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
【摘要】: 外来生物入侵,是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非本地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此生态系统,并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现象。
外来物种入侵主要造成三方面危害: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危害经济发展。
【关键词】:
入侵方式、危害、防治
【序言】: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正文】:
一、外来生物的入侵方式
大多数外来种的传入与人类活动有关。在对外交往中,人们有或无意将外来种引入了
我国。但也有一些入侵种类属于自然传入,与人类活动无关或没有明显关联。
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有三种途径:
1、有意传入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我国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害虫害草,曾从国外引进很多植物和害虫害草的大敌昆虫,这些外来引种为我国的农林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刺进作用,但人为引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曾是我国引人的一种作为家畜饲料的水生植物,但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水葫芦疯长成灾,布满水面,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
2、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
由于人们缺乏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清晰认识,也不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在日常生
活活动中,人们往往会忽视了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系统的影响。比如,在我国南方一些地
区,人们有喜食野生动物的恶习,常从国外或者外地偷盗走私野生动植物到南方,在处置这些没收的野生动物时,有些人会本着“做善事”的准则,选择把它们放生到野外。而这些野生动物身上经常携带有各种动物疾病,放归野外后极容易传染给本地物种,甚至是人类,比如SARS病毒就是由果子狸携带并传染到人类的,这就对本地物种造成极大威胁,甚至是物种濒危和灭绝。
3、自然传入
外来入侵种还可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鸟类等动物还可传播杂草的种子,例如紫
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
二、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可以造成三方面危害:
1、造成农林产品、产值和品质的下降,增加成本。外来物种特别是植物会改变土壤
土质,是周围的本土植物难以正常生长而失去竞争能力,如加拿大一枝黄花。草食性动物大肆采食植物和践踏也会加速土壤流失,致使本地的农林产品得不到正常生长,从而导致产值和品质下降。如美国白蛾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特别是侵占了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物种死亡
和濒危。外来物种的入侵会阻止本土物种的自然更新,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长期无法恢复的变化。如20世纪50年代传入我国的紫茎泽兰扩散蔓延于我国西南省区,侵占林地、荒山,阻碍森林生长和更新。
3、对人畜健康和贸易造成影响。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
的损失,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比如近几年来的红火蚁事件,红火蚁通过集装箱漂洋过海进入我国,虽然并未大范围暴发,但在广东、海南等沿海城市也引起了群众恐慌,甚至在红火蚁繁衍旺季还出现过因被红火蚁叮咬而死亡的案例。这也对我国在对外贸易上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三、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和防治
在2005年有中国农业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中国已发现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新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目前外来入侵生物中11个主要物种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
日益加剧,造成中国许多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农、林、牧、渔业遭受到很大的损失,直接威胁到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
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现在比较通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取人工防治、机械或物理防除、替代控制、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综合治理等方法,加以消灭;
2、加强出入境检疫工作,制订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有害
物种引进的管理,尤其是严格防范通过压舱水携带的海洋外未物种入侵的巨大威胁;
3、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
入侵物种数据库;
4、把外来入侵种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公众的生物
多样性保护意识,制定经济奖惩措施以及其他政策手段。
其中,3和4是重点方案,我国在生物入侵方面的防范和立法都相对薄弱,因此,当
务之急是建立起完善的防范生物入侵的相应的法律法规,让人们在引入外来物种和应对物种入侵时有法可依,保障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
【总结】: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地球也“越来越小”,“地球村”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同。各种文化的交流,各国贸易的往来,不同地域的开放与包容,这些都促进了生物扩散。做好生物入侵防范是每个国家、地区的必然工作,生物入侵范围已扩大到全球范围,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想反,因为我国地域辽阔,生物入侵防范工作更应该做好,建立起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作为公民,我们有义务了解生物入侵的相关知识,为生物入侵的防治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庭硕,杨成.当代生物污染肆虐的文化成因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2007(2):91
-96.
[2]曾北危主编.生物入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8-91.
[3]罗康隆.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基于人类文化生态的思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83-84
[4]杨庭硕.生态人类学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44-45.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
【摘要】: 外来生物入侵,是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非本地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此生态系统,并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现象。
外来物种入侵主要造成三方面危害: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危害经济发展。
【关键词】:
入侵方式、危害、防治
【序言】: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正文】:
一、外来生物的入侵方式
大多数外来种的传入与人类活动有关。在对外交往中,人们有或无意将外来种引入了
我国。但也有一些入侵种类属于自然传入,与人类活动无关或没有明显关联。
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有三种途径:
1、有意传入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我国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害虫害草,曾从国外引进很多植物和害虫害草的大敌昆虫,这些外来引种为我国的农林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刺进作用,但人为引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曾是我国引人的一种作为家畜饲料的水生植物,但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水葫芦疯长成灾,布满水面,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
2、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
由于人们缺乏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清晰认识,也不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在日常生
活活动中,人们往往会忽视了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系统的影响。比如,在我国南方一些地
区,人们有喜食野生动物的恶习,常从国外或者外地偷盗走私野生动植物到南方,在处置这些没收的野生动物时,有些人会本着“做善事”的准则,选择把它们放生到野外。而这些野生动物身上经常携带有各种动物疾病,放归野外后极容易传染给本地物种,甚至是人类,比如SARS病毒就是由果子狸携带并传染到人类的,这就对本地物种造成极大威胁,甚至是物种濒危和灭绝。
3、自然传入
外来入侵种还可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鸟类等动物还可传播杂草的种子,例如紫
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
二、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可以造成三方面危害:
1、造成农林产品、产值和品质的下降,增加成本。外来物种特别是植物会改变土壤
土质,是周围的本土植物难以正常生长而失去竞争能力,如加拿大一枝黄花。草食性动物大肆采食植物和践踏也会加速土壤流失,致使本地的农林产品得不到正常生长,从而导致产值和品质下降。如美国白蛾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特别是侵占了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物种死亡
和濒危。外来物种的入侵会阻止本土物种的自然更新,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长期无法恢复的变化。如20世纪50年代传入我国的紫茎泽兰扩散蔓延于我国西南省区,侵占林地、荒山,阻碍森林生长和更新。
3、对人畜健康和贸易造成影响。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
的损失,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比如近几年来的红火蚁事件,红火蚁通过集装箱漂洋过海进入我国,虽然并未大范围暴发,但在广东、海南等沿海城市也引起了群众恐慌,甚至在红火蚁繁衍旺季还出现过因被红火蚁叮咬而死亡的案例。这也对我国在对外贸易上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三、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和防治
在2005年有中国农业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中国已发现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新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目前外来入侵生物中11个主要物种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
日益加剧,造成中国许多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农、林、牧、渔业遭受到很大的损失,直接威胁到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
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现在比较通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取人工防治、机械或物理防除、替代控制、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综合治理等方法,加以消灭;
2、加强出入境检疫工作,制订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有害
物种引进的管理,尤其是严格防范通过压舱水携带的海洋外未物种入侵的巨大威胁;
3、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
入侵物种数据库;
4、把外来入侵种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公众的生物
多样性保护意识,制定经济奖惩措施以及其他政策手段。
其中,3和4是重点方案,我国在生物入侵方面的防范和立法都相对薄弱,因此,当
务之急是建立起完善的防范生物入侵的相应的法律法规,让人们在引入外来物种和应对物种入侵时有法可依,保障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
【总结】: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地球也“越来越小”,“地球村”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同。各种文化的交流,各国贸易的往来,不同地域的开放与包容,这些都促进了生物扩散。做好生物入侵防范是每个国家、地区的必然工作,生物入侵范围已扩大到全球范围,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想反,因为我国地域辽阔,生物入侵防范工作更应该做好,建立起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作为公民,我们有义务了解生物入侵的相关知识,为生物入侵的防治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庭硕,杨成.当代生物污染肆虐的文化成因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2007(2):91
-96.
[2]曾北危主编.生物入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8-91.
[3]罗康隆.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基于人类文化生态的思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83-84
[4]杨庭硕.生态人类学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