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圈理论之下的青海河湟汉族求子风俗探析

  摘 要: 河湟文化圈中汉族一直是文化的主角之一,汉族入迁河湟地区后,在文化的叠加中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河湟汉族在重血缘的观念之下求子(尤其求生男孩)风俗较多,除传统汉族的文化因素外还有地缘影响,此观念对河湟世居他族也发生了文化涵化。本文以湟中县汉族为个案研究当下河湟人生仪礼、节庆民俗活动等方面的求子风俗,通过对湟中县的祈嗣民俗事象描述,认识文化圈文化涵化理论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河湟汉族;文化圈;湟中县;求子风俗  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穴2012?雪01-0161-05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Customs of Praying for Children in Han Areas of Qinghai Hehua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ircles  ——A Case Study of Huangzhong County  LIANG Yu-jin ZOU Xiao-fei HU Yu-kun  Abstract: Ha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leading nationalities in the Hehuang cultural circle. After moving to Hehuang area, Han has been living in a relatively closed space because of the laminated cul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a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geographical factor, they attach importance to consanguinity so that there are many customs of praying for children, especially for sons, which has brought acculturation to other ethnic groups in Hehuang. Taking Han in Huangzhong County as a case, the paper explores customs of praying for children in Hehuang life ceremony and festival folk beliefs. By the description of those customs in Huangzhong, the paper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acculturation in cultural circles 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ehuang Han; cultural circle; Huangzhong county; customs praying for children  “河湟”这一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汉代史籍中,指的是青海和甘肃两省交界地带的黄河和其支流湟水。“河湟谷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物产较多,适宜牧业,也适宜农业。”[1]它有“大河湟”和“小河湟”之分。“大河湟”指的是甘肃中部西南面和青海东南部,在地形上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黄河和湟水流经此地,它包括“甘肃的临夏(河州)回族自治州,青海黄河流域的贵德、尖扎、循化、化隆。湟水流域有湟源、大通、湟中、西宁、互助、平安 、乐都、民和。”[2] “小河湟”指甘肃之外的青海部分的河湟地区, 特别指的是河湟地区的农业区。本文的“青海河湟”指的是“小河湟”。今天的青海河湟地区是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族群重要的集聚地,尤其是青海汉族的重要栖息地。《丹噶尔厅志·卷六》中记载:“汉族,邑人相传,皆自南京移民实边到此,拨地居住。然详加考究,半系山、陕、川、湖,或本省东南各府,因工商到丹,立室家,传子孙,遂成土著。自宁属邻境移居者最多,亦有蒙蕃子弟,资性聪颖,入塾读书,粗明理义,遂化为汉族者。”[3]虽然,河湟汉族来源复杂,但因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文化圈里,又与该地区其他少数民族朝夕相处,而形成了河湟汉族独特的民风民俗。河湟汉族除传统汉族的文化因素外还有地缘影响,此观念对河湟世居他族发生了文化涵化。  一、文化圈理论与河湟求子  人类学学科中传播论学派早就提出了文化圈的理论,认为文化圈在各地区形成、发展并可能向其他地区移动,同时,在不同地带还可能有与其相关联的文化成分形成文化圈的广阔地理分布表现。文化圈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文化涵化,虽然一方面必须有较大的族群或民族的固定不变的基本文化作为根基,它具有持久性的地理空间;但另一方面,文化圈还“拥有独立整体的文化丛,它的移动是全部的文化范畴的移动,从而在比较中发现两个地区所有文化上的历史关联。另外,民族之间文化的影响力也可能是个别文化成分的流入,也可能是一个文化圈的个别文化成分被冲散”。[4]“青海省有汉、藏、蒙、回、土、撒拉、哈萨克等7个民族文化圈(包括4个跨省民族文化圈),分属于农业、牧业两大传统产业文化圈中,同时还分别交叉在伊斯兰教文化、藏传佛教和汉族道教文化的三个信仰文化圈中。”[5]河湟汉族自从汉代开始,不断入迁进入该地区,在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中文化层不断叠加,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圈发展形成,文化涵化也不断发生。在这个特定的地理空间中,汉民族文化在移动中形成了与整个中国汉族“同中有异”的民俗文化,并在该地区对其他世居民族文化涵化中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河湟汉族的民俗事象也纷繁复杂。  数千年来,中国人尤其汉族一直认同男孩是延续家族血脉的重要连接点。河湟汉族作为入迁的汉族,保留了汉族最基本的观念,在这个地区,求子观念也一直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转而影响河湟其他民族。以土族为例,土族已经由先前的游牧民族转变成农耕民族,20世纪初期土族人虽然在媳妇生育第一个孩子时一般都隆重宴客表示庆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土族家庭中已经只有生了男孩才设筵的情况。这说明,重男轻女的汉族宗法观念在当时的土族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土族在河湟世居中与他族通婚,从通婚对象上看,河湟地区以汉土家庭最多;尤其与汉族结亲土族子女的族属及风俗习惯上跟随父亲,不过近年来许多人为了享受升学、计生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在族属上多随其母,而风俗随父亲。[6]河湟土族人通常在婚礼和祭祖仪式中祈求男丁的诞生,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河湟其他世居主体民族中。

  摘 要: 河湟文化圈中汉族一直是文化的主角之一,汉族入迁河湟地区后,在文化的叠加中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河湟汉族在重血缘的观念之下求子(尤其求生男孩)风俗较多,除传统汉族的文化因素外还有地缘影响,此观念对河湟世居他族也发生了文化涵化。本文以湟中县汉族为个案研究当下河湟人生仪礼、节庆民俗活动等方面的求子风俗,通过对湟中县的祈嗣民俗事象描述,认识文化圈文化涵化理论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河湟汉族;文化圈;湟中县;求子风俗  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穴2012?雪01-0161-05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Customs of Praying for Children in Han Areas of Qinghai Hehua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ircles  ——A Case Study of Huangzhong County  LIANG Yu-jin ZOU Xiao-fei HU Yu-kun  Abstract: Ha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leading nationalities in the Hehuang cultural circle. After moving to Hehuang area, Han has been living in a relatively closed space because of the laminated cul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a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geographical factor, they attach importance to consanguinity so that there are many customs of praying for children, especially for sons, which has brought acculturation to other ethnic groups in Hehuang. Taking Han in Huangzhong County as a case, the paper explores customs of praying for children in Hehuang life ceremony and festival folk beliefs. By the description of those customs in Huangzhong, the paper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acculturation in cultural circles 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ehuang Han; cultural circle; Huangzhong county; customs praying for children  “河湟”这一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汉代史籍中,指的是青海和甘肃两省交界地带的黄河和其支流湟水。“河湟谷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物产较多,适宜牧业,也适宜农业。”[1]它有“大河湟”和“小河湟”之分。“大河湟”指的是甘肃中部西南面和青海东南部,在地形上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黄河和湟水流经此地,它包括“甘肃的临夏(河州)回族自治州,青海黄河流域的贵德、尖扎、循化、化隆。湟水流域有湟源、大通、湟中、西宁、互助、平安 、乐都、民和。”[2] “小河湟”指甘肃之外的青海部分的河湟地区, 特别指的是河湟地区的农业区。本文的“青海河湟”指的是“小河湟”。今天的青海河湟地区是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等族群重要的集聚地,尤其是青海汉族的重要栖息地。《丹噶尔厅志·卷六》中记载:“汉族,邑人相传,皆自南京移民实边到此,拨地居住。然详加考究,半系山、陕、川、湖,或本省东南各府,因工商到丹,立室家,传子孙,遂成土著。自宁属邻境移居者最多,亦有蒙蕃子弟,资性聪颖,入塾读书,粗明理义,遂化为汉族者。”[3]虽然,河湟汉族来源复杂,但因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文化圈里,又与该地区其他少数民族朝夕相处,而形成了河湟汉族独特的民风民俗。河湟汉族除传统汉族的文化因素外还有地缘影响,此观念对河湟世居他族发生了文化涵化。  一、文化圈理论与河湟求子  人类学学科中传播论学派早就提出了文化圈的理论,认为文化圈在各地区形成、发展并可能向其他地区移动,同时,在不同地带还可能有与其相关联的文化成分形成文化圈的广阔地理分布表现。文化圈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文化涵化,虽然一方面必须有较大的族群或民族的固定不变的基本文化作为根基,它具有持久性的地理空间;但另一方面,文化圈还“拥有独立整体的文化丛,它的移动是全部的文化范畴的移动,从而在比较中发现两个地区所有文化上的历史关联。另外,民族之间文化的影响力也可能是个别文化成分的流入,也可能是一个文化圈的个别文化成分被冲散”。[4]“青海省有汉、藏、蒙、回、土、撒拉、哈萨克等7个民族文化圈(包括4个跨省民族文化圈),分属于农业、牧业两大传统产业文化圈中,同时还分别交叉在伊斯兰教文化、藏传佛教和汉族道教文化的三个信仰文化圈中。”[5]河湟汉族自从汉代开始,不断入迁进入该地区,在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中文化层不断叠加,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圈发展形成,文化涵化也不断发生。在这个特定的地理空间中,汉民族文化在移动中形成了与整个中国汉族“同中有异”的民俗文化,并在该地区对其他世居民族文化涵化中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河湟汉族的民俗事象也纷繁复杂。  数千年来,中国人尤其汉族一直认同男孩是延续家族血脉的重要连接点。河湟汉族作为入迁的汉族,保留了汉族最基本的观念,在这个地区,求子观念也一直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转而影响河湟其他民族。以土族为例,土族已经由先前的游牧民族转变成农耕民族,20世纪初期土族人虽然在媳妇生育第一个孩子时一般都隆重宴客表示庆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土族家庭中已经只有生了男孩才设筵的情况。这说明,重男轻女的汉族宗法观念在当时的土族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土族在河湟世居中与他族通婚,从通婚对象上看,河湟地区以汉土家庭最多;尤其与汉族结亲土族子女的族属及风俗习惯上跟随父亲,不过近年来许多人为了享受升学、计生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在族属上多随其母,而风俗随父亲。[6]河湟土族人通常在婚礼和祭祖仪式中祈求男丁的诞生,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河湟其他世居主体民族中。


相关内容

  • 互助土族文化概述
  • 互助土族文化概述 乔志良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由我国56个民族优秀文化融汇而成的.土族作为中华56个民族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土族文化是土族人长期生产.生活和丰富想象力的结晶,是土族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发展土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丰富.充实中华文化的内涵,使其 ...

  • 浅谈青海藏族服饰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 第12卷第2期2001年5月 NATl0NALmES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RESEARCHINQINGHAI(socialsciences) VOL.12NO.2 May.2001 ● 浅谈青海藏族服饰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陈亚艳 (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摘要:民族服饰是 ...

  • 土族族源与吐谷浑_读吕建福先生新作_土族史_札记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2卷第4期 2006年9月 J O URNAL O F Q I NGHA I NAT I O NAL I T I ES I NST I TUTE (soc i a l sc i ences) VOL. 32 N O. 4 Sep . 2006 土族族源与吐谷浑 - ...

  • 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一)答案
  • 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一)(第一讲.第二讲) 一.填空(2×10=20分) 1.青海省位居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 ,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总面积万 平方公里. 2.青海省因境内有全省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3.昆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青 ...

  • 青海省[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
  • 城市概述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四省区比邻.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全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居 ...

  • 民俗学概论大资料题
  • 1民俗包含哪四部分 各部分内容物质民俗,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社会民俗,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民间娱乐民俗.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语言民俗,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

  • 民俗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民众所创造.享用.传承.相沿已久的社会风尚.风俗习惯.民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模式.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民俗的信仰心理占重要地位. 民俗学: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 ...

  • 生物系毕业论文
  •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论 文 题 目: 青海丹霞地貌特征与区域对比分析 论 文 作 者:马福云 学 号:20091911408 指导教师(职称):肖景义 ( 教授 ) 论文起止时间:2 013 年 2 月 ~ 2 0 13 年 5 月 论文提交时间:2 013 年 5 月 21 日 论文 ...

  • ziliao中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
  • 中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 沈桂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民族与宗教教研室主任.教授 课程前言 现在我们开始第一讲,中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中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我们概括成四个方面,第一个表现,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这是当前民族问题的最重要的一个表现,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