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并能背诵。

  2.借助注释、插图及工具书理解古文内容,感悟语言魅力。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

  4.补充古今名人的诗作,体会觅得知音之幸与失去知音之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伯牙琴技高超

  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怎么样?你们听懂了什么?

  2.这首曲子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你们知道吗?(课件:俞伯牙和钟子期)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3.伯牙的琴艺到了什么程度呢?荀子《劝学》里对他的技艺是这样描述的:

  (课件: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伯牙鼓琴,拉车的马都驻足倾听,难怪他被尊为“琴仙”。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伯牙的故事。

  4.我们读课题。弦(正音xián)。理解“绝弦”。

  【设计意图】学生也许说不清楚古筝曲《高山流水》的意境,但是好听的曲调能放松学生心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他们走进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做了很好的“暖场”。

  二、正确朗读,感受古文的韵味

  1.这是我们第二次学习这种体裁的课文,它叫文言文。它的遣词造句和我们现在的课文有所不同,要读好它,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课件给出画有节奏线的全文,学生自由练读。

  3.有些词在我们今天的课文里,是很难看到的。你发现了吗?(哉、兮)

  它们都是语气词。注意了它们,古文的韵味就能读出来了。(课件将语气词标红)

  4.指名练读含有语气词的两个句子。

  5.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古文不长,但读好不易。因为小学阶段的古文学习主要是感知古文的特点,为初中学习作铺垫。所以,借助节奏线和语气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能让他们感受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理解内容,展开想象,体会知音之境

  环节一:自学。

  1.你们读得不错,可是光会读还不行,要读懂它,我们有哪些方法呢?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理解古文的方法。(看、想、猜、查)

  2.自由读课文,按照总结的方法自学,再和同桌交流,了解古文的意思。

  环节二:反馈。

  1.我仔细听了好些同桌对内容的理解,发现大多数同学已经读懂了课文的意思。那么,我要考考大家,课文中有个字一共出现了四次。是什么?(善)

  “善”在字典里,有以下解释。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以下哪个意思?

  课件出示:

  (1)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2)良好的、容易,易于

  (3)熟悉:面善

  (4)擅长,长于

  (5)赞许

  2.课件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善哉”:

  师:这两句中的“善”字选择哪种解释?你们是怎么夸赞别人的?(太好了,太棒了,真行,真神……)

  师:对,这就是“善哉”的意思。带着这样一种欣赏,再读读这一句。

  理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师:子期听了伯牙的弹奏,他是怎么赞叹的?(指名读句子)

  师:子期好像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师:高高的泰山和洋洋的江河就是伯牙高远的志向啊,子期都听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子期的赞叹。

  3.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这两个“善”字是什么意思?(擅长)“听”指什么?(欣赏)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和老师合作读句子。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古文教学只是初步感知古文特点的教学要求,在反馈环节,没有句句落实意思,只是抓了一个字“善”,由这个字带出了对关键句的理解,希望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环节三:造境,感受知音之情。

  1.师创设意境: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这种心灵相通的感觉真的很美好!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

  (1)(出示皓月当空的精美画面)伯牙和子期沉浸在悠扬的乐声里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夜晚,当一轮明月升上天空,那皎皎的月光洒满大地,此情此景,令伯牙心中一动,指尖流泻出一段琴音。

  你们猜伯牙想到了什么?

  子期能感受到伯牙的心意吗?他会说什么?

  课件提供句式:善哉,_______若_______。

  (2)(出示山间流水图、薄雾绕山图、杨柳依依图)伯牙环视四周,在月光的照射下,大地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山谷显得格外清幽,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徐徐的清风拂动着岸边的依依杨柳。此情此景,让伯牙满心喜悦,又弹奏出一段乐章。

  子期啊子期,你听出伯牙的心意了吗?(善哉,_______若_______。)

  看,伯牙心中所想,并用音乐描绘出的画面,子期都能感受到,这就是——学生齐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念”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个字的意思跟它一样?(志)再读。

  师:这样心意相通的朋友,我们就叫他们“知音”。(板书:知音)

  2.伯牙能拥有这样一位知音,心里是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形容。

  课件出示: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3.带着你的喜悦,再读。

  【设计意图】借助精心选择的画面和教师的语言,希望把学生引入文本特定的情境中,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式练说,感受知音相遇的融洽与欢乐。   环节四:感受失去知音之痛。

  1.两人依依惜别,约定来年再会,到了约定的日子,伯牙千里迢迢赶来赴约,迎接他的却是一■黄土。读课文:子期死……

  2.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了这样一首短歌。课件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此刻,伯牙一定在(回忆、伤心、哭泣),我们不禁要问问伯牙:你伤心什么?回忆什么?痛苦什么?

  4.你能感受到此时伯牙的心情吗?用词语概括。(伤心、忧愁、绝望、痛苦……)这就是伯牙绝弦的原因。

  5.你们读懂了伯牙的心声,已经成为伯牙的知音了。再读文本。

  6.还记得伯牙是以什么闻名于世吗?他丢掉的,放弃的只是琴吗?破琴绝弦,让你感受到了的是什么?(悲壮、无奈、伤心欲绝)

  所以,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再读课文:子期死……

  【设计意图】借助伯牙的挽歌,体会他失去知音的痛苦和绝望,感知从古至今“士为知己者死”的内涵。

  四、名言佳句拓展。

  1.从春秋到现代,这对知音的故事被人们传诵了几千年,他们之间的情谊让你觉得怎样?

  2.课件出示名言佳句。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王安石《伯牙》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鲁迅全集》

  3.知音难觅,如果将来幸运的你能找到的话,一定要格外珍惜!同学们,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再走进伯牙子期的故事,体味那份真挚的情谊。读全文。

  【设计意图】与导入谈话相呼应,回归课文整体。朗读名人关于知音的感言,感受觅得知音之幸与失去知音之痛。

  李扬,长沙市芙蓉区东晖小学语文教师。她的课堂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创为目的,使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乃至个性特点都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并能背诵。

  2.借助注释、插图及工具书理解古文内容,感悟语言魅力。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

  4.补充古今名人的诗作,体会觅得知音之幸与失去知音之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伯牙琴技高超

  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怎么样?你们听懂了什么?

  2.这首曲子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你们知道吗?(课件:俞伯牙和钟子期)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3.伯牙的琴艺到了什么程度呢?荀子《劝学》里对他的技艺是这样描述的:

  (课件: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伯牙鼓琴,拉车的马都驻足倾听,难怪他被尊为“琴仙”。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伯牙的故事。

  4.我们读课题。弦(正音xián)。理解“绝弦”。

  【设计意图】学生也许说不清楚古筝曲《高山流水》的意境,但是好听的曲调能放松学生心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他们走进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做了很好的“暖场”。

  二、正确朗读,感受古文的韵味

  1.这是我们第二次学习这种体裁的课文,它叫文言文。它的遣词造句和我们现在的课文有所不同,要读好它,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课件给出画有节奏线的全文,学生自由练读。

  3.有些词在我们今天的课文里,是很难看到的。你发现了吗?(哉、兮)

  它们都是语气词。注意了它们,古文的韵味就能读出来了。(课件将语气词标红)

  4.指名练读含有语气词的两个句子。

  5.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古文不长,但读好不易。因为小学阶段的古文学习主要是感知古文的特点,为初中学习作铺垫。所以,借助节奏线和语气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能让他们感受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理解内容,展开想象,体会知音之境

  环节一:自学。

  1.你们读得不错,可是光会读还不行,要读懂它,我们有哪些方法呢?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理解古文的方法。(看、想、猜、查)

  2.自由读课文,按照总结的方法自学,再和同桌交流,了解古文的意思。

  环节二:反馈。

  1.我仔细听了好些同桌对内容的理解,发现大多数同学已经读懂了课文的意思。那么,我要考考大家,课文中有个字一共出现了四次。是什么?(善)

  “善”在字典里,有以下解释。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以下哪个意思?

  课件出示:

  (1)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2)良好的、容易,易于

  (3)熟悉:面善

  (4)擅长,长于

  (5)赞许

  2.课件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善哉”:

  师:这两句中的“善”字选择哪种解释?你们是怎么夸赞别人的?(太好了,太棒了,真行,真神……)

  师:对,这就是“善哉”的意思。带着这样一种欣赏,再读读这一句。

  理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师:子期听了伯牙的弹奏,他是怎么赞叹的?(指名读句子)

  师:子期好像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师:高高的泰山和洋洋的江河就是伯牙高远的志向啊,子期都听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子期的赞叹。

  3.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这两个“善”字是什么意思?(擅长)“听”指什么?(欣赏)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和老师合作读句子。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古文教学只是初步感知古文特点的教学要求,在反馈环节,没有句句落实意思,只是抓了一个字“善”,由这个字带出了对关键句的理解,希望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环节三:造境,感受知音之情。

  1.师创设意境: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这种心灵相通的感觉真的很美好!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

  (1)(出示皓月当空的精美画面)伯牙和子期沉浸在悠扬的乐声里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夜晚,当一轮明月升上天空,那皎皎的月光洒满大地,此情此景,令伯牙心中一动,指尖流泻出一段琴音。

  你们猜伯牙想到了什么?

  子期能感受到伯牙的心意吗?他会说什么?

  课件提供句式:善哉,_______若_______。

  (2)(出示山间流水图、薄雾绕山图、杨柳依依图)伯牙环视四周,在月光的照射下,大地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山谷显得格外清幽,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徐徐的清风拂动着岸边的依依杨柳。此情此景,让伯牙满心喜悦,又弹奏出一段乐章。

  子期啊子期,你听出伯牙的心意了吗?(善哉,_______若_______。)

  看,伯牙心中所想,并用音乐描绘出的画面,子期都能感受到,这就是——学生齐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念”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个字的意思跟它一样?(志)再读。

  师:这样心意相通的朋友,我们就叫他们“知音”。(板书:知音)

  2.伯牙能拥有这样一位知音,心里是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形容。

  课件出示: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3.带着你的喜悦,再读。

  【设计意图】借助精心选择的画面和教师的语言,希望把学生引入文本特定的情境中,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式练说,感受知音相遇的融洽与欢乐。   环节四:感受失去知音之痛。

  1.两人依依惜别,约定来年再会,到了约定的日子,伯牙千里迢迢赶来赴约,迎接他的却是一■黄土。读课文:子期死……

  2.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了这样一首短歌。课件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此刻,伯牙一定在(回忆、伤心、哭泣),我们不禁要问问伯牙:你伤心什么?回忆什么?痛苦什么?

  4.你能感受到此时伯牙的心情吗?用词语概括。(伤心、忧愁、绝望、痛苦……)这就是伯牙绝弦的原因。

  5.你们读懂了伯牙的心声,已经成为伯牙的知音了。再读文本。

  6.还记得伯牙是以什么闻名于世吗?他丢掉的,放弃的只是琴吗?破琴绝弦,让你感受到了的是什么?(悲壮、无奈、伤心欲绝)

  所以,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再读课文:子期死……

  【设计意图】借助伯牙的挽歌,体会他失去知音的痛苦和绝望,感知从古至今“士为知己者死”的内涵。

  四、名言佳句拓展。

  1.从春秋到现代,这对知音的故事被人们传诵了几千年,他们之间的情谊让你觉得怎样?

  2.课件出示名言佳句。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王安石《伯牙》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鲁迅全集》

  3.知音难觅,如果将来幸运的你能找到的话,一定要格外珍惜!同学们,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再走进伯牙子期的故事,体味那份真挚的情谊。读全文。

  【设计意图】与导入谈话相呼应,回归课文整体。朗读名人关于知音的感言,感受觅得知音之幸与失去知音之痛。

  李扬,长沙市芙蓉区东晖小学语文教师。她的课堂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创为目的,使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乃至个性特点都得到充分发挥。


相关内容

  • 伯牙断琴教案说课
  • 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看课件的图片,这是谁?同 ...

  • [伯牙断琴]说课设计
  •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来自武汉市光谷六小的胡晓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人心者情为先,一曲知音韵味长(<伯牙断琴>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龟山西麓,月湖东畔,高山流水,琴瑟相闻:这是一场伤感的人生悲剧!子期离去,伯牙断琴.千古绝响.魂绕古今:这里演绎 ...

  • 伯牙绝弦说课稿
  • <伯牙绝弦>说课稿 泾源三小 马宏芳 一.[说教材]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 ...

  •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团溪镇第二小学 冉启芬 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 ...

  • [伯牙绝弦]教案
  •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正东镇中心校 李丽 设计理由: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77字,5句话,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基于教材的特点,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会知音深刻含义: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使学生感受 ...

  •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雷玉梅)
  •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涪陵城七校 雷玉梅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 ...

  •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
  • 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音乐艺术无穷的魅力,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 2学情分析 学习本文是学生 ...

  • 伯牙绝弦案例
  •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 ...

  • 25.伯牙绝弦教案doc
  •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