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其它公众号将栏目广传,但禁止使用恩典365的logo,禁止剪辑、禁止进行销售或募款等活动。谢谢配合与理解。
摩西的 「求」 和 「愿」
读经:诗篇九十:1,12-17
旧约的诗篇又称为大卫的诗,因为大都是圣灵藉着大卫写的,大卫的年代大约在主前一千年,而诗篇第九十篇是摩西写的,摩西的年代约在主前一千两百五十年,所以这是全部诗篇中最古老的一篇诗。解经有一个原则:凡是最早出现的,其本身大抵具有代表性,诗篇第九十篇就有此示范性。
开头小标题说:「神人摩西的祈祷」,「神人」一词也可以翻作「属神的和属人的」,换句话说,属神的摩西,是事奉神的,属人的摩西,是服事人的,他是神人间的联系,在旧约律法时代,透过他,神把祂的心意向人显明,人藉着摩西的传话,明白神的旨意,所以称为神人摩西。他的祷告具有重要的启示性,第一句话,他说:「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何谓居所?我们可以分三方面来思想:第一是「家」,第二是「归宿」,第三是「避难所」。
家能给人提供温暖和安慰,家是人的根。世态向来炎凉,冷酷的事太多,回到神里面,就得到家的温暖,神要擦干你的眼泪,向你说安慰的话,神扶持你,给你所需要的帮助。同时家也是根基,人有了神,就不再飘浮无定,因为找到了生命的根源,就不再感觉虚空。诗篇九十篇二至十一节都是讲世界的虚空,所以摩西叹息着说:「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所过的年日劳苦愁烦,转眼成空,如飞而去。」在虚空的世界里,人所能得到的最后满足就是神。有神,我们就有根,根基稳固,不怕大风大浪,「有主同舟,笑看风浪」,就是这个道理。神是我们的家,这家已经神格化,找到神就找到家,找到安慰,找到根基。
居所还有「归宿」的意思,生如寄、死如归,几十年转眼过去,究竟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生的目的为何?人到底为什么来到人间?又将到何处去?这是归宿的问题。有了神作我们的居所,人生找到价值,生命找到意义,晓得将来往哪里去,知道今天该做什么,为何而活,如何而活,都有了答案。雪莱说:「希望使人年轻」,人有希望就不易老,因有盼望,有理想,有远景,我们在神里面,找到了这些归宿。
居所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避难所」,避难所提供安全,可享安息。找到神就找到了避难所,因祂是我们随时的帮助,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诗歌,是我们的山寨,是我们的高台。圣经用很多词汇来说明神人之间的关系,「避难所」这个词最为实际,神是我们人的藏身之处,世界普遍缺乏安全感,找到神就有了倚靠,因为「倚靠耶和华的人好像锡安山,永不动摇」(诗一二五:1)。
要想确保这个居所成为我们的家,我们的归宿,我们的避难所,需要四个「求」和四个「愿」,这都是摩西的祷告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祷告有两种表态:一是求,一是愿,求是指现在的需要,愿是指未来的盼望。求什么呢?从十二节开始到十五节讲到四方面的求:第一求得智慧,第二求得怜悯,第三求得慈爱,第四求得喜乐。
第一、求得智慧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数算日子的结果,就数出智慧,人最大的难处就是无知。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罪人祷告时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路二十三:34)不晓得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无知,无知就因缺少智慧。人因无知造成犯罪的事实,就需要用智慧来胜过,这智慧是属天的,属灵的,出于神的,这个智慧是人人不能或缺的!真理启示我们,最重要的属灵智慧,就是保罗写信给提摩太说:「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三:15)这个得救的智慧是最高级的智慧,没有这个得救的智慧,人就不能得救,他讲理由,讲理性,讲理智,不知道讲信心,听道时心里一直打问号,起疑惑,存批判挑剔的态度,这样的人,是和自己过不去,怎么能得救呢?求主给他一个得救的智慧,他所有的世界的智慧,只能帮助他走向灭亡的大道。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了得救的智慧,比一个高等知识分子的智慧要高,他能认识真神,他能相信救主,他能接受福音,他能承认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一点不疑惑,这是了不起的智慧,我们都需要有这个智慧。当我们数算日子的时侯就把这个智慧数算出来了,为什么?因为人生不过数十寒暑,转眼成空,如飞而去,你一直在讲理性,讲理由,活在头脑中,不肯用信心来接受真神,你到底有什么益处呢?你这样的不肯谦卑下来,到底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你想想看。你一数算日子,发现过一天少一天,少一天就少一个机会,得救机会愈来愈少,你这样数算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真需要有得救的智慧。
最近我在香港北角宣道会,主领一连五天连主日有七次的聚会,有一晚在领会之前诗班献唱一首短诗,很感动人,是一个和尚悔改信主后所写的诗歌,叫「万空歌」,其词曰:「寒来暑往春复冬,看得浮生总是空;名也空,利也空,人生渺渺在空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田也空,地也空,换来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房也空,院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官也空,职也空,尽是孽债恨无穷;车也空,马也空,人去物存永无穷;看来只有一事实,信仰耶稣是真宗。」和尚本来四大皆空,竟然蒙恩找到真正不空的东西,他得救了,数算日子就数出智慧来,多看看,多想想,人就看破,想通,觉得世上一切都要过去,唯独信靠耶稣得永生,是永桓的生命,永远不会过去,这是真正的智慧。原谅我提到我的老母亲,她今年八十四岁,开始蒙恩信主时才五十岁,五十岁开始读经,她原本没有念过书,现在祷告时都是神的话,这是出于神的智慧,神给人智慧,人就能够明白真道,感谢主!
第二、求得怜悯
「求你转回,为我们存留怜悯。」由新约的观点,就是求主快来!主必再来,已经站在门口了!世上一切的问题都等候主来解决,主不来,一切问题都没有答案,世界所提供的答案,都是相对的,里面还有新的问题。柏拉图说:「问题的产生往往由于答案的压力。」答案压出问题,为什么?问题需要答案,答案提出来了,并不是标准答案,世上所谓标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答案中潜伏着新的问题,需要找寻新的答案,结果新的答案出来了,里面还有更新的问题,就需要找寻更新的答案,人类永远有问题存在,永远没有完全的答案,只有等到耶稣再来,祂是一切问题的答案,祂来了,那时人就没有问题了,因为「罪」的问题已被完全彻底的解决,剩下的都不成问题了。地上永远有问题,天上才有永远的答案。因此,我们要求主转回,求主再来。主已经来过一次,第二次还要再来,第一次祂来拯救世界,第二次祂来审判世界,今天的时代就在主第一次已来与第二次将要再来之间,就是所谓恩典时代,需要信徒人人作工,把救恩分享给需要得救的可怜的罪人,我们要祷告求主快快回来,为我们存留怜悯。
十月四日那天我在泰国曼谷一教会讲道,中午时分忽然下了倾盆大雨,两个小时不停,整个曼谷市都淹水了,那天晚上聚会被迫取消一次,人都不能进教堂,我在旅馆也出不来,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水才退尽。想到当年挪亚时代四十昼夜大雨,天上窗户打开,地上渊源裂开,把全世界都淹没了,可知末后时代许多灾难都是预兆,是大灾难的缩影,警告末世的人不要拜偶像、爱玛门、寻求罪中之乐,应当及时悔改,离弃虚妄,归向真神,不会太久,主必再来,当主再来时,地上会有大灾难,圣经说将来世界要被火焚烧。凡「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彼后三:1O),所以我们为人应当如何圣洁,如何敬虔预备自己,腰上束带,手上点灯,预备好油,迎接主来,这祷告是每天应当有的,求智慧,求怜悯。
第三、求得慈爱
「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这个「早早」饱得你的慈爱,不是「快快」的意思,乃是每天早晨要享受主的慈爱。用什么方法?就要每晨灵修,持守晨更增加灵性力量,接受主的慈爱。主每早晨都有新的恩典给我们存留,但是人们常不懂得享受,何等可惜!不论你多忙,要把早晨一段时间分别为圣,单一的亲近主,虽然工业社会大家都忙,但不能忘记这里有一个应许给你:「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这个「饱」字非常美,从前不信主时,人请吃饭,「既饱以酒,又饱以德」,是表示谢意的应酬话!现在神告诉我们可以「饱爱」,那是何等宝贵!摩西这样祷告,有一事实根据:在出埃及记十四章二十四节,讲到当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神用云柱火柱引导他们,法老军兵追赶以色列人,法老军兵是全副武装,以色列人是赤手空拳,那是绝不能相比的,结果神就在「晨更」时候,在云柱火柱中向埃及人观望,这一看,埃及的军兵就乱,结果都淹死在海中,以色列人安全逃离埃及。这件事,给我们看见「晨更」多重要!我们早晨灵修,仰望神,在祷告时神就动工,所以「晨更」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大,神会挪开一切的拦阻,对付你的仇敌,保护你脱离危险,这都在晨更中享受了神的洪恩大爱,我们不能不知道!
第四、求得喜乐
「求你照看你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叫我们喜乐。」喜乐是从苦难中得来,摩西的祷告给我们指出,而且这个苦难也是祂使我们受的!主要我们背十架,跟随祂,有时生活中平白无故的来个难处,你要相信,那是神许可的,藉着那个苦难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喜乐,有实质的喜乐,这种喜乐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浮面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也不是人所能夺去的!神既然爱我们,为什么又使我们受苦呢?我们如果不受苦,我们永远长不大。小孩子学走路,不跌倒永远不会走,这个跌倒是大人许可的,藉着这个跌倒,他就学会了走路。认识这个真理,我们就当在苦难中,保持喜乐的心,这是见证,也是能力!
昨日报载美国的电影明星平克劳斯贝死了,讲台很少提到电影明星,但我今天要特别破个例,因为这个人曾演过一部叫「与我同行」的戏,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三十多年前我还没信主,看了这场电影对于基督教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那部戏讲一个传道人背十架走主窄路,而不着痕迹,从不哀声叹气,乃是始终欢欢喜喜,那是真的背十架,没有怨天尤人,只有赞美的歌颂!平克劳斯贝演一个年轻的传道人,奉派去接管一个荒凉的教会,这教会有个老牧师,年迈胡涂,连教堂都被火烧了。年轻的牧师同情老牧师,没有显明奉命接收的身份,只说是来协助他的,但老牧师看这年轻人很不顺眼,给他许多莫须有的麻烦,不必要的辖制,无理由的要求,许许多多的为难,但这个年轻的牧师都忍受了,默默无声的作工。他从主日学整顿起,把那些穷苦的孩子组织起来,接下来诗班,姐妹会,弟兄会都建立起来了,新礼拜堂也盖起来了。后来老牧师才知道这位年轻同工的身份,他很感动,最后这个年轻人从几百里外把老牧师的母亲接来,让他们在圣诞节母子团聚作为一项圣诞礼物。他这种费尽心思,用爱心为对方考虑,替别人设想,为大家安排,各种恩赐都充分表现出来,但他一点不显扬自己,完全尊重老牧师,爱心舍己隐藏在主里面,作了很多工作,都让老牧师去承当人的称赞。我实在很受感动,当时我还是外邦人,尚未信主,心想基督教都是这样子的话,为什么大家不做基督徒呢?这出戏的最后一段非常含蓄有味,当老牧师已学会如何守住羊群,善尽职守时,这年轻人告别了,老牧师问他到哪里去。不等这个年轻牧师答复,老牧师就自动补充一句话,作为全剧的结束,他说:「你不必告诉我到哪里去,我想你要去的地方,一定还有另一个我在等你。」又是一个有问题的教会等候这个青年牧师用神的大爱去挽回。平克劳斯贝已经去世,但「与我同行」留给我印象永远不会失去,在苦难中的喜乐,是我们的榜样!
诗篇九十篇从十六节到十七节讲到四个愿。十六节「愿你的作为向你仆人显现」,祢的作为就是「神迹」,就是「眼见神迹」,是第一个愿。第二、「愿你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就是,「荣及子孙」。第三、「愿主我们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就是「身显荣美」。第四、「手所作的工愿你坚立」,就是「手获建树」。眼见神迹的结果,内心得到释放,荣及子孙的结果,家庭就有见证,身显荣美的结果,生活就有榜样,手获建树的结果,工作就有果效。这四个愿都是长远的企望!求主带领我们前面的道路,一站一站往前走。
第一个愿:眼见神迹
我们应当看见整个大自然都是神迹,太阳、月亮、一草、一木都是神迹,人是神迹,基督徒更是神迹,最大的神迹是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不信变成笃信,每一个基督徒,就代表一个神迹,「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 (路十八:27),有这样的信心,一切神迹都没有问题!这是一个愿,愿我们的眼睛一直看见神迹,生活中遭遇的每件事都是神迹,不要等到撞车没有死伤才是神迹,每天坐车都不出车祸,就是神迹。彼得打鱼,打了一夜打不上一条,耶稣上船来,告诉他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满网鱼简直拉不上来,这是神迹,鱼打上来是神迹,但打不上来更是神迹,打了一夜都没打着一条鱼不更是神迹吗?因为祂「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 (启三:7),所以正面的、反面的都是神迹,这是真理的平衡,宇宙中间除了神之外,都是相对的,惟独神是绝对的!愿主常常向我们显明祂的神迹,使我们心内得释放得鼓励。
第二个愿:荣及子孙
使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家庭也有见证。所罗门说:「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箴十四:26)真心信主事奉主的人,实在看见神透过我们怜悯儿孙,全家老幼蒙主保守眷顾,这就是荣及子孙。今天社会强调「代沟」,我一再讲过教会中间没有沟,即使有沟,也被神的爱填平了。美国最近有人发起一个叫做「听的运动」,勉励大家安静听听别人的话,作父母的听听儿女的声音,作儿女的也听听父母的话,其实,我们最应当听的是神的声音。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 (约五:24)神的话所启示的真理,都是平衡的,儿女当「孝敬父母」(弗六:2) ,父母也「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西三:21),这是神的道,神的道没有偏颇,这是人所应当恭敬领受的!
第三个愿:身显荣美
在我们自己身上也能彰显神的荣美,天天活出主的形像,让基督的生命从我们里面流露馨香之气,彰显主的谦卑柔和的心!听说一位外国博士有一次在布道会中讲到世界的虚空,举出许多美国大财阀最后的结局,几乎个个悲惨,他引述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故事,这个钢铁大王贫苦出身,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等到他发财成名了,为了附庸风雅,常请一些知识分子共饭。有一次他请四位大学校长一起吃饭,展览他的成果,夸耀他的成就,最后他说:「你们看,我现在要什么有什么,你们想我还缺少什么?!」博士讲到这儿,就问听众:你想他还缺少什么?这位博士的国语不太标准,大家还没答复,他接下去又说:有一位校长答复道:「你还缺少枪毙!」博士讲到这里大家奇怪,大学校长为什么要枪毙大财主?翻译的人也不明白,才知道是:「缺少谦卑!」谦卑读成「枪毙」,几乎闹成笑话,但真理就是如此:当一个人觉得什么都有的时候,他就是缺少谦卑!他忘了他的所有是怎么来的。保罗责问哥林多教会:「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彷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四:7)人的聪明、才智、学问、资格、经历、事业、家庭等等都是出于神的恩典,神的恩手一挪开,你就什么都没有了,蒙恩的人特别需要谦卑,谦卑方能显出神的荣耀。我们手中所做的蒙神保守,得到坚立,这也很重要。
第四个愿:手获建树
我这次到新加坡参加「中西合作研讨会」,来自全世界二十七个地区的华人教会领袖,和西方差会所派遣的宣教土代表聚集一起,在新加坡开了五天的会。我提供了一篇「个案研究」的论文,会中大家坦诚讨论,把西方的优越感和东方的自卑感一扫而空,大家谦卑下来,凡事尊主为大,这是真诚合作的基础。我们没有理由自卑,我们是神的儿女,有什么好自卑的?司布真讲过:「If call to be a missionary, don't stop to be a king」(假如呼召你作个宣教士,你不要降卑身分去做个君王),宣教士比君王的地位高,地上的君王不过统治一个国度,我们是天国的大使,将来与主一同掌权,管理整个的天国。我们应当谦卑而不自卑,我们奉差做神的工,世上一切事务都要过去,唯有圣工永远常存。
我在大会中提到两件事,指出西差会的绩效:一件事是高雄有位长老会的牧师,身上有一块英国人的皮肉,他小时被火烧烂了一块肉,需要用皮来补,有个英国女宣教士自愿割她胳膊臂上的皮来补他的肉,这个小孩子长大作了牧师,每次看见这疤痕就纪念到西方人的爱心,我们不能否认,当初那些西方宣教士来到这里披荆斩棘,传扬福音,实在令人感动,值得感谢。还有一件事,有一年我应彰化基督教医院之请布道三天,到了彰化,院长是个外国人,接我去医院,叫了一部出租车,用台语跟他讲「基督教」三个字,司机就把我们开到医院来了,我心想彰化很多教堂,也有别的基督教机关,为什么讲「基督教」就指定是这医院呢?我有点不相信,过了一天我也试试看,我跑到远一点的地方,叫了一部出租车,我说「基督教」,他也把我送到这医院,我问司机,你为什么把我载到医院?他说你不是说「基督教」吗?基督教就是这个地方。这医院变成基督教的代名词,一讲基督教不是教堂而是医院,可见这医院给社会的印象多么深刻,因为那个医院用爱心服事人,在人的观念里,它就是基督教的化身!何等荣耀,这些为主而作的工作,实在也蒙主坚立了!
这就是摩西的祷告:「我们手所作的工愿你坚立!」我们手作的工,是草木禾秸就不能坚立,经火一烧就不存在了,必须是金银宝石的工作才能坚立。什么是金银宝石的工作?出于圣灵的带领,合乎圣经的原则,完全舍己,一心为主,这才经得起火的试验(林前三:12、15)。愿神怜悯我们,把摩西的祷告作为我们的祷告,把这四个「求」和四个「愿」都放在我们心中,昼夜祈求,相信主必成全。
所有文字、影像及音乐版权均属天声传播协会所有
天声传播协会:http://www.hvfhoc.com/
台北基督之家:http://www.tpehoc.org.tw/
欢迎其它公众号将栏目广传,但禁止使用恩典365的logo,禁止剪辑、禁止进行销售或募款等活动。谢谢配合与理解。
摩西的 「求」 和 「愿」
读经:诗篇九十:1,12-17
旧约的诗篇又称为大卫的诗,因为大都是圣灵藉着大卫写的,大卫的年代大约在主前一千年,而诗篇第九十篇是摩西写的,摩西的年代约在主前一千两百五十年,所以这是全部诗篇中最古老的一篇诗。解经有一个原则:凡是最早出现的,其本身大抵具有代表性,诗篇第九十篇就有此示范性。
开头小标题说:「神人摩西的祈祷」,「神人」一词也可以翻作「属神的和属人的」,换句话说,属神的摩西,是事奉神的,属人的摩西,是服事人的,他是神人间的联系,在旧约律法时代,透过他,神把祂的心意向人显明,人藉着摩西的传话,明白神的旨意,所以称为神人摩西。他的祷告具有重要的启示性,第一句话,他说:「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何谓居所?我们可以分三方面来思想:第一是「家」,第二是「归宿」,第三是「避难所」。
家能给人提供温暖和安慰,家是人的根。世态向来炎凉,冷酷的事太多,回到神里面,就得到家的温暖,神要擦干你的眼泪,向你说安慰的话,神扶持你,给你所需要的帮助。同时家也是根基,人有了神,就不再飘浮无定,因为找到了生命的根源,就不再感觉虚空。诗篇九十篇二至十一节都是讲世界的虚空,所以摩西叹息着说:「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所过的年日劳苦愁烦,转眼成空,如飞而去。」在虚空的世界里,人所能得到的最后满足就是神。有神,我们就有根,根基稳固,不怕大风大浪,「有主同舟,笑看风浪」,就是这个道理。神是我们的家,这家已经神格化,找到神就找到家,找到安慰,找到根基。
居所还有「归宿」的意思,生如寄、死如归,几十年转眼过去,究竟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生的目的为何?人到底为什么来到人间?又将到何处去?这是归宿的问题。有了神作我们的居所,人生找到价值,生命找到意义,晓得将来往哪里去,知道今天该做什么,为何而活,如何而活,都有了答案。雪莱说:「希望使人年轻」,人有希望就不易老,因有盼望,有理想,有远景,我们在神里面,找到了这些归宿。
居所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避难所」,避难所提供安全,可享安息。找到神就找到了避难所,因祂是我们随时的帮助,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诗歌,是我们的山寨,是我们的高台。圣经用很多词汇来说明神人之间的关系,「避难所」这个词最为实际,神是我们人的藏身之处,世界普遍缺乏安全感,找到神就有了倚靠,因为「倚靠耶和华的人好像锡安山,永不动摇」(诗一二五:1)。
要想确保这个居所成为我们的家,我们的归宿,我们的避难所,需要四个「求」和四个「愿」,这都是摩西的祷告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祷告有两种表态:一是求,一是愿,求是指现在的需要,愿是指未来的盼望。求什么呢?从十二节开始到十五节讲到四方面的求:第一求得智慧,第二求得怜悯,第三求得慈爱,第四求得喜乐。
第一、求得智慧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数算日子的结果,就数出智慧,人最大的难处就是无知。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罪人祷告时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路二十三:34)不晓得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无知,无知就因缺少智慧。人因无知造成犯罪的事实,就需要用智慧来胜过,这智慧是属天的,属灵的,出于神的,这个智慧是人人不能或缺的!真理启示我们,最重要的属灵智慧,就是保罗写信给提摩太说:「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三:15)这个得救的智慧是最高级的智慧,没有这个得救的智慧,人就不能得救,他讲理由,讲理性,讲理智,不知道讲信心,听道时心里一直打问号,起疑惑,存批判挑剔的态度,这样的人,是和自己过不去,怎么能得救呢?求主给他一个得救的智慧,他所有的世界的智慧,只能帮助他走向灭亡的大道。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了得救的智慧,比一个高等知识分子的智慧要高,他能认识真神,他能相信救主,他能接受福音,他能承认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一点不疑惑,这是了不起的智慧,我们都需要有这个智慧。当我们数算日子的时侯就把这个智慧数算出来了,为什么?因为人生不过数十寒暑,转眼成空,如飞而去,你一直在讲理性,讲理由,活在头脑中,不肯用信心来接受真神,你到底有什么益处呢?你这样的不肯谦卑下来,到底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你想想看。你一数算日子,发现过一天少一天,少一天就少一个机会,得救机会愈来愈少,你这样数算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真需要有得救的智慧。
最近我在香港北角宣道会,主领一连五天连主日有七次的聚会,有一晚在领会之前诗班献唱一首短诗,很感动人,是一个和尚悔改信主后所写的诗歌,叫「万空歌」,其词曰:「寒来暑往春复冬,看得浮生总是空;名也空,利也空,人生渺渺在空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田也空,地也空,换来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房也空,院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官也空,职也空,尽是孽债恨无穷;车也空,马也空,人去物存永无穷;看来只有一事实,信仰耶稣是真宗。」和尚本来四大皆空,竟然蒙恩找到真正不空的东西,他得救了,数算日子就数出智慧来,多看看,多想想,人就看破,想通,觉得世上一切都要过去,唯独信靠耶稣得永生,是永桓的生命,永远不会过去,这是真正的智慧。原谅我提到我的老母亲,她今年八十四岁,开始蒙恩信主时才五十岁,五十岁开始读经,她原本没有念过书,现在祷告时都是神的话,这是出于神的智慧,神给人智慧,人就能够明白真道,感谢主!
第二、求得怜悯
「求你转回,为我们存留怜悯。」由新约的观点,就是求主快来!主必再来,已经站在门口了!世上一切的问题都等候主来解决,主不来,一切问题都没有答案,世界所提供的答案,都是相对的,里面还有新的问题。柏拉图说:「问题的产生往往由于答案的压力。」答案压出问题,为什么?问题需要答案,答案提出来了,并不是标准答案,世上所谓标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答案中潜伏着新的问题,需要找寻新的答案,结果新的答案出来了,里面还有更新的问题,就需要找寻更新的答案,人类永远有问题存在,永远没有完全的答案,只有等到耶稣再来,祂是一切问题的答案,祂来了,那时人就没有问题了,因为「罪」的问题已被完全彻底的解决,剩下的都不成问题了。地上永远有问题,天上才有永远的答案。因此,我们要求主转回,求主再来。主已经来过一次,第二次还要再来,第一次祂来拯救世界,第二次祂来审判世界,今天的时代就在主第一次已来与第二次将要再来之间,就是所谓恩典时代,需要信徒人人作工,把救恩分享给需要得救的可怜的罪人,我们要祷告求主快快回来,为我们存留怜悯。
十月四日那天我在泰国曼谷一教会讲道,中午时分忽然下了倾盆大雨,两个小时不停,整个曼谷市都淹水了,那天晚上聚会被迫取消一次,人都不能进教堂,我在旅馆也出不来,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水才退尽。想到当年挪亚时代四十昼夜大雨,天上窗户打开,地上渊源裂开,把全世界都淹没了,可知末后时代许多灾难都是预兆,是大灾难的缩影,警告末世的人不要拜偶像、爱玛门、寻求罪中之乐,应当及时悔改,离弃虚妄,归向真神,不会太久,主必再来,当主再来时,地上会有大灾难,圣经说将来世界要被火焚烧。凡「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彼后三:1O),所以我们为人应当如何圣洁,如何敬虔预备自己,腰上束带,手上点灯,预备好油,迎接主来,这祷告是每天应当有的,求智慧,求怜悯。
第三、求得慈爱
「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这个「早早」饱得你的慈爱,不是「快快」的意思,乃是每天早晨要享受主的慈爱。用什么方法?就要每晨灵修,持守晨更增加灵性力量,接受主的慈爱。主每早晨都有新的恩典给我们存留,但是人们常不懂得享受,何等可惜!不论你多忙,要把早晨一段时间分别为圣,单一的亲近主,虽然工业社会大家都忙,但不能忘记这里有一个应许给你:「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这个「饱」字非常美,从前不信主时,人请吃饭,「既饱以酒,又饱以德」,是表示谢意的应酬话!现在神告诉我们可以「饱爱」,那是何等宝贵!摩西这样祷告,有一事实根据:在出埃及记十四章二十四节,讲到当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神用云柱火柱引导他们,法老军兵追赶以色列人,法老军兵是全副武装,以色列人是赤手空拳,那是绝不能相比的,结果神就在「晨更」时候,在云柱火柱中向埃及人观望,这一看,埃及的军兵就乱,结果都淹死在海中,以色列人安全逃离埃及。这件事,给我们看见「晨更」多重要!我们早晨灵修,仰望神,在祷告时神就动工,所以「晨更」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大,神会挪开一切的拦阻,对付你的仇敌,保护你脱离危险,这都在晨更中享受了神的洪恩大爱,我们不能不知道!
第四、求得喜乐
「求你照看你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叫我们喜乐。」喜乐是从苦难中得来,摩西的祷告给我们指出,而且这个苦难也是祂使我们受的!主要我们背十架,跟随祂,有时生活中平白无故的来个难处,你要相信,那是神许可的,藉着那个苦难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喜乐,有实质的喜乐,这种喜乐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浮面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也不是人所能夺去的!神既然爱我们,为什么又使我们受苦呢?我们如果不受苦,我们永远长不大。小孩子学走路,不跌倒永远不会走,这个跌倒是大人许可的,藉着这个跌倒,他就学会了走路。认识这个真理,我们就当在苦难中,保持喜乐的心,这是见证,也是能力!
昨日报载美国的电影明星平克劳斯贝死了,讲台很少提到电影明星,但我今天要特别破个例,因为这个人曾演过一部叫「与我同行」的戏,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三十多年前我还没信主,看了这场电影对于基督教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那部戏讲一个传道人背十架走主窄路,而不着痕迹,从不哀声叹气,乃是始终欢欢喜喜,那是真的背十架,没有怨天尤人,只有赞美的歌颂!平克劳斯贝演一个年轻的传道人,奉派去接管一个荒凉的教会,这教会有个老牧师,年迈胡涂,连教堂都被火烧了。年轻的牧师同情老牧师,没有显明奉命接收的身份,只说是来协助他的,但老牧师看这年轻人很不顺眼,给他许多莫须有的麻烦,不必要的辖制,无理由的要求,许许多多的为难,但这个年轻的牧师都忍受了,默默无声的作工。他从主日学整顿起,把那些穷苦的孩子组织起来,接下来诗班,姐妹会,弟兄会都建立起来了,新礼拜堂也盖起来了。后来老牧师才知道这位年轻同工的身份,他很感动,最后这个年轻人从几百里外把老牧师的母亲接来,让他们在圣诞节母子团聚作为一项圣诞礼物。他这种费尽心思,用爱心为对方考虑,替别人设想,为大家安排,各种恩赐都充分表现出来,但他一点不显扬自己,完全尊重老牧师,爱心舍己隐藏在主里面,作了很多工作,都让老牧师去承当人的称赞。我实在很受感动,当时我还是外邦人,尚未信主,心想基督教都是这样子的话,为什么大家不做基督徒呢?这出戏的最后一段非常含蓄有味,当老牧师已学会如何守住羊群,善尽职守时,这年轻人告别了,老牧师问他到哪里去。不等这个年轻牧师答复,老牧师就自动补充一句话,作为全剧的结束,他说:「你不必告诉我到哪里去,我想你要去的地方,一定还有另一个我在等你。」又是一个有问题的教会等候这个青年牧师用神的大爱去挽回。平克劳斯贝已经去世,但「与我同行」留给我印象永远不会失去,在苦难中的喜乐,是我们的榜样!
诗篇九十篇从十六节到十七节讲到四个愿。十六节「愿你的作为向你仆人显现」,祢的作为就是「神迹」,就是「眼见神迹」,是第一个愿。第二、「愿你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就是,「荣及子孙」。第三、「愿主我们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就是「身显荣美」。第四、「手所作的工愿你坚立」,就是「手获建树」。眼见神迹的结果,内心得到释放,荣及子孙的结果,家庭就有见证,身显荣美的结果,生活就有榜样,手获建树的结果,工作就有果效。这四个愿都是长远的企望!求主带领我们前面的道路,一站一站往前走。
第一个愿:眼见神迹
我们应当看见整个大自然都是神迹,太阳、月亮、一草、一木都是神迹,人是神迹,基督徒更是神迹,最大的神迹是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不信变成笃信,每一个基督徒,就代表一个神迹,「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 (路十八:27),有这样的信心,一切神迹都没有问题!这是一个愿,愿我们的眼睛一直看见神迹,生活中遭遇的每件事都是神迹,不要等到撞车没有死伤才是神迹,每天坐车都不出车祸,就是神迹。彼得打鱼,打了一夜打不上一条,耶稣上船来,告诉他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满网鱼简直拉不上来,这是神迹,鱼打上来是神迹,但打不上来更是神迹,打了一夜都没打着一条鱼不更是神迹吗?因为祂「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 (启三:7),所以正面的、反面的都是神迹,这是真理的平衡,宇宙中间除了神之外,都是相对的,惟独神是绝对的!愿主常常向我们显明祂的神迹,使我们心内得释放得鼓励。
第二个愿:荣及子孙
使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家庭也有见证。所罗门说:「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箴十四:26)真心信主事奉主的人,实在看见神透过我们怜悯儿孙,全家老幼蒙主保守眷顾,这就是荣及子孙。今天社会强调「代沟」,我一再讲过教会中间没有沟,即使有沟,也被神的爱填平了。美国最近有人发起一个叫做「听的运动」,勉励大家安静听听别人的话,作父母的听听儿女的声音,作儿女的也听听父母的话,其实,我们最应当听的是神的声音。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 (约五:24)神的话所启示的真理,都是平衡的,儿女当「孝敬父母」(弗六:2) ,父母也「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西三:21),这是神的道,神的道没有偏颇,这是人所应当恭敬领受的!
第三个愿:身显荣美
在我们自己身上也能彰显神的荣美,天天活出主的形像,让基督的生命从我们里面流露馨香之气,彰显主的谦卑柔和的心!听说一位外国博士有一次在布道会中讲到世界的虚空,举出许多美国大财阀最后的结局,几乎个个悲惨,他引述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故事,这个钢铁大王贫苦出身,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等到他发财成名了,为了附庸风雅,常请一些知识分子共饭。有一次他请四位大学校长一起吃饭,展览他的成果,夸耀他的成就,最后他说:「你们看,我现在要什么有什么,你们想我还缺少什么?!」博士讲到这儿,就问听众:你想他还缺少什么?这位博士的国语不太标准,大家还没答复,他接下去又说:有一位校长答复道:「你还缺少枪毙!」博士讲到这里大家奇怪,大学校长为什么要枪毙大财主?翻译的人也不明白,才知道是:「缺少谦卑!」谦卑读成「枪毙」,几乎闹成笑话,但真理就是如此:当一个人觉得什么都有的时候,他就是缺少谦卑!他忘了他的所有是怎么来的。保罗责问哥林多教会:「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彷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四:7)人的聪明、才智、学问、资格、经历、事业、家庭等等都是出于神的恩典,神的恩手一挪开,你就什么都没有了,蒙恩的人特别需要谦卑,谦卑方能显出神的荣耀。我们手中所做的蒙神保守,得到坚立,这也很重要。
第四个愿:手获建树
我这次到新加坡参加「中西合作研讨会」,来自全世界二十七个地区的华人教会领袖,和西方差会所派遣的宣教土代表聚集一起,在新加坡开了五天的会。我提供了一篇「个案研究」的论文,会中大家坦诚讨论,把西方的优越感和东方的自卑感一扫而空,大家谦卑下来,凡事尊主为大,这是真诚合作的基础。我们没有理由自卑,我们是神的儿女,有什么好自卑的?司布真讲过:「If call to be a missionary, don't stop to be a king」(假如呼召你作个宣教士,你不要降卑身分去做个君王),宣教士比君王的地位高,地上的君王不过统治一个国度,我们是天国的大使,将来与主一同掌权,管理整个的天国。我们应当谦卑而不自卑,我们奉差做神的工,世上一切事务都要过去,唯有圣工永远常存。
我在大会中提到两件事,指出西差会的绩效:一件事是高雄有位长老会的牧师,身上有一块英国人的皮肉,他小时被火烧烂了一块肉,需要用皮来补,有个英国女宣教士自愿割她胳膊臂上的皮来补他的肉,这个小孩子长大作了牧师,每次看见这疤痕就纪念到西方人的爱心,我们不能否认,当初那些西方宣教士来到这里披荆斩棘,传扬福音,实在令人感动,值得感谢。还有一件事,有一年我应彰化基督教医院之请布道三天,到了彰化,院长是个外国人,接我去医院,叫了一部出租车,用台语跟他讲「基督教」三个字,司机就把我们开到医院来了,我心想彰化很多教堂,也有别的基督教机关,为什么讲「基督教」就指定是这医院呢?我有点不相信,过了一天我也试试看,我跑到远一点的地方,叫了一部出租车,我说「基督教」,他也把我送到这医院,我问司机,你为什么把我载到医院?他说你不是说「基督教」吗?基督教就是这个地方。这医院变成基督教的代名词,一讲基督教不是教堂而是医院,可见这医院给社会的印象多么深刻,因为那个医院用爱心服事人,在人的观念里,它就是基督教的化身!何等荣耀,这些为主而作的工作,实在也蒙主坚立了!
这就是摩西的祷告:「我们手所作的工愿你坚立!」我们手作的工,是草木禾秸就不能坚立,经火一烧就不存在了,必须是金银宝石的工作才能坚立。什么是金银宝石的工作?出于圣灵的带领,合乎圣经的原则,完全舍己,一心为主,这才经得起火的试验(林前三:12、15)。愿神怜悯我们,把摩西的祷告作为我们的祷告,把这四个「求」和四个「愿」都放在我们心中,昼夜祈求,相信主必成全。
所有文字、影像及音乐版权均属天声传播协会所有
天声传播协会:http://www.hvfhoc.com/
台北基督之家:http://www.tpehoc.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