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些原则,在家也能给孩子最正宗的蒙氏教育

看点 实践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家长要如何重新认识儿童?把蒙氏教育带到家里,家长要如何设计家庭环境和活动?并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帮助孩子度过秩序感的敏感期?这一系列问题,在外滩教育幼教群的第2次微讲座上,我们都能找到答案。本次讲座嘉宾是来自上海私立蒙特梭利幼儿园的Tina老师,幼教群的两位志愿者小伙伴一起转录了这份厚厚的文字精华,感谢她们。敬请期待幼教群的下一场讲座吧!

文字整理 | 陈红、沈丹、蒋悦颖、厉校麟

编辑 | 闻琛  视频 | 洪宇哲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准备好的环境,特别是一个准备好的蒙特梭利家庭环境。在这之前,我有一个名词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工作”。

如果了解蒙特梭利的话,会知道我们把儿童的活动称之为“工作”。为什么呢?当我们说到工作的时候想一想,它是什么样的概念。

比如说今天我有很多工作要做,是非常重要的,是值得被尊重的有价值的,也是有意义的。

所以同样的,当儿童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希望尊重儿童是尊重他们正在做的事请,也因此在接下来的讲座中,你们会听到,我们把所有的活动都用“工作”这个词代替。

“蒙特梭利在家中”

我先提四点:

重新认识儿童

儿童不是成人的迷你复制版,他们是独立的个体

了解儿童每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提供每个阶段最准确的需求和帮助

家庭成员间的一致性(共识,共知)

无论你做什么,你们家庭成员间一定要达成共识,不可以说妈妈是这一套,爸爸又是另外一套。因为爸爸难得回来或者爸爸很忙,所以爸爸回来的时候,那没关系,就抱一下好了。妈妈做的,没关系,打破就好了,那么你们中间有个人,孩子会觉得他是可以被挑战的。

“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的复制品。”——玛利亚·蒙特梭利

在我们传统的思想里面,我们觉得孩子是需要从小被纠正的,我们来想一想“纠正”这个词。

就是说不管他是穿鞋子还是拿勺子或者是他拿一个瓶子,我们都会这样说,瓶子不能这样拿,你的手一打滑,它就会打碎的;鞋子穿反了,左的一定要在左脚上,右的一定要在右脚上……我们不断地纠正他们,并且我们觉得只有通过纠正,儿童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那个样子,或者我们觉得对的那个样子。

但是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拥有自然给予他们的特殊力量,因此她创造了她的教育法来协助这些拥有精神胚胎自然力量的孩子们,直到他们成人。

0-3岁的孩子是处在以自我为中心,“我”还是“我”这个阶段。

无论是语言行为还是态度,当成人了解这个年龄特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理解在他学习语言、数学、阅读以及书写这些所有教课类内容之前,他们正在发展什么,他们正在发展的是他们自己个体,自己这样一个独立的人。

也就是第二点,他们不是我们任何人的复制版,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也要求我们做家长的了解他们特殊年龄段发展需求,然后去引导他们,而不是去纠正他们。

我们要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好好照顾好他们正在发展的这个独立的个体。

然后,他们才能学那些教课类的东西,从更高的角度说,我们要把这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培养成一个社会的人,更高的层面,让他们能够今后对社会对环境做出更多的贡献。

抓狂的家庭环境

为什么在家中我们带一个孩子会觉得很抓狂,有的时候可能家里三四个大人带一个孩子都是很累很累的,小年龄的孩子在家中如果没有一个自己的环境的话,家长会觉得非常非常抓狂,而且他们需要不断地干预,不断地打断,以及不断地告诉他们,不可以,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我们要不断地纠正他们。

这张图里面,孩子自由到可以上这个窗台,他已经无聊到只能从这个窗台去看外面的世界,家里面已经乱得一塌糊涂了,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家庭环境。

这张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我现在不是说它桌上摆放的东西,我们也不谈电子设备对我们的影响,今天我们只是说家庭环境。

这个孩子趴在电视上,你会说什么?宝宝,离电视太近了,离远一点!好,宝宝他听了,他往左边走一点。宝宝,当心旁边有插座,要当心!他听你的话,他再往那边走。千万要当心,那个里面是热水,会烫到你的!好,孩子还是听你的,他往右边走。那个花瓶会打碎的……

如果你不能理解他现在心里的痛苦的话,我给你举个例子。

有一天你去到你的办公室,你的同事跟你讲,亲爱你,你换双鞋吧,今天我们办公室的地毯刚换过。那好,我换了鞋。亲爱的,这个椅子,你今天可能不能坐,你要换一个。你换了。亲爱的,这个包今天不能放这,今天刚粉刷过……

如果你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就算你是个脾气很好的人,你都会觉得很烦!你还会觉得很痛苦,那孩子当下就是这样的感受。

而且当一个人不断被干预不断被纠正的时候,他的心理暗示是,我不信任你,孩子也会得不到一种被尊重的感受,而且他会觉得无论做什么,都是不对的,那是一种消极的感受。

有些家长说,由于我家有宝宝,在我家,这些易碎的、跟电有关的、危险的、尖的、烫到……我都会拿开的。那我告诉你,有高的沙发,孩子爬上去,你也会跟他讲,下来的时候要小心,因为你会摔痛,沙发很高,要当心,我们还是会潜意识地不断地纠正。

那么什么样的一个家庭环境,我们才可以尽量避免这样的打断和不必要的干预呢?

蒙特梭利的家庭环境

什么是一个准备好的蒙特梭利的家庭环境呢?

首先,只要是有孩子的环境,我们都需要他是安全的。当然,安全没有百分之百的,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但是我们要尽量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其次,要干净、整洁、明亮、宽敞。

如果我们有机会给大家讲敏感期的话,儿童特别是幼小的儿童他有个活动的敏感期,就是movement。他对这个活动的要求很高,年龄越小的孩子他需要越大的活动空间进行肢体的活动,为什么,这个是空间感,他需要通过他的身体知道,哪个地方头能钻过去,哪个地方手可以放进去,所以他需要空间,他需要知道身体在这个环境中是怎么活动的。

所以,蒙特梭利的家庭环境,允许儿童可以进行探索,东西放在他们的高度可以拿到的,他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的。画,你要放在他们的高度;桌子椅子,要是他们的尺寸;桌子上的东西,也是他们能拿得到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家庭环境。

作为成人,我们看到这两幅图和之前的两幅图,已经是个极大的对比,而且我相信,看到的人已经找到内心的一个相对的平静。

我们就从这个图开始讲,我们看到这个是很经典的婴幼儿环境里的地板床。儿童睡觉和醒过来,他都需要一个自由的活动(free-movement)。

我们传统的观念里面,会把孩子放在一个双人的席梦思大床上面,我们觉得儿童就应该是在那边玩,那里是家庭里面最最安全的地方。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子的,然后我们把玩具放在那张大床的上面,孩子拿得到的地方。等到他开始会翻身了,会坐了,甚至再大一点他们会下床的时候,我们就去买一个床,周围一圈的东西把床给圈起来。这么做,的确是保证他的安全了,但是你要记得,孩子是安全了,但是他的自由被你限制了。

还有一种是周围有围栏的那种床,我们通常发现,当孩子醒过来的时候,会在那种床上面跳啊跳啊跳,等他会拉站,或者大一点的时候,他就会说,啊啊啊,表示他要出来,但是妈妈就会和他对话,你等一下哦,妈妈这边做完了,马上过来抱你。

孩子的确安全了,但是他们的自由控制在我们的手里,是我们觉得他可以自由的时候,他才可以获得自由。

再举个例子,我们大人醒过来的时候,我们是想下来就下来的。但是若有人跟你说,”不行哦,你不能下来,我给你一天所需要的,你的手机、你的iPad、你的喝的、你的吃的东西,我都给你拿到床上来,你不要下来,你要的我都可以提供给你。”

你是什么样的感受?所以,我们要有同理心,就是你不愿意感受的东西,你不愿意经历的东西,也一定记得,孩子也未必会喜欢的。

在图中,你们能看到有个座便器,这个可能有很多爸爸妈妈会问:“啊?在家里面放一个座便器或者在宝宝玩的房间里面放一个座便器?”

可以告诉你,我们可以这样做,就好像家里面,不管多大,洗手间都是在家里面的,不需要出这个家去上洗手间。同样的,你既然设计一个宝宝的房间,那生理需求也是一个考量,我们也需要把儿童的需求,一个最基本的需求也在房间中给他满足。

所以儿童就会觉得说,要上洗手间了,就在这边,如果孩子再大一点,已经通过如厕训练的儿童,就没有这个必要,你完全可以在大人的马桶上面放一个小的座便器,儿童就可以坐在上面,这是有年龄阶段的区分的。

这张图,是厨房小餐厅的一个区域。第一次看到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这是真的么?孩子可以做这么多么?当然我可以告诉你,这是个很蒙特梭利的家庭环境,上面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我们一点一点加出来的,不是你第一天准备的时候,你就能完全整出一个这样的环境给孩子,孩子也会被这么多东西吓到。

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天,宝宝要喝水的话,妈妈可以这样教宝宝,小小的水杯低低的,宝宝能够拿到的。

第二天,喝完水发现说,有一些水溅出来了,那妈妈旁边有一个小盘子上面是放干净的纸巾或毛巾,那宝宝就会知道可以用纸巾或者是毛巾把溅出来的水擦干净。

第三天,你可以放一个垃圾桶在下面,告诉宝宝,如果你擦完的话,垃圾桶就在下面,你可以扔在下面的垃圾桶里。

这样,你就一点一点把你的环境丰富起来,程序步骤一点点多起来。所以,儿童的记忆也是一点点增加,然后儿童通过记忆的增加,专注度也会越来越高。

这一张也是一个厨房,厨房的一角。那这里面呢,东西有点大,我相信这样的一个环境呢,可能是一个家庭成人和孩子共用的一个环境。但是,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物体的分类是非常非常的明显。你要孩子拿什么盘就拿什么盘,你要拿什么东西就拿什么东西,你要喝水就是杯子,上面有餐具,旁边有小毛巾,目的性很明确。那这样的话,儿童就不会打开一个抽屉,里面东西好多,注意力被分散了。

比如说,你跟宝宝讲,到厨房里帮妈妈拿一个杯子。他一开抽屉发现,哇,里面还有这个吃的,那个东西,你觉得她还会拿杯子给你吗?

同样,我们去一个店,本来说好今天要买这个的,旁边看到好多东西,就会说等一下,我先看看这个东西怎么样,然后我们才可能最终知道要做什么,因为我们是成人,但对于一个2-3岁的孩子来说,他刺激已经太多了,他已经完全没有办法记得妈妈刚才跟我说要做什么。孩子忘记了,我们就会说,宝宝不是这样子的,妈妈让你拿杯子,你又去拿这个了……我们又在纠正他,但不是这个样子的,其实是环境使得他们这样子,不是他们需要被我们纠正。

再看图中的两个女孩子。有一句话我想说,就是“儿童的快乐是真正的你在脸上能看到的,是内心发出来的,他们不会作假”。就是说你通过一张照片,你就能看到一个孩子是真的快乐还是假的快乐。

那这两个孩子就是在一个小小的她们的桌子上有社交、有互动、有语言。如果他们的语言达到一定程度的话,他们就会说,这个好好吃,她们会学习说请、等,学习说这个饼干好脆,这个水冰冰的,或者说热的,这个我们叫“同伴学习”。参与同伴的学习比起我们平时硬塞给他们,比如我们平常说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要来得快和有效得太多了。

这张照片是我们一个家长提供给我的,他也在上我们学校3-6岁的蒙氏课程。我们也是同样在这个孩子的脸上,看到那种痴痴的、从内心发出来那种笑容,是真的开心,我们能感受到孩子的那种快乐。

我要着重讲的是这张图。这位家长把家庭布置成了这样子,旁边有孩子日常需要的一些东西,还有旁边这个书架。这个书架是非常好的一个书架。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固定在墙壁上的,特别是刚刚会拉站的孩子,他看到什么都要拉,因为他要站起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练拉站的像把杆一样的东西。

也不会有一个情形,书架上的书多了,一拉就会打到孩子的危险,所以这样子的一个书架,我觉得非常好,只是说书架的上面一层的书我觉得可以少一点,第二层这个量我觉得是刚刚好,很适合2岁半到3岁的孩子。

那接下来我要说书的摆放。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会发现儿童书的封面都是色彩丰富,很有吸引力,孩子会看很久。那这个就是书的一个吸引力、召唤力,召唤孩子来看“我”这样一个作用。

我们有时候会把书的侧面,就是文字的那一面朝外,这个是大人的摆放方式,为什么?因为我们认字了。再想想,如果一个三岁的孩子能通过侧缝上面读出爸爸妈妈的一天或者其他文字的话,你觉得你的孩子还需要读这些儿童书吗?所以,儿童书的摆放最好是正面朝上,这个道理很简单。

如果说你的孩子是3岁半到4岁,已经有认字量,你可以有选择性地把一些书侧边放,让他有一个习惯说其实看侧面的文字,他也是能拿到想要的书。

我还想说一个就是归属感,归属感是一个社交需求,是我们对社会、企业、公司或者我们生活的Community的需求。

在一个社区里面,如果我们有所贡献,那我们会有归属感。那儿童的归属感是怎样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如果能够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他就有归属感,因为他贡献了。他只要贡献自己的能力,她就会有归属感,归属感会让孩子有自信,也是一种自尊的表现。

那怎么样来做?我可以举几个简单的小例子。如果说你的孩子已经会认字了,简单的字,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比如说纸巾或者说筷子,这些东西上的字,他能够认得,我们写一张纸条说:宝贝,我们今天一起去超市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买这些东西。那他按照这些清单,把东西买回来,他会觉得我是跟妈妈一起去为家里买回来的,你也可以告诉家里人说,“宝宝今天好厉害,跟我一起去把这些东西买回来!”

那如果孩子不认字,好,我们在家里把这些照片拍下来,现在虽然说电子设备有对孩子不好的地方,但也有值得用的地方。

比如把要买东西的照片拍下来,让孩子看要买什么,到超市一起去找。物体和语言的配对是语言的学习,也是认知,所以,他会做一个配对的工作。看,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但是如果你和一个2岁半甚至2岁以下的孩子去说,今天我们要去买纸巾,至今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没有办法联系。为什么?纸巾有大的卷筒纸、有抽纸、有小的一包一包的纸,那“纸巾”两个字是抽象的概念。但是如果他眼睛能看到,那就是实在的具体的概念。如果你有具体的概念的话,儿童就会相对的容易很多。

同样的,家庭环境里面,如果你的工作摆放得太容易,儿童很快没有兴趣,因为他觉得太容易了,他会了,他不想做了。如果太难,太多抽象的概念的话,儿童也不会愿意去做的。为什么?因为他没有那个能力,它不能尝到那个成功感、喜悦感。

玛丽亚蒙特梭利提到儿童很重要的敏感期之一就是秩序感。

家庭环境要持续性、一致性地来帮助建立儿童的内在秩序感,每个家具、玩具都有固定的位置,因此儿童每次要玩的时候它总是在那里,儿童最终获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说我们要把平常每天做的事慢慢衍生成一种生活习惯。就好像我们每天到家,脱了鞋子洗了手,坐下来吃完饭,吃了晚饭你去做你该做的事,就变成一种习惯了。

生活作息的持续性、一致性,保持秩序感。

儿童是不懂作息的概念,但他明白规律。比如说早上先是起床,然后是穿衣服、刷牙、吃早点、上幼儿园,然后做什么,每个家庭不一样,但是你的作息在你的家庭里面必须每一天都要一样。你不能说今天起床,说“宝贝,赶快,今天妈妈给你做好吃的,不用刷牙、不用穿衣服、直接出来吃东西”。明天突然说“不行宝贝,为什么起床了不穿衣服不刷牙你就跑出来吃东西了”。那他就会混淆,所以说,这个日常的生活作息你必须要坚持。

有时候,儿童会因为一件事情平常做的你今天没做,或者你平时从来不做的,你今天做了,他会觉得生活秩序被打乱,觉得非常的抓狂。当下它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可是另外一件事情会点起他这个火,他会爆发,你会觉得他是无端的哭闹或者是我们说得不讲道理。

比如说孩子习惯每天进电梯他按一个“1”再关门下到一楼。今天你觉得来不及了,你来按关门,抱起孩子直接到了一楼,你的孩子哇地大哭,一定要重新上去,你会觉得他不讲道理。

但是我告诉你,因为他的秩序被你打乱了,你今天这一遍不重来过一次,他会没完没了。没有办法,他也不想这样子的,儿童的秩序感,内在的驱动使得他处于这个敏感期。

我们有的家长会觉得很奇怪,那我们怎么样来看儿童的敏感期?

一般从年龄上看是2岁到4岁,不过每个儿童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儿童你如果看到他拿到小火车就一直排队排队,拿到小豆子或者小纽扣就开始排队排队,那你可以大概知道你的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它悄悄开始了。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尊重、理解并且给这个年龄适合的发展。你要了解,如果你不了解的话,你会觉得带他很痛苦,在家里和他相处是很痛苦,赶快去幼儿园吧!

家中活动的选择和设计

家中活动的选择和设计,帮助建立秩序感。

爸爸妈妈,包括家里的老人、大人和带孩子的看护者,该怎样来设计一些活动来帮助建立秩序感呢?

安全,健康

我们要想这个活动安全吗?健康吗?在之前我已经提到过了,安全一定是最重要的。在健康方面,通常我们希望孩子用的东西能够随时清洗,不是说天天,但至少要定期,因为病从口入,我们要从健康的角度考量。

社交情感

之前我提到过带孩子去超市,去购买一些东西,你看我们可不可以买一些植物的种子啊,买一些宠物的粮食啊回来,让他们种植花花草草,去照顾这些动物,儿童就会渐渐觉得世界不止是我。

虽然他处在以我为中心的年龄阶段,但是他会了解,除了照顾自己,他还要照顾他人和环境。这个他人和环境实际上是以他为中心,他是主角,这样子的一个角色。所以听起来有矛盾,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什么还要去照顾环境照顾他人?但其实不是的,在他的小房间里面,他是主人,以他主人公的角色去照顾我的环境,我的小狗,我的小花。这是我们社交情感的考量。

认识和感官

比如感官方面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这个我就不具体讲了,而重力觉和温觉是我们平常会被忽视的,比如说买了好多东西,有大有小,那小小的你就可以给孩子拎。在这之前,你可以说:“宝宝,你看这个东西好重啊!这个就轻轻的,是不是很轻?”他会有一个比较,这就是重力觉,这个重力觉我们通常会忽视。然后是温觉,你看可乐是冰冰的,妈妈喝的咖啡是热热的,这些都是感官温觉的培养。

还有就是手眼协调,你可以跟小朋友讲,你看,这个水一定要倒在盆栽里面,不能倒出来,儿童要学会一个控制,久而久之,儿童学会了控制,知道水要加多少,这主要也是手眼协调的活动。

交流

在认知方面,我们要考虑这个活动和家里的什么东西有没有一个关联性,比如说种子是小小的、棕色的,有一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会突然说妈妈的裙子也是棕色的,爸爸的鞋子也是棕色的,这就是儿童的认知开始有物体的关联性,这时,你可以悄悄感到很开心了。

活动

这个活动不是我刚才说的工作的活动,也不是手工劳动这种活动,这个是蒙特梭利概念里的肢体方面的活动,大肌肉小肌肉的活动。如果你有两个杯子,一个有手柄的,另一个没有手柄,如果是很小的孩子,全靠手抓的孩子,你就要给他一个没有手柄的杯子。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状态就是一手抓的,我们锻炼的状态就是全手抓握。等到孩子大一点,你可以有一个小小的手柄,套一个手指进去的,这个活动就是每一个不同手指的活动。

协助

接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协助。如果你设计的活动需要很多大人协助的话,我建议你再重新设计一遍。因为我们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儿童能够独立,希望儿童不要太过依赖,所以这就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东西。

成人在环境中的角色

那成人在环境中的角色是什么呢?我们干嘛呢?你看孩子都会自己做了,孩子都不需要我们了。我提出了几点:遇见,介绍,观察,解释,回应,奖惩 。

先说焦虑的预见,有很多大人看到孩子冲到了有颜料的地方或者有水有泥的地方,会说你不能过去,因为那个颜料会把衣服弄脏的,这就是打断他了。

语言方面的预见,比如儿童开始要说话了,但是我们觉得他是宝宝啊,他怎么可能说话呢?因为从来都是我提前做好他需要的东西。

所以他指着一个苹果发出“aaa”的声音时,你马上说,“哦,宝宝要苹果了是吗?”然后把苹果放在他面前。这个是不需要的,没有意义的预见。

当一个孩子开始有语言,有词汇的时候,你需要儿童讲和说,“宝宝要什么?妈妈听不懂什么是‘aaa’。”他不会讲苹果,你可以教他,“苹果。”哪怕他说了“苹”,他也努力了,你说:“哦,原来你要苹果啊。”

你拿给他,所以他会发现语言是有作用的,而不是“aa”代表了所有。这也是很多时候孩子到了2岁多还不说话,一直都是“aa”或者“en”,他明白你说的东西,但我们就是不明白他为什么就是不说话,因为他只需要“aa”两个字,身边所有的机器人都帮他做好了。

正面的预见介绍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有一个孩子要下楼梯,但孩子不会走楼梯,有点高,和我们家的楼梯有一点不一样,我预见到有安全隐患。

好,我跟他介绍一下,“宝宝,这个楼梯有点高,然后你观察它,可能你把小手放在楼梯上,你会比较安全。”他一路走下来,要给他回应。“宝宝你好棒,”但这句话还没有结束,你要告诉他,棒在哪里?你好棒,你看,你一路自己从楼梯上走下来了。

这个是儿童实实在在的获得和自信,不是说一直夸一直夸,“宝宝你好棒啊”,但是却没有真实的事情发生。当有真实的事情发生加上我们的呼应,儿童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什么叫自信和满足,以及带来的快乐。

蒙特梭利的理念里面是没有奖励的,因为我们认为儿童在做成一件事后,那种成功感受的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那惩罚呢?我们也没有惩罚,但是我们有承担后果。一个孩子把玻璃杯子打碎了,我们不惩罚他说要面壁思过,但是杯子是你打碎的,请你跟我一起来收拾,你可以做给他看,假如你怕他手碰到玻璃受伤,你可以收拾给他看,然后请他用抹布擦干,可以跟他一起扔到垃圾桶。做错事情不是会被惩罚,而是要做一个承担,是有责任的。

规则和自由

说到承担责任,下面就要讲到自由和规则了。这边的规则不是惩罚,而更多的就是自由,在一个完全没有限制的家庭环境里面,我们觉得他是自由了,但我们是直升机式的家长,不断地在告诉他们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所以我们觉得他有自由吗?没有自由的,所以需要规则。

这个规则不止是说你吃饭必须坐在这边,不能下桌子,规则不止是这些,而是对工作的操作有一个规则。

就比如说打小鼓,如果孩子打完小鼓,手里捏着两根棒就走的话,这个时候就是做规则的时候。

“棒子和鼓是在一起的,如果你要离开的话,要把小棒子放下。”这是选择,选择是自由的。但是你不到处走的话,你是可以玩这个小鼓的。

慢慢地孩子就会说,棒子和小鼓是在一起的。如果你不给他这个规则,孩子拿着这个棒子到处走,你会担心他摔跤,会担心戳到眼睛喉咙等等。所以,你会不断地纠正他。这个时候,他是没有自由的,只有他遵守了这个规则,他才有自由。

在准备好的条件下,儿童才更加容易理解规则,才会更加容易执行规则。规则也需要一致性,在家庭规则或者教育理念的认知,也是需要有一致性的,比如家里的规则是这样的,那么家里的成员对规则都要一致性。

另外,还可以有一个小小的例子。

比如夜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讲两个故事,就睡觉了,今天你的孩子吵得不得了,说不行,一定要再讲一个才能睡觉,要跟他讲明,这也是一个规则的建立。

你要跟他讲,“今天两个故事讲完了,晚安。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以走了。要不然明天只能讲一个故事了。”站起来,走开。

到了第二天,你讲完一个故事,可以提醒他,“今天我只能讲一个故事。”因为昨天你没有办法遵守规则,这就是一个承担责任。对自己做的事情造成的后果要有一个责任的承担。这是一种成长,也是你对他的信任,妈妈相信你能够做到的。

到第三天晚上,你可以说,“如果你可以遵守规则的话,今天开始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两个故事。”这个就是自由,故事随便你选。

蒙特梭利一句话叫做:“有限度的自由,有制约的自由”。想一想我们是社会的人,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每一天可以做想做的事。

但是我们的约束在哪儿?社会道德的约束,法律的约束,只要我们在这样的约束下面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是自由的。同样地,儿童在家庭里面,你要有规则,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

接下来,我想总结一下,儿童成长的本身是一种快乐,我们家庭中有一个孩子的到来,不是一个噩梦的开始,你千万不要觉得说,“天哪,我全家几口人全都围着这个孩子。”

孩子不是我们烦恼的开始,儿童在成长中,只要他付出了越多,他对我们成人的依赖就越少,因为他越有能力,越有自信,所以你可以越往后退。

成人给与的适当的规则就是自由,没有规则,他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在我们上海私立蒙特梭利幼儿园,我们也会用这样的一个方法来检验老师的工作成果,这个也适用于家长,你做教育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成就是什么?发现和促进每个独一无二的儿童,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道路,这是最大的挑战。但是当你发现的时候,也是你最大的成就。

问答Q&A

微讲座的最后,家长对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提出了不少问题,Tina园长就部分问题,做出了解答。

关于蒙氏教育

Q:蒙特梭利和传统幼儿园理念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在孩子身上体现在哪些方面?

T: 我们蒙特梭利有句话叫:“follow the child”(跟随儿童),但跟随不是宠溺。在一个准备好的环境里面,我们去观察这个儿童,观察在当下年龄段,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发展。

这个就说到蒙特梭利的敏感期了,比如说活动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我们一对一地,适合每个人独特的引导。

那传统的可能就是一大帮的孩子,50个孩子一起做手工,我们折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所以50个孩子出来的结果是一模一样的,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区别。

孩子身上的体现是什么呢?每个孩子回来的路上都拎着一个千纸鹤,但是他自己真实的想法却没有做,他的观念是这是周围的人所做的东西,所以我需要融入。这一点是在孩子身上很大的体现。

Q:蒙特梭利系列书籍推荐?

T:《发现孩子》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

《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

《她的生活和工作》Maria Montessori: her life and work

Q:秩序的培养是从几岁开始?

T:秩序是儿童内在的一个敏感期,我们叫秩序的敏感期,秩序不是我们培养出来的,是儿童正处在敏感期的时候,帮助他完善这个敏感期,让他满足这个需求。

你要怎么知道一个孩子进入了敏感期?你看到你的孩子差不多在2岁左右喜欢把东西都喜欢排起来的时候,这是一个特征。

还有,他一定要用他自己的方式走楼梯,每一格那样走下来,你要了解,这是他的一个敏感期。他习惯以他的方式每一格走下来,而你如果不了解的话,抱他下来,他可能就哭了,其实他哭是因为你破坏了他的敏感期。我们是在环境里面帮助他满足敏感期的需求。

Q:秩序感被破坏了,如何维护?

T:如果说今天这件事情他大哭了,爆发了,或者怎么样了,我们很难说要怎么样去维护他,只是我们要去观察知道原来他今天是因为这个电梯门没有按,所以你会理解他,你可以从语言上跟他讲,妈妈知道你今天非常难过是因为刚才电梯本该是你按的,但是妈妈帮你按了。我们只能从语言上说我知道你的感受,知道你哪里不舒服。

Q:如果搬家或旅行,如何帮助孩子度过秩序的敏感期?

T:如果实在避免不了,我只能说尽量减少这种环境的变化,有的孩子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有熟悉的人,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一天,当有一个陌生人来到,可能会哭得非常厉害。

我们会觉得是孩子害羞,不愿意叫人,然后孩子会哭得更凶,为什么呢?他是抗争,他认为那些人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你们是破坏他秩序的人,我的生活中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自己,所以这个时候他的哭不一定是怕,可能是因为他的秩序感被破坏了。

Q:如果孩子在非正规蒙氏课程的幼儿园只能上蒙氏课程1个小时左右,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利弊怎么权衡?

T:我只能说如果你是去蒙氏课程,幼儿3岁以下是至少要有一个半小时的working cycle。我说的这一个半小时不是指课程一个半小时,而是主动地选择活动,做活动,操作活动,放好,选另一个,是沉浸式的一个专注。

这样的一个状态是有规律的,他内在有一个推动力,让他主动去接触,至少是一个半小时。接下来的时间不是说就不是了,学校里还是会吃点心啊,去操场玩啊,跟小朋友一起吃午饭啊,睡觉啊,这都是蒙氏的一个大环境,三岁以下要有一个半小时的工作时间,三岁以上的话要到3个小时了。

如果说实在无法进入到那个状态的话,只能说我尽力在家里做到能够给儿童一个整套的作息,或者说一个理念。1个小时我不觉得有害,也不是说多多益善,这个真的是每个家长自己的考量。

看点 实践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家长要如何重新认识儿童?把蒙氏教育带到家里,家长要如何设计家庭环境和活动?并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帮助孩子度过秩序感的敏感期?这一系列问题,在外滩教育幼教群的第2次微讲座上,我们都能找到答案。本次讲座嘉宾是来自上海私立蒙特梭利幼儿园的Tina老师,幼教群的两位志愿者小伙伴一起转录了这份厚厚的文字精华,感谢她们。敬请期待幼教群的下一场讲座吧!

文字整理 | 陈红、沈丹、蒋悦颖、厉校麟

编辑 | 闻琛  视频 | 洪宇哲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准备好的环境,特别是一个准备好的蒙特梭利家庭环境。在这之前,我有一个名词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工作”。

如果了解蒙特梭利的话,会知道我们把儿童的活动称之为“工作”。为什么呢?当我们说到工作的时候想一想,它是什么样的概念。

比如说今天我有很多工作要做,是非常重要的,是值得被尊重的有价值的,也是有意义的。

所以同样的,当儿童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希望尊重儿童是尊重他们正在做的事请,也因此在接下来的讲座中,你们会听到,我们把所有的活动都用“工作”这个词代替。

“蒙特梭利在家中”

我先提四点:

重新认识儿童

儿童不是成人的迷你复制版,他们是独立的个体

了解儿童每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提供每个阶段最准确的需求和帮助

家庭成员间的一致性(共识,共知)

无论你做什么,你们家庭成员间一定要达成共识,不可以说妈妈是这一套,爸爸又是另外一套。因为爸爸难得回来或者爸爸很忙,所以爸爸回来的时候,那没关系,就抱一下好了。妈妈做的,没关系,打破就好了,那么你们中间有个人,孩子会觉得他是可以被挑战的。

“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的复制品。”——玛利亚·蒙特梭利

在我们传统的思想里面,我们觉得孩子是需要从小被纠正的,我们来想一想“纠正”这个词。

就是说不管他是穿鞋子还是拿勺子或者是他拿一个瓶子,我们都会这样说,瓶子不能这样拿,你的手一打滑,它就会打碎的;鞋子穿反了,左的一定要在左脚上,右的一定要在右脚上……我们不断地纠正他们,并且我们觉得只有通过纠正,儿童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那个样子,或者我们觉得对的那个样子。

但是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拥有自然给予他们的特殊力量,因此她创造了她的教育法来协助这些拥有精神胚胎自然力量的孩子们,直到他们成人。

0-3岁的孩子是处在以自我为中心,“我”还是“我”这个阶段。

无论是语言行为还是态度,当成人了解这个年龄特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理解在他学习语言、数学、阅读以及书写这些所有教课类内容之前,他们正在发展什么,他们正在发展的是他们自己个体,自己这样一个独立的人。

也就是第二点,他们不是我们任何人的复制版,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也要求我们做家长的了解他们特殊年龄段发展需求,然后去引导他们,而不是去纠正他们。

我们要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好好照顾好他们正在发展的这个独立的个体。

然后,他们才能学那些教课类的东西,从更高的角度说,我们要把这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培养成一个社会的人,更高的层面,让他们能够今后对社会对环境做出更多的贡献。

抓狂的家庭环境

为什么在家中我们带一个孩子会觉得很抓狂,有的时候可能家里三四个大人带一个孩子都是很累很累的,小年龄的孩子在家中如果没有一个自己的环境的话,家长会觉得非常非常抓狂,而且他们需要不断地干预,不断地打断,以及不断地告诉他们,不可以,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我们要不断地纠正他们。

这张图里面,孩子自由到可以上这个窗台,他已经无聊到只能从这个窗台去看外面的世界,家里面已经乱得一塌糊涂了,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家庭环境。

这张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我现在不是说它桌上摆放的东西,我们也不谈电子设备对我们的影响,今天我们只是说家庭环境。

这个孩子趴在电视上,你会说什么?宝宝,离电视太近了,离远一点!好,宝宝他听了,他往左边走一点。宝宝,当心旁边有插座,要当心!他听你的话,他再往那边走。千万要当心,那个里面是热水,会烫到你的!好,孩子还是听你的,他往右边走。那个花瓶会打碎的……

如果你不能理解他现在心里的痛苦的话,我给你举个例子。

有一天你去到你的办公室,你的同事跟你讲,亲爱你,你换双鞋吧,今天我们办公室的地毯刚换过。那好,我换了鞋。亲爱的,这个椅子,你今天可能不能坐,你要换一个。你换了。亲爱的,这个包今天不能放这,今天刚粉刷过……

如果你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就算你是个脾气很好的人,你都会觉得很烦!你还会觉得很痛苦,那孩子当下就是这样的感受。

而且当一个人不断被干预不断被纠正的时候,他的心理暗示是,我不信任你,孩子也会得不到一种被尊重的感受,而且他会觉得无论做什么,都是不对的,那是一种消极的感受。

有些家长说,由于我家有宝宝,在我家,这些易碎的、跟电有关的、危险的、尖的、烫到……我都会拿开的。那我告诉你,有高的沙发,孩子爬上去,你也会跟他讲,下来的时候要小心,因为你会摔痛,沙发很高,要当心,我们还是会潜意识地不断地纠正。

那么什么样的一个家庭环境,我们才可以尽量避免这样的打断和不必要的干预呢?

蒙特梭利的家庭环境

什么是一个准备好的蒙特梭利的家庭环境呢?

首先,只要是有孩子的环境,我们都需要他是安全的。当然,安全没有百分之百的,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但是我们要尽量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其次,要干净、整洁、明亮、宽敞。

如果我们有机会给大家讲敏感期的话,儿童特别是幼小的儿童他有个活动的敏感期,就是movement。他对这个活动的要求很高,年龄越小的孩子他需要越大的活动空间进行肢体的活动,为什么,这个是空间感,他需要通过他的身体知道,哪个地方头能钻过去,哪个地方手可以放进去,所以他需要空间,他需要知道身体在这个环境中是怎么活动的。

所以,蒙特梭利的家庭环境,允许儿童可以进行探索,东西放在他们的高度可以拿到的,他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的。画,你要放在他们的高度;桌子椅子,要是他们的尺寸;桌子上的东西,也是他们能拿得到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家庭环境。

作为成人,我们看到这两幅图和之前的两幅图,已经是个极大的对比,而且我相信,看到的人已经找到内心的一个相对的平静。

我们就从这个图开始讲,我们看到这个是很经典的婴幼儿环境里的地板床。儿童睡觉和醒过来,他都需要一个自由的活动(free-movement)。

我们传统的观念里面,会把孩子放在一个双人的席梦思大床上面,我们觉得儿童就应该是在那边玩,那里是家庭里面最最安全的地方。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子的,然后我们把玩具放在那张大床的上面,孩子拿得到的地方。等到他开始会翻身了,会坐了,甚至再大一点他们会下床的时候,我们就去买一个床,周围一圈的东西把床给圈起来。这么做,的确是保证他的安全了,但是你要记得,孩子是安全了,但是他的自由被你限制了。

还有一种是周围有围栏的那种床,我们通常发现,当孩子醒过来的时候,会在那种床上面跳啊跳啊跳,等他会拉站,或者大一点的时候,他就会说,啊啊啊,表示他要出来,但是妈妈就会和他对话,你等一下哦,妈妈这边做完了,马上过来抱你。

孩子的确安全了,但是他们的自由控制在我们的手里,是我们觉得他可以自由的时候,他才可以获得自由。

再举个例子,我们大人醒过来的时候,我们是想下来就下来的。但是若有人跟你说,”不行哦,你不能下来,我给你一天所需要的,你的手机、你的iPad、你的喝的、你的吃的东西,我都给你拿到床上来,你不要下来,你要的我都可以提供给你。”

你是什么样的感受?所以,我们要有同理心,就是你不愿意感受的东西,你不愿意经历的东西,也一定记得,孩子也未必会喜欢的。

在图中,你们能看到有个座便器,这个可能有很多爸爸妈妈会问:“啊?在家里面放一个座便器或者在宝宝玩的房间里面放一个座便器?”

可以告诉你,我们可以这样做,就好像家里面,不管多大,洗手间都是在家里面的,不需要出这个家去上洗手间。同样的,你既然设计一个宝宝的房间,那生理需求也是一个考量,我们也需要把儿童的需求,一个最基本的需求也在房间中给他满足。

所以儿童就会觉得说,要上洗手间了,就在这边,如果孩子再大一点,已经通过如厕训练的儿童,就没有这个必要,你完全可以在大人的马桶上面放一个小的座便器,儿童就可以坐在上面,这是有年龄阶段的区分的。

这张图,是厨房小餐厅的一个区域。第一次看到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这是真的么?孩子可以做这么多么?当然我可以告诉你,这是个很蒙特梭利的家庭环境,上面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我们一点一点加出来的,不是你第一天准备的时候,你就能完全整出一个这样的环境给孩子,孩子也会被这么多东西吓到。

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天,宝宝要喝水的话,妈妈可以这样教宝宝,小小的水杯低低的,宝宝能够拿到的。

第二天,喝完水发现说,有一些水溅出来了,那妈妈旁边有一个小盘子上面是放干净的纸巾或毛巾,那宝宝就会知道可以用纸巾或者是毛巾把溅出来的水擦干净。

第三天,你可以放一个垃圾桶在下面,告诉宝宝,如果你擦完的话,垃圾桶就在下面,你可以扔在下面的垃圾桶里。

这样,你就一点一点把你的环境丰富起来,程序步骤一点点多起来。所以,儿童的记忆也是一点点增加,然后儿童通过记忆的增加,专注度也会越来越高。

这一张也是一个厨房,厨房的一角。那这里面呢,东西有点大,我相信这样的一个环境呢,可能是一个家庭成人和孩子共用的一个环境。但是,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物体的分类是非常非常的明显。你要孩子拿什么盘就拿什么盘,你要拿什么东西就拿什么东西,你要喝水就是杯子,上面有餐具,旁边有小毛巾,目的性很明确。那这样的话,儿童就不会打开一个抽屉,里面东西好多,注意力被分散了。

比如说,你跟宝宝讲,到厨房里帮妈妈拿一个杯子。他一开抽屉发现,哇,里面还有这个吃的,那个东西,你觉得她还会拿杯子给你吗?

同样,我们去一个店,本来说好今天要买这个的,旁边看到好多东西,就会说等一下,我先看看这个东西怎么样,然后我们才可能最终知道要做什么,因为我们是成人,但对于一个2-3岁的孩子来说,他刺激已经太多了,他已经完全没有办法记得妈妈刚才跟我说要做什么。孩子忘记了,我们就会说,宝宝不是这样子的,妈妈让你拿杯子,你又去拿这个了……我们又在纠正他,但不是这个样子的,其实是环境使得他们这样子,不是他们需要被我们纠正。

再看图中的两个女孩子。有一句话我想说,就是“儿童的快乐是真正的你在脸上能看到的,是内心发出来的,他们不会作假”。就是说你通过一张照片,你就能看到一个孩子是真的快乐还是假的快乐。

那这两个孩子就是在一个小小的她们的桌子上有社交、有互动、有语言。如果他们的语言达到一定程度的话,他们就会说,这个好好吃,她们会学习说请、等,学习说这个饼干好脆,这个水冰冰的,或者说热的,这个我们叫“同伴学习”。参与同伴的学习比起我们平时硬塞给他们,比如我们平常说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要来得快和有效得太多了。

这张照片是我们一个家长提供给我的,他也在上我们学校3-6岁的蒙氏课程。我们也是同样在这个孩子的脸上,看到那种痴痴的、从内心发出来那种笑容,是真的开心,我们能感受到孩子的那种快乐。

我要着重讲的是这张图。这位家长把家庭布置成了这样子,旁边有孩子日常需要的一些东西,还有旁边这个书架。这个书架是非常好的一个书架。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固定在墙壁上的,特别是刚刚会拉站的孩子,他看到什么都要拉,因为他要站起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练拉站的像把杆一样的东西。

也不会有一个情形,书架上的书多了,一拉就会打到孩子的危险,所以这样子的一个书架,我觉得非常好,只是说书架的上面一层的书我觉得可以少一点,第二层这个量我觉得是刚刚好,很适合2岁半到3岁的孩子。

那接下来我要说书的摆放。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会发现儿童书的封面都是色彩丰富,很有吸引力,孩子会看很久。那这个就是书的一个吸引力、召唤力,召唤孩子来看“我”这样一个作用。

我们有时候会把书的侧面,就是文字的那一面朝外,这个是大人的摆放方式,为什么?因为我们认字了。再想想,如果一个三岁的孩子能通过侧缝上面读出爸爸妈妈的一天或者其他文字的话,你觉得你的孩子还需要读这些儿童书吗?所以,儿童书的摆放最好是正面朝上,这个道理很简单。

如果说你的孩子是3岁半到4岁,已经有认字量,你可以有选择性地把一些书侧边放,让他有一个习惯说其实看侧面的文字,他也是能拿到想要的书。

我还想说一个就是归属感,归属感是一个社交需求,是我们对社会、企业、公司或者我们生活的Community的需求。

在一个社区里面,如果我们有所贡献,那我们会有归属感。那儿童的归属感是怎样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如果能够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他就有归属感,因为他贡献了。他只要贡献自己的能力,她就会有归属感,归属感会让孩子有自信,也是一种自尊的表现。

那怎么样来做?我可以举几个简单的小例子。如果说你的孩子已经会认字了,简单的字,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比如说纸巾或者说筷子,这些东西上的字,他能够认得,我们写一张纸条说:宝贝,我们今天一起去超市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买这些东西。那他按照这些清单,把东西买回来,他会觉得我是跟妈妈一起去为家里买回来的,你也可以告诉家里人说,“宝宝今天好厉害,跟我一起去把这些东西买回来!”

那如果孩子不认字,好,我们在家里把这些照片拍下来,现在虽然说电子设备有对孩子不好的地方,但也有值得用的地方。

比如把要买东西的照片拍下来,让孩子看要买什么,到超市一起去找。物体和语言的配对是语言的学习,也是认知,所以,他会做一个配对的工作。看,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但是如果你和一个2岁半甚至2岁以下的孩子去说,今天我们要去买纸巾,至今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没有办法联系。为什么?纸巾有大的卷筒纸、有抽纸、有小的一包一包的纸,那“纸巾”两个字是抽象的概念。但是如果他眼睛能看到,那就是实在的具体的概念。如果你有具体的概念的话,儿童就会相对的容易很多。

同样的,家庭环境里面,如果你的工作摆放得太容易,儿童很快没有兴趣,因为他觉得太容易了,他会了,他不想做了。如果太难,太多抽象的概念的话,儿童也不会愿意去做的。为什么?因为他没有那个能力,它不能尝到那个成功感、喜悦感。

玛丽亚蒙特梭利提到儿童很重要的敏感期之一就是秩序感。

家庭环境要持续性、一致性地来帮助建立儿童的内在秩序感,每个家具、玩具都有固定的位置,因此儿童每次要玩的时候它总是在那里,儿童最终获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说我们要把平常每天做的事慢慢衍生成一种生活习惯。就好像我们每天到家,脱了鞋子洗了手,坐下来吃完饭,吃了晚饭你去做你该做的事,就变成一种习惯了。

生活作息的持续性、一致性,保持秩序感。

儿童是不懂作息的概念,但他明白规律。比如说早上先是起床,然后是穿衣服、刷牙、吃早点、上幼儿园,然后做什么,每个家庭不一样,但是你的作息在你的家庭里面必须每一天都要一样。你不能说今天起床,说“宝贝,赶快,今天妈妈给你做好吃的,不用刷牙、不用穿衣服、直接出来吃东西”。明天突然说“不行宝贝,为什么起床了不穿衣服不刷牙你就跑出来吃东西了”。那他就会混淆,所以说,这个日常的生活作息你必须要坚持。

有时候,儿童会因为一件事情平常做的你今天没做,或者你平时从来不做的,你今天做了,他会觉得生活秩序被打乱,觉得非常的抓狂。当下它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可是另外一件事情会点起他这个火,他会爆发,你会觉得他是无端的哭闹或者是我们说得不讲道理。

比如说孩子习惯每天进电梯他按一个“1”再关门下到一楼。今天你觉得来不及了,你来按关门,抱起孩子直接到了一楼,你的孩子哇地大哭,一定要重新上去,你会觉得他不讲道理。

但是我告诉你,因为他的秩序被你打乱了,你今天这一遍不重来过一次,他会没完没了。没有办法,他也不想这样子的,儿童的秩序感,内在的驱动使得他处于这个敏感期。

我们有的家长会觉得很奇怪,那我们怎么样来看儿童的敏感期?

一般从年龄上看是2岁到4岁,不过每个儿童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儿童你如果看到他拿到小火车就一直排队排队,拿到小豆子或者小纽扣就开始排队排队,那你可以大概知道你的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它悄悄开始了。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尊重、理解并且给这个年龄适合的发展。你要了解,如果你不了解的话,你会觉得带他很痛苦,在家里和他相处是很痛苦,赶快去幼儿园吧!

家中活动的选择和设计

家中活动的选择和设计,帮助建立秩序感。

爸爸妈妈,包括家里的老人、大人和带孩子的看护者,该怎样来设计一些活动来帮助建立秩序感呢?

安全,健康

我们要想这个活动安全吗?健康吗?在之前我已经提到过了,安全一定是最重要的。在健康方面,通常我们希望孩子用的东西能够随时清洗,不是说天天,但至少要定期,因为病从口入,我们要从健康的角度考量。

社交情感

之前我提到过带孩子去超市,去购买一些东西,你看我们可不可以买一些植物的种子啊,买一些宠物的粮食啊回来,让他们种植花花草草,去照顾这些动物,儿童就会渐渐觉得世界不止是我。

虽然他处在以我为中心的年龄阶段,但是他会了解,除了照顾自己,他还要照顾他人和环境。这个他人和环境实际上是以他为中心,他是主角,这样子的一个角色。所以听起来有矛盾,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什么还要去照顾环境照顾他人?但其实不是的,在他的小房间里面,他是主人,以他主人公的角色去照顾我的环境,我的小狗,我的小花。这是我们社交情感的考量。

认识和感官

比如感官方面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这个我就不具体讲了,而重力觉和温觉是我们平常会被忽视的,比如说买了好多东西,有大有小,那小小的你就可以给孩子拎。在这之前,你可以说:“宝宝,你看这个东西好重啊!这个就轻轻的,是不是很轻?”他会有一个比较,这就是重力觉,这个重力觉我们通常会忽视。然后是温觉,你看可乐是冰冰的,妈妈喝的咖啡是热热的,这些都是感官温觉的培养。

还有就是手眼协调,你可以跟小朋友讲,你看,这个水一定要倒在盆栽里面,不能倒出来,儿童要学会一个控制,久而久之,儿童学会了控制,知道水要加多少,这主要也是手眼协调的活动。

交流

在认知方面,我们要考虑这个活动和家里的什么东西有没有一个关联性,比如说种子是小小的、棕色的,有一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会突然说妈妈的裙子也是棕色的,爸爸的鞋子也是棕色的,这就是儿童的认知开始有物体的关联性,这时,你可以悄悄感到很开心了。

活动

这个活动不是我刚才说的工作的活动,也不是手工劳动这种活动,这个是蒙特梭利概念里的肢体方面的活动,大肌肉小肌肉的活动。如果你有两个杯子,一个有手柄的,另一个没有手柄,如果是很小的孩子,全靠手抓的孩子,你就要给他一个没有手柄的杯子。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状态就是一手抓的,我们锻炼的状态就是全手抓握。等到孩子大一点,你可以有一个小小的手柄,套一个手指进去的,这个活动就是每一个不同手指的活动。

协助

接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协助。如果你设计的活动需要很多大人协助的话,我建议你再重新设计一遍。因为我们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儿童能够独立,希望儿童不要太过依赖,所以这就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东西。

成人在环境中的角色

那成人在环境中的角色是什么呢?我们干嘛呢?你看孩子都会自己做了,孩子都不需要我们了。我提出了几点:遇见,介绍,观察,解释,回应,奖惩 。

先说焦虑的预见,有很多大人看到孩子冲到了有颜料的地方或者有水有泥的地方,会说你不能过去,因为那个颜料会把衣服弄脏的,这就是打断他了。

语言方面的预见,比如儿童开始要说话了,但是我们觉得他是宝宝啊,他怎么可能说话呢?因为从来都是我提前做好他需要的东西。

所以他指着一个苹果发出“aaa”的声音时,你马上说,“哦,宝宝要苹果了是吗?”然后把苹果放在他面前。这个是不需要的,没有意义的预见。

当一个孩子开始有语言,有词汇的时候,你需要儿童讲和说,“宝宝要什么?妈妈听不懂什么是‘aaa’。”他不会讲苹果,你可以教他,“苹果。”哪怕他说了“苹”,他也努力了,你说:“哦,原来你要苹果啊。”

你拿给他,所以他会发现语言是有作用的,而不是“aa”代表了所有。这也是很多时候孩子到了2岁多还不说话,一直都是“aa”或者“en”,他明白你说的东西,但我们就是不明白他为什么就是不说话,因为他只需要“aa”两个字,身边所有的机器人都帮他做好了。

正面的预见介绍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有一个孩子要下楼梯,但孩子不会走楼梯,有点高,和我们家的楼梯有一点不一样,我预见到有安全隐患。

好,我跟他介绍一下,“宝宝,这个楼梯有点高,然后你观察它,可能你把小手放在楼梯上,你会比较安全。”他一路走下来,要给他回应。“宝宝你好棒,”但这句话还没有结束,你要告诉他,棒在哪里?你好棒,你看,你一路自己从楼梯上走下来了。

这个是儿童实实在在的获得和自信,不是说一直夸一直夸,“宝宝你好棒啊”,但是却没有真实的事情发生。当有真实的事情发生加上我们的呼应,儿童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什么叫自信和满足,以及带来的快乐。

蒙特梭利的理念里面是没有奖励的,因为我们认为儿童在做成一件事后,那种成功感受的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那惩罚呢?我们也没有惩罚,但是我们有承担后果。一个孩子把玻璃杯子打碎了,我们不惩罚他说要面壁思过,但是杯子是你打碎的,请你跟我一起来收拾,你可以做给他看,假如你怕他手碰到玻璃受伤,你可以收拾给他看,然后请他用抹布擦干,可以跟他一起扔到垃圾桶。做错事情不是会被惩罚,而是要做一个承担,是有责任的。

规则和自由

说到承担责任,下面就要讲到自由和规则了。这边的规则不是惩罚,而更多的就是自由,在一个完全没有限制的家庭环境里面,我们觉得他是自由了,但我们是直升机式的家长,不断地在告诉他们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所以我们觉得他有自由吗?没有自由的,所以需要规则。

这个规则不止是说你吃饭必须坐在这边,不能下桌子,规则不止是这些,而是对工作的操作有一个规则。

就比如说打小鼓,如果孩子打完小鼓,手里捏着两根棒就走的话,这个时候就是做规则的时候。

“棒子和鼓是在一起的,如果你要离开的话,要把小棒子放下。”这是选择,选择是自由的。但是你不到处走的话,你是可以玩这个小鼓的。

慢慢地孩子就会说,棒子和小鼓是在一起的。如果你不给他这个规则,孩子拿着这个棒子到处走,你会担心他摔跤,会担心戳到眼睛喉咙等等。所以,你会不断地纠正他。这个时候,他是没有自由的,只有他遵守了这个规则,他才有自由。

在准备好的条件下,儿童才更加容易理解规则,才会更加容易执行规则。规则也需要一致性,在家庭规则或者教育理念的认知,也是需要有一致性的,比如家里的规则是这样的,那么家里的成员对规则都要一致性。

另外,还可以有一个小小的例子。

比如夜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讲两个故事,就睡觉了,今天你的孩子吵得不得了,说不行,一定要再讲一个才能睡觉,要跟他讲明,这也是一个规则的建立。

你要跟他讲,“今天两个故事讲完了,晚安。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以走了。要不然明天只能讲一个故事了。”站起来,走开。

到了第二天,你讲完一个故事,可以提醒他,“今天我只能讲一个故事。”因为昨天你没有办法遵守规则,这就是一个承担责任。对自己做的事情造成的后果要有一个责任的承担。这是一种成长,也是你对他的信任,妈妈相信你能够做到的。

到第三天晚上,你可以说,“如果你可以遵守规则的话,今天开始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两个故事。”这个就是自由,故事随便你选。

蒙特梭利一句话叫做:“有限度的自由,有制约的自由”。想一想我们是社会的人,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每一天可以做想做的事。

但是我们的约束在哪儿?社会道德的约束,法律的约束,只要我们在这样的约束下面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是自由的。同样地,儿童在家庭里面,你要有规则,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

接下来,我想总结一下,儿童成长的本身是一种快乐,我们家庭中有一个孩子的到来,不是一个噩梦的开始,你千万不要觉得说,“天哪,我全家几口人全都围着这个孩子。”

孩子不是我们烦恼的开始,儿童在成长中,只要他付出了越多,他对我们成人的依赖就越少,因为他越有能力,越有自信,所以你可以越往后退。

成人给与的适当的规则就是自由,没有规则,他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在我们上海私立蒙特梭利幼儿园,我们也会用这样的一个方法来检验老师的工作成果,这个也适用于家长,你做教育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成就是什么?发现和促进每个独一无二的儿童,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道路,这是最大的挑战。但是当你发现的时候,也是你最大的成就。

问答Q&A

微讲座的最后,家长对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提出了不少问题,Tina园长就部分问题,做出了解答。

关于蒙氏教育

Q:蒙特梭利和传统幼儿园理念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在孩子身上体现在哪些方面?

T: 我们蒙特梭利有句话叫:“follow the child”(跟随儿童),但跟随不是宠溺。在一个准备好的环境里面,我们去观察这个儿童,观察在当下年龄段,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发展。

这个就说到蒙特梭利的敏感期了,比如说活动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我们一对一地,适合每个人独特的引导。

那传统的可能就是一大帮的孩子,50个孩子一起做手工,我们折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所以50个孩子出来的结果是一模一样的,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区别。

孩子身上的体现是什么呢?每个孩子回来的路上都拎着一个千纸鹤,但是他自己真实的想法却没有做,他的观念是这是周围的人所做的东西,所以我需要融入。这一点是在孩子身上很大的体现。

Q:蒙特梭利系列书籍推荐?

T:《发现孩子》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

《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

《她的生活和工作》Maria Montessori: her life and work

Q:秩序的培养是从几岁开始?

T:秩序是儿童内在的一个敏感期,我们叫秩序的敏感期,秩序不是我们培养出来的,是儿童正处在敏感期的时候,帮助他完善这个敏感期,让他满足这个需求。

你要怎么知道一个孩子进入了敏感期?你看到你的孩子差不多在2岁左右喜欢把东西都喜欢排起来的时候,这是一个特征。

还有,他一定要用他自己的方式走楼梯,每一格那样走下来,你要了解,这是他的一个敏感期。他习惯以他的方式每一格走下来,而你如果不了解的话,抱他下来,他可能就哭了,其实他哭是因为你破坏了他的敏感期。我们是在环境里面帮助他满足敏感期的需求。

Q:秩序感被破坏了,如何维护?

T:如果说今天这件事情他大哭了,爆发了,或者怎么样了,我们很难说要怎么样去维护他,只是我们要去观察知道原来他今天是因为这个电梯门没有按,所以你会理解他,你可以从语言上跟他讲,妈妈知道你今天非常难过是因为刚才电梯本该是你按的,但是妈妈帮你按了。我们只能从语言上说我知道你的感受,知道你哪里不舒服。

Q:如果搬家或旅行,如何帮助孩子度过秩序的敏感期?

T:如果实在避免不了,我只能说尽量减少这种环境的变化,有的孩子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有熟悉的人,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一天,当有一个陌生人来到,可能会哭得非常厉害。

我们会觉得是孩子害羞,不愿意叫人,然后孩子会哭得更凶,为什么呢?他是抗争,他认为那些人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你们是破坏他秩序的人,我的生活中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自己,所以这个时候他的哭不一定是怕,可能是因为他的秩序感被破坏了。

Q:如果孩子在非正规蒙氏课程的幼儿园只能上蒙氏课程1个小时左右,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利弊怎么权衡?

T:我只能说如果你是去蒙氏课程,幼儿3岁以下是至少要有一个半小时的working cycle。我说的这一个半小时不是指课程一个半小时,而是主动地选择活动,做活动,操作活动,放好,选另一个,是沉浸式的一个专注。

这样的一个状态是有规律的,他内在有一个推动力,让他主动去接触,至少是一个半小时。接下来的时间不是说就不是了,学校里还是会吃点心啊,去操场玩啊,跟小朋友一起吃午饭啊,睡觉啊,这都是蒙氏的一个大环境,三岁以下要有一个半小时的工作时间,三岁以上的话要到3个小时了。

如果说实在无法进入到那个状态的话,只能说我尽力在家里做到能够给儿童一个整套的作息,或者说一个理念。1个小时我不觉得有害,也不是说多多益善,这个真的是每个家长自己的考量。


相关内容

  • 美味的冰糖葫芦作文100字
  • 美味的冰糖葫芦作文100字 "妈妈我要一串冰糖葫芦."每次看见卖冰糖葫芦的小贩,我都会对妈妈说这句话.你知不知道,冰糖芦有好美味啊.一听到"冰糖葫芦"这几个字,我起码要飞上天. 一根木棒,四颗山楂,串在一起,撒上冰糖,就成为了一颗美味的冰糖葫芦.舔一口,甜,咬 ...

  • 虎坊桥热盆景,一个排队爱好者的天堂.
  • 天下美食出北京,在北京你可以吃到全天下所有好吃的美食.但吃的对与错你可就得掂量了.天下美食出北京,可能是北京唯一还有良知的美食号. 从小儿到大,姥姥家一直在虎坊桥,从没有搬过家,所以说我是半个南城儿人也不为过.不过提起虎坊桥,除了南城儿的人以外,或许很少有人会知道,这里真心也算是个美食城了.绝不比簋 ...

  • 阳朔旅游(玩.吃.住)
  • 阳朔旅游攻略(玩.吃.住) 一. 玩 杨堤-兴坪段漓江精华竹筏游(2-3小时) 阳朔汽车站坐 杨堤-兴坪的班车 票价9.5元张 路程45公里 大致70分钟左右到达杨堤码头,建议直接去景区直接找人,别在公交车上相信大妈们的死缠烂打,那边两个人的话是130/人左右包一条4座位的竹筏,他不会给你拼人的,绝 ...

  • 貔貅注意什么?请貔貅的讲究有什么?
  • www.jizhaotang.cn 貔貅注意什么?请貔貅的讲究有什么? 貔貅,嘴大肚圆,终生以金银珠宝为食,有个特殊的能力便是从不排泄.在生意场中的缘友多有在家中摆放开光貔貅摆件,可为其招财转运,还可守财镇宅.佩戴类的开光貔貅,例如手链.挂件.吊坠之类的也有着同样的招财作用.摆放或者佩戴开光貔貅给我 ...

  • 你是天使-----谪落人间!
  • ',1)"> 儿时曾记得,妞妞来时大概五·六岁.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辫,小脸红扑扑赛似苹果,一双大眼睛咕噜噜转:上身穿着小花褂,下身灯笼裤(我注意到膝盖处还有两个小洞洞.),脚上花布鞋(还不错哦!).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打量她,妞妞扬起小脸问旁边的爷爷:"外公,这傻乎乎的小子是谁啊 ...

  • 美国华人餐饮业及其文化认同
  • 2008年3月 第1期华侨华人历史研究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March 2008No. 1分析探讨 美国华人餐饮业及其文化认同 刘海铭著, 李爱慧译 [关键词]美国; 中餐业; 文化认同; 饮食习惯; 新移民 [摘 要]通过对1965年前后两个阶段美国中餐 ...

  • 蔬菜种类多
  • "现在,人们买白菜随吃随买,一次买一棵两棵.以前可不是这样,都是入冬前一次购买几十棵,甚至整车往家运."山东省胶州市大白菜研究所所长荆世新50多岁,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电脑桌前,从中国白菜网上下载资料. 荆世新同大白菜打了几十年交道,聊起大白菜话题一个接着一个.他说,上世纪90 ...

  • 酸辣粉常有而正宗味儿难得,知道你爱吃,就把秘方给偷来了
  • 街头巷尾.商业街.学校周边,只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酸辣粉这种小吃. 相信那种麻辣鲜香酸且油而不腻的味道,会令不少吃货朋友们欲罢不能,流连忘返. 想想吧:酸酸辣辣的热汤,爽爽滑滑的粉条,配上香脆的花生米.新鲜的香菜和葱沫,一碗热腾腾的酸辣粉简直是最过瘾的小吃啦! 今天小编带着众位吃货们来看看,自制酸辣粉 ...

  • 入党思想汇报--一路向前
  • 一路向前 作为家里唯一的希望,他时刻明白自己要干什么,大学以来,他始终坚守自己的路,他是XX,为我们简述他的大学生涯. 做公交车的时候总喜欢看着窗外. 看着那些转瞬即逝的光影. 头微微发晕. 只是忽然. 好想你. 当夜幕降临时,城市的喧闹变得更加急促,街道也是灯红酒绿,车是行驶的,路上的人们,已经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