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姓名:黄 林 地址:新余市第四中学历史组 手机:[1**********] 邮箱:[email protected]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

【教材分析】“民族团结”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确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将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后两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入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新中国的发展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历程有了一个完整的、清晰地认识,知道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和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在这些基础上讲述新课,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进一步激发他们为国效力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区域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区域带来了新气象。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及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以及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

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策略】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三重对话,“学案”是三重对话的最佳结合点,教师要在课前把课堂使用的学案编制好,这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理念的结晶,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45分钟的课堂如何高效利用呢?就是要给出一个高效合理的构建,我的课堂教学分为了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走进教材,“我要自学”15分钟是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这15分钟抓双基,培养其自学能力。

在这15分钟内给学生预设了以下三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是“知识预览”。根据学案的提示,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把基础知识找出来,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即使成绩最不好的学生,只要他动手,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也是在第二个环节中体现“三讲三不讲”原则的重要一步。

第二个栏目就是“我要思考”。在这一栏目中,设计了一些体现教材重点和难点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又的是可以在书上直接找到的有的是要动手查资料才能获取的,有的是需要自己动脑筋思考归纳总结的,有的是可以小组合作解决的。让学生感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仔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这里面的问题是班级大部分学生有能力完成的。对于那些 学有余力的尖子生,教师是 这样安排的:让学生自带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果学案的题目能够轻松地完成,而且还有时间,可以看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开阔自己的视野。

第三个栏目是“我要求助”。内容包括:①让学生记下在自学的过程中的疑难点,包括没有弄明白的教材中的问题,教材中的一些专有名词。②让学生记下自己的兴趣点,有些与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关的一些知识,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向教师和同学请教一下。

在自学时段内,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三个层次,及基础较差者、主流学习者和学有余力者。他们各自都有事做,各自都能找到定位,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这15分钟就在充实而忙碌、思考和快乐中结束了。教师在这个阶段中所做的是巡视一下,对学生作一些学法指导。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教材中的思维对话环节。(这个环节大约用时20分钟~25分钟。)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节省时间,扩大课堂容量,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辅助教学。

在这一环节里设计了四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是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又三种对话,一种是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一种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一种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的、易懂的内容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教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而对于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则由教师在精讲释疑是帮助学生解决。在这里一定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的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提出的问题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第二个栏目是盘点收获(约3分钟)。让学生来谈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从这个环节上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第三个栏目是过关检测(约5分钟)。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练习题要精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的应有所不同。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和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做出正确的评价。在过关检测中,教师还为学生打开思路二设计了这样的小招,即要求学生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掌握一道小题,形式不限,要有创意,让其他学生来解答,这既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有是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极大激发,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四个栏目(也是最后一个栏目)是问题笔记。要学生自己动手记下这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后解决。学生在课后或者向高手请教,或者上网查资料,这是学案延伸到课后的内容。如果学生没有问题,也不必强求、

第三个环节是走出教材,放飞思想。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与民族关系有联系的时事,或与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有关联的一些历史知识。让学生对民族关系的问题作一个理性思考。也许他们的思维还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但一定要给他们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尝试。

讲“民族团结”这一节时,西藏刚巧发生了“3·14事件”,教师设计导入了“心忧天下,聚焦西藏”小栏目,提出了四个问题(问题见教案)。这四个问题是学生通过看新闻能解决的,有的问题要联系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回答,有的是要靠平时知识的积累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后续培养,是对学生心怀天下、纵古论今的历史情怀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生动教育。

附:“民族团结”教案

教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尝试一下探索的快乐、求知的愉悦吗?你们想用自己的思想去思想,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吗?现在你们是课堂的主人,请你们准备好我们的探索之旅吧。

一.走进教材,我要自学

◆知识提纲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中国是由___个民族组成的,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以____为主体的各民族____、____的格局。

2.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___的建议。

3.全国已经建立了___个民族自治区和许多_____、___。

4.民族区域自治对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

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____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

2.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的表现:

(1)20世纪60年代初,____地区胜利完成了民主改革,废除了____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今天的西藏成为了我国五大______之一。

(2)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____族自治旗,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农业大发展,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3)西双版纳____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3.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_____的战略。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事业,山东省援藏干部____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我要思考(可以结合地理和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回答;请在书上标出,不用写到教案上,可以把你的思考写下来。)

1.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现阶段有哪几个自治区?你能制出来吗?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4.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采取各民族____的政策,教材中列举的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例子有哪三个?

5.孔繁森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他的先进事迹并在课堂上讲一讲。

◆小组合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央提出了什么样的发展策略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成功例子还有那些?

◆ 我要求助

1. 我看教材还不明白的问题是(问题评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教材中的________(知识点)感兴趣,我想了解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教师和同学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教材,思维对话

◆思维对话------交流预习成果

◆盘点收获(师生小结)

◆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略)

(二)填空题

1.在______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_______的建议。

2.。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顺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_____制度,进入了_______阶段。

(三)听歌连线(见课后题)

(四)我自己设计一道题___________

问题笔记

我还存有疑问,需要课后查资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走出教材,放飞思想

聚焦西藏

“3•14事件”回放。

播放一段新闻视频,让学生结合新闻,思考回顾以下几个问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思考回答)。

1. 达赖是何许人也?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要干什么?

2. 你能列举出中央政府为发展西藏经济所作出的努力吗?

3. 历代达赖和班禅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的?

4. 历史上又什么证据表明西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5. 你认为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 教师资源网址推荐(略)

【教师反思】本节课设计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之上,通过师生思考讨论、思维对话,完成了教学三维目标。注意了不同学生分层学习,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渗透,在思维对话方面有水到渠成之感。本节课的不足是课堂内容有点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浓缩知识,更好地安排好教学内容。

【专家点评】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案作为一个载体,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要协调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之间的关系。教学预设就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训内容、学习资源以及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准确分析而提出的对教学活动的总体设想,它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高效。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够保证课堂生成水到渠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生长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课堂教学。

姓名:黄 林 地址:新余市第四中学历史组 手机:[1**********] 邮箱:[email protected]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

【教材分析】“民族团结”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确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将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后两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入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新中国的发展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历程有了一个完整的、清晰地认识,知道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和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在这些基础上讲述新课,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进一步激发他们为国效力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区域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区域带来了新气象。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及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以及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

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策略】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三重对话,“学案”是三重对话的最佳结合点,教师要在课前把课堂使用的学案编制好,这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理念的结晶,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45分钟的课堂如何高效利用呢?就是要给出一个高效合理的构建,我的课堂教学分为了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走进教材,“我要自学”15分钟是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这15分钟抓双基,培养其自学能力。

在这15分钟内给学生预设了以下三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是“知识预览”。根据学案的提示,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把基础知识找出来,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即使成绩最不好的学生,只要他动手,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也是在第二个环节中体现“三讲三不讲”原则的重要一步。

第二个栏目就是“我要思考”。在这一栏目中,设计了一些体现教材重点和难点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又的是可以在书上直接找到的有的是要动手查资料才能获取的,有的是需要自己动脑筋思考归纳总结的,有的是可以小组合作解决的。让学生感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仔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这里面的问题是班级大部分学生有能力完成的。对于那些 学有余力的尖子生,教师是 这样安排的:让学生自带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果学案的题目能够轻松地完成,而且还有时间,可以看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开阔自己的视野。

第三个栏目是“我要求助”。内容包括:①让学生记下在自学的过程中的疑难点,包括没有弄明白的教材中的问题,教材中的一些专有名词。②让学生记下自己的兴趣点,有些与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关的一些知识,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向教师和同学请教一下。

在自学时段内,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三个层次,及基础较差者、主流学习者和学有余力者。他们各自都有事做,各自都能找到定位,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这15分钟就在充实而忙碌、思考和快乐中结束了。教师在这个阶段中所做的是巡视一下,对学生作一些学法指导。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教材中的思维对话环节。(这个环节大约用时20分钟~25分钟。)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节省时间,扩大课堂容量,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辅助教学。

在这一环节里设计了四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是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又三种对话,一种是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一种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一种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的、易懂的内容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教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而对于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则由教师在精讲释疑是帮助学生解决。在这里一定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的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提出的问题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第二个栏目是盘点收获(约3分钟)。让学生来谈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从这个环节上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第三个栏目是过关检测(约5分钟)。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练习题要精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的应有所不同。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和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做出正确的评价。在过关检测中,教师还为学生打开思路二设计了这样的小招,即要求学生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掌握一道小题,形式不限,要有创意,让其他学生来解答,这既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有是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极大激发,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四个栏目(也是最后一个栏目)是问题笔记。要学生自己动手记下这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后解决。学生在课后或者向高手请教,或者上网查资料,这是学案延伸到课后的内容。如果学生没有问题,也不必强求、

第三个环节是走出教材,放飞思想。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与民族关系有联系的时事,或与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有关联的一些历史知识。让学生对民族关系的问题作一个理性思考。也许他们的思维还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但一定要给他们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尝试。

讲“民族团结”这一节时,西藏刚巧发生了“3·14事件”,教师设计导入了“心忧天下,聚焦西藏”小栏目,提出了四个问题(问题见教案)。这四个问题是学生通过看新闻能解决的,有的问题要联系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回答,有的是要靠平时知识的积累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后续培养,是对学生心怀天下、纵古论今的历史情怀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生动教育。

附:“民族团结”教案

教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尝试一下探索的快乐、求知的愉悦吗?你们想用自己的思想去思想,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吗?现在你们是课堂的主人,请你们准备好我们的探索之旅吧。

一.走进教材,我要自学

◆知识提纲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中国是由___个民族组成的,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以____为主体的各民族____、____的格局。

2.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___的建议。

3.全国已经建立了___个民族自治区和许多_____、___。

4.民族区域自治对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

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____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

2.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的表现:

(1)20世纪60年代初,____地区胜利完成了民主改革,废除了____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今天的西藏成为了我国五大______之一。

(2)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____族自治旗,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农业大发展,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3)西双版纳____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3.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_____的战略。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事业,山东省援藏干部____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我要思考(可以结合地理和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回答;请在书上标出,不用写到教案上,可以把你的思考写下来。)

1.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现阶段有哪几个自治区?你能制出来吗?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4.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采取各民族____的政策,教材中列举的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例子有哪三个?

5.孔繁森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他的先进事迹并在课堂上讲一讲。

◆小组合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央提出了什么样的发展策略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成功例子还有那些?

◆ 我要求助

1. 我看教材还不明白的问题是(问题评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教材中的________(知识点)感兴趣,我想了解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教师和同学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教材,思维对话

◆思维对话------交流预习成果

◆盘点收获(师生小结)

◆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略)

(二)填空题

1.在______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_______的建议。

2.。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顺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_____制度,进入了_______阶段。

(三)听歌连线(见课后题)

(四)我自己设计一道题___________

问题笔记

我还存有疑问,需要课后查资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走出教材,放飞思想

聚焦西藏

“3•14事件”回放。

播放一段新闻视频,让学生结合新闻,思考回顾以下几个问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思考回答)。

1. 达赖是何许人也?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要干什么?

2. 你能列举出中央政府为发展西藏经济所作出的努力吗?

3. 历代达赖和班禅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的?

4. 历史上又什么证据表明西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5. 你认为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 教师资源网址推荐(略)

【教师反思】本节课设计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之上,通过师生思考讨论、思维对话,完成了教学三维目标。注意了不同学生分层学习,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渗透,在思维对话方面有水到渠成之感。本节课的不足是课堂内容有点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浓缩知识,更好地安排好教学内容。

【专家点评】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案作为一个载体,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要协调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之间的关系。教学预设就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训内容、学习资源以及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准确分析而提出的对教学活动的总体设想,它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高效。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够保证课堂生成水到渠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生长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课堂教学。


相关内容

  • 龙陵县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修改后)
  • 龙陵县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校民族教育工作, 不断巩固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建立民族团 结进步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保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保山市教 育局 <关于认真做好 ...

  •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现有31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104人,学生总数889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到两个深知:深知民族团结关乎国家的根本利益,关乎学校的稳定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知民族团结教育,并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一次学习就可以替代的,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要把民 ...

  • 我国中小学民族团结研究现状综述
  • 我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综述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始终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学生知道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 ...

  •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 教 学 设 计 时间: 2009 年  2 月23 日                        星期:  一 课题:第一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 ...

  • 第六课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课件
  •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 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 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 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 ...

  • 一年级第二学期民族团结教案
  • 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第一小学 民族团结教案 一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大纲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

  •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学上学期总结
  • *****小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学期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总结 民族教育,是搞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可靠保证,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民族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团 ...

  • 13民族团结工作总结
  • 绿汁镇竹子小学2013/2014学年民族团结 教学工作总结 民族教育,是搞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可靠保证,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民族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 ...

  •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巴燕初级中学 黄春英 我们大家知道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我们所学的都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所以我们要更加的注重一下.下面就是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一份初三政治教学案例,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 ...

  • 民族团结创建汇报材料
  • 学校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摇篮 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 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 一.团结造就和谐.美丽.平安.团结和谐的教育圣地 扁担沟中心学校(原名双吉沟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学校始建于1982年,距离吴忠市区23公里.现有在校学生1432人,教职工66人. 多年来,学校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