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民风民俗名人文化

新宁文化底蕴厚重,有神秘的山寨文化,精湛的书画奇石根雕艺术,庆鼓堂、拦门酒、唱山歌、划龙船等民族民俗文化,板凳戏、傩戏、木偶戏、花鼓戏等戏曲文化,清末新宁楚勇于太平天国兵家征战的战争文化,抗金名将杨再兴、楚勇领袖江忠源、两江总督刘坤一、建筑学家刘敦桢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红八军参谋长宛旦平、新宁老山界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湘南武术馆岩鹰拳为代表的武术文化,世界乒坛皇后邓亚萍为代表的现代名人文化。

新宁有4500年的人类文明史,在崀山有距今4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商代、汉代等珍贵出土文物,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直隶总督刘长佑、安徽巡抚江忠源等为代表的一批晚清重臣的宗祠和墓葬、扶夷侯国古城、白沙老街、西村坊古民居等古城古镇古村,八角寨“云台寺”、紫霞峒“紫霞宫”和“玉泉寺”等名山古刹

民俗风情

新宁县聚居着汉、瑶、苗、壮、侗、回、蒙古、土家、彝、朝鲜、藏、黎、满、布依、维吾尔、白、哈尼、佤、畲、京族等20个民族,由于多民族杂居,互通有无,造就了新宁独特多样的风土人情。

这里民风淳朴,瑶族因其居住、服饰和语言的不同,有红瑶(红头瑶)、花瑶(花衣瑶)、青瑶(青衣瑶)、过山瑶(盘古瑶)、背篓瑶、顶板瑶、长衫瑶、白裤瑶、黑裤瑶等30多个称谓。新宁的瑶族主要是过山瑶,也就是盘古瑶,散居在“八峒瑶山”,主要习俗有“庆古堂、祭盘王、接四姑娘”等。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

跳鼓坛是新宁八峒瑶族的一种祭祀活动,俗称打鼓堂,庆盘王,又称盘王节,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即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相传是瑶族祖先盘王的生日,时值丰收季节,瑶族人民为纪念先人的艰苦奋斗精神,饮水思源,杀猪宰羊,隆重庆祝。有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之习俗,小庆为3天,大庆为7天。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主要包括告报(设圣);清水净

坛;立五楼、四寨;朝幡、朝榜;打五猖;接姑娘;上刀山、下火海(穿犁头);开天煞(传说谁要喝了开天煞的血酒百病不侵,心想事成,消灾除邪,延年益寿);五祭盘王、庆五大王、跳鼓堂舞;游山打猎、走长风、唱谢情歌;打清醮、收五猖、扎三殃、纸船收瘟、做辞送;古堂会(在空旷的古堂地燃起熊熊柴火,人们围着火堆尽情歌舞,演示瑶族人民驱魔赶兽,开山辟地,顽强生存的雄风)等个部分。是集歌、舞、乐、傩及祭祀仪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新宁瑶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跳鼓坛是瑶民一种流传久远的祭祖仪式,一般在秋后举行,包括上云梯、过火海、五祭盘王等23项内容,它集歌、舞、乐、傩及祭祀仪式于一体,集中体现了瑶族的传统文化,被称为瑶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2006年,“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被列入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跳古坛”源起于瑶族图腾崇拜的“盘瓠祭”,因为盘瓠图腾崇拜是瑶族最原始的祖先崇拜,晋代干宝《搜神记》中就载有“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的礼俗了。宋代迁徙到贵州的瑶族接受了古夜郎的竹图腾文化,在“盘瓠祭”中纳入了祭竹王。这类瑶族来新宁八峒定居后,瑶汉长期杂居并接受了汉族盘古化生、创造万物的神话信仰,在“盘瓠祭”仪式中又纳入了“祭盘古大王”,并将盘古大王与盘瓠王的关系作了自己的诠释。因此,“跳古坛”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对研究原始文化、瑶族文化、古夜郎国文化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是研究民族文化复合的极好材料。】

乌饭节

新宁县苗、瑶、侗族人民为纪念或悼念自己的祖先,都把每年农历四月八日称为“乌饭节”。这天瑶山各家各户掐了乌饭草、嫩杉尖等草叶,或3种,或5种,或7种,浸成乌汁作饭。这乌饭要让长辈先尝,然后一家大小同吃。据说吃了这种乌饭,夏天不会生痧、疖子及其他肿毒。

四月八

四月八日为牛王生日。是日,农村有用乌树叶浸水煮饭呈紫色,称为“乌饭”。俗谓吃了“乌饭”可以防蚊子咬牛。大庙口、塘夫一带至今犹兴。

男女对歌迎宾客

外寨来的青年男女,本村寨人见面就和他对歌。姑娘来,小伙子就上前对歌。小伙子来,姑娘就上前对歌。接待客人时,客人进门唱“赞歌”,主人唱“谢歌”,晚上请他参加寨子里的“歌堂”。

【瑶族的民歌以千百年来传承的《盘王大歌》为主。《盘王大歌》是瑶歌的“集大成”,也是瑶族的“民族知识总汇”,有史诗古歌的特点。它既是庄严的民族祀典的仪式歌,又是瑶族漫长历史的史歌;是讴歌生产的劳动歌,也是表现男女愉悦的情歌,还有逗乐的滑稽歌、游戏歌和溜溜歌等。】

春 分

春分日农村家家做糯米粑,置筷尖插于田头、园边。谓可以粘住鸟嘴,免其损害庄稼。 长鼓舞

瑶族长鼓,源远流长,有人曾称瑶族文化为长鼓文化。长鼓舞包括鼓和舞,鼓的来历比较早,从产生到现在,淳朴的瑶族同胞都把它当作自己的圣物和灵魂。

祁剧

流行县境内的祁剧由江西“弋阳戏”演变而成。今已200多年。弹腔为主,高、弹昆兼有。解放前,大多伴随民间迷信和喜庆活动在城乡各地有偿演出。

山歌

县境内现今仍流行着山歌,并且多为情歌、劳动生产歌、抒怀歌等。歌词多是七言四句,县内东南西北长发各异。东北唱法柔中偏刚,激情四溢;东南唱腔音域不宽,音律起伏不大,听来朴实、优雅。每逢传统节庆,民众都会自发集会进行山歌表演。普通时日,也可以看到山歌爱好者集会切磋技艺。

采茶灯

采茶灯市新宁民间戏曲,流传于堡口。唱词主要阐述7位仙姑元宵下凡观灯遇到的奇闻异事。唱词每段七言四句,分12月供12段,反应劳动中男女真挚爱情,平而不絮,丝竹管弦,间以锣鼓等打击乐,娓娓动听。被收录到《湖南省民间舞蹈集成》。

划龙舟

新宁过端午节历来有小端午大端午之分, 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农历十五, 屈原五月初五慨然投汨罗江自尽,于是过小端午来纪念,人们划着小船十五才找到他的遗体,大端午由此而来,为了防止江中的鱼吞食屈原肉体,人们往江中投粽子。于是便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新宁人过端午节之隆重、淳朴,只有见过的人才能体会。 妇女们 淘米,挑粽叶,包粽子;还要推米面,做发糕; 这一天美丽的扶夷江畔,锣鼓喧天,男人们奋力地扬着手中的船桨.... 扶夷江赛龙舟...... 这里没有组织者,没有参赛奖金, 当地民众以热情延续传统......这是淳朴的人们过节时的热闹场景

元 宵

元宵(正月十五日)过后,春节结束,俗称“散宵”。龙灯狮子耍至元宵止。十六日雇工上工,故有“吃了元宵酒,锄头挂耙不离手”;“吃了元宵肉,各人寻门路”;“吃了元宵饭,各人寻事干”的谚语。元宵夜,俗兴“老鼠嫁女”,将烛光从卧室、仓屋门口断断续续插至大门外,谓可减少鼠害。新中国建立后,旧俗渐废,惟家宴尚盛。

冬 至

冬至日喜食羊肉,有“冬至羊肉当人参”的美谚。大族有冬至会,每年冬至日邀本族长辈缙绅于祠堂吃“冬至酒”,宣讲族规,商议族中大事,对族人作奸犯科者给予处分。新中国成立后,冬至会已废,吃羊肉之习仍存。

春 节

春节,俗称过年,年节,是一年中最隆重延续时间最长的节日。解放前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各商店宴请缙绅和雇员(俗称“先生”),结算一年帐目,确定雇员明年去留,名叫“倒牙”。“倒牙”后雇员回家准备过春节。地主所雇长工亦然。二十三日送灶王上天。二十四日(或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各地不一)女婿携妻子儿女赴岳家送年礼、过小年。二十四日起打扫卫生,洗衣服被褥,填补室内地面,杀年猪,做粑粑。二十七日杀鸡祭庙。除夕那天贴春联、挂年画,室内装饰一新,并备香烛、酒菜祭祖坟。晚上过年,先摆酒菜迎灶王、供天地、敬祖先,然后全家团聚家宴。席上必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有的至中夜不睡,名叫“守岁”。午夜刚过,即鸣鞭炮迎新年。清晨按星历所定吉利方位鸣炮竹出行。自初一日起至亲友家拜年。俗话说:“初一崽(儿子),初二郎(女婿),初三初拜舅娘”。意谓必先至亲然后其他,否则谓不知礼。拜年至元宵止。儿童拜年,长辈须给“挂钱”。初一至元宵,堂前悬点“天灯”。元宵后开始请春酒。春节期间,凡敬神祭祖、拜年迎客、入席送客均燃爆竹。正月初开始,各村镇耍龙灯、舞狮、唱戏庆贺,或白天、或黑夜,串行各村,观者空室;如有姻亲或同族耍龙舞狮来,须酒宴款待。新中国成立后,倒牙、祭庙等习已废,耍龙、舞狮、唱戏不如以前兴盛。其余习俗仍旧。

重 阳

俗又称重阳节为重九节。读书人喜于是日登高游览。老师带领学生登临附近名山胜景,作文赋诗以为乐事。部分地区定重阳节为圩集。白沙石瑞村、芦洪市毛铺街都在重阳日举行迎神赛会。石瑞村赛会时扎的水车故事,是一种形式特殊的民间游艺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圩集照常进行,其他活动已废。

名人文化

抗金名将杨再兴

杨再兴(1104—1140年),崀山镇人,瑶族。宋崇宁三年(1104年)生于城步,年幼丧父,随母李氏来到新宁盆溪外婆家居住。自幼习武,弓法神奇。

绍兴元年,绿林曹成自北方入湘,杨被掳入曹,曹见其身躯奇伟,武艺超人,即委以头领,把守莫邪关。次年,荆湖路安抚都总管岳飞剿抚曹成,再兴在迎战中附涧被擒,后追随岳飞。

金军大举南侵,岳飞驻军襄阳,誓复中原,杨受命为前锋,开赴长水县,在业阳一带与金兵交战。初战即斩阳都统及统制蒲在,杀金兵300余。次日会战阳洪涧,破敌2000名,得粮2万担、军械马匹无数,乘胜收复西京一应险要,直下蔡州,积功封御前统制。 绍兴十年,金兀术起兵12万骤攻临颖,杨再兴率部一马当先,杀敌2000余,又领轻骑300进击,至小商河,雪掩河道,杨再兴英勇战死。时年36岁。杨再兴遗骨、遗甲及军中指挥所用两面铜锣均运回故里,葬于大绢峒,并建专祠祭祀。

民间义侠杨发奎

明末清初,红花会领袖杨发奎(新宁崀山人氏),反清复明失败后,红花会残部匿迹民间。杨发奎回到崀山,选择了险峻无比的骆驼峰作为隐身之地。爬骆驼峰需登99级壁陡的台阶,台阶宽约60多公分,两边都是悬崖绝壁。万丈深坑,一般人都望崖兴叹,无法攀登。而杨发奎手提两三百斤重的石磨在悬崖上行走如飞,挑一、二百斤稻谷登99级台阶身轻似燕。他常深夜下峰,劫富惩恶,将劫得的衣服粮食分发给当地贫苦农民。后来清廷衙内高手探得杨发奎的隐迹处,多次聚众围剿,都被杨发奎击退,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自此,杨发奎继续下山打富济贫,后来当地土豪收买了武林败类,在他登99级台阶时施放暗器,不幸被击中摔下山崖死去。百姓们为纪念杨发奎,在骆驼峰顶上的崖洞内修了杨义士庙,塑了他的英雄形象,数百年香火不断。游客睹物思人,憾叹万千。

晚清湘军将领、楚勇

新宁一地,自晚清江忠源后,人才辈出,先后产生了20多位二品以上官员,其中最著名者有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云贵总督刘长佑,以及江南提督刘光才,均为出身湘军的重要将领。

湘军鼻祖——江忠源

江忠源,1812—1854年,字常孺,号岷樵,金石镇杨溪村人,臂长至膝。道光17年中举,27年办团练,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江忠源奉调召集所练乡兵,号称“楚勇”,随清军赴广西进击义军,受副都统乌兰泰器重,升为知府。

晚清湘军初期统帅。募勇500赴广西,击太平军,号“楚勇”,为湘军雏形。请设长江水师以与太平军水师抗衡,对后来曾国藩组建湘军水师有一定影响。授官安徽巡抚。如果说曾国藩是湘军的头号缔造者、军制的制定人和最终把湘军带向巅峰的出色统帅的话,江忠源则是湘军创建的最初奠基人和先行者,湘军真正的鼻祖!

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

刘坤一(1830-1902),湘军宿将,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累擢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后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与张之洞连上三疏,请求变法,提出兴学育才、整顿朝政、兼采西法等主张,称“江楚三折”,多为清廷采纳。有《刘坤一集》传世。

刘坤一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极力主张并致力于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发展国力,他在自己管辖的上海、江苏、浙江一带,修铁路、建船厂、造军舰、装电话、办学校、训练部队,他创办了江南水师学堂、陆师学堂、农工商矿学堂,并下令要求各省、府、州、县都要创办学校。鲁迅就在刘坤一创办的矿路学堂毕业,刘坤一还为他颁发了毕业证。这就是清末的洋务运动。

光绪二十八年,刘坤一病卒,年72岁,谥忠诚,有《刘坤一遗集》。

“乒坛皇后”——邓亚萍

邓亚萍祖籍湖南新宁金石镇连村的“树德堂”(树德堂是她曾祖父清朝五品官侯选道邓家钰所建),出生在河南。

1962年,其父邓大松投奔河南兄长,被安排在河南省工商联任职。大松酷爱体育,乒乓球打得很漂亮,没过多久,组织上又把他调省体委任乒乓球教练,这对邓亚萍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邓亚萍与父亲邓大松、母亲、哥哥等一家人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终于回到了故乡崀山。短短一天多的时间,亚萍到祖坟前为故去的先辈们一一扫墓、踏看了祖居小院、漂流了美丽的夫夷江,同时向全县人民赠送了一对球拍,向故乡“连村小学”捐赠现金一万元,并亲笔题写校名。

岩鹰拳王——刘烈红

新宁深藏在南岭山脉腹地,是闻名遐迩的武术之乡,大宋年间的杨再兴、明代的飞龙将军邓中军、清末农民领袖李元发、雷再浩、解放时期的蒋兆鸿、邓玉娘等皆以武功著称,现今以刘烈红的“岩鹰拳”最具代表。“岩鹰拳”以其独特的拳法,较高的观赏性与实用性而驰名中外,在 “中国第一届武术交流大会 ”上,鹰翅初展,即创佳绩 ,颇有功夫和极富传奇色彩的许世友将军在刘的脊背上连击三掌:“好功夫,好功夫!”,并亲自为刘烈红挂牌授奖。刘烈红先生本人也名声鹊起,被誉为“岩鹰拳王”。后创办省唯一的国资湘南武术馆教授武术,带领弟子在中外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奖。

宛旦平

宛旦平,又名明洲、运游,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二月二十七日生于杨溪宛家岔(今西冲乡)其父宛光诂,以驾船、挑脚维持八口之家的贫苦生活。旦平13岁才进私塾,四年后考人县立高小。民国11年,考入长沙私立岳云中学,全凭舅父和宗祠族产资助就读。平在长沙求学期间,认识了毛泽东、杨开慧、何叔衡、夏明翰、姜梦周等共产党人,在他们的教育和帮助下,宛积极参加织造工人和泥木工人举办的游艺会、讲演会等活动,常向中共湘区委创办的“湖南青年图书馆”借阅《向导》、《先躯》、《新青年》等进步报刊,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 13年5月,宛 旦平尚未从中学毕业,中共湘区委就送其去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接着投身北伐战争。民国16年春,蒋介石叛变革命,宛旦平受中共地下党指示,脱离第一军,加人叶挺部队,任七十五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后任代理团长。民国19年2月1日,龙州

起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宣告成立,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兼任政委;宛旦平出任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并为红八军五人军事委员会委员。3月21日,龙州军民在龙州城内举行“三一八”惨案纪念会暨何建南追悼会时,由于电台台长、内奸何炳南告密,遭到桂系军阀梁朝玑师的突然袭击,面对几倍的敌人,为保存实力,宛旦平毅然带领一个营的兵力冲向前沿,扼守龙州铁桥,阻敌千对岸,掩护部队撤退。敌军疯狂地向铁桥猛扑,宛旦平高呼:“同志们!有我们在,就不能让敌人窜过桥来!”率部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桥头争夺战,从卜午到晚上,消灭大批敌人,红军亦伤亡惨重。最后,守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宛亦身中数弹,英勇献身,年仅30岁。莫文骅将军在回忆录《百色风暴》中叙述:“宛旦平同志奋不顾身,亲临前沿阵地指挥。这位经过北伐战争考验的军事指挥员,表现得异常勇敢沉着,毫不退却„„”

1964年2月25日,新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宛旦平为革命烈士。

新宁文化底蕴厚重,有神秘的山寨文化,精湛的书画奇石根雕艺术,庆鼓堂、拦门酒、唱山歌、划龙船等民族民俗文化,板凳戏、傩戏、木偶戏、花鼓戏等戏曲文化,清末新宁楚勇于太平天国兵家征战的战争文化,抗金名将杨再兴、楚勇领袖江忠源、两江总督刘坤一、建筑学家刘敦桢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红八军参谋长宛旦平、新宁老山界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湘南武术馆岩鹰拳为代表的武术文化,世界乒坛皇后邓亚萍为代表的现代名人文化。

新宁有4500年的人类文明史,在崀山有距今4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商代、汉代等珍贵出土文物,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直隶总督刘长佑、安徽巡抚江忠源等为代表的一批晚清重臣的宗祠和墓葬、扶夷侯国古城、白沙老街、西村坊古民居等古城古镇古村,八角寨“云台寺”、紫霞峒“紫霞宫”和“玉泉寺”等名山古刹

民俗风情

新宁县聚居着汉、瑶、苗、壮、侗、回、蒙古、土家、彝、朝鲜、藏、黎、满、布依、维吾尔、白、哈尼、佤、畲、京族等20个民族,由于多民族杂居,互通有无,造就了新宁独特多样的风土人情。

这里民风淳朴,瑶族因其居住、服饰和语言的不同,有红瑶(红头瑶)、花瑶(花衣瑶)、青瑶(青衣瑶)、过山瑶(盘古瑶)、背篓瑶、顶板瑶、长衫瑶、白裤瑶、黑裤瑶等30多个称谓。新宁的瑶族主要是过山瑶,也就是盘古瑶,散居在“八峒瑶山”,主要习俗有“庆古堂、祭盘王、接四姑娘”等。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

跳鼓坛是新宁八峒瑶族的一种祭祀活动,俗称打鼓堂,庆盘王,又称盘王节,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即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相传是瑶族祖先盘王的生日,时值丰收季节,瑶族人民为纪念先人的艰苦奋斗精神,饮水思源,杀猪宰羊,隆重庆祝。有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之习俗,小庆为3天,大庆为7天。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主要包括告报(设圣);清水净

坛;立五楼、四寨;朝幡、朝榜;打五猖;接姑娘;上刀山、下火海(穿犁头);开天煞(传说谁要喝了开天煞的血酒百病不侵,心想事成,消灾除邪,延年益寿);五祭盘王、庆五大王、跳鼓堂舞;游山打猎、走长风、唱谢情歌;打清醮、收五猖、扎三殃、纸船收瘟、做辞送;古堂会(在空旷的古堂地燃起熊熊柴火,人们围着火堆尽情歌舞,演示瑶族人民驱魔赶兽,开山辟地,顽强生存的雄风)等个部分。是集歌、舞、乐、傩及祭祀仪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新宁瑶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跳鼓坛是瑶民一种流传久远的祭祖仪式,一般在秋后举行,包括上云梯、过火海、五祭盘王等23项内容,它集歌、舞、乐、傩及祭祀仪式于一体,集中体现了瑶族的传统文化,被称为瑶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2006年,“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被列入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跳古坛”源起于瑶族图腾崇拜的“盘瓠祭”,因为盘瓠图腾崇拜是瑶族最原始的祖先崇拜,晋代干宝《搜神记》中就载有“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的礼俗了。宋代迁徙到贵州的瑶族接受了古夜郎的竹图腾文化,在“盘瓠祭”中纳入了祭竹王。这类瑶族来新宁八峒定居后,瑶汉长期杂居并接受了汉族盘古化生、创造万物的神话信仰,在“盘瓠祭”仪式中又纳入了“祭盘古大王”,并将盘古大王与盘瓠王的关系作了自己的诠释。因此,“跳古坛”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对研究原始文化、瑶族文化、古夜郎国文化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是研究民族文化复合的极好材料。】

乌饭节

新宁县苗、瑶、侗族人民为纪念或悼念自己的祖先,都把每年农历四月八日称为“乌饭节”。这天瑶山各家各户掐了乌饭草、嫩杉尖等草叶,或3种,或5种,或7种,浸成乌汁作饭。这乌饭要让长辈先尝,然后一家大小同吃。据说吃了这种乌饭,夏天不会生痧、疖子及其他肿毒。

四月八

四月八日为牛王生日。是日,农村有用乌树叶浸水煮饭呈紫色,称为“乌饭”。俗谓吃了“乌饭”可以防蚊子咬牛。大庙口、塘夫一带至今犹兴。

男女对歌迎宾客

外寨来的青年男女,本村寨人见面就和他对歌。姑娘来,小伙子就上前对歌。小伙子来,姑娘就上前对歌。接待客人时,客人进门唱“赞歌”,主人唱“谢歌”,晚上请他参加寨子里的“歌堂”。

【瑶族的民歌以千百年来传承的《盘王大歌》为主。《盘王大歌》是瑶歌的“集大成”,也是瑶族的“民族知识总汇”,有史诗古歌的特点。它既是庄严的民族祀典的仪式歌,又是瑶族漫长历史的史歌;是讴歌生产的劳动歌,也是表现男女愉悦的情歌,还有逗乐的滑稽歌、游戏歌和溜溜歌等。】

春 分

春分日农村家家做糯米粑,置筷尖插于田头、园边。谓可以粘住鸟嘴,免其损害庄稼。 长鼓舞

瑶族长鼓,源远流长,有人曾称瑶族文化为长鼓文化。长鼓舞包括鼓和舞,鼓的来历比较早,从产生到现在,淳朴的瑶族同胞都把它当作自己的圣物和灵魂。

祁剧

流行县境内的祁剧由江西“弋阳戏”演变而成。今已200多年。弹腔为主,高、弹昆兼有。解放前,大多伴随民间迷信和喜庆活动在城乡各地有偿演出。

山歌

县境内现今仍流行着山歌,并且多为情歌、劳动生产歌、抒怀歌等。歌词多是七言四句,县内东南西北长发各异。东北唱法柔中偏刚,激情四溢;东南唱腔音域不宽,音律起伏不大,听来朴实、优雅。每逢传统节庆,民众都会自发集会进行山歌表演。普通时日,也可以看到山歌爱好者集会切磋技艺。

采茶灯

采茶灯市新宁民间戏曲,流传于堡口。唱词主要阐述7位仙姑元宵下凡观灯遇到的奇闻异事。唱词每段七言四句,分12月供12段,反应劳动中男女真挚爱情,平而不絮,丝竹管弦,间以锣鼓等打击乐,娓娓动听。被收录到《湖南省民间舞蹈集成》。

划龙舟

新宁过端午节历来有小端午大端午之分, 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农历十五, 屈原五月初五慨然投汨罗江自尽,于是过小端午来纪念,人们划着小船十五才找到他的遗体,大端午由此而来,为了防止江中的鱼吞食屈原肉体,人们往江中投粽子。于是便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新宁人过端午节之隆重、淳朴,只有见过的人才能体会。 妇女们 淘米,挑粽叶,包粽子;还要推米面,做发糕; 这一天美丽的扶夷江畔,锣鼓喧天,男人们奋力地扬着手中的船桨.... 扶夷江赛龙舟...... 这里没有组织者,没有参赛奖金, 当地民众以热情延续传统......这是淳朴的人们过节时的热闹场景

元 宵

元宵(正月十五日)过后,春节结束,俗称“散宵”。龙灯狮子耍至元宵止。十六日雇工上工,故有“吃了元宵酒,锄头挂耙不离手”;“吃了元宵肉,各人寻门路”;“吃了元宵饭,各人寻事干”的谚语。元宵夜,俗兴“老鼠嫁女”,将烛光从卧室、仓屋门口断断续续插至大门外,谓可减少鼠害。新中国建立后,旧俗渐废,惟家宴尚盛。

冬 至

冬至日喜食羊肉,有“冬至羊肉当人参”的美谚。大族有冬至会,每年冬至日邀本族长辈缙绅于祠堂吃“冬至酒”,宣讲族规,商议族中大事,对族人作奸犯科者给予处分。新中国成立后,冬至会已废,吃羊肉之习仍存。

春 节

春节,俗称过年,年节,是一年中最隆重延续时间最长的节日。解放前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各商店宴请缙绅和雇员(俗称“先生”),结算一年帐目,确定雇员明年去留,名叫“倒牙”。“倒牙”后雇员回家准备过春节。地主所雇长工亦然。二十三日送灶王上天。二十四日(或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各地不一)女婿携妻子儿女赴岳家送年礼、过小年。二十四日起打扫卫生,洗衣服被褥,填补室内地面,杀年猪,做粑粑。二十七日杀鸡祭庙。除夕那天贴春联、挂年画,室内装饰一新,并备香烛、酒菜祭祖坟。晚上过年,先摆酒菜迎灶王、供天地、敬祖先,然后全家团聚家宴。席上必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有的至中夜不睡,名叫“守岁”。午夜刚过,即鸣鞭炮迎新年。清晨按星历所定吉利方位鸣炮竹出行。自初一日起至亲友家拜年。俗话说:“初一崽(儿子),初二郎(女婿),初三初拜舅娘”。意谓必先至亲然后其他,否则谓不知礼。拜年至元宵止。儿童拜年,长辈须给“挂钱”。初一至元宵,堂前悬点“天灯”。元宵后开始请春酒。春节期间,凡敬神祭祖、拜年迎客、入席送客均燃爆竹。正月初开始,各村镇耍龙灯、舞狮、唱戏庆贺,或白天、或黑夜,串行各村,观者空室;如有姻亲或同族耍龙舞狮来,须酒宴款待。新中国成立后,倒牙、祭庙等习已废,耍龙、舞狮、唱戏不如以前兴盛。其余习俗仍旧。

重 阳

俗又称重阳节为重九节。读书人喜于是日登高游览。老师带领学生登临附近名山胜景,作文赋诗以为乐事。部分地区定重阳节为圩集。白沙石瑞村、芦洪市毛铺街都在重阳日举行迎神赛会。石瑞村赛会时扎的水车故事,是一种形式特殊的民间游艺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圩集照常进行,其他活动已废。

名人文化

抗金名将杨再兴

杨再兴(1104—1140年),崀山镇人,瑶族。宋崇宁三年(1104年)生于城步,年幼丧父,随母李氏来到新宁盆溪外婆家居住。自幼习武,弓法神奇。

绍兴元年,绿林曹成自北方入湘,杨被掳入曹,曹见其身躯奇伟,武艺超人,即委以头领,把守莫邪关。次年,荆湖路安抚都总管岳飞剿抚曹成,再兴在迎战中附涧被擒,后追随岳飞。

金军大举南侵,岳飞驻军襄阳,誓复中原,杨受命为前锋,开赴长水县,在业阳一带与金兵交战。初战即斩阳都统及统制蒲在,杀金兵300余。次日会战阳洪涧,破敌2000名,得粮2万担、军械马匹无数,乘胜收复西京一应险要,直下蔡州,积功封御前统制。 绍兴十年,金兀术起兵12万骤攻临颖,杨再兴率部一马当先,杀敌2000余,又领轻骑300进击,至小商河,雪掩河道,杨再兴英勇战死。时年36岁。杨再兴遗骨、遗甲及军中指挥所用两面铜锣均运回故里,葬于大绢峒,并建专祠祭祀。

民间义侠杨发奎

明末清初,红花会领袖杨发奎(新宁崀山人氏),反清复明失败后,红花会残部匿迹民间。杨发奎回到崀山,选择了险峻无比的骆驼峰作为隐身之地。爬骆驼峰需登99级壁陡的台阶,台阶宽约60多公分,两边都是悬崖绝壁。万丈深坑,一般人都望崖兴叹,无法攀登。而杨发奎手提两三百斤重的石磨在悬崖上行走如飞,挑一、二百斤稻谷登99级台阶身轻似燕。他常深夜下峰,劫富惩恶,将劫得的衣服粮食分发给当地贫苦农民。后来清廷衙内高手探得杨发奎的隐迹处,多次聚众围剿,都被杨发奎击退,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自此,杨发奎继续下山打富济贫,后来当地土豪收买了武林败类,在他登99级台阶时施放暗器,不幸被击中摔下山崖死去。百姓们为纪念杨发奎,在骆驼峰顶上的崖洞内修了杨义士庙,塑了他的英雄形象,数百年香火不断。游客睹物思人,憾叹万千。

晚清湘军将领、楚勇

新宁一地,自晚清江忠源后,人才辈出,先后产生了20多位二品以上官员,其中最著名者有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云贵总督刘长佑,以及江南提督刘光才,均为出身湘军的重要将领。

湘军鼻祖——江忠源

江忠源,1812—1854年,字常孺,号岷樵,金石镇杨溪村人,臂长至膝。道光17年中举,27年办团练,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江忠源奉调召集所练乡兵,号称“楚勇”,随清军赴广西进击义军,受副都统乌兰泰器重,升为知府。

晚清湘军初期统帅。募勇500赴广西,击太平军,号“楚勇”,为湘军雏形。请设长江水师以与太平军水师抗衡,对后来曾国藩组建湘军水师有一定影响。授官安徽巡抚。如果说曾国藩是湘军的头号缔造者、军制的制定人和最终把湘军带向巅峰的出色统帅的话,江忠源则是湘军创建的最初奠基人和先行者,湘军真正的鼻祖!

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

刘坤一(1830-1902),湘军宿将,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累擢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后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与张之洞连上三疏,请求变法,提出兴学育才、整顿朝政、兼采西法等主张,称“江楚三折”,多为清廷采纳。有《刘坤一集》传世。

刘坤一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极力主张并致力于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发展国力,他在自己管辖的上海、江苏、浙江一带,修铁路、建船厂、造军舰、装电话、办学校、训练部队,他创办了江南水师学堂、陆师学堂、农工商矿学堂,并下令要求各省、府、州、县都要创办学校。鲁迅就在刘坤一创办的矿路学堂毕业,刘坤一还为他颁发了毕业证。这就是清末的洋务运动。

光绪二十八年,刘坤一病卒,年72岁,谥忠诚,有《刘坤一遗集》。

“乒坛皇后”——邓亚萍

邓亚萍祖籍湖南新宁金石镇连村的“树德堂”(树德堂是她曾祖父清朝五品官侯选道邓家钰所建),出生在河南。

1962年,其父邓大松投奔河南兄长,被安排在河南省工商联任职。大松酷爱体育,乒乓球打得很漂亮,没过多久,组织上又把他调省体委任乒乓球教练,这对邓亚萍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邓亚萍与父亲邓大松、母亲、哥哥等一家人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终于回到了故乡崀山。短短一天多的时间,亚萍到祖坟前为故去的先辈们一一扫墓、踏看了祖居小院、漂流了美丽的夫夷江,同时向全县人民赠送了一对球拍,向故乡“连村小学”捐赠现金一万元,并亲笔题写校名。

岩鹰拳王——刘烈红

新宁深藏在南岭山脉腹地,是闻名遐迩的武术之乡,大宋年间的杨再兴、明代的飞龙将军邓中军、清末农民领袖李元发、雷再浩、解放时期的蒋兆鸿、邓玉娘等皆以武功著称,现今以刘烈红的“岩鹰拳”最具代表。“岩鹰拳”以其独特的拳法,较高的观赏性与实用性而驰名中外,在 “中国第一届武术交流大会 ”上,鹰翅初展,即创佳绩 ,颇有功夫和极富传奇色彩的许世友将军在刘的脊背上连击三掌:“好功夫,好功夫!”,并亲自为刘烈红挂牌授奖。刘烈红先生本人也名声鹊起,被誉为“岩鹰拳王”。后创办省唯一的国资湘南武术馆教授武术,带领弟子在中外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奖。

宛旦平

宛旦平,又名明洲、运游,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二月二十七日生于杨溪宛家岔(今西冲乡)其父宛光诂,以驾船、挑脚维持八口之家的贫苦生活。旦平13岁才进私塾,四年后考人县立高小。民国11年,考入长沙私立岳云中学,全凭舅父和宗祠族产资助就读。平在长沙求学期间,认识了毛泽东、杨开慧、何叔衡、夏明翰、姜梦周等共产党人,在他们的教育和帮助下,宛积极参加织造工人和泥木工人举办的游艺会、讲演会等活动,常向中共湘区委创办的“湖南青年图书馆”借阅《向导》、《先躯》、《新青年》等进步报刊,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 13年5月,宛 旦平尚未从中学毕业,中共湘区委就送其去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接着投身北伐战争。民国16年春,蒋介石叛变革命,宛旦平受中共地下党指示,脱离第一军,加人叶挺部队,任七十五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后任代理团长。民国19年2月1日,龙州

起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宣告成立,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兼任政委;宛旦平出任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并为红八军五人军事委员会委员。3月21日,龙州军民在龙州城内举行“三一八”惨案纪念会暨何建南追悼会时,由于电台台长、内奸何炳南告密,遭到桂系军阀梁朝玑师的突然袭击,面对几倍的敌人,为保存实力,宛旦平毅然带领一个营的兵力冲向前沿,扼守龙州铁桥,阻敌千对岸,掩护部队撤退。敌军疯狂地向铁桥猛扑,宛旦平高呼:“同志们!有我们在,就不能让敌人窜过桥来!”率部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桥头争夺战,从卜午到晚上,消灭大批敌人,红军亦伤亡惨重。最后,守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宛亦身中数弹,英勇献身,年仅30岁。莫文骅将军在回忆录《百色风暴》中叙述:“宛旦平同志奋不顾身,亲临前沿阵地指挥。这位经过北伐战争考验的军事指挥员,表现得异常勇敢沉着,毫不退却„„”

1964年2月25日,新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宛旦平为革命烈士。


相关内容

  • 名人演讲稿--北大才女卢新宁励志演讲稿
  • 名人演讲稿--北大才女卢新宁励志演讲稿: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 ...

  • 名人演讲:北大才女卢新宁
  • 北大才女卢新宁: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 ...

  •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专题片20130622修改
  • 绿韵古城 生态邵阳 --邵阳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巡礼 总片头----15秒 [邵阳概况]----约336字,1分30秒 湘中宝庆--古城邵阳,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城市. 她北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资江横贯,邵水交汇,盆地珠连,丘陵起伏,现辖1市8县3区,为湖南人口第一.地域第二大市. 放眼邵阳 ...

  •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稿--新宁的明天更美好
  •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岁月如梭,夷水东去:金岭巍巍,逝者如斯!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回顾新宁县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畅想新宁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美好未来.此时此刻,我自信,我自豪,我深情地畅想,畅想改革开放30年来新宁县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畅想新宁在风雨兼 ...

  • 湖南的景点
  • 一.长沙 1.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面积约8平方公里,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唐宋以来,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闻名.六朝罗汉松.唐宋银杏.明清松樟相当著名:爱晚亭.清风峡.蟒蛇洞.禹王碑.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这里还葬有黄兴.蔡锷等著名人物.岳麓山春天 ...

  • 湖南思蒙旅游景区商业计划书
  • 商 业 计 划 书 湖 南 思 蒙 旅 游 景 区 第一章 项目介绍 ................................................................................................................... ...

  • 崀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 崀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前言:为顺利完成张群老师布置的专业课题调查报告,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对崀山的旅游资源进行专业调研,包括崀山旅游现状,旅游资源及开发情况,旅游线路,可进入性和基础设施等进行专项调研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 ...

  • 湖南杨氏族谱
  • 湖南杨氏族谱 长沙古港杨氏 始迁祖在发公,讳逢春,明正德间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瓦子街迁居长沙县治万寿都五甲古港.四世衍为再福.再禄.再光.再辉.再英.再旺.再贵.再凤.再凰.再虎.再龙诸房.清光绪25年(1899)纂有族谱.旧派:逢朝廷再应,启支永正兴,大国文学仕,高名振家声.新派:作育贤材,乃用时济 ...

  •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魅力太仓
  • 一、活动背景金秋十月,“欢乐中国行“在太仓举办了“魅力太仓”专场活动。在此大背景下,为了顺应“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为了让孩子们对太仓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参与。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创新,并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