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反思

第一单元 “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在这次以“校园的树木”为主题科学观察中,我采用了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 他们的好奇心很强, 学习兴趣整体很高, 学习很认真, 但他们已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的学习方式, 因而缺乏灵活性, 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再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 学生所知的科学常识较少, 科学探究能力较弱, 对科学课的基本技能以及记录与汇报也并不熟悉. 这时, 对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尤为重要, 我非常重视. 因此,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 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课本上的记录范例并在本节课中安排了时间与环节教学让学生整理自己记录的资料,学生有正确的范例进行参考效果很理想。同时, 还引导学生注重汇报、交流的总结, 完善自己的记录. 更惊喜的是, 有些孩子不仅在记录中学习画简图, 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在记录中附上了合适的实物标本, 他们的记录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但在本课教学中, 学生探究的效果并不明显,探究是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在下一个观察“草”的活动中我将采用个人观察的形式, 逐渐培养每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在这节课上,老师发现班许多同学都能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认真思考,积极动手做记录。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反思 看到的是什么? 这是三年级的孩子真正意义的第一节科学课。我想处理好兴趣和习惯是我第一单元的常规工作重点。既要保护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要有利于促进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所知道的植物,许多孩子曾养过一些植物,所以他们能具体说出植物的名称,但是对于植物的其它知识了解的很少。在看图中的大树时,孩子们关注大树的结构较少,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了解树的结构,并试着去描述。 在回忆曾经看到过的大树时,孩子们显示出来的东西并没有我想象的多,结合PPT 他们讲到了叶、树干、藤蔓、树的形状等信息,联想部分说到了鸟巢、树干上的动物,也有少部分孩子说到低下的小草和周边的环境。当老师说道想不想去校园看大树时,学生显的非常的兴奋。 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讨论时,大部分孩子能说出自己想观察的是什么,怎么观察。但是实际观察时,孩子最感兴趣的是观察树上的小动物,很容易被树上的小动物吸引,而对于诸如树根、果实、花、叶片长度等相关特点关注明显不够。显然他们的认知和行为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大多数孩子能用放大镜去观察,他们这么做,有很多孩子是因为对放大镜产生了好奇,急于想使用,而对真正观察的结果并不是很注重,教师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还要注意有效的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 本课还呈现的一个孩子的特点是大部分孩子能在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及时记录,但是记录的速度比较慢,以致影响了他们的观察,以后的课中教师指导和调整孩子们的记录,使观察更有效。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的树木,并有了初步的观察方法,所以在上课前用迁移法引导学生观察小草就非常自然。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一是观察小草,二是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异同。教材选取狗尾草为代表,重点观察其茎和果,其间可用列举法说明木质茎和草质茎的区别,也可自然得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名称。然后通过与其他小草的比较,得出小草茎细、植株矮小、质地较软、土壤中的根细而浅的共性,为维恩图作铺垫。

提供实际材料进行观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因为根据学生的记忆,有的知识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就要求实际观察,学习本课提供狗尾草和樟树枝条,对比较草质茎和木质茎尤为重要。

维恩图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它的作用是梳理同学们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异同时,因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对小草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很容易得出大树的特点。教师要重点引导得出相同点,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如都是有生命的,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等,从而达到本课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水生植物》教学反思 (一)

像这样的课如果没有真实的材料准备,那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学生在课堂上的愉悦感也很难激发。所以,我决定去找这些水生植物。在上水生植物前一天,我在城区转了一大圈,终于满载而归。找来了很多的水葫芦、浮萍„„虽然,看到的一些老师很多都不解我为什么这么费劲!但我感觉这其实很有乐趣,更何况有了这些准备,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会更加的开心,更喜欢我的科学课,那乐趣就更多了,何乐而不为呢?从课堂的实际情况反应,效果确实很好!一些平时在学生眼里根本看不上眼的东西,只要放到实验桌上那身价是完全不一样了的,孩子们哪怕能够轻轻的抚摩一下、捏一捏,那都是很神圣的事!对这些植物的观察自然也就可以深入的多,有乐趣的多!作业本上自然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就象五年级的学生面对蚯蚓的课堂,多么生动、富含活力!最后说一句:这样的课堂,准备很重要!要牢记! (二)

1、在板书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特点时,采取表格化的形式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

2、在给学生点评练习题时,水生植物的相同特点是( )

A. 生长都需要空气 B. 都需要土壤 C. 都不会开花

围绕着C 都不会开花展开讨论时,只是从像水葫芦这样的水生植物会开花去进行排除,更好的方法应该是再告诉学生们有一些水生植物会开花,还有很多不会开花,三年级的学生目前对这种逻辑判断性质的题目还有一定的认识困难,在对他们讲解时要避免太绝对,尽量细节化。

3、应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去完成作业,避免他们产生依赖老师去做题的习惯。

(三)

考虑到让学生准备材料的危险性,在上本节课的前一天我去近郊的河里捞了些水葫芦作为上课用的观察材料。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水生植物。在观察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主观察,而且我要求他们在观察的同时作好观察记录(画出观察对象的外形)。

由于见得少,孩子们非常好奇,观察得也格外认真仔细。他们的观察顺序也不尽相同:有的小组从叶子开始,从上到下观察;有的从根开始从下往上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还不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水葫芦上鼓起来的地方是什么,有什么用?这时候我就用美工刀帮助学生剖开水葫芦让他们看看里面的秘密。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这时候孩子们都显得很兴奋,争先恐后地发言,其中有个学生更是形象地说他们观察到的切面像面包的切片,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喜,孩子的想象力真是让人惊叹,让我这个成年人不得不喟叹自身想象力的贫瘠!看着他们的胃口被吊得差不多了,我就把

救生圈浮起的原理告诉学生,学生一对比水葫芦的结构马上就明白了水葫芦浮起的原因。

我感觉这是一次很好的抛砖引玉加联系实际的教学。在这一次观察活动中学生都很好的通过实物观察获取水生植物的外貌特征然后逐渐深入知道一些植物的生长特。

《植物的叶》教学反思

推荐《植物的叶》是主题单元“植物”中的第五课。教材通过捡树叶、研究树叶来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叶的叶子变化过程中得到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出叶的生命轨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叶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去进一步体会到植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

课前,我布置每位学生捡两片落叶,每一组中的同学尽量捡不同的落叶,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大多数同学都带来了,有些班级带的学生比较少,我就在课前请每个小组长在校园里捡了一些不同植物的落叶。总体观察情况良好,我给同学们留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我们小组一共捡到了几片叶子?2、一共有几种树叶?3、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将大小不同或颜色不同的同种叶片分到不同种类,大小和颜色确实属于分类的依据,但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片也会存在差异,不能光凭这两点来判断他们是否属于同种植物,要多维度的判断,比如叶片的形状、叶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叶片边缘、叶片的质地、软硬和厚薄,等等。

对于不同的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叶片、叶柄。我没有重点强调了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不要把叶脉和叶片并用。这是教学上的一个

失误。导致关于叶脉,学生竟然把它归入到叶的结构中去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用比喻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用手掌比喻树叶,把小臂当作叶柄,手掌就可以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是叶子的叶脉。)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手掌上的纹路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部位,而是属于手掌皮肤的一个部分。

让学生判断一根枝条上不同位置的叶子的生长状态时,如果我能引导学生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观察,就可以得出左边的就是叶芽、小叶片、嫩叶等。对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学生就会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叶的组成和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反思

一年之中,植物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一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就有。对于他们来说,春天和秋天里植物的变化最为明显。关于春天,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植物发芽了,万物生长。对于秋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果实成熟了,树木落叶了,小草枯黄了。

对于变化明显的部分,孩子们很容易就说出,也因此,观察中的变化这个活动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些不明显的变化,需要测量和记录,才能在对比中发现,而这一部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活动的持续时间太久,完成比较困难。

因此,这一课,对于科学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但是指向于科学技能的观察一棵树或者一棵草在秋冬季节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完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三年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还不能够较长时间的专注于同一件事,所以书本16页的记录表对很多孩子来说形同虚设。如果能够利用好这张表格,那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概念的发展会更加完善。

前两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表格列入教学。课后,我觉得这样不妥,虽然有难度,实行起来不太现实,但是还是应该在教学中提到。使学生熟悉这种记录方法,会自己绘制这种表格。所以,我将书上的表格作为典型,介绍了它每个部分的意思和记录的方法,而后请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植物,自己绘制一张观察记录表。如果有时间和兴趣,课后还可以进行一次实地观察。我觉得这样处理相对不处理来得好。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小结,主要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一个梳理和整理。由于前面每一节课都上得比较踏实,大多数学生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写出很多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名称,这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而且同学们能从这些植物中知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并且准确地用维恩图表示出来。对植物共同点的概括,我的学生基本能够得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有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植物共同特征。这节课的整理就水到渠成了,总体难度不大.

对于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为例的9张图片,用词语概括难度较大。像“种子”“生根”“发芽”“成长”“成熟”“结果”一类,学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叶长出”“真叶展开”这一类专业名词就比较难接受,这也属正常。通过探寻植物的共同特征,学生深入地认识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开始关心生命的点点滴滴。

第一单元 “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在这次以“校园的树木”为主题科学观察中,我采用了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 他们的好奇心很强, 学习兴趣整体很高, 学习很认真, 但他们已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的学习方式, 因而缺乏灵活性, 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再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 学生所知的科学常识较少, 科学探究能力较弱, 对科学课的基本技能以及记录与汇报也并不熟悉. 这时, 对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尤为重要, 我非常重视. 因此,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 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课本上的记录范例并在本节课中安排了时间与环节教学让学生整理自己记录的资料,学生有正确的范例进行参考效果很理想。同时, 还引导学生注重汇报、交流的总结, 完善自己的记录. 更惊喜的是, 有些孩子不仅在记录中学习画简图, 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在记录中附上了合适的实物标本, 他们的记录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但在本课教学中, 学生探究的效果并不明显,探究是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在下一个观察“草”的活动中我将采用个人观察的形式, 逐渐培养每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在这节课上,老师发现班许多同学都能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认真思考,积极动手做记录。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反思 看到的是什么? 这是三年级的孩子真正意义的第一节科学课。我想处理好兴趣和习惯是我第一单元的常规工作重点。既要保护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要有利于促进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所知道的植物,许多孩子曾养过一些植物,所以他们能具体说出植物的名称,但是对于植物的其它知识了解的很少。在看图中的大树时,孩子们关注大树的结构较少,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了解树的结构,并试着去描述。 在回忆曾经看到过的大树时,孩子们显示出来的东西并没有我想象的多,结合PPT 他们讲到了叶、树干、藤蔓、树的形状等信息,联想部分说到了鸟巢、树干上的动物,也有少部分孩子说到低下的小草和周边的环境。当老师说道想不想去校园看大树时,学生显的非常的兴奋。 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讨论时,大部分孩子能说出自己想观察的是什么,怎么观察。但是实际观察时,孩子最感兴趣的是观察树上的小动物,很容易被树上的小动物吸引,而对于诸如树根、果实、花、叶片长度等相关特点关注明显不够。显然他们的认知和行为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大多数孩子能用放大镜去观察,他们这么做,有很多孩子是因为对放大镜产生了好奇,急于想使用,而对真正观察的结果并不是很注重,教师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还要注意有效的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 本课还呈现的一个孩子的特点是大部分孩子能在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及时记录,但是记录的速度比较慢,以致影响了他们的观察,以后的课中教师指导和调整孩子们的记录,使观察更有效。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的树木,并有了初步的观察方法,所以在上课前用迁移法引导学生观察小草就非常自然。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一是观察小草,二是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异同。教材选取狗尾草为代表,重点观察其茎和果,其间可用列举法说明木质茎和草质茎的区别,也可自然得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名称。然后通过与其他小草的比较,得出小草茎细、植株矮小、质地较软、土壤中的根细而浅的共性,为维恩图作铺垫。

提供实际材料进行观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因为根据学生的记忆,有的知识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就要求实际观察,学习本课提供狗尾草和樟树枝条,对比较草质茎和木质茎尤为重要。

维恩图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它的作用是梳理同学们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异同时,因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对小草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很容易得出大树的特点。教师要重点引导得出相同点,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如都是有生命的,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等,从而达到本课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水生植物》教学反思 (一)

像这样的课如果没有真实的材料准备,那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学生在课堂上的愉悦感也很难激发。所以,我决定去找这些水生植物。在上水生植物前一天,我在城区转了一大圈,终于满载而归。找来了很多的水葫芦、浮萍„„虽然,看到的一些老师很多都不解我为什么这么费劲!但我感觉这其实很有乐趣,更何况有了这些准备,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会更加的开心,更喜欢我的科学课,那乐趣就更多了,何乐而不为呢?从课堂的实际情况反应,效果确实很好!一些平时在学生眼里根本看不上眼的东西,只要放到实验桌上那身价是完全不一样了的,孩子们哪怕能够轻轻的抚摩一下、捏一捏,那都是很神圣的事!对这些植物的观察自然也就可以深入的多,有乐趣的多!作业本上自然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就象五年级的学生面对蚯蚓的课堂,多么生动、富含活力!最后说一句:这样的课堂,准备很重要!要牢记! (二)

1、在板书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特点时,采取表格化的形式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

2、在给学生点评练习题时,水生植物的相同特点是( )

A. 生长都需要空气 B. 都需要土壤 C. 都不会开花

围绕着C 都不会开花展开讨论时,只是从像水葫芦这样的水生植物会开花去进行排除,更好的方法应该是再告诉学生们有一些水生植物会开花,还有很多不会开花,三年级的学生目前对这种逻辑判断性质的题目还有一定的认识困难,在对他们讲解时要避免太绝对,尽量细节化。

3、应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去完成作业,避免他们产生依赖老师去做题的习惯。

(三)

考虑到让学生准备材料的危险性,在上本节课的前一天我去近郊的河里捞了些水葫芦作为上课用的观察材料。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水生植物。在观察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主观察,而且我要求他们在观察的同时作好观察记录(画出观察对象的外形)。

由于见得少,孩子们非常好奇,观察得也格外认真仔细。他们的观察顺序也不尽相同:有的小组从叶子开始,从上到下观察;有的从根开始从下往上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还不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水葫芦上鼓起来的地方是什么,有什么用?这时候我就用美工刀帮助学生剖开水葫芦让他们看看里面的秘密。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这时候孩子们都显得很兴奋,争先恐后地发言,其中有个学生更是形象地说他们观察到的切面像面包的切片,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喜,孩子的想象力真是让人惊叹,让我这个成年人不得不喟叹自身想象力的贫瘠!看着他们的胃口被吊得差不多了,我就把

救生圈浮起的原理告诉学生,学生一对比水葫芦的结构马上就明白了水葫芦浮起的原因。

我感觉这是一次很好的抛砖引玉加联系实际的教学。在这一次观察活动中学生都很好的通过实物观察获取水生植物的外貌特征然后逐渐深入知道一些植物的生长特。

《植物的叶》教学反思

推荐《植物的叶》是主题单元“植物”中的第五课。教材通过捡树叶、研究树叶来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叶的叶子变化过程中得到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出叶的生命轨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叶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去进一步体会到植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

课前,我布置每位学生捡两片落叶,每一组中的同学尽量捡不同的落叶,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大多数同学都带来了,有些班级带的学生比较少,我就在课前请每个小组长在校园里捡了一些不同植物的落叶。总体观察情况良好,我给同学们留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我们小组一共捡到了几片叶子?2、一共有几种树叶?3、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将大小不同或颜色不同的同种叶片分到不同种类,大小和颜色确实属于分类的依据,但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片也会存在差异,不能光凭这两点来判断他们是否属于同种植物,要多维度的判断,比如叶片的形状、叶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叶片边缘、叶片的质地、软硬和厚薄,等等。

对于不同的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叶片、叶柄。我没有重点强调了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不要把叶脉和叶片并用。这是教学上的一个

失误。导致关于叶脉,学生竟然把它归入到叶的结构中去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用比喻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用手掌比喻树叶,把小臂当作叶柄,手掌就可以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是叶子的叶脉。)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手掌上的纹路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部位,而是属于手掌皮肤的一个部分。

让学生判断一根枝条上不同位置的叶子的生长状态时,如果我能引导学生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观察,就可以得出左边的就是叶芽、小叶片、嫩叶等。对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学生就会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叶的组成和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反思

一年之中,植物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一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就有。对于他们来说,春天和秋天里植物的变化最为明显。关于春天,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植物发芽了,万物生长。对于秋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果实成熟了,树木落叶了,小草枯黄了。

对于变化明显的部分,孩子们很容易就说出,也因此,观察中的变化这个活动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些不明显的变化,需要测量和记录,才能在对比中发现,而这一部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活动的持续时间太久,完成比较困难。

因此,这一课,对于科学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但是指向于科学技能的观察一棵树或者一棵草在秋冬季节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完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三年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还不能够较长时间的专注于同一件事,所以书本16页的记录表对很多孩子来说形同虚设。如果能够利用好这张表格,那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概念的发展会更加完善。

前两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表格列入教学。课后,我觉得这样不妥,虽然有难度,实行起来不太现实,但是还是应该在教学中提到。使学生熟悉这种记录方法,会自己绘制这种表格。所以,我将书上的表格作为典型,介绍了它每个部分的意思和记录的方法,而后请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植物,自己绘制一张观察记录表。如果有时间和兴趣,课后还可以进行一次实地观察。我觉得这样处理相对不处理来得好。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小结,主要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一个梳理和整理。由于前面每一节课都上得比较踏实,大多数学生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写出很多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名称,这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而且同学们能从这些植物中知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并且准确地用维恩图表示出来。对植物共同点的概括,我的学生基本能够得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有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植物共同特征。这节课的整理就水到渠成了,总体难度不大.

对于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为例的9张图片,用词语概括难度较大。像“种子”“生根”“发芽”“成长”“成熟”“结果”一类,学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叶长出”“真叶展开”这一类专业名词就比较难接受,这也属正常。通过探寻植物的共同特征,学生深入地认识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开始关心生命的点点滴滴。


相关内容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4.<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杨 永 萍 <测量力的大小>是在学生经历了重力.拉力.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中,逐步建立了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的概念.并从中体会了力是有大有小的,同时引出力是可测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 ...

  •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第五课时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 ...

  • 2014新版陕旅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 XX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二单元教案) (高效课堂模式) 学 科 : : 任课班级: : 任课教师 : : 2014年 月 日 陕旅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材分析 1. 陕旅版小学年级六年级<英语>上册教育理念 教材是实施课标的手段之一, ...

  • 2015--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3) 班语文的教学工作,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有效地的完成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起始年级摸底考试成绩来看,两班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尤其是七(3)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和 ...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 ...

  • 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教 学 计 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下两册书,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 ...

  • 九上语文教学计划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数据看出,班级语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今后一定要从减少低分层入手.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共 ...

  • 2015年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读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

  • 六年级上册英语计划
  • 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六年级,我所教的班级有 40 多人.作为小学高端兼毕业班的学生,在小 学近 3 年多的英语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对一些基本的单词和句型甚至是语法知 识点都有了一些了解,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带来的压力,而作为小学英 语教学,首先要充分的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