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马融列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刻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及北乡侯即位,融移病去,为郡功曹。

阳嘉二年,诏举敦朴,城门校尉岑起举融,征诣公车,对策,拜议郎。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转武都太宗。时西羌反叛,征西将军马贤与护羌校尉胡畴征之,而稽久不进。融知其将败,上疏乞自效……朝廷不能用。

三迁,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先是融有事忤大将军梁冀旨,冀讽有司奏融在郡贪浊,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得赦还,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边方扰乱,米谷踊贵   踊:物价上涨

B.遂寝蒐狩之礼      寝:停止

C.融乃感激        感激:感慨

D.稽久不进        稽:停留

2.下列每组句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愚夫不为

②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

B①诣东观典校秘书

②征诣公车,对策,拜议郎

C①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

②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

D①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②重在东观著述

3.下列加线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得赦还,复拜议郎

B.欲仕州郡

C.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

D.会羌虏飙起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明因其个性而造成马融仕途不顺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

①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②上《广成颂》以讽谏。忤邓氏,滞于东观。

③因兄子丧自刻归。

④及北乡侯即位,融移病去,为郡功曹。

⑤融知其将败,上疏乞自效。

⑥自刺不殊,得赦还,复拜议郎。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融起初的老师挚恂教授儒学,马融随其游学,博通经籍,并受其影响不愿为官。

B.马融在为饥饿所困时,后悔不应邓骘之召,并因此否定了老庄的思想。

C.马融在东观负责校对朝廷图书时,与当时的俗懦庸士意见不合,后写文予以讽谏。

D.马融曾有事触犯了大将军梁冀,因此受诬陷。罢官后,又被剃去头发流放到北方。

6.翻译下面语句

①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译文:

②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译文:

阅读答案:

1.C

2.B

3.D

4.A

5.B

6.(参考)①左手按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咙,即使愚蠢的人也不这样做。②文武之道,圣贤不弃,就象金木水火土五材一样,没有可以废弃的。

1应为“感愤”.

2A①动词,做;②动词,认为;B两个“诣”均是往的意思;C①用;②因:D①读作“zhòng”表示“敬重”②读作“chóng”意思为“重新”。

3A拜,授予官职,任命;B做官;C触犯;D风暴,翻译成“像风暴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

4①并未顺其自然步入仕途,乃因其性格好恶所致;②因上疏谏而得罪当权者,方落得“十年不得调”;③去官原因实属“自我弹劾”;④因病而去,不好确定是“个性所为”;⑤其上疏的目的是为了效力朝廷,至于后者“不用”,并非属于“直接原因’;⑥应视为“大顺”

5“殆非老庄所谓也”应译作“恐怕不是老庄的玄思吧”,并没有否定之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刻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及北乡侯即位,融移病去,为郡功曹。

阳嘉二年,诏举敦朴,城门校尉岑起举融,征诣公车,对策,拜议郎。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转武都太宗。时西羌反叛,征西将军马贤与护羌校尉胡畴征之,而稽久不进。融知其将败,上疏乞自效……朝廷不能用。

三迁,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先是融有事忤大将军梁冀旨,冀讽有司奏融在郡贪浊,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得赦还,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边方扰乱,米谷踊贵   踊:物价上涨

B.遂寝蒐狩之礼      寝:停止

C.融乃感激        感激:感慨

D.稽久不进        稽:停留

2.下列每组句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愚夫不为

②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

B①诣东观典校秘书

②征诣公车,对策,拜议郎

C①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

②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

D①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②重在东观著述

3.下列加线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得赦还,复拜议郎

B.欲仕州郡

C.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

D.会羌虏飙起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明因其个性而造成马融仕途不顺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

①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②上《广成颂》以讽谏。忤邓氏,滞于东观。

③因兄子丧自刻归。

④及北乡侯即位,融移病去,为郡功曹。

⑤融知其将败,上疏乞自效。

⑥自刺不殊,得赦还,复拜议郎。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融起初的老师挚恂教授儒学,马融随其游学,博通经籍,并受其影响不愿为官。

B.马融在为饥饿所困时,后悔不应邓骘之召,并因此否定了老庄的思想。

C.马融在东观负责校对朝廷图书时,与当时的俗懦庸士意见不合,后写文予以讽谏。

D.马融曾有事触犯了大将军梁冀,因此受诬陷。罢官后,又被剃去头发流放到北方。

6.翻译下面语句

①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译文:

②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译文:

阅读答案:

1.C

2.B

3.D

4.A

5.B

6.(参考)①左手按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咙,即使愚蠢的人也不这样做。②文武之道,圣贤不弃,就象金木水火土五材一样,没有可以废弃的。

1应为“感愤”.

2A①动词,做;②动词,认为;B两个“诣”均是往的意思;C①用;②因:D①读作“zhòng”表示“敬重”②读作“chóng”意思为“重新”。

3A拜,授予官职,任命;B做官;C触犯;D风暴,翻译成“像风暴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

4①并未顺其自然步入仕途,乃因其性格好恶所致;②因上疏谏而得罪当权者,方落得“十年不得调”;③去官原因实属“自我弹劾”;④因病而去,不好确定是“个性所为”;⑤其上疏的目的是为了效力朝廷,至于后者“不用”,并非属于“直接原因’;⑥应视为“大顺”

5“殆非老庄所谓也”应译作“恐怕不是老庄的玄思吧”,并没有否定之意。


相关内容

  • 汉书?列传第四?韩信列传阅读答案
  •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意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q ...

  • 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 更始立,--兴为长史,奉迎迁都.更始诸将皆山东人,成劝留洛阳.兴说更始日:"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 ...

  • [后汉书·邓寇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 ...

  • 司马迁与班固阅读附答案
  •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 ...

  •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古诗文阅读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 ...

  • 2013元旦答案
  • 语文 摘自<史记选读>的常考疑难文言实词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 例如:典掌机要.(<颜氏家训>) 司马氏世典周史.(<太史公自序>) ②典 ...

  • 文言阅读(史传类)重点词语归类
  • 文言阅读(史传类) 重点词语归类 古典诗文 2012-01-14 0723 5d56b7b40102du1y 文言阅读(史传类) 重点词语归类 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所占的分数高,题型稳定.这为文言文阅读复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多年以来,文言文阅读的文章题材都是人物传记,掌握好这类文章中 ...

  •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九)语文Word版含答案
  •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九)语文 一.知识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 C.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 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q ...

  • 2006-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文言实词考查汇总
  • 2006-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文言实词考查汇总表 二.虚词考查情况 2006-2015年虚词考查情况统计表 课本文言实词迁移训练(部分) 属(10年12考)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