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颂诗经(七)][诗经·淇奥]:君子养成的范本

2015-08-28 06:15 来源:光明网我有话说

【艺述】第二十九期·琴颂诗经(七)

《诗经·淇奥》:君子养成的范本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丨曹雅欣

【文章导读】

《淇奥》是一首描写男子最好的诗。诗中的那位“有匪君子”,让我们完整地确知:

他雅仪容、美服饰,勤治学、性明朗,善笑谈、擅礼节,是君子修养的万世典范。

而《淇奥》的神话更在于,有那样一个人,不靠近、不招惹,便让人感怀终身、终不可忘。

《淇奥》 画家·于水

【诗经原文】

《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白话译文】

河湾头淇水流过,看绿竹多么婀娜。

美君子文采风流,

似象牙经过切磋,

似美玉经过琢磨。

你看他庄严威武,你看他光明磊落。

美君子文采风流,常记住永不泯灭。

河湾头淇水流清,看绿竹一片菁菁。

美君子文采风流,

充耳垂宝石晶莹,

帽上玉亮如明星。

你看他威武庄严,你看他磊落光明。

美君子文采风流,我永远牢记心铭。

河湾头淇水流急,看绿竹层层密密。

美君子文采风流,

论才学精如金锡,

论德行洁如圭璧。

你看他宽厚温柔,你看他登车凭倚。

爱谈笑说话风趣,不刻薄待人平易。

【文化解读】

《淇奥》——君子养成的范本

(一)君子标准

《淇奥》是描写中国男子最好的一首诗。从心志到性情、从外表到行为,《淇奥》对一个贵族男子做出了全面的描绘。而且它对这个“有匪君子”的描述,是写实的而非虚化的,是真切的而非想象的。所以 《淇奥》刻画得那样真实细致,以致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份君子养成的范本,可以 让人仿照着这个人的风度 ,从内至外经过心志、品行、品位三方面的 打磨,而后便能 培养出一位浩然君子。

君子,首先是心志的确定。

一个堪称君子的人,必定是志存高远、心怀家国、奋发图强、意志坚定的人。心中无志的人,如草木无根的人,永远不能理解擎天大树为何会生得那么高、看得那么远,因为他们只满足于随风飘荡、潦草一生;而苍木是以蓝天更高为目标、以庇荫更广为自身责任,所以才能成就自己与脚下一方水土的强盛。

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理想、肯担当的人,肯定不是自求安逸 于一隅,不是自命潇洒 于山间,不是冷笑嘲讽于尘世纷乱,不是自以为高明地超拔烦嚣、自得其乐,而是能够知难而上、负重千斤 ,投入世间、发挥自我。

为理想,虽任重道远,亦不忧不惧;为苍生,虽百孔千疮,亦百折不挠。真正的大慈悲,是不离红尘;真正的大担当,是不忘 世间。

如此情怀,才是世间爱重的君子。

正如《淇奥》中那男子:他“瑟兮僴兮,赫兮咺兮”,因为心向光明,所以周身光彩,因为责任庄严,所以使人敬重。

其次,君子内在的心志既定,便要修炼外在的言行仪表,举手投足都呈现出行止的魅力。

比如古代贵族会佩戴玉组佩,行走时玉石敲击出九霄环佩般的悦耳之声,以提醒人们要行动有序、举止优雅,因为一旦行为急躁、举止失措,玉石的碰撞之声就不会和谐。既然在开发玉石时,玉要琢、石要磨,那么以玉为比拟的、对于人的锤炼,也是要切磋琢磨、时时修整,在知识中学习与反思、在经验里磨练与光润。

玉的品质就是:完善自我,而后润泽他人,用不刺眼的光华给予世间温和,又用不温柔的要求精细打磨自己。《礼记》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因为玉的这些特质,便是一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君子风范。——君子不能忘了佩玉,是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学习玉的品德。

玉是人的榜样,所以成熟君子的心态与行为,就该是在坚持自我、坚守正直的原则下,表现出来的言行,又是不刺人的、不尖锐的、不锋芒毕露的、不非此即彼的。君子为人,能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君子为事,能圆润贯通、中正平和。

成熟君子的行止,应该是乐于适应社会而不失 矜贵的,是擅于弥合矛盾而不失主张的,是惯于与人为善而不纵恶俗的,是善于亲和四方而不失威仪的。

正如《淇奥》中表彰的男子:他“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玉一般雕琢自我、善泽他人。

再次,君子修炼着内在的从容清醒、志向操守,修习着外在的有礼有节、行止风度,亦需要更高境界的修为,就是在基本的“品格”和优质的“品行”之上,培养高层次的“品位”。

高品位的建立,与知识的堆砌、与礼教的规范不是一回事,是不能一蹴而就速成的,因为“品位 ”不是一个明确的标准,而是一种广泛博取后 、沉淀升华而成的审美观,一种超乎纯理性层面 的认知能力,是需要文化的长久浸润和对生活的 用心体验,才得以点滴建立。

比如《淇奥》中那个出身贵族、知书达理的男子,就具备着这种品位:他“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懂得物质的贵重价值又能超越物质的财富意义,以适当的装点,点到为止地为仪容增色;他“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懂得语言的幽默情趣并能熟知言语的分寸把握,以高明的语言艺术,适可而止地为生活添彩。

综合而言,何为君子?《淇奥》中的男子,就正是对“君子”形象化的表达:内在有志 、外在有礼、品位 有度,这是中国式男儿苍翠绿竹般 的完美范式。

(二)有所坚守

中国文学歌颂品格高洁的男子,往往要么说他是“温良恭俭让”,谦和文秀;要么赞他是“守拙归园田”,独善其身;要么称他是“孤鸿号外野”,桀骜不羁。总之, 要么过谦、要么过隐、要么过傲,总缺少一种 全面、缺少一种涵容和中正。

而《淇奥》这首从淇水之畔的绿竹开始咏叹起的遥远歌谣,却综合表达着一个人性格里水之柔与竹之骨的双重魅力,告诉世人,男儿也可以是这样: 姿态玉树临风,性格丰满完备。

其实,这就是男子汉在柔与刚之间的协调。如果性情柔和得过于温吞,就失其风骨,不免沦为晚清时期、早已被僵硬教条消磨得缺乏战斗力的东亚病夫;如果性格刚硬得过于锋利,又失其圆转,不免到处针锋相对、易陷入难容于世的狭窄境地。

所以《淇奥》用绿竹作为诗篇的起兴非常恰当,“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竹,正如朗朗男儿的形态,是坚强挺拔的、是奋勇向上的、是直立人间的,同时,又是坚实于脚下的——就像君子,能保持一份坚守的情怀。君子可在陋巷而不改其乐,可以什么都没有还依然乐在其中,那就是乐在了自己的坚守里,不改初衷、不畏评说,超越眼前、守望未来。

作为心中有坚守的君子,无论宵小怎样陷害、无论亲友怎样不解、无论命运怎样不公、无论当下怎样不顺,都不能轻易转圜内心的坚持。这样心中有定的人,即使还一无所有,也拥有着他想要的自我。生命里那份真实的初衷,原始而珍贵。

真正的勇者、真正的智者,就敢于为自己的生命留白:

不能用错误的选择,填补暂时的空缺,那会让未来的人生真正背上负累;

不能用糊涂的接纳,敷衍既定的志愿,那会让机会来临时真正错过;

不能用勉强的听从,糊弄心灵的清醒,那会让思维判断真正跌入泥潭。

人生状态不怕无所获得时的一身轻,就怕负担了林林总总之后,左右为难、进退维艰,不想要又不忍弃、怀理想又不敢追。而高贵的生命,就是敢为自己故意地留白:

只求“心之所愿”,不肯用替代物来侵犯此心守护的理想;

只走“道之所在”,不肯误入不属于大道的歧途。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把人生的成功之路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三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晏殊的一句词所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第一层境界,是一种守望,登上高楼,定下远路的目标、守望心中的远方;

第二层,是柳永词的描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层境界,其实是一种坚持,憔悴如斯,却甘愿历尽艰辛、不畏百折千回;

第三层,是用欧阳修的词形容“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层境界,就是一种收获,目标达成,获得命中所盼、终于功德圆满。无论求学还是谋事,都要经历如此三重考验,方得圆满。

而君子的坚守,其实从第一层境界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种大境界。守望此生的理想,在凉薄的夜里独登高楼,把路望尽,看似如此寂寞、如此孤独, 然而思想境界没有登上过高楼的人、是不能理解那守望中的人在对目标的远眺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大欢喜,因为有望、所以肯守。

但,望见远方容易,坚定目标不易。在日益损耗的精力和希望中,不见收获、只见苍凉,是否能毅然依旧?这时候,就需要记起君子的一种重要品性,就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时候,也需要记得竹子的一种重要品格,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痛也骄傲、苦也自豪,坚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在这么多的尽人事之后,剩下的便是听天命了。并非所有的守望与坚持,都能换来成功在握的结果。王国维先生表述的第三个圆满的阶段,只是耕耘之后的一种可能性、只是幸运降临的一种概率性,不一定都会发生。而且,如果必须要以第三阶段的实际成功,去丈量前两个阶段的守望和坚持是否有价值,那就沦落为了投入产出的功利思想,而非君子格调。因为君子的辞典里还有一句话,就叫作“知其不可而为之”—— 我们在实用主义已然充斥了方方面面的人生里,总该还有一 些事,纯粹就是为了“应该”而去坚守,不是为了“功利”才去谋求。

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太重利、太重得失,而少了一种纯粹,一种纯粹出于本心的情感,无论是对爱情还是对理想的。而《淇奥》中的“有匪君子”不是这样,《淇奥》中的森森翠竹也不是这样。让我们也学着,给早已堆砌得太满的生命律动中,珍存一份肯于留白的坚守吧,这既是对我们所求之物本身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生命的负责任态度。

(三)贵族心态

《淇奥》中描述的男子自然是出身贵族,所以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先秦时代,他能佩耳饰为寻常,能饰珠宝于帽缝,能登车倚栏而优雅从容。贵族,必然是建立在财富的基础上,是生活优裕的富贵中人。

但“富” 与“贵”, 并不是一个概念,贵族心态,并不等同于富户心理:

贵族,具有高于财富的修养,日积月累而家族传承;富户,完全依赖财富的支撑,志得意满又唯恐失去。贵族心态,视修养为重中之重,修为与教养是终其一生的必修功课;富户心理,视物质为绝对重点,显富与攀比是难以停止的行为习惯。超越财富后的贵族能懂得,珍惜和节约也是必备的贵重教养;骤得财富时的富户却以为,挥霍和纵欲才是足够的富足象征。

足够的教育,能使富裕人群走向贵族心态;专注于获利,却使乍富人群始终迷失在小户心态里。所谓富户心理,是永远以商人的目光去打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认定数字才能说明一切;而贵族心态,是自觉以知识分子的情怀来观照世界与自身,认为志趣才能划分高下。富户之心,难脱 逐利心态;而贵族之心,近乎君子情怀。

真正的贵族,培养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因为长久受社会福泽,所以要反馈社会、守护社会,贵族出身的人,反而可能具备强烈的公民心;而乍起的富户,传递的是一种社会投机意识,因为偶然从社会得利,所以要进一步强化收益、进一步榨取社会,富户意识的人,往往视公众利益为撷取对象。

于是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贵族心态,是在以“大人物”的标准培养自己、要求自己,胸怀宽广、志向远大 ,博闻强识、爱财有道,是社会发展的责任者和影响者;富户心理,只是以“小人物”的意识看待自己、固化自己,胸无大志、思维狭隘 ,目光短浅、生财无道,是社会机遇的取巧者和寄生者。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一个不要求自己高尚的人,便永远有借口卑鄙;一个不允许自己卑下的人,便永远没机会堕落。

这才是一个具有贵族心态的人,之所以会尊重世间、也为世间所尊重的原因。而总是怀揣不良心理的人,却总在利用他人、也为他人所利用。

其实,贵族心态,大可以就从自己、从当下培养;而不良心理,也可以就从自身、从此刻戒掉。人活一世,好歹也要获得哪怕一次令人发自真心的尊重,即使不如《淇奥》中的理想人格那样高贵,也起码能保持基本的格调高段、不低下。

中国文化之所以那样呼吁和盼望君子的养成,不是出于光耀门楣的虚荣、不是出于光耀自身的虚名、不是出于光耀朝堂的虚浮,而是因为,这个社会,真正需要。 社会真正需要那种人格的高贵,可以代代传承、服务世间。

(四)终不可忘

《淇奥》全篇都在赞誉一个男子的美好,句句写实,字字求真,似是一幅客观肖像画。而唯一流露出的主观表达,就是那重复了的一句:“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那样一个文采奕奕的君子,令人终不可忘!这像是,在竭力控制着的冷静描述里,终于再也忍不住爆发出了作为旁观者的深情一叹。

不可忘,这是一种人格力量。我们几乎绝大部分的人,都注定要成为他人 生命里、相逢又离散的一个经过,除了少数的至亲至爱能长时间陪在身边,其余的人,终究只能是过客。纵然是朋友、伙伴、同事,也都不是各自的归人,都不免交集后又分开。你路过了我的生命,我路过了你的生命,如此而已。

既然如此,最成功的做人、最值得的遇见,或许就是能成为对方生命里的“不可忘”。不可忘,这是身为过客的角色,能做到的、最长久的停留。

一个男子,如果出众,不免容易惹来情事、徒欠风流,就算不是自己要沾染是非,也难以规避其他热情人的痴付与受伤。所以好的男人,最高明的做法,是保持得体的矜贵,令人赞不绝口,却不令人轻易靠近。距离远了,他人就不便轻易招惹;足够好了,旁人就不敢轻易攀附。那些生命中的过客,对他不曾点燃过无谓的希望,也就不会无奈的失望。这样肯为旁人芳心负责的男人,看似不解风情,实则是真正懂情。

《论语》里说“君子,不重则不威”,要使旁人对自己敬重守礼,务必自身先自重知礼。这样的男子,用自身修为提醒着过路人不越雷池、不惹彼此麻烦,又能令人深深信服而心怀敬慕,令人长久尊重而终不可忘。

不可忘,这是一道最佳的衡量,衡量出君子是否人品贵重、分寸有度,是否能使人常怀存忆之心、不带轻浮之想?

这就如同,品格高贵的女子,也是使人不忍亵渎、不敢轻忽的。女孩子能招人“爱”并不是值得炫耀的本事,女性天生或妩媚或娇嗔或柔弱或纯真的感染力,不难做到引人遐思、点燃爱情。 而一个女子不单令人“爱”、更能令人“敬”,才是真正的智慧与成熟,那是理性与感性齐备而练就的本领。这样的女性,她的魅力同样吸引他人的注目,但不同的是,她能把握彼此安全的恰当距离,虽和善而不轻浮、虽美丽而不轻负,让她不希望过于亲近的人能在试探性的接近后触手即回、不敢随意,而且还爱慕不减、敬意更深。

高贵女性绝不会可爱却处处留情、可亲却伤人不断,她会热情大方而矜持、亲和平易而收敛。能处理好交往中的平衡之道,这才是一个足够优秀的贵女子,得体保护自己的能力与真正体谅他人的善意。她懂得,只有彼此都不陷入、不轻付,才能彼此都长念好、长相处。

所以“终不可谖兮”,能让人保持距离的敬爱,既不相怨、又不可忘,这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境界,也是一种为人处世中的能力。而《淇奥》中的男子做到了,以他的贵族气质,以他的君子风范。

因此说,《淇奥》是一首描写男子最好的诗。就连后世以更美的修饰语来描摹男性的词句“谦谦君子,温其如玉”、或者“积石如玉,列松如翠”,也只能是写了温润就没写刚强、写了俊朗就没写言行,都不全面,都不完满。而《淇奥》中的那位“有匪君子”,能让我们完整地确知:

他雅仪容、美服饰,勤治学、性明朗,善笑谈、擅礼节,是君子修养的万世典范。

而《淇奥》的神话更在于,有那样一个人,不靠近、不招惹,便让人感怀终身、终不可忘。

作者介绍:

曹雅欣,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子曰师说”微信号、“学习经典”微信号创始人。

青年文化学者。独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国艺演说者。

光明网“醉中国”专栏作者。代表作有《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图书。其“国学与时政”系列文章,分别被全国上百家主流网站广为转载。

策划并撰写了“琴梦中国”系列作品,包括《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等。

“国艺演说”是曹雅欣首创的一种讲与演并重的、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琴歌艺术音乐会中,担任每场音乐会的文化主持。

始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把国学、国艺做时代性解读。

于水艺术简历

1955年生于北京。中国新文人画重要画家。1994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研究班,作品曾三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两次获得铜奖。曾赴台湾、马来西亚、泰国、联合国总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及艺术交流。曾在今日美术馆、山东荣宝斋、兰州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曾参加新文人画一系列重要展览。出版有《于水画集》、《于水人物卷》、《中国艺术年鉴·于水卷》、《于水·五十五》集、《大忘楼笔记》、《美人记》等个人书画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璋]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2015-08-28 06:15 来源:光明网我有话说

【艺述】第二十九期·琴颂诗经(七)

《诗经·淇奥》:君子养成的范本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丨曹雅欣

【文章导读】

《淇奥》是一首描写男子最好的诗。诗中的那位“有匪君子”,让我们完整地确知:

他雅仪容、美服饰,勤治学、性明朗,善笑谈、擅礼节,是君子修养的万世典范。

而《淇奥》的神话更在于,有那样一个人,不靠近、不招惹,便让人感怀终身、终不可忘。

《淇奥》 画家·于水

【诗经原文】

《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白话译文】

河湾头淇水流过,看绿竹多么婀娜。

美君子文采风流,

似象牙经过切磋,

似美玉经过琢磨。

你看他庄严威武,你看他光明磊落。

美君子文采风流,常记住永不泯灭。

河湾头淇水流清,看绿竹一片菁菁。

美君子文采风流,

充耳垂宝石晶莹,

帽上玉亮如明星。

你看他威武庄严,你看他磊落光明。

美君子文采风流,我永远牢记心铭。

河湾头淇水流急,看绿竹层层密密。

美君子文采风流,

论才学精如金锡,

论德行洁如圭璧。

你看他宽厚温柔,你看他登车凭倚。

爱谈笑说话风趣,不刻薄待人平易。

【文化解读】

《淇奥》——君子养成的范本

(一)君子标准

《淇奥》是描写中国男子最好的一首诗。从心志到性情、从外表到行为,《淇奥》对一个贵族男子做出了全面的描绘。而且它对这个“有匪君子”的描述,是写实的而非虚化的,是真切的而非想象的。所以 《淇奥》刻画得那样真实细致,以致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份君子养成的范本,可以 让人仿照着这个人的风度 ,从内至外经过心志、品行、品位三方面的 打磨,而后便能 培养出一位浩然君子。

君子,首先是心志的确定。

一个堪称君子的人,必定是志存高远、心怀家国、奋发图强、意志坚定的人。心中无志的人,如草木无根的人,永远不能理解擎天大树为何会生得那么高、看得那么远,因为他们只满足于随风飘荡、潦草一生;而苍木是以蓝天更高为目标、以庇荫更广为自身责任,所以才能成就自己与脚下一方水土的强盛。

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理想、肯担当的人,肯定不是自求安逸 于一隅,不是自命潇洒 于山间,不是冷笑嘲讽于尘世纷乱,不是自以为高明地超拔烦嚣、自得其乐,而是能够知难而上、负重千斤 ,投入世间、发挥自我。

为理想,虽任重道远,亦不忧不惧;为苍生,虽百孔千疮,亦百折不挠。真正的大慈悲,是不离红尘;真正的大担当,是不忘 世间。

如此情怀,才是世间爱重的君子。

正如《淇奥》中那男子:他“瑟兮僴兮,赫兮咺兮”,因为心向光明,所以周身光彩,因为责任庄严,所以使人敬重。

其次,君子内在的心志既定,便要修炼外在的言行仪表,举手投足都呈现出行止的魅力。

比如古代贵族会佩戴玉组佩,行走时玉石敲击出九霄环佩般的悦耳之声,以提醒人们要行动有序、举止优雅,因为一旦行为急躁、举止失措,玉石的碰撞之声就不会和谐。既然在开发玉石时,玉要琢、石要磨,那么以玉为比拟的、对于人的锤炼,也是要切磋琢磨、时时修整,在知识中学习与反思、在经验里磨练与光润。

玉的品质就是:完善自我,而后润泽他人,用不刺眼的光华给予世间温和,又用不温柔的要求精细打磨自己。《礼记》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因为玉的这些特质,便是一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君子风范。——君子不能忘了佩玉,是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学习玉的品德。

玉是人的榜样,所以成熟君子的心态与行为,就该是在坚持自我、坚守正直的原则下,表现出来的言行,又是不刺人的、不尖锐的、不锋芒毕露的、不非此即彼的。君子为人,能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君子为事,能圆润贯通、中正平和。

成熟君子的行止,应该是乐于适应社会而不失 矜贵的,是擅于弥合矛盾而不失主张的,是惯于与人为善而不纵恶俗的,是善于亲和四方而不失威仪的。

正如《淇奥》中表彰的男子:他“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玉一般雕琢自我、善泽他人。

再次,君子修炼着内在的从容清醒、志向操守,修习着外在的有礼有节、行止风度,亦需要更高境界的修为,就是在基本的“品格”和优质的“品行”之上,培养高层次的“品位”。

高品位的建立,与知识的堆砌、与礼教的规范不是一回事,是不能一蹴而就速成的,因为“品位 ”不是一个明确的标准,而是一种广泛博取后 、沉淀升华而成的审美观,一种超乎纯理性层面 的认知能力,是需要文化的长久浸润和对生活的 用心体验,才得以点滴建立。

比如《淇奥》中那个出身贵族、知书达理的男子,就具备着这种品位:他“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懂得物质的贵重价值又能超越物质的财富意义,以适当的装点,点到为止地为仪容增色;他“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懂得语言的幽默情趣并能熟知言语的分寸把握,以高明的语言艺术,适可而止地为生活添彩。

综合而言,何为君子?《淇奥》中的男子,就正是对“君子”形象化的表达:内在有志 、外在有礼、品位 有度,这是中国式男儿苍翠绿竹般 的完美范式。

(二)有所坚守

中国文学歌颂品格高洁的男子,往往要么说他是“温良恭俭让”,谦和文秀;要么赞他是“守拙归园田”,独善其身;要么称他是“孤鸿号外野”,桀骜不羁。总之, 要么过谦、要么过隐、要么过傲,总缺少一种 全面、缺少一种涵容和中正。

而《淇奥》这首从淇水之畔的绿竹开始咏叹起的遥远歌谣,却综合表达着一个人性格里水之柔与竹之骨的双重魅力,告诉世人,男儿也可以是这样: 姿态玉树临风,性格丰满完备。

其实,这就是男子汉在柔与刚之间的协调。如果性情柔和得过于温吞,就失其风骨,不免沦为晚清时期、早已被僵硬教条消磨得缺乏战斗力的东亚病夫;如果性格刚硬得过于锋利,又失其圆转,不免到处针锋相对、易陷入难容于世的狭窄境地。

所以《淇奥》用绿竹作为诗篇的起兴非常恰当,“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竹,正如朗朗男儿的形态,是坚强挺拔的、是奋勇向上的、是直立人间的,同时,又是坚实于脚下的——就像君子,能保持一份坚守的情怀。君子可在陋巷而不改其乐,可以什么都没有还依然乐在其中,那就是乐在了自己的坚守里,不改初衷、不畏评说,超越眼前、守望未来。

作为心中有坚守的君子,无论宵小怎样陷害、无论亲友怎样不解、无论命运怎样不公、无论当下怎样不顺,都不能轻易转圜内心的坚持。这样心中有定的人,即使还一无所有,也拥有着他想要的自我。生命里那份真实的初衷,原始而珍贵。

真正的勇者、真正的智者,就敢于为自己的生命留白:

不能用错误的选择,填补暂时的空缺,那会让未来的人生真正背上负累;

不能用糊涂的接纳,敷衍既定的志愿,那会让机会来临时真正错过;

不能用勉强的听从,糊弄心灵的清醒,那会让思维判断真正跌入泥潭。

人生状态不怕无所获得时的一身轻,就怕负担了林林总总之后,左右为难、进退维艰,不想要又不忍弃、怀理想又不敢追。而高贵的生命,就是敢为自己故意地留白:

只求“心之所愿”,不肯用替代物来侵犯此心守护的理想;

只走“道之所在”,不肯误入不属于大道的歧途。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把人生的成功之路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三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晏殊的一句词所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第一层境界,是一种守望,登上高楼,定下远路的目标、守望心中的远方;

第二层,是柳永词的描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层境界,其实是一种坚持,憔悴如斯,却甘愿历尽艰辛、不畏百折千回;

第三层,是用欧阳修的词形容“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层境界,就是一种收获,目标达成,获得命中所盼、终于功德圆满。无论求学还是谋事,都要经历如此三重考验,方得圆满。

而君子的坚守,其实从第一层境界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种大境界。守望此生的理想,在凉薄的夜里独登高楼,把路望尽,看似如此寂寞、如此孤独, 然而思想境界没有登上过高楼的人、是不能理解那守望中的人在对目标的远眺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大欢喜,因为有望、所以肯守。

但,望见远方容易,坚定目标不易。在日益损耗的精力和希望中,不见收获、只见苍凉,是否能毅然依旧?这时候,就需要记起君子的一种重要品性,就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时候,也需要记得竹子的一种重要品格,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痛也骄傲、苦也自豪,坚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在这么多的尽人事之后,剩下的便是听天命了。并非所有的守望与坚持,都能换来成功在握的结果。王国维先生表述的第三个圆满的阶段,只是耕耘之后的一种可能性、只是幸运降临的一种概率性,不一定都会发生。而且,如果必须要以第三阶段的实际成功,去丈量前两个阶段的守望和坚持是否有价值,那就沦落为了投入产出的功利思想,而非君子格调。因为君子的辞典里还有一句话,就叫作“知其不可而为之”—— 我们在实用主义已然充斥了方方面面的人生里,总该还有一 些事,纯粹就是为了“应该”而去坚守,不是为了“功利”才去谋求。

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太重利、太重得失,而少了一种纯粹,一种纯粹出于本心的情感,无论是对爱情还是对理想的。而《淇奥》中的“有匪君子”不是这样,《淇奥》中的森森翠竹也不是这样。让我们也学着,给早已堆砌得太满的生命律动中,珍存一份肯于留白的坚守吧,这既是对我们所求之物本身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生命的负责任态度。

(三)贵族心态

《淇奥》中描述的男子自然是出身贵族,所以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先秦时代,他能佩耳饰为寻常,能饰珠宝于帽缝,能登车倚栏而优雅从容。贵族,必然是建立在财富的基础上,是生活优裕的富贵中人。

但“富” 与“贵”, 并不是一个概念,贵族心态,并不等同于富户心理:

贵族,具有高于财富的修养,日积月累而家族传承;富户,完全依赖财富的支撑,志得意满又唯恐失去。贵族心态,视修养为重中之重,修为与教养是终其一生的必修功课;富户心理,视物质为绝对重点,显富与攀比是难以停止的行为习惯。超越财富后的贵族能懂得,珍惜和节约也是必备的贵重教养;骤得财富时的富户却以为,挥霍和纵欲才是足够的富足象征。

足够的教育,能使富裕人群走向贵族心态;专注于获利,却使乍富人群始终迷失在小户心态里。所谓富户心理,是永远以商人的目光去打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认定数字才能说明一切;而贵族心态,是自觉以知识分子的情怀来观照世界与自身,认为志趣才能划分高下。富户之心,难脱 逐利心态;而贵族之心,近乎君子情怀。

真正的贵族,培养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因为长久受社会福泽,所以要反馈社会、守护社会,贵族出身的人,反而可能具备强烈的公民心;而乍起的富户,传递的是一种社会投机意识,因为偶然从社会得利,所以要进一步强化收益、进一步榨取社会,富户意识的人,往往视公众利益为撷取对象。

于是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贵族心态,是在以“大人物”的标准培养自己、要求自己,胸怀宽广、志向远大 ,博闻强识、爱财有道,是社会发展的责任者和影响者;富户心理,只是以“小人物”的意识看待自己、固化自己,胸无大志、思维狭隘 ,目光短浅、生财无道,是社会机遇的取巧者和寄生者。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一个不要求自己高尚的人,便永远有借口卑鄙;一个不允许自己卑下的人,便永远没机会堕落。

这才是一个具有贵族心态的人,之所以会尊重世间、也为世间所尊重的原因。而总是怀揣不良心理的人,却总在利用他人、也为他人所利用。

其实,贵族心态,大可以就从自己、从当下培养;而不良心理,也可以就从自身、从此刻戒掉。人活一世,好歹也要获得哪怕一次令人发自真心的尊重,即使不如《淇奥》中的理想人格那样高贵,也起码能保持基本的格调高段、不低下。

中国文化之所以那样呼吁和盼望君子的养成,不是出于光耀门楣的虚荣、不是出于光耀自身的虚名、不是出于光耀朝堂的虚浮,而是因为,这个社会,真正需要。 社会真正需要那种人格的高贵,可以代代传承、服务世间。

(四)终不可忘

《淇奥》全篇都在赞誉一个男子的美好,句句写实,字字求真,似是一幅客观肖像画。而唯一流露出的主观表达,就是那重复了的一句:“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那样一个文采奕奕的君子,令人终不可忘!这像是,在竭力控制着的冷静描述里,终于再也忍不住爆发出了作为旁观者的深情一叹。

不可忘,这是一种人格力量。我们几乎绝大部分的人,都注定要成为他人 生命里、相逢又离散的一个经过,除了少数的至亲至爱能长时间陪在身边,其余的人,终究只能是过客。纵然是朋友、伙伴、同事,也都不是各自的归人,都不免交集后又分开。你路过了我的生命,我路过了你的生命,如此而已。

既然如此,最成功的做人、最值得的遇见,或许就是能成为对方生命里的“不可忘”。不可忘,这是身为过客的角色,能做到的、最长久的停留。

一个男子,如果出众,不免容易惹来情事、徒欠风流,就算不是自己要沾染是非,也难以规避其他热情人的痴付与受伤。所以好的男人,最高明的做法,是保持得体的矜贵,令人赞不绝口,却不令人轻易靠近。距离远了,他人就不便轻易招惹;足够好了,旁人就不敢轻易攀附。那些生命中的过客,对他不曾点燃过无谓的希望,也就不会无奈的失望。这样肯为旁人芳心负责的男人,看似不解风情,实则是真正懂情。

《论语》里说“君子,不重则不威”,要使旁人对自己敬重守礼,务必自身先自重知礼。这样的男子,用自身修为提醒着过路人不越雷池、不惹彼此麻烦,又能令人深深信服而心怀敬慕,令人长久尊重而终不可忘。

不可忘,这是一道最佳的衡量,衡量出君子是否人品贵重、分寸有度,是否能使人常怀存忆之心、不带轻浮之想?

这就如同,品格高贵的女子,也是使人不忍亵渎、不敢轻忽的。女孩子能招人“爱”并不是值得炫耀的本事,女性天生或妩媚或娇嗔或柔弱或纯真的感染力,不难做到引人遐思、点燃爱情。 而一个女子不单令人“爱”、更能令人“敬”,才是真正的智慧与成熟,那是理性与感性齐备而练就的本领。这样的女性,她的魅力同样吸引他人的注目,但不同的是,她能把握彼此安全的恰当距离,虽和善而不轻浮、虽美丽而不轻负,让她不希望过于亲近的人能在试探性的接近后触手即回、不敢随意,而且还爱慕不减、敬意更深。

高贵女性绝不会可爱却处处留情、可亲却伤人不断,她会热情大方而矜持、亲和平易而收敛。能处理好交往中的平衡之道,这才是一个足够优秀的贵女子,得体保护自己的能力与真正体谅他人的善意。她懂得,只有彼此都不陷入、不轻付,才能彼此都长念好、长相处。

所以“终不可谖兮”,能让人保持距离的敬爱,既不相怨、又不可忘,这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境界,也是一种为人处世中的能力。而《淇奥》中的男子做到了,以他的贵族气质,以他的君子风范。

因此说,《淇奥》是一首描写男子最好的诗。就连后世以更美的修饰语来描摹男性的词句“谦谦君子,温其如玉”、或者“积石如玉,列松如翠”,也只能是写了温润就没写刚强、写了俊朗就没写言行,都不全面,都不完满。而《淇奥》中的那位“有匪君子”,能让我们完整地确知:

他雅仪容、美服饰,勤治学、性明朗,善笑谈、擅礼节,是君子修养的万世典范。

而《淇奥》的神话更在于,有那样一个人,不靠近、不招惹,便让人感怀终身、终不可忘。

作者介绍:

曹雅欣,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子曰师说”微信号、“学习经典”微信号创始人。

青年文化学者。独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国艺演说者。

光明网“醉中国”专栏作者。代表作有《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图书。其“国学与时政”系列文章,分别被全国上百家主流网站广为转载。

策划并撰写了“琴梦中国”系列作品,包括《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等。

“国艺演说”是曹雅欣首创的一种讲与演并重的、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琴歌艺术音乐会中,担任每场音乐会的文化主持。

始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把国学、国艺做时代性解读。

于水艺术简历

1955年生于北京。中国新文人画重要画家。1994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研究班,作品曾三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两次获得铜奖。曾赴台湾、马来西亚、泰国、联合国总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及艺术交流。曾在今日美术馆、山东荣宝斋、兰州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曾参加新文人画一系列重要展览。出版有《于水画集》、《于水人物卷》、《中国艺术年鉴·于水卷》、《于水·五十五》集、《大忘楼笔记》、《美人记》等个人书画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璋]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相关内容

  • 荀子劝学篇心得体会
  • 原文: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 ...

  • 论诗经中的爱情
  • 文学与传媒系 汉语言文学(10高级文秘)[1**********]0梁靖仪 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总集的<诗经>,描写男女情爱和女性美的篇章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爱情是文学史上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主题,爱情诗则是这美好情感的艺术结晶.相对于各朝代的爱情诗,&l ...

  • [醉中国·学习经典]植树节特刊:人才本身是力量
  • 2015-03-12 00:38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醉中国·学习经典]第十四期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系列(八)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人才本身是力量 子曰师说丨曹雅欣 3月12日,今天是植树节,对树木的栽种,让中国古 ...

  • 诗经名句--[诗经·卫风·淇奥]
  • <诗经·卫风·淇奥>原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 ...

  • [诗经][论语][孟子]经典名句
  • <诗经><论语><孟子>经典名句 <诗经>经典名句集锦(43句) 001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003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 ...

  • 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诗学内涵
  • 作者:曾永成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1年05期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3926(2000)12-0045-05 在孔子关于诗歌功能的论述中,"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其中的诗学内涵,人们似乎自来都囿于字面的意思而 ...

  • [诗经]第四篇[樛木]
  •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 [赏析二] [赏析三] [赏析四] [赏析五] [古风泊客谈] 樛木 [诗经·国风·周南] 南有樛木②,葛藟③累④之.乐只⑤君子⑥,福履⑦绥⑧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⑨之.乐只君子,福履将⑩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作品 ...

  • [诗经·樛木]:为新婚唱一首赞歌!
  • <周南  樛木> 来自诗经 00:00 01:00 原文赏析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山有棵弯腰树,野葛到来缠住它.有这快乐的君子,幸福到来安定他. 南山有棵弯腰树, ...

  • 樛木 诗经
  • 樛木 朝代:先秦 原文: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译文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