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四)考查课学期论文
姓名:周青山
班级:汉语言文学1011班
学号:2010102111
探讨《西游记》中唐僧形象
《西游记》作为我国的古典小说顶峰之作。它里面的故事已为人们广为流传,甚至连小孩也能对其进行诵说一番。书中的各个形象已被各个评论家都广为评价与解析。但是,今天,作为古代文学课的期末论文,我还是想再谈一谈《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
在《西游记》这本作品中,我将唐僧形象的重要性排在第二位,也就是在孙悟空之后。确实,就作者在《西游记》中安排主人公出场顺序中,唐僧也是仅次于孙悟空出场。作为二号人物。他确实是具有足够重要的地位,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有足够强大的后台。唐僧地位是当时如来座下的一位佛陀转世。同时雷音寺及天宫基本上都还是唐僧的有力后盾。儿孙悟空能力是上天入地,不受天地四方的约束,横行于天地之间,无拘无束,是由一块五色石孕育而来,与明同辉,与天地同岁。因而事实上还是孙悟空的地位最高。至于八戒、沙僧则地位就降低了许多。八戒是犯了天规的天将,沙僧则是一个低位的神祗,因而他们两个低位自然比不上悟空与唐僧的低位,甚至连一些所谓的妖怪的神通都比不上。
既然之前我们队唐僧师徒四人在《西游记》中的一个大致排名有了一个定位。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塑造这位男二号主人公呢?唐僧,最开始给人的就是一心向善、自由孤苦、虔心向佛,最终在唐王朝中因佛学高深,得到了皇帝的青睐,与皇帝结为异姓兄弟。同时,唐僧也准备牺牲自我,前往西天取经,来福泽故里。在这里,一位心的善良、佛学高深、心境无邪、追求真理的得道高僧的形象出现在了我们眼中。他俨然成了光明的象征。他走在哪里,那里就因此而带来一片光明。然而,作者却并未如此的继续安排剧情,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灾难来写的。他的善良、仁慈总是给敌人以可乘之机,给自己身边的人带来了麻烦。他的自以为是,却总是为自己善良而人妖不分,以为悟空的行为就是不善,他的仁慈总以为好心会有好报,而把悟空的斩妖除魔的决心视为恶。殊不知,唐僧的这
种种表现,可以说是人妖不分、敌我不分,可以说是亲小人,远贤臣了。他一方面是在驯服三徒弟身上的妖气,使其一心向善,归于佛;另一方面,在驯服徒弟的过程中,自己的得道高僧的形象已经岌岌可危了。嗔、怒、痴等恶念已经在他的身上表现出来了。但他心中的善念的执着,对佛的向往,是他的高僧形象哪怕是犯了错,但仍然无法抹去。
有许多评论家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很多人都指出“八戒是象征着现实中的人、平凡的人”,认为八戒身上的那些举止,那些为人处世的作风,那些调侃、玩世不恭的话语,是与我们现实中的人是很接近的。因此,大家都认为我们现实中的人在作品中就是八戒。当然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觉得八戒形象实在是丑陋,丑化了我们。但反过来,我想八戒所代表的仅仅是一类人,是那些世俗平民或是市井之徒。但唐僧的形象我觉得也代表了一类人,代表的那部分具有着不凡身份,苦于想执行善念却不能的艰难,只能借助于他人的力量,但自身的不凡地位与心中执念又总是阻碍着自己真是想法的事实,因而犯了错误。
因此,唐僧的形象,在我看来也不过是现实中的一类人的化身,并非就是圣人、完人的化身。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考查课学期论文
姓名:周青山
班级:汉语言文学1011班
学号:2010102111
探讨《西游记》中唐僧形象
《西游记》作为我国的古典小说顶峰之作。它里面的故事已为人们广为流传,甚至连小孩也能对其进行诵说一番。书中的各个形象已被各个评论家都广为评价与解析。但是,今天,作为古代文学课的期末论文,我还是想再谈一谈《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
在《西游记》这本作品中,我将唐僧形象的重要性排在第二位,也就是在孙悟空之后。确实,就作者在《西游记》中安排主人公出场顺序中,唐僧也是仅次于孙悟空出场。作为二号人物。他确实是具有足够重要的地位,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有足够强大的后台。唐僧地位是当时如来座下的一位佛陀转世。同时雷音寺及天宫基本上都还是唐僧的有力后盾。儿孙悟空能力是上天入地,不受天地四方的约束,横行于天地之间,无拘无束,是由一块五色石孕育而来,与明同辉,与天地同岁。因而事实上还是孙悟空的地位最高。至于八戒、沙僧则地位就降低了许多。八戒是犯了天规的天将,沙僧则是一个低位的神祗,因而他们两个低位自然比不上悟空与唐僧的低位,甚至连一些所谓的妖怪的神通都比不上。
既然之前我们队唐僧师徒四人在《西游记》中的一个大致排名有了一个定位。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塑造这位男二号主人公呢?唐僧,最开始给人的就是一心向善、自由孤苦、虔心向佛,最终在唐王朝中因佛学高深,得到了皇帝的青睐,与皇帝结为异姓兄弟。同时,唐僧也准备牺牲自我,前往西天取经,来福泽故里。在这里,一位心的善良、佛学高深、心境无邪、追求真理的得道高僧的形象出现在了我们眼中。他俨然成了光明的象征。他走在哪里,那里就因此而带来一片光明。然而,作者却并未如此的继续安排剧情,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灾难来写的。他的善良、仁慈总是给敌人以可乘之机,给自己身边的人带来了麻烦。他的自以为是,却总是为自己善良而人妖不分,以为悟空的行为就是不善,他的仁慈总以为好心会有好报,而把悟空的斩妖除魔的决心视为恶。殊不知,唐僧的这
种种表现,可以说是人妖不分、敌我不分,可以说是亲小人,远贤臣了。他一方面是在驯服三徒弟身上的妖气,使其一心向善,归于佛;另一方面,在驯服徒弟的过程中,自己的得道高僧的形象已经岌岌可危了。嗔、怒、痴等恶念已经在他的身上表现出来了。但他心中的善念的执着,对佛的向往,是他的高僧形象哪怕是犯了错,但仍然无法抹去。
有许多评论家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很多人都指出“八戒是象征着现实中的人、平凡的人”,认为八戒身上的那些举止,那些为人处世的作风,那些调侃、玩世不恭的话语,是与我们现实中的人是很接近的。因此,大家都认为我们现实中的人在作品中就是八戒。当然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觉得八戒形象实在是丑陋,丑化了我们。但反过来,我想八戒所代表的仅仅是一类人,是那些世俗平民或是市井之徒。但唐僧的形象我觉得也代表了一类人,代表的那部分具有着不凡身份,苦于想执行善念却不能的艰难,只能借助于他人的力量,但自身的不凡地位与心中执念又总是阻碍着自己真是想法的事实,因而犯了错误。
因此,唐僧的形象,在我看来也不过是现实中的一类人的化身,并非就是圣人、完人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