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气候]教案(1)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知道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2、我国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黑龙江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两地气候不同)。那么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我们都知道古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是来描写我国南方自然景观,这句话却不适合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两地区气温和降水不同,造成了地理景观有差异)。气候是影响各地自然景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28、P29、 P30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2)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线?

(3)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的区域,算算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约为多少? (4)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而夏季相差不大?

(5)读图2—16,找出我国从南到北共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你的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 2、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在我国北方吗,为什么? 教师点拨:

由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很多同学都以为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自我国北方,实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我国夏季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空气稀薄,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探究结论:

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而不是我国的北方地区。 (二)学习任务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31、 P32 、P33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读图2—17,找出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看看他们穿过哪些省区? (2)说说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有什么规律?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有什么特点?

(4)火烧寮和雅鲁藏布江拐弯附近,其降水的水汽各主要来自什么大洋? (5)读图2—19,找出我国划分的干湿地区和其分布地区?

(6)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植被类型是什么?你的家乡属于哪一类干湿地区? (7)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与哪些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探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师点拨:结合图2—17可以看出,我国降水从空间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降水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夏季和秋季降水多,容易发生洪灾,冬季和春季降水较少,容易形成旱灾。 探究结论:

(1)我国降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减少。 (2)我国降水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 (三)学习任务三: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34“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2)读图2—17和2—21,并对照图2—14、2—15并对照完成下表。

(4)连线

地区 气候类型 农产品 长江三角洲 热带季风气候 羊毛 内蒙古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香蕉 海南岛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为什么中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类型? 教师点拨: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探究结论: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地区,而温带海洋和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西岸。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你学校所在地区为何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如我国1月和7月气温的分布特点、中国年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界线的关系必须借助于地图总结出来,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另外所在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相关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能更好的理解地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见综合能力训练53-55页基础巩固。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南北气温的差异

复杂多样的气候

降水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东西干湿的差异

四个干湿地区

六、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 。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 我的疑难问题是: 。 教后反思: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知道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2、我国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黑龙江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两地气候不同)。那么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我们都知道古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是来描写我国南方自然景观,这句话却不适合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两地区气温和降水不同,造成了地理景观有差异)。气候是影响各地自然景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28、P29、 P30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2)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线?

(3)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的区域,算算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约为多少? (4)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而夏季相差不大?

(5)读图2—16,找出我国从南到北共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你的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 2、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在我国北方吗,为什么? 教师点拨:

由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很多同学都以为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自我国北方,实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我国夏季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空气稀薄,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探究结论:

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而不是我国的北方地区。 (二)学习任务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31、 P32 、P33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读图2—17,找出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看看他们穿过哪些省区? (2)说说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有什么规律?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有什么特点?

(4)火烧寮和雅鲁藏布江拐弯附近,其降水的水汽各主要来自什么大洋? (5)读图2—19,找出我国划分的干湿地区和其分布地区?

(6)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植被类型是什么?你的家乡属于哪一类干湿地区? (7)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与哪些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探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师点拨:结合图2—17可以看出,我国降水从空间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降水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夏季和秋季降水多,容易发生洪灾,冬季和春季降水较少,容易形成旱灾。 探究结论:

(1)我国降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减少。 (2)我国降水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 (三)学习任务三: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34“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2)读图2—17和2—21,并对照图2—14、2—15并对照完成下表。

(4)连线

地区 气候类型 农产品 长江三角洲 热带季风气候 羊毛 内蒙古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香蕉 海南岛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为什么中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类型? 教师点拨: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探究结论: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地区,而温带海洋和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西岸。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你学校所在地区为何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如我国1月和7月气温的分布特点、中国年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界线的关系必须借助于地图总结出来,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另外所在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相关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能更好的理解地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见综合能力训练53-55页基础巩固。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南北气温的差异

复杂多样的气候

降水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东西干湿的差异

四个干湿地区

六、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 。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 我的疑难问题是: 。 教后反思:


相关内容

  •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 第二节 城市的区位选择 一. 教析分析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对城市相关内容的学习贯穿整个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始终.本单元主要阐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时空特征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节城市的区位受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本节 ...

  •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2)新人教版
  • <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 ...

  •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 题目: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边几节的基础上继续的深化,应在学 生理解前边一节的基础上引入本节内容,层层深入.本节 也是进一步学习大气知识的基础知识.学生对于本节内容 ...

  •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

  • [中国的气候](教案)
  • <中国的气候>(教案) [课题]中国的气候 [年级科目]高二年级地理科(文科班)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让学生明白我国气侯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气候分布图等的分析阅读,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与地理思维 ...

  •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2
  •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气候复杂多样)教案 [课程标准]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标解读』 [教学目标] 1. 运用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简要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 2. 运用中国温度带分 ...

  • 中国的农业 "种植业" 教案示例_地理教案
  • --"种植业" 1.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计算机课件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引言)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 ...

  •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教 案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 ...

  • [多样的气候]参考教案
  • 多样的气候 教学目标: 感受祖国各地复杂多样的气候,进一步感知祖国的辽阔幅员.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一个包含天气预报节目.气象符号图气象知识的多媒体或准备相关资料. 2.学生课前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模拟主持天气预报节目.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请你用一个词或者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