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常量的测定1

6.3 引力常量的测定

一.教学目标:

了解卡文迪许实验装置及其原理。

知道引力常量的意义及其数值。

加深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引力常量的测定及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卡文迪许用扭秤测量引力常量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引导式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牛顿虽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于当时实验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没能给出准确的引力常量。显然,如不能定量地算出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万有引力定律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直到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了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引力常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如何利用扭秤测出非常小的万有引力的。

〖新课教学〗

㈠引力常量G的测定

卡文迪许扭秤装置

将课本P106图6-2制成幻灯片或课件以辅助讲解。

扭秤实验的原理两次放大及等效的思想。

扭秤装置把微小力转变成力矩来反映(一次放大),

扭转角度通过光标的移动来反映(二次放大),从而确

定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T形架在两端质量为m的两个小球受到质量为m’的两大球的引力作用下发生扭转,引力的力矩为FL。同时,金属丝发生扭转而产生一个相反的力矩kθ,当这两个力的力矩相等时,T形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金属丝扭转的角度θ可根据小镜从上的反射光在刻度尺上移动的距离求出,由平衡方程:kθ=F L

Fr2kθr2

= G= mm'mm'L

L为两小球的距离,k为扭转系数可测出,r为小球与大球的距离。 G的值

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多次进行测量,得出引力常量G=6.71⨯10-11Nm2/kg2,与现在公认的值6.67⨯10-11Nm2/kg2非常接近。

㈡测定引力常量的重要意义

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的普遍性。

使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可测定远离地球的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扭秤实验巧妙地利用等效法合理地将微小量进行放大,开创了测量弱力的新时代。 〖例题分析〗

既然两个物体间都存在引力,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吸在一起?

解:由于人的质量相对于地球质量非常小,因此两人靠近时,尽管距离不大,但他们之间的引力比他们各自与地球的引力要小得多得多,不足以克服人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因而不能吸在一起。

已知地球的半径R=6400km,地面重力加速度g=9.8m/s2,求地球的平均密度。 解:设在地球表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 则mg=GMm, 2R

gR2

得M=, G

MgR23g==而ρ=, 43V4πGRπRG3

代入数据得:ρ=5.4⨯10kg/m

〖布置作业〗 课本P107⑷⑸ 33

6.3 引力常量的测定

一.教学目标:

了解卡文迪许实验装置及其原理。

知道引力常量的意义及其数值。

加深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引力常量的测定及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卡文迪许用扭秤测量引力常量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引导式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牛顿虽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于当时实验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没能给出准确的引力常量。显然,如不能定量地算出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万有引力定律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直到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了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引力常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如何利用扭秤测出非常小的万有引力的。

〖新课教学〗

㈠引力常量G的测定

卡文迪许扭秤装置

将课本P106图6-2制成幻灯片或课件以辅助讲解。

扭秤实验的原理两次放大及等效的思想。

扭秤装置把微小力转变成力矩来反映(一次放大),

扭转角度通过光标的移动来反映(二次放大),从而确

定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T形架在两端质量为m的两个小球受到质量为m’的两大球的引力作用下发生扭转,引力的力矩为FL。同时,金属丝发生扭转而产生一个相反的力矩kθ,当这两个力的力矩相等时,T形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金属丝扭转的角度θ可根据小镜从上的反射光在刻度尺上移动的距离求出,由平衡方程:kθ=F L

Fr2kθr2

= G= mm'mm'L

L为两小球的距离,k为扭转系数可测出,r为小球与大球的距离。 G的值

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多次进行测量,得出引力常量G=6.71⨯10-11Nm2/kg2,与现在公认的值6.67⨯10-11Nm2/kg2非常接近。

㈡测定引力常量的重要意义

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的普遍性。

使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可测定远离地球的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扭秤实验巧妙地利用等效法合理地将微小量进行放大,开创了测量弱力的新时代。 〖例题分析〗

既然两个物体间都存在引力,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吸在一起?

解:由于人的质量相对于地球质量非常小,因此两人靠近时,尽管距离不大,但他们之间的引力比他们各自与地球的引力要小得多得多,不足以克服人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因而不能吸在一起。

已知地球的半径R=6400km,地面重力加速度g=9.8m/s2,求地球的平均密度。 解:设在地球表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 则mg=GMm, 2R

gR2

得M=, G

MgR23g==而ρ=, 43V4πGRπRG3

代入数据得:ρ=5.4⨯10kg/m

〖布置作业〗 课本P107⑷⑸ 33


相关内容

  •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朱振杰
  •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知道重物下落和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4.理解万有引力常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了解卡文迪许实验室. 二 ...

  •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各位领导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是9号说课者,我说课的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从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 ...

  •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与应用
  • 物理小论文 PB05000821  吴瑞阳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我们大家都知道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小时候我们也听说过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但它的发现岂只是看见苹果落地这么简单? 万有引力公式: 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在牛顿的时代,一些科学家已经有了万事万物都有引力的想法.而且牛 ...

  • 2万有引力
  •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目标] 1. 掌握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推导方法.(重点) 2.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重点) 3. 掌握万有引力表达式的适用条件及应用.(重点.难点) 4. 知道万有引力常量是重要的物理常量之一. [ 1.猜想 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可能是太阳的引力作用 ...

  • 引力常量的测量物理学史
  • 科目:物理学史 题目:引力常量的测量 姓名:郭杉 年级:2012级 学号:2012012798 引力常量的测量 摘要:作为最基本的物理常量之一,万有引力常数G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它是一个与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等密切相关的物理学基本常数, 它的精确测量在引力实验乃至整个实验物理学中占据着特 ...

  • 对于万有引力公式F
  • 一.选择题 1.对于万有引力公式F= GMm/r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对于相距很远,可看成质点的两物体,公式中的r 为两质点间的距离: B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 为两球心问的距离: -C .公式中的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 2/kg 2,说明它在数值上 ...

  • 扭秤法测引力常量,万有引力测量
  • 扭秤法测引力常量 (本讲义材料主要来自清华基础物理实验讲义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物理实验教材) 1.引言 扭秤法测引力常量是著名的经典物理实验之一,为了确定引力常量G的数值,1798年,卡文迪许(Cavendish)用扭秤法测量了两个已知质量的球体之间的引力,成为精确测量引力常量的第一人.19世纪,玻印亭 ...

  • 物理学史及相关试题及答案
  • 高考物理学史 1.牛顿(英) :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光的微粒说 卡文迪许(英) :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测万有引力恒量 库仑(法) :库仑定律,利用库仑扭秤测定静电力常量 奥斯特(丹麦) :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安培(法) :磁体的分子电流假说,电流间的相互作用 法拉第(英) :研究电磁 ...

  •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知识点归纳
  • 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知识点归纳 (2)卫星问题: 在卫星问题中,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2.共轴转动的轮角速度相等,连接的两个轮边缘质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如图所示,O 1皮带传动装置的主动轮的轴心,轮的半径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