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一节教案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道德的作用,掌握“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2、增强自省、自律的主动意识;3、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要求;4、理解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道德对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解决办法:主要分析道德的基本内涵,和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意义);2、如何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解决办法:主要讲解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建设,说明“八荣八耻”的现实意义,联系时代解释“八荣八耻”的内涵);3、如何正确理解热爱祖国的道德要求(解决办法:讲清爱国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和爱国的主要表现)。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故事,并补充参考书121页的相关资料(1),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志愿者?志愿者要不要拿报酬?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是否有收获?

2、新课讲解

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1、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这部分内容需要讲清楚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道德有利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弘扬高尚的道德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给学生简单介绍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引出“八荣八耻”提出的背景,补充参考书第148页的补充资料。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课本内容,和参考书第114页,着重介绍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背景和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举例子反映“八荣八耻”在当前社会中的表现。

二、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在说理方面注意讲清: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使用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联系社会和学生中有关爱国的不正确行为进行剖析,增强现实感。

让学生阅读课本66页的活动天地,补充参考书123-124页的相关资料(4)、(5),和第162页的爱国小故事。

2、明礼诚信。这部分应该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是说明文明礼让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的文明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文明礼让成为维护人际交往中友好和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使人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公共生活。

二是提出文明行为的要求,即“讲礼”。解释“礼”是指礼仪、礼节、礼貌,主要表现为仪容端庄、待人和气、举止文明、讲究公德。

三是说明“礼让”的核心,指明实质是尊重他人,不骄傲、不蛮横,正确对待自我,并列举具体表现。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属于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结合参考书第116页讲解,把握好四个问题:诚实守信的含义、诚实守信的作用、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和“哥们义气”的本质区别。

3、团结友善。本部分包括团结合作和友善待人两个问题,团结合作在第五课中还会涉及,本节简单说明即可,侧重介绍友善待人。

关于团结合作,学生已有体验和体会,结合同学们的具体感受来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引出善于团结合作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0页的案例链接,并引用身边事例和生活体验加以说明。

关于友善待人,先概括其含义,说明友善的具体表现,并引出友善待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的案例链接和第72页的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128页的相关资料(8)。

4、勤俭自强。关于勤俭部分应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讲清以下问题:勤劳节俭意在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勤劳节俭不可偏废,如何看待校园内的高消费行为,引申勤劳节俭的社会意义。结合参考书第129-132页的内容进行补充。

“自强不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结合参考书第117-118页进行讲解,并补充参考书第133页的相关资料(11)。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5页的案例链接。

5、敬业奉献。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6页的活动天地和第77页的案例链接,分析总结其中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其中爱岗敬业着重突出认真做事、努力做好事情,要求学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奉献社会重在说明这是一种把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行为。

三、遵守社会公德和传承家庭美德

1、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首先说明社会公德的定义,讲清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其次要简单分析五个方面的逻辑关系。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9页的案例链接。

2、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家庭关系也需要关注与维护,美满幸福的家庭来之不易,定要懂得珍惜。

另一方面要重点讲解家庭美德的五点要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2页的案例链接和84页的活动天地,引导同学们树立尊重老人、敬爱父母、团结邻里的品质。

3、总结

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良好的道德规范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整体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

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讲道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身为公民应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爱岗。同时还应认真遵守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一节

八、教学后记: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道德的作用,掌握“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2、增强自省、自律的主动意识;3、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要求;4、理解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道德对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解决办法:主要分析道德的基本内涵,和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意义);2、如何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解决办法:主要讲解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建设,说明“八荣八耻”的现实意义,联系时代解释“八荣八耻”的内涵);3、如何正确理解热爱祖国的道德要求(解决办法:讲清爱国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和爱国的主要表现)。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故事,并补充参考书121页的相关资料(1),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志愿者?志愿者要不要拿报酬?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是否有收获?

2、新课讲解

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1、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这部分内容需要讲清楚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道德有利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弘扬高尚的道德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给学生简单介绍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引出“八荣八耻”提出的背景,补充参考书第148页的补充资料。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课本内容,和参考书第114页,着重介绍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背景和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举例子反映“八荣八耻”在当前社会中的表现。

二、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在说理方面注意讲清: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使用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联系社会和学生中有关爱国的不正确行为进行剖析,增强现实感。

让学生阅读课本66页的活动天地,补充参考书123-124页的相关资料(4)、(5),和第162页的爱国小故事。

2、明礼诚信。这部分应该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是说明文明礼让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的文明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文明礼让成为维护人际交往中友好和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使人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公共生活。

二是提出文明行为的要求,即“讲礼”。解释“礼”是指礼仪、礼节、礼貌,主要表现为仪容端庄、待人和气、举止文明、讲究公德。

三是说明“礼让”的核心,指明实质是尊重他人,不骄傲、不蛮横,正确对待自我,并列举具体表现。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属于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结合参考书第116页讲解,把握好四个问题:诚实守信的含义、诚实守信的作用、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和“哥们义气”的本质区别。

3、团结友善。本部分包括团结合作和友善待人两个问题,团结合作在第五课中还会涉及,本节简单说明即可,侧重介绍友善待人。

关于团结合作,学生已有体验和体会,结合同学们的具体感受来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引出善于团结合作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0页的案例链接,并引用身边事例和生活体验加以说明。

关于友善待人,先概括其含义,说明友善的具体表现,并引出友善待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的案例链接和第72页的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128页的相关资料(8)。

4、勤俭自强。关于勤俭部分应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讲清以下问题:勤劳节俭意在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勤劳节俭不可偏废,如何看待校园内的高消费行为,引申勤劳节俭的社会意义。结合参考书第129-132页的内容进行补充。

“自强不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结合参考书第117-118页进行讲解,并补充参考书第133页的相关资料(11)。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5页的案例链接。

5、敬业奉献。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6页的活动天地和第77页的案例链接,分析总结其中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其中爱岗敬业着重突出认真做事、努力做好事情,要求学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奉献社会重在说明这是一种把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行为。

三、遵守社会公德和传承家庭美德

1、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首先说明社会公德的定义,讲清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其次要简单分析五个方面的逻辑关系。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9页的案例链接。

2、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家庭关系也需要关注与维护,美满幸福的家庭来之不易,定要懂得珍惜。

另一方面要重点讲解家庭美德的五点要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2页的案例链接和84页的活动天地,引导同学们树立尊重老人、敬爱父母、团结邻里的品质。

3、总结

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良好的道德规范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整体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

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讲道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身为公民应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爱岗。同时还应认真遵守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一节

八、教学后记:


相关内容

  • 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 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摘要:中职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而德育课程在内容上的选择则更应该突出实践体系的构建.实践课程因为具有较强的主观感受性和深刻的知觉反思性,在学生对个人的知行系统的整合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通过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对于学生自身的信念与修养 ...

  • 德育课程教案
  • 博客首页 登录注册 Qing开放注册,Qing时代来临 发博文 博文 旅商德育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aoliuyugongxiang [订阅][手机订阅] 首页 博文目录 图片 关于我 个人资料 九珍果汁 播客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

  •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践行"三贴近"原则的探索
  • 摘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新教材的"三贴近"原则,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三贴近"原则,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三贴近"原则:参与体验: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 ...

  • 中职德育第五课教案
  • 焦 作 技 师 学 院 第五课 走好人生路 教学内容:1.正确对待人生. 教学内容 2.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过程 社会政治理想: 社会政治理想 : 一定社会的阶级 或个人对未来社 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小孙你 会制度和政治结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首案例, ...

  • 中职基础英语教案
  • 中职基础英语教案 中职基础英语教案 Chapter 1 Food 科目:基础英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Chapter 1 Food Lesson1 Thanksgiving Dinner 单元教材 单元教材 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 Food,在简单介绍常见食物及其容器的基础上,强调 ...

  • 中职学前教育家长会教案
  • 中职德育活动课教育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教育教学活动主题: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和谐教育家长会 班级: 15学前教育3班 时间: 2017年6月 班主任: 马丹 一.活动目标 1.宣传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特色.管理要求.育人氛围,使家长更好地了解我们学校,展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办学的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

  • [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教案
  • <爱岗敬业 立足岗位成才>教案 [职业背景分析] 中职生要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发展.有所成就,除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外,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而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关键.如何引导中职生认同爱岗敬业的意义,初步学会将" ...

  • 中职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 2013年秋季工作总结 这学期以来, 作为新教师的我,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值日教师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本学期,我担任计算机1101.1102班的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工作,总体上能按照我当初的计划把教学顺利完成,下面我把这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教 ...

  •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职学校中的意义及创新
  •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中职学校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本文就在中职教学中现有的德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德育教育在中职教学中重要意义及德育教育工作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措施 文章编号:1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