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人生与爱情

漫谈李清照人生的悲情与爱情的忠情2009 年 春 招 [内容摘要]: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弟,资质聪明,博学多能,生性洒脱。父亲李格非 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亦能文。李清照十八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两 人共同研究诗文和鉴赏金石。其间婚姻生活十分美满。但靖康二年(1127)战 乱后,赵明诚病死建康。赵死后,李清照流落杭州 、越州 、金华等地。她孤 苦无助,生活非常凄凉,在她身心疲惫之时,曾改嫁张汝舟,却不想张只为她 的珍藏和文物,李清照因诉离婚而下狱,遭遇非常不幸。纵观李清照的一生, 才高运蹇、命运多舛。她历经了初恋的妩媚、新婚的温馨、南渡的孤寂、丧 夫的凄凉和再嫁的痛苦,曾有过婚姻的甜蜜温馨,也有着无比的孤寂苦痛。虽 然李清照的一生有过很多悲情,但是她始终充满了忠情。李清照的词是她的情 感生活的生动反映。前期作品内容多写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最能表现 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南渡后,因与赵明诚分居而多写相思之苦;晚期的作 品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关键词:李清照 人生 悲情 P3 P4 P5 P7 P9 爱情 忠情 汉文本科班 段松柏目录:一、初恋的妩媚 二、新婚的温馨 三、南渡的孤寂 四、丧夫的凄凉 五、再嫁的痛苦总论: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 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1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 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但是作为一 位极富盛名的中国古代女作家,她的婚姻却是幸福而孤寂,温馨而凄凉。 分论:一、初恋的妩媚 二、新婚的温馨 三、南渡的孤寂 四、丧夫的凄凉 五、再嫁的痛苦 结论:李清照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她的词和诗,还有的就是她的高尚的人格 魅力和对爱情的忠贞,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她的一生,虽然有着过多的 悲情,但是始终充满了忠情。正文:李清照(1084-约 1155) ,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今属山东)人。她是我国北 宋与南宋之交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 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 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但是作为一位中国古代女作家,却有着她的婚姻的幸福和孤2寂,温馨和凄凉。 一.初恋的妩媚 [浣溪沙]1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 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宝鸭,发型。 ) [浣溪沙]2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 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 [点绛唇]3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剗袜,不穿鞋。 )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 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 一会儿草。 作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李清照并不是只享受着舒适的生活,按常规初识文字,再娴 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 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心自如。而品评史实 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后人多有评论。 唐代诗人 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 ,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 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 感叹: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这诗转 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 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 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 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 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 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 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 步入爱河时, 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 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 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3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 1;王仲闻校注 2;王仲闻校注 3. 王仲闻校注 《李清照集校注》 P31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李清照集校注》 P5 《李清照集校注》 P28二.新婚的温馨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 两人又是文学知己, 情投意合。 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 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 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 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啊!就像陆游的《钗头凤》1 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 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 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2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 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 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她在《醉花阴 重阳》3 写道: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 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 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此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 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 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自叹不如。 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 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 录后序》4 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4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 饮而起。 ”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爱情生活,滋 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1. 陆游 2. 王仲闻校注 3. 王仲闻校注 4.王仲闻校注 《陆游集》 《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集校注》 P21 P11 中华书店 1976 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三.南渡的孤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1 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 ,即红色荷 花。 “玉簟” ,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 个萧索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 用。如果说, “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 “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 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 了。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 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她究竟想如何 来消除这愁闷呢?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说,我轻轻地解 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 ,正是想借 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其实, “独上兰舟”以消愁,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 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 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 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 西楼上盼望着呢! “谁” ,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 ,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5作者这么写,看似平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 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 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 ,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或是“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的怨言。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 , 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这就 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三、它渲染了一个月 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鸿 雁传书,固然可以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 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 “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2 的“月明人倚楼”含义 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 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 思路开展了: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 “花自飘零” ,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 样空自凋残; “水自流” ,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自”字,是“空自”或 “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 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 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 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 现。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 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他俩 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 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 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或是“红 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 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和李煜《相见欢》3 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意境相似,有6异曲同工之妙。 1.王仲闻校注 2.白居易 《李清照集校注》 P6 《白氏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古籍刊行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1955 年版 1980 年版3.徐荣街 朱宏恢 《唐宋词选译》四.丧夫的凄凉 宋王朝经过 167 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 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 公元 1127 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 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 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 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发之后,他被朝廷撤 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 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 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 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夏日绝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 (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 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 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 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 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 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 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 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 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 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 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7想这孩子脱口说道: “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 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 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 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 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感向她袭来,这个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 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诚然,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 我们至少可以看出, 她在寻 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 , 将血泪寄山河” 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 。 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 但身为女人, 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 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 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 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 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 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2 巨著,在词 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 藻非女子事 3” ,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 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 ,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 的凄凉,就是只有一个愁字了得。 1.王仲闻校注 2.王仲闻校注 《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 1979 年版 2005 年版3.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孙氏墓志铭》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五.再嫁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 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 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 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 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 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 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 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 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 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 之罪。 原来, 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 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 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天罗地网。 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 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 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 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 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 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 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 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 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 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 、 、 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9女词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 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 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 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 最揪心彻骨 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 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 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 ;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 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 苦其心。于是命运女神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 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魄做好了一场恶斗。 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 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 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女性,能够冲破封建社会的重重枷锁,投奔自然,直 面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在她心灵深处闪烁着爱国热情和关注国事的积极精神为后人所称 道,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情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 她的婚姻有其幸福的一面。却也有着不幸的一面。但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象李清照这 样有知识的女性,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够冲出封建三纲五常,寻求自己的幸福。虽然和赵明 诚的婚姻有过离别之痛,但却有着美好的甜蜜。即使后来再嫁张汝舟,也是想追求自己的 幸福,因为张只是为了她的珍藏品,所以李清照所选非人。我们不应该因此而非议这位古 代女词人。至少我们应该看到她和赵明诚的金石良缘,夫妻情深。而且我们更应该从李清 照的婚姻生活中看到这位女词人的高尚人格。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绝不 认命,绝不苟且偷生。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李清照的关心国家,关心民众,可与须 眉相并论的爱国热忱。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李清照的幸福婚姻,她写不出那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妩媚;那“怕郎猜道,奴面不 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的羞涩;那“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的相思;如果不是李清照婚姻的不幸,她也写不出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的悲凉。李清照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她的词和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这发自一个柔弱女子笔端的铮铮誓言和心灵的告白,令多少七尺男儿感奋不已,也让少许 卑劣小人闻之丧胆。这是李清照为后人留下的万代悲歌,也是其本人坎坷经历及执著求索 精神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我们不难窥视到旷代才女才艺的超群,动感的文思,心灵的高洁, 还感受到正直文人忠贞温婉的高尚人格的魅力。李清照的一生是悲情的,多年的背井离乡, 心力交碎,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但是她也是忠情的,对祖国的忠 诚,对人民的关心,对爱情的忠贞,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所追 寻的,所向往的呢!10参考文献: 1.王仲闻 2.陆游 3.白居易 4.徐荣街 朱宏恢 5. 陆游 《李清照集校注》 《陆游集》 《白氏文集》 《唐宋词选译》 《渭南文集 》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华书店 文学古籍刊行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9 1976 1955 1980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11

漫谈李清照人生的悲情与爱情的忠情2009 年 春 招 [内容摘要]: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弟,资质聪明,博学多能,生性洒脱。父亲李格非 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亦能文。李清照十八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两 人共同研究诗文和鉴赏金石。其间婚姻生活十分美满。但靖康二年(1127)战 乱后,赵明诚病死建康。赵死后,李清照流落杭州 、越州 、金华等地。她孤 苦无助,生活非常凄凉,在她身心疲惫之时,曾改嫁张汝舟,却不想张只为她 的珍藏和文物,李清照因诉离婚而下狱,遭遇非常不幸。纵观李清照的一生, 才高运蹇、命运多舛。她历经了初恋的妩媚、新婚的温馨、南渡的孤寂、丧 夫的凄凉和再嫁的痛苦,曾有过婚姻的甜蜜温馨,也有着无比的孤寂苦痛。虽 然李清照的一生有过很多悲情,但是她始终充满了忠情。李清照的词是她的情 感生活的生动反映。前期作品内容多写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最能表现 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南渡后,因与赵明诚分居而多写相思之苦;晚期的作 品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关键词:李清照 人生 悲情 P3 P4 P5 P7 P9 爱情 忠情 汉文本科班 段松柏目录:一、初恋的妩媚 二、新婚的温馨 三、南渡的孤寂 四、丧夫的凄凉 五、再嫁的痛苦总论: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 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1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 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但是作为一 位极富盛名的中国古代女作家,她的婚姻却是幸福而孤寂,温馨而凄凉。 分论:一、初恋的妩媚 二、新婚的温馨 三、南渡的孤寂 四、丧夫的凄凉 五、再嫁的痛苦 结论:李清照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她的词和诗,还有的就是她的高尚的人格 魅力和对爱情的忠贞,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她的一生,虽然有着过多的 悲情,但是始终充满了忠情。正文:李清照(1084-约 1155) ,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今属山东)人。她是我国北 宋与南宋之交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 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 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但是作为一位中国古代女作家,却有着她的婚姻的幸福和孤2寂,温馨和凄凉。 一.初恋的妩媚 [浣溪沙]1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 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宝鸭,发型。 ) [浣溪沙]2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 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 [点绛唇]3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剗袜,不穿鞋。 )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 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 一会儿草。 作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李清照并不是只享受着舒适的生活,按常规初识文字,再娴 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 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心自如。而品评史实 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后人多有评论。 唐代诗人 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 ,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 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 感叹: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这诗转 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 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 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 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 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 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 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 步入爱河时, 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 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 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3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 1;王仲闻校注 2;王仲闻校注 3. 王仲闻校注 《李清照集校注》 P31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李清照集校注》 P5 《李清照集校注》 P28二.新婚的温馨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 两人又是文学知己, 情投意合。 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 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 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 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啊!就像陆游的《钗头凤》1 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 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 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2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 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 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她在《醉花阴 重阳》3 写道: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 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 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此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 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 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自叹不如。 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 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 录后序》4 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4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 饮而起。 ”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爱情生活,滋 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1. 陆游 2. 王仲闻校注 3. 王仲闻校注 4.王仲闻校注 《陆游集》 《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集校注》 P21 P11 中华书店 1976 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年版三.南渡的孤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1 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 ,即红色荷 花。 “玉簟” ,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 个萧索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 用。如果说, “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 “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 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 了。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 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她究竟想如何 来消除这愁闷呢?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说,我轻轻地解 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 ,正是想借 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其实, “独上兰舟”以消愁,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 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 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 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 西楼上盼望着呢! “谁” ,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 ,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5作者这么写,看似平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 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 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 ,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或是“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的怨言。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 , 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这就 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三、它渲染了一个月 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鸿 雁传书,固然可以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 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 “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2 的“月明人倚楼”含义 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 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 思路开展了: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 “花自飘零” ,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 样空自凋残; “水自流” ,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自”字,是“空自”或 “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 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 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 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 现。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 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他俩 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 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 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或是“红 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 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和李煜《相见欢》3 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意境相似,有6异曲同工之妙。 1.王仲闻校注 2.白居易 《李清照集校注》 P6 《白氏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古籍刊行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1955 年版 1980 年版3.徐荣街 朱宏恢 《唐宋词选译》四.丧夫的凄凉 宋王朝经过 167 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 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 公元 1127 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 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 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 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发之后,他被朝廷撤 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 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 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 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夏日绝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 (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 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 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 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 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 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 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 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 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 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 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7想这孩子脱口说道: “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 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 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 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 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感向她袭来,这个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 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诚然,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 我们至少可以看出, 她在寻 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 , 将血泪寄山河” 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 。 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 但身为女人, 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 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 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 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 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 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2 巨著,在词 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 藻非女子事 3” ,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 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 ,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 的凄凉,就是只有一个愁字了得。 1.王仲闻校注 2.王仲闻校注 《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 1979 年版 2005 年版3.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孙氏墓志铭》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五.再嫁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 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 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 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 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 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 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 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 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 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 之罪。 原来, 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 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 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天罗地网。 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 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 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 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 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 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 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 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 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 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 、 、 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9女词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 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 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 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 最揪心彻骨 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 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 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 ;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 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 苦其心。于是命运女神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 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魄做好了一场恶斗。 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 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 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女性,能够冲破封建社会的重重枷锁,投奔自然,直 面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在她心灵深处闪烁着爱国热情和关注国事的积极精神为后人所称 道,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情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 她的婚姻有其幸福的一面。却也有着不幸的一面。但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象李清照这 样有知识的女性,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够冲出封建三纲五常,寻求自己的幸福。虽然和赵明 诚的婚姻有过离别之痛,但却有着美好的甜蜜。即使后来再嫁张汝舟,也是想追求自己的 幸福,因为张只是为了她的珍藏品,所以李清照所选非人。我们不应该因此而非议这位古 代女词人。至少我们应该看到她和赵明诚的金石良缘,夫妻情深。而且我们更应该从李清 照的婚姻生活中看到这位女词人的高尚人格。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绝不 认命,绝不苟且偷生。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李清照的关心国家,关心民众,可与须 眉相并论的爱国热忱。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李清照的幸福婚姻,她写不出那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妩媚;那“怕郎猜道,奴面不 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的羞涩;那“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的相思;如果不是李清照婚姻的不幸,她也写不出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的悲凉。李清照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她的词和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这发自一个柔弱女子笔端的铮铮誓言和心灵的告白,令多少七尺男儿感奋不已,也让少许 卑劣小人闻之丧胆。这是李清照为后人留下的万代悲歌,也是其本人坎坷经历及执著求索 精神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我们不难窥视到旷代才女才艺的超群,动感的文思,心灵的高洁, 还感受到正直文人忠贞温婉的高尚人格的魅力。李清照的一生是悲情的,多年的背井离乡, 心力交碎,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但是她也是忠情的,对祖国的忠 诚,对人民的关心,对爱情的忠贞,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所追 寻的,所向往的呢!10参考文献: 1.王仲闻 2.陆游 3.白居易 4.徐荣街 朱宏恢 5. 陆游 《李清照集校注》 《陆游集》 《白氏文集》 《唐宋词选译》 《渭南文集 》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华书店 文学古籍刊行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9 1976 1955 1980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11


相关内容

  • l李清照与朱淑真
  • 花 开 荼 蘼,尘 烟 过,知 多 少 --李清照与朱淑真词作中花意象的对比分析 [摘 要] 女人如花花似梦,那如花如梦般的两位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们的词作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们都爱花,花在她们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风情,本文试从二者笔下的花意象出发,选取梅.菊.梨三种花意象,比较其花意象的异同,浅 ...

  • 李清照爱情
  • 李清照爱情 李清照,山东章丘人,出生名门,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得意门生,官至礼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司长,五品).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曾祖都是进士,祖父,父亲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父母皆擅长诗词文学.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的女子又怎么可能沦为平庸?李清照精通琴棋书画无不 ...

  • 试论李清照的精神世界
  • 第2 9卷第 1 期 V 12 . o 1 0. 9 N . ・攀枝花学 院学报 J u a fP n hh aUnv ri o r lo az iu iest n y21 02年 2月 Fb2 2 e . 0l 文学 与艺术研 究 ・ 试论李清照的精神世界 师 星 三 (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

  • 宋代女词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 摘 要: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以及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思想风潮,为宋代女词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奠定了基础.涌现了一大批以李清照与朱淑真为代表的,对后世女性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宋代女性文人.她们的作品从女性的角度,以细腻敏感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世界. ...

  • 有暗香盈袖
  • 有暗香盈袖 ----古诗词中花的意象探究 鲜花点缀着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更以其兴谢荣枯撩拨人的情思.花的隐喻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看似明晰.简单然而实质上亦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花,作为诗人感受生活.舒展性灵的一个触点,承载着诗人的思想与情感.诗人每有所感,便发之于心胸,形之于纸 ...

  • 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 上饶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学生姓名:赖海燕 院 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 班 级:08中(2) 指导教师:王顺贵 二○一二年五月 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摘 要 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性作家,一生为"情"所扰,有< ...

  • 论文--爱情与人生
  • 爱 ---大学生看爱情与人生 摘要: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种公开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时代的进步,但处理不好爱情导致人生堕落的事件也不在少数,所以,大学生的如何看待爱情与人生的问题十分重要.本文讨论大学生对爱情与人生的态度,并在最后简单的论述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通过一些实例和逻辑关系得出最后的结论: ...

  •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四--李清照
  •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四--李清照.txt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4级!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四--李清照课堂经典诗歌精编 一.生平经历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 ...

  • 2016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2016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寥廓(kuò) 袅娜(1iǎo) 声名狼藉(jí) 孝悌之义(tì) B.札记(zhá) 沧桑(cāng) 前仆后继(pú) 天伦之乐(lǘn) C.苗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