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心理学评析

第28卷2008年总第105期PsYCH0嗍(溘L心理学探新D(Pl0RAlrION第l期

本土心理学评析

张秀琴叶浩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直接导致了本土心理学的产生。

心理学的本土化过程包括论题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方法学的本土化以及学科制度的

本土化四个方面。本土心理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将文化的特殊性和跨文化的相似性都纳入

本土心理学的研究议程中,它才能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本土心理学;本土化;民族中心主义

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08)01一O003—04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墨西哥、菲律宾、流心理学的这种客观主义倾向,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加拿大等国的心理学家就开始陆续地进行本土心理人文性。它认为,应该用质化的研究方法,如访谈、学方面的研究,至今,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已经波及传记、个案研究等,深入细致地描述和解释人在特定到亚洲、欧洲、美洲甚至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情境下的心理和行为。

此期间,本土心理学经过艰难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其二,主流心理学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客观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显现出一的、超越文化和历史的真理,可以推广到世界其它国些缺陷。家和地区。事实上,尽管西方主流心理学刻意模仿1本土心理学的产生自然科学,去除心理学的文化性,但是,人类社会生

本土心理学的产生有着广泛的思想、文化、社会活的现实决定了,人的心理与行为除受人的生物特和学科背景。它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文化多样性以性的影响外,必然也会受到其所处的特定的文化传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统、生态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文化与行系…。然而,导致本土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还是为、文化与思维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近年来,多元来自于心理学内部,具体来说,是因为对主流心理学文化论和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旧J,西方主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的不满。流心理学并没有“价值中立”,而是带有西方主流文

其一,传统的欧美主流心理学自成立以来就竭化和父权制文化的浓厚色彩。当这种带有西方文化力学习和效仿自然科学的模式,力图将心理学建设烙印的主流心理学推广到世界其他文化和地区时,成一门像物理、化学一样的自然科学。这一取向尽必然会出现与当地文化的不契合与不兼容。

管带来了科学心理学的繁荣,但也导致了主流心理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心理学是从美学中严重的客观主义倾向。对客观主义的诉求,使国进口的,人们期待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心理学能解得心理学家努力寻找一些基本的、不受任何文化、历决各个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促进对本土思想和行为史影响的心理机制。这就必然造成心理学在研究内的理解。然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者认为,这种容上无文化或不关心文化,文化被作为一个情境因主流心理学的研究并不符合本地的实际。因此,他们素排除在心理学的实验设计之外。此外,对客观主需要发展一个针对本土文化的心理学,这就导致了心义的诉求,还使得心理学家盲目崇陛客观的研究方理学上的本土化运动和本土心理学的产生。

法,如实验、测量等量化的方法。他们认为,只要采2本土心理学的特征

用客观的科学方法,就能保证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心理学本土化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论题的本土度,也就保证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观点造成化、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方法学的本土化以及学科了心理学研究中的方法中心论。本土心理学反对主制度的本土化四个方面bJ。

4心理学探新2008年2.1论题的本土化们已经自行编制了超过200个本土化的量表和问

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在选题上力求突出特殊性。卷。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等人编制了中国人家台湾本土心理学家杨国枢曾指出,在选择研究课题族主义认知、意愿及情感量表;中国人孝知、孝感、孝方面,要多自中国人之特有的心理与行为现象(如孝意、孝行量表;多元个人传统性量表和多元个人现代道:关系、缘分、面子、人情等)人手,因为此等特有现性量表,等等[9】。中国大陆心理学家也编制了许多.象最能反映中国社会与文化因素的特点及影响[4】。本土化的量表,如王登峰、崔红编制的中国人人格量墨西哥本土心理学家Diaz—Loving指出,本土心理表㈨。

学研究要发现其他文化中不存在的独具特色的行为另一类则主张采用与西方主流心理学研究方法特征[5】。加拿大心理学家Berry大力提倡针对加拿不同的,主位(emic)的研究方法。主位研究是与客大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多民族主义、移民的适应、土位(eric)研究相对而言的。主位研究旨在运用当地著民的问题、第二语言习得、或加拿大人身份认同问文化中的概念描述该文化中的行为,主张体现被研题怕J。还有印度、菲律宾、韩国等国家的本土心理学究者的主观,即以被研究者自身的视角理解周围环研究,芳有意识地将“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作为一境。而客位研究则主张运用外在的标准描述被研究种策略,注重论题的本土化。者的行为,强调研究的客观性、普遍性。因此,与主2.2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流心理学所使用的实验、测量等实证的、客观的、量

本土心理学家关注本土民众身上表现出来的,化的方法所不同,这一类的本土心理学研究多采用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提出了一些质化的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许多本土的概念。例如,中国心理学家对人情、面法等等。研究方法的文化契合性是本土心理学对主子、关系、孝道、缘分等概念的研究;菲律宾心理学家流心理学的一个独特贡献,不过这些方法的价值还对pakikisama(与别人和睦相处或向别人让步)、ka-有待其他文化中的心理学家进行检验。

pawa(认识到与别人有共同的身份)、bahalam(顺从2.4学科制度的本土化

的宿命论)、utangilialoob(将对别人的感激或人们之学科制度的本土化包括教材、课程、学位培养计间的团结视为合约式的债务),等概念的研究【71;韩划、论文、学术刊物和学术组织的本土化。加拿大心国对Woofi(我们)的研究;日本对锄哪(对依靠的需理学家Adair认为学科制度的本土化是本土化过程要)的研究;印度对anasakti(分离)、nurturanttask的主要部分【11|。以加拿大本土心理学的发展为例,+leadership(领导者的养育任务)的研究;东南亚国家加拿大因与美国的距离较近,长期以来,在心理学学

对ko∞o(感知到的阳痿)的研究;希腊对于philotimo科制度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深受美国心理学的影响。(按照群体规则行事)的研究;墨西哥对machismo(近年来,由于国内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加拿大着力种历史一社会一文化的前提假设);Lutz等人对密克推行心理学学科制度的本土化运动。加拿大政府在罗尼西亚联邦Ifluk岛上居民song(正当的愤怒)的心理学系招聘雇员方面推行了“加拿大人优先”的政研究等等[8】。这些研究都关注在当地语言中能反应策,引进了大量加拿大本国培养的新教师。这些新当地特有的思想文化的概念,通过对这些概念进行、教师很快就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计划,推出了一批与语义的详细阐述,或文化独特性的验证,强调它们在加拿大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他们充分考虑到加拿文化上的特色。稍显遗憾的是,在理论的本土化方大独特的多元文化(主要是英语文化和法语文化)的面,现有的研究还比较少,一是因为理论的提出比较现状,编著出版了契合加拿大本土文化特性的社会困难,二是因为对理论的检验也需假以时日。因此,心理学教科书,增加了两种新的学术刊物,起草并采理论的本土化工作留待以后再评。纳了新的学术标准。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加拿大基2.3方法学的本土化本完成了心理学学科制度的本土化。

方法学的本土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借鉴西3,本土心理学的局限

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积极开发适合本土民众3.1正确认识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研究工具。例如,菲律宾心理学家的统计表明,他有些本土心理学家在反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

第1期张秀琴等本土心理学评析5义倾向时,矫枉过正,有失偏颇。例如,他们认为,本

土民众因文化水平较低或社会掩饰性较高等原因,

不适合量化的研究方法,而只能采取诸如访谈法、个

案法,等质化研究的方法。诚然,质化研究的方法确

实可以使人们加深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解,然而,

过分强调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或以此取代客观的定

量的方法也是不足取的。事实上,对于某一问题的

研究,通常是从相对比较弱的方法向可以做出较强

结论的方法转移。例如,人们常常是受到某个非同

寻常的个案的启发后,才产生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

研究的兴趣。或者说个案研究的真正作用在于,为

科学家研究某个问题提供一些假设,同时激发科学

家用更为严格的方法,如实验研究的方法,来验证这

些假设。总之,科学研究一直在追求着客观性和确

证性,就连强调建构主义的后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研

究者主观洞察的结论仍然需要研究者之外的其他

人,运用客观的方法来确认或证伪。所以,本土心理

学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形成

了一些假设的基础上,可以用更为客观的方法进行

验证。

3.2正确认识心理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流心理学采取普遍主义的立场,即试图将他

们认为是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其

他国家和地区。而本土心理学则相反,它突出强调

所研究群体和研究范式与西方主流心理学的不同以

及自身的特色,但这种类型的研究反映出的是文化

上的独特性,而不是人类心理上的普遍性。应该指

出的是,无论普遍性还是特殊性,从严格意义上说,

都不能被完全肯定或否定,或者说都有其自身存在

的合理限度。既然二者是互补的关系,那么心理学

就不能仅仅发展其特殊性的方面,而必须同时强调

对普遍性的知识追求。

一方面,心理学作为全人类的普遍科学是心理

学作为一门学科应有之意,也是心理学发展所追求

的目标,因为任何学科的认知建构都是为了使其成

为可普遍化的知识。如果某一认知建构可以通过外

推的步骤,成为可普遍化的知识,换言之,可被更多

其他的个人、学科和文化群体所接受,那么就可以

说,它拥有更多的真理。可以将心理学的特殊性看

作是,在发展心理学普遍性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

阶段。所有关于心理学特殊性的争论,都是在为丰

富和发展新的普遍性的心理学内容构筑平台。强调心理学的特殊性,是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在心理学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而绝不能以特殊性抹煞心理学的普遍性以阻碍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采取特殊性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也会带来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如果每种文化都致力于发展契合本文化的本土心理学,那么将会产生很多个本土心理学,倘若如此,理想的本土心理学数目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容易的。其次,西方主流心理学被看作是民族中心主义的,因为它忽视了世界其它地区和民族中人们的心理,但谁也不能否认,在主流心理学中也存在着与其他世界相连的普遍知识,如果过分地强调文化的独特性,强调处于某一文化中的民众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独特性,不断地否认这种普通知识的存在,也会反过来成为一种新的民族中心主义。此外,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容易导致心理学的偏狭性。印度本土心理学家Sinh曾提醒说,“本土心理学的目的并不是缩小心理学的范围,而是发展文化契合性的心理学”【3J。但偏狭性可以采取一种看似非常有文化针对性地形式,而逃过人们的审查。在偏侠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土心理学,是以牺牲建立_二个普遍的心理学,和对非本文化的观点的抗拒,为代价的。如果研究者采用这种模式的话,就会去研究文化上特有的特性或概念,而不考虑它们在当代社会发生的普遍性。总之,西方主流心理学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解释显示了一定的缺陷,本土心理学从外来的心理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建构具有文化契合性的心理学,是有其自身存在的基础和依据的。对此,应该理解和尊重。本土心理学30多年来的发展,为心理学提供了大量新的论题、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了大量的研究人员,也造就了心理学的丰富性。同时注意到,本土心理学也在努力寻求建立一个普遍的全人类的心理学。但是在心理学中如何将文化特殊性和文化普遍性联系起来,本土心理学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在今后的发展中,本土心理学应注意将文化的差异和跨文化的相似都纳入其研究议程中,这样既可以增加对本文化的理解,又能对人类行为的普遍的理解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会促进本土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更好地发展。

6心理学探新2008年

参考文献auniversalpsychology.In:KilnU。BerryJW,Eds.Indigenous

1郑荣双.国外本土心理学研究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2,psychologies:Researchandexperienceinculturalcontext.Ion-

10(4):472—478.don:Sage.1993.260—276.

2BenteauxS.hegratinsfeminismandmuiticulturalism:Scientific7ChurchAT,sa啦MS.Indigenizationofpsychologyinthe

factorsciencefiction?ProfessionalPsycholoSy:ResearchandPhih'ppines.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2002,37(3):Practice,2006,37(1):21—28.129—148.

3¥inhaD.IndigenizingofPsychology.In:BerryJW。PoortingaY8PoortingaYH.Dodifferencesinbehaviorimplyaneedfordif-

H,PandeyJ,Eds.HandbookofCross—cultmalp6ychology.ferentpsychologies?AppliedPsychology:AnInternationalRe—V01.1TheoryandMethod.Boston:Anyn&Bacon.1997.129view,1999,48(4):419—432.

—169.9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北京:中国人4杨国枢.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见:杨民大学出版社,2004.

国枢.本土心理学的开展.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10王登峰,崔红.中国人人格量表(QZeS)的编制过程与初司。1993.6一船.步结果.心理学报,2003,36(1):127—136.

5Diaz一城R.The洒趣删加0fpsychology:birth0fal跏11AdairJG.IndigenisationofrKychohgy:Theconceptandits

science叫rekindliIlgofartoldone?AppliedPsychology:Anpracticalimplementation.AppliedPsychology:AnInternationalIntematiom/Review,1999,48(4):433—449.Review,1999,48(4):403—415.

6BerryJW.PsychologyinandofCalladaIOnesmallsteptoward

Zh,mgXiuqinYeHaosheng

(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inN觚jiIl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97)

Abstract:ThegenerationofindigenouspsychologyisbecauseofthedissatisfactionwithmainstreamI粥ychology.whichisobjectivismandl∞lcsculturallysensitive.Theprogressinfour鹊pectsofindigenizationa弛:topical,theoretical/conceptual,metIl0删caI,aIlddisciplinaryinsti—tution.Indigenouspsychologyhasmanylimitation.it伽onlyviabletotheextentthatbothculturalvariationandcro日8一culturalinvarianeea陀madepartoftheresearchagenda.

Keywords.indigenouspsychology;indigenisation;ethnocentrism

本土心理学评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张秀琴, 叶浩生, Zhang Xiuqin, Ye Haosheng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心理学探新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2008,28(1)2次

参考文献(11条)

1. 郑荣双 国外本土心理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2(04)

2. Bordeaux S Integrating feminism and multiculturalism:Scientific fact or science fiction? 2006(01)

3. Sinha D Indigenizing of Psychology 1997

4. 杨国枢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 1993

5. Diaz-Loving R The indigenisation of psychology:birth of a new science or rekindling of an old one? 1999(04)

6. Berry J W Psychology in and of Canada:One small step toward a universal psychology 1993

7. Church A T. Satigbak M S Indigenization of psychology in the Philippines 2002(03)

8. Poortinga Y H Do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imply a need for different psychologies? 1999(04)

9. 杨国枢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2004

10. 王登峰. 崔红 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编制过程与初步结果[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3(01)

11. Adair J G Indigenisation of psychology:The concept and its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1999(0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周宁 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8(4)

本土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力量,它促使我们的心理学研究更加现实化.但是在本土心理学发展的进程中,却陷入了误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试图另起炉灶,建立一种"全新的体系";二是以研究方法为中心,忽略了本土心理学的实质是研究真实的问题.这两大误区直接导致了现在本土心理学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仍未建立.从心理学的发展看,这样的情况本不应该出现,因为,心理学面临的是整合,而不是分裂.同时,心理学的研究必须以问题为中心.

2.期刊论文 贾林祥. 叶浩生 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3) 心理学的本土化与本土化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范畴.本土化是达至本土心理学的必要途径和环节,心理学的本土化最终体现为本土心理学.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只有处理好与传统文化、西方心理学等的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一种关于中国人、通过中国人、为了中国人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并进一步为心理学的全球化积累索材.

3.期刊论文 段晓彦 "亲亲相隐"制度的心理基础探析——从本土心理学的视角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6)

亲亲相隐作为中国一项丰富的法律制度资源,蕴涵着深厚的人性动因和心理基础.对这一制度或者文化现象的心理基础的探讨,不能仅局限于它的人类性的层面,还应该着眼于它的本土化层面,应从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与本土化的立场来审视这一文化设计.探析该制度产生存续的本土化心理基础,有助于揭示其在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中的独特内涵及功能.

4.期刊论文 王静琼. 张菡. WANG Jing-qiong. ZHANG Han 本土心理学当前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

本土心理学发源于西方心理学,随着"社会文化"被心理学纳入研究范畴之后,才得以重视和发展.目前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在科学观、研究理论、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系列的问题与困境.本土心理学发展的出路在于:以科学性和本土性为原则,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研究取向多元化、研究内容深入化、研究人员多学科化.

5.期刊论文 李炳全. LI Bingquan 文化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的辨析 -肇庆学院学报2006,27(6)

本土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两种心理学研究取向,二者在很多地方类同或相似,如都反叛主流心理学,都注重心理和行为的文化差异性与特殊性,都强调主位研究、同文化研究和生态学研究等方法与策略.但二者在研究对象、内容与范围、研究的根本目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等方面也有不同之处.基于二者的类似之处以及"本土"或"本土化"易引起误解和其内涵不明确、不确定等原因,应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都采用文化心理学这一概念较为合适.

6.期刊论文 李红锋. 郭瑞杰. LI Hong-feng. GUO Rui-jie 困境与超越——中国本土心理学述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

本土心理学已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趋势.自1980年本土心理学兴起以来,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其间,虽然在研究理念上有所突破,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文章在论述本土心理学的兴起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本土心理学面临的困境,并探讨了中国本土心理学在新世纪的超越之路.

7.期刊论文 范丽恒 心理学本土化进程中易混观念的澄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8(4)

对本土心理学与本土化心理学的关系、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心理学与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关系等问题加以阐述,以期澄清这些心理学本土化进程中易混淆的观念.

8.期刊论文 黄光国 全球化与本土化:论心理学本土化的意涵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10,23(1)

台湾华人本土心理学运动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争议的内容,和世界其他地区之本土化运动所遭遇的困境是十分类似的.非西方社会中的本土心理学者要想达成建立全球心理学或普世心理学的目标,必须将反殖民主义的心态,调整成为后殖民主义,将相对主义的哲学默认转换成为普世主义,充分吸纳西方学术传统既有的研究成果,采用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针对普世性心智的运作机制,建构假设可适用于各个不同文化的形式性理论,同时用它来分析某一特定文化中人们所独有的心态,再以之作为参考架构,从事实征研究.

9.期刊论文 张碧云 关于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

心理学的本土化是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目前,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概念体系的构建、原创性研究的开展、人文性取向的重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实现心理学的真正本土化任重而道远.重视本土文化研究,有批判地吸收国外心理学的先进成果和其它文化的精华,注重理论探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及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是实现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10.期刊论文 余建华 社会心理学本土化面临的挑战及出路 -新疆社科论坛2006,""(4)

社会心理学在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要解除挑战,破除诸多误识,实现更深入的发展,唯有直面现实,认真解决问题.深刻理解本土化的目的及意义;正确处理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与西方已有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论为中心;注重对本土文化的研究;注重揭示深层次心理;要构建成熟的本土社会心理学理论.

引证文献(2条)

1. 刘维婷. 杨梅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困境及出路[期刊论文]-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

2. 范海鹰. 王学博 从"测谎"称谓的变化看我国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期刊论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lxtx20080100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23日

第28卷2008年总第105期PsYCH0嗍(溘L心理学探新D(Pl0RAlrION第l期

本土心理学评析

张秀琴叶浩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直接导致了本土心理学的产生。

心理学的本土化过程包括论题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方法学的本土化以及学科制度的

本土化四个方面。本土心理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将文化的特殊性和跨文化的相似性都纳入

本土心理学的研究议程中,它才能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本土心理学;本土化;民族中心主义

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08)01一O003—04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墨西哥、菲律宾、流心理学的这种客观主义倾向,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加拿大等国的心理学家就开始陆续地进行本土心理人文性。它认为,应该用质化的研究方法,如访谈、学方面的研究,至今,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已经波及传记、个案研究等,深入细致地描述和解释人在特定到亚洲、欧洲、美洲甚至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情境下的心理和行为。

此期间,本土心理学经过艰难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其二,主流心理学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客观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显现出一的、超越文化和历史的真理,可以推广到世界其它国些缺陷。家和地区。事实上,尽管西方主流心理学刻意模仿1本土心理学的产生自然科学,去除心理学的文化性,但是,人类社会生

本土心理学的产生有着广泛的思想、文化、社会活的现实决定了,人的心理与行为除受人的生物特和学科背景。它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文化多样性以性的影响外,必然也会受到其所处的特定的文化传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统、生态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文化与行系…。然而,导致本土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还是为、文化与思维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近年来,多元来自于心理学内部,具体来说,是因为对主流心理学文化论和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旧J,西方主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的不满。流心理学并没有“价值中立”,而是带有西方主流文

其一,传统的欧美主流心理学自成立以来就竭化和父权制文化的浓厚色彩。当这种带有西方文化力学习和效仿自然科学的模式,力图将心理学建设烙印的主流心理学推广到世界其他文化和地区时,成一门像物理、化学一样的自然科学。这一取向尽必然会出现与当地文化的不契合与不兼容。

管带来了科学心理学的繁荣,但也导致了主流心理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心理学是从美学中严重的客观主义倾向。对客观主义的诉求,使国进口的,人们期待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心理学能解得心理学家努力寻找一些基本的、不受任何文化、历决各个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促进对本土思想和行为史影响的心理机制。这就必然造成心理学在研究内的理解。然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者认为,这种容上无文化或不关心文化,文化被作为一个情境因主流心理学的研究并不符合本地的实际。因此,他们素排除在心理学的实验设计之外。此外,对客观主需要发展一个针对本土文化的心理学,这就导致了心义的诉求,还使得心理学家盲目崇陛客观的研究方理学上的本土化运动和本土心理学的产生。

法,如实验、测量等量化的方法。他们认为,只要采2本土心理学的特征

用客观的科学方法,就能保证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心理学本土化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论题的本土度,也就保证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观点造成化、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方法学的本土化以及学科了心理学研究中的方法中心论。本土心理学反对主制度的本土化四个方面bJ。

4心理学探新2008年2.1论题的本土化们已经自行编制了超过200个本土化的量表和问

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在选题上力求突出特殊性。卷。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等人编制了中国人家台湾本土心理学家杨国枢曾指出,在选择研究课题族主义认知、意愿及情感量表;中国人孝知、孝感、孝方面,要多自中国人之特有的心理与行为现象(如孝意、孝行量表;多元个人传统性量表和多元个人现代道:关系、缘分、面子、人情等)人手,因为此等特有现性量表,等等[9】。中国大陆心理学家也编制了许多.象最能反映中国社会与文化因素的特点及影响[4】。本土化的量表,如王登峰、崔红编制的中国人人格量墨西哥本土心理学家Diaz—Loving指出,本土心理表㈨。

学研究要发现其他文化中不存在的独具特色的行为另一类则主张采用与西方主流心理学研究方法特征[5】。加拿大心理学家Berry大力提倡针对加拿不同的,主位(emic)的研究方法。主位研究是与客大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多民族主义、移民的适应、土位(eric)研究相对而言的。主位研究旨在运用当地著民的问题、第二语言习得、或加拿大人身份认同问文化中的概念描述该文化中的行为,主张体现被研题怕J。还有印度、菲律宾、韩国等国家的本土心理学究者的主观,即以被研究者自身的视角理解周围环研究,芳有意识地将“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作为一境。而客位研究则主张运用外在的标准描述被研究种策略,注重论题的本土化。者的行为,强调研究的客观性、普遍性。因此,与主2.2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流心理学所使用的实验、测量等实证的、客观的、量

本土心理学家关注本土民众身上表现出来的,化的方法所不同,这一类的本土心理学研究多采用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提出了一些质化的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许多本土的概念。例如,中国心理学家对人情、面法等等。研究方法的文化契合性是本土心理学对主子、关系、孝道、缘分等概念的研究;菲律宾心理学家流心理学的一个独特贡献,不过这些方法的价值还对pakikisama(与别人和睦相处或向别人让步)、ka-有待其他文化中的心理学家进行检验。

pawa(认识到与别人有共同的身份)、bahalam(顺从2.4学科制度的本土化

的宿命论)、utangilialoob(将对别人的感激或人们之学科制度的本土化包括教材、课程、学位培养计间的团结视为合约式的债务),等概念的研究【71;韩划、论文、学术刊物和学术组织的本土化。加拿大心国对Woofi(我们)的研究;日本对锄哪(对依靠的需理学家Adair认为学科制度的本土化是本土化过程要)的研究;印度对anasakti(分离)、nurturanttask的主要部分【11|。以加拿大本土心理学的发展为例,+leadership(领导者的养育任务)的研究;东南亚国家加拿大因与美国的距离较近,长期以来,在心理学学

对ko∞o(感知到的阳痿)的研究;希腊对于philotimo科制度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深受美国心理学的影响。(按照群体规则行事)的研究;墨西哥对machismo(近年来,由于国内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加拿大着力种历史一社会一文化的前提假设);Lutz等人对密克推行心理学学科制度的本土化运动。加拿大政府在罗尼西亚联邦Ifluk岛上居民song(正当的愤怒)的心理学系招聘雇员方面推行了“加拿大人优先”的政研究等等[8】。这些研究都关注在当地语言中能反应策,引进了大量加拿大本国培养的新教师。这些新当地特有的思想文化的概念,通过对这些概念进行、教师很快就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计划,推出了一批与语义的详细阐述,或文化独特性的验证,强调它们在加拿大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他们充分考虑到加拿文化上的特色。稍显遗憾的是,在理论的本土化方大独特的多元文化(主要是英语文化和法语文化)的面,现有的研究还比较少,一是因为理论的提出比较现状,编著出版了契合加拿大本土文化特性的社会困难,二是因为对理论的检验也需假以时日。因此,心理学教科书,增加了两种新的学术刊物,起草并采理论的本土化工作留待以后再评。纳了新的学术标准。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加拿大基2.3方法学的本土化本完成了心理学学科制度的本土化。

方法学的本土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借鉴西3,本土心理学的局限

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积极开发适合本土民众3.1正确认识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研究工具。例如,菲律宾心理学家的统计表明,他有些本土心理学家在反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

第1期张秀琴等本土心理学评析5义倾向时,矫枉过正,有失偏颇。例如,他们认为,本

土民众因文化水平较低或社会掩饰性较高等原因,

不适合量化的研究方法,而只能采取诸如访谈法、个

案法,等质化研究的方法。诚然,质化研究的方法确

实可以使人们加深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解,然而,

过分强调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或以此取代客观的定

量的方法也是不足取的。事实上,对于某一问题的

研究,通常是从相对比较弱的方法向可以做出较强

结论的方法转移。例如,人们常常是受到某个非同

寻常的个案的启发后,才产生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

研究的兴趣。或者说个案研究的真正作用在于,为

科学家研究某个问题提供一些假设,同时激发科学

家用更为严格的方法,如实验研究的方法,来验证这

些假设。总之,科学研究一直在追求着客观性和确

证性,就连强调建构主义的后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研

究者主观洞察的结论仍然需要研究者之外的其他

人,运用客观的方法来确认或证伪。所以,本土心理

学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形成

了一些假设的基础上,可以用更为客观的方法进行

验证。

3.2正确认识心理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流心理学采取普遍主义的立场,即试图将他

们认为是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其

他国家和地区。而本土心理学则相反,它突出强调

所研究群体和研究范式与西方主流心理学的不同以

及自身的特色,但这种类型的研究反映出的是文化

上的独特性,而不是人类心理上的普遍性。应该指

出的是,无论普遍性还是特殊性,从严格意义上说,

都不能被完全肯定或否定,或者说都有其自身存在

的合理限度。既然二者是互补的关系,那么心理学

就不能仅仅发展其特殊性的方面,而必须同时强调

对普遍性的知识追求。

一方面,心理学作为全人类的普遍科学是心理

学作为一门学科应有之意,也是心理学发展所追求

的目标,因为任何学科的认知建构都是为了使其成

为可普遍化的知识。如果某一认知建构可以通过外

推的步骤,成为可普遍化的知识,换言之,可被更多

其他的个人、学科和文化群体所接受,那么就可以

说,它拥有更多的真理。可以将心理学的特殊性看

作是,在发展心理学普遍性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

阶段。所有关于心理学特殊性的争论,都是在为丰

富和发展新的普遍性的心理学内容构筑平台。强调心理学的特殊性,是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在心理学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而绝不能以特殊性抹煞心理学的普遍性以阻碍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采取特殊性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也会带来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如果每种文化都致力于发展契合本文化的本土心理学,那么将会产生很多个本土心理学,倘若如此,理想的本土心理学数目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容易的。其次,西方主流心理学被看作是民族中心主义的,因为它忽视了世界其它地区和民族中人们的心理,但谁也不能否认,在主流心理学中也存在着与其他世界相连的普遍知识,如果过分地强调文化的独特性,强调处于某一文化中的民众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独特性,不断地否认这种普通知识的存在,也会反过来成为一种新的民族中心主义。此外,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容易导致心理学的偏狭性。印度本土心理学家Sinh曾提醒说,“本土心理学的目的并不是缩小心理学的范围,而是发展文化契合性的心理学”【3J。但偏狭性可以采取一种看似非常有文化针对性地形式,而逃过人们的审查。在偏侠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土心理学,是以牺牲建立_二个普遍的心理学,和对非本文化的观点的抗拒,为代价的。如果研究者采用这种模式的话,就会去研究文化上特有的特性或概念,而不考虑它们在当代社会发生的普遍性。总之,西方主流心理学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解释显示了一定的缺陷,本土心理学从外来的心理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建构具有文化契合性的心理学,是有其自身存在的基础和依据的。对此,应该理解和尊重。本土心理学30多年来的发展,为心理学提供了大量新的论题、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了大量的研究人员,也造就了心理学的丰富性。同时注意到,本土心理学也在努力寻求建立一个普遍的全人类的心理学。但是在心理学中如何将文化特殊性和文化普遍性联系起来,本土心理学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在今后的发展中,本土心理学应注意将文化的差异和跨文化的相似都纳入其研究议程中,这样既可以增加对本文化的理解,又能对人类行为的普遍的理解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会促进本土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更好地发展。

6心理学探新2008年

参考文献auniversalpsychology.In:KilnU。BerryJW,Eds.Indigenous

1郑荣双.国外本土心理学研究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2,psychologies:Researchandexperienceinculturalcontext.Ion-

10(4):472—478.don:Sage.1993.260—276.

2BenteauxS.hegratinsfeminismandmuiticulturalism:Scientific7ChurchAT,sa啦MS.Indigenizationofpsychologyinthe

factorsciencefiction?ProfessionalPsycholoSy:ResearchandPhih'ppines.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2002,37(3):Practice,2006,37(1):21—28.129—148.

3¥inhaD.IndigenizingofPsychology.In:BerryJW。PoortingaY8PoortingaYH.Dodifferencesinbehaviorimplyaneedfordif-

H,PandeyJ,Eds.HandbookofCross—cultmalp6ychology.ferentpsychologies?AppliedPsychology:AnInternationalRe—V01.1TheoryandMethod.Boston:Anyn&Bacon.1997.129view,1999,48(4):419—432.

—169.9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北京:中国人4杨国枢.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见:杨民大学出版社,2004.

国枢.本土心理学的开展.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10王登峰,崔红.中国人人格量表(QZeS)的编制过程与初司。1993.6一船.步结果.心理学报,2003,36(1):127—136.

5Diaz一城R.The洒趣删加0fpsychology:birth0fal跏11AdairJG.IndigenisationofrKychohgy:Theconceptandits

science叫rekindliIlgofartoldone?AppliedPsychology:Anpracticalimplementation.AppliedPsychology:AnInternationalIntematiom/Review,1999,48(4):433—449.Review,1999,48(4):403—415.

6BerryJW.PsychologyinandofCalladaIOnesmallsteptoward

Zh,mgXiuqinYeHaosheng

(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inN觚jiIl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97)

Abstract:ThegenerationofindigenouspsychologyisbecauseofthedissatisfactionwithmainstreamI粥ychology.whichisobjectivismandl∞lcsculturallysensitive.Theprogressinfour鹊pectsofindigenizationa弛:topical,theoretical/conceptual,metIl0删caI,aIlddisciplinaryinsti—tution.Indigenouspsychologyhasmanylimitation.it伽onlyviabletotheextentthatbothculturalvariationandcro日8一culturalinvarianeea陀madepartoftheresearchagenda.

Keywords.indigenouspsychology;indigenisation;ethnocentrism

本土心理学评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张秀琴, 叶浩生, Zhang Xiuqin, Ye Haosheng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心理学探新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2008,28(1)2次

参考文献(11条)

1. 郑荣双 国外本土心理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2(04)

2. Bordeaux S Integrating feminism and multiculturalism:Scientific fact or science fiction? 2006(01)

3. Sinha D Indigenizing of Psychology 1997

4. 杨国枢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 1993

5. Diaz-Loving R The indigenisation of psychology:birth of a new science or rekindling of an old one? 1999(04)

6. Berry J W Psychology in and of Canada:One small step toward a universal psychology 1993

7. Church A T. Satigbak M S Indigenization of psychology in the Philippines 2002(03)

8. Poortinga Y H Do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imply a need for different psychologies? 1999(04)

9. 杨国枢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2004

10. 王登峰. 崔红 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编制过程与初步结果[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3(01)

11. Adair J G Indigenisation of psychology:The concept and its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1999(0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周宁 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8(4)

本土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力量,它促使我们的心理学研究更加现实化.但是在本土心理学发展的进程中,却陷入了误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试图另起炉灶,建立一种"全新的体系";二是以研究方法为中心,忽略了本土心理学的实质是研究真实的问题.这两大误区直接导致了现在本土心理学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仍未建立.从心理学的发展看,这样的情况本不应该出现,因为,心理学面临的是整合,而不是分裂.同时,心理学的研究必须以问题为中心.

2.期刊论文 贾林祥. 叶浩生 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3) 心理学的本土化与本土化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范畴.本土化是达至本土心理学的必要途径和环节,心理学的本土化最终体现为本土心理学.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只有处理好与传统文化、西方心理学等的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一种关于中国人、通过中国人、为了中国人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并进一步为心理学的全球化积累索材.

3.期刊论文 段晓彦 "亲亲相隐"制度的心理基础探析——从本土心理学的视角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6)

亲亲相隐作为中国一项丰富的法律制度资源,蕴涵着深厚的人性动因和心理基础.对这一制度或者文化现象的心理基础的探讨,不能仅局限于它的人类性的层面,还应该着眼于它的本土化层面,应从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与本土化的立场来审视这一文化设计.探析该制度产生存续的本土化心理基础,有助于揭示其在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中的独特内涵及功能.

4.期刊论文 王静琼. 张菡. WANG Jing-qiong. ZHANG Han 本土心理学当前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

本土心理学发源于西方心理学,随着"社会文化"被心理学纳入研究范畴之后,才得以重视和发展.目前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在科学观、研究理论、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系列的问题与困境.本土心理学发展的出路在于:以科学性和本土性为原则,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研究取向多元化、研究内容深入化、研究人员多学科化.

5.期刊论文 李炳全. LI Bingquan 文化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的辨析 -肇庆学院学报2006,27(6)

本土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两种心理学研究取向,二者在很多地方类同或相似,如都反叛主流心理学,都注重心理和行为的文化差异性与特殊性,都强调主位研究、同文化研究和生态学研究等方法与策略.但二者在研究对象、内容与范围、研究的根本目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等方面也有不同之处.基于二者的类似之处以及"本土"或"本土化"易引起误解和其内涵不明确、不确定等原因,应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都采用文化心理学这一概念较为合适.

6.期刊论文 李红锋. 郭瑞杰. LI Hong-feng. GUO Rui-jie 困境与超越——中国本土心理学述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

本土心理学已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趋势.自1980年本土心理学兴起以来,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其间,虽然在研究理念上有所突破,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文章在论述本土心理学的兴起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本土心理学面临的困境,并探讨了中国本土心理学在新世纪的超越之路.

7.期刊论文 范丽恒 心理学本土化进程中易混观念的澄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8(4)

对本土心理学与本土化心理学的关系、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心理学与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关系等问题加以阐述,以期澄清这些心理学本土化进程中易混淆的观念.

8.期刊论文 黄光国 全球化与本土化:论心理学本土化的意涵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10,23(1)

台湾华人本土心理学运动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争议的内容,和世界其他地区之本土化运动所遭遇的困境是十分类似的.非西方社会中的本土心理学者要想达成建立全球心理学或普世心理学的目标,必须将反殖民主义的心态,调整成为后殖民主义,将相对主义的哲学默认转换成为普世主义,充分吸纳西方学术传统既有的研究成果,采用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针对普世性心智的运作机制,建构假设可适用于各个不同文化的形式性理论,同时用它来分析某一特定文化中人们所独有的心态,再以之作为参考架构,从事实征研究.

9.期刊论文 张碧云 关于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

心理学的本土化是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目前,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概念体系的构建、原创性研究的开展、人文性取向的重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实现心理学的真正本土化任重而道远.重视本土文化研究,有批判地吸收国外心理学的先进成果和其它文化的精华,注重理论探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及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是实现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10.期刊论文 余建华 社会心理学本土化面临的挑战及出路 -新疆社科论坛2006,""(4)

社会心理学在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要解除挑战,破除诸多误识,实现更深入的发展,唯有直面现实,认真解决问题.深刻理解本土化的目的及意义;正确处理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与西方已有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论为中心;注重对本土文化的研究;注重揭示深层次心理;要构建成熟的本土社会心理学理论.

引证文献(2条)

1. 刘维婷. 杨梅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困境及出路[期刊论文]-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

2. 范海鹰. 王学博 从"测谎"称谓的变化看我国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期刊论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lxtx20080100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23日


相关内容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1.论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2.论助人自助 3.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 4.加快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5.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的系统化与现代化 6.加强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 7.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议题 8.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关系探索 9.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及借鉴 10.论人的社会化 ...

  • 新闻作品评析复习参考
  • 一,名词解释(3个) [1]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作者通过内容所表达的某种看法和主张,是新闻事实所体现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体现作者的见解.意图和倾向.源于新闻事实,又寓于新闻事实之中.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新闻作品内容的核心,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 ...

  •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简爱>中 ...

  • 历史评述题答法与训练
  • 答题要求: (1)"紧扣评论对象"(2)"观点明确" (3)"合理引用史实" (4)"多角度评论" (5)"论证充分.逻辑紧密,表述清楚" 评述题答题方法: (1)精审题,不出现方向性错误 (2)先表 ...

  • 海尔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
  • 创新论坛 CREA T IO N FO RU M IN V EN T ION &IN NO V A T IO N 2000. 3 海尔 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 ● 张鲁楠 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海尔集团只有16年的历史.16年前, 是一个亏空147万元.资不抵债的集体企业, 而2000年1-10 ...

  • 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及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及论文怎么写]设计类的 收费代写的请勿打扰谢谢好写的 你联系我我看我能认真好的耳朵找我 联系我 我给你业 设专业 计代写 的QQ 开+++ 题百度号 报 告 及我看我能认真好 可以能力好的我看我认真好的 可以好的课题:论保险业人才流失的利与弊 课题来源:个人自拟 一.课题的目的. ...

  • 儒学.当代新儒学与当代世界
  • 作者:梁林军 哲学动态 2006年04期 2005年9月9日,"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儒学.当代新儒学与当代世界"这一主题,从多视角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1.牟宗三哲学.郭齐勇从牟宗三以西学改造中学,凸显知性与制度,与 ...

  • 非诚勿扰电视栏目评析
  • "非诚勿扰"电视栏目解析 江苏卫视的相亲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自2010年推出后,吸引了大批的观众,而且观众的年龄层下至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上至七老八十的 爷爷奶奶,非常火爆,甚至成了大学课堂上的素材.伴随着高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也推动各大省台卫视推出相亲交友节目,像 ...

  • 初中英语写作课评课稿
  • 评朱菲菲老师的写作课 聂忠敬 英语写作课是公认的难上的课,而朱菲菲老师给我们送来了这样一节优秀的作文理论课, 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一.引题 朱老师以自己为话题,让学生问他几个问题,以增进彼此的了解,融洽师生关系,从而 更快的接受老师,更快的融入课堂.而且这样的方式也很好地锻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