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联知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联知识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诸城市皇华初中 李相升 张秀兰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历久不衰;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了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使他们也形成了贴对联的风俗,对联已实实在在的走向了世界。作为对联发源地的中国,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对联以及与对联知识有关的习题,在不同级别考试的试题中有关对联知识的考题也频频出现,这也是历史和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国学;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应试能力,平日的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加强对联知识的教学。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联知识的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诵读的例联来推荐背诵。这是学习对联知识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才能进而进行知识的学习。比如,七年级可选一些五言及五言以下的,八年级可选一些与教材要求配套的,九年级可选一些与中考紧密相连的;或者低年级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如“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等,高年级选一些富含人生哲理或技巧较高的,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响水池中池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等;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计划,合理推荐。

第二,要教育学生结合古诗词的学习进行对联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学习兴趣。我国的古诗词中,名联名句举不胜举,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句,可谓是文质兼美,又是初中学生所熟知的,联系这些名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对联知识的兴趣,又可反过来促进古诗词的诵读,可收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把对联知识学死,用活。同其他知识的学习一样,只有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对一些基本的东西了然于胸,才能做到日后应用时有章可循。如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要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平仄,上下两联要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等知识,作为知识的学习,丝毫不能马虎,尤其是学习之初,包括老师推荐背诵的例联,也必须符合这些规则的要求,以达到强化知识学习的目的。例如,可以以像“福禄寿三星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春联为例,也可以以像“庭小有竹春长在,山静无人水自流”等名胜联为例,总之,只要是工对即可。

前面已说过,对联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其间精品对联层出不穷,我们在运用对联知识赏析现成对联的时候,却不要拘泥于所学知识,死守教条,那样容易走入死胡同。我们知道,对联对联,应该既对又联,但是像我们说的无情对,就只对不联,如“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一把天蓝伞,六味地黄丸”、“怕热最宜穿短裤,论功还欲请长缨”等,对得工整,但意义不相关联;还有像经常出现的流水对或者也有人称为串对的,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在强调联的时候,往往对的工整性有所淡化。这还是经常出现的一些大类,何况还有借对、错对等等特殊情况,所以说在赏析对联时一定要用活对联知识。另外,我

们做老师的,有时可能要试作一些对联,更要活用对联知识,不能墨守成规,甚至因文害意。像近期我们学习的一些教育理念中有“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句,有些学校看中它的教育作用,直接用它当标语或者作为校训,我们读后总会觉的好像不完整,意味不够,就不如给它对上一句“理想最终会实现”,尽管是仄声收尾,但仍能增强力度,消除突兀感,强化教育效果。

第四,要教育学生把对联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利用寒假时间办关于春联的手抄报,平时可以搞一些主题性的积累或者背诵活动比赛,甚至可以由老师出上联,学生合作对出下联等;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还可以提高要求,可以布置他们在闲暇时(等车、厕上、入睡前„„)进行联想训练,如由鲁迅少年时对的名对“独角兽,比目鱼”,我们还可以想到哪些有特点的动物?要求学生经常思考,定期整理向老师汇报;还可以结合古诗句进行训练,如由岳飞塑像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可以想到毛主席决定将毛岸英尸体留在朝鲜时写下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还可以想到沙天香在《战歌》中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马革裹尸是英雄”„„甚至还可以要求学生自拟上联,对出下联。经过较长时期的训练,学生会对出水平较高的对联;并且这个训练过程,本身就能让人把无聊的时光变得充实,使一颗烦躁的心变得沉静,从而增加知识,提升个人的品位。

最后,教师个人要把对联知识教好,还必须不断加强对联知识的学习。以前我们强调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在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具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像古代的启蒙读物《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幼学琼林》要读,流行读物《增广贤文》、《重订增广》也要读;现代的《诗词格律》等专著要读,网络流行语也要掌握;网上阅读更是必不可少。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对联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共同成长。

当然,对联是宝库,对联是海洋,对联是人生中生活情趣的源泉之一,也是知识的源泉之一,要想真正把对联教学做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我们愿意尝试,也愿意学习其他老师的一些做法,因为我们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学生。

此文最早发表于《中小学教育》二○一二年四月(总第94期),并全文收入中国期刊网等。(20120314)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联知识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诸城市皇华初中 李相升 张秀兰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历久不衰;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了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使他们也形成了贴对联的风俗,对联已实实在在的走向了世界。作为对联发源地的中国,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对联以及与对联知识有关的习题,在不同级别考试的试题中有关对联知识的考题也频频出现,这也是历史和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国学;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应试能力,平日的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加强对联知识的教学。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联知识的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诵读的例联来推荐背诵。这是学习对联知识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才能进而进行知识的学习。比如,七年级可选一些五言及五言以下的,八年级可选一些与教材要求配套的,九年级可选一些与中考紧密相连的;或者低年级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如“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等,高年级选一些富含人生哲理或技巧较高的,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响水池中池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等;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计划,合理推荐。

第二,要教育学生结合古诗词的学习进行对联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学习兴趣。我国的古诗词中,名联名句举不胜举,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句,可谓是文质兼美,又是初中学生所熟知的,联系这些名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对联知识的兴趣,又可反过来促进古诗词的诵读,可收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把对联知识学死,用活。同其他知识的学习一样,只有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对一些基本的东西了然于胸,才能做到日后应用时有章可循。如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要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平仄,上下两联要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等知识,作为知识的学习,丝毫不能马虎,尤其是学习之初,包括老师推荐背诵的例联,也必须符合这些规则的要求,以达到强化知识学习的目的。例如,可以以像“福禄寿三星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春联为例,也可以以像“庭小有竹春长在,山静无人水自流”等名胜联为例,总之,只要是工对即可。

前面已说过,对联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其间精品对联层出不穷,我们在运用对联知识赏析现成对联的时候,却不要拘泥于所学知识,死守教条,那样容易走入死胡同。我们知道,对联对联,应该既对又联,但是像我们说的无情对,就只对不联,如“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一把天蓝伞,六味地黄丸”、“怕热最宜穿短裤,论功还欲请长缨”等,对得工整,但意义不相关联;还有像经常出现的流水对或者也有人称为串对的,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在强调联的时候,往往对的工整性有所淡化。这还是经常出现的一些大类,何况还有借对、错对等等特殊情况,所以说在赏析对联时一定要用活对联知识。另外,我

们做老师的,有时可能要试作一些对联,更要活用对联知识,不能墨守成规,甚至因文害意。像近期我们学习的一些教育理念中有“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句,有些学校看中它的教育作用,直接用它当标语或者作为校训,我们读后总会觉的好像不完整,意味不够,就不如给它对上一句“理想最终会实现”,尽管是仄声收尾,但仍能增强力度,消除突兀感,强化教育效果。

第四,要教育学生把对联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利用寒假时间办关于春联的手抄报,平时可以搞一些主题性的积累或者背诵活动比赛,甚至可以由老师出上联,学生合作对出下联等;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还可以提高要求,可以布置他们在闲暇时(等车、厕上、入睡前„„)进行联想训练,如由鲁迅少年时对的名对“独角兽,比目鱼”,我们还可以想到哪些有特点的动物?要求学生经常思考,定期整理向老师汇报;还可以结合古诗句进行训练,如由岳飞塑像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可以想到毛主席决定将毛岸英尸体留在朝鲜时写下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还可以想到沙天香在《战歌》中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马革裹尸是英雄”„„甚至还可以要求学生自拟上联,对出下联。经过较长时期的训练,学生会对出水平较高的对联;并且这个训练过程,本身就能让人把无聊的时光变得充实,使一颗烦躁的心变得沉静,从而增加知识,提升个人的品位。

最后,教师个人要把对联知识教好,还必须不断加强对联知识的学习。以前我们强调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在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具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像古代的启蒙读物《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幼学琼林》要读,流行读物《增广贤文》、《重订增广》也要读;现代的《诗词格律》等专著要读,网络流行语也要掌握;网上阅读更是必不可少。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对联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共同成长。

当然,对联是宝库,对联是海洋,对联是人生中生活情趣的源泉之一,也是知识的源泉之一,要想真正把对联教学做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我们愿意尝试,也愿意学习其他老师的一些做法,因为我们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学生。

此文最早发表于《中小学教育》二○一二年四月(总第94期),并全文收入中国期刊网等。(20120314)


相关内容

  • 初中思想品德的快乐教学方法与策略
  • 摘 要:自新课标实施以后,教师的自我要求也愈加严格,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一个愉悦的心情,从而培养学生的乐学品质.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该如何调动资源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以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阐述 ...

  • 初中语文教学叙事杨鹏超
  •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绥中中学的语文教师,今天来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引领学生走进七彩的语文世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身为人师,在教坛上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 ...

  • 2010年学校副校长分管工作述职报告
  •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作为学校分管教学.教科研.信息技术的副校长,一年以来,在各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与学校一起成长,在风风雨雨中共同进步.年终岁末,有必要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用成绩来激励自己,用不足来鞭策自己.下面是我对本学期所分管工作的小结,敬请批评指正! 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构建和 ...

  • 初中语文[故乡]公开课教案
  •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故乡> 一. 教材说明.分析: 1. 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篇课文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讲授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着重讲授"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该篇作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名篇,具备了写作赋形思维训练中 ...

  • 短语结构类型(3)
  • 这是一节欣赏.享受.快乐的课.教师将活动引入课堂,变枯燥的语言知识为有趣的语言活动,生动活泼.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恰当到位.巧用对联贯穿全堂课,很有语文味.教师点评简明得当,注意了教师的评价.学生自己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扮演了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学内 ...

  • 2014下半年宿州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 2014下半年宿州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教案 <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宿州教师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 ...

  • 关于语文教师妙用幽默的思考与探索
  • 幽默是在乐观.宽容心态基础上求奇逐趣的思考与表达,是一种语言的智慧和艺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培根说:"善言者必善幽默."说明了教育需要幽默,教育需要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内容服务的幽默.语文教师妙用幽默能够调节 ...

  •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总复习工作计划
  • 本学期我们的中考任务十分艰巨,刻不容缓。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中考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我们目前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搞好学科复习。所以,我们要积极备战中考,研究大纲精神,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我们的课程已经结束,现在准备按以下计划进行复习 一、复习总设想 (1 ...

  • 让幽默走进物理课堂
  • 让幽默走进物理课堂 [摘要]教学幽默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运用教学幽默,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设计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