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词义解释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3.屠惧,投以骨。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5.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6.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7.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非常紧张危急,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8.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户)看见:平坦的空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遮

蔽成小山似的.

9.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10.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1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1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1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户正要走开,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15.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16.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杀死了它。

1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1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

、理清情节

2、了解文中狼的形象和屠户的性格发展变化:

如:“缀行甚远”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一狼径去,„„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则着力

对于屠户,主要描写他性格的发展变化:

(1)刚遇到狼时,是“惧”,没有认清狼的本性,所以“投以骨”。

(2)当“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窘”之后,头脑非常清醒,明确自己的危险处境“前后受其敌”。于是,他寻找

机会,改变自己的处境。

(3)当他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后,

当狼以装睡迷惑屠

了两狼。

3、根据情节概括性格:

屠夫:开始是退让,心存幻想,后来是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4、本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3.屠惧,投以骨。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5.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6.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7.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非常紧张危急,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8.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户)看见:平坦的空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遮

蔽成小山似的.

9.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10.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1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1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1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户正要走开,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15.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16.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杀死了它。

1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1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

、理清情节

2、了解文中狼的形象和屠户的性格发展变化:

如:“缀行甚远”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一狼径去,„„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则着力

对于屠户,主要描写他性格的发展变化:

(1)刚遇到狼时,是“惧”,没有认清狼的本性,所以“投以骨”。

(2)当“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窘”之后,头脑非常清醒,明确自己的危险处境“前后受其敌”。于是,他寻找

机会,改变自己的处境。

(3)当他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后,

当狼以装睡迷惑屠

了两狼。

3、根据情节概括性格:

屠夫:开始是退让,心存幻想,后来是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4、本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相关内容

  • 重庆[训诂学]自考题型和考试技巧
  • 重庆<训诂学>自学考试题型和考试技巧 (共3个要点) 第一,你必须知道考试题型. 重庆自考有:单项选择题(30个30分):多项选择题(5个10分):名词解释题(2个10分):简答题(4个20分):论述题(2个30分).2015年训诂后面大题主要涉及音训和注音方面的知识.1.论述说文解字的 ...

  • 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 2009年第3期总第148期 外语学刊 FOREIGNLANGUAGERESEARCH 2009,No.3SerialNo.148 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周启强 谢晓明 (湖南科技大学,湘潭411201;华中师范大学,武汉430079) 提 要:词汇语义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组 ...

  •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教案
  •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可是,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这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 ...

  • 训诂学复习资料
  • 训诂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 "当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 ...

  • 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解词方法
  • 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解词方法 青岛四方小学 王雅男 中段语文教学时学生语文学习一个关键的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过渡期,我们要引领孩子从识字逐渐进入学词,进而开始学段学篇,因此词语教学是中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深感困难的地方.中段课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如何猜测生词词义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如何猜测生词词义 猜测生词词义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考点,并且有时所占比例较高,如 1999 年的全国高考题就有 5 个小题(第 55.57.58.64.69.题)是考查猜测生词词义的,占到了该年阅读理解总题量的四分之一.因此要想做好阅读理解题,获得阅读理解高分,就必须要掌握一 ...

  • 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
  • 填空单选题 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2.‚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 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 ...

  • 中文专业,历史专业毕业论文
  • 重源慎流 --从戴震对<诗经•国风>的研究浅析其训诂学的主要倾向 摘要:戴震是清代干嘉考据学皖派的正式创立者,从他对<诗经·国风>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在训诂上的一大特点是重视词的基本义,向词稳定而可靠的意义回归而非变得更为险怪.虽然他并不因重视词的基本义而抛弃对语境义的探索和说 ...

  • 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简说]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常见实词",它的范围并不很广,重点是:(1)大纲规定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又能在商务印书 ...

  • 训诂学成教答案
  • 训诂学导学测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2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 3"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实情. 4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可爱. 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怨天寒.可怜:值得怜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