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全词赏析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的作者是苏轼,被选入《全宋词》。此词是根据唐朝诗人韩愈(字退之)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大约作于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

【原文】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作者:宋·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释】

1、此词为元丰三年((1080)作,与《杨花词》同时。

2、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文忠是他死后的谧号。欧阳修是苏轼的座师。

3、退之《听颖师琴》诗:退之,韩愈帅字。颖师为名僧,唐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师:当时对僧侣的通称。“颖”为此僧之名。李贺有《听颖师弹琴歌》。

4、建安:北宋时,浦城属建州,建州州治在建安,所以苏轼说邢建安章质夫。

5、隐括:依据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词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此指苏轼改韩愈《听颖师琴》诗为词。

6、昵昵儿女语:此句用韩愈原诗。昵昵:亲近、相爱。

7、那灯火”句:形容乐声和柔,情感沮存。

8、恩怨尔汝:出于相爱的责怨。尔汝.古代最亲近的人,才以“尔”、“妆”相称。

9、“一鼓”句:《左传·庄公十年》有“一鼓作气,之语,填然;鼓声洪大貌。

10、青冥:天空。“飞絮搅青冥”:即韩愈原诗“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11、“众禽里”三句:引韩愈原诗“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12、“跻[jī]攀”二句.引韩愈原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13、指间风雨:变化的乐曲。14肠中冰炭:听演奏时感情急剧变化。韩愈原诗为:“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5、无泪与君倾.形容乐声感人之深,听者为之泪尽。韩愈原诗为“湿衣泪滂滂”。

【赏析】

此词是根据唐朝诗人韩愈(字退之)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大约作于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词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也即按照词牌的格式和声律来“矫制”韩诗,一则增添新内容,二则减去原作中的部分诗句,三则利用原诗句稍加变化,以创新意。韩愈的原诗如下:

昵昵儿女语,思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苏词从开头到下片的“一落百寻轻”均写音乐,写音乐的部分比韩诗增加了十个字,占了全词百分之七十多的篇幅,使得整个作品更为集中、凝练、主次分明,同时又保留了韩诗的妙趣和神韵。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谈爱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缥缈幽远之致。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无泪与君倾”,较之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

诉诸听觉的音乐美,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但词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苏轼这首词的“隐括”,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词牌介绍】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格律对照】

格律对照: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作者:苏舜钦)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韵)。(上六下五亦可)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韵)。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韵)。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相猜鸥鸟,不肯傍青纶。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注】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平仄可出入处颇多,须善掌握调配。

【繁体对照】

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

作者:宋·蘇轼

(歐陽文忠公嘗問余:“琴詩何者最善?答以退之聽穎師琴詩最善。公曰:此詩最奇麗,然非聽琴,乃聽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質夫家善琵琶者,乞爲歌詞。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詞,稍加隱括,使就聲律,以遺之雲。)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壹鼓填然作氣,千裏不留行。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

衆禽裏,真彩鳳,獨不鳴。跻攀寸步千險,壹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的作者是苏轼,被选入《全宋词》。此词是根据唐朝诗人韩愈(字退之)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大约作于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

【原文】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作者:宋·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释】

1、此词为元丰三年((1080)作,与《杨花词》同时。

2、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文忠是他死后的谧号。欧阳修是苏轼的座师。

3、退之《听颖师琴》诗:退之,韩愈帅字。颖师为名僧,唐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师:当时对僧侣的通称。“颖”为此僧之名。李贺有《听颖师弹琴歌》。

4、建安:北宋时,浦城属建州,建州州治在建安,所以苏轼说邢建安章质夫。

5、隐括:依据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词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此指苏轼改韩愈《听颖师琴》诗为词。

6、昵昵儿女语:此句用韩愈原诗。昵昵:亲近、相爱。

7、那灯火”句:形容乐声和柔,情感沮存。

8、恩怨尔汝:出于相爱的责怨。尔汝.古代最亲近的人,才以“尔”、“妆”相称。

9、“一鼓”句:《左传·庄公十年》有“一鼓作气,之语,填然;鼓声洪大貌。

10、青冥:天空。“飞絮搅青冥”:即韩愈原诗“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11、“众禽里”三句:引韩愈原诗“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12、“跻[jī]攀”二句.引韩愈原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13、指间风雨:变化的乐曲。14肠中冰炭:听演奏时感情急剧变化。韩愈原诗为:“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5、无泪与君倾.形容乐声感人之深,听者为之泪尽。韩愈原诗为“湿衣泪滂滂”。

【赏析】

此词是根据唐朝诗人韩愈(字退之)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大约作于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词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也即按照词牌的格式和声律来“矫制”韩诗,一则增添新内容,二则减去原作中的部分诗句,三则利用原诗句稍加变化,以创新意。韩愈的原诗如下:

昵昵儿女语,思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苏词从开头到下片的“一落百寻轻”均写音乐,写音乐的部分比韩诗增加了十个字,占了全词百分之七十多的篇幅,使得整个作品更为集中、凝练、主次分明,同时又保留了韩诗的妙趣和神韵。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谈爱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缥缈幽远之致。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无泪与君倾”,较之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

诉诸听觉的音乐美,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但词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苏轼这首词的“隐括”,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词牌介绍】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格律对照】

格律对照: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作者:苏舜钦)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韵)。(上六下五亦可)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韵)。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韵)。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相猜鸥鸟,不肯傍青纶。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注】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平仄可出入处颇多,须善掌握调配。

【繁体对照】

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

作者:宋·蘇轼

(歐陽文忠公嘗問余:“琴詩何者最善?答以退之聽穎師琴詩最善。公曰:此詩最奇麗,然非聽琴,乃聽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質夫家善琵琶者,乞爲歌詞。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詞,稍加隱括,使就聲律,以遺之雲。)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壹鼓填然作氣,千裏不留行。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

衆禽裏,真彩鳳,獨不鳴。跻攀寸步千險,壹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相关内容

  • 119-----望江南 超然台作_望江南 苏轼 赏析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苏轼,然后赏析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的注释: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 ...

  • 苏轼[西江月①]赏析
  • 西江月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②,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③已鸣廊④,看取眉头鬓上⑤.    酒贱⑥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⑦.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选自<苏轼词赏析集>)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②世事一场大梦:出处为<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 ...

  • 苏轼[赤壁赋]赏析
  • 苏轼<赤壁赋>赏析 走出心灵的阴霾:佳作<赤壁赋>赏析 李占名 <赤壁赋>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是苏轼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他除了礼佛参禅,就去赤壁矶头欣赏自 ...

  • 陆波校长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赏析(图文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还是著名词人,有<东坡乐府>传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中的精品.苏轼的词开北宋豪放一 ...

  • 古典书法[归去来兮辞]赏析
  • <归去来兮辞>赏析 ---古典书法赏析作业 在所有的书体中,最喜欢的莫过于行书.有着楷书的端正平稳,又不失草书的放纵流动,这就是行书.在古典书法中,行书可以说有着极高的地位,堪称经典的作品层出不穷.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天下三大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 ...

  • 苏轼谪居时期经典词作赏析
  • 内容摘要: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居期间的生活经历.深刻感悟等都成其为写作内容,并且成就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本文立足这一时期的经典词作赏析,领略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苏轼 谪居时期 经典词作 北宋文豪苏轼一生的文学成就彪炳史册,尤其谪居期间更是佳作迭出.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 ...

  • 朗读赏析体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这部分是苏轼回归现实后的一种感慨 , 被贬的郁闷. 赏月 的欣 喜 , 统化 为心底 无 奈的诘 问与 呼告 ! 统 抓住 了 " 字也 就 闲" 充盈之时, 以心灵的视觉去观察. 审视. 思考眼前的景物细节, 说不定他们也能将 自 己情感的足迹印在这些景物上.固 抓住了 作者的 ...

  • 苏轼诗词的平淡美赏析
  • 摘要:文章从意境深远隽永.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涵义两个方面探讨了苏轼"平淡"诗词中的"滋味",从画面美和韵律美两个方面探讨了苏轼诗词中的平淡之美. 关键词:苏轼:诗词:赏析 宋代诗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都追求一种平淡的美,有学者说,中国古典诗词将平淡美当做审美 ...

  • 国学名句赏析及翻译
  • 国学名句赏析及翻译 国学名句赏析及翻译谷风冀雨 国学名句赏析及翻译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quo ...

  • 蝶恋花·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_苏轼_古诗文网
  • 蝶恋花·春景 (2106人评分) 8.7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收藏 app下载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