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2011年第51期

  春天来的时候,路过深深的山谷,看见一棵着一袭粉红褶裙的桃树,静静地站着,若有所待,高高地昂着头,一副高贵的模样。   我觉得那是矜持的少女,多情的风款款来过,迷恋的雨依依飘过,她依然是那副清高的神情,尽管周围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随着这些多情的风雨四处飘飞,潇潇洒洒,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孤零零地飘摇。难怪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是如此描绘桃花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山中桃花不与百花争艳,姗姗来迟的幽美。是呀,春天姗姗而来,别的花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敞开多情的胸怀拥抱春天。然而激烈的情感并没能持续多久,没等春天走了,便开得厌倦了,凋谢了,而此时的桃花却笑意盈风,婉约婀娜,风情万种,看得出桃花的从容与收敛。这一片热烈之后慢慢呈现的淡定的美,震撼了你的灵魂。   也许她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故作清高,一切随缘,就像命运把她安排在幽僻的山谷里,陪伴她的只有清风明月。四周的五彩缤纷都荡然无存,只剩下她一身的绚丽耀眼,又有谁来欣赏这一份难有的美丽呢?但能把这寂寞的山谷红红火火地燃烧,引来一两声清脆的鸟鸣,那也就足够了。默默地绽放,接受夏天狂热的洗礼,那拥抱自己的必然是满树累累果实,那还要什么奢望呢?   清高的陶渊明,构筑自己美好的理想家园时,也总忘不了这文静的桃花,“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多美的地方呀,一条潺潺而流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两岸盛开着粉红的桃花,一清一红,相互辉映,多么令人向往,穿过这片灿烂的桃林,就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村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来来往往之人,质朴拙厚。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绝不是偶然选取桃花作为他心中纯洁高尚的代表,而是内心的一种默契。否则,陶渊明老先生又怎会选择桃花融入那么高雅的字里行间呢?   这样高贵的桃花是很令人恋恋不舍的。唐朝诗人崔护在一个和风吹送的春日,烦闷于城里的酒楼茶肆,被一缕缕春风牵引着,独自一人漫步长安城外,只见一户人家,院落四周桃花灿灿,花满枝头斜出墙外。口渴难耐的读书人轻叩门扉,当房门慢慢打开时,一位妙龄女子映着门前艳丽的桃花,姗姗端过一杯水来。读书人一见,顿觉心旌摇曳,女子只是回眸一笑,便羞怯怯悄然离去,留下读书人空对房门,怅然若失,在心底深深埋下了无限的眷恋。第二年,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读书人故地重游,急急再寻,房门紧锁,留下的只有那一丛丛绚然开放的桃花,在春风里抖动着身姿。读书人拾起几片悄然落下的花瓣,睹物思人,感慨万千,留下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千古名句。   诗里隐含着作者多少的惆怅失望,但眼前的一朵艳丽的桃花该给他些许温暖吧。    桃树就这样默默地在鲜为人知的地方,不张扬,却无意引来无数深深的眷恋。春天,若没有桃花,肯定是寂寞的,尽管有很多花草树木在生长,很多鸟儿在鸣唱,李花雪白,柳树成荫,但有一朵桃花夭夭地点燃你的眼睛,你才感觉到春天的热烈繁华。   (选自《石家庄日报》2011年3月15日)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试说说“桃之夭夭”的出处与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桃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多次引用描绘桃花的诗句,其象征意义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桃花的诗句,试举几例,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茂樟/供稿】

  春天来的时候,路过深深的山谷,看见一棵着一袭粉红褶裙的桃树,静静地站着,若有所待,高高地昂着头,一副高贵的模样。   我觉得那是矜持的少女,多情的风款款来过,迷恋的雨依依飘过,她依然是那副清高的神情,尽管周围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随着这些多情的风雨四处飘飞,潇潇洒洒,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孤零零地飘摇。难怪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是如此描绘桃花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山中桃花不与百花争艳,姗姗来迟的幽美。是呀,春天姗姗而来,别的花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敞开多情的胸怀拥抱春天。然而激烈的情感并没能持续多久,没等春天走了,便开得厌倦了,凋谢了,而此时的桃花却笑意盈风,婉约婀娜,风情万种,看得出桃花的从容与收敛。这一片热烈之后慢慢呈现的淡定的美,震撼了你的灵魂。   也许她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故作清高,一切随缘,就像命运把她安排在幽僻的山谷里,陪伴她的只有清风明月。四周的五彩缤纷都荡然无存,只剩下她一身的绚丽耀眼,又有谁来欣赏这一份难有的美丽呢?但能把这寂寞的山谷红红火火地燃烧,引来一两声清脆的鸟鸣,那也就足够了。默默地绽放,接受夏天狂热的洗礼,那拥抱自己的必然是满树累累果实,那还要什么奢望呢?   清高的陶渊明,构筑自己美好的理想家园时,也总忘不了这文静的桃花,“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多美的地方呀,一条潺潺而流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两岸盛开着粉红的桃花,一清一红,相互辉映,多么令人向往,穿过这片灿烂的桃林,就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村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来来往往之人,质朴拙厚。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绝不是偶然选取桃花作为他心中纯洁高尚的代表,而是内心的一种默契。否则,陶渊明老先生又怎会选择桃花融入那么高雅的字里行间呢?   这样高贵的桃花是很令人恋恋不舍的。唐朝诗人崔护在一个和风吹送的春日,烦闷于城里的酒楼茶肆,被一缕缕春风牵引着,独自一人漫步长安城外,只见一户人家,院落四周桃花灿灿,花满枝头斜出墙外。口渴难耐的读书人轻叩门扉,当房门慢慢打开时,一位妙龄女子映着门前艳丽的桃花,姗姗端过一杯水来。读书人一见,顿觉心旌摇曳,女子只是回眸一笑,便羞怯怯悄然离去,留下读书人空对房门,怅然若失,在心底深深埋下了无限的眷恋。第二年,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读书人故地重游,急急再寻,房门紧锁,留下的只有那一丛丛绚然开放的桃花,在春风里抖动着身姿。读书人拾起几片悄然落下的花瓣,睹物思人,感慨万千,留下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千古名句。   诗里隐含着作者多少的惆怅失望,但眼前的一朵艳丽的桃花该给他些许温暖吧。    桃树就这样默默地在鲜为人知的地方,不张扬,却无意引来无数深深的眷恋。春天,若没有桃花,肯定是寂寞的,尽管有很多花草树木在生长,很多鸟儿在鸣唱,李花雪白,柳树成荫,但有一朵桃花夭夭地点燃你的眼睛,你才感觉到春天的热烈繁华。   (选自《石家庄日报》2011年3月15日)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试说说“桃之夭夭”的出处与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桃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多次引用描绘桃花的诗句,其象征意义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桃花的诗句,试举几例,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茂樟/供稿】


相关内容

  • 倾听鸟鸣2011年第11期
  • 鸟儿拥有一片可栖息的树林,同拥有可供飞行的长空一样重要.自由的呜叫是难得的,自由的飞翔更是诱人的. 晨光微熹中,窗外响起阵阵清越的鸟鸣,干净.悦耳.饱满.富有节奏.我躺在床上,静听着鸟儿的呜叫,想象着它们欢喜的神态和欢快的举止. 故乡在鲁南.小时候老家四周是树,尤其是春返大地时,鸟儿跳跃翻飞在枝条树 ...

  • 桃之夭夭2010年第9期
  • 很多年后,邓汉仪路过这里,看到"一倾城矣再倾国"的桃花夫人像,提笔写下: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王维却是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不远处的那棵海棠树下,传来了如耳语的箫声.箫声呜咽,缠绵在空气里,像一张网罩住了花园丛林深处的黑衣人.夫人,快走吧!一个瘦高的黑衣人抓住恍若未 ...

  • 逃之夭夭2012年第2期
  • "二十五号!" 内科的第三诊断室里甩出一句冷冰冰.硬邦邦的呼叫声.走廊两边长条椅上望眼欲穿的人龙顿时蠕动起来.待诊的人们忙不迭地瞅着手中小小的挂号单,互相盯着,揣摸着幸运会降临到谁的头上,却无人应声而上. "哪个是二十五号?" 声音提高了八度,夹杂着愠怒,医生 ...

  • 2011社会实践论文
  • 梅园新村义务讲解社会实践 姓名:张亚军 班级:计 科093 学号:19209318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南京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活动.时光飞逝,很快,十几天的社会实践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这些天的实践活动还犹如昨日,印象深刻.感触颇深啊! 首先实践开始前一天,院辅导员给我 ...

  • 13诗歌发展
  • 第十三章 汉英文字对诗歌发展的作用比较语言文字在诗歌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有诗意便是诗,无诗意便不成诗.诚然,有诗意才是诗,但有诗意没有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也不是好诗."好的语言文字表达",各民族要求的标准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本民族的人总是喜欢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表 ...

  • 刍议美术创作中的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
  • 刍议美术创作中的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 作者:张竞研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8期 摘 要: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为什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举世闻名?为什么八大山人的<孔雀图>经久不衰?为什么同一艺术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中始终能得到尊崇与认同 ...

  • "最美乡镇干部"入湖南高考作文题
  • 2014年湖南高考作文题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了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 ...

  • 析_诗经_中的叠字
  • 语文学刊 2010年第1期 析<诗经>中的叠字 ○孙晓榴 (1.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2. 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6) [摘 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诗经>中大量叠字的运用, 形成了其独 特的 ...

  • 浅论司法公信力
  • 浅论司法公信力的构建 在现代社会中,法治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司法也已经成为人们诉诸于公正的最后保障.进而司法的信用就成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根基,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司法公信力,那么这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就会土崩瓦解.因此,为了构建法治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深刻分析司法公信力低下的原因,采取有力的措施,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