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教案作者简_i

景物描写

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1.《胡同文化》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背诵《荷塘月色》

二、交代目标

三、讲授新课

(一)导入

我们读过不少散文,读过之后,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仿佛历历在目,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做生动形象的描写。

(二)实例解析

1.什么是景物特征

指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它处景物的地方,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

例1

“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指包头和呼和浩特)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剪伯赞《内蒙访古》

解析:这是大手笔勾勒景物的特征,是一幅鸟瞰图,缩千里于咫尺,作者用“青铜的屏风”比喻阴山主脉的形状和色调,用“拖”字写山坡的态势,这些都是秋天阴山所特有的,加上黄河,阳光的烘托,城市的点缀,整个画面洋溢着和平,宁静的气氛。 例2

“桃林的面前,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在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在石家俱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靠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脖子就树干瘙痒,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

茅盾《风景谈》

解析:是工笔描摹(图画的一种手法,用笔工整,注意细节的描绘,区别于“写意”),写景物的特征。范围不大,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都仿佛带着泥土气息,一草一木,每个细小的景物,都没有脱离这一特征。

例3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上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朱自清《荷塘月色》

解析:用荷塘里叶子和花的朦胧,来衬托月光更加朦胧。对景物的描写有时只是单纯的描写还不够,应适当的运用一些手法,例如,衬托、烘托、动静结合、通感的艺术手法等,效果会更好。 例4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威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鲁迅《听潮》

解析:这是用艺术通感写海浪很小的声音。产生联想,回味无穷。

例5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加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解析:这是用比喻和烘托的手法写船行之速。

鲁迅《社戏》

(三)观察积累

抓住景物的特征,离不开日常生活中观察习惯的养成,到了一个地域,要观察地貌特征、气候特点、风土人情等等。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谈话中,间接地了解这些内容。可以说,不管哪一位作家,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积累,没有对前人经验的总结,都不会有好的作品,更不会有“形神兼备”的描写。所以日常收集资料很重要,这是写作的第一关。

(四)片段训练

要求:抓特征描写冬季的月光,可适当融入个人情感,把景物写的生动一些,50—100字均可。

(五)习作讲评

1.点评学生作品

2.示例

冬天的月光

夜,已经深了。苍穹中几颗疏疏朗朗的星,微微透着一丝寒意。只有那一弯残月,在极深沉的夜幕中,在几朵飘悠的云中若隐若现。清凉的光,如水般倾泻,玉般寒彻,照着不

再是万家灯火的人间。

(六)总结

(略)

四、布置作业

1.片段训练,要求:抓特征描写一种景物,可适当融入个人情感,把景物写的生动一些,50—100字均可。

2.每人准备一段朗读,要求:读音准确,断句分明,声音适当,感情饱满。

景物描写

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1.《胡同文化》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背诵《荷塘月色》

二、交代目标

三、讲授新课

(一)导入

我们读过不少散文,读过之后,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仿佛历历在目,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做生动形象的描写。

(二)实例解析

1.什么是景物特征

指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它处景物的地方,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

例1

“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指包头和呼和浩特)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剪伯赞《内蒙访古》

解析:这是大手笔勾勒景物的特征,是一幅鸟瞰图,缩千里于咫尺,作者用“青铜的屏风”比喻阴山主脉的形状和色调,用“拖”字写山坡的态势,这些都是秋天阴山所特有的,加上黄河,阳光的烘托,城市的点缀,整个画面洋溢着和平,宁静的气氛。 例2

“桃林的面前,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在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在石家俱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靠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脖子就树干瘙痒,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

茅盾《风景谈》

解析:是工笔描摹(图画的一种手法,用笔工整,注意细节的描绘,区别于“写意”),写景物的特征。范围不大,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都仿佛带着泥土气息,一草一木,每个细小的景物,都没有脱离这一特征。

例3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上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朱自清《荷塘月色》

解析:用荷塘里叶子和花的朦胧,来衬托月光更加朦胧。对景物的描写有时只是单纯的描写还不够,应适当的运用一些手法,例如,衬托、烘托、动静结合、通感的艺术手法等,效果会更好。 例4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威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鲁迅《听潮》

解析:这是用艺术通感写海浪很小的声音。产生联想,回味无穷。

例5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加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解析:这是用比喻和烘托的手法写船行之速。

鲁迅《社戏》

(三)观察积累

抓住景物的特征,离不开日常生活中观察习惯的养成,到了一个地域,要观察地貌特征、气候特点、风土人情等等。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谈话中,间接地了解这些内容。可以说,不管哪一位作家,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积累,没有对前人经验的总结,都不会有好的作品,更不会有“形神兼备”的描写。所以日常收集资料很重要,这是写作的第一关。

(四)片段训练

要求:抓特征描写冬季的月光,可适当融入个人情感,把景物写的生动一些,50—100字均可。

(五)习作讲评

1.点评学生作品

2.示例

冬天的月光

夜,已经深了。苍穹中几颗疏疏朗朗的星,微微透着一丝寒意。只有那一弯残月,在极深沉的夜幕中,在几朵飘悠的云中若隐若现。清凉的光,如水般倾泻,玉般寒彻,照着不

再是万家灯火的人间。

(六)总结

(略)

四、布置作业

1.片段训练,要求:抓特征描写一种景物,可适当融入个人情感,把景物写的生动一些,50—100字均可。

2.每人准备一段朗读,要求:读音准确,断句分明,声音适当,感情饱满。


相关内容

  •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教案
  • 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谭礼敏 教学目标: 1. 学会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并捕捉到景物特征. 2. 根据观察的顺序和景物特点,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 3. 尝试模仿和学习一些描写景物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比喻等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写景. 教学难点: 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技巧. ...

  • 小学生写景作文教案(1)
  • 讲评课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执教教师:胡老师 教学目标: 1.在听.说.读.写.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参与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景能力 教学重点:归纳写景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引入:同学们,有位诗人说过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qu ...

  • 1.2015下四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ok
  • 博才金峰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 ...

  • [满井游记]教案设计二
  • <满井游记>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法引导 本文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 [小石潭记]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 诵读课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3. 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 字词过关(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给下列字 ...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txt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刘兴文 教学目的: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 ...

  •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1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黄健 黄山文峰学校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 2.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3.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4.体会课文疏朗而又细腻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征,体会作 ...

  •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
  •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和欣赏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诵读法,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段落配上相应的音乐,然后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美的意境.比较法,通过对两篇课文的语言 ...

  • 写出景物的特征作文教案
  • 写出景物的特征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景物描写的要领: 2.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写景抒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二课时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然景物一旦被技术高明的画师摹入画面,被独具慧眼的摄影师摄入镜头, 就形成了"框中之景",&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