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直线与方程的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
不同时为)
(2) 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包含的两方面的含义:①直线的方程是都是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②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
(3) 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 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含义.
考点及要求 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并会灵活的应用于求直线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 知识梳理
1.直线的倾斜角:直线_____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 最小正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规定:直线与____平行或重 合时,倾斜角为0°.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___.
2.直线的斜率:倾斜角a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a的
_______叫做直线的斜率,即k=_____;当a=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经过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______________。 3.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直线经过点(x1,y1)且斜率为k,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2)斜截式: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且斜率为k,方程为:_________; (3)两点式:直线经过P1(x1,y1)、P2(x2,y2),且x1
构x2y,1y2,方程为:
_________;
(4)截距式: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a,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方程为:_________; (5)一般式:______________(其中A、B不全为0).
思考探究:直线的倾斜角越大,斜率就越大,这种说法正确吗?
二 小试牛刀
- 3,1.已知两点 A
, B
,则直线AB的斜率是 ( )
()
A. 3 B. - 3C. D. - 33
33
2.若ab
骣pA.ç0÷÷ çç桫2÷
骣1骣1鼢珑0,-鼢与Q,0的直线PQ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则过点p珑
珑桫b鼢桫a
骣p
Bç,p÷÷ç÷ ç桫2,
Cçç-p,-
骣
ç桫
p÷
÷÷2
D.ç-çç桫
骣p
,÷0 ÷÷2
3.
- y + a = 0( a 为 数 ) 的倾斜角为 ( ) 常
A. 30 o B. 60oC. 150 o D. 120o
4.已知直线l过点(m,1),(m+1,tanα+1),则 ( ) A.α一定是直线l的倾斜角 B.α一定不是直线l的倾斜角 C.α不一定是直线l的倾斜角
D.180°-α一定是直线l的倾斜角 5若直线 l 过点(-1,2)且与直线 2 x - 3 y + 4 = 0 垂直, 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 三 方法指津
1.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的步骤 (1)设所求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 (2)由条件建立所求参数的方程(组); (3)解这个方程(组)求参数;
(4)把所求的参数值代入所设直线方程.
2.求直线方程的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在使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选择. 四 考点整合
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
【案例1】 求直线xsin θ+3y+2=0(θ∈R)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
2
【即时巩固1】 点P是曲线y=x3-x+3
点P处切线的倾斜角为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
ππ3π
A.[0,] B.[0,)∪,π]
224
3ππ3π
C.π) D.(424
考点二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案例2】 过点(-5,-4)作一直线l,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且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求该直线l的方程.
【即时巩固2】已知DABC在第一象限,A(1,,1)B(5,1),?A
p3,?B
p4
,如图。求:
(1)AB所在的直线方程;
(2)AC和BC所在的直线方程;
(3
)AC,BC所在直线与
y轴的交点之间的距离。
考点三 直线方程的应用
轾案例3直线l过点P(1,4),分别交x轴的正方向和y轴的正方向于A、B两点。臌
当OA+OB最小时,O为坐标原点,求l的方程。
[即时巩固3]本例条件不变,求当
PAPB最小时,直线l的方程。
课堂小结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方程 补充练习
1.已知直线的方程是y+2=-x-1,则( ) A 直线经过点(-1,2),斜率为 -1; B 直线经过点(2,-1),斜率为 -1 C 直线经过点(-1,-2),斜率为 -1 D 直线经过点(-2,-1),斜率为 1
2已知直线l经过任意一点P,且斜率为k,若要求解这条直线方程最好选取( )
A 斜截式 B 点斜式 C 两点式 D 截距式
3.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y=20x+6,,则直线l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 ) A (20,6) B (0,6) C (6,0) D (0,20)
4.△ABC的顶点是A(0,5) 、B(1,-2) 、C(-7,4),求BC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5.求经过A(-2,0); B(-5,3)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课后作业 新学案 120、121页
第一节 直线与方程的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
不同时为)
(2) 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包含的两方面的含义:①直线的方程是都是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②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
(3) 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 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含义.
考点及要求 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并会灵活的应用于求直线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 知识梳理
1.直线的倾斜角:直线_____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 最小正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规定:直线与____平行或重 合时,倾斜角为0°.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___.
2.直线的斜率:倾斜角a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a的
_______叫做直线的斜率,即k=_____;当a=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经过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______________。 3.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直线经过点(x1,y1)且斜率为k,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2)斜截式: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且斜率为k,方程为:_________; (3)两点式:直线经过P1(x1,y1)、P2(x2,y2),且x1
构x2y,1y2,方程为:
_________;
(4)截距式: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a,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方程为:_________; (5)一般式:______________(其中A、B不全为0).
思考探究:直线的倾斜角越大,斜率就越大,这种说法正确吗?
二 小试牛刀
- 3,1.已知两点 A
, B
,则直线AB的斜率是 ( )
()
A. 3 B. - 3C. D. - 33
33
2.若ab
骣pA.ç0÷÷ çç桫2÷
骣1骣1鼢珑0,-鼢与Q,0的直线PQ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则过点p珑
珑桫b鼢桫a
骣p
Bç,p÷÷ç÷ ç桫2,
Cçç-p,-
骣
ç桫
p÷
÷÷2
D.ç-çç桫
骣p
,÷0 ÷÷2
3.
- y + a = 0( a 为 数 ) 的倾斜角为 ( ) 常
A. 30 o B. 60oC. 150 o D. 120o
4.已知直线l过点(m,1),(m+1,tanα+1),则 ( ) A.α一定是直线l的倾斜角 B.α一定不是直线l的倾斜角 C.α不一定是直线l的倾斜角
D.180°-α一定是直线l的倾斜角 5若直线 l 过点(-1,2)且与直线 2 x - 3 y + 4 = 0 垂直, 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 三 方法指津
1.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的步骤 (1)设所求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 (2)由条件建立所求参数的方程(组); (3)解这个方程(组)求参数;
(4)把所求的参数值代入所设直线方程.
2.求直线方程的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在使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选择. 四 考点整合
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
【案例1】 求直线xsin θ+3y+2=0(θ∈R)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
2
【即时巩固1】 点P是曲线y=x3-x+3
点P处切线的倾斜角为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
ππ3π
A.[0,] B.[0,)∪,π]
224
3ππ3π
C.π) D.(424
考点二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案例2】 过点(-5,-4)作一直线l,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且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求该直线l的方程.
【即时巩固2】已知DABC在第一象限,A(1,,1)B(5,1),?A
p3,?B
p4
,如图。求:
(1)AB所在的直线方程;
(2)AC和BC所在的直线方程;
(3
)AC,BC所在直线与
y轴的交点之间的距离。
考点三 直线方程的应用
轾案例3直线l过点P(1,4),分别交x轴的正方向和y轴的正方向于A、B两点。臌
当OA+OB最小时,O为坐标原点,求l的方程。
[即时巩固3]本例条件不变,求当
PAPB最小时,直线l的方程。
课堂小结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方程 补充练习
1.已知直线的方程是y+2=-x-1,则( ) A 直线经过点(-1,2),斜率为 -1; B 直线经过点(2,-1),斜率为 -1 C 直线经过点(-1,-2),斜率为 -1 D 直线经过点(-2,-1),斜率为 1
2已知直线l经过任意一点P,且斜率为k,若要求解这条直线方程最好选取( )
A 斜截式 B 点斜式 C 两点式 D 截距式
3.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y=20x+6,,则直线l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 ) A (20,6) B (0,6) C (6,0) D (0,20)
4.△ABC的顶点是A(0,5) 、B(1,-2) 、C(-7,4),求BC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5.求经过A(-2,0); B(-5,3)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课后作业 新学案 120、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