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纯美,或人生理想(评论)

  桫椤,本名于忠辉,河北唐县人,生于20世纪70年代,文艺评论文章见于《光明日报》《文艺报》《当代作家评论》《新文学评论》《网络文学评论》等媒体,曾获《人民文学》近作短评银奖、河北文艺评论奖等。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河北作协特约研究员。现供职于河北省保定市文联。   赵剑云是在纯文学领域试图把小说写得好看的作家之一。在当下的文学现场,说一个人的小说“好看”尽管听上去像是好话,但这个词组肯定也不是约定俗成的表扬用语。赵剑云却不管这些,她就要写得好看。从《花都开好了》到《晚来天欲雪》,再到眼下这篇《如果你不曾存在》,赵剑云的中短篇小说写得都很好看。源自女性与生俱来的天赋,她擅写感情,尤其是爱情,如果不是爱情小说,里面大多也会牵涉到爱情的成分――尽管爱情并不是让她的小说好看的唯一理由,但以这种人类本能的情感为题材,有助于她在小说世界里的价值表达,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读者的好感。   一个事实是,当下有关爱情的书写不好看了。做一个简单的回溯就发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言情的小说在坊间最有影响力。过去受到封建礼教以及社会制度的束缚,真爱难寻,自由恋爱是稀缺资源,所以牛郎织女、梁祝、白蛇许仙、《西厢记》就流传千古。也正因为自由恋爱的稀缺性,“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很多民间传说的结尾,像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及《太平广记》《聊斋志异》里各种人与人或与非人的爱情故事,或者像《再生缘》这样的小说。现当代的爱情小说也如此,从鲁迅的《伤逝》到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都在写爱情对人近乎致命的影响。传统的爱情小说中寓寄着整个社会有关爱的理想,写出来效果就震撼人心,自然是好看的。现在却不同了,婚姻自由、爱情泛滥,像《上海宝贝》那样滥情的、享受欲望的小说也司空见惯。“五四”以来,纯文学写作的主基调延续了清末谴责小说的方式,舍弃了古典的抒情而代之以批判;先锋文学以降,小说一面反思一面批判现实,此时不仅已经变异的爱情本身成为批判或者讽刺的对象,而且批判爱情也成为批判人物和社会的重要方法,爱情不再是人的追求,而变成了人生中微不足道的内容,甚至让人物发生各种畸恋也成了拉低人品的方式,爱情的感染力大为下降。这样的爱情不是我们想要的,无论被批判与否,都不好看了。   对于当下流行的那些“先进”的爱情观,赵剑云不苟同而且不服气。但她的方法不是从背后下批判的刀子,而是从正面强攻,通过书写对真爱的坚守来塑造她心目中的美好爱情模型。所以,在《如果你不曾存在》中,沈木犀与才英在法国的偶遇以及初始阶段的浪漫恋爱,融合了萍水相逢、一见钟情、惺惺相惜等多重情感模式。托尔斯泰说幸福是相似的,既然是相似的就容易变得枯燥,于是作者让才英误解沈木犀之后果断“人间蒸发”。沈木犀的苦闷可以想见,但他的可贵之处是始终没有放弃对才英的牵挂。在巴黎这个浪漫之都,沈木犀这样坚守爱情的人也是异类,因为连他的妻子在两人尚存婚姻关系时即已有了“固定的男友”。但沈木犀没有这样做,而是想方设法寻找才英。当他将与已分居多年的妻子的离婚事宜处理干净后,他的寻找也有了结果,才英的电话打过来,他也才知道:原来才英也始终处在思念的痛苦中。结尾只能留给读者去想象了。就连那个曾与才英同租,后与法国男友吵架被车撞了的莉莉,也被家属接回了国内。沈木犀与才英的爱情奔跑抵达目的地以及人物圆满的结局,在读者这一方面,所谓苦尽甘来的快感油然而生,小说焉能不好看!   赵剑云在塑造人物性格时始终贯穿着美好的爱情向往和人生理想。有着法国生活经历的网络小说作家缪娟在《翻译官》中塑造的乔菲这个人物,在法国也经历了复杂而痛苦的生活。同样写“中国人在法国”,赵剑云小说里的人物却与此不同,主人公打拼多年,过上了安逸生活,只是因为没有爱而显得异常孤独,赵剑云让这样一个孤独的男人遇到了他的爱情。尽管这种对比未必妥当,但在我看来,不通过复杂的情节表现人物“生活在别处”的精神痛苦,这是因为赵剑云对生活的理解和期待不同,也与她的文学追求有关。赵剑云所揭的现实伤疤只是冰山一角,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他们或男或女,关系或分或合,无不表现出善良、宽容、节制、理智这些符合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品格。比如她的亲情小说《晚来天欲雪》中,作者讲了一个如何消解仇恨的故事,刘欣婷的父亲抛弃她们母女另娶,母亲想毒死父亲;年老多病的父亲携子归来,刘欣婷和母亲选择了原谅。小说中没有一个恶人,即便曾经有过憎恨,但时间也将其消解,那位做了错事的父亲在暮年也有了悔过的愿望,获得了女儿和原配的原谅。在《好好说话》中,冬梅和建东不能生育,领养的女儿没有听觉和语言能力,夫妇俩共同面对困难,不仅婚姻经受住了考验,也治好了孩子的病。在这一过程中,尽管双方父母有些许的不理解,但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给了他们温暖的关怀,令人感动。这样的人物设置方法和情感取向,毫无疑问体现了作者意在通过小说发掘生活中的善和温暖,呈现完美理想,期待现实世界更加美好的叙事追求。   透过这些人物,我们在赵剑云的小说里看到,人与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不是那种争吵式的、对抗式的,而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的。这与我们的一贯用革命的、暴力的方式改造世界是相反的,也是赵剑云在写作中反传统的方面之一。所以她的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完全是一种自然、和谐的伦理关系,她处处在给人物“找台阶下”,而绝不会让他们陷入尴尬境地。写沈木犀与妻子离婚,先要设定他们没有真的发生过感情,只不过是在“异国他乡互相取暖”才结合在一起,甚至连他们的女儿也是“酒后乱性”所生,他们的离婚过程也是和平的;而才英与她的男友青梅竹马,但她发现男友却在她与另外一个女性朋友之间犹疑,因此下定决心在办完结婚证之后办理了离婚证,这让读者看到才英是在不亏欠对方的情况下离开他的。在她的另一篇小说《微微一瞬间》中,小说写了正在筹备婚礼的姑娘罗小西受命到北京培训,引起了来自同一座城市的男生夏言的注意,两人对对方有了好感,并发展为炽热的爱情。罗小西以理智极力控制自己,在培训结束后和夏言痛苦分手。这篇小说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小说首先传递了人应当以理智控制情感以及如何处理感情危机的方式,同时在如何保护身在其中的每个人使其不受到伤害方面煞费苦心,作者甚至写到男友在买婚房时都要买在双方父母家的中间位置。这样周全的情节安排,处处体现着作者在小说中让所有人都感觉到舒服的“平衡术”。同样在《晚来天欲雪》中,作者将女主角刘欣婷离婚的原因归结到她不愿意随丈夫去国外生活,不让人物有任何道德上的压力。   尽力不使一人有错,不使一人有恨,这是赵剑云中短篇小说的重要手段和目标追求,而这个追求在当下的写作中几乎是特立独行的。在利益至上的商品时代,整个社会都充满戾气,做到这些何其难哉!同代人的作品中像她的小说这样温暖、干净、健康书写的并不常见。盛可以曾说过,“80后的写作颇有市场的嚎叫、愤青、无厘头” ,这在赵剑云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现实中丑陋而坚硬的砖头瓦块被搬到作品里,赵剑云将它们打磨光滑,按照自己的理想再造一座梦幻城堡,而非仅仅当作憎恶的对象,这也是她的女性意识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女性,她在小说中用自己的方式改造世界。在她这里,与人为善不仅作为一个口号存在,而被付诸创作实践。她的小说之所以好看,与此有着极大的关系。生活已经给了人类太多的苦难和痛苦,我们也见证了太多的怨恨、伤害和离别,我们需要善良、温暖、美好的回归,赵剑云知道现实中不能,所以要在小说中表达这个理想。   80后批评家金赫楠曾经这样总结同代作家的特征:“80后小说创作中普遍存在一种显而易见的缺失:与传统、历史和社会生活的错位,不能有效地完成自我、小我与外在社会、历史的对接……一上来就很任性地从‘我’开始诉说‘我’,他们的文本出发点和叙事目的始终围绕私己经验远兜近转。”在赵剑云的写作中,这种情况并不明显,反而在爱情上的偏传统和伦理上的反传统方面有着复杂的表现。小说里的人物在爱情观念上是偏传统的,但同时在伦理道德方面又有着反父权倾向,这也反映出80后一代人自身的矛盾性。她笔下的人物很少受到社会和父母的影响,传统的力量已经形不成桎梏,这在她对父亲或其他前代男性形象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在这篇作品中,父亲病逝时沈木犀没有见上最后一面,母亲告诉他“父亲到死都想着他,想让他早点成家”,他处理完后事之后回到法国就结婚了。尽管这看似完成父亲的遗愿,但婚姻的失败显示出了父亲遗愿的无效性。在《晚来天欲雪》中,当刘欣婷年老多病无人照料的父亲渴望回归时,尽管细致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刘欣婷思想转变的过程,但对这样的父亲她是有一种轻蔑的态度存在的。这些人物明白地告诉我们,在作者看来,传统力量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了反向作用,而且看似应该有着传统道德的男人是不可靠的。在反父权的同时,她为小说中的女性设置了近乎完美的男友或丈夫,而这个男人是完全不同于父辈的,他们宽容、友善、纯真,懂得爱护女性。可以说,这种写法让我们看到她不大愿意介入历史的残酷和传统的阴影中,但她的方式与那些一味的批判不同,她不仅指出了什么人“不行”,而且又画影描形般地摹画出了“可行”的人物肖像。   李敬泽有一篇文章曾说:“爱情这件事本就没什么独创性,尽管它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会觉得是开天辟地。”让爱情小说的秘密如此大白于天下,这是砸掉作家饭碗的节奏。但在赵剑云的写作中,恋爱的过程曲折但结尾又充满喜感,横亘在男女之间的老爸老妈、政治、金钱都已经构不成威胁,真爱的魅力足以把这些绊脚石赶走,纯洁、忠贞,可以白头的爱情本身对相爱的人来说刻骨铭心,而又感动读者的肺腑,这几乎是作者、小说中的人物和读者共同的愿望,所以赵剑云的小说好看、深刻――不仅无罪,而且有功,她让我们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美好理想。   责任编辑 张 凯

  桫椤,本名于忠辉,河北唐县人,生于20世纪70年代,文艺评论文章见于《光明日报》《文艺报》《当代作家评论》《新文学评论》《网络文学评论》等媒体,曾获《人民文学》近作短评银奖、河北文艺评论奖等。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河北作协特约研究员。现供职于河北省保定市文联。   赵剑云是在纯文学领域试图把小说写得好看的作家之一。在当下的文学现场,说一个人的小说“好看”尽管听上去像是好话,但这个词组肯定也不是约定俗成的表扬用语。赵剑云却不管这些,她就要写得好看。从《花都开好了》到《晚来天欲雪》,再到眼下这篇《如果你不曾存在》,赵剑云的中短篇小说写得都很好看。源自女性与生俱来的天赋,她擅写感情,尤其是爱情,如果不是爱情小说,里面大多也会牵涉到爱情的成分――尽管爱情并不是让她的小说好看的唯一理由,但以这种人类本能的情感为题材,有助于她在小说世界里的价值表达,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读者的好感。   一个事实是,当下有关爱情的书写不好看了。做一个简单的回溯就发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言情的小说在坊间最有影响力。过去受到封建礼教以及社会制度的束缚,真爱难寻,自由恋爱是稀缺资源,所以牛郎织女、梁祝、白蛇许仙、《西厢记》就流传千古。也正因为自由恋爱的稀缺性,“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很多民间传说的结尾,像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及《太平广记》《聊斋志异》里各种人与人或与非人的爱情故事,或者像《再生缘》这样的小说。现当代的爱情小说也如此,从鲁迅的《伤逝》到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都在写爱情对人近乎致命的影响。传统的爱情小说中寓寄着整个社会有关爱的理想,写出来效果就震撼人心,自然是好看的。现在却不同了,婚姻自由、爱情泛滥,像《上海宝贝》那样滥情的、享受欲望的小说也司空见惯。“五四”以来,纯文学写作的主基调延续了清末谴责小说的方式,舍弃了古典的抒情而代之以批判;先锋文学以降,小说一面反思一面批判现实,此时不仅已经变异的爱情本身成为批判或者讽刺的对象,而且批判爱情也成为批判人物和社会的重要方法,爱情不再是人的追求,而变成了人生中微不足道的内容,甚至让人物发生各种畸恋也成了拉低人品的方式,爱情的感染力大为下降。这样的爱情不是我们想要的,无论被批判与否,都不好看了。   对于当下流行的那些“先进”的爱情观,赵剑云不苟同而且不服气。但她的方法不是从背后下批判的刀子,而是从正面强攻,通过书写对真爱的坚守来塑造她心目中的美好爱情模型。所以,在《如果你不曾存在》中,沈木犀与才英在法国的偶遇以及初始阶段的浪漫恋爱,融合了萍水相逢、一见钟情、惺惺相惜等多重情感模式。托尔斯泰说幸福是相似的,既然是相似的就容易变得枯燥,于是作者让才英误解沈木犀之后果断“人间蒸发”。沈木犀的苦闷可以想见,但他的可贵之处是始终没有放弃对才英的牵挂。在巴黎这个浪漫之都,沈木犀这样坚守爱情的人也是异类,因为连他的妻子在两人尚存婚姻关系时即已有了“固定的男友”。但沈木犀没有这样做,而是想方设法寻找才英。当他将与已分居多年的妻子的离婚事宜处理干净后,他的寻找也有了结果,才英的电话打过来,他也才知道:原来才英也始终处在思念的痛苦中。结尾只能留给读者去想象了。就连那个曾与才英同租,后与法国男友吵架被车撞了的莉莉,也被家属接回了国内。沈木犀与才英的爱情奔跑抵达目的地以及人物圆满的结局,在读者这一方面,所谓苦尽甘来的快感油然而生,小说焉能不好看!   赵剑云在塑造人物性格时始终贯穿着美好的爱情向往和人生理想。有着法国生活经历的网络小说作家缪娟在《翻译官》中塑造的乔菲这个人物,在法国也经历了复杂而痛苦的生活。同样写“中国人在法国”,赵剑云小说里的人物却与此不同,主人公打拼多年,过上了安逸生活,只是因为没有爱而显得异常孤独,赵剑云让这样一个孤独的男人遇到了他的爱情。尽管这种对比未必妥当,但在我看来,不通过复杂的情节表现人物“生活在别处”的精神痛苦,这是因为赵剑云对生活的理解和期待不同,也与她的文学追求有关。赵剑云所揭的现实伤疤只是冰山一角,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他们或男或女,关系或分或合,无不表现出善良、宽容、节制、理智这些符合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品格。比如她的亲情小说《晚来天欲雪》中,作者讲了一个如何消解仇恨的故事,刘欣婷的父亲抛弃她们母女另娶,母亲想毒死父亲;年老多病的父亲携子归来,刘欣婷和母亲选择了原谅。小说中没有一个恶人,即便曾经有过憎恨,但时间也将其消解,那位做了错事的父亲在暮年也有了悔过的愿望,获得了女儿和原配的原谅。在《好好说话》中,冬梅和建东不能生育,领养的女儿没有听觉和语言能力,夫妇俩共同面对困难,不仅婚姻经受住了考验,也治好了孩子的病。在这一过程中,尽管双方父母有些许的不理解,但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给了他们温暖的关怀,令人感动。这样的人物设置方法和情感取向,毫无疑问体现了作者意在通过小说发掘生活中的善和温暖,呈现完美理想,期待现实世界更加美好的叙事追求。   透过这些人物,我们在赵剑云的小说里看到,人与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不是那种争吵式的、对抗式的,而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的。这与我们的一贯用革命的、暴力的方式改造世界是相反的,也是赵剑云在写作中反传统的方面之一。所以她的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完全是一种自然、和谐的伦理关系,她处处在给人物“找台阶下”,而绝不会让他们陷入尴尬境地。写沈木犀与妻子离婚,先要设定他们没有真的发生过感情,只不过是在“异国他乡互相取暖”才结合在一起,甚至连他们的女儿也是“酒后乱性”所生,他们的离婚过程也是和平的;而才英与她的男友青梅竹马,但她发现男友却在她与另外一个女性朋友之间犹疑,因此下定决心在办完结婚证之后办理了离婚证,这让读者看到才英是在不亏欠对方的情况下离开他的。在她的另一篇小说《微微一瞬间》中,小说写了正在筹备婚礼的姑娘罗小西受命到北京培训,引起了来自同一座城市的男生夏言的注意,两人对对方有了好感,并发展为炽热的爱情。罗小西以理智极力控制自己,在培训结束后和夏言痛苦分手。这篇小说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小说首先传递了人应当以理智控制情感以及如何处理感情危机的方式,同时在如何保护身在其中的每个人使其不受到伤害方面煞费苦心,作者甚至写到男友在买婚房时都要买在双方父母家的中间位置。这样周全的情节安排,处处体现着作者在小说中让所有人都感觉到舒服的“平衡术”。同样在《晚来天欲雪》中,作者将女主角刘欣婷离婚的原因归结到她不愿意随丈夫去国外生活,不让人物有任何道德上的压力。   尽力不使一人有错,不使一人有恨,这是赵剑云中短篇小说的重要手段和目标追求,而这个追求在当下的写作中几乎是特立独行的。在利益至上的商品时代,整个社会都充满戾气,做到这些何其难哉!同代人的作品中像她的小说这样温暖、干净、健康书写的并不常见。盛可以曾说过,“80后的写作颇有市场的嚎叫、愤青、无厘头” ,这在赵剑云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现实中丑陋而坚硬的砖头瓦块被搬到作品里,赵剑云将它们打磨光滑,按照自己的理想再造一座梦幻城堡,而非仅仅当作憎恶的对象,这也是她的女性意识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女性,她在小说中用自己的方式改造世界。在她这里,与人为善不仅作为一个口号存在,而被付诸创作实践。她的小说之所以好看,与此有着极大的关系。生活已经给了人类太多的苦难和痛苦,我们也见证了太多的怨恨、伤害和离别,我们需要善良、温暖、美好的回归,赵剑云知道现实中不能,所以要在小说中表达这个理想。   80后批评家金赫楠曾经这样总结同代作家的特征:“80后小说创作中普遍存在一种显而易见的缺失:与传统、历史和社会生活的错位,不能有效地完成自我、小我与外在社会、历史的对接……一上来就很任性地从‘我’开始诉说‘我’,他们的文本出发点和叙事目的始终围绕私己经验远兜近转。”在赵剑云的写作中,这种情况并不明显,反而在爱情上的偏传统和伦理上的反传统方面有着复杂的表现。小说里的人物在爱情观念上是偏传统的,但同时在伦理道德方面又有着反父权倾向,这也反映出80后一代人自身的矛盾性。她笔下的人物很少受到社会和父母的影响,传统的力量已经形不成桎梏,这在她对父亲或其他前代男性形象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在这篇作品中,父亲病逝时沈木犀没有见上最后一面,母亲告诉他“父亲到死都想着他,想让他早点成家”,他处理完后事之后回到法国就结婚了。尽管这看似完成父亲的遗愿,但婚姻的失败显示出了父亲遗愿的无效性。在《晚来天欲雪》中,当刘欣婷年老多病无人照料的父亲渴望回归时,尽管细致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刘欣婷思想转变的过程,但对这样的父亲她是有一种轻蔑的态度存在的。这些人物明白地告诉我们,在作者看来,传统力量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了反向作用,而且看似应该有着传统道德的男人是不可靠的。在反父权的同时,她为小说中的女性设置了近乎完美的男友或丈夫,而这个男人是完全不同于父辈的,他们宽容、友善、纯真,懂得爱护女性。可以说,这种写法让我们看到她不大愿意介入历史的残酷和传统的阴影中,但她的方式与那些一味的批判不同,她不仅指出了什么人“不行”,而且又画影描形般地摹画出了“可行”的人物肖像。   李敬泽有一篇文章曾说:“爱情这件事本就没什么独创性,尽管它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会觉得是开天辟地。”让爱情小说的秘密如此大白于天下,这是砸掉作家饭碗的节奏。但在赵剑云的写作中,恋爱的过程曲折但结尾又充满喜感,横亘在男女之间的老爸老妈、政治、金钱都已经构不成威胁,真爱的魅力足以把这些绊脚石赶走,纯洁、忠贞,可以白头的爱情本身对相爱的人来说刻骨铭心,而又感动读者的肺腑,这几乎是作者、小说中的人物和读者共同的愿望,所以赵剑云的小说好看、深刻――不仅无罪,而且有功,她让我们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美好理想。   责任编辑 张 凯


相关内容

  • [纯美音乐]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民乐:民韵休闲咖啡吧系列 6CD (87首)
  • 2015-01-01 02:55:12|  分类:天籁纯音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用微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LOFTER客户端 白梅映雪推荐阅读:[纯美音乐]醉人天籁 怡情山水间( ...

  • 经典时尚别墅样板房设计说明
  • 作品类别:别墅豪宅 <纯美空间>----东莞理想沁园别墅样板房设计说明: 设计主题:精致,简约时尚的奢华 项目名称:东莞理想.沁园 项目地点:中国 东莞 开发商:富通地产开发公司 户型:别墅 建筑面积:260平方 设计时间:2010年 主要材料:多乐士乳胶漆,抛光砖,墙纸,水晶灯等 不折 ...

  • 朋友永远在我心中
  • 2011-12-25 01:48:29|  分类: 原创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开博四周年 思思/文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好!12月26日是我的博客四周岁生日!四年前,2007年12月26日,我申请了网易博客,尽管当时还不是太懂它,面对这样一个陌生的空间,感觉就像梦幻般神奇,甚至 ...

  • 材料作文"一样的精彩"和"一个人走与一群人走"指导及范文
  • 材料作文"一样的精彩"和"一个人走与一群人走"指导及范文 [材料] 任选一题作文.(6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夏日的午后,妈妈带着姐妹俩来到公园游玩,看到了一棵树上开着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煞是好看. 姐姐说:"这是一棵好美丽的桃树啊 ...

  • "以虚灵之物为上古之方舟"
  • 作者:朱晓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1期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38(2010)05-0078-06 1918年,在<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一文中,周作人说:"新小说与旧小说的区别,思想果然重要,形式也甚重要.& ...

  • 友情.留言.祝福语摘抄
  • 友情.留言.祝福语摘抄 分类: 未分类 | 修改 | 删除 | 转自 自在就好推过的 | 2012-07-27 12:44:49 最潮最好玩的[休闲小游戏],不玩你就out了 流逝的岁月只能带走时光, 却不能带走那心中的珍藏, 在网络中结下的深情厚意 已经深深地烙印记在心上, 祝福你万事顺心如意吉祥 ...

  • [影视评论][沉睡魔咒]影评
  • 总是可以在童话中找到完美,所以我喜欢童话,可以无限的把我们置之其间,幻想那样甜蜜温馨的境界好似身临其境,公主和王子的故事是童话类电影的永久主题,那般纯美的爱情永远都会让我们为之感动,观影者的替代感很强烈,与主角换位去体验一把真实的美丽,哪怕瞬间失去也会无比珍惜,色彩斑斓的时光,闲暇快乐的生活,即使不 ...

  • 独特的华丽_浅析徐志摩小说中的唯美主义色彩
  • 中 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独特的华丽 --浅析徐志摩小说中的唯美主义色彩 ○杨丽君 摘 要:徐志摩曾经留学欧美,从他的小说中也可见外国文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具体分析徐志摩的小说文本,阐述他在创作中受到了欧洲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小说具有唯美主义色彩的文风和特色. 关键词:徐志摩 ...

  • 完善自我作文
  • 完善自我作文一:走出庐山,完善自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完苏轼的<题西林壁>我不禁思绪万千. 这首诗是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壁上的,这就奇怪了,作者既然来庐山游览,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后来,我才明白过来,诗中说的很有道理,而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