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标记你,我的电影?

前言

看电影早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活动,这其中有不少人由于热爱电影而成为了影迷,他们有着很大的阅片量,对电影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到了像我这种专业和电影相关的人就更是三句不离电影了,而且如果大学四年能坚持下去的话,这四年的阅片量可以达到 1200 部电影(估计我是达不到了,我更爱看美剧)。

现在已经有一个摆在我面前很久的问题:我该如何标记我看过的电影?所谓「标记」也就是英语「Mark」,也有收藏的意思。我从高中开始把我看过的电影票根留起来,钉在自己卧室的软木板上,等我快上大学时,软木板已经放不下更多的票根了,有些票根上的字迹也模糊不清,根本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些什么。

软木板上的票根

我的目的

我需要一款能够将我看过的所有电影都标记下来的 App,但是要想标记我看过的所有电影真的太难了,而且会非常浪费时间,所以效率很重要。我在 Android 平台找到了四款我认为值得去用它们来标记电影的 App,尝试着把它们进行对比并从中找到最适合我的一款,其中两款是国内多数人都很熟知的时光网和豆瓣客户端,另外一款是叫做 Mark 的小众 App,以及我一直用来追剧但是也有标记电影功能的 SeriesGuide。当然,如果你是 iOS 用户的话,选择将会比这要多一些。

如何对比?

即使我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看美剧上,但我看过的电影没有上千部也有数百部了,我需要的这款 App 需要能够把我看过的所有电影统统快速标记起来,省得它们分别散落在软木板、移动硬盘和我的大脑里等各个地方。

我会分别给这四款 App 15 分钟的时间,看我用哪一款 App 标记的电影最多,这是最简单同时也是最直观进行对比的方法,因为标记得越快,效率就越高,这样就越能节省我的时间,毕竟上百部电影挨个标记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至于标记什么电影,只要是影视库里我看过的,统统标记起来,这 15 分钟里谁标记的电影最多即是胜者。

时光网

时光网对我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它被叫做中国的IMDb,客户端也在不断改版,它的影片评分在国内始终比较客观。时光网的客户端现在已经集购票、周边、影评等功能于一体,稍显臃肿但影视库齐全。

我把影视库搜索条件先选在了美国,这个国家的电影数量是最多的,然后挨个标记我看过的电影。我很快就发现在时光网标记看过的电影需要先打分,而且要细分到各个方面,比如画面、故事等。我当然不会挨个打分,而且时光网是支持只给电影打出一个总评分数的,我决定立刻给出一个整体分数就保存并继续标记下一部电影。

总评与分项评分

接下来出现的情况就有点尴尬了,系统告诉我操作太快,请稍后重试。这可能是时光网为了防止刷分现象而进行的限制,但是一个帐号只能给一部电影评价并标记一次,况且我标记的还是不同的电影,所以我不是太理解时光网这样的做法,但我只好给每一个细分项都打分才能隔出足够的时间来标记下一部电影。

15 分钟过去了,我查看了一下标记为已看过的电影,是 30 部,平均每 30 秒标记一部电影。我对这个结果不是太满意,但我要试试其它的 App 才能得出结论。

豆瓣

这个就更不用说了,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豆瓣电影的评分也是国内最可参考的分数之一。虽然豆瓣推出了单独的豆瓣电影客户端,但是界面设计比较简陋,远不如豆瓣本体客户端。

相比较时光网详细的评分机制,豆瓣电影则明显简洁了不少。时光网的满分是 10 分,而且有具体的细分项,而豆瓣则是简单的五颗星星,简洁明了。

简单快速的打分功能

我同样把影视库的搜索范围先选在了美国,然后迅速开始标记电影。豆瓣电影到现在确实已经变得很成熟了,点击星星然后保存,就会出现「已看过」三个字,我就可以立刻标记下一步电影,我能明显感受到标记速度比时光网要快很多。这 15 分钟里没有出现其它问题,我很顺利地标记了 84 部看过的电影,远远超出了时光网的 30 部,这得益于豆瓣简单直观的用星星来打分的方式。

Mark

接下来是国内的一款比较小众但是很优秀的电影社区 App,它的名字也很直白,就叫 Mark,说明标记电影是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我之前有接触过这款 App,它的社区氛围非常棒,简直就是一片和谐,没有前两款 App 里出现的刷分和恶意评论的现象,而且里面的影评文章也都是用户自己写的,比较具有可看性,影单也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但是当我开始标记电影时,我有点不知所措了。

我打开搜索栏,发现只能搜索指定的导演或者演员的名称,这让我无从下手,我不知道该从哪个导演开始搜起。然后我发现了分类查找这个选项,便赶紧点进去,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失望:分类查找的是影单的类别,而不是电影的类别。但我有点不死心,万一有的影单里有许多影片推荐呢?我记得可以直接点击影片然后标记为已看。可惜影单里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在讲解和评价一部或几部电影,电影的数量倒没几部。我很清楚地知道,即使我一个个去搜索电影或导演的名字也绝对没有时光网和豆瓣来的快,于是我放弃了用 Mark 去标记电影,尽管它的影视库也很齐全。

Mark 是一款优秀的 App,它的电影社区的优秀环境无可比拟,是影评的一片净土,而且可以只是把电影标记为已看而不需要去评分,是一款更为纯正的标记电影的 App。但是无法筛选条件来搜索电影却极大影响了标记电影的便利程度,我只能想起一部我看过的电影就去搜索并标记一部,或者在逛影单的时候发现其中有看过的电影就进行标记,这样下去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把我看过的电影给标记得差不多。希望 Mark 以后可以改善搜索电影的方式,加入更多条件和分类,让人们可以更快地大批量标记看过的电影。

标记和评分可以分开操作

SeriesGuide

这是我一直在用的一款追剧应用,它的 Material Design 风格十足,追剧功能全面强大,虽然它也提供了收藏电影的功能,但相比较电视剧而言则十分简陋,而且不科学上网的话有时根本无法使用,也搜索不到电影,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用它追剧吧。

追剧无敌,但电影功能鸡肋

总结

没想到笑到最后的竟然是豆瓣,被我寄予厚望的 Mark 则由于搜索功能的不完善而无法进行快速且广泛的标记电影,作为一款出色的能够标记电影的 App,Mark 应当完善它的搜索功能。

看来我还是要把我看过的电影借助豆瓣的力量给标记起来,要不然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又遗忘掉曾经看过的一些电影叫什么名字了。

对其他人来说,电影看过了就算了,票根也会在散场时随手一扔。但对我来说,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也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是我的专业中的三大方向之一,我有责任需要认真地对待它们。

至于最后我到底标记了多少电影,我又花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标记了 166 部电影,我觉得我还能再抢救一下。

前言

看电影早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活动,这其中有不少人由于热爱电影而成为了影迷,他们有着很大的阅片量,对电影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到了像我这种专业和电影相关的人就更是三句不离电影了,而且如果大学四年能坚持下去的话,这四年的阅片量可以达到 1200 部电影(估计我是达不到了,我更爱看美剧)。

现在已经有一个摆在我面前很久的问题:我该如何标记我看过的电影?所谓「标记」也就是英语「Mark」,也有收藏的意思。我从高中开始把我看过的电影票根留起来,钉在自己卧室的软木板上,等我快上大学时,软木板已经放不下更多的票根了,有些票根上的字迹也模糊不清,根本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些什么。

软木板上的票根

我的目的

我需要一款能够将我看过的所有电影都标记下来的 App,但是要想标记我看过的所有电影真的太难了,而且会非常浪费时间,所以效率很重要。我在 Android 平台找到了四款我认为值得去用它们来标记电影的 App,尝试着把它们进行对比并从中找到最适合我的一款,其中两款是国内多数人都很熟知的时光网和豆瓣客户端,另外一款是叫做 Mark 的小众 App,以及我一直用来追剧但是也有标记电影功能的 SeriesGuide。当然,如果你是 iOS 用户的话,选择将会比这要多一些。

如何对比?

即使我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看美剧上,但我看过的电影没有上千部也有数百部了,我需要的这款 App 需要能够把我看过的所有电影统统快速标记起来,省得它们分别散落在软木板、移动硬盘和我的大脑里等各个地方。

我会分别给这四款 App 15 分钟的时间,看我用哪一款 App 标记的电影最多,这是最简单同时也是最直观进行对比的方法,因为标记得越快,效率就越高,这样就越能节省我的时间,毕竟上百部电影挨个标记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至于标记什么电影,只要是影视库里我看过的,统统标记起来,这 15 分钟里谁标记的电影最多即是胜者。

时光网

时光网对我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它被叫做中国的IMDb,客户端也在不断改版,它的影片评分在国内始终比较客观。时光网的客户端现在已经集购票、周边、影评等功能于一体,稍显臃肿但影视库齐全。

我把影视库搜索条件先选在了美国,这个国家的电影数量是最多的,然后挨个标记我看过的电影。我很快就发现在时光网标记看过的电影需要先打分,而且要细分到各个方面,比如画面、故事等。我当然不会挨个打分,而且时光网是支持只给电影打出一个总评分数的,我决定立刻给出一个整体分数就保存并继续标记下一部电影。

总评与分项评分

接下来出现的情况就有点尴尬了,系统告诉我操作太快,请稍后重试。这可能是时光网为了防止刷分现象而进行的限制,但是一个帐号只能给一部电影评价并标记一次,况且我标记的还是不同的电影,所以我不是太理解时光网这样的做法,但我只好给每一个细分项都打分才能隔出足够的时间来标记下一部电影。

15 分钟过去了,我查看了一下标记为已看过的电影,是 30 部,平均每 30 秒标记一部电影。我对这个结果不是太满意,但我要试试其它的 App 才能得出结论。

豆瓣

这个就更不用说了,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豆瓣电影的评分也是国内最可参考的分数之一。虽然豆瓣推出了单独的豆瓣电影客户端,但是界面设计比较简陋,远不如豆瓣本体客户端。

相比较时光网详细的评分机制,豆瓣电影则明显简洁了不少。时光网的满分是 10 分,而且有具体的细分项,而豆瓣则是简单的五颗星星,简洁明了。

简单快速的打分功能

我同样把影视库的搜索范围先选在了美国,然后迅速开始标记电影。豆瓣电影到现在确实已经变得很成熟了,点击星星然后保存,就会出现「已看过」三个字,我就可以立刻标记下一步电影,我能明显感受到标记速度比时光网要快很多。这 15 分钟里没有出现其它问题,我很顺利地标记了 84 部看过的电影,远远超出了时光网的 30 部,这得益于豆瓣简单直观的用星星来打分的方式。

Mark

接下来是国内的一款比较小众但是很优秀的电影社区 App,它的名字也很直白,就叫 Mark,说明标记电影是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我之前有接触过这款 App,它的社区氛围非常棒,简直就是一片和谐,没有前两款 App 里出现的刷分和恶意评论的现象,而且里面的影评文章也都是用户自己写的,比较具有可看性,影单也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但是当我开始标记电影时,我有点不知所措了。

我打开搜索栏,发现只能搜索指定的导演或者演员的名称,这让我无从下手,我不知道该从哪个导演开始搜起。然后我发现了分类查找这个选项,便赶紧点进去,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失望:分类查找的是影单的类别,而不是电影的类别。但我有点不死心,万一有的影单里有许多影片推荐呢?我记得可以直接点击影片然后标记为已看。可惜影单里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在讲解和评价一部或几部电影,电影的数量倒没几部。我很清楚地知道,即使我一个个去搜索电影或导演的名字也绝对没有时光网和豆瓣来的快,于是我放弃了用 Mark 去标记电影,尽管它的影视库也很齐全。

Mark 是一款优秀的 App,它的电影社区的优秀环境无可比拟,是影评的一片净土,而且可以只是把电影标记为已看而不需要去评分,是一款更为纯正的标记电影的 App。但是无法筛选条件来搜索电影却极大影响了标记电影的便利程度,我只能想起一部我看过的电影就去搜索并标记一部,或者在逛影单的时候发现其中有看过的电影就进行标记,这样下去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把我看过的电影给标记得差不多。希望 Mark 以后可以改善搜索电影的方式,加入更多条件和分类,让人们可以更快地大批量标记看过的电影。

标记和评分可以分开操作

SeriesGuide

这是我一直在用的一款追剧应用,它的 Material Design 风格十足,追剧功能全面强大,虽然它也提供了收藏电影的功能,但相比较电视剧而言则十分简陋,而且不科学上网的话有时根本无法使用,也搜索不到电影,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用它追剧吧。

追剧无敌,但电影功能鸡肋

总结

没想到笑到最后的竟然是豆瓣,被我寄予厚望的 Mark 则由于搜索功能的不完善而无法进行快速且广泛的标记电影,作为一款出色的能够标记电影的 App,Mark 应当完善它的搜索功能。

看来我还是要把我看过的电影借助豆瓣的力量给标记起来,要不然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又遗忘掉曾经看过的一些电影叫什么名字了。

对其他人来说,电影看过了就算了,票根也会在散场时随手一扔。但对我来说,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也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是我的专业中的三大方向之一,我有责任需要认真地对待它们。

至于最后我到底标记了多少电影,我又花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标记了 166 部电影,我觉得我还能再抢救一下。


相关内容

  • 大班数学教案[小熊电影院]
  • 大班数学教案<小熊电影院>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能按照序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2.愿意做小剧院的检票员,为大家服务,安排座位. [活动准备] 1.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小舞台,观众席上备30张小椅子(分成六横排,每排5把椅子,第一二排椅子上贴上红色标记,第三四排椅子上贴上蓝 ...

  • 电影中喜欢的片断怎样剪辑保存
  • 其实用暴风影音是最容易简单的,那个就不说了,说说下面的这个,感觉更专业一点. 你先下载一个电影魔方,运行电影魔方后,先建立一个新项目(在两个视频窗口下方的方块中),然后,点击左方文件选项.在下方的空白栏中击右键,选择导入,选择你下载的电影,然后,把它拖入到视频窗口下方的视频条中(旁边带摄像机的那一行 ...

  • 新媒体影像
  •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影像沉浮录 --论新旧媒体交替期间的影像变革局势 作 者: 林美艳 导 师: 史可扬 教授 系别.年级: 艺术与传媒 学院 05级 学科.专业: 广播电视艺术学 完成日期: 2008年06月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

  • [二次曝光]:"把故事拍成一首诗"
  • 二次曝光 导演:李玉 编剧:李玉.方励 主演:范冰冰.冯绍峰.霍思燕.陈冲.孔维 类型:剧情 / 爱情 上映日期:2012年9月29日 片长:106分钟 忽略其他你不喜欢的因素吧,不必多说,因为李玉和范冰冰,就是值得看这部电影的理由. 有关李玉的几个标记 在一次采访中李玉说她很喜欢王安忆的一句话:不 ...

  • 放寒假校长讲话
  • 师们,同志们: 弹指一挥间,我们又迎来了xx年,我们即将一起度过一个崭新的岁月.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最诚挚的祝福,并给大家拜个早年! 今天的会上,我们只做三件事情,一是我简单回顾本学期学校的主要工作,并和大家一起观看一部德国电影.关于本学期的各项考评数据(包括绩效工资)在 ...

  • 美国电视节目的分级制度 - 『影视讨论』
  • [推荐]美国电视节目的分级制度 美国电视节目的分级制度 目前的电视分级制度是在1996年由全国广播电视联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全国有线电视联盟(National Cable Television Association )美国电影协会(Mot ...

  • [文件及其类型]传统教学方法教案
  •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站在这个讲台上以实习老师的身份和大家一起完成今天的信息技术课,我叫袁琪,来自师大传媒学院,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学生,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配合,轻松愉快的上完这节课. 好了,废话不再说了,我们开始上课.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信息的获取和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学习 ...

  • 多媒体电脑组成
  • 1.多媒体电脑组成 主板和CPU 想不想成为电脑高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组装电脑,仔细看下面的内容,不出今天你就能成为DIY 高手.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电脑的零部件,一台多媒体电脑都有哪些部件呢?让我们先打开一台多媒体电脑的机箱看看吧! 这块最大的电路板是主板,也叫母板,它是整个电脑的组织核心,它上 ...

  • 情感语料库的构建和分析
  • 第22卷第1期 中文信息学报 V01.22,No.1 2008年1月 JOURNALOFCHINESEINFORMATIONPROCESSING Jan.,2008 文章编号:1003-0077(2008)01一0116-07 情感语料库的构建和分析 徐琳宏,林鸿飞,赵晶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