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改

浅谈初中语文课改

我校实施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2、质量观。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实,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学生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1)信任: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进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本质。(2)尊重:教师应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成长着的主体看侍,在

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维护他们的尊严,给予他们保留个人意见的权利,尤其要善于保护差生的自尊心。(3)平等: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善于发现各种情况,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对学生应是朋友的身份,切勿以权威自居。

5、同学观。互相合作是同学之间应该建立的关系。课堂自学小组是形成集体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建立互相合作关系的有效形式。它落实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扩大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时空。通过轮流当组长、人人发言,个个讲评等措施,使自学小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不骄不馁、相互讨论研究之风应该由此渐成。

二、语文课改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自有其本身的教学规律,而学生认识也有一定的规律。好的语文课应该体现两种规律的有机统一。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相应的结构。学生接触某一文本,必须经历初步感知、思考钻研、解惑体验、总结升华的过程。如果形成类似于自读—质疑—讨论—点化—小结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认识规律同步,则学生不但能积累知识,体验学习过程,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学得方法。虽然一些教学细节应根据学生反应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其基础认识规律是不变的。譬如我们读一篇小说或散文,绝对不会先看1—2小节,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再看3—7小节,细嚼烂咽,辗转思考,最后再读8小节

到最后。而总是一口气从头读到尾,先有个整体感知。如果觉得此文不错,再从某一局部(即部分)获得深层次的认识;然后把各个部分的认识统一起来,最后得到对整个文本的全面认知。这种从整体—局部—整体的逐步深化认知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之一。

三、语文课改应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有的课片面追求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活动频繁而热烈,又是读,又是说,又是讨论,又是评议,又是放录像,又是作表演。但一堂课到底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师生双方恐怕都不甚了之。一位老师上《天上的街市》,开头放一支歌曲,然后让学生选读关于牛郎、织女的文字,再问学生喜欢哪一段,继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谈体会。课上了31分钟,学生也没能很好地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个地方让自己震动,一堂课自始至终未能从整体上确立教学目标,成了散兵游勇式的“游击战”。如果语文教学仅为展示一系列活动而陷于目标的缺失,仅为活动而活动,“活动”本身似乎成了一节课的目标,教学过程被异化,那绝不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新课程追求学生心智、感情发展的同步,但丝毫也没有否定知识与技能的养成,它们应该也仍然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东西。如果过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某些课就会失去语文学科应有的本质特征,忽视学科教学的要求。有的语文课,片面突出德育功能,语言文字训练被丢在一边,语文课成了思想教育课;有的语文课甚至成了美术或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位老师是这样上《春》的:先

让学生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画春天,突出想象。一堂课让绘画挤兑了语文。新课标与旧大纲相比,明确指出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我们不能由此而走向极端,因为强调人文性而抛弃工具性。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既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以适应新课程的各种要求。语文课是知识积累课,方法培养课,情感体验课,思维训练课。实施新课程,语文教学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变革、升华和提高。继承传统,改革守旧,不断创新,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浅谈初中语文课改

我校实施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2、质量观。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实,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学生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1)信任: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进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本质。(2)尊重:教师应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成长着的主体看侍,在

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维护他们的尊严,给予他们保留个人意见的权利,尤其要善于保护差生的自尊心。(3)平等: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善于发现各种情况,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对学生应是朋友的身份,切勿以权威自居。

5、同学观。互相合作是同学之间应该建立的关系。课堂自学小组是形成集体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建立互相合作关系的有效形式。它落实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扩大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时空。通过轮流当组长、人人发言,个个讲评等措施,使自学小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不骄不馁、相互讨论研究之风应该由此渐成。

二、语文课改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自有其本身的教学规律,而学生认识也有一定的规律。好的语文课应该体现两种规律的有机统一。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相应的结构。学生接触某一文本,必须经历初步感知、思考钻研、解惑体验、总结升华的过程。如果形成类似于自读—质疑—讨论—点化—小结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认识规律同步,则学生不但能积累知识,体验学习过程,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学得方法。虽然一些教学细节应根据学生反应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其基础认识规律是不变的。譬如我们读一篇小说或散文,绝对不会先看1—2小节,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再看3—7小节,细嚼烂咽,辗转思考,最后再读8小节

到最后。而总是一口气从头读到尾,先有个整体感知。如果觉得此文不错,再从某一局部(即部分)获得深层次的认识;然后把各个部分的认识统一起来,最后得到对整个文本的全面认知。这种从整体—局部—整体的逐步深化认知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之一。

三、语文课改应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有的课片面追求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活动频繁而热烈,又是读,又是说,又是讨论,又是评议,又是放录像,又是作表演。但一堂课到底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师生双方恐怕都不甚了之。一位老师上《天上的街市》,开头放一支歌曲,然后让学生选读关于牛郎、织女的文字,再问学生喜欢哪一段,继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谈体会。课上了31分钟,学生也没能很好地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个地方让自己震动,一堂课自始至终未能从整体上确立教学目标,成了散兵游勇式的“游击战”。如果语文教学仅为展示一系列活动而陷于目标的缺失,仅为活动而活动,“活动”本身似乎成了一节课的目标,教学过程被异化,那绝不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新课程追求学生心智、感情发展的同步,但丝毫也没有否定知识与技能的养成,它们应该也仍然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东西。如果过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某些课就会失去语文学科应有的本质特征,忽视学科教学的要求。有的语文课,片面突出德育功能,语言文字训练被丢在一边,语文课成了思想教育课;有的语文课甚至成了美术或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位老师是这样上《春》的:先

让学生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画春天,突出想象。一堂课让绘画挤兑了语文。新课标与旧大纲相比,明确指出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我们不能由此而走向极端,因为强调人文性而抛弃工具性。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既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以适应新课程的各种要求。语文课是知识积累课,方法培养课,情感体验课,思维训练课。实施新课程,语文教学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变革、升华和提高。继承传统,改革守旧,不断创新,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相关内容

  • 在反思中成长--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 在反思中成长--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摘 要:文章从新课程改革的起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 总结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一些观点. 新一轮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 ...

  •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初探
  • 摘 要 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是势所必然的,然而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首先论述了初中语文课程现状和课改趋势,在分析了当前改革中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中 语文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初中语文课程实施课改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 ...

  •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策略反思
  • [摘 要]初中语文不仅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学科,同时也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等起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性学科,初中语文应该有符合人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乐趣和活力的,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本文就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 ...

  •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理念的构建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理念的构建 作者:张金凤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2期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

  • 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 不知不觉间课改的列快车已十年了,身为第一线的任教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本人从中受益匪浅,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教学的思考促进本人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让本人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新的语文课改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 ...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1. -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 -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 - 高考语文教案 ...

  •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困惑与思考
  •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困惑与思考 洛南县庙坪中学 韩 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式提出,从那以后,应试教育就和素质教育开始了一场持久战.进入21世纪,新课程改革又逐步全面铺开.放眼我国农村,几乎所有学校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都在努力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请看:学校不再是一潭死水,演讲赛. ...

  • 语文课改方案
  • 三年级语文课改方案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语文课堂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期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县局乡校课改目标,推动初三语文课改有序高效进行,结合级段实际,制定本落实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学"三疑三探"."三探一练&quo ...

  • 初一语文课改
  • 初中初一语文学科新课改实施案 初中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的关键所在,为此,新课程的改革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新课改的目的与任务: 学习杜朗口教学模式的先进经验,探索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的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