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全国各地均产。晒干,生用。《释名·释饮食》: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也。豉有淡咸二种,淡者入药,故名淡豆豉。《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急,两脚疼冷。”现代研究,淡豆豉含脂肪、蛋白质和酶类等成分,有微弱的发汗作用,并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一,功效主治

1.发汗解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宣郁除烦:

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

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清热止痢:

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安胎:

《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毒:

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鉴别应用淡豆豉,大豆卷,清水豆卷,三者均能解表;但淡豆豉用于风热在气分之发热,大豆卷用于风寒在肌表之发热,清水豆卷用于湿热所蕴结之发热。用法用量:内服:6—12克,煎汤;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来调敷。

二,作用:宜忌配伍【和合宜忌】

1.得醢良(《药性论》)。

2.无热者不用。《本草经疏》曰:“凡伤寒传入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

【配伍应用】

1.配葱白,二药相合,乃《肘后》名方葱豉汤,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清涕,无汗而喘者,有辛温解表,通阳发汗之功:《肘后方》目:“伤寒”?·初觉头痛,身热,脉洪,起一二日,便作此加减葱豉汤,葱白一虎口、,豉一升,绵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若不汗更作,加葛根三两,??不汗更作,加麻黄三两,去节。诸名医皆用此,更有加减法甚多。”

2.配麦冬,滋阴解表,治病后阴虚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复感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此等证外邪在表丽无汗者,当发汗解表。然而汗血同源,《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戒。《伤寒论》亦有“亡血忌汗”与“迟中(脉)迟者,不可发汗”的禁例。病者血虚阴虚,又有表证,不汗则邪终不解。汗之又恐无汗或汗出而重伤阴血.变生他证,所以用麦冬养阴以滋汗源。豆豉发表以解外邪.二者配合,标本兼顾,方可汗出而表解,庶免“虚虚.实实”之弊。

3.配栀子,《赤水玄珠》:“得山栀,治懊侬。”乃热病后期,邪郁胸膈,躁扰不宁,心烦不得眠,身热,舌红,苔微黄。栀子苦寒,清心除烦,清泄胃热;豆豉升散宣泄郁热,从胸中外达,二药相须,一清一透,具有清热除烦之效。《伤寒论》名方栀子豉汤,即此二味,治“心中懊侬,虚烦不得眠者”《本经疏证》曰:“烦者阳盛,躁者阴逆,阳盛而不得下交,阴逆而不能上济,是以神不安于内,形不安于外。??治之不以他药,止以豆豉,栀子成汤,以梔子能泄热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阴上逆矣。”《本草求真》亦曰:“邪在上而见烦躁头痛胸闷,懊侬不眠,发斑呕逆者,合于栀子,则能引邪上吐,不致陷入而成内结之症也。”

4.配杏仁,《得配本草》曰:“佐杏仁,开膈气。”杏仁苦降,豆豉升散,二药相合,一升一降,开利膈气,凡因膝气郁滞,症见胸中窒滞,暖气呃逆不休者,投之立效。

5.配薤白,温阳健脾,止大便下血。脾主统血,气能摄血。若脾阴不足,脾气亦虚,失去统摄之权,血从下溢而便血。伴见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自,脉沉细无力。治当温阳止血,薤白温阳,豆豉健脾,二药相合,使中阳复而脾运健,气能摄血,便血自止,故《本草经解》曰:“同薤白,治血利。”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全国各地均产。晒干,生用。《释名·释饮食》: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也。豉有淡咸二种,淡者入药,故名淡豆豉。《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急,两脚疼冷。”现代研究,淡豆豉含脂肪、蛋白质和酶类等成分,有微弱的发汗作用,并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一,功效主治

1.发汗解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宣郁除烦:

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

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清热止痢:

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安胎:

《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毒:

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鉴别应用淡豆豉,大豆卷,清水豆卷,三者均能解表;但淡豆豉用于风热在气分之发热,大豆卷用于风寒在肌表之发热,清水豆卷用于湿热所蕴结之发热。用法用量:内服:6—12克,煎汤;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来调敷。

二,作用:宜忌配伍【和合宜忌】

1.得醢良(《药性论》)。

2.无热者不用。《本草经疏》曰:“凡伤寒传入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

【配伍应用】

1.配葱白,二药相合,乃《肘后》名方葱豉汤,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清涕,无汗而喘者,有辛温解表,通阳发汗之功:《肘后方》目:“伤寒”?·初觉头痛,身热,脉洪,起一二日,便作此加减葱豉汤,葱白一虎口、,豉一升,绵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若不汗更作,加葛根三两,??不汗更作,加麻黄三两,去节。诸名医皆用此,更有加减法甚多。”

2.配麦冬,滋阴解表,治病后阴虚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复感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此等证外邪在表丽无汗者,当发汗解表。然而汗血同源,《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戒。《伤寒论》亦有“亡血忌汗”与“迟中(脉)迟者,不可发汗”的禁例。病者血虚阴虚,又有表证,不汗则邪终不解。汗之又恐无汗或汗出而重伤阴血.变生他证,所以用麦冬养阴以滋汗源。豆豉发表以解外邪.二者配合,标本兼顾,方可汗出而表解,庶免“虚虚.实实”之弊。

3.配栀子,《赤水玄珠》:“得山栀,治懊侬。”乃热病后期,邪郁胸膈,躁扰不宁,心烦不得眠,身热,舌红,苔微黄。栀子苦寒,清心除烦,清泄胃热;豆豉升散宣泄郁热,从胸中外达,二药相须,一清一透,具有清热除烦之效。《伤寒论》名方栀子豉汤,即此二味,治“心中懊侬,虚烦不得眠者”《本经疏证》曰:“烦者阳盛,躁者阴逆,阳盛而不得下交,阴逆而不能上济,是以神不安于内,形不安于外。??治之不以他药,止以豆豉,栀子成汤,以梔子能泄热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阴上逆矣。”《本草求真》亦曰:“邪在上而见烦躁头痛胸闷,懊侬不眠,发斑呕逆者,合于栀子,则能引邪上吐,不致陷入而成内结之症也。”

4.配杏仁,《得配本草》曰:“佐杏仁,开膈气。”杏仁苦降,豆豉升散,二药相合,一升一降,开利膈气,凡因膝气郁滞,症见胸中窒滞,暖气呃逆不休者,投之立效。

5.配薤白,温阳健脾,止大便下血。脾主统血,气能摄血。若脾阴不足,脾气亦虚,失去统摄之权,血从下溢而便血。伴见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自,脉沉细无力。治当温阳止血,薤白温阳,豆豉健脾,二药相合,使中阳复而脾运健,气能摄血,便血自止,故《本草经解》曰:“同薤白,治血利。”


相关内容

  • 中药淡豆豉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及应用
  • [建议或评论] [推荐给朋友] [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窗口] [供稿] 中药淡豆豉功效分类 辛温解表类中药 中药淡豆豉说明 中药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蒸罨加工发酵制成.名地均有生产.淡豆豉由于加工所用辅料的不同而性质亦异.用麻黄.紫苏同制,药性偏于辛温,适用于外感风 ...

  • 豆豉蒸鲶鱼的做法
  • 豆豉蒸鲶鱼的做法 鲶鱼营养价值: 鲶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1.老.幼.产后妇女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食用: 2.鲶鱼为发物.痼疾.疮疡患者慎食. 注意事项 鲶 ...

  • 大葱虽有4大治病功效 但3类人严禁吃葱
  • 2013-06-23 12:00:56|  分类: 实用教程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葱是常用食材,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不过对于以下人群来说,尤其适合. 大葱有4大治病功效(图片来源:东方IC) 一.风寒感冒患者 葱白主要功能是解表发汗,通常被用来治疗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属于常见的表证,尤其 ...

  • 中医营养学
  • 1.秋季可以选用那些食物和食疗进行调养 从中医节气看,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中秋之前算早秋,早秋的干燥称"温燥":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此时为"良燥",容易感冒.咳嗽,有些人甚至会腹泻.肠胃功能失调. 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 ...

  • 热性食物和凉性食物有哪些
  • 热性食物和凉性食物有哪些? 饮食养生首先要讲"性"."性"(或"气")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中医称为"四性"或"四气". 凉性或寒性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 ...

  • 一片菜叶子竟有这么多的功效!油麦菜,你喜欢吃吗?
  • 油麦菜是蔬菜市场的一个新面孔,但它却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油麦菜的吃法与生菜相同,可清炒或作汤,烹饪时间宜短不宜长.油麦菜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具有独特风味,受人欢迎. 油麦菜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大量钙.铁.等营养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 油麦菜的营养价值 ...

  • 药食同源经典药膳(四)
  • 普通感冒 一般我们所说的感冒,是"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各种病毒引起.多发于天气变化无常的深秋初冬时节,但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多散发,不引起流行. 通常以打喷嚏.鼻塞.流涕.流泪等局部卡他症状 ...

  • 九阳豆浆机食谱汇总
  • 有豆浆机的朋友 应该充分利用豆浆机的价值 做豆浆虽然简单却还真是一门学问哦~ 本人买了个豆浆机却只知道做全豆豆浆,什么五谷豆浆.水果豆浆的等等的都不会做,对于豆 浆机真是大才小用了.所以今天从网上找了好多关于制作各种豆浆的配比方法和制作方法,拿来和朋友分享! 希望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也多交流一下.让我 ...

  • 尝春令时蔬鲜!
  • 随着越来越多反季节蔬菜上市,我们已渐渐忘记了品味时令蔬菜的美妙滋味.又到了阳春三月,所谓春主生发,春季时令菜有生发功效,有利于人体机能的活力运转.生机盎然的春令时蔬不仅应景,除了食鲜的好味道,更有补充阳气的好营养,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尝鲜的美味季节哦. 春令时蔬:油菜 白芷油菜鱼丸汤 烹饪贴士:去鱼腥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