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享文献_家庭经营_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

第!卷B总第A期C*9:%;!

#陈令民

B中共安徽省宿州市委党校,

安徽

宿州

!#D

【摘要】家庭经营适合农业生产特点,具有较强的内部激励性和较少管理成本。从!

中期推行的集体经营,由于其生产效率太低,E

始于E

【文章编号】$GE$HA

”B《资本论》劳动时间的差别,在农业上面,是最为一目了然。第二卷,第!A#页C。农业生产要受到经济过程和自然过程共同支配。人们要按照生物对象本身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及时投入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又会出现中断现象,这种中断是指由劳动对象本身的性质所制约的中断。中断期间,生产对象仍然置身于自然过程中,进行自然的物质变换,不需要追加多少活劳动量;这就是农闲季节。

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是生命有机体,生产周期长,个别劳动过程往往不能形成农产品的最终成果。与工业不同,农业生产的对象,主要是动植物活体,有自身的生长规律,要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同时,农业生产的周期,是与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结合在一起,生长周期长,每个周期是由许多互相间断的不同劳动过程所组成。这些间断的劳动过程一般并不形成农产品的最终经济成果。但是,其质量的优劣,既给下一阶段的劳动以很大的影响,又会对劳动的最终成果产生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产在广阔的田野空间里进行,具有较大分散性。农业生产的对象,必须直接依赖于土地、阳光等自然条件,这就决定了农业劳动必须是在广阔的空间内进行,形成劳动的分散性。

农业生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农业是一个强烈受到自然因素制约的产业部门。由于受到种种自然因素的制约,所以

中共安徽省宿州市委党校《新视点》编辑。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难进行劳动计量、监督和管理,从而也就很难准确地按劳动量分配劳动成果,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必须实行不需要进行劳动计量,监督和管理的组织形式。农业生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这既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又是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农业生产内部的激励、监督和管理,雇佣劳动、集体劳动这些工厂化劳动肯定也会有效率,因为它比家庭劳动更容易实现规模效益的采用农业的先进技术,更有效地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但是如果考虑到内部激励、监督和管理等问题,农业的雇佣劳动、集体劳动这些工厂化劳动组织形式就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为激励问题首先要求准确计量劳动,并与报酬联系起来。农业劳动在广阔的田野空间进行,且各季节的劳动支出不均衡,每一个劳动过程往往不能形成劳动成果。因此,采用工厂化劳动,很难计量每个生产环节上各个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劳动强度和劳动质量,并对劳动者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农业劳动成果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准确计量,只能体现在生产过程结束后的最终收获物上。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众多劳动者的劳动付出不能从数量、质量和强度等方面进行计量、监督和管理,以及劳动对下一个生产环节产生的影响作用不能进行有效考核,就不会形成充分有效的激励性。而家庭经营由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组织生产劳动,家庭各成员的劳动付出都是为了实现家庭利益这个统一目标,劳动成果与家庭直接相联系,这就不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劳动进行计量,而且较少监督和管理,并且能产生较强的内部激励性,这使得农业在采取家庭经营的组织形式下产生了较高的生产效率,且长期以来家庭劳动始终未被工厂化劳动所取代并成为世界各国农业生产组织的主流形式。

二、从集体经营到家庭经营

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经历了一个从集体经营到家庭经营的不断探索和艰难选择的过程。从土地改革以后开展的合作化运动到中国农业生产经历了!!年的集$&%’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体经营,其目的是为了改造以小农经济为特点的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农业的规模效益,从而保证快速工业化的需要,彻底解决农业拖工业化后腿的问题。但是结果事与愿违,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代不仅没有加快,反而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导致了农业的低效率。农业生产的集体经营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为其经营体制缺少内部激励机制和存在较高的管理成本,农民失去了生产经营上的自主权、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和市场主体地位。从初级生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公有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只片面追求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而忽视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中的内部激励、内部监督管理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问题。而作为集体经

营所必须具备的管理成本,则因产权模糊,劳动激励不足,农业劳动监督困难等大大增加,超过了集体经营所产生的规模效益。

农业的集体经营,是以全体社员共同占有财产和共同进行生产经营的方式进行的。在这种体制下,生产经营缺乏有

效的激励性。就个人(家庭)追求自身利益来说,个人行为和行为后果的相关程度很低,某人比别人更努力地关心公有财产或付出较多的劳动,只能得到由此产生的收益中按全体所有者平均后的一份,所有者越多,他得到的就越少;由于他不努力或失误造成的损失也以同样的方式分配。用经济分析语言说,集体所有制成员的行为后果基本上是外在性的。他们不可能通过自身努力最大化来谋取其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从降低个人成本的角度看,集体的成员社员往往倾向于在获取同等收益的条件下使个人努力最小化,也就是常说的“搭便车”。在农业的集体经营体制下,党和政府为了提高农业效率而反复地在农村进行政治思想运动和道德说教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由于政社合一,公社同时又作为基层政权组织而隶属区、县政府,生产大队、生产队则隶属于公社,结果无论是公社还是生产大队、生产队,都失去了作为经济组织的独立地位。因此,在生产经营上也就很难有真正的自主权,一切重制宜、而收效甚微。%

械化、电气化时代,农业的商品化、社会化程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仍然是家庭经营,农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未使农业中的家庭经营这一基本特征发生改变。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无论其自然及经济条件存在什么样的差别,农业中占主流的经营形式无一例外的都是家庭经营。从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情况看,家庭经营并没有随生产手段的高度进步而出现功能退化,并没有与农业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相冲突。与之相反,农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恰恰为家庭经营持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提供支撑力,使之经营能力日趋增强,使农业的商品化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简言之,家庭经营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支撑农业发展进步的基本制度。

家庭经营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家庭经营到现代家庭经营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同农业的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经济形式的演变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相联系的。从现代家庭经营和传统家庭经营与社会其他间门的关系看,二者有很大区别。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传统家庭经营几乎是在封闭状态下孤立地进行生产,同社会其他部门的联系小、关联度低,不需要专门的社会机构为之服务。但在存在广泛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总过程从过去由一个农业生产者单由此产农业科学技术和难以同日益扩大的它使家庭经改变了小通过农业的社会化灌溉施肥、打药等克服了家庭解决了因农公司按照适当分工。!政府部农业科学电力、大型的水提供无偿服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经济作物和畜禽饲养等,这些服务按照契约自由、等价交换的原则,实行有偿服务。#合作社是农民自治、互助的非营利性组织,合作社的具体形式应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结束语

带来了农业的大发展,缓我国!

解了土地资源稀缺与人口膨胀的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实践证明,家庭经营是适合农业产业特点和符合我国国情的、且具有较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当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时期,家庭经营仍然是我国目前和今后农业生产的主流形式,任何取代家庭经营的经营方式,都会带来农业的低效率和农村社会的不稳定。不可否认,由于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家庭经营存在规模过小、土地分割过细的问题,但这种状况可以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地的不断集中,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雷原(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形式”

(&)’(《求是》,!

(&)’(《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经济史研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选择”&)’(《(究》,!

TheRunOfHousehold:UnsubstitutedOrganization

FormOfAgricuItre./012314531

Abstract:6/07819:/98;0/9;>/0?/@7@?>073;>3?9:@473?887@870(A>/@;5970=3;>31?>:81?>3919:31>0739731;B37@?>391C3>/(6/07819:?93D3E@F

>391GB9B8/053==

Keywords:>/07819:/98;0/905M;8I;>3>8>0

!

第!卷B总第A期C*9:%;!

#陈令民

B中共安徽省宿州市委党校,

安徽

宿州

!#D

【摘要】家庭经营适合农业生产特点,具有较强的内部激励性和较少管理成本。从!

中期推行的集体经营,由于其生产效率太低,E

始于E

【文章编号】$GE$HA

”B《资本论》劳动时间的差别,在农业上面,是最为一目了然。第二卷,第!A#页C。农业生产要受到经济过程和自然过程共同支配。人们要按照生物对象本身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及时投入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又会出现中断现象,这种中断是指由劳动对象本身的性质所制约的中断。中断期间,生产对象仍然置身于自然过程中,进行自然的物质变换,不需要追加多少活劳动量;这就是农闲季节。

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是生命有机体,生产周期长,个别劳动过程往往不能形成农产品的最终成果。与工业不同,农业生产的对象,主要是动植物活体,有自身的生长规律,要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同时,农业生产的周期,是与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结合在一起,生长周期长,每个周期是由许多互相间断的不同劳动过程所组成。这些间断的劳动过程一般并不形成农产品的最终经济成果。但是,其质量的优劣,既给下一阶段的劳动以很大的影响,又会对劳动的最终成果产生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产在广阔的田野空间里进行,具有较大分散性。农业生产的对象,必须直接依赖于土地、阳光等自然条件,这就决定了农业劳动必须是在广阔的空间内进行,形成劳动的分散性。

农业生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农业是一个强烈受到自然因素制约的产业部门。由于受到种种自然因素的制约,所以

中共安徽省宿州市委党校《新视点》编辑。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难进行劳动计量、监督和管理,从而也就很难准确地按劳动量分配劳动成果,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必须实行不需要进行劳动计量,监督和管理的组织形式。农业生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这既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又是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农业生产内部的激励、监督和管理,雇佣劳动、集体劳动这些工厂化劳动肯定也会有效率,因为它比家庭劳动更容易实现规模效益的采用农业的先进技术,更有效地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但是如果考虑到内部激励、监督和管理等问题,农业的雇佣劳动、集体劳动这些工厂化劳动组织形式就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为激励问题首先要求准确计量劳动,并与报酬联系起来。农业劳动在广阔的田野空间进行,且各季节的劳动支出不均衡,每一个劳动过程往往不能形成劳动成果。因此,采用工厂化劳动,很难计量每个生产环节上各个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劳动强度和劳动质量,并对劳动者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农业劳动成果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准确计量,只能体现在生产过程结束后的最终收获物上。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众多劳动者的劳动付出不能从数量、质量和强度等方面进行计量、监督和管理,以及劳动对下一个生产环节产生的影响作用不能进行有效考核,就不会形成充分有效的激励性。而家庭经营由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组织生产劳动,家庭各成员的劳动付出都是为了实现家庭利益这个统一目标,劳动成果与家庭直接相联系,这就不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劳动进行计量,而且较少监督和管理,并且能产生较强的内部激励性,这使得农业在采取家庭经营的组织形式下产生了较高的生产效率,且长期以来家庭劳动始终未被工厂化劳动所取代并成为世界各国农业生产组织的主流形式。

二、从集体经营到家庭经营

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经历了一个从集体经营到家庭经营的不断探索和艰难选择的过程。从土地改革以后开展的合作化运动到中国农业生产经历了!!年的集$&%’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体经营,其目的是为了改造以小农经济为特点的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农业的规模效益,从而保证快速工业化的需要,彻底解决农业拖工业化后腿的问题。但是结果事与愿违,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代不仅没有加快,反而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导致了农业的低效率。农业生产的集体经营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为其经营体制缺少内部激励机制和存在较高的管理成本,农民失去了生产经营上的自主权、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和市场主体地位。从初级生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公有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只片面追求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而忽视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中的内部激励、内部监督管理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问题。而作为集体经

营所必须具备的管理成本,则因产权模糊,劳动激励不足,农业劳动监督困难等大大增加,超过了集体经营所产生的规模效益。

农业的集体经营,是以全体社员共同占有财产和共同进行生产经营的方式进行的。在这种体制下,生产经营缺乏有

效的激励性。就个人(家庭)追求自身利益来说,个人行为和行为后果的相关程度很低,某人比别人更努力地关心公有财产或付出较多的劳动,只能得到由此产生的收益中按全体所有者平均后的一份,所有者越多,他得到的就越少;由于他不努力或失误造成的损失也以同样的方式分配。用经济分析语言说,集体所有制成员的行为后果基本上是外在性的。他们不可能通过自身努力最大化来谋取其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从降低个人成本的角度看,集体的成员社员往往倾向于在获取同等收益的条件下使个人努力最小化,也就是常说的“搭便车”。在农业的集体经营体制下,党和政府为了提高农业效率而反复地在农村进行政治思想运动和道德说教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由于政社合一,公社同时又作为基层政权组织而隶属区、县政府,生产大队、生产队则隶属于公社,结果无论是公社还是生产大队、生产队,都失去了作为经济组织的独立地位。因此,在生产经营上也就很难有真正的自主权,一切重制宜、而收效甚微。%

械化、电气化时代,农业的商品化、社会化程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仍然是家庭经营,农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未使农业中的家庭经营这一基本特征发生改变。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无论其自然及经济条件存在什么样的差别,农业中占主流的经营形式无一例外的都是家庭经营。从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情况看,家庭经营并没有随生产手段的高度进步而出现功能退化,并没有与农业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相冲突。与之相反,农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恰恰为家庭经营持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提供支撑力,使之经营能力日趋增强,使农业的商品化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简言之,家庭经营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支撑农业发展进步的基本制度。

家庭经营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家庭经营到现代家庭经营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同农业的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经济形式的演变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相联系的。从现代家庭经营和传统家庭经营与社会其他间门的关系看,二者有很大区别。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传统家庭经营几乎是在封闭状态下孤立地进行生产,同社会其他部门的联系小、关联度低,不需要专门的社会机构为之服务。但在存在广泛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总过程从过去由一个农业生产者单由此产农业科学技术和难以同日益扩大的它使家庭经改变了小通过农业的社会化灌溉施肥、打药等克服了家庭解决了因农公司按照适当分工。!政府部农业科学电力、大型的水提供无偿服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经济作物和畜禽饲养等,这些服务按照契约自由、等价交换的原则,实行有偿服务。#合作社是农民自治、互助的非营利性组织,合作社的具体形式应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结束语

带来了农业的大发展,缓我国!

解了土地资源稀缺与人口膨胀的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实践证明,家庭经营是适合农业产业特点和符合我国国情的、且具有较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当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时期,家庭经营仍然是我国目前和今后农业生产的主流形式,任何取代家庭经营的经营方式,都会带来农业的低效率和农村社会的不稳定。不可否认,由于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家庭经营存在规模过小、土地分割过细的问题,但这种状况可以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地的不断集中,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雷原(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形式”

(&)’(《求是》,!

(&)’(《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经济史研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选择”&)’(《(究》,!

TheRunOfHousehold:UnsubstitutedOrganization

FormOfAgricuItre./012314531

Abstract:6/07819:/98;0/9;>/0?/@7@?>073;>3?9:@473?887@870(A>/@;5970=3;>31?>:81?>3919:31>0739731;B37@?>391C3>/(6/07819:?93D3E@F

>391GB9B8/053==

Keywords:>/07819:/98;0/905M;8I;>3>8>0


相关内容

  •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解析
  • 第5卷 第3期 2006年9月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5,No. 3Sep. , 2006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解析 于秋华 Ξ (东北财经大学富虹经 ...

  • 当前农村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
  • 当前农村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 郭庆海 (吉林农业大学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长春130118) 摘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是我国农村改革中面临的 重大问题.土地制度改革是基础,农村土地确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改革,要有利于维护多数农民的利益和农 ...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与对策
  • [摘要]笔者通过设计问卷对样本农户流转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土地流转虽有所发展但整体仍不充分的结论,表现为已有流转行为存在范围小.期限短.价格低.自发流转.被动流转为主的特点.对此,笔者提出加大思想宣传.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加大农业密集型产业和非农产业发展.着力培养壮大中农阶层和健全法律保障机制的政策 ...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绩效分析
  • 摘 要: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对农业绩效的影响.当前国家正在引导资本进入农村建立现代农场,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这必然要求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包括产权的进一步明晰和交易费用的进一步下降,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经验的研究能够为下一步的农业改革提供有益的借 ...

  •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 作者:许庆尹荣梁章辉 经济研究 2011年07期 一.引言 以均田承包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做出了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制度绩效.但是随着这一制度安排改革效应的逐渐释放,其不足之处,如土地细碎化经 ...

  • 河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场风险的表现形式\特征及其防范对策
  • [摘要]本文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特征,从而提出了防范市场风险的对策,即:加强信息管理,拓展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农业价格支持的政策体系,合理采用农业新技术,规避市场风险,建立健全和规范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产 ...

  •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述评
  •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6):165-167 GuizhouAgriculturalSciences [文章编号]100l一3601(2008)06-0412-0165-03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述评 董景奎1,罗文敏2 (1.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2.贵州大学 ...

  • 农户家庭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
  • 农户家庭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木 姜长云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38) 摘要:基于对前人观点和国际经验的评论,本文对农户家庭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进行了广泛 讨论.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形式,在我国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 ...

  • 论农村集体产权
  • 作者:党国印 中国农村观察 1998年09期 一.公有制:概念与现实 (一)公有制内涵 "集体产权(Cllective property right)"或"集体所有制"这样的概念在主流经济学那里几乎是看不到的,它出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中国又伴随意识形态的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