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实验诊断方法及其评价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近年来,随着我国 工业 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加重,引起人体肺功能、呼吸道反应性、免疫系统的变化,增加了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 患者对抗原的敏感性,增加了哮喘的发病率并使其症状不典型。 目前 世界上约有1.5亿以上的哮喘患者[1]。哮喘的发病极为复杂,外界环境中的变应原、支配气管平滑肌的神经―受体之间的失衡、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和遗传因素等均参与其发病机制,近年来哮喘发病机制的新 理论 呼吸道炎症已被大家所接受[2]。这样就是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除了其临床表现外,更加有赖于实验室的检查,了解呼吸道反应性、肺功能情况改变。哮喘的诊断有了一定的可靠指标。因此临床上一系列的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哮喘最有效的 方法 。

哮喘是有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呼吸道上皮细胞) 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疾患。这种炎症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 清晨发作、加剧,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3]。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在b 细胞介导下,浆细胞产生ige ,后者附着在肥大细胞上。当再次接触抗原时,钙离子进入肥大细胞内,细胞释放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cf)等,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immediate asthmatic reaction,iar) 。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十小时后方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late asthmatic reaction ,lar) ,这是呼吸道变应性炎症(aai)的结果[4]。此时,支气管壁内(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 有大量炎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释放出多种炎性递质,如白三烯(lts)、前列腺素(pgs)、血栓素(tx)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引起微小血管渗漏、支气管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以及渗出物阻塞呼吸道,有的甚至形成黏液栓,导致通气障碍和bhr ,aat 还表现在呼吸道上皮损伤,神经末梢暴露,受炎性因子作用后,释放神经肽(nk)、p 物质(sp)等,进一步加重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5]。

根据以上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本文就哮喘的辅助检查及其特异性监测方法概述如下。 1 哮喘的辅助检查

1.1 血常规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大都在正常范围内,如合并有较长期而严重的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者,则二者均可增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一般均正常,如有感染时则相应增高,嗜酸粒细胞一般在0.06以上,可高至0.30。

1.2 痰 多呈白色泡沫状,大都含有水晶样的哮喘珠,质较坚,呈颗粒样。合并感染时痰呈黄或绿色,较浓厚而黏稠。咳嗽较剧时,支气管壁的毛细血管可破裂,有痰中带血。显微镜检查可发现枯什曼螺旋体及雷盾晶体。如痰经染色,则可发现多量的嗜酸粒细胞,对哮喘的诊断帮助较大。合并感染时,则嗜酸粒细胞数量降低,而代之以中性粒细胞增多。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发现有大量柱状纤毛上皮细胞。一般哮喘患者的痰液中,并无致病菌发现,普通细菌以卡他细菌及草绿色链球菌为最多见。

1.3 血液的化学变化 哮喘患者血液中电解质都在正常范围以内,即使长期 应用 促皮质激素或皮质激素后,亦无明显细胞外液的电解质紊乱现象。血中的空腹血糖、非蛋白氮、钠、钾、氯、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等均在正常范围以内。

1.4 动脉血气 分析 一般哮喘患者轻、中度发作时pco2偏低,po2多在正常范围,ph&7.45。而当pco2在7.4~53kpa 、 po2<8.0kpa 、ph<7.45时,提示有重度发作。而当ph<7.45、po2<7.3kpa 、pco2&6.7kpa 时,说明病情较重。

1.5 x线检查 在无合并症的哮喘患者中,肺部x 线片都无特殊发现。有x 线变化者多见于外源性经常性发作的儿童哮喘患者,如肺野透亮度增强,支气管壁增厚,肺主动脉弓突出,两膈下降,窄长心影,中部及周围肺野心血管直径均匀性缩小,肺门阴影增深等。在中

部和周围肺野可见散在小块浓密阴影,在短期内出现提示肺段短暂的黏液栓阻塞引起的继发性局限性肺不张。

1.6 纤维光束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光束支气管镜检查目的在于鉴别或检查支气管内的病变,以明确哮喘的原因。哮喘缓解期,纤支镜内可见其黏膜有炎性反应;发作期,则见黏膜水肿,分泌液黏稠,附着管壁,不易去除。伴有感染时,则呈脓液状,呼气时气管及支气管壁呈塌陷现象。通过纤支镜做支气管壁的活组织检查是 研究 哮喘发作患者的一种方法。纤支镜活检比硬质支气管镜容易,但所取得组织块较小。病理表现为支气管基底膜增厚和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可做出哮喘的诊断。

1.7 血压、脉搏及心电图检查 极严重的哮喘发作患者可有血压减低和奇脉。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电轴偏右,p 波高尖等。其他患者上述检查一般正常。

2 哮喘的特异性检查

特异性诊断是为确定变态反应性疾病者的血清或组织中存在着哪些抗体而做的诊断性测定;哮喘的特异性检查方法有以下7种,但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诊断。

2.1 皮肤试验 皮肤试验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检查,包括斑贴、划痕、挑刺和皮内注射等。临床上以挑刺和皮内试验最为常用,如挑刺试验阴性,可做皮内试验复查。

2.1.1 方法 在患者前臂内侧,常规消毒,然后用ot 针筒,4号注射针头吸入不同种过敏原浸液分别注于前臂内侧皮内0.02ml ,抗原点之间距为2.5cm 。皮肤试验15~20min 后,观察皮肤反应,局部风团及红晕大小,与对照点相比较。

2.1.2 结果判断 (1)阴性:无丘疹及红晕,或非常轻微的红晕;(2)可疑:红晕<0.5cm 。

(3)阳性:伴有红晕的风团05cm ;伴有红晕的风团0.5~1.0cm ;伴有红晕的风团&1cm但无伪足;伴有红晕的风团 &1.5cm ,并有伪足。

2.1.3 皮肤试验应注意的事项 (1)嘱患者在皮肤试验前24~48h 停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激素,但不必停用止喘药。(2)皮肤试验中,除观察局部即发反应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瘙痒的皮疹等全身反应,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危险。(3)嘱患者回家后,在72h 内继续观察有否迟缓反应。(4)对可疑过敏原高度敏感者,尽量不做皮内试验。

2.2 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 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是国外首选的体外诊断方法。该试验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符合率为80%左右,与皮肤试验的符合率在70%~80%,与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的相关系数为0.84。

2.2.1 方法 交联于固相载体的可溶性过敏原与含有对过敏特异性ige 的标本作用,加入同位素标记的抗人ige ,使它再与结合在过敏原上的ige 相作用,用γ计数器测定结合的同位素活性,待测标本中ige 抗体的浓度与测得的同位素活性成正比。

2.2.2 结果判断 以核素脉冲数大于正常人平均值(需减去脐血放射性计数脉冲数值)3.5倍以上判定为阳性。

2.3 支气管激发试验(呼吸道变应性测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激发试验有眼结膜、鼻内及支气管黏膜激发试验。该试验是唯一直接判断哮喘较为敏感的试验,其结果与患者过敏史、临床症状和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的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哮喘的病因诊断、临床疗效考核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重视。但需要一定的检测条件及技术,并易引起患者的严重发作,故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

2.3.1 方法 用各种可疑致敏原浸液(如乙酰甲胆碱、组胺、高渗盐水) 让患者雾化吸入后,观察有无哮喘的发作,并做肺功能测定,从而判断患者支气管对各种特异性致敏原的反应性。

2.3.2 结果判断 凡试验中出现哮喘发作,或吸致敏原浸液后,fev1.0下降&15%~25%者为阳性。

2.3.3 激发试验的注意事项 (1)呼吸道感染或肺功能明显减退者不做该项检查。(2)患者

在做试验前,至少停用12h β受体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24h 前停止用色甘酸钠,48h 前停用抗组胺药物,96h 前停用羟嗪类药物。(3)吸入致敏原浸液后至少应观察30min ,有条件者应观察24h ,便于发现迟缓反应和双相反应。(4)患者感到反应较重时,应及时处理,或及时吸入气管解痉剂。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近年来,随着我国 工业 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加重,引起人体肺功能、呼吸道反应性、免疫系统的变化,增加了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 患者对抗原的敏感性,增加了哮喘的发病率并使其症状不典型。 目前 世界上约有1.5亿以上的哮喘患者[1]。哮喘的发病极为复杂,外界环境中的变应原、支配气管平滑肌的神经―受体之间的失衡、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和遗传因素等均参与其发病机制,近年来哮喘发病机制的新 理论 呼吸道炎症已被大家所接受[2]。这样就是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除了其临床表现外,更加有赖于实验室的检查,了解呼吸道反应性、肺功能情况改变。哮喘的诊断有了一定的可靠指标。因此临床上一系列的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哮喘最有效的 方法 。

哮喘是有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呼吸道上皮细胞) 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疾患。这种炎症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 清晨发作、加剧,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3]。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在b 细胞介导下,浆细胞产生ige ,后者附着在肥大细胞上。当再次接触抗原时,钙离子进入肥大细胞内,细胞释放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cf)等,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immediate asthmatic reaction,iar) 。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十小时后方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late asthmatic reaction ,lar) ,这是呼吸道变应性炎症(aai)的结果[4]。此时,支气管壁内(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 有大量炎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释放出多种炎性递质,如白三烯(lts)、前列腺素(pgs)、血栓素(tx)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引起微小血管渗漏、支气管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以及渗出物阻塞呼吸道,有的甚至形成黏液栓,导致通气障碍和bhr ,aat 还表现在呼吸道上皮损伤,神经末梢暴露,受炎性因子作用后,释放神经肽(nk)、p 物质(sp)等,进一步加重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5]。

根据以上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本文就哮喘的辅助检查及其特异性监测方法概述如下。 1 哮喘的辅助检查

1.1 血常规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大都在正常范围内,如合并有较长期而严重的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者,则二者均可增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一般均正常,如有感染时则相应增高,嗜酸粒细胞一般在0.06以上,可高至0.30。

1.2 痰 多呈白色泡沫状,大都含有水晶样的哮喘珠,质较坚,呈颗粒样。合并感染时痰呈黄或绿色,较浓厚而黏稠。咳嗽较剧时,支气管壁的毛细血管可破裂,有痰中带血。显微镜检查可发现枯什曼螺旋体及雷盾晶体。如痰经染色,则可发现多量的嗜酸粒细胞,对哮喘的诊断帮助较大。合并感染时,则嗜酸粒细胞数量降低,而代之以中性粒细胞增多。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发现有大量柱状纤毛上皮细胞。一般哮喘患者的痰液中,并无致病菌发现,普通细菌以卡他细菌及草绿色链球菌为最多见。

1.3 血液的化学变化 哮喘患者血液中电解质都在正常范围以内,即使长期 应用 促皮质激素或皮质激素后,亦无明显细胞外液的电解质紊乱现象。血中的空腹血糖、非蛋白氮、钠、钾、氯、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等均在正常范围以内。

1.4 动脉血气 分析 一般哮喘患者轻、中度发作时pco2偏低,po2多在正常范围,ph&7.45。而当pco2在7.4~53kpa 、 po2<8.0kpa 、ph<7.45时,提示有重度发作。而当ph<7.45、po2<7.3kpa 、pco2&6.7kpa 时,说明病情较重。

1.5 x线检查 在无合并症的哮喘患者中,肺部x 线片都无特殊发现。有x 线变化者多见于外源性经常性发作的儿童哮喘患者,如肺野透亮度增强,支气管壁增厚,肺主动脉弓突出,两膈下降,窄长心影,中部及周围肺野心血管直径均匀性缩小,肺门阴影增深等。在中

部和周围肺野可见散在小块浓密阴影,在短期内出现提示肺段短暂的黏液栓阻塞引起的继发性局限性肺不张。

1.6 纤维光束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光束支气管镜检查目的在于鉴别或检查支气管内的病变,以明确哮喘的原因。哮喘缓解期,纤支镜内可见其黏膜有炎性反应;发作期,则见黏膜水肿,分泌液黏稠,附着管壁,不易去除。伴有感染时,则呈脓液状,呼气时气管及支气管壁呈塌陷现象。通过纤支镜做支气管壁的活组织检查是 研究 哮喘发作患者的一种方法。纤支镜活检比硬质支气管镜容易,但所取得组织块较小。病理表现为支气管基底膜增厚和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可做出哮喘的诊断。

1.7 血压、脉搏及心电图检查 极严重的哮喘发作患者可有血压减低和奇脉。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电轴偏右,p 波高尖等。其他患者上述检查一般正常。

2 哮喘的特异性检查

特异性诊断是为确定变态反应性疾病者的血清或组织中存在着哪些抗体而做的诊断性测定;哮喘的特异性检查方法有以下7种,但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诊断。

2.1 皮肤试验 皮肤试验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检查,包括斑贴、划痕、挑刺和皮内注射等。临床上以挑刺和皮内试验最为常用,如挑刺试验阴性,可做皮内试验复查。

2.1.1 方法 在患者前臂内侧,常规消毒,然后用ot 针筒,4号注射针头吸入不同种过敏原浸液分别注于前臂内侧皮内0.02ml ,抗原点之间距为2.5cm 。皮肤试验15~20min 后,观察皮肤反应,局部风团及红晕大小,与对照点相比较。

2.1.2 结果判断 (1)阴性:无丘疹及红晕,或非常轻微的红晕;(2)可疑:红晕<0.5cm 。

(3)阳性:伴有红晕的风团05cm ;伴有红晕的风团0.5~1.0cm ;伴有红晕的风团&1cm但无伪足;伴有红晕的风团 &1.5cm ,并有伪足。

2.1.3 皮肤试验应注意的事项 (1)嘱患者在皮肤试验前24~48h 停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激素,但不必停用止喘药。(2)皮肤试验中,除观察局部即发反应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瘙痒的皮疹等全身反应,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危险。(3)嘱患者回家后,在72h 内继续观察有否迟缓反应。(4)对可疑过敏原高度敏感者,尽量不做皮内试验。

2.2 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 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是国外首选的体外诊断方法。该试验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符合率为80%左右,与皮肤试验的符合率在70%~80%,与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的相关系数为0.84。

2.2.1 方法 交联于固相载体的可溶性过敏原与含有对过敏特异性ige 的标本作用,加入同位素标记的抗人ige ,使它再与结合在过敏原上的ige 相作用,用γ计数器测定结合的同位素活性,待测标本中ige 抗体的浓度与测得的同位素活性成正比。

2.2.2 结果判断 以核素脉冲数大于正常人平均值(需减去脐血放射性计数脉冲数值)3.5倍以上判定为阳性。

2.3 支气管激发试验(呼吸道变应性测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激发试验有眼结膜、鼻内及支气管黏膜激发试验。该试验是唯一直接判断哮喘较为敏感的试验,其结果与患者过敏史、临床症状和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的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哮喘的病因诊断、临床疗效考核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重视。但需要一定的检测条件及技术,并易引起患者的严重发作,故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

2.3.1 方法 用各种可疑致敏原浸液(如乙酰甲胆碱、组胺、高渗盐水) 让患者雾化吸入后,观察有无哮喘的发作,并做肺功能测定,从而判断患者支气管对各种特异性致敏原的反应性。

2.3.2 结果判断 凡试验中出现哮喘发作,或吸致敏原浸液后,fev1.0下降&15%~25%者为阳性。

2.3.3 激发试验的注意事项 (1)呼吸道感染或肺功能明显减退者不做该项检查。(2)患者

在做试验前,至少停用12h β受体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24h 前停止用色甘酸钠,48h 前停用抗组胺药物,96h 前停用羟嗪类药物。(3)吸入致敏原浸液后至少应观察30min ,有条件者应观察24h ,便于发现迟缓反应和双相反应。(4)患者感到反应较重时,应及时处理,或及时吸入气管解痉剂。


相关内容

  • 2017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
  • 2017西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文字完整版)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 ...

  • 肺功能操作流程
  • 耶格肺功能测试流程 仪器准备: 1.启动仪器.连通仪器电源线,打开仪器主电源,点亮显示器,启动计算机. 2.运行LAB 软件.进入操作系统,(自动)运行LAB 软件,预热15-20分钟.自检预热完成后进入主菜单. 3.检查部件连接.在仪器预热的空闲,可装好清洗干燥后的传感器筛网和气体收集管路,并检查 ...

  •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 卫生部 教育部关于 印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科教发„2012‟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教育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卫生部直属有关单位,教育部直属有关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 ...

  • 自考03202内科护理学(二)自考重点资料自考新版笔记
  • 03202 内科护理学(二)(2009年版)<内科护理学(二)>( 2009年版)姚景鹏 主编 北京医学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第四节 肺炎第五节 肺结核 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七节 肺血栓栓塞症 第八节 呼吸 ...

  • 内科学课程标准
  • <内科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医疗系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整体性 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 ...

  • 简述动物检疫的主要作用及要求(1)
  • 1. 简述动物检疫的主要作用及要求. 答: 动物检疫的作用 动物检疫最根本的作用是通过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验).消毒和处理,达到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保护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其最根本的作用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 监督作用 动物检疫员通过索证.验证,发现和纠正违反动物卫生行政法规的行 ...

  • 第七版儿科学大纲
  • 第一章 绪论 [预习内容] 1.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目的要求] 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范围及学习儿科学的重要意义.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临床特点.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1)儿科学(pediatrics)的 ...

  •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一) 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 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60.59万(男性41.63万,女性18.96万) ,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 ,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 年修订版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年第6卷第2期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6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慢阻肺)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