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雁荡山解说词

《中国雁荡山》解说词

东海之滨,东瓯故地,自北向南分布着三个山岳型的风景名胜区:北雁荡、中雁荡、南雁荡,遥相呼应,三位一体。1982年,国务院批准北雁荡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0年又批准将中雁荡、南雁荡并入其中,统称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第一集 说雁荡

雁荡山脉北起乐清湾北岸,南抵苍南、泰顺县境,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凝灰岩和花岗岩组成,岩体垂直节理非常发育,又经过地震火山的影响以及长期的流水和海风侵蚀作用,形成了独特瑰丽的雁荡奇观,一千多个景点在总面积630平方公里的东瓯三雁星罗棋布,北雁、中雁在乐清市境内,南雁在平阳县境内,“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风遥接东西林”,大自然对温州大地格外钟情,赵朴初先生的这两句诗可谓是一语中的。

雁荡山,这个独具神韵的美名,源于北雁荡的雁湖冈,这里原来是一个冷却的古火山口,经流水汇集成了一个高山湖,湖中芦苇丛生,结草成荡,秋雁南归时多栖宿于此,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鸿雁之家”,遗憾的是,那一片浩淼的碧波如今早已风光不再,来这里寻梦的游人们只能找到一片苍茫的云海,以及壮观的日出日落,不过,在南雁荡的主峰明王峰右侧,有一个雁池依然是蒹葭萋萋,春水拍岸,当你随意徜徉,悠然神会时,你会觉得你也是那“人”形雁阵中的一只飞雁,这一片锦山绣水就是你和同伴们永远的乐园。

名山大川,似乎总是格外与僧人有缘。唐朝初年,西域高僧诺讵罗率领弟子不远万里来到东土大唐,在北雁荡的大龙湫苦修参禅,最终又是在大龙湫前观瀑坐化,从而与雁荡山结下了生死之缘,当之无愧地被后人尊奉为雁荡开山祖师。此后,性喜山水的僧惟一,擅长草书的僧怀素,精通数学及天文历法的僧一行等唐朝高僧,也先后到过北雁荡山,他们或赋诗,或著文,或泼墨问丹青,气象万千的北雁荡山开始名彰于外,令人神往。晚唐的著名诗僧贯休来到北雁荡,写诗赞颂诺讵罗,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以至后人截取诗句命名了一条经行峡,一座宴坐峰。五代时期,钱塘高僧愿齐听说南雁荡明王峰有雁荡龙湫,天晴则钟梵相闻,疑是诺讵罗修禅处,心向往之而杖锡寻访,结茅独居明王峰顶达十年之久,后来在吴越王钱椒的支持下,在南雁荡广建寺院,南雁荡的开发从此也步入全盛时代。和北雁荡一样,络绎而来的不再仅仅有僧人,还有不甘落后的道士和儒流,三教荟萃,人文辐凑。

与南北二雁相比,中雁荡仅仅是一座道教名山。北宋曾任太学博士的永嘉人李少和辞官为道,隐居在中雁荡的玉虹洞修身炼丹,屡次受到宋太宗、宋真宗的召见和恩赏,后人也因他的开山之功尊奉他为玉虹洞祖师。

“不游雁荡是虚生”。从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开始,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雁荡山探幽揽胜,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碑刻,与东瓯三雁的天开图画相得益彰,“寰中绝胜”、“海上名山”已不仅仅是北雁荡的美誉。

“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湫所注,别为一川。”雁荡山具有不同于其他名山的独特姿态和魅力,单单一个中雁荡,宋太宗赵匡义听了李少和的描绘,就慷慨赐名为“天下第一山”,这位压根儿没到过雁荡山的皇帝佬儿,如果知道中雁荡只是雁荡山很小的一部分,他该会有多么的惊讶。“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这是宋朝科学家沈括的评价。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三次光顾雁荡山,最终却掷笔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第二集 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大龙湫,并称“雁荡三绝”,是北雁荡的精华之所在。

青山相对坐,相看两不厌。在北雁荡的东大门——灵峰,东来的游客一抬头就能看到这位身材魁梧的“接客僧”。这位高僧据说法名叫子云,他显然已经达到了四大皆空、物我两忘的最高禅境,但出于指点迷津、普渡众生的佛家宗旨,他不厌其烦地引导着远道而来的游人,期待着我们在肃穆、瑰丽的雁荡胜景中能有所领悟。

合掌峰,就象是一双合在一起的巨大的手掌,虔诚的僧人见了,赞一声“净土”;忘情的道士来了,叹一声“福地”。偌大的合掌峰于是有了一个佛家的观音洞和一个道家的北斗洞,结邻而居又互不往来,既是佛地又是仙乡,洞中经年缭绕的香烟与洞外往来飘忽的云雾,更显出合掌峰深藏着玄机。

红日西沉,皓月东升,灵峰夜景如梦如幻令人销魂。仰观四周的青峰苍崖,即可见到热情相拥的“夫妻峰”、含情脉脉的“相思女”„„一片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竟然使得本性凶悍的“雄鹰”和“犀牛”也受到濡染,在如水的月光下变得驯服可爱,与人们亲近起来了。 大龙湫景区的剪刀峰,让人深味移步换景之妙,由外入里,沿途观看,一把裁云剪月的大剪刀,依次变幻为出塞和番的王昭君,神态专注的啄木鸟,仰身酣睡、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迎风矗立、坚不可摧的大篷帆„„正如古人诗所云:“百二峰形各不同,此峰变态更无穷。” 斤竹涧是一条与大龙湫一脉相承的溪流,南朝大诗人谢灵运任职永嘉郡守时,曾经穿着自制的木屐来这里探幽吟诗,大概是深谷林莽过于荒僻,大诗人竟然未能溯流深入,从而与高势

绝天的大龙湫失之交臂,远远未能结识雁荡山的真面目,在他后来的大作《游名山志》中对雁荡山也只字未提,不然,雁荡开山祖师应该是由我们的这位山水诗鼻祖来兼任了。

大龙湫落差198米,为我国单级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所谓大美难状,大景难绘,面对大龙湫四时朝夕阴晴雨雪的万种姿态,与它结下生死缘的诺讵罗始终未留下只言片语。到了这里,人们才会觉得别处看到的瀑布仅仅是瀑布而已,而大龙湫却是一条腾飞翻卷、雄姿万千的蛟龙,随风旋转,变态无穷,无人不为之倾倒。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曾经赋诗曰:“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雁荡三绝,灵岩正当其中。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前面有云雾缥缈的白云岗,后面是灿若云锦的屏霞嶂,高耸入云的天柱峰和展旗峰左右对峙,就象两位顶天立地的护法金刚。在周围的隐蔽处,还分散着独秀峰、卧龙谷、龙鼻洞、小龙湫等许多奇巧的景点,善于藏巧的灵岩因此更成其为博大,前人曾经对灵峰和灵岩加以比较:“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正是这一片雄浑生出了无限肃穆,人们到此,无不顿觉万虑俱息,心境沉静。 第三集 仙境人寰

北雁荡称门的景点多达几十处,而以显胜门为最。两百多米高的巨崖壁立对峙,壁顶相隔仅五六米,抬头仰望,非中午夜半,不见日月,不愧是“天下第一门”。

一张还须一弛,一刚还须一柔,显胜门前秀丽多姿的碧溪和深潭,好象绰约袅娜的虞姬,在力可拔山的西楚霸王面前蹁踺起舞,两相映衬,风光无限。

此门原应天上有,人间到此即仙境。出门西行,即可见云雾缥缈的会仙峰、仙杖峰;烟岚迷蒙的仙游洞、仙岩洞。看来,对寰中绝胜雁荡山情有独钟的,不仅仅有长着翅膀的大雁,更有善能御风而行的神仙。

传说周朝王子晋成仙后,曾经吹箫骑鹤飞临仙桥这一带,仙桥是一座天然石梁桥,长约一百米,宽约二十米,横跨两峰之间,远望如一道长虹,时有悠闲的流云从桥下冉冉升起,伸手可摘。眺望西北方向不远处的吹箫峰,隐隐约约似乎可听到轻灵曼妙的箫声,让仙桥上闲步的你超尘脱俗,飘飘欲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下看你。”如果念叨这两句现代名诗,则更容易进入到诗的意境。

仙桥一带很多景点都跟仙人王子晋有关。桥西有仙亭山,山下有仙溪,溪中有石棋坪,这是一块高达数丈的巨石,石面平平整整,石脉纹路纵横交织,正是一个天然的棋盘,仙人一局棋,山外数百年,仙去棋空,只是不知道当时与王子晋对弈的是哪一位?

过了龙虎门,再攀登长达三千余级的石阶,方可抵达仙人洞,洞口山崖从地面突然隆起,其中一块大石梁环悬于洞口顶上,泉水从石梁上飘洒而下,将洞内洞外分隔成两个乾坤,洞内

是清幽怡人的神仙洞府,洞外是玲珑叠翠的青峰秀峦。“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伟人毕竟所言不虚。

羊角洞景区是北雁荡面积最小的一个景区,然而峰、嶂、洞、谷、瀑、潭等一应俱全,又最接近大海,俯仰呼吸之间,尽是天风海雨潮声蜃影,恰好应了一位当代作家的一句名言:“虽小却好,虽好却小。”从五代时期到清朝,不断有人来这里修身炼丹,这里的一系列洞府和建筑,因而充满了道教和巫风的气息和色彩。

佛可敬,神可畏,只有仙才让人最亲近,仙是人渴望超越自身和自然的产物,是升华了的人,仙气氤氨清彻骨髓的仙境,实际上还是人寰,碇步穿水,竹径通幽,空中闻人语,云间落鸡声,说仙乡说人寰都无不可,在我们这些久居市廛的山外人看来,山里的农夫和渔民便是神仙。

第四集 中雁揽胜

被宋太宗赵匡义赐名为“天下第一山”的中雁荡,多为白垩纪流纹岩为主的火山岩体,潮湿的海风又不断地加以侵蚀,水火既济,天长日久,竟造就了嵯峨曲折的中雁奇观,因其山、石多为白色,故有人又称它为白石山。

峰雄嶂险是中雁胜景的一大特色,看这一座座拔翠千仞、巍峨屹立的擎天柱峰,天塌下来自有它们顶着,因此,哪怕是危如累卵的悬关、高峻摩天的玉甑极顶,游人照样是乐游不疲,趋之若骛。

玉甑峰,山石青苍如玉,山形圆拙如甑,山体奇而不险,高而不危,登上极顶眺望四周,湖山翠黛尽收眼底,而在山下白石湖上午清波中,玉甑峰的倒影上一截小,下一截大,恰似硕大的一顶道士冠,“道士冠”因而成了玉甑峰的另一个雅号。

玉甑峰峰腰有玉虹洞,一道天然石壁将洞内洞外分隔成东西两个石室,奇的是洞中另有一洞,天光微露,曲折幽深,北宋曾任太学博士的永嘉人李少和辞官为道,就是在这里修炼羽化,被后人奉为玉虹洞祖师,玉虹洞也被道家列为“天下第二十一洞天”。

被道家列为“天下第十九洞天”的杨八洞,是由混元洞、观音洞、通天洞、通海洞、八仙洞等八个洞挤挤挨挨组成的一个岩洞群体,有些洞上下相通,可以此进彼出,实为一处独特的天然景观,也是游人捉迷藏的好地方。

位于西漈峡谷中的石门瀑,象一条夹着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飞身而下的巨龙,一路受到奇岩怪石的冲挡,不得不变换着不同的身姿,或悬空喷射,或贴壁下注,或如飞花溅玉,或如细雨蒙蒙,上下八折,各具风韵,故又名龙游八折瀑,前人有诗云:“千回来减奔雷气,八折长悬迸玉声。”

石门湖,仿佛是天造地设的一面明镜,天光、云影、山色、林岚都飘忽不定地溶进了这一片潋滟的波光之中,鸟在水底飞,鱼在天上游,水天一色,物我交融,身临其境的游人却常常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高峡平湖,碧波万顷,白石、龙山、钟前三湖荟萃一处,“湖光山色”在中雁真是字字落实。三湖其实是三个中小型水库,陆续建成于五六十年代,这是三位浓装淡抹总相宜的西子姑娘,至今还不知道“污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显然是受到了世人的过分呵护,她们也真诚地向世人回报以无比的清纯,无比的柔情,与她们相比,石门湖只是她们的一个精致的影子。 曲径通幽处,刘公清名香。南宋绍兴年间乐清知县刘默捐献俸禄,发动民工修筑官塘,疏浚河道,可谓对中雁的开发功不可没。河名刘公河,桥名刘公桥,亭名刘公亭,谷名刘公谷,揽胜至此,游人不免要激起思古之幽情了。

第五集 南雁探幽

游南雁荡,可知造物主布局之妙,妙就妙在一个“水”字。在不足10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竟有顺溪、畴溪、雁溪、怀溪、青溪等九条溪流,纵横交错,象一个巨大的网兜,网住了无数的峰峦,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和水的天作之合,令人涉足成趣,百看不厌。

云关峰高耸入云,气势恢弘,峰顶有一个穿透的天然洞口,恍若一个雄伟壮观的的关隘,平时云封雾锁,偶有日光穿洞而出,格外眩目,正如前人诗云:天开一线走日影,云锁重关隐仙踪。(二句实为本人撰)

神剑峰,挺立在群峰丛林之中,就象一柄光射斗牛的青锋宝剑,“刺破青天锷未残”,用一位伟人的这句诗来形容它,也该是当之无愧吧!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乘坐竹筏沿溪漂流,骋目所及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点缀于沿溪奇山秀水中的人文景观,同样惹人舍筏登岸,流连其中。

建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陈氏古屋,总面积达4200平方米,共有大型民居七座,据说套有房屋99间,系陈氏七兄弟聚居之处,整座建筑廊厢串接,庭院毗连,布局恢弘,够建工巧,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蕴涵着古朴典雅的情趣。

在东西洞景区约半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三教荟萃,国内罕见。

会文书院为北宋儒学家陈经邦、陈经正兄弟读书之处,南宋理学家朱熹曾经来此讲学,书院传播了中原文化,开启了平阳学风,是历代芸芸学子景仰的儒学胜地,至今犹可嗅到一缕淡泊飘逸的书香。(孙衣言题联: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

观音洞始建于五代,历代信徒屡加修缮,由洞内扩展到了洞外,成了一座大禅院,殿阁齐整,环境清幽,俨然一片极乐净土。

这位穿戴着凤冠霞陂、神情妖媚又不失凝重的仙姑,其实是一位本土神祗。传说宋朝时闹村乡有一位姓朱名婵媛的少女,居心慈悲,行善积德,常常采药为乡人治病,后来得道成仙,乡人们便在她曾经遁居的洞中塑像奉祀,看这重重叠叠的道院、辉煌鼎盛的香火,这位仙姑受人尊崇的程度,似乎并不亚于住在临近的观音大士。

山叠嶂,水纵横,古道依依,征途漫漫,南雁荡曾经哺育了一代代人的渴望与奋斗,留下了不可忘却的纪念。在抗日干校旧址前,老一辈革命家刘英和粟裕亲手植下的桂花树和柚子树,依然是枝叶葱茏,芬芳醉人。粟裕将军的部分骨灰也撒在这里,先烈功绩,山高水长,后来者无限缅怀,无限敬仰。

第六集 雁荡风情

柔波荡漾,列岛竦峙,风光旖旎的乐清湾,用它温柔的浪花日夜亲吻着北雁荡,游人不但可以欣赏到山海奇观,而且可以品尝到种类繁多的“生猛海鲜”,眼福与口福同饱,美景与美食争辉,看山景,品海鲜,不亦乐乎?

游灵岩,不可不看“飞渡”。在天柱峰与展旗峰两座峰顶之间,拉上一根钢索,表演者或从天柱峰顶向地面做270米深的垂直飞渡,或从天柱峰向展旗峰做260米宽的凌空横渡,有时还在空中表演着翻跟斗、推小车、荡秋千等准杂技动作,来往自如,历险阻如履平地,堪称华夏一绝。

如果说灵岩飞渡是雁荡山人勇敢品性的生动写照,独具匠心的架屋桥则反映了雁荡山人心灵手巧的另一面。

这座东西横跨、桥街相接的桥叫睦源桥,桥面比街面还高出一米,桥上建有五间木质廊屋,廊屋透风性能良好,在潮湿多雨的浙南山区已历150多年,至今依然完好无损。

戈场山古桥,明确可考建于康熙四十年,已有300多年历史,桥墩傍崖而筑,石拱高30余米,桥上也盖有一字长廊的桥楼。俯看桥下的深壑奔流与悬崖陡壁,人生如斯,有什么险阻与隔阂不能跨越呢?

青街是畲族自治区,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习惯于依山聚族而居,与汉族和睦共处,以勤劳勇敢、善歌好客著称于世。畲族人民纯朴、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南雁荡的奇山秀水相得益彰,让游人深深陶醉其中。

畲族素有“歌族”之称,其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但在节日喜庆场合歌舞外,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谈情说爱和招待宾客中,也常常以山歌当话,相互对答。

中雁荡山的白石镇,有传统的“三月初十”会市,这是一种由街会发展形成的盛大集市,相传形成于宋末元初。会市历时十日左右,以农历三月初十为高潮,传统交易商品为春耕农资、

农副产品、猪仔耕牛、山货海鲜、日用工艺品等,商贾云集,购销两旺,热闹非凡。近年来,其商品交易档次明显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名闻江、浙、闽北等地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世代生长于斯的雁荡人,在东瓯三雁的山山水水之间,绝不会感到自身的渺小,而是人与自然的神交契合,现代化海陆空俱备的交通网络,已把雁荡山和世界的距离拉得很近,我们已不用借助大雁的翅膀,便可从万里之外朝发而夕至。其实,只要来到雁荡山,谁不会觉得自己已化身为从容自由的大雁呢?

《中国雁荡山》解说词

东海之滨,东瓯故地,自北向南分布着三个山岳型的风景名胜区:北雁荡、中雁荡、南雁荡,遥相呼应,三位一体。1982年,国务院批准北雁荡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0年又批准将中雁荡、南雁荡并入其中,统称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第一集 说雁荡

雁荡山脉北起乐清湾北岸,南抵苍南、泰顺县境,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凝灰岩和花岗岩组成,岩体垂直节理非常发育,又经过地震火山的影响以及长期的流水和海风侵蚀作用,形成了独特瑰丽的雁荡奇观,一千多个景点在总面积630平方公里的东瓯三雁星罗棋布,北雁、中雁在乐清市境内,南雁在平阳县境内,“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风遥接东西林”,大自然对温州大地格外钟情,赵朴初先生的这两句诗可谓是一语中的。

雁荡山,这个独具神韵的美名,源于北雁荡的雁湖冈,这里原来是一个冷却的古火山口,经流水汇集成了一个高山湖,湖中芦苇丛生,结草成荡,秋雁南归时多栖宿于此,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鸿雁之家”,遗憾的是,那一片浩淼的碧波如今早已风光不再,来这里寻梦的游人们只能找到一片苍茫的云海,以及壮观的日出日落,不过,在南雁荡的主峰明王峰右侧,有一个雁池依然是蒹葭萋萋,春水拍岸,当你随意徜徉,悠然神会时,你会觉得你也是那“人”形雁阵中的一只飞雁,这一片锦山绣水就是你和同伴们永远的乐园。

名山大川,似乎总是格外与僧人有缘。唐朝初年,西域高僧诺讵罗率领弟子不远万里来到东土大唐,在北雁荡的大龙湫苦修参禅,最终又是在大龙湫前观瀑坐化,从而与雁荡山结下了生死之缘,当之无愧地被后人尊奉为雁荡开山祖师。此后,性喜山水的僧惟一,擅长草书的僧怀素,精通数学及天文历法的僧一行等唐朝高僧,也先后到过北雁荡山,他们或赋诗,或著文,或泼墨问丹青,气象万千的北雁荡山开始名彰于外,令人神往。晚唐的著名诗僧贯休来到北雁荡,写诗赞颂诺讵罗,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以至后人截取诗句命名了一条经行峡,一座宴坐峰。五代时期,钱塘高僧愿齐听说南雁荡明王峰有雁荡龙湫,天晴则钟梵相闻,疑是诺讵罗修禅处,心向往之而杖锡寻访,结茅独居明王峰顶达十年之久,后来在吴越王钱椒的支持下,在南雁荡广建寺院,南雁荡的开发从此也步入全盛时代。和北雁荡一样,络绎而来的不再仅仅有僧人,还有不甘落后的道士和儒流,三教荟萃,人文辐凑。

与南北二雁相比,中雁荡仅仅是一座道教名山。北宋曾任太学博士的永嘉人李少和辞官为道,隐居在中雁荡的玉虹洞修身炼丹,屡次受到宋太宗、宋真宗的召见和恩赏,后人也因他的开山之功尊奉他为玉虹洞祖师。

“不游雁荡是虚生”。从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开始,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雁荡山探幽揽胜,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碑刻,与东瓯三雁的天开图画相得益彰,“寰中绝胜”、“海上名山”已不仅仅是北雁荡的美誉。

“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湫所注,别为一川。”雁荡山具有不同于其他名山的独特姿态和魅力,单单一个中雁荡,宋太宗赵匡义听了李少和的描绘,就慷慨赐名为“天下第一山”,这位压根儿没到过雁荡山的皇帝佬儿,如果知道中雁荡只是雁荡山很小的一部分,他该会有多么的惊讶。“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这是宋朝科学家沈括的评价。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三次光顾雁荡山,最终却掷笔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第二集 雁荡三绝

灵峰、灵岩、大龙湫,并称“雁荡三绝”,是北雁荡的精华之所在。

青山相对坐,相看两不厌。在北雁荡的东大门——灵峰,东来的游客一抬头就能看到这位身材魁梧的“接客僧”。这位高僧据说法名叫子云,他显然已经达到了四大皆空、物我两忘的最高禅境,但出于指点迷津、普渡众生的佛家宗旨,他不厌其烦地引导着远道而来的游人,期待着我们在肃穆、瑰丽的雁荡胜景中能有所领悟。

合掌峰,就象是一双合在一起的巨大的手掌,虔诚的僧人见了,赞一声“净土”;忘情的道士来了,叹一声“福地”。偌大的合掌峰于是有了一个佛家的观音洞和一个道家的北斗洞,结邻而居又互不往来,既是佛地又是仙乡,洞中经年缭绕的香烟与洞外往来飘忽的云雾,更显出合掌峰深藏着玄机。

红日西沉,皓月东升,灵峰夜景如梦如幻令人销魂。仰观四周的青峰苍崖,即可见到热情相拥的“夫妻峰”、含情脉脉的“相思女”„„一片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竟然使得本性凶悍的“雄鹰”和“犀牛”也受到濡染,在如水的月光下变得驯服可爱,与人们亲近起来了。 大龙湫景区的剪刀峰,让人深味移步换景之妙,由外入里,沿途观看,一把裁云剪月的大剪刀,依次变幻为出塞和番的王昭君,神态专注的啄木鸟,仰身酣睡、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迎风矗立、坚不可摧的大篷帆„„正如古人诗所云:“百二峰形各不同,此峰变态更无穷。” 斤竹涧是一条与大龙湫一脉相承的溪流,南朝大诗人谢灵运任职永嘉郡守时,曾经穿着自制的木屐来这里探幽吟诗,大概是深谷林莽过于荒僻,大诗人竟然未能溯流深入,从而与高势

绝天的大龙湫失之交臂,远远未能结识雁荡山的真面目,在他后来的大作《游名山志》中对雁荡山也只字未提,不然,雁荡开山祖师应该是由我们的这位山水诗鼻祖来兼任了。

大龙湫落差198米,为我国单级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所谓大美难状,大景难绘,面对大龙湫四时朝夕阴晴雨雪的万种姿态,与它结下生死缘的诺讵罗始终未留下只言片语。到了这里,人们才会觉得别处看到的瀑布仅仅是瀑布而已,而大龙湫却是一条腾飞翻卷、雄姿万千的蛟龙,随风旋转,变态无穷,无人不为之倾倒。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曾经赋诗曰:“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雁荡三绝,灵岩正当其中。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前面有云雾缥缈的白云岗,后面是灿若云锦的屏霞嶂,高耸入云的天柱峰和展旗峰左右对峙,就象两位顶天立地的护法金刚。在周围的隐蔽处,还分散着独秀峰、卧龙谷、龙鼻洞、小龙湫等许多奇巧的景点,善于藏巧的灵岩因此更成其为博大,前人曾经对灵峰和灵岩加以比较:“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正是这一片雄浑生出了无限肃穆,人们到此,无不顿觉万虑俱息,心境沉静。 第三集 仙境人寰

北雁荡称门的景点多达几十处,而以显胜门为最。两百多米高的巨崖壁立对峙,壁顶相隔仅五六米,抬头仰望,非中午夜半,不见日月,不愧是“天下第一门”。

一张还须一弛,一刚还须一柔,显胜门前秀丽多姿的碧溪和深潭,好象绰约袅娜的虞姬,在力可拔山的西楚霸王面前蹁踺起舞,两相映衬,风光无限。

此门原应天上有,人间到此即仙境。出门西行,即可见云雾缥缈的会仙峰、仙杖峰;烟岚迷蒙的仙游洞、仙岩洞。看来,对寰中绝胜雁荡山情有独钟的,不仅仅有长着翅膀的大雁,更有善能御风而行的神仙。

传说周朝王子晋成仙后,曾经吹箫骑鹤飞临仙桥这一带,仙桥是一座天然石梁桥,长约一百米,宽约二十米,横跨两峰之间,远望如一道长虹,时有悠闲的流云从桥下冉冉升起,伸手可摘。眺望西北方向不远处的吹箫峰,隐隐约约似乎可听到轻灵曼妙的箫声,让仙桥上闲步的你超尘脱俗,飘飘欲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下看你。”如果念叨这两句现代名诗,则更容易进入到诗的意境。

仙桥一带很多景点都跟仙人王子晋有关。桥西有仙亭山,山下有仙溪,溪中有石棋坪,这是一块高达数丈的巨石,石面平平整整,石脉纹路纵横交织,正是一个天然的棋盘,仙人一局棋,山外数百年,仙去棋空,只是不知道当时与王子晋对弈的是哪一位?

过了龙虎门,再攀登长达三千余级的石阶,方可抵达仙人洞,洞口山崖从地面突然隆起,其中一块大石梁环悬于洞口顶上,泉水从石梁上飘洒而下,将洞内洞外分隔成两个乾坤,洞内

是清幽怡人的神仙洞府,洞外是玲珑叠翠的青峰秀峦。“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伟人毕竟所言不虚。

羊角洞景区是北雁荡面积最小的一个景区,然而峰、嶂、洞、谷、瀑、潭等一应俱全,又最接近大海,俯仰呼吸之间,尽是天风海雨潮声蜃影,恰好应了一位当代作家的一句名言:“虽小却好,虽好却小。”从五代时期到清朝,不断有人来这里修身炼丹,这里的一系列洞府和建筑,因而充满了道教和巫风的气息和色彩。

佛可敬,神可畏,只有仙才让人最亲近,仙是人渴望超越自身和自然的产物,是升华了的人,仙气氤氨清彻骨髓的仙境,实际上还是人寰,碇步穿水,竹径通幽,空中闻人语,云间落鸡声,说仙乡说人寰都无不可,在我们这些久居市廛的山外人看来,山里的农夫和渔民便是神仙。

第四集 中雁揽胜

被宋太宗赵匡义赐名为“天下第一山”的中雁荡,多为白垩纪流纹岩为主的火山岩体,潮湿的海风又不断地加以侵蚀,水火既济,天长日久,竟造就了嵯峨曲折的中雁奇观,因其山、石多为白色,故有人又称它为白石山。

峰雄嶂险是中雁胜景的一大特色,看这一座座拔翠千仞、巍峨屹立的擎天柱峰,天塌下来自有它们顶着,因此,哪怕是危如累卵的悬关、高峻摩天的玉甑极顶,游人照样是乐游不疲,趋之若骛。

玉甑峰,山石青苍如玉,山形圆拙如甑,山体奇而不险,高而不危,登上极顶眺望四周,湖山翠黛尽收眼底,而在山下白石湖上午清波中,玉甑峰的倒影上一截小,下一截大,恰似硕大的一顶道士冠,“道士冠”因而成了玉甑峰的另一个雅号。

玉甑峰峰腰有玉虹洞,一道天然石壁将洞内洞外分隔成东西两个石室,奇的是洞中另有一洞,天光微露,曲折幽深,北宋曾任太学博士的永嘉人李少和辞官为道,就是在这里修炼羽化,被后人奉为玉虹洞祖师,玉虹洞也被道家列为“天下第二十一洞天”。

被道家列为“天下第十九洞天”的杨八洞,是由混元洞、观音洞、通天洞、通海洞、八仙洞等八个洞挤挤挨挨组成的一个岩洞群体,有些洞上下相通,可以此进彼出,实为一处独特的天然景观,也是游人捉迷藏的好地方。

位于西漈峡谷中的石门瀑,象一条夹着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飞身而下的巨龙,一路受到奇岩怪石的冲挡,不得不变换着不同的身姿,或悬空喷射,或贴壁下注,或如飞花溅玉,或如细雨蒙蒙,上下八折,各具风韵,故又名龙游八折瀑,前人有诗云:“千回来减奔雷气,八折长悬迸玉声。”

石门湖,仿佛是天造地设的一面明镜,天光、云影、山色、林岚都飘忽不定地溶进了这一片潋滟的波光之中,鸟在水底飞,鱼在天上游,水天一色,物我交融,身临其境的游人却常常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高峡平湖,碧波万顷,白石、龙山、钟前三湖荟萃一处,“湖光山色”在中雁真是字字落实。三湖其实是三个中小型水库,陆续建成于五六十年代,这是三位浓装淡抹总相宜的西子姑娘,至今还不知道“污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显然是受到了世人的过分呵护,她们也真诚地向世人回报以无比的清纯,无比的柔情,与她们相比,石门湖只是她们的一个精致的影子。 曲径通幽处,刘公清名香。南宋绍兴年间乐清知县刘默捐献俸禄,发动民工修筑官塘,疏浚河道,可谓对中雁的开发功不可没。河名刘公河,桥名刘公桥,亭名刘公亭,谷名刘公谷,揽胜至此,游人不免要激起思古之幽情了。

第五集 南雁探幽

游南雁荡,可知造物主布局之妙,妙就妙在一个“水”字。在不足10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竟有顺溪、畴溪、雁溪、怀溪、青溪等九条溪流,纵横交错,象一个巨大的网兜,网住了无数的峰峦,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和水的天作之合,令人涉足成趣,百看不厌。

云关峰高耸入云,气势恢弘,峰顶有一个穿透的天然洞口,恍若一个雄伟壮观的的关隘,平时云封雾锁,偶有日光穿洞而出,格外眩目,正如前人诗云:天开一线走日影,云锁重关隐仙踪。(二句实为本人撰)

神剑峰,挺立在群峰丛林之中,就象一柄光射斗牛的青锋宝剑,“刺破青天锷未残”,用一位伟人的这句诗来形容它,也该是当之无愧吧!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乘坐竹筏沿溪漂流,骋目所及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点缀于沿溪奇山秀水中的人文景观,同样惹人舍筏登岸,流连其中。

建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陈氏古屋,总面积达4200平方米,共有大型民居七座,据说套有房屋99间,系陈氏七兄弟聚居之处,整座建筑廊厢串接,庭院毗连,布局恢弘,够建工巧,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蕴涵着古朴典雅的情趣。

在东西洞景区约半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三教荟萃,国内罕见。

会文书院为北宋儒学家陈经邦、陈经正兄弟读书之处,南宋理学家朱熹曾经来此讲学,书院传播了中原文化,开启了平阳学风,是历代芸芸学子景仰的儒学胜地,至今犹可嗅到一缕淡泊飘逸的书香。(孙衣言题联: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

观音洞始建于五代,历代信徒屡加修缮,由洞内扩展到了洞外,成了一座大禅院,殿阁齐整,环境清幽,俨然一片极乐净土。

这位穿戴着凤冠霞陂、神情妖媚又不失凝重的仙姑,其实是一位本土神祗。传说宋朝时闹村乡有一位姓朱名婵媛的少女,居心慈悲,行善积德,常常采药为乡人治病,后来得道成仙,乡人们便在她曾经遁居的洞中塑像奉祀,看这重重叠叠的道院、辉煌鼎盛的香火,这位仙姑受人尊崇的程度,似乎并不亚于住在临近的观音大士。

山叠嶂,水纵横,古道依依,征途漫漫,南雁荡曾经哺育了一代代人的渴望与奋斗,留下了不可忘却的纪念。在抗日干校旧址前,老一辈革命家刘英和粟裕亲手植下的桂花树和柚子树,依然是枝叶葱茏,芬芳醉人。粟裕将军的部分骨灰也撒在这里,先烈功绩,山高水长,后来者无限缅怀,无限敬仰。

第六集 雁荡风情

柔波荡漾,列岛竦峙,风光旖旎的乐清湾,用它温柔的浪花日夜亲吻着北雁荡,游人不但可以欣赏到山海奇观,而且可以品尝到种类繁多的“生猛海鲜”,眼福与口福同饱,美景与美食争辉,看山景,品海鲜,不亦乐乎?

游灵岩,不可不看“飞渡”。在天柱峰与展旗峰两座峰顶之间,拉上一根钢索,表演者或从天柱峰顶向地面做270米深的垂直飞渡,或从天柱峰向展旗峰做260米宽的凌空横渡,有时还在空中表演着翻跟斗、推小车、荡秋千等准杂技动作,来往自如,历险阻如履平地,堪称华夏一绝。

如果说灵岩飞渡是雁荡山人勇敢品性的生动写照,独具匠心的架屋桥则反映了雁荡山人心灵手巧的另一面。

这座东西横跨、桥街相接的桥叫睦源桥,桥面比街面还高出一米,桥上建有五间木质廊屋,廊屋透风性能良好,在潮湿多雨的浙南山区已历150多年,至今依然完好无损。

戈场山古桥,明确可考建于康熙四十年,已有300多年历史,桥墩傍崖而筑,石拱高30余米,桥上也盖有一字长廊的桥楼。俯看桥下的深壑奔流与悬崖陡壁,人生如斯,有什么险阻与隔阂不能跨越呢?

青街是畲族自治区,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习惯于依山聚族而居,与汉族和睦共处,以勤劳勇敢、善歌好客著称于世。畲族人民纯朴、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南雁荡的奇山秀水相得益彰,让游人深深陶醉其中。

畲族素有“歌族”之称,其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但在节日喜庆场合歌舞外,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谈情说爱和招待宾客中,也常常以山歌当话,相互对答。

中雁荡山的白石镇,有传统的“三月初十”会市,这是一种由街会发展形成的盛大集市,相传形成于宋末元初。会市历时十日左右,以农历三月初十为高潮,传统交易商品为春耕农资、

农副产品、猪仔耕牛、山货海鲜、日用工艺品等,商贾云集,购销两旺,热闹非凡。近年来,其商品交易档次明显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名闻江、浙、闽北等地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世代生长于斯的雁荡人,在东瓯三雁的山山水水之间,绝不会感到自身的渺小,而是人与自然的神交契合,现代化海陆空俱备的交通网络,已把雁荡山和世界的距离拉得很近,我们已不用借助大雁的翅膀,便可从万里之外朝发而夕至。其实,只要来到雁荡山,谁不会觉得自己已化身为从容自由的大雁呢?


相关内容

  •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试卷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期末试卷(开 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1.至2012年湖北省现有国家5A级景区6处,分别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是 . . . . . . 2.黄山风景区具有三顶世界级桂冠,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 ...

  • 四年级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郭雨青
  •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自主探究课 日期: 2012.09.11 年级:四年级 单元:第一单元 课型: 预习展示 日期:2012.09. 主备课人: 郭雨青 学科组负责人: 时 芳 学习目标: 1.学会并正确书写13个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重点理解"天下奇观"& ...

  • [鸿门宴]教案设计
  • <鸿门宴>教案设计 冯俊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 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积累本文出现的成语. 3.学习本文把人物放 ...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教案
  • 1.各种各样的岩石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 ...

  • B层职高一语文期中试卷2
  •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14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基础模块B层) 2014学年 第二学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计30分) 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抽屉(tì) 哽咽(yè) 侍弄(nòng) 参省(xǐng) ....B.瞥(piē)一眼 跬步(ku ...

  • 2016年冲刺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四)
  • 2016年冲刺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四) 61.去,q (1)动词 ①离开 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②距离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 距离曹军二里多时,同时点起火来. ③除掉,去掉 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

  • 景色迷人的雁荡山之旅
  • 17日和单位同事一起游雁荡山.上图是同事张工的作品<剪刀峰>. 雁荡山是我最早接触的一座名山,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还是在二十多年前刚到公司工作时,有一次出差机会顺便游了雁荡山.那时到雁荡山先坐了一个白天的轮船到了宁波,然后乘了一夜的汽车方才到达.如今杭州湾大桥和甬台温高速公路开通后,六 ...

  • 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 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古诗文阅读(70分) (一)(5分) 除夜① 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4分) 2.作者心情"转凄然 ...

  • 梦溪笔谈•雁荡山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震旦鸦雀 学生时代读沈括的<梦溪笔谈•雁荡山>,其中有云"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漱",从此知道"震旦"是中国古称.后来了解到有一段距今6亿年的地质年代,最先在中国被调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