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低)

课题:聆听《问声好》

课时:1——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律动。

2 新学期小结。

3 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 、基本部分:

1、聆听《森林水车》

a 、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 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 、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c 、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 聆听《早上好》

A 完整地聆听歌曲。

B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 听歌曲《早上好》分小组编创动作。

D 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 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表演《小麻雀》

课时:1——2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小麻雀》,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小动物。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麻雀》,并和《早上好》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 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歌曲。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 基本部分:

1、表演《小麻雀》

a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 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 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小麻雀》

a 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 再听范唱。

c 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liuxue86.com 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 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 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编创与活动

课时:2——1

教学目标: 通过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启发学生对节奏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3、 复习《早上好》。

二、基本部分:

1、 编创与活动:

(1) 这是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早上好》及教材主题《问声好》安排的。

(2) 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3)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

(4) 在分组设计更多的象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避免声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节奏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课题:时间的歌 课时;2——2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歌曲《小麻雀》。

二、基本部分:

1、 导入。

2、 聆听《在钟表店里》

(1) 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初步感受管弦乐曲。

(2) 展开联想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 好像看到了什么?

3、 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 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 教师完整地播放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点。

(3) 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时间的歌》 课时:3——1

教学目标: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表演《在钟表店里》

(1) 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 提示乐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复听乐曲。

(3) 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 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 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1) 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 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 提示学生,分成小组编创歌曲动作,有锣鼓镲伴奏。

5、 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 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这是什么》

课时:3——2

教学目标: 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这是什么》。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探索生活中的声音乐趣。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用打击乐器表现生活中的声音乐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 导入。教师将预先准备的图片给学生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2、 聆听《这是什么》

(1) 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 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3) 听唱法学习歌曲。

3、 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钟表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中提供的小故事。

(2) 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钟表的声音。

(3) 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美意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4、 编创与活动: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钟表的声音,创造出钟表的故事。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表演《童话故事》

课时:4——1

教学目标:

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表演《小红帽》

(1) 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 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 你听到了什么? 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 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 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 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 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表演《小红帽》

(1) 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 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

课题:童话故事

课时:4——2

教学目的:

1、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小天鹅舞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音乐情趣。

2、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小天鹅舞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小红帽》

(1) 结合歌曲《小红帽》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加动作比较合适。

(2) 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表演,试一试,看哪一种动作加入更好。

(3) 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 结合《小红帽》提示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编创与活动:

(1) 、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 ”的声音,其他几只鸭子叫“ga ”,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在把两种声音和

起来。 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 、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聆听《小天鹅舞曲》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了? 请你用动作表示(指钢片琴的声音) 音乐使你想到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课时:5——1

教学目的:

1、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 感受体验音乐轻快活泼的情绪。

2、能够运用有正确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 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先提示学生静静的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2) 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提示; 请你想象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1) 结合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加动作比较合适。

(2) 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表演,试一试,看哪一种动作加入更好。

(3) 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 结合《有一个人在林中》提示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课时:5——2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运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4、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 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找出他们的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

(3) 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 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5) 结合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加动作比较合适。

(6) 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表演,试一试,看哪一种动作加入更好。

(7) 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8) 结合《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提示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我的家在日稞则

课时:6——1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唱《我的家在日稞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唱《我的家在日稞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我的家在日稞则》

(1) 完整聆听歌曲范唱。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的强。歌中的衬子“呀”不要唱的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 歌曲学会后,分小组编创动作,要让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 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3. 聆听《雪莲献北京》

1. 初听歌曲。提示; 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 复听歌曲。提示; 选一种动作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课时:6——2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演唱,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

2、 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 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 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 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 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 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 哪个音低?

(3) 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3. 聆听《北京的金山上》 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音乐轻轻地拍手。

4. 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期中复习

课时:7—1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中考核

课时:7—2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课题:爱劳动

课时:8——1

教学目的:

通过歌曲的演唱《劳动歌》《不再麻烦好妈妈》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通过歌曲的演唱《劳动歌》《不再麻烦好妈妈》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通过听《不再麻烦好妈妈》的录音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来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劳动歌 》

课时:8——2

教学目的:通过歌曲的演唱《劳动歌》《不再麻烦好妈妈》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度。

教学难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的力度。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劳动歌》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音乐表现了哪些内容? 在节奏上有什麽特点?

3、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4、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音乐由远至近? 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歌曲《海娃的歌》

课时:9——1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歌曲《海娃的歌》《不再麻烦好妈妈》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重难点:聆听歌曲《海娃的歌》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入座!

2、 发生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导入。

2、 聆听《海娃的歌》

(1) 组织学生聆听《海娃的歌》的同时选放有关《海娃的歌》的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模仿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3、 音的高低:

(1) 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 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 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4、 创编节奏:

(1) 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2) 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表演《种玉米》

课时:9——2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种玉米》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难点:通过表演《种玉米》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通过《种玉米》的录音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来

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 聆听《海娃的歌》

(1) 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 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海娃的喜爱。

(3) 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2、 编创与活动:

(1) 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 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 怎样奏出长音? (3) 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 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课题:可爱的动物

课时:10——1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我的小绵羊》,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表演《我的小绵羊》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 通过表演《我的小绵羊》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表演《我的小绵羊》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我的小绵羊》咩咩叫,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小绵羊的可爱。

(2) 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 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 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1) 介绍响板:也成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演奏时:a 、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B 、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小袋鼠

课时:10——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探索式学习掌握响板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生练习。

3、 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表演《小袋鼠》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小袋鼠》,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 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 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 边唱歌边表演

2、 编创与活动:

(1) 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 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 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4) 聆听《袋鼠》《鸟店》说一说乐曲都表现了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表演《快乐的音乐会》

课时:11——1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快乐的音乐会》,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快乐的音乐会》

1、 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快乐的音乐会? 你见到的快乐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

2、 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理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 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海。

4、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的音准不正确。

5、 随着教师象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一二遍即可,不可久唱。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唢呐配喇叭

课时:11——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唢呐配喇叭》,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看图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读拍。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发声练习。

3、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唢呐配喇叭》

1、 完整地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 ,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 复听录音范唱。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

3、 听录音或教师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

4、 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5、 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6、 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小乐队》

课时:12——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分辨小乐队的不同乐器组合,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2、能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乐器。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发声练习并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聆听《小乐队》

(1) 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 你的心情怎样?

(2) 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 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 聆听《小乐队》

(1) 完整地聆听合唱乐曲。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小乐队有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相互评价。

(2) 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3、 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幸福生活

课时:12——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初步感受壮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同坐小竹排》。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壮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壮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同坐小竹排》

(1) 教唱歌曲之前,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在学生感受基础上,教师可简单介绍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壮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可结合一些有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听唱的基础上,随着范唱录音轻声朗读歌词。要求学生吐字清晰地演唱歌曲。提示学生衬词应唱的轻巧,要求学生注意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歌曲演唱的轻快而有弹性。

(3) 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编创动作,并由小组讨论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 聆听《同坐小竹排》 聆听乐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弹拨乐器做模拟演奏动作,或听教师介绍壮族的简单舞蹈动作,学做壮族一二个舞蹈动

作,随着音乐表演,体会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阿细跳月

课时:13——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歌曲。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彝族音乐。

教学难点: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声练习。

3、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聆听《阿细跳月》

(1) 完整地初步聆听全曲。提示:这首歌曲是高兴还是悲伤的? 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

(2) 复听乐曲。边听边轻轻地合着节拍做拍手的动作。

2、 表演《同坐小竹排》

(1) 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 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壮族的风俗。壮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一个民族,然后让学生轻声读歌词。

(3) 边听音乐或教师弹琴,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速度可稍慢些。

(4) 跟着教师象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生只是感受歌谱。

(5) 歌曲熟悉后,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恰当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6) 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的心情。

(7) 结合歌曲的音乐表现的需要,按小组编创伴奏,为歌曲伴奏。

3、 编创与活动——听辨高低音。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 西伦达

课时:13——2

教学目标:

1、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按意图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教学重点:编创简单的节奏。

教学难点:有意图地编创。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聆听《西伦达》

(1) 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 你的心情如何?

(2) 复听歌曲:听唱法学习《西伦达》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 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 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2、 编创与活动:

(1) 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 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 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歌声与微笑》

课时:14——1

教学目标:

1、运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西伦达》。

2、聆听音乐《歌声与微笑》,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

教学难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复习柯尔文手势。

3、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导入。

2、 聆听《歌声与微笑》

(1) 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会做什么事? 你会做什么事?

(2) 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3、 表演《西伦达》

(1) 完整聆听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2) 复听范唱,心理默唱,看谁记得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 随录音唱歌词。

(4) 边听录音边唱。

(5) 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 讨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美丽的动物

课时:14——2

教学目标:

1、能理解音乐描绘的动物形象,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金孔雀轻轻

跳》。 2、认识沙锤,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表演歌唱。

教学难点: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 你的心情如何?

(2) 复听歌曲:听唱法学习歌曲 《金孔雀轻轻跳》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 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 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一组学生为歌曲编创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3、 编创与活动:

(1) 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 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 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龟兔赛跑》

课时:15——1

教学目标:

1、认识大管和双簧管,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聆听《龟兔赛跑》。

2、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串铃、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柯尔文手势。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聆听《龟兔赛跑》

(1) 完整地聆听乐曲。提示: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是不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2) 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复听乐曲。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着记住这一句旋律。

(3) 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

2、 串铃及演奏方法简介

3、 编创与活动《龟兔赛跑》游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大鹿》

课时:15——2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大鹿》,突出可爱小动物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 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歌曲。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表演《大鹿》

(1) 反复聆听歌曲。 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大鹿》怎样淘气?

(2)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 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 分小组边唱边表演《大鹿》。

(5) 加入打击乐器歌表演。

3、 编创与活动:

(1) 组织学生分小组,将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试一试。

(2) 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过新年

课时:16——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拜年》唱《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气氛,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运用x 和x 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过新年的歌曲。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小拜年》唱《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气氛,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柯尔文手势。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聆听《窗花舞》

(1) 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滑动。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什么?

(2) 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3、 聆听《小拜年》

(1) 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乐曲。

(2) 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 想象。

(3) 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 ,加深对乐曲的印象。听唱法学习《小拜年》

(4) 复听乐曲。用手指在画图形谱。

(5) 分小组讨论:结尾使你想到了什么?

(6) 唱乐曲用动作表演《小拜年》。学跳《小拜年》舞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表演《过新年》

课时:16——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过新年》,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打击乐器、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柯尔文手势。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表演《过新年》

(1) 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滑动。

(2) 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

(3) 分组进行编创活动。提示: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

(4) 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 背唱自创的歌曲表演《过新年》给爸爸、妈妈听。

(6) 聆听《晚会》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提示; 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心情是怎样的?

(7)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期末复习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课题:聆听《问声好》

课时:1——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律动。

2 新学期小结。

3 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 、基本部分:

1、聆听《森林水车》

a 、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 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 、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c 、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 聆听《早上好》

A 完整地聆听歌曲。

B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 听歌曲《早上好》分小组编创动作。

D 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 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表演《小麻雀》

课时:1——2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小麻雀》,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小动物。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麻雀》,并和《早上好》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 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歌曲。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 基本部分:

1、表演《小麻雀》

a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 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 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小麻雀》

a 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 再听范唱。

c 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liuxue86.com 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 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 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编创与活动

课时:2——1

教学目标: 通过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启发学生对节奏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3、 复习《早上好》。

二、基本部分:

1、 编创与活动:

(1) 这是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早上好》及教材主题《问声好》安排的。

(2) 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3)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

(4) 在分组设计更多的象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避免声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节奏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课题:时间的歌 课时;2——2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歌曲《小麻雀》。

二、基本部分:

1、 导入。

2、 聆听《在钟表店里》

(1) 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初步感受管弦乐曲。

(2) 展开联想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 好像看到了什么?

3、 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 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 教师完整地播放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点。

(3) 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时间的歌》 课时:3——1

教学目标: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表演《在钟表店里》

(1) 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 提示乐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复听乐曲。

(3) 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 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 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1) 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 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 提示学生,分成小组编创歌曲动作,有锣鼓镲伴奏。

5、 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 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这是什么》

课时:3——2

教学目标: 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这是什么》。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探索生活中的声音乐趣。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用打击乐器表现生活中的声音乐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 导入。教师将预先准备的图片给学生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2、 聆听《这是什么》

(1) 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 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3) 听唱法学习歌曲。

3、 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钟表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中提供的小故事。

(2) 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钟表的声音。

(3) 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美意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4、 编创与活动: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钟表的声音,创造出钟表的故事。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表演《童话故事》

课时:4——1

教学目标:

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表演《小红帽》

(1) 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 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 你听到了什么? 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 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 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 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 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表演《小红帽》

(1) 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 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

课题:童话故事

课时:4——2

教学目的:

1、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小天鹅舞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音乐情趣。

2、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小天鹅舞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小红帽》

(1) 结合歌曲《小红帽》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加动作比较合适。

(2) 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表演,试一试,看哪一种动作加入更好。

(3) 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 结合《小红帽》提示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编创与活动:

(1) 、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 ”的声音,其他几只鸭子叫“ga ”,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在把两种声音和

起来。 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 、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聆听《小天鹅舞曲》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了? 请你用动作表示(指钢片琴的声音) 音乐使你想到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课时:5——1

教学目的:

1、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 感受体验音乐轻快活泼的情绪。

2、能够运用有正确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 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先提示学生静静的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2) 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提示; 请你想象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1) 结合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加动作比较合适。

(2) 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表演,试一试,看哪一种动作加入更好。

(3) 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 结合《有一个人在林中》提示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课时:5——2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运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4、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 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找出他们的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

(3) 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 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5) 结合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加动作比较合适。

(6) 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表演,试一试,看哪一种动作加入更好。

(7) 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8) 结合《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提示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我的家在日稞则

课时:6——1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唱《我的家在日稞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唱《我的家在日稞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我的家在日稞则》

(1) 完整聆听歌曲范唱。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的强。歌中的衬子“呀”不要唱的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 歌曲学会后,分小组编创动作,要让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 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3. 聆听《雪莲献北京》

1. 初听歌曲。提示; 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 复听歌曲。提示; 选一种动作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课时:6——2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演唱,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

2、 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 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 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 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 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 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 哪个音低?

(3) 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3. 聆听《北京的金山上》 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音乐轻轻地拍手。

4. 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期中复习

课时:7—1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中考核

课时:7—2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课题:爱劳动

课时:8——1

教学目的:

通过歌曲的演唱《劳动歌》《不再麻烦好妈妈》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通过歌曲的演唱《劳动歌》《不再麻烦好妈妈》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通过听《不再麻烦好妈妈》的录音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来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劳动歌 》

课时:8——2

教学目的:通过歌曲的演唱《劳动歌》《不再麻烦好妈妈》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度。

教学难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的力度。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劳动歌》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音乐表现了哪些内容? 在节奏上有什麽特点?

3、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4、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音乐由远至近? 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歌曲《海娃的歌》

课时:9——1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歌曲《海娃的歌》《不再麻烦好妈妈》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重难点:聆听歌曲《海娃的歌》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入座!

2、 发生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导入。

2、 聆听《海娃的歌》

(1) 组织学生聆听《海娃的歌》的同时选放有关《海娃的歌》的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模仿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3、 音的高低:

(1) 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 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 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4、 创编节奏:

(1) 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2) 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表演《种玉米》

课时:9——2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种玉米》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难点:通过表演《种玉米》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通过《种玉米》的录音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来

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 聆听《海娃的歌》

(1) 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 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海娃的喜爱。

(3) 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2、 编创与活动:

(1) 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 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 怎样奏出长音? (3) 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 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课题:可爱的动物

课时:10——1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我的小绵羊》,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表演《我的小绵羊》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 通过表演《我的小绵羊》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表演《我的小绵羊》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我的小绵羊》咩咩叫,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小绵羊的可爱。

(2) 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 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 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1) 介绍响板:也成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演奏时:a 、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B 、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小袋鼠

课时:10——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探索式学习掌握响板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生练习。

3、 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表演《小袋鼠》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小袋鼠》,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 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 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 边唱歌边表演

2、 编创与活动:

(1) 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 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 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4) 聆听《袋鼠》《鸟店》说一说乐曲都表现了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表演《快乐的音乐会》

课时:11——1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快乐的音乐会》,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快乐的音乐会》

1、 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快乐的音乐会? 你见到的快乐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

2、 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理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 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海。

4、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的音准不正确。

5、 随着教师象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一二遍即可,不可久唱。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唢呐配喇叭

课时:11——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唢呐配喇叭》,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看图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读拍。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发声练习。

3、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唢呐配喇叭》

1、 完整地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 ,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 复听录音范唱。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

3、 听录音或教师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

4、 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5、 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6、 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小乐队》

课时:12——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分辨小乐队的不同乐器组合,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2、能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乐器。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发声练习并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聆听《小乐队》

(1) 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 你的心情怎样?

(2) 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 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 聆听《小乐队》

(1) 完整地聆听合唱乐曲。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小乐队有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相互评价。

(2) 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3、 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幸福生活

课时:12——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初步感受壮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同坐小竹排》。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壮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壮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同坐小竹排》

(1) 教唱歌曲之前,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在学生感受基础上,教师可简单介绍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壮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可结合一些有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听唱的基础上,随着范唱录音轻声朗读歌词。要求学生吐字清晰地演唱歌曲。提示学生衬词应唱的轻巧,要求学生注意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歌曲演唱的轻快而有弹性。

(3) 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编创动作,并由小组讨论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 聆听《同坐小竹排》 聆听乐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弹拨乐器做模拟演奏动作,或听教师介绍壮族的简单舞蹈动作,学做壮族一二个舞蹈动

作,随着音乐表演,体会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阿细跳月

课时:13——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歌曲。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彝族音乐。

教学难点: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发声练习。

3、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聆听《阿细跳月》

(1) 完整地初步聆听全曲。提示:这首歌曲是高兴还是悲伤的? 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

(2) 复听乐曲。边听边轻轻地合着节拍做拍手的动作。

2、 表演《同坐小竹排》

(1) 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 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壮族的风俗。壮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一个民族,然后让学生轻声读歌词。

(3) 边听音乐或教师弹琴,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速度可稍慢些。

(4) 跟着教师象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生只是感受歌谱。

(5) 歌曲熟悉后,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恰当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6) 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的心情。

(7) 结合歌曲的音乐表现的需要,按小组编创伴奏,为歌曲伴奏。

3、 编创与活动——听辨高低音。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 西伦达

课时:13——2

教学目标:

1、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按意图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教学重点:编创简单的节奏。

教学难点:有意图地编创。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聆听《西伦达》

(1) 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 你的心情如何?

(2) 复听歌曲:听唱法学习《西伦达》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 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 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2、 编创与活动:

(1) 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 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 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歌声与微笑》

课时:14——1

教学目标:

1、运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西伦达》。

2、聆听音乐《歌声与微笑》,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

教学难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复习柯尔文手势。

3、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导入。

2、 聆听《歌声与微笑》

(1) 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会做什么事? 你会做什么事?

(2) 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3、 表演《西伦达》

(1) 完整聆听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2) 复听范唱,心理默唱,看谁记得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 随录音唱歌词。

(4) 边听录音边唱。

(5) 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 讨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美丽的动物

课时:14——2

教学目标:

1、能理解音乐描绘的动物形象,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金孔雀轻轻

跳》。 2、认识沙锤,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表演歌唱。

教学难点: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 你的心情如何?

(2) 复听歌曲:听唱法学习歌曲 《金孔雀轻轻跳》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 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 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一组学生为歌曲编创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3、 编创与活动:

(1) 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 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 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龟兔赛跑》

课时:15——1

教学目标:

1、认识大管和双簧管,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聆听《龟兔赛跑》。

2、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串铃、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柯尔文手势。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聆听《龟兔赛跑》

(1) 完整地聆听乐曲。提示: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是不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2) 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复听乐曲。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着记住这一句旋律。

(3) 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

2、 串铃及演奏方法简介

3、 编创与活动《龟兔赛跑》游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大鹿》

课时:15——2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大鹿》,突出可爱小动物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 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歌曲。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表演《大鹿》

(1) 反复聆听歌曲。 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大鹿》怎样淘气?

(2)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 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 分小组边唱边表演《大鹿》。

(5) 加入打击乐器歌表演。

3、 编创与活动:

(1) 组织学生分小组,将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试一试。

(2) 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过新年

课时:16——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拜年》唱《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气氛,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运用x 和x 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过新年的歌曲。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小拜年》唱《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气氛,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柯尔文手势。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聆听《窗花舞》

(1) 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滑动。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什么?

(2) 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3、 聆听《小拜年》

(1) 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乐曲。

(2) 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 想象。

(3) 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 ,加深对乐曲的印象。听唱法学习《小拜年》

(4) 复听乐曲。用手指在画图形谱。

(5) 分小组讨论:结尾使你想到了什么?

(6) 唱乐曲用动作表演《小拜年》。学跳《小拜年》舞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表演《过新年》

课时:16——2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过新年》,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打击乐器、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柯尔文手势。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表演《过新年》

(1) 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滑动。

(2) 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

(3) 分组进行编创活动。提示: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

(4) 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 背唱自创的歌曲表演《过新年》给爸爸、妈妈听。

(6) 聆听《晚会》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提示; 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心情是怎样的?

(7)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期末复习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相关内容

  • 一年级音乐 教案
  • 清源镇学区 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教 者: 清源镇学区集体备课组 清源镇学区 小学音乐集体备课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李建学 成 员:李建学 宣 宏 王春花 张福德 周丽霞 李晓樱 王晓霞 孙杰善 王文飞 张 琴 备课要求: 1. 组长每周四组织备课组成员,对下周所备教案 ...

  • 高中音乐教案:[舞蹈音乐]教案模板
  • 高中音乐教案:<舞蹈音乐>教案模板 舞 蹈 音 乐 一. 学 科:艺术欣赏 二 .教学内容:舞蹈音乐 三 .课 型:视听结合欣赏课 四 .教 具:磁带.录像带.VCD.DVD . 五 .教学目的: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欣赏方法,让学生了解在欣赏舞蹈作品时,通过"听觉"和&q ...

  • 音乐教案-红星歌
  • [音乐教案-红星歌] 欣赏歌曲<红星歌> ----音乐(第六周)活动目标:1. 过欣赏音乐<红星歌>,学会区别雄壮有力与缓慢抒情的音乐性质,初步认识三段体音乐,并会用动作表现,音乐教案-红星歌.2. 通过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党的情感.3. 通过找朋友做动作,提高幼儿之间的交 ...

  • 音乐教案-秋天(第二教时)
  • [音乐教案-秋天(第二教时)] 一.目标:1. 在初步跟唱歌曲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较有情感地演唱歌曲,音乐教案-秋天(第二教时).2. 感受乐曲的优美,熟悉2/4节奏型.愿意在音乐伴奏下感受音乐.3. 初步学习用歌声和不同的动作表现出秋天树叶飞舞的意境.二. 重点和难点:幼儿在表现乐曲中尝试和同伴共同 ...

  • 音乐教案-音乐活动---好爸爸.坏爸爸
  • [音乐教案-音乐活动---好爸爸.坏爸爸] 韵律:好爸爸坏爸爸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音乐教案-音乐活动---好爸爸.坏爸爸. 2.幼儿能运用动作.表情根据旋律基本合拍地表演爸爸. 3.通过表演更能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

  •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编花篮>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聆听河南地方戏剧,进一步感受河南音乐 ...

  • 音乐教案-歌曲[青春舞曲]-教学教案
  • 2. 音乐活动: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

  • 幼儿园优秀教案小班音乐律动游戏教案:高人矮人
  • 优秀的幼儿园教案 小班音乐律动游戏教案:高人矮人 活动目标: 1.初步分析音的高低,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2.通过游戏产生对音乐活动的爱好. 活动准备:高人矮人图片.磁带.铃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小朋友为客人老师表演歌曲<小花.小树>.通过小树长高了引出主题. 二.进行部分 ...

  • 大中小音乐教案
  • 大.中.小班音乐教案集锦(音乐都找齐了) 小班音乐教案--喜洋洋和灰太狼 活动目标 尝试根据音乐形象的变化进行游戏,体验遵守规则.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录音机.电子琴."喜洋洋和灰太狼"中主要动物明星胸饰. 2. 情景布置:草丛.大树.房子等可供幼儿躲藏的道具. 活动 ...

  • 音乐教案-小猫钓鱼-教学教案
  • 小学音乐课本(人音版)第七册第七课<小猫钓鱼>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课型: 唱歌课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猫钓鱼>. 2. 变换拍子节拍练习. 3.六度.七度大跳练习. 4.创作表演.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歌声表现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并使 他们懂得做事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