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临界核试验
什么是次临界核试验?
次临界核试验,是指研究核武器所使用的裂变材料在高能炸药或其他方式冲击(或爆轰)下的物理、化学行为,试验中所用裂变材料的数量,以不达到临界质量,不发生自持链式反应为限。
原子弹或反应堆是通过原子核的裂变反应来释放能量的。当裂变材料达到“临界”或“超临界”状态时,在自发裂变中子或外部中子的作用下,裂变反应就会持续进行下去,就可以实现自持链式反应。
一位核武器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当核裂变的速度逐渐增加,超过临界,就会形成核爆炸;当核裂变速度保持不变,达到临界,是在运行中的核反应堆的状态。而在次临界状态下,是无法实现自持链式反应的,也不会发生爆炸。
次临界核试验有何作用?
核武器经过长时间储存后,核弹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老化、失效。通过次临界核试验,可以评定现有核武器的安全性及保存时间的有效性。此外,试验还可以验证模拟核试验的结果。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核武器专家说,目前《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核爆炸试验,但对于进行次临界核试验没有进行明确限制。另外,由于次临界核试验不会导致核爆炸,全球核试验监测网难以监测到。
临界核试验
核试验是检验核武器性能,进行新核武器研究的必要步骤,但是进行核试验容易招致国内外舆论的谴责。在这种情况下,临界核试验就被核大国所青睐。 世界上对临界核试验有不同的叫法,俄罗斯称之为“非核爆试验”,美国称之为“流体动力试验”。在亚临界核试验中,可以少量使用武器级钚和高浓缩铀,由于试验时没有形成临界质量,核原料不发生链式反应,所以并不释放核能量、不发生真正的核爆炸。技术专家认为,临界试验的最大好处就是能确保生态安全。
进行临界核试验需要非常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目前除美国外,俄罗斯、英国、法国都掌握了这一技术。
1997年7月2日,美国在内华达州核试验场地下293米深处隧道中进行了第一次亚临界核试验。2002年2月14日,美英两国科学家联手在内华达州核试验场进行了一次临界核试验。
1995年法国政府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立即启动了建设核试验模拟实验室计划。据报道,该计划将一直持续到2010年,总投资金额高达51亿欧元。此外,印度科学家曾多次表示,该国已具备了进行临界核试验的能力。
次临界核试验
什么是次临界核试验?
次临界核试验,是指研究核武器所使用的裂变材料在高能炸药或其他方式冲击(或爆轰)下的物理、化学行为,试验中所用裂变材料的数量,以不达到临界质量,不发生自持链式反应为限。
原子弹或反应堆是通过原子核的裂变反应来释放能量的。当裂变材料达到“临界”或“超临界”状态时,在自发裂变中子或外部中子的作用下,裂变反应就会持续进行下去,就可以实现自持链式反应。
一位核武器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当核裂变的速度逐渐增加,超过临界,就会形成核爆炸;当核裂变速度保持不变,达到临界,是在运行中的核反应堆的状态。而在次临界状态下,是无法实现自持链式反应的,也不会发生爆炸。
次临界核试验有何作用?
核武器经过长时间储存后,核弹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老化、失效。通过次临界核试验,可以评定现有核武器的安全性及保存时间的有效性。此外,试验还可以验证模拟核试验的结果。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核武器专家说,目前《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核爆炸试验,但对于进行次临界核试验没有进行明确限制。另外,由于次临界核试验不会导致核爆炸,全球核试验监测网难以监测到。
临界核试验
核试验是检验核武器性能,进行新核武器研究的必要步骤,但是进行核试验容易招致国内外舆论的谴责。在这种情况下,临界核试验就被核大国所青睐。 世界上对临界核试验有不同的叫法,俄罗斯称之为“非核爆试验”,美国称之为“流体动力试验”。在亚临界核试验中,可以少量使用武器级钚和高浓缩铀,由于试验时没有形成临界质量,核原料不发生链式反应,所以并不释放核能量、不发生真正的核爆炸。技术专家认为,临界试验的最大好处就是能确保生态安全。
进行临界核试验需要非常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目前除美国外,俄罗斯、英国、法国都掌握了这一技术。
1997年7月2日,美国在内华达州核试验场地下293米深处隧道中进行了第一次亚临界核试验。2002年2月14日,美英两国科学家联手在内华达州核试验场进行了一次临界核试验。
1995年法国政府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立即启动了建设核试验模拟实验室计划。据报道,该计划将一直持续到2010年,总投资金额高达51亿欧元。此外,印度科学家曾多次表示,该国已具备了进行临界核试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