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

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健全举报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以及政纪的行为,依照本办法向监察机关举报。   第三条 县以上各级监察机关设立举报机构(举报中心或举报站、室),负责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以及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   上级监察机关的举报机构负责指导和协调下级监察机关的举报机构的工作。下级监察机关应向上级监察机关报告举报工作的情况。   第四条 举报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五条 举报工作实行依靠群众、方便群众,接受社会监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第二章 举  报  第六条 举报人可以采用电话、电报、信函、当面举报等方式,也可以委托他人举报。   第七条 举报人应当尽可能据实告知监察机关被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违法违纪事实的具体情节和证据。   对借举报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由于对事实了解不全面而发生误告、错告等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八条 监察机关提倡署名举报,对署名举报和匿名举报都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   第九条 举报信函和向监察机关递交的举报书面材料,可以用汉字、少数民族文字、盲文或外文书写。第三章 举报处理   第十条 监察机关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电话号码,设立专门的举报接待室,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设立举报箱。   第十一条 监察机关接受举报人当面举报,应当分别单独进行,接待人员应当做好笔录,必要时可以录音。   第十二条 监察机关接受电话举报,必须细心接听,询问清楚,如实记录,有条件的可以录音。   第十三条 监察机关对举报信函和提交的书面材料,要逐件拆阅、登记、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 不属于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当面或电话举报,应当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机关反映,并做好解释工作;对于其中的重要问题或紧急事项,可以协助举报人联系受理单位或报告有关领导后再处理。不属于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信函举报,转交有处理权的机关处理,并酌情予以回复。其中的重要问题或紧急事项,应当报告有关领导。   第十五条 属于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举报,举报机构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对属于本机关管辖的,转交本机关有关职能机构、派出机构办理;其中急待查明、易查易结以及打击报复举报人的,经主管负责人批准,举报机构可以进行初步审查,直至立案调查。   (二)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办理。   (三)对重要的举报应当及时向本机关负责人报告。   (四)以其他方式处理。   第十六条 监察机关经过初步审查,认为被举报行为不需要进行政纪处理的,应当作出初步审查报告,并以适当方式回告举报人。   第十七条 经过初步审查,认为需要立案调查的,依照《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对上级监察机关交办的举报事项,下级监察机关作出处理后,应当向交办机关报告处理结果。交办机关对报来的处理结果应当认真审核。对处理结果没有异议的,经有关领导批准后,予以了结。对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通知承办机关补充调查或重新处理。承办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交办机关报告处理结果。 第四章 保护与奖励   第十九条 向监察机关举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条 监察机关的举报保密制度:   (一)对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举报材料列入密件管理。   (二)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   (三)接受举报人举报或向举报人核查情况时,应当在做好保密工作、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   (四)宣传报道和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除征得举报人的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上述第二十条保密规定的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举报人的举报和打击报复举报人。   第二十三条 对侵害举报人及其亲属、假想举报人及有关的证人和协助办案人员的合法权益的,按打击报复处理。   第二十四条 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举报人因受打击报复而造成人身伤害及名誉、经济损失的,监察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处理,举报人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损害赔偿。   第二十六条 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使违法违纪者受到应有惩处,并为国家、集体挽回或减少损失的,对举报人可酌情给予奖励,有重大贡献的,要给予重奖。   监察机关奖励举报人所需的经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察厅(局)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意见,商有关部门作出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的来信来访及举报电话应指定专人依照《监察部处理外国人和华侨、港澳台胞来信来访试行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察厅(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报监察部备案。   第二十九条 《监察部信访工作暂行办法》、《监察部处理电话举报暂行办法》中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健全举报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以及政纪的行为,依照本办法向监察机关举报。   第三条 县以上各级监察机关设立举报机构(举报中心或举报站、室),负责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以及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   上级监察机关的举报机构负责指导和协调下级监察机关的举报机构的工作。下级监察机关应向上级监察机关报告举报工作的情况。   第四条 举报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五条 举报工作实行依靠群众、方便群众,接受社会监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第二章 举  报  第六条 举报人可以采用电话、电报、信函、当面举报等方式,也可以委托他人举报。   第七条 举报人应当尽可能据实告知监察机关被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违法违纪事实的具体情节和证据。   对借举报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由于对事实了解不全面而发生误告、错告等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八条 监察机关提倡署名举报,对署名举报和匿名举报都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   第九条 举报信函和向监察机关递交的举报书面材料,可以用汉字、少数民族文字、盲文或外文书写。第三章 举报处理   第十条 监察机关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电话号码,设立专门的举报接待室,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设立举报箱。   第十一条 监察机关接受举报人当面举报,应当分别单独进行,接待人员应当做好笔录,必要时可以录音。   第十二条 监察机关接受电话举报,必须细心接听,询问清楚,如实记录,有条件的可以录音。   第十三条 监察机关对举报信函和提交的书面材料,要逐件拆阅、登记、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 不属于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当面或电话举报,应当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机关反映,并做好解释工作;对于其中的重要问题或紧急事项,可以协助举报人联系受理单位或报告有关领导后再处理。不属于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信函举报,转交有处理权的机关处理,并酌情予以回复。其中的重要问题或紧急事项,应当报告有关领导。   第十五条 属于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举报,举报机构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对属于本机关管辖的,转交本机关有关职能机构、派出机构办理;其中急待查明、易查易结以及打击报复举报人的,经主管负责人批准,举报机构可以进行初步审查,直至立案调查。   (二)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办理。   (三)对重要的举报应当及时向本机关负责人报告。   (四)以其他方式处理。   第十六条 监察机关经过初步审查,认为被举报行为不需要进行政纪处理的,应当作出初步审查报告,并以适当方式回告举报人。   第十七条 经过初步审查,认为需要立案调查的,依照《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对上级监察机关交办的举报事项,下级监察机关作出处理后,应当向交办机关报告处理结果。交办机关对报来的处理结果应当认真审核。对处理结果没有异议的,经有关领导批准后,予以了结。对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通知承办机关补充调查或重新处理。承办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交办机关报告处理结果。 第四章 保护与奖励   第十九条 向监察机关举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条 监察机关的举报保密制度:   (一)对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举报材料列入密件管理。   (二)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   (三)接受举报人举报或向举报人核查情况时,应当在做好保密工作、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   (四)宣传报道和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除征得举报人的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上述第二十条保密规定的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举报人的举报和打击报复举报人。   第二十三条 对侵害举报人及其亲属、假想举报人及有关的证人和协助办案人员的合法权益的,按打击报复处理。   第二十四条 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举报人因受打击报复而造成人身伤害及名誉、经济损失的,监察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处理,举报人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损害赔偿。   第二十六条 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使违法违纪者受到应有惩处,并为国家、集体挽回或减少损失的,对举报人可酌情给予奖励,有重大贡献的,要给予重奖。   监察机关奖励举报人所需的经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察厅(局)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意见,商有关部门作出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的来信来访及举报电话应指定专人依照《监察部处理外国人和华侨、港澳台胞来信来访试行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察厅(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报监察部备案。   第二十九条 《监察部信访工作暂行办法》、《监察部处理电话举报暂行办法》中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内容

  • 生产经营单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办法
  • 生产经营单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 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办法的通知 安监总政法[2011]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严肃查处瞒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的行为,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人员依法依规报告生产 ...

  • 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基本知识
  • 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基本知识 培 训 资 料 洪湖市纪委监察局 二O一三年三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基础理论 ········································· 1 一.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概念 二.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三.来信来访.举报 ...

  • 江苏大学关于处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暂行办法
  • 江苏大学关于处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暂行办法 时间:2016-03-18 08:52:17 点击量:0 作者: 第一条 为深入落实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信访举报处理工作,更好发挥信访举报在监督执纪问责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根据中央纪委和江苏省纪委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 ...

  • 违纪调查处理办法
  •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 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驻卫纪发[201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严肃行业纪律,促进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 ...

  •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制度
  •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制度(试行) 2012年01月0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校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提高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信访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 本工作制度所指的信访工 ...

  • 税务监察案件调查处理办法
  • 税务监察案件调查处理办法 国税发 [1995] 164 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税务机关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依法正确.及时地查处案件,根据<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和<税务监察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务监察机构调查处理税务监察案件, ...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决定
  • (2010年6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 2010-06-28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二条修改为:"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依照本法对国家行政 ...

  • 无棣县纪委监察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无棣县纪委.监察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无棣县纪委.监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纪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的各项工作部署,按照党的十七大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纪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 ...

  • 纪检监察员职责
  • 纪检监察程序 一.纪检监察工作任务 ⑴监督促进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令和金融政策.法规.计划的贯彻执行,保证政令畅通,强化管理,提高效率: ⑵协助党组和领导加强整顿党风和行风建设,加强金融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 ⑶检查处理监察监督对象违反大政方针.法律法令和金融政策.法规.计划的行为以及违反党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