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儒家企业管理思想与儒商判定的关系

  摘  要:学术界对于儒商的判定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而企业从业者对儒商的判定也是差别很大。本文在回顾并总结儒家思想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儒商,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探索,并提出了多层次的儒商判定方法。本文提出的儒商判定方法是将儒商分为浅层次儒商、中层层次儒商和深层次儒商,然后分别总结其特点,并赋予三者各自的判定标准,希望能为儒商的判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儒家思想 儒家企业管理思想 儒商判定   一、引言   儒家思想在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并长期占据着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商业结合,儒商这一概念便产生了。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儒商的概念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近年来,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出现了儒商热潮。儒商热潮具体表现为儒家思想在企业中盛行,很多企业家和企业从业者标榜自己或他人为儒商,企业管理领域内的学者和咨询公司从业人员也频繁地提到儒商这一概念。虽然儒商概念经常出现,但学界对于儒商的判定并没有严格、综合、准确的标准,本文将讨论儒家思想、儒家企业管理思想和儒商判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试图给出一个严格、综合并且准确的标准。   二、理论基础   (一)儒家思想简介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自身理论系统以及相关理论体系庞大而复杂。鉴于本文动机是对儒商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只对儒家思想进行总体上的简要回顾。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仁"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 ,"仁"在这里指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在儒家思想中,"仁"的核心范畴体现了儒家思想重点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思想在"仁"的相关思想基础上,产生了包括孝、悌、忠、恕、知、勇、用、宽、信、敏、惠等内容在内的伦理思想结构。儒家思想的伦理思想内容可以通过"礼治"、"德治"和"人治"三个视角进行解释。这三个方面也是儒家思想在具体管理领域的主要内容。"礼治"的核心是对宗法制进行维护,强调人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德治"的主要内容是以道德去教育人感化人,并最终实现对人的心理改造;"人治"重视人的特殊性、可塑性和道德发展,希望通过对个人潜力的挖掘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配置。   儒家思想的应用前提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儒家目标体系明确表示了儒家思想是为提高个人水平和行政水平而服务的。具体而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也侧面反映了儒家思想内容的行政相关性。此外,儒家思想宣传的"义"重于"利"的观点也是和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从这个层面分析,正统的儒家思想是不适合直接指导商业活动的。在商业竞争残酷的当代社会,如果儒家思想和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方式不够巧妙,将会对企业产生致命的打击。   虽然儒家思想的应用前提不是商业行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商业行为,但儒家思想对于当代企业而言还是具有丰厚价值的。这种价值表现在人际关系处理、企业文化和战略管理等多个方面。儒家思想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上以及各种涉及企业实践的领域有很多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能给企业管理带来大量有价值的启示,将这些启示系统地表述就形成了儒家企业管理思想。   (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概括   本领域部分文章将儒家企业管理思想表述为儒家管理思想,本文则按照现代管理理论分类将儒家管理思想分为对个人的管理和对组织的管理,对组织的管理进一步分类是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企业管理与儒商的联系最为紧密。本文从概念准确的目的出发,采用"儒家企业管理思想"来表述经过现代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冲击后依然具有活力的儒家思想观点体系。儒家企业管理思想与正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并且经过简化与改良,更适合于指导商业行为。具体而言,儒家企业管理思想是将儒家思想中适合运用于企业管理的观点提炼出来,对照西方企业管理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发展并自成的理论体系。   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在"以人为本"管理精神的思想基础下,"人性可塑"、"德治礼治"和"以和为贵"也是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思想或者观点都来源于儒家思想,并经过了长期的商业实践检验,是一系列成熟的并具有应用性的理论体系。   "以人为本"管理精神对应了传统儒家思想中"仁"的观点。两者不仅在各自理论体系中地位对应,而且还具有内在的联系。两者具体表现是孔子在《中庸》中讲:"仁者,人也",这种精炼表述将有关"仁"的庞大而系统的思想高度概括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二者相互联系。《孟子》中"民悦之则取之,民不悦则不取"的观点,则朴素地表达了领导者需要顺从组织内成员意愿进行组织活动的领导原则,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一种体现。以人为本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要从人的角度出发,要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关心人、爱护人,在行使管理职能时要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西方主流管理思想经过将人视为机器的泰罗制之后,又发展到关注人的特点的行为科学,而行为科学学派在对待人的态度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参照西方主流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对比行为科学的科学性与应用型,我们不能发现"仁"的观念体现儒家企业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原则的先进性。   "人性可塑"是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人性假设基础。《论语》中"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说明了孔子是赞成人性是可塑的。而孟子更是提出了"性善论",为管理者相信组织人员提供了哲学指导。人性接近的情况下,人的表现却差异很大,说明了后天教育或后天管理对人的行为结果起到重要作用。按照人性假设,在企业中组织成员的本性是接近的,领导者的指挥水平和教育能力则对员工积极性和企业绩效起到重大作用。   "德治礼治"是儒家企业管理思想在管理实践中对内的主要要求。"德治"是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论语》中,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主要意思是用刑法进行管理,被管理者只是被动地表面接受;用道德手段进行教育,被管理者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进行组织活动。从这个观点上可以看出,儒家企业管理思想重视道德教育这种管理方法,并希望借助于道德的力量稳定员工情绪、激发员工内在创造力。"礼治"也是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组织活动内部中起到重要作用。《礼记》中,孔子提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法的运用适合于从上到下的整个组织整体,这说明"礼"对组织的整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语》中,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礼治"的原则的进一步细化,该观点强调了组织中职位与权力的匹配。在企业中,管理者也需要要求组织成员遵循企业的行为准则,并实现职权匹配。   "以和为贵"是儒家企业管理思想在管理实践中对内的主要要求,同时也是对外的主要要求。《孟子》中"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说明了组织内部团结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不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强调要运用礼的观念使得组织内部关系、组织与外部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这种和谐的外部坏境对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中,该观点被广泛接受,并主要体现了内部合作以及外部合作给组织带来高绩效。综合而言,儒家企业管理思想既提倡合作,又要求企业家不惧怕竞争。   三、儒商判定   历史中,有很多经商者被公认为儒商。陶朱、子贡、白圭为出现时间较早的儒商,鲁商徽商、晋商、淮商为中国历史长河中著名的儒商商帮,邵逸夫、霍英东则被认为现代儒商。以上所说被公认为儒商的经商者对儒家思想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认知不尽相同,从儒家思想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出发的管理行为也千差万别。   不仅儒商之间的共同点模糊,儒商判定标准的差别也很大。本文根据以上中对儒家思想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回顾对比以及对真实儒商的举例,可以发现儒商群体是一个复杂的经商者群体,而且这个团体的单个共同点模糊。如果采用单一的判定标准,判定出的儒商范围都过于狭窄,所以要将儒商进一步分类,并按照分类后的相关共同特点进行判定。   本文对儒商的判定分为三个层次:浅层次儒商、中层层次儒商和深层次儒商。这种层次的划分不是按照各个经商者的经营成果或知名程度,而是以该经商者对儒家思想以及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认知程度和实践水平为依据。   浅层次儒商是有德行与文化素质的商人。该层次商人的特点主要以创造社会财富、服务天下为责任。忠诚是该层次儒商的信仰,这种忠诚包括忠于客户和忠于职守。该层次儒商在日常经营中可能未明显表现出儒家精神,但其行为是符合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基本要求的,该类儒商被判定为浅层次儒商。   中层层次儒商是在企业日常管理中采用系统的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管理者。这种儒商的特点是明确把"儒"和"商"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的经济活动,他们首先尊重企业经营的客观形势与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管理活动,然后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综合而言,这类儒商对儒家社会管理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充分运用儒家企业管理思想。   深层次儒商是在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以儒家思想为出发点的企业家。该类儒商是有较高儒学文化素养、有儒家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的、自强不息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这类儒商将儒家思想放在价值观的行为指导最高点,将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作为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清荣. 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黄浚杰. 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闫学军,王雷霆. 论儒家管理思想的精髓[J].全国商情,2010(13):103-108.   [4]吕巧凤. 论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J].理论探讨,1998(5):107-109.

  摘  要:学术界对于儒商的判定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而企业从业者对儒商的判定也是差别很大。本文在回顾并总结儒家思想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儒商,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探索,并提出了多层次的儒商判定方法。本文提出的儒商判定方法是将儒商分为浅层次儒商、中层层次儒商和深层次儒商,然后分别总结其特点,并赋予三者各自的判定标准,希望能为儒商的判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儒家思想 儒家企业管理思想 儒商判定   一、引言   儒家思想在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并长期占据着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商业结合,儒商这一概念便产生了。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儒商的概念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近年来,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出现了儒商热潮。儒商热潮具体表现为儒家思想在企业中盛行,很多企业家和企业从业者标榜自己或他人为儒商,企业管理领域内的学者和咨询公司从业人员也频繁地提到儒商这一概念。虽然儒商概念经常出现,但学界对于儒商的判定并没有严格、综合、准确的标准,本文将讨论儒家思想、儒家企业管理思想和儒商判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试图给出一个严格、综合并且准确的标准。   二、理论基础   (一)儒家思想简介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自身理论系统以及相关理论体系庞大而复杂。鉴于本文动机是对儒商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只对儒家思想进行总体上的简要回顾。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仁"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 ,"仁"在这里指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在儒家思想中,"仁"的核心范畴体现了儒家思想重点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思想在"仁"的相关思想基础上,产生了包括孝、悌、忠、恕、知、勇、用、宽、信、敏、惠等内容在内的伦理思想结构。儒家思想的伦理思想内容可以通过"礼治"、"德治"和"人治"三个视角进行解释。这三个方面也是儒家思想在具体管理领域的主要内容。"礼治"的核心是对宗法制进行维护,强调人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德治"的主要内容是以道德去教育人感化人,并最终实现对人的心理改造;"人治"重视人的特殊性、可塑性和道德发展,希望通过对个人潜力的挖掘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配置。   儒家思想的应用前提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儒家目标体系明确表示了儒家思想是为提高个人水平和行政水平而服务的。具体而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也侧面反映了儒家思想内容的行政相关性。此外,儒家思想宣传的"义"重于"利"的观点也是和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从这个层面分析,正统的儒家思想是不适合直接指导商业活动的。在商业竞争残酷的当代社会,如果儒家思想和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方式不够巧妙,将会对企业产生致命的打击。   虽然儒家思想的应用前提不是商业行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商业行为,但儒家思想对于当代企业而言还是具有丰厚价值的。这种价值表现在人际关系处理、企业文化和战略管理等多个方面。儒家思想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上以及各种涉及企业实践的领域有很多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能给企业管理带来大量有价值的启示,将这些启示系统地表述就形成了儒家企业管理思想。   (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概括   本领域部分文章将儒家企业管理思想表述为儒家管理思想,本文则按照现代管理理论分类将儒家管理思想分为对个人的管理和对组织的管理,对组织的管理进一步分类是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企业管理与儒商的联系最为紧密。本文从概念准确的目的出发,采用"儒家企业管理思想"来表述经过现代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冲击后依然具有活力的儒家思想观点体系。儒家企业管理思想与正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并且经过简化与改良,更适合于指导商业行为。具体而言,儒家企业管理思想是将儒家思想中适合运用于企业管理的观点提炼出来,对照西方企业管理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发展并自成的理论体系。   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在"以人为本"管理精神的思想基础下,"人性可塑"、"德治礼治"和"以和为贵"也是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思想或者观点都来源于儒家思想,并经过了长期的商业实践检验,是一系列成熟的并具有应用性的理论体系。   "以人为本"管理精神对应了传统儒家思想中"仁"的观点。两者不仅在各自理论体系中地位对应,而且还具有内在的联系。两者具体表现是孔子在《中庸》中讲:"仁者,人也",这种精炼表述将有关"仁"的庞大而系统的思想高度概括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二者相互联系。《孟子》中"民悦之则取之,民不悦则不取"的观点,则朴素地表达了领导者需要顺从组织内成员意愿进行组织活动的领导原则,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一种体现。以人为本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要从人的角度出发,要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关心人、爱护人,在行使管理职能时要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西方主流管理思想经过将人视为机器的泰罗制之后,又发展到关注人的特点的行为科学,而行为科学学派在对待人的态度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参照西方主流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对比行为科学的科学性与应用型,我们不能发现"仁"的观念体现儒家企业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原则的先进性。   "人性可塑"是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人性假设基础。《论语》中"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说明了孔子是赞成人性是可塑的。而孟子更是提出了"性善论",为管理者相信组织人员提供了哲学指导。人性接近的情况下,人的表现却差异很大,说明了后天教育或后天管理对人的行为结果起到重要作用。按照人性假设,在企业中组织成员的本性是接近的,领导者的指挥水平和教育能力则对员工积极性和企业绩效起到重大作用。   "德治礼治"是儒家企业管理思想在管理实践中对内的主要要求。"德治"是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论语》中,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主要意思是用刑法进行管理,被管理者只是被动地表面接受;用道德手段进行教育,被管理者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进行组织活动。从这个观点上可以看出,儒家企业管理思想重视道德教育这种管理方法,并希望借助于道德的力量稳定员工情绪、激发员工内在创造力。"礼治"也是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组织活动内部中起到重要作用。《礼记》中,孔子提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法的运用适合于从上到下的整个组织整体,这说明"礼"对组织的整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语》中,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礼治"的原则的进一步细化,该观点强调了组织中职位与权力的匹配。在企业中,管理者也需要要求组织成员遵循企业的行为准则,并实现职权匹配。   "以和为贵"是儒家企业管理思想在管理实践中对内的主要要求,同时也是对外的主要要求。《孟子》中"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说明了组织内部团结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不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强调要运用礼的观念使得组织内部关系、组织与外部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这种和谐的外部坏境对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中,该观点被广泛接受,并主要体现了内部合作以及外部合作给组织带来高绩效。综合而言,儒家企业管理思想既提倡合作,又要求企业家不惧怕竞争。   三、儒商判定   历史中,有很多经商者被公认为儒商。陶朱、子贡、白圭为出现时间较早的儒商,鲁商徽商、晋商、淮商为中国历史长河中著名的儒商商帮,邵逸夫、霍英东则被认为现代儒商。以上所说被公认为儒商的经商者对儒家思想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认知不尽相同,从儒家思想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出发的管理行为也千差万别。   不仅儒商之间的共同点模糊,儒商判定标准的差别也很大。本文根据以上中对儒家思想和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回顾对比以及对真实儒商的举例,可以发现儒商群体是一个复杂的经商者群体,而且这个团体的单个共同点模糊。如果采用单一的判定标准,判定出的儒商范围都过于狭窄,所以要将儒商进一步分类,并按照分类后的相关共同特点进行判定。   本文对儒商的判定分为三个层次:浅层次儒商、中层层次儒商和深层次儒商。这种层次的划分不是按照各个经商者的经营成果或知名程度,而是以该经商者对儒家思想以及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认知程度和实践水平为依据。   浅层次儒商是有德行与文化素质的商人。该层次商人的特点主要以创造社会财富、服务天下为责任。忠诚是该层次儒商的信仰,这种忠诚包括忠于客户和忠于职守。该层次儒商在日常经营中可能未明显表现出儒家精神,但其行为是符合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基本要求的,该类儒商被判定为浅层次儒商。   中层层次儒商是在企业日常管理中采用系统的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的管理者。这种儒商的特点是明确把"儒"和"商"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的经济活动,他们首先尊重企业经营的客观形势与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管理活动,然后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儒家企业管理思想。综合而言,这类儒商对儒家社会管理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充分运用儒家企业管理思想。   深层次儒商是在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以儒家思想为出发点的企业家。该类儒商是有较高儒学文化素养、有儒家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的、自强不息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这类儒商将儒家思想放在价值观的行为指导最高点,将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作为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清荣. 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黄浚杰. 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闫学军,王雷霆. 论儒家管理思想的精髓[J].全国商情,2010(13):103-108.   [4]吕巧凤. 论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J].理论探讨,1998(5):107-109.


相关内容

  • 儒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什么启示意义
  • 试论儒家的经济伦理思想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它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扬弃,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企业文化的母本.我们现在更多的,不是去考虑如何去修剪它的细枝末节,去顺应所谓的"新潮",而是要从"源头"的角度去更多地吸收和继承它的精华.一方面肯定其主 ...

  •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经验交流报告
  • 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经验交流报告 各位企业家.各位老师.各位同修: 大家好!本人姜x现就职于子贡学承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主要工作是学习并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应本次组委会的邀请,有幸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深为荣幸和感动!所以我代表子贡学承的全体同仁,向组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莅临此次论坛 ...

  • 鲁商与儒家文化
  • 作者:梁小民 经济观察报 2010年09期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儒家文化影响着山东的地域文化和民风,也影响了山东的鲁商.所以,我们要从儒家文化来理解鲁商的发生.发展与特色. 山东的地理环境是适于商业发展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就以盐.鱼.漆.麻.帛等出名.同时,山东交通发达,陆路为入京之通道, ...

  • 晋商家庭教育的精神理念
  • 晋 中 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院 系 专 业 教育学 姓 名 刘鹏亮 学 号 0904121217 学习年限 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 指导教师 吕安林 职称 讲师 申请学位 教育学学士学位 2013年05月30日 晋商家庭教育的精神理念探析 学生姓名:刘鹏亮 指导教师:吕安琳 摘 要 ...

  • 经济全球化时代儒家思想的价值
  • 裘沛然 共2页 [1][2] 现在报章杂志都在谈论全球化,这主要指经济全球化.20世纪的最后20年,原先主要局限于自己国家的经济要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显著增强,表现出朝着无国界经济转变的趋势.如此的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 ...

  •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 "学孔论孟思辨仁义礼智, 参禅悟道感受禅宗道德, 修身治企品悟易学人生"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 ...

  • [观察家]中国文化从何说起
  •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经济观察报 刘刚/文 中国人好修长城,从秦一直修到明,就像农民扎篱笆,豪门起院墙,监狱设围城,一代又一代,忙个不停.近代以来不修了,可脑袋里总还有个长城,一到国难临头,中华民族的第一反应,还是修长城.因为修长城而& ...

  • 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 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所以,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原有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 ...

  • [专家观点]张践:倾听儒学的"木铎金声"--儒家思想与企业公共关系
  • 公共关系是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一种管理哲学,指的是一个组织运用信息传播手段,处理自身社会环境关系的活动.公共关系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沟通,达到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的目标,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组织的发展.兴起于西方的公共关系50年代传入港台,80年代传入大陆,已经是中国企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