点法喜。才刚要法喜,回去一个礼拜又泡汤了,一个月又泡汤了。他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现代人修学、念佛,比不上古人的原因,就是不能够真正看破、放下。所谓看破,对于现实生活状况了解的程度,你了解多少?我们不甚了解,迷恋世间,当然放不下。所以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老了为什么?他老了,不赶快念佛去极乐世界,老来就是病苦,所以多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为什么?因为他们看得多了,知道世间一切都是虚幻不实,关键就在这一句话,你要看得懂虚幻不实,不管是夫妻感情再好,不管子女再怎么样孝顺,它都是因缘和合。孝顺是因为善缘,不孝顺是因为恶缘,你要看清楚,你看清楚才有办法放得下,你看不清楚就会迷恋,你就会迷恋世间。
我上次讲过我去台南净宗学会演讲,有一个老菩萨她跟我讲说,黄警官,你讲的我都懂,但是我佛念不下去。我说,为什么阿弥陀佛念不下去?她说,我先生早死,我好不容易把这个儿子养长大,他非常地孝顺,在新竹科学园区上班,每天早上给我准备好了早餐,稀饭把我盛好,菜把我夹好。她说,他现在死掉了,我儿子死掉,比我早死。那我说,儿子死掉,这样没有牵挂,妳丈夫也走啦,儿子也走啦,妳正好去极乐世界啊。她说,没有,我只要起念阿弥陀佛就想到他。她不是想阿弥陀佛,她想到她儿子,她佛念不下去。年纪很大了,七八十岁了,她儿子已经死了,如果她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她真的死了,她又能如何呢?还是要死啊。那妳是要到三恶道,还是要去极乐世界?她看不清楚、她悟不透,她被情执绑住了,走不了。不是脚走不了,是心走不了,所以不容易修。
现在念佛就是老和尚讲的,用这句佛号取代百千万亿的妄想,教你六根接触六尘不要执着了,到时候你才走得了。你现在放不下,走不了,临终怎么走得了?保证走不了。印祖说的:「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什么叫「心绪」?你要死的时候这里一条线拉着,那里一条线拉着,全部都好几条线拉你,你怎么走呢?一条是钱这么多怎么办?一条是官当这么大怎么办?一条是病这么苦怎么办?一条是旁边子女在哭喊。所以现代人的修学为什么不能够成就?是因为他还迷恋世间,放不下。所以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七八十岁老人,为什么?他们看得多,了解是虚幻不实。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这个世间,吃得了苦其实不是坏事,叫做什么?叫历境练心。怎么说?吃苦了苦,台湾话叫做吃苦当做吃补,台语叫吃苦当做吃补。为什么?它可以了苦,了苦就是可以把苦解决掉。印光大师说,你不念
佛不求生,你现在念佛好像觉得很苦,对不对?印祖说,你将来不去极乐世界更苦,以后的苦比现在还苦,看你要不要去了苦?
所以无论顺境,生活上是顺境或是逆境,时间久了就腻了。你生活过得太舒适,我跟你讲,过久你也会很腻。逆境好像很苦,你苦得不得了的时候,到时候也麻痹了,反正已经受够了。老和尚讲,时间久就腻了。生活过得厌倦,不想再住下去了,这个时候放下了。所以有些人生病,生到极苦的时候他不想活了,他想要走,为什么?苦不堪言,太苦了,尤其像癌症的病人。所以老和尚说,老人家会放下跟这个也有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如果反过来说,你环境太好,夫妻太恩爱了,尤其是先生太帅、老婆太漂亮、子女又孝顺、钱又多、生活又富裕,完了,走不了。就这里讲的,这个世间太美好,还想再多活几年,甚至多活几十年、几百年,他也放不下。
有时候我去助念,我看那个不学佛的儿子或是媳妇,说要把那个呼吸器拔掉。我说,你不要拔,让他自然走。我说,你怎么晓得你爸爸不想再多活一分钟呢?他想多活一个小时,他没有开悟,他还想活过来,还好起来,你知道吗?这是事实真相,求生的本能。他说,真的假的?我说,真的。我就过去给他开示,一讲到死的时候那个机器就乱跳了。我说,他听懂了,他嘴巴不会讲话,我在讲什么他都听到了。就这里讲的,他还想活几十年、几百年,他也放不下。功夫如何得力呢?佛法讲说要觉悟啊,就是觉悟这个事情很重要啊。
老法师说,要怎么觉悟?明白因缘果报。老法师说,大家知道世事无常,世间事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因缘果报,但知道得不踏实。你虽然知道因缘果报,但是你没有深信,真正深信的人他彻底可以放下。大部分的人就是知道,但是半信半疑,这好像是真的假的?这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吧?半信半疑。
老法师说,早年有一位叫邬余庆老居士,讲了一个故事,真实故事。老法师大概他有听过这个故事。他说,在抗战的时候,抗战初期,这位邬余庆老居士在上海认识一位商人,这位商人生意做得很好,有一个小孩是独子,非常顽皮。有一天在路上走,碰到他爸爸的一个好朋友。他爸爸的好朋友,因为这个小孩子在上学的时候,他爸爸给他十块钱,这个十块钱掉在地上。那个人认识他父亲,看到以后就捡起来,把铜板捡起来,跟小孩子讲,那钱是小孩子的嘛。他跟小孩子讲说,你叫一声伯伯我再给你,你叫一声伯伯我把钱还给你。你知道这个小孩子有多顽皮吗?因为他有钱嘛,他反过来跟那个老爷爷讲说,你叫我一声伯伯我再给你十块钱,因为他爸爸有钱啊。
有一天这个商人,就是这个小孩子的爸爸做生日,来了很多客人。那一天很奇怪,他的爸爸特别看到,这个小孩子的脸突然间变成德国人。后来他
就当众宣布,他说,他这个工作现在会这么赚钱,是前世,就是几年前,大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他替这个德国人做事。这位小孩子的爸爸那天做生日的时候,就当众宣布他要把所有的财产,交给这位十岁的小孩子,为什么呢?他爸爸当场讲这个故事,他说,他在看他儿子的那一剎那,他看到前世他的老板。他的前世老板,就是他这个公司前一任的老板,是德国人。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离开中国,把这个公司交给他。
后来这个德国人回德国以后死在德国,就没有再回来。所以这整个公司的财产就归在什么?归在这个小孩子爸爸的手中了。所以这些财产不是他的,是那个德国人的,他是真正的老板。他离开中国的时候有交待他经营,而且还交待他说代理经营。结果没想到这个德国人回去德国就死掉了,没有再回来。所以这位商人他明白,这个小孩子就是那位德国人来投胎的。所以他大众宣布,财产立刻全部归还给这个小孩子。事实上他也是他的儿子啦,一样可以继承。但是这位爸爸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是前世,就是这个小孩子的前世是那个德国人,他财产再还给他。因为本来就是他的,他只是帮他代理经营而已。这样父子的感情、关系更能够维持住。
所以老法师说,佛讲一家人,当父子、当夫妻、当兄弟都是怎么样?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个因缘过程的关系。所以这个小孩子是来讨债的,这个钱是他的,他再回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联想到,我们得罪人、欺负人、陷害人,这个人要是投胎到自己的家里来,将来必定造成家破人亡,如果我们是陷害他的话。所以任何人在这个世间决定没有吃亏的事情,也不可能有占便宜的事情。看到这里就要害怕了,没有谁占得了便宜,也没有谁吃得了亏。你从三世一看,很公平。
所以施恩予人、帮助人会有回报;欺负人、糟蹋人、侮辱人、陷害人,会有回报,也会有回报。你现在欺负他、你现在糟蹋他、侮辱他、陷害他,下一世换他来欺负你、糟蹋你、侮辱你。若回报得恰如其分,那还不错。你打他一下,他回来再次打你一下,这样子恰如其分。但是报复往往都过了头,就变成生生世世互不相让,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是这样,两国的百姓没有什么冤仇,有冤仇的是少数人,但是他若有权力,他就会连累到许多人遭受灾难,伤害许多人生命财产,遗患无穷。这种人,发动战争的人,哪有不堕地狱的道理?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晓得这个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陷害人、伤害人、欺负人、糟蹋人不能做,所以六道轮回就是恩恩怨怨互相酬偿而已。我们明白了就会放下,就像你刚才看到、听到这个十岁孩子的爸爸,他了解这个钱不是他的。所以他物归原主,这叫做明白,他就
能够放得下。
知道世间不好玩,诸佛菩萨看得很清楚,为我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就是大乘佛法。十方诸佛剎土,在大乘佛法里面,又告诉我们一个特别的法门,诸佛剎土中最殊胜的报土,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有六方佛赞叹,玄奘大师翻译的《弥陀经》有十方佛赞叹,《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赞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我们求生弥陀净土。佛菩萨不会骗人,我们对佛菩萨的话绝不能够怀疑。经典自古代代相传,确实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有翻译的人,也有翻译的地方,证实经文是可以相信的。
那么在古代跟近代,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往生的人很多。我们仔细观察他们具备的条件,大致上跟我们差不多,他并没有比我们强到什么程度。但是最重要的,他们古代也好,或是近代往生这些菩萨、行者,他们有坚定的信心、恳切的愿望。这几个字要背下来、要记下来,放下一切,老实念佛。这是我们讨论这一段,讲老实两个字,它的真正目的在这里。人一旦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人一旦明白因缘果报,心就会老实了。心能够老实,他的信心就会坚定,他的愿力,求生西方的愿力就会恳切,他就可以放下一切万缘,最后可以老实念佛,那这样就可以得生净土。这点古代跟现代往生者他们做到了,我们在这方面还差一点,我们还要努力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个就是我们提到清朝的孙廷铨,孙老实,我们就提到老实两个字。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薛敷。专一虚捏状词。能饰无理为有理。以此致富。后设醮谢罪。道士伏而起云。上帝批表尾。家付火司。人付水司。后果家烬于火。敷堕水死。】
我们看这一段的字句解说:
『虚捏』就是虚构、捏造。
『状词』就是我们诉讼的公文书、诉讼的呈文。
『饰』,『能饰无理为有理』,「饰」就是什么?「饰」就是伪装,或者狡辩、粉饰这个意思。
『设醮』这个是道家所设立道场,来祈福消灾用的,道士。
『表』,『上帝批表尾』,这个「表」就是奏章,我们现在讲就是疏文。 『烬』就是烧毁、化成灰烬。
我们来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从前有一个叫薛敷的人,专门以虚假捏造事实的方法替人家打官司,能够把无理的事情变成有理,因此他赚了很多钱致富。后来自己知道罪恶深重,就设醮祭认罪,以求上天原谅。作法的道士跪伏后又起来,向他说了,上帝
在上疏的奏表文上批示,祂说,你要先受到家被火烧毁、人被水淹死的命运。后来果然他的家被火烧成灰烬,薛敷后来就坠落水中被淹死。这个道士也有一点小功夫,他能够在奏表的时候,能够了解上帝要让薛敷家破人亡。
这一段里面我们就可以来探讨一下就是说,灾难、果报自招。这个是薛敷,他是从事类似我们现在讲律师的工作。律师他在写那个诉状,就像一把刀一样,所以叫刀笔,所以会招感这些灾难。所以灾难、果报是自招的,我们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我们这一段来讲这一个灾难、果报都是自己招感来的。老法师也有开示,老法师说,现前的环境里面,我们都知道灾难是真的,不是假的,从什么地方看呢?从人心看。人心善良不会有灾难,人心不善肯定有灾难。人心普遍,你去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去观察他,他们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他做的是什么?你就明白了。他们所想的、所做的违背伦理、违背道德、违背因果、违背圣贤教诲,那麻烦就大了,果报肯定现前。
那么全世界的人统统违背了,那就是最大的共业。最大的共业,灾难是全球性的,不是局部的。任何局部的灾难都会蔓延到全世界,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现在中东的战争。你看中东,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现在真的是多灾多难,一个国家四分五裂。出现一个恐怖组织叫IS 政权,你看把那个几千年的古迹古庙,古代的神庙全部都摧毁掉。回教徒跟基督教徒的仇恨战争不断的在上演。以前有十字军东征,也是历史仇恨,现在何尝不是一样呢?对不对?
你看这些叙利亚的灾民,几千几百人、几万人,全部向欧洲那边逃难。今天将心比心,如果换成我们是他们,怎么办呢?现在全部都移到欧洲去了。现在报纸又说了,里面有好几千人是IS 的恐怖份子渗透,假装成难民,渗透在里面。所以我们看现在中东的战争,难民都流窜到、逃难到欧洲去,那么报纸报导说,这里面有IS 的恐怖份子渗透在里面,那这个真的没完没了,很可怕,整个欧洲就没有办法太平。
那这就是这里讲的,老和尚讲说,人心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违背了伦理道德因果,那就是会有共业,就会有灾难。灾难是人心去招感来的,那如果是全世界的人都违背伦理道德因果,那就是全世界的共业,共同灾难。所以老法师说,今天我们选择《无量寿经》,还有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我们一起学习。希望能够应对这一次的灾难,在灾难当中,如果我们造作罪业,我们忏悔,求生极乐世界。临终一念、十念,佛都接引,这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只要你能够回头,真的回头,灾难过去了你还留在这个世间,那么你就有任务。
灾难过去了,留在这个世间都是好人、都是善人,非常容易教化。那么你留下来了,你会在这个世间主持正法、教化众生,所以有责任、有使命,果报,所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界限清清楚楚。不能够不觉悟,不能够不真干。就是这里讲的,灾难是自己招感来的。你从薛敷这个果报,家里遭火灾,赚了钱,他虽然致富了,钱全部付之一炬,被火烧光,他自己遭受水难也溺死了,这就是自己招感来的,就「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经文:
【五代闽薛文杰。与吴英有隙。一日闽主鏻。使巫视鬼宫中。杰先与英曰。主上疑卿权重。卿可告疾。倘敕使来问。当以头痛为对。吾可为卿言之。英诺。杰嘱巫。言英将叛。上帝以铜钉钉其脑。帝遣使验之。果以头痛对。乃杀之。英被诬。民皆切齿。适鏻发兵敌吴。兵不进。欲得文杰乃行。鏻不得已。械送军中。脔割立尽。】
我们看这一段的字句解说:
『五代』就是五个朝代,五代十国里面的五代,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代,这叫后五代。
『闽』是五代十国之一,在福建,是王审知所建的。在公元八百九十三年,王潮占据今天的福建这个地方,他担任福建观察使,后来升为威武军节度使。后来他的弟弟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后来又称帝了,建都在今天的福州,国号叫「闽」。「闽」就是五代那时候的一个国家,十国的一个国家。
『薛文杰』是五代的人,他个性很奸巧、很巧佞、很善于应对,他聚敛,就是赚了很多钱。对皇帝很会谄媚逢迎。他常常用富人的钱来帮助他。他喜欢用妖巫,就妖术、巫术这一类的。后来他的恶名昭彰,后来引起军变,军人抗战,后来就是皇帝只好把薛文杰用槛车,用栅栏封闭的这种车,把他囚禁起来,送到军中。后来受到一个酷刑,叫磔这种酷刑,凌迟的这种酷刑,就是剐他的肉,后来薛文杰是被用剐肉,把他剐死了。
『吴英』是跟薛文杰同样都是枢密使,他们两个之间有一些嫌隙。
『主鏻』,「主」就是君王,事实上「鏻」就是王鏻,是五代时候闽国的国君。他本名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王延钧,他又叫王鏻,所以这个地方写叫「主鏻」。「闽主鏻」就是闽国国王王鏻,王鏻就是王延钧。
『巫』就是古代会懂卜筮、星占,为人祈福、消灾、治病的人,这叫「巫」。 『视』就是观察。
『卿』就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告疾』就是称病。
『敕使』就是派遣皇帝的使者,皇帝派遣使者。
『对』就是回答。
『诺』就是答应。
再来吴国,四面五十二页,吴国也是五代十国之一,那时候的国王叫杨行密,他是淮南节度使。以扬州为根据地,他受封为吴王,受唐封为吴王。他大概在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这一带。
『械送』就是加上刑具押送。
『脔割』就是碎割,我们讲说碎割万段、瓜分这个意思。
我们来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五代的时候闽国有一个薛文杰,跟吴英之间有嫌隙。有一天闽王王鏻派巫师到宫中勘查,观察闹鬼的事情。薛文杰就先跟吴英说了,说主上怀疑你位高权重,你要假装称病回家休养,假使主上派人来问病因,你就说以头痛回答,我会替你美言几句。这是薛文杰这样说。那么吴英答应以后,薛文杰就暗中嘱咐这个巫师说,吴英想要叛乱,所以上天用铜钉钉他的头部,使他头痛。
闽王就派人查验这个事情,果然吴英回答说头痛。这是标准的,我们刚才讲的「虚诬诈伪」,就是薛文杰为了权力,他就害死吴英。闽王就派人,因为吴英答说头痛嘛,就把他杀掉了,闽王就把他杀掉了。吴英被诬陷以后,老百姓都很痛恨薛文杰。刚好遇到闽王王鏻要出兵抵抗吴国的入侵,那么军队不前进,表示必须把薛文杰抓起来才肯前进。王鏻没办法,只好把薛文杰绑起来送到军中,不久就将他的肉割得精光。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经文:
【宋赵廷臣。诈约洞戎。降朝廷。醉杀之。扬言其叛。攘为己功。赵遂显擢。后梦所杀者云。来报汝诈。遂生子。年少登第。忽以狂逆犯法。廷臣与妻。坐配岭外。为洞戎所杀。】
接下来我们来解释字句解说:
我们看『赵廷臣』,赵廷臣他的儿子叫赵谂,赵廷臣他杀了他的族党,归顺朝廷。他本来是在重庆南川那一带的人,僚人。后来杀了他的族党,归顺朝廷,被赐姓赵。赵谂不满宋哲宗贬黜苏轼,跟张怀素暗中抨击。赵谂自称为天子,并私下立了年号叫隆兴。刚才我们讲说,赵廷臣因为杀了,等一下我们会解释,他杀了洞戎的使者,他这个儿子赵谂事实上是那个洞戎的使者来投胎的。所以赵谂在二十岁的时候,登科进士第二名,当时毕渐是状元,但是因为印字模糊,被宣报人读成状元毕斩,第二人赵谂。
应该是说状元是毕渐,第二个人是赵谂,这样才对。结果偏偏那个毕渐少三点水,变成毕斩,这个叫做什么?冥冥之中都有巧妙的安排,表示、表法因果不空。赵谂他官居到国子博士。宋徽宗的时候,他还乡探视父母的时候,被人家密告他私下立了年号,蓄意谋反。后来赵谂被捕入狱,不久就被诛杀,年仅二十三岁。他的父母、妻儿全部被流放,就是赵廷臣后来被流放。
我们看下面字句解说:
『洞戎』是贵州、广西、湖南,中国西南三角地带的少数民族。
『攘』就是窃盗、窃取。
『显擢』是显耀的擢升。
『来报汝诈』,「报」就是报复。
『登第』就是登科。
『狂逆』就是狂妄悖逆。
『坐配』,「坐」就是判罪,「配」就是流放、发配,发配边疆。
『岭外』就是五岭以南的地区。五岭是指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还有都庞岭。差不多位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是长江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宋朝的臣子赵廷臣,以诈骗的手法,和当时的洞戎少数民族约定,向朝廷投降。他将洞戎派出投降的代表灌醉,然后加以杀害。但是对外他扬言说洞戎要叛乱,并且藉这样向朝廷邀功。于是赵廷臣就因为这样,「攘为己功」,赵遂显耀,他就被朝廷提拔升官又显耀。后来他作梦,梦见他所杀害的人说,我是来报复你的诈骗行为,后来就生了一个儿子。可见因果不空,佛跟我们讲说,父子、子女的因缘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从这个公案里面确实不虚。后来他生了一个儿子,年纪很轻就登科当官,后来因为不知道何因,突然发狂叛逆、违犯国法。这个其实是孔子讲的,事出必有因,也是讲因果。赵廷臣和他的妻子都被连累,流放到岭外地区,后来就被洞戎人所杀害。
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因果通三世,业报皆自招。老法师说,不可思议,「思」就是思惟,「议」就是言语,不是用你第六识分别去想出来的。「议」就是言语可以表达出来,「不可思议」就是你没有办法去思惟、表达。老法师说,「超情离见」。所以我们讲开悟的境界,就是不思议的境界。佛菩萨就是不思议的境界,因果通三世也是不思议的境界。所以「超情离见」,「情」就是七情、情识,「见」就是你的想法、你的看法。「不可思议」是超越,它超越了,超越你的想法、你的见解、你的看法。除非你有智慧,你看得到三世,看得到无量世。
为什么有禅定功夫的人他能够看到未来?他能够知道过去?因为禅定是老法师讲的,突破时间跟空间,所以他看得到过去,他看得到未来。为什么很多人,念佛人,他功夫到家了,他能够预知时至。他就他的定功现前,定功成熟,他就会突破时间跟空间。同样这个地方讲,不可思议就是什么?它超越了,超越你的想象。换句话说,不是你的情见所能够理解的,不是你的情见所能看得到的。所以你真正明白因果,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你悟了以后,你明白了,你自然知道因果不空,因果真实不虚,你当然就不敢造恶。那你就跟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相应了,你就明白,明白就会相应。
所以这个不是你的情见所能看得到的,也是非众生思惟语言所能及。老法师说,这个解释得很好,是你想象不到的。用现在的话说,你的知识达不到,你没有办法,你没有法子去理解,这个道理太深太深。众生业报一般人见不到,业报是两桩事情,一个是业因,一个是果报。业报是业因跟果报,都深,都很深。有些业因是现在的,果报是在来世。果报在现前的,业因是前世。我们讲说因果通三世,有现作现报、现作后报、现作生报、现作后报。由于善恶之业因,则遭受乐苦之果报。所以善因乐果,恶因苦果,丝毫不爽,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赵廷臣他儿子来投胎转世,就前世的洞戎使者被他杀害,这叫做什么?这叫做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讲的恶因苦果,丝毫不爽。老法师说,《宝积经九十六》这里面讲:「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阎罗王告诉受罪的人说,阎罗王说的是真话,不是我能够给你加多少罪过。换句话说,我不能给你罪过,罪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受,我没有权力来加罪于你、来惩罚你。阎罗王说,我没有这个能力。
这些果报是什么?是你自己作罪,你今天来到这个地方来,你自然来报到的,你来报到的。小鬼去抓你来见阎罗王,那个小鬼是阎罗王派的吗?老法师说,不是。那小鬼是谁呢?是你的冤亲债主把你抓来,这个你要懂。冤亲债主变化做无常大鬼,变化做牛头马面来抓你。你自己来的,自作自受。「业报自招无代者」,你自己作罪今日来,老法师说,这讲得好。这四句话,「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这四句我们好好谨记在心。
又《普贤行愿品》里面,这里面也有一段经文:「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这句话我们常常引用,就是罪业如果有体相,虚空不能容受,这是《普贤行愿品》里面说的。所以忏除业障,菩萨有智慧,菩萨有神通,菩萨知道过去。你看他知道,「我于过去无始劫中」,过去生生世世
无量劫前,菩萨自己知道,他有宿命通。由于贪瞋痴,发起身口意。贪瞋痴是业因,造作罪业的因,身口意是造作恶业的工具,是缘,让你造无量无边的恶业。
假如这些恶业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都是装不了、装不下,你造的业有多少呢?菩萨如是,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如是呢?无量劫来,肯定造的恶业多,造的善业少。所以在六道里面的果报,乐报少苦报多,原因在此地。「作业无边,报必随之」,善肯定有善果,恶肯定有恶报,因果通三世。你真的明白了,搞清楚了,才真正了解人的一生决定占不到便宜,也决定吃不了亏。
为什么?果报通三世,你这一世吃亏了,来世补偿;这一世占便宜了,来世去还债。这一世占便宜来世要去还人家,你这一世吃亏了,来世还给你。杀人的一定要偿命,欠债的一定要还钱。你有钱被骗了,不要放在心上。如果是他的,大概是过去世中你骗了他,现在你还了他,这笔帐了了。如果不是,他来骗你的,来生他还要还给你,还给你还要附上利息,真占不到。学佛觉悟了、明白了,跟从前不一样。我欠别人的,我欢喜还。别人欠我的,不用了,我到极乐世界去,我不要跟他搞讨债还债。这句话要记得,是你欠人家的就欢喜还给人家,是别人欠你的,你不要要回来,你到极乐世界去了,不跟他搞讨债还债,不跟他搞六道轮回。不要了,你骗我的钱我不要了,我到极乐世界去了。这是老法师跟我们讲这一段,因果通三世,业报皆自招。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宋丁谓。与人无真实话。尝曰。人若心实。诸事干不出。徒受人之侮矣。谓如此设心。宜人莫能测。乃世共目为五鬼。岂其伪心有不到乎。】
『丁谓』就是宋朝人,他担任到工部、刑部、兵部、吏部四部的尚书,很大喔。后来当到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这个人机敏有智谋,而且奸佞,狡猾过人,善于揣摩皇帝的意思。他喜欢诗书、诗歌,通晓图画、博弈、音律。后来被贬到崖州司户参军,后来死在光州。
『设心』就是居心。
『宜』就是应该。
『目』就是称。
『五鬼』就是当时的五个奸臣,就是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还有王钦若。
我们来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宋朝的丁谓,他跟人家都不讲真实话。他曾经说,人如果心存诚实,太老实了,很多事情就做不出来,白白受人欺负而已。丁谓如此的巧设心机骗
人,难怪人人都听得很高兴,无法识破他的心意。所以世人都把他看做当时的五鬼之一,他欺伪的心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刚才我们也解释,丁谓他当到四个部的尚书,就等于部长,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还是被贬到崖州参军,后来死在光州。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同姓曰宗。异姓曰亲。虽有远近亲疏不等。实皆我身关切之人也。当待以亲爱忠诚。同患难。赈困乏。家丑互藏。外侮同御。而可彼我相争。丝毫必较。忿疾倾夺。伺察攻讦乎。披其枝者伤其心。伐其根者斩其脉。戒哉。】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同一个姓氏称为『宗』,不同姓氏称为『亲』。虽然其中有亲近远疏不同,其实都是和我有切身关系的人,应当以亲爱忠诚来对待他。遇到苦难,共同想办法解决。遇到困穷的时候,要互相帮助。遇到有家里丑事,要互相保密。遇到外来的侵害,要共同抵御。怎么可以互相争夺呢?丝毫都要计较呢?心怀忿恨就急着要争吵,等待机会就攻击揭发对方。如果折断树枝,就像伤了树的心一样,砍伐树根,就像斩断树的命脉是一样的,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接下来最后一段:
【春秋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以为隐君之赐。晏子曰。自臣之贵也。父族无不乘车者。母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彰君之赐乎。先父族。后母族。后妻族。最后及疏远。是谓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晏子可谓善睦宗亲矣。人具此心。而有攻讦之弊乎。故列此以为攻讦者规。而攻讦之恶报。固不必再列案也。】
我们看字句解说里面:
我们解释这个『晏平仲』,「晏平仲」是春秋齐国人,他服事灵公、庄公、景公,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他口才非常好,本身节俭力行。晏平仲最有名的一个故事,他口才非常好,而且思惟非常敏捷。有一次齐王派他去出使楚国,楚王知道以后趁机要羞辱齐国。他知道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城门旁边开一个小门来迎接晏子。他又叫晏婴。晏子到达城门口,守门的侍卫打开小门,请晏子走小门进城。晏子他很清楚楚王的用意,就停在门口对侍卫说,请你禀报楚王,请问这个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一个狗国,是一个狗的国家,那我从这个小门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走大门。侍卫就回报楚王了,楚王没有办法就打开大门给他进来。
晏子见了楚王以后双方就座了,楚王看他很矮小,就不太了解的说,齐国没有其他的人吗?怎么派你这个矮子过来呢?晏子就说了,他说,你为什
么讲这种话呢?我们齐国成千上万的人家,我们的街道都非常热闹,热闹到什么人都挤不过去,手举起来都可以把太阳挡住,挥汗都可以成雨。楚王就仰天大笑,他说,既然如此,为什么派你这种人来当使节呢?
晏子就不动声色的说了,他说,国王你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派使臣要看那个国家是什么个样子。如果那个国家是很明礼的,他就派明礼的人去当使臣。如果对方的国家是有才智的,他就派一个有才智的人出使。但是在齐国实在找不出一个比我更笨的人来,只好派我来,更蠢的人来。换句话说,你们国家是很笨,所以就派一个更蠢的人来,就是派我。
楚王被他这么一讲,闷了一口气,只好假装若无其事,要摆宴席来款待晏子。两个士兵就押一个犯人进来了,说他是齐国人,楚王就问他,你犯什么罪啊?这个齐国人是强盗,楚王就故意摇头对晏子说了,齐国人怎么会做这种事呢?要羞辱他。晏子摇摇头就说,齐国人在自己的国家从来不做犯法的事情,怎么跑到你们楚国来变成强盗呢?弄得楚王根本答不下去。晏婴口才非常好,辩才无碍。
我们来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春秋齐景公的宰相是晏平仲,他经常乘坐破旧的车跟瘦弱的马。桓子是一个大臣,桓子他认为他有隐瞒君主赏赐的嫌疑。晏子就说了,他说,臣下受了君王的提拔显贵,我父亲的家族人人都是乘马车的;我母亲的家族每个人的衣食都非常富足;我妻子的家族没有挨饿受冻的人;齐国的读书人依靠我吃饭的有三百多人。我这样做到底是隐瞒君王的赏赐呢?还是彰显君王的赏赐呢?
晏子对于宗亲的照顾顺序是这样的,是先父亲的家族,再母亲的家族,再来是妻子的家族,最后才是轮到疏远的亲戚。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所爱的就是他的近亲,所不爱的就可能比较他的远亲。晏子这样的作风可以说是善于敦睦宗亲。人人如果都能存这种心,还怕会发生攻击揭私的弊病吗?所以在此特别把这个地方列出来,做为喜欢攻讦别人的一种规劝跟规戒。然而喜欢攻讦别人的恶报,就不在这个地方一一列举了。这一段我们就到这边结束。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净空老法师的开示。老法师说,《感应篇》里面讲恶报的文非常地长。前面七个小段是讲根本大恶,也就是万恶的根源,从哪里呢?从「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很戾自用。」这一段算是万恶的根源。
第二,老法师说,从这个地方总共是七小段,我们应当警惕这七桩事情。
我们细心去反省、去思惟,我们都犯了。只是犯的程度不同、浅深不同,影响的范围广狭不等。当然结罪,果报也就不相同了。总而言之这是恶业,由恶业才招感天灾人祸、种种不善的果报。如果我们不能够细心的反省检讨,从根本上改过自新,不但我们的道业不能成就,只怕人身都保不住,人间的福报那就更不必提了,这是一个学佛的人必须要觉悟的。
第三点,老法师说,「虚诬诈伪,攻讦宗亲」。「虚」是虚妄,没有确实的根据随便议论;「诈伪」,「诈」,就是「诡计蒙人曰诈」,阴谋诡计、对别人欺诈、矫情欺世,这是虚伪。老法师说,做人这么一个态度、这样一个心态,换句话说,一丝毫诚意都没有。现在确实是如此,不但对社会、对大众没有丝毫诚意,对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也没有丝毫诚意。这个地方我们就要仔细的、好好地去反省,我们有没有这样?我们有没有「虚诬诈伪」?我们有没有「攻讦宗亲」?我们去说宗亲的是非,事实上也是攻讦。
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有没有虚诬诈伪?这个不单单指对别人,我们对这些亲人,我有没有丝毫的诚意呢?没有丝毫的诚意,更进一步来说,对他自己本人都没有诚意。老法师说,现在这个社会怎么不遭劫难?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没有诚意了。对父母妻子,对父母如果没有诚意,那就是应付而已,不真诚,那就不孝了,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老法师说,我们要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老法师说,因为遗弃了圣贤教育才落得这种地步,我们有幸接受少分的圣贤教育,我们对于善恶的道理、善恶的因果能明白一些,稍有能力辨别。可是毕竟我们这个能力还是不够,世间许许多多的事相,似是而非,很多。像这里讲的,「虚诬诈伪」,就是心地不善,面貌虚伪,我们很难看得出来,虚情假意。他连自己的宗亲都攻讦、都污蔑,何况是外人呢?
我们在社会上遇到这种事情能怪人吗?不可以。仔细观察,他做得没有错。为什么没有错?因为随顺他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先人不善,不识道德」,「先人不善」就是父母没有教他、尊长没有教他、老师没有教他。他不是天生的圣贤人,所以他作恶,变成他认为是应该的,他不知道他作恶啊。他要不作恶,那就是佛菩萨再来的,那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作恶的道理?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观察,我们的心就平了,那你就可以原谅他,为什么?因为他没有人教他,他没有接受圣贤教育,那么你就可以心平气和。在这个过程里面,你了解以后你就可以生智慧,你就可以把事实真相看清楚、看明白。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若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