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城的建城优势

浅析北京城的建城优势

摘 要:每座城市都有其发育、成长和壮大的历史。我国首都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六朝古都,从北京猿人的出现,就开始就开始有了北京的历史。北京市燕蓟古国,都城史始于西周为燕都,在秦汉至五代时期曾三次成为都城,辽代成为陪都,正式成为皇都始于金代,是金代的中都。兴盛于元明清三代。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经济政治方面优越,是建立都城的好地点。

关键字:古城 优越 因素

正文

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汉书•地理志》载:“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师。”[1]北京南北位置居中,是其成为都城的一个重要地理因素。

1、地形

北京在燕山脚下,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连溯漠。古人说它“形胜甲天下,扆山带海,有金汤之固„„诚万古帝王之都”[2]。

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为太行山与燕山山脉环绕,形成地理学上所说的“北京湾”。“北京湾”内的北京小平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五千九百多平方公里,平原西北冲积扇顶部海拔约八十米,东南低处海拔仅二十米左右。山区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北京小平原的背后,平地崛起的崇山峻岭,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极大障碍。幸而在崇山峻岭之中,有一些天然峡谷,形成了南来北往的通道。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是西北角的南口,一是东北角的古北口。

北京西部山区植被复杂,有植物约千种我国东北地区的植物多以北京附近为南界;而喜马拉雅和华南地区的植物多以北京为北界。北京矿产资源丰富。京西矿是全国著名的无烟煤矿,储量达二百多亿吨。房山大石窝等地产汉白玉,马鞍山产青砂石,昌平白虎涧产豆渣石,为良好的建筑材料,是明清两代建筑宫殿、坛庙、园林的主要石料。这些都是建筑都城的好资源。由于断裂和沉降作用,北京山地边缘,形成许多山湾盆地。

2、河流水系

现在看来,在北京小平原和华北大平原之间,到处都可以通行无阻。不过,在三、四千年前的古代。北京小平原的东南一带水王稠密,分布着星罗棋布的淀泊和沼泽,成为北京小平原通向华北大平原的天然障碍。太行山和燕山汇集的雨水,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涓细流汇聚成条条河流,从山区流经平原注入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蓟运河、大清河五大水系,注入渤海。

北京西南部有大清河水系,大清河又称拒马河。包括拒马河、大石河、小清河等支流。河水清碧,沿岸山上植被保存较好,水量丰富。

永定河含泥沙多,原称浑河,经常泛滥,河道几经变迁。明代又称无定河。永定河早期曾在北京城北流过。在这条故道上,故去地下水不少,形成了圆明园等著名风景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河道后来往西迁移,曾经过海淀、紫竹院、西直门、积水潭、后海、北海、中海、南海、金鱼池、龙潭湖,再流向东南马驹桥,最后才改道市区的西南面,形成今天的走向。

从山后地区南下华北大平原,无论遵循哪条路线,都必须先汇集在北京小平原,然后再经由古代永定河的渡口,合为一路径直南下。这样,先由卢沟桥所代表的古渡口,就成了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仅仅从这一点看,古代永定河的渡口附近,因为交通荟萃,似乎应该是

最适宜于一个城市诞生和成长的地方,如同我国不少依傍江河渡口的城市一样。但是永定河是一条流量很不稳定的河流,在夏季常遇到洪水暴涨,泛滥无常,这就严重地威胁着一个城市在车里成长。因此古代由南而北的大路在穿越永定河进入北京小平原之后,仍然继续前行,只有在距离渡口最近而又最不容易遭受洪水威胁的一个原始居民点上,这才开始分道扬镳,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这个古代大路分歧之处的居民点,便成为当时沟通南北交通的枢纽。

3、气候

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温适宜,雨量较丰,植物繁茂,易于耕牧。但西北的延庆山区有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趋势。太行山和燕山从北、东、西三面包围北京平原,成为北京的屏障。

北京的春天,一般从四月至六月初。因受季风影响,干旱少雨,风沙天较多,但三月以后,气温上升较快,温和宜人。从六月初到九月上旬是北京热而多雨的夏季。夏季各湖里荷花开得繁茂,清香袭人。“秋高气爽”,是北京秋季的特点。经过湿热的夏季,较凉而干燥的大陆空气吹来,显得特别爽快。“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恰当地概括了北京秋季四十五天的黄金季节。从十月下旬到第二年的三月末,北京处于晴朗、干燥、寒冷、少雪的冬季。由于干燥少雪,晴天较多,阳光充足。只有当西伯利亚、蒙古高原的寒潮袭来,北风呼啸,才给人以隆冬之感。

4、动植物

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北京,当时的气候温暖而潮湿,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外貌,有银杏等。在距今五六千万年前,北京的森林发展成含有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至距今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年前,整个地球上气候变干变冷,经多次冰期,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兼有草原植物成分,保留了一些热带起源的科属,如栾树、柿子、黄连木、黄栌等。

山地占北京总面积百分之六十二,多山的特点、复杂多变的地貌和多样化的气候,为北京的珍禽异兽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生存场所。在海拔2303米的灵山,海拔1991米的百花山,海拔2234米的松山,海拔1414米的云蒙山深山区,栖息着大型哺乳类动物。

北京的自然环境优越,我们的祖先从遥远的太古时候起,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而后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并且资源丰富,逐渐成为都城,皇都,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

二、历史文化因素

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是我们远古祖先的故乡,也是世界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堆积中发现了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其生存时代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的出现,揭开了北京地区人类历史的第一页。北京人所处的时代,在人类经济文化史上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他们已经懂得选取砾石或石英块,打击成具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原始的生产工具使用。在“北京人”居住过的山洞中,所发现的石器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用来砍伐树木和狩猎用的木棒的砍斫器,有比较锋利的刮削器、尖状器。北京地区最早的居民就是用这种原始的劳动工具从事劳动。在“北京人”遗骸出土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层层色彩鲜艳的灰烬。在厚达四米至六米的灰烬里,还保留了很多燃余的紫荆炭屑和烧酥的兽骨、石块。这些灰烬是“北京人”懂得使用火并且学会保存火种的证明。人类学会使用火,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跨入文明世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是人类从畏惧神秘的火到支配驾驭火的一项伟大的发现。北京人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改造了自己。向人类的门槛迈出了伟大的步伐,从而揭开了北京地区历史的序幕。

一九七三年在“北京人”遗址第四地点的洞穴里发现了一颗古人类的牙齿、石器及许多动物化石。经测定,古人类牙齿形态较北京猿人进步,命名为“新洞人”,其年代距今为二十万年至十万年,数旧石器时代中期。

一九三三年在北京人遗址定不一个洞穴里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命名为山顶洞人。其中,最能代表当时技术水平的是一根骨针和不少装饰品,有穿孔的骨坠、鱼骨、牙饰、蚌饰等,生动地反映了“山顶洞人”原始艺术萌芽,也是在北京地区发现的我国制骨、制牙、染色工艺的最早萌芽。山顶洞人的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值得注意的是,在“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里,还发现了一些沿海地区出产的蚶子壳、黄淮流域以南所产的蚌壳。这些遗物,是“山顶洞人”和远方居民开始最原始的贸易交换活动的证据。“山顶洞人”已经学会捕鱼,,这是当时附近河网水系比较发育的标志,也说明了山顶洞人的劳动范围和食物来源,都进一步扩大了。

北京地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有东胡林遗址、上宅北埝头遗址、雪山一期文化遗址、雪山二期文化遗址。上宅和北埝头遗址属于北京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遗址。上宅文化形成时间是距今7000~6000年左右。上宅文化的代表性陶器是一种深腹罐和格式陶钵,另外还有盆、碗、杯盅、舟型器、鸟首支架型器和鸟首形镂孔器。上宅文化中既包含了北方地区的文化因素,又反映出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

我国历史传说中的黄帝族部落与炎帝族部落联合起来,在北京西北的涿鹿打败了九黎族部落,杀死其酋长蚩尤的故事,大约便是这个历史时期显示的反映[3]。这些传说和考古发现结合一起,说明远在四千多年前,北京地区已经处于野蛮时代末期,历史的文明时代即将来临。北京地区是全世界最早放出文明光辉的地区之一。

夏商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开端。从现有资料来看,北京地区进入奴隶社会大约也在这个时候。主要依据是北京地区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商文化的遗址与遗物。“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一种具有显著特色的青铜文化。夏家店文化遗址在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这里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界限是,上接龙山文化,下至商代后期,最晚不超过西周早期。这个界限,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期。这一文化层的分布范围,与西周燕国的范围大致相当,因此,它可能属于早期燕国的文化。先民们的陶器富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想用做炊具的陶鬲,有的做成形体典雅的筒状,有的在肩部特制一道折棱。一些陶器的表面,还加绘了红白相间的卷云纹图案,更增加了器物的艺术性。青铜冶铸业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早期阶段的青铜器,不仅形体小,而且造型简单;到了商代中期,北京地区出现了纹饰繁缛,形体雄伟的大型礼器。当时人们对铁也有了一定认识。

在北京发现的商代文化遗迹和遗物,较重要的是琉璃河董家林的商代古城址。这座古城一早大石河水泛滥破坏,南北长度不清,东西长约八百五十米。除南面外,其余三面均有护城河。城墙结构分为主城墙,内附墙和城外平台。据考证,其始建年代应在商末或稍早一些。在距这座古城址不远的地方还有尚待的文化堆积层。

三、经济因素

在新石器时代的上宅文化遗存中出土了许多生产工具,如用于农业和采集业的石斧、石铲、石磨棒、石磨盘和锄型器,用于狩猎的石镞、尖状器,刮削器、石刃、掷球、弹丸,和用于捕鱼的网坠等。古植物学家们在此文化层中发现了禾谷作物的孢粉和炭化的果核,再结合陶器中出现的猪头羊头等形象,可以初步判断出,上宅文化时期的人类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采集,捕鱼的定居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原始农业已经被较发达,猪羊等动物已经被人们驯化,农业文明的萌芽已经出现在北京地区。在北埝头遗址中,发现了10座半地穴式房屋,这些房屋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直径一般在4~5米左右,门的位置可能开在东面或南

面。在有的保存完好的地穴内,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木柱洞的遗迹。这是当时支撑屋顶的木柱留下来的,圆形的柱洞内尚有朽木灰的痕迹。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这两个同属上宅文化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基本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特点。它们所处的地点,疏松的黄土极适于依靠磨制石器进行原始农业生产,并且临近河流,可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要,又可以从事鱼类和蚌类的捕捞,北面的山地可以进行狩猎采集,又可以提供建筑材料。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上宅文化的发展,在当时,靠近现在北京城附近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则是水网纵横,湖泊密布,并不适宜人类的定居与繁衍。到了青铜时代,北京地区的人类居住地的分布从山前的黄土高地转移到了逢低一些的河流冲积平原上,这是个历经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人类有山前地区转移到平原地区以方便时人类的生产力的提高,有能力进行疏浚湖泊于防洪,另一方便也是因为北京地区气候开始变得干燥,降水量减少,湖泊缩小的缘故。

随着人类的活动地域向平原地区转移,人们在这里疏浚湖沼,经营农业,发展贸易。于是在广大的平原地区,逐渐地出现了一些原始的居民点,有的居民点则因为其优越的地理区位而逐渐发展为原始城市,并成为地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了今天的北京城的前世,西周初年分封的“蓟城”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始居民点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蓟城是北京地区见于史料最早的城市。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周武王灭商,西周王朝建立。《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这些记载虽不尽一致,但都肯定周初已有燕、蓟的政区建置。关于蓟城的位置,较早的文字记载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说:“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后世史家据此之处蓟丘大约在今北京外城的西北部,即宣武门一线之南,并将北京的历史沿革追溯到秦汉、春秋战国,以至周初的蓟城。

北京地区的地理环境优势,历史文化优势,与经济优势结合起来为北京地区建立城市提供了条件。北京自从蓟城的建立开始直至辽金元明清五代在此建都,人类文明之火从未熄灭,经久不衰,一脉相承三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绵连延续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在世界著名城市中也是罕见的。

注释:

[1].阎崇年:《中国历史名都》,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阎崇年:《北京风物志》 北京旅游出版社 1984年版

[3]. 侯仁之 金涛:《北京史话》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版

参考文献:

[1]. 阎崇年:《中国历史名都》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2]. 阎崇年:《北京风物志》 北京旅游出版社 1984年版

[3]. 侯仁之 金涛:《北京史话》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4].《北京历史纪年》编写组:《北京历史纪年》 北京出版社 1984年版

[5].侯仁之 邓辉:《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中国书店 2001年版

[6].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北京史[增订版]》 北京出版社 1999年版

[7].佟洵:《北京地方史概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Analysis of the city of Beijing city advantage

ZHANGmiao

Abstract: Every city has its development, growth and expansion of the history. The capital of my country Beijing is a city with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apital, is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he ancient capital of the Six Dynasties, from the Beijing ape-man appeared, began to start to have the history of Beijing. Beijing Yan thistle ancient capital history began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s Yan, in the Qin Dynasty to Five Dynasties Ceng San became the capital of the Liao Dynasty capital, become, officially became the Royal began in the Jin Dynasty, is the all. Rise in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ree generation. Beijing's natural environm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superio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history, is a good place to build capital.

Key words: The ancient city of; Superior; Factor

浅析北京城的建城优势

摘 要:每座城市都有其发育、成长和壮大的历史。我国首都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六朝古都,从北京猿人的出现,就开始就开始有了北京的历史。北京市燕蓟古国,都城史始于西周为燕都,在秦汉至五代时期曾三次成为都城,辽代成为陪都,正式成为皇都始于金代,是金代的中都。兴盛于元明清三代。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经济政治方面优越,是建立都城的好地点。

关键字:古城 优越 因素

正文

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汉书•地理志》载:“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师。”[1]北京南北位置居中,是其成为都城的一个重要地理因素。

1、地形

北京在燕山脚下,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连溯漠。古人说它“形胜甲天下,扆山带海,有金汤之固„„诚万古帝王之都”[2]。

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为太行山与燕山山脉环绕,形成地理学上所说的“北京湾”。“北京湾”内的北京小平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五千九百多平方公里,平原西北冲积扇顶部海拔约八十米,东南低处海拔仅二十米左右。山区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北京小平原的背后,平地崛起的崇山峻岭,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极大障碍。幸而在崇山峻岭之中,有一些天然峡谷,形成了南来北往的通道。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是西北角的南口,一是东北角的古北口。

北京西部山区植被复杂,有植物约千种我国东北地区的植物多以北京附近为南界;而喜马拉雅和华南地区的植物多以北京为北界。北京矿产资源丰富。京西矿是全国著名的无烟煤矿,储量达二百多亿吨。房山大石窝等地产汉白玉,马鞍山产青砂石,昌平白虎涧产豆渣石,为良好的建筑材料,是明清两代建筑宫殿、坛庙、园林的主要石料。这些都是建筑都城的好资源。由于断裂和沉降作用,北京山地边缘,形成许多山湾盆地。

2、河流水系

现在看来,在北京小平原和华北大平原之间,到处都可以通行无阻。不过,在三、四千年前的古代。北京小平原的东南一带水王稠密,分布着星罗棋布的淀泊和沼泽,成为北京小平原通向华北大平原的天然障碍。太行山和燕山汇集的雨水,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涓细流汇聚成条条河流,从山区流经平原注入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蓟运河、大清河五大水系,注入渤海。

北京西南部有大清河水系,大清河又称拒马河。包括拒马河、大石河、小清河等支流。河水清碧,沿岸山上植被保存较好,水量丰富。

永定河含泥沙多,原称浑河,经常泛滥,河道几经变迁。明代又称无定河。永定河早期曾在北京城北流过。在这条故道上,故去地下水不少,形成了圆明园等著名风景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河道后来往西迁移,曾经过海淀、紫竹院、西直门、积水潭、后海、北海、中海、南海、金鱼池、龙潭湖,再流向东南马驹桥,最后才改道市区的西南面,形成今天的走向。

从山后地区南下华北大平原,无论遵循哪条路线,都必须先汇集在北京小平原,然后再经由古代永定河的渡口,合为一路径直南下。这样,先由卢沟桥所代表的古渡口,就成了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仅仅从这一点看,古代永定河的渡口附近,因为交通荟萃,似乎应该是

最适宜于一个城市诞生和成长的地方,如同我国不少依傍江河渡口的城市一样。但是永定河是一条流量很不稳定的河流,在夏季常遇到洪水暴涨,泛滥无常,这就严重地威胁着一个城市在车里成长。因此古代由南而北的大路在穿越永定河进入北京小平原之后,仍然继续前行,只有在距离渡口最近而又最不容易遭受洪水威胁的一个原始居民点上,这才开始分道扬镳,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这个古代大路分歧之处的居民点,便成为当时沟通南北交通的枢纽。

3、气候

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温适宜,雨量较丰,植物繁茂,易于耕牧。但西北的延庆山区有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趋势。太行山和燕山从北、东、西三面包围北京平原,成为北京的屏障。

北京的春天,一般从四月至六月初。因受季风影响,干旱少雨,风沙天较多,但三月以后,气温上升较快,温和宜人。从六月初到九月上旬是北京热而多雨的夏季。夏季各湖里荷花开得繁茂,清香袭人。“秋高气爽”,是北京秋季的特点。经过湿热的夏季,较凉而干燥的大陆空气吹来,显得特别爽快。“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恰当地概括了北京秋季四十五天的黄金季节。从十月下旬到第二年的三月末,北京处于晴朗、干燥、寒冷、少雪的冬季。由于干燥少雪,晴天较多,阳光充足。只有当西伯利亚、蒙古高原的寒潮袭来,北风呼啸,才给人以隆冬之感。

4、动植物

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北京,当时的气候温暖而潮湿,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外貌,有银杏等。在距今五六千万年前,北京的森林发展成含有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至距今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年前,整个地球上气候变干变冷,经多次冰期,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兼有草原植物成分,保留了一些热带起源的科属,如栾树、柿子、黄连木、黄栌等。

山地占北京总面积百分之六十二,多山的特点、复杂多变的地貌和多样化的气候,为北京的珍禽异兽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生存场所。在海拔2303米的灵山,海拔1991米的百花山,海拔2234米的松山,海拔1414米的云蒙山深山区,栖息着大型哺乳类动物。

北京的自然环境优越,我们的祖先从遥远的太古时候起,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而后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并且资源丰富,逐渐成为都城,皇都,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

二、历史文化因素

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是我们远古祖先的故乡,也是世界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堆积中发现了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其生存时代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的出现,揭开了北京地区人类历史的第一页。北京人所处的时代,在人类经济文化史上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他们已经懂得选取砾石或石英块,打击成具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原始的生产工具使用。在“北京人”居住过的山洞中,所发现的石器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用来砍伐树木和狩猎用的木棒的砍斫器,有比较锋利的刮削器、尖状器。北京地区最早的居民就是用这种原始的劳动工具从事劳动。在“北京人”遗骸出土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层层色彩鲜艳的灰烬。在厚达四米至六米的灰烬里,还保留了很多燃余的紫荆炭屑和烧酥的兽骨、石块。这些灰烬是“北京人”懂得使用火并且学会保存火种的证明。人类学会使用火,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跨入文明世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是人类从畏惧神秘的火到支配驾驭火的一项伟大的发现。北京人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改造了自己。向人类的门槛迈出了伟大的步伐,从而揭开了北京地区历史的序幕。

一九七三年在“北京人”遗址第四地点的洞穴里发现了一颗古人类的牙齿、石器及许多动物化石。经测定,古人类牙齿形态较北京猿人进步,命名为“新洞人”,其年代距今为二十万年至十万年,数旧石器时代中期。

一九三三年在北京人遗址定不一个洞穴里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命名为山顶洞人。其中,最能代表当时技术水平的是一根骨针和不少装饰品,有穿孔的骨坠、鱼骨、牙饰、蚌饰等,生动地反映了“山顶洞人”原始艺术萌芽,也是在北京地区发现的我国制骨、制牙、染色工艺的最早萌芽。山顶洞人的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值得注意的是,在“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里,还发现了一些沿海地区出产的蚶子壳、黄淮流域以南所产的蚌壳。这些遗物,是“山顶洞人”和远方居民开始最原始的贸易交换活动的证据。“山顶洞人”已经学会捕鱼,,这是当时附近河网水系比较发育的标志,也说明了山顶洞人的劳动范围和食物来源,都进一步扩大了。

北京地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有东胡林遗址、上宅北埝头遗址、雪山一期文化遗址、雪山二期文化遗址。上宅和北埝头遗址属于北京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遗址。上宅文化形成时间是距今7000~6000年左右。上宅文化的代表性陶器是一种深腹罐和格式陶钵,另外还有盆、碗、杯盅、舟型器、鸟首支架型器和鸟首形镂孔器。上宅文化中既包含了北方地区的文化因素,又反映出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

我国历史传说中的黄帝族部落与炎帝族部落联合起来,在北京西北的涿鹿打败了九黎族部落,杀死其酋长蚩尤的故事,大约便是这个历史时期显示的反映[3]。这些传说和考古发现结合一起,说明远在四千多年前,北京地区已经处于野蛮时代末期,历史的文明时代即将来临。北京地区是全世界最早放出文明光辉的地区之一。

夏商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开端。从现有资料来看,北京地区进入奴隶社会大约也在这个时候。主要依据是北京地区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商文化的遗址与遗物。“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一种具有显著特色的青铜文化。夏家店文化遗址在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这里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界限是,上接龙山文化,下至商代后期,最晚不超过西周早期。这个界限,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期。这一文化层的分布范围,与西周燕国的范围大致相当,因此,它可能属于早期燕国的文化。先民们的陶器富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想用做炊具的陶鬲,有的做成形体典雅的筒状,有的在肩部特制一道折棱。一些陶器的表面,还加绘了红白相间的卷云纹图案,更增加了器物的艺术性。青铜冶铸业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早期阶段的青铜器,不仅形体小,而且造型简单;到了商代中期,北京地区出现了纹饰繁缛,形体雄伟的大型礼器。当时人们对铁也有了一定认识。

在北京发现的商代文化遗迹和遗物,较重要的是琉璃河董家林的商代古城址。这座古城一早大石河水泛滥破坏,南北长度不清,东西长约八百五十米。除南面外,其余三面均有护城河。城墙结构分为主城墙,内附墙和城外平台。据考证,其始建年代应在商末或稍早一些。在距这座古城址不远的地方还有尚待的文化堆积层。

三、经济因素

在新石器时代的上宅文化遗存中出土了许多生产工具,如用于农业和采集业的石斧、石铲、石磨棒、石磨盘和锄型器,用于狩猎的石镞、尖状器,刮削器、石刃、掷球、弹丸,和用于捕鱼的网坠等。古植物学家们在此文化层中发现了禾谷作物的孢粉和炭化的果核,再结合陶器中出现的猪头羊头等形象,可以初步判断出,上宅文化时期的人类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采集,捕鱼的定居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原始农业已经被较发达,猪羊等动物已经被人们驯化,农业文明的萌芽已经出现在北京地区。在北埝头遗址中,发现了10座半地穴式房屋,这些房屋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直径一般在4~5米左右,门的位置可能开在东面或南

面。在有的保存完好的地穴内,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木柱洞的遗迹。这是当时支撑屋顶的木柱留下来的,圆形的柱洞内尚有朽木灰的痕迹。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这两个同属上宅文化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基本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特点。它们所处的地点,疏松的黄土极适于依靠磨制石器进行原始农业生产,并且临近河流,可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要,又可以从事鱼类和蚌类的捕捞,北面的山地可以进行狩猎采集,又可以提供建筑材料。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上宅文化的发展,在当时,靠近现在北京城附近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则是水网纵横,湖泊密布,并不适宜人类的定居与繁衍。到了青铜时代,北京地区的人类居住地的分布从山前的黄土高地转移到了逢低一些的河流冲积平原上,这是个历经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人类有山前地区转移到平原地区以方便时人类的生产力的提高,有能力进行疏浚湖泊于防洪,另一方便也是因为北京地区气候开始变得干燥,降水量减少,湖泊缩小的缘故。

随着人类的活动地域向平原地区转移,人们在这里疏浚湖沼,经营农业,发展贸易。于是在广大的平原地区,逐渐地出现了一些原始的居民点,有的居民点则因为其优越的地理区位而逐渐发展为原始城市,并成为地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了今天的北京城的前世,西周初年分封的“蓟城”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始居民点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蓟城是北京地区见于史料最早的城市。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周武王灭商,西周王朝建立。《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这些记载虽不尽一致,但都肯定周初已有燕、蓟的政区建置。关于蓟城的位置,较早的文字记载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说:“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后世史家据此之处蓟丘大约在今北京外城的西北部,即宣武门一线之南,并将北京的历史沿革追溯到秦汉、春秋战国,以至周初的蓟城。

北京地区的地理环境优势,历史文化优势,与经济优势结合起来为北京地区建立城市提供了条件。北京自从蓟城的建立开始直至辽金元明清五代在此建都,人类文明之火从未熄灭,经久不衰,一脉相承三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绵连延续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在世界著名城市中也是罕见的。

注释:

[1].阎崇年:《中国历史名都》,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阎崇年:《北京风物志》 北京旅游出版社 1984年版

[3]. 侯仁之 金涛:《北京史话》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版

参考文献:

[1]. 阎崇年:《中国历史名都》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2]. 阎崇年:《北京风物志》 北京旅游出版社 1984年版

[3]. 侯仁之 金涛:《北京史话》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4].《北京历史纪年》编写组:《北京历史纪年》 北京出版社 1984年版

[5].侯仁之 邓辉:《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中国书店 2001年版

[6].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北京史[增订版]》 北京出版社 1999年版

[7].佟洵:《北京地方史概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Analysis of the city of Beijing city advantage

ZHANGmiao

Abstract: Every city has its development, growth and expansion of the history. The capital of my country Beijing is a city with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apital, is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he ancient capital of the Six Dynasties, from the Beijing ape-man appeared, began to start to have the history of Beijing. Beijing Yan thistle ancient capital history began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s Yan, in the Qin Dynasty to Five Dynasties Ceng San became the capital of the Liao Dynasty capital, become, officially became the Royal began in the Jin Dynasty, is the all. Rise in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ree generation. Beijing's natural environm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superio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history, is a good place to build capital.

Key words: The ancient city of; Superior; Factor


相关内容

  • 浅析"环首都贫困带"
  • [摘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历史形成的"环首都贫困带"引发各方关注.阐述"环首都贫困带"的内涵.现状,总结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体制因素.历史因素.人口素质因素.缺少"领头人"和明确的发展战略 ...

  • 浅析"营改增"的意义及对企业的影响
  • 税务划筹 浅 析" 营改增 的" 义及对企意业 影的响 西山西 山 煤电 股 有 限公份 物 资司 供应分公 司 许 摘要剑: 为了 更快地速 加 我企 业经国济转 型, 优化企业 经 济结 构, 实 般企 的业增税值 率税是都对 相固 定的 所 ,企业以的销税项能就很够容 计算 ...

  •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 ・32・ 20 第36卷第20期 10年7月 山 SHANXI 西 建筑 Vd.36No.20 ARamTECTURE Jd.201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20-0032-03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顾宁 宋靖 孙伟 摘要:简要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形成和类型,从儒家思 ...

  • 北京打造文化旅游之都
  • 本期视点 北京 打造文化旅游之都 北京的旅游业在历经多年发展后,现在开始转向注重体现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的优势上.事实上,也只有大力弘扬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文化精华,深入发掘北京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顺应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潮流,促进普通的观光旅游向高层次.更富吸引力的文化需求型旅游发展,从而使北京旅 ...

  • 吴文化资料
  • 在学习吴文化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精彩的讲解我学到了也知道了非常多的吴文化知识,现在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故吴人的风俗习惯虽与越人相仿,但吴地距中原为近,开发较早,接受华夏文明的浸润较深,其百越文化基因不够显扬 ...

  • "蓟城"是北京城的源头
  • "蓟城"是北京城的源头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每一个城市又都有它的肇始之地.这是它的"根". 侯仁之先生说:"一个人,绝不可以忘记自己的过去:一个如北京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也绝对不可以忘记自己的起源." 北京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 ...

  • 象征性长跑启动仪式方案
  • 柳林县第二中学"心向北京,助力冬奥,不到长城非好汉" 象征性长跑活动启动仪式 开场白: 长跑属于有氧代谢,对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有很大帮助:长跑可以消除脑力疲劳,使我们情绪高昂.精力充沛:长跑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大家保持标准体重:长跑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磨练一个人持 ...

  • 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 北京市民政府(颁布单人位)20030 804颁(时布间) 00210310实(时施) 北,间京 ,市 ,人 , 民, 政 府, 令第1,92号文()号 京北城市市设档建案理办管 法0032年月72日市人9政民府11第常次务会议议通过审现予,公布,2自03年1001日月施行起. 二0三0年八四日月 第 ...

  •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原因探析
  • 浅析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 摘要:都城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其关系重大.明成祖"靖难"取得政权后的第一个举措便是将都城由原来的南京迁往北京,究其原因,既有政治经济原因,也有军事历史原因,探其根本还是由明朝政治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的,迁都北京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而且有利于充实北方的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