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资料整理

2015年4月7日

上课录音资料

:老师: 那首先这样咱们先大概确定几个范围,比如说你刚才说到的日常生活中间的手机的几个变化,除了这个之外呢,还有吗? 1:是关于微信在生活中的影响吗?

老师:就你的生活中间关于媒介变化以前是什么情况,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个要不我先说。再到后来有电视了,有电视的时候已经搬到县城去了,最开始的时候是黑白电视(电视不是有三种颜色吗,可以调)是贴的纸,村子里头好像没有集体看的。现在都有那种锅,可以看很多台。然后大家看什么电视我没注意过,我发现小孩子比较爱看湖南台,什么奔跑的兄弟,从几岁的到十几岁的都比较爱看。说起动画片的话,我小时候看的(葫芦娃那都是后面的了)就是聪明的一休,(黑猫警长还不能算连续剧吧)还有就是蓝精灵,像蓝精灵基本上都是我全看过的,从动画产业来看,我们国家起到了一个模范性质的作用。我上初中还看过一个日本的真人演的动画片《克塞号》,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到文化产业的发展。阿童木我看的不多,但是一休我看了,而且特别感动,反正他妈也不在,他爸也不在,挺可怜的就。机器猫是上大学的看过几集。从大家这个集体的角度,都来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1:那就先说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因为我是91年出生的,那个时候大家都应该有电视了,因为我记得我有一张照片,大概是四五岁的时候,在电视上玩游戏,是黄颜色插卡的那种,然后到上幼儿园有一个玩具的大哥大,上初中,我记得最开始是黄屏的手机,再到蓝屏,后来到高中上大学,手机越来越智能化,上大学的时候还用QQ比较多,到现在几乎每天都要用微信,看朋友圈之类的。大概自己使用手机的情况就是这样子。也不知道大家使用手机,或者小时候的一些经历是什么样子的。

2:小时没看过蓝精灵,看过机器猫

弟弟他们看的是奥特曼

那些我们都没看过

那时候动画片大多看的外国的,现在大多是国产的

我小时候接触的第一部电视是我们去景泰那边儿,特别小,一个小黑白的大屁股的那个电视,那时候还小,看那个《薛平贵与王宝钏》,看的哭死了,那还是黑白的电视。后来回老家去,我爸给我爷爷奶奶买了一部,是比我们景泰用的那部稍微大一点点,也是黑白的,那时候还没有彩电的概念,就比景泰那个稍微大一些,基本上爷爷奶奶看的最多的是《水浒传》,我爷爷可喜欢那个黑李逵了,那时候的电视台也少,中央一台,中央二台,然后好像是青海卫视还是什么的,就只有三四个台,基本上就看新闻比较多。后来来兰州之后,我爸妈就买了一个,更大一些,那时候已经有彩电了,也是大屁股的那种大彩电,然后用了可能有个八九年的,那个彩电质量也挺好,一直用到现在。现在基本上用的都是那种平板的特别薄的液晶的。我感觉只是现在看起来比小时候我妈看的那个肯定是要好很多,画面质量好,屏幕也很大,看起来挺好的。我们小时候看的电视基本上还是偏新闻多一些,电视剧那时候看的就是《西游记》呀,《水浒传》呀,《还珠格格》呀那些比较多,再好像就没啥了。像现在我回老家去,爷爷奶奶看的多的还是偏新闻多一些,像我爷爷他们那个政治的色彩很浓厚,我们讲一个政治话题,我爷爷能够叨叨叨讲半天,有些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的,他们看新闻比较多,关注的社会新闻比我们多的多,像我们现在基本上就是上上网,基本上很少看新闻的东西,除非就是像我是看新闻比较多是腾讯新闻,娱乐新闻,我手机上面下载了一个腾讯新闻的客户端,他每天会推出一些新闻来,然后我就看那个,我不会刻意去进入腾讯新闻那个

里面去看看新闻那样子,很少,偶尔可能闲的会进去看看新闻,刻意进去看的好像很少。

家里用的有限电视是机顶盒。

我还想起来一个挺好玩儿的,就是我们老家那边,我小时候,应该上小学那会儿,大姑父的爸爸是村书记,我们整个乡的电视只有在他们家能转,他们家开电视,看一个什么台,然后我们所有的乡上的都看那个台,他们家转别的台,我们就又看别的台,他们家是转台的算是一个中介的那样子的吧,他们家看什么其他人就看什么,我们都没有选择的权利。然后我那时候去我二舅爷家玩儿,我那个姑姑就看一个电视剧,那时候电话刚有,她要看那个电视剧了,结果那天没有放,然后我那个姑姑就让我给我大姑父打电话,让他们把那电视打开,然后他们那边开电视了,乡上的人才能看电视,这个还比较好玩儿,再好像也没有啥太多的了。

但是那个机顶盒是不是就城里用,像我们老家那边儿都是安那个锅,房上安的,现在也有用的,像我们老家那边儿基本上都用锅,就兰州这边儿我们用的都是机顶盒。锅可以收到六七十个台 3:我小时候,我们家是登封的嘛,登封河南郑州,但是我奶奶家是济源的。然后小时候在我奶奶家,我记得我们家在家做生意,我爸妈,然后我爸是当的武警退役之后就回老家去了,到家去做生意,开的小饭店。然后,我们家买的第一台电视是九几年,95、96。我记得我妈还不让说,她跟我爸跑特别远的地方,然后就去买,然后带回来之后就是说别让乱说,咋咋咋的,我也不懂,小时候不懂,反正就是说不想让大家觉得那么张扬,因为那时候电视买的不多。然后后来买回来,但是买回来,就是有一点我对我奶奶印象特别深。

那时候电视挺稀奇的,但是我奶奶从九几年开始到现在只要看电视是一定睡觉的,只要坐在电视机前,不管你给她放的唱戏的还是电视剧,她一定睡觉。但是说,如果哪个地方有唱戏的或者舞台剧的话,不管有多远,她都要走着去。印象挺深的就这一点,再有,咋说吧,对我奶奶,我觉得对我奶奶像她这种老人来说,这种电子产品的发展,好像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作用,在他们生活中没啥影响。就是,除了就是说,她从她那个时代过来,有电灯或者啥的可以照个明了,然后这个。然后别的手机呀、电脑呀、甚至说电视呀,然后从大哥大到BB机再到诺基亚这种小手机慢慢过来,好像对她都没什么影响。不光我奶奶,还有村子里,村子里那些老人,他们对这些都不是特别感兴趣,就觉得大家一块去特别远的地方看个戏,或者吃完饭大家坐在大树底下聊个天,他觉得比对着那个要有意思得多,她觉得看那个小匣子里面的东西,她就不感兴趣完全的。比方说手机呀,联系啥的,也是到现在你跟她买个手机,她有时候,她宁愿哒哒哒跑过来来找你,跟你说有啥事,她不愿用那个手机,就是这样。然后,反正一代一代的影响吧,但是像现在小孩子,手机它出现的频繁了,但是对现在的小孩子来说他们也觉得手机挺好玩的,影响挺大的。但是像我奶奶那种,他们,按理说那东西出现的时候,他们也不是说特别老,应该能接受,但是他们就不会说主动去接受了解这些东西,就是说即便机给她讲,她也不愿意来接受这些东西。反正,我觉得还是跟自己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吧。

:

4:我觉得从小到大,三个最大的变化。一个就是产品,就是从黑白电视到彩电,再到现在的电脑。第二个就是电视剧的变化,我感触最深的反而不是产品的变化,而是一个群体的变化。当时我们家是第一台彩电,那时我们全家人都特别高兴。那是我爸和我妈养了两年的一头特别大的猪,那个时候猪还特别贵,然后就把它给卖了,换了一台彩电。从此以后,我家就像那种群众的聚集中心,每天晚上拖家带口,有时候放谁进,不放谁进还看面子。有的时候是我家亲戚的时候就让进来,不是亲戚的就只能呆在门口,只能听到声音。但大家都可高兴了,因为里面的房间很狭小,他们宁愿站在外面听声音,都不走。看完之后,十二点,大家又拖家带口的回去,有的孩子已经睡了。那个时候大家都可高兴,看的都是甘十九妹、白眉大侠,边走边讲。那些听到声音没看到的人就会问演到哪了,大家都特别关心,也特别高

兴。到后来,大家可能经济条件都好了,很多家庭都有电视了。现在我爸经常和我们谈起来,他说他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还能用上电脑,开上车,还能够坐飞机,可以随时在网上买东西。他觉得这是最大的变化。后来,大家都有电视了,都不愿意去别人家玩了,也不愿意串门了,除非是亲戚。现在,大家对电脑的操作,基本上是每家一台,他们只会在网上打个游戏。有的时候聊个天,他们还不会拼音,只会发个表情。后来,根据需求,我哥在他们社区前面设了好大一个电子显示屏,会放一些电视剧和录制的节目。大家又可高兴了。家里的电视不看,网络不看,就跑到外面的显示屏底下坐着,等我哥给他们放电影和电视剧。有的就算是他们看过的电视剧,他们也愿意围在一块问演到哪了,大家都很高兴。我发现,大家这个群体,他们还是很愿意聚在一起看这个东西,一起讨论这个东西,他们觉得新鲜,有意思。一个剧的变化就在于,我妈她原来是和我们一起看什么甘十九妹,后来出现了一个人鱼小姐,天天下午等着那个点。本来在河里洗衣服,一看到点了,就赶紧回去打开电视一块看韩剧。现在是,她但凡发现一个好电视剧,她就会让我从网上搜出来,她一天看完。这种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是,他们觉得社会越来越好了,他们对整个社会的看法是,科学越来越发达,社会越来越好,人们也越来越幸福。可能我们这一代会嫌弃环境恶化呀,工业改变了儿童乐园式的生活。反而他们那一代就会认为,这么好的社会,你整天愁眉苦脸的干啥。对,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观念。就是这些吧,其他的那些产品大家也都说过了。

5: 我觉得大家说到现在都是:大喇叭呀,电视呀,电视剧啊,这些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来说全部都是热媒体,而没人提到冷媒介。其实我觉得小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都是一些冷媒介,那个时候就喜欢看一些什么《萌芽》、《中学生博览》这些杂志。大家都一起看这个,然后再聚一起讨论,哎?你有没有看里面一篇小说,或者有没有看里面一篇散文?

还有就是上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好朋友之间,哪怕就是坐在我旁边,我还是就是喜欢跟他写信。或者就是拿一个本子,然后你写一篇交给我,我看了,我再写一篇交给你。好朋友之间更多的是这种交流。

那个时候顶多拿家里的小灵通发个短信就已经算是很便捷了。那个时候还有很多话就是通过写信传达出来。现在就是你写一篇日志放在网上,大家所有人都能看。或者你想跟一个人聊天你也不会拿起一个本子,把想跟他说的话都写下来。而是直接打开QQ对话框,一句一句聊起来,可能今天聊了些什么后来也都没印象了。

6是我叔买的,它需要先打电话给电话局,把想说的话告诉电话接线员,才可以把信息发在BB机上。后来接触的是大哥大,也是我叔买的,当时的大哥大只能打电话,再见我叔的时候就已经换成个头小的手机了,比较厚,有个天线,后来就是小灵通,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再后来就是只能简单上网的2 G手机,到今天呢3G、4G智能手机,变化非常大!

7:我觉得我们村里,我是陕南的,就是山城嘛,所以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一点,到现在唯一没变的就是村里通知事情的时候用的还是个喇叭,就在一家的房顶上,然后周围的人都能听到;电视的话,我没有经历过就是大家说的全村的人都到一家去看电视,我是听我妈妈说过,他们都会跑到邻居家去看电视,那个时候我妈还没嫁给我爸,然后我奶奶就把家里的好吃的都拿出来给大家分享着吃,这个是我没有经历过;小的时候我家就是还没有电视,他们也算是白手起家比较穷嘛,所以就到邻居家去看《还珠格格》、《快乐大本营》,就被我妈给抓回来,等到有点事的时候,还是黑白的,只能收到两个台,一个是中央一台,还有一个是安康台,特别小,并且信号还不好,经常会出现模糊的画面还有杂音。可能是在我爸三十六岁生日以后,人到中年了吧,刚刚人生起步了,就买了彩色电视,那个小电视我就是用它打游戏,外加一个键盘,最早的就是《超级玛丽》。

嗯,还有个大家没说到的就是,我小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小的收音机,用磁带的,现在我家都还有那种磁带,正反面的那种,最后我邻居的一个阿姨家买了DVD,哦还是VCD当时,去买一些碟片,都是农村题材的,还有就是很老的歌曲,像我现在会唱那么多老歌都是受他们的

熏陶,他们就让我唱,像什么美酒加咖啡啊,周华健的歌都会,然后我家买了DVD,我把他们就是买那种四川农村题材,东北二人转的那种碟片,他们看的特别欢乐。电视节目的话,像我爷爷就比较喜欢那种唱戏的,什么黄梅戏啊,豫剧啊,虽然看不懂,但是看的就很入迷。 像网络的的话,我家就稍微高一点,我爸想拉网线,但是得十家以上的人一起,但是没有人想弄,然后我家也就没弄。我大姨家是唯一一个有智能电视的,我大姐今年回家买的,可以连着网,就像电脑一样。还有一个就是之前是一个超级大的电视锅,要放在最高处,有时候刮风了就没有信号,还得人去转,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有信号了就会给上面的人喊。去年还是那一年,就换成了数字通,特别小的锅,可以收到很多台。

8:

小时候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百货商店的阿姨,他们板着一副脸,好像全世界的都欠着他们似的,因为那时候百货商店是国有的,他们不管卖不卖这个货,他们都有工资,就不像现在这样的,他们是有提成的,现在的话,不管是阿姨还是姐姐还是妹妹,卖东西的话,他们都特别好,不管你试了买不买,他们都会说,没事没事,你先试吧,就是这样的。就这个,还有一个就是从小时候到现在有好多词的意思的变化。像小时候喊老师就会觉得老师是一种特别高尚的,特别高大上,特别神圣的人物,就不像现在的理发店的也喊老师,化妆师也喊老师,谁都是老师,感觉老师好像就一文不值,只要是个人都是老师。剪个头发,奥,叫豆豆老师过来给你剪,就感觉人心里挺难受的,明明是他们是那样的,还喊老师。还有就是一是老师,二是土豪。小时候就说土豪,因为我是八几年生的,说起来谁家是土豪,谁家是地主,感觉要被打倒的感觉,就不像现在这样,土豪就感觉那个人特别有钱,意思完全就变了,现在说土豪感觉特别骄傲特别自豪的事情,以前说地主和土豪就感觉是特别见不得人的,基本上很少有人提及。还有一个就是同志。以前说同志是敬称,像我小时候,问路的时候就说,同志,去某某地方怎么走?,不像现在的同志,就直接是贬义,把这个词完全抹掉他原来的意思,你如果现在喊别人同志,人家肯定会不高兴,就这样。还有美女这个词,以前我妈就说呢,现在人怎么都这样,喊美女,后来她去我们商城卖衣服,回来之后说:我明白了,现在的人,只要见了女的,都是美女,不喊美女就不对,她以前想不通怎么会这么喊,喊美女喊帅哥,后来经过她去社会中一段实践之后,她就发现了,只要是女的,都可以喊美女,喊美女是尊敬她,你如果不喊美女,她可能会不高兴,就是这样的,我觉得变化还是很大的,想想从我小时候到现在,很多事情都是经过了很大的飞跃,很大的变化,完全不像小时候那样子了,变了很多很多。特别是咱们中国经济这一块儿,他以前是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以前卖东西的人又少,而且又很牛,反正不管怎么样,你到时候终究会到我这里来买,他觉得这东西只有我这儿有,不像现在的话,我从你这儿不买我可以从别家买。以前买玩具,拿出来看看玩具,售货阿姨就会不高兴,就会问你,到底买不买,特别凶,不像现在你先看,还会给你介绍。小时候百货商店的阿姨把我骂哭过,心里都有阴影了。

2015年4月7日

上课录音资料

:老师: 那首先这样咱们先大概确定几个范围,比如说你刚才说到的日常生活中间的手机的几个变化,除了这个之外呢,还有吗? 1:是关于微信在生活中的影响吗?

老师:就你的生活中间关于媒介变化以前是什么情况,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个要不我先说。再到后来有电视了,有电视的时候已经搬到县城去了,最开始的时候是黑白电视(电视不是有三种颜色吗,可以调)是贴的纸,村子里头好像没有集体看的。现在都有那种锅,可以看很多台。然后大家看什么电视我没注意过,我发现小孩子比较爱看湖南台,什么奔跑的兄弟,从几岁的到十几岁的都比较爱看。说起动画片的话,我小时候看的(葫芦娃那都是后面的了)就是聪明的一休,(黑猫警长还不能算连续剧吧)还有就是蓝精灵,像蓝精灵基本上都是我全看过的,从动画产业来看,我们国家起到了一个模范性质的作用。我上初中还看过一个日本的真人演的动画片《克塞号》,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到文化产业的发展。阿童木我看的不多,但是一休我看了,而且特别感动,反正他妈也不在,他爸也不在,挺可怜的就。机器猫是上大学的看过几集。从大家这个集体的角度,都来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1:那就先说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因为我是91年出生的,那个时候大家都应该有电视了,因为我记得我有一张照片,大概是四五岁的时候,在电视上玩游戏,是黄颜色插卡的那种,然后到上幼儿园有一个玩具的大哥大,上初中,我记得最开始是黄屏的手机,再到蓝屏,后来到高中上大学,手机越来越智能化,上大学的时候还用QQ比较多,到现在几乎每天都要用微信,看朋友圈之类的。大概自己使用手机的情况就是这样子。也不知道大家使用手机,或者小时候的一些经历是什么样子的。

2:小时没看过蓝精灵,看过机器猫

弟弟他们看的是奥特曼

那些我们都没看过

那时候动画片大多看的外国的,现在大多是国产的

我小时候接触的第一部电视是我们去景泰那边儿,特别小,一个小黑白的大屁股的那个电视,那时候还小,看那个《薛平贵与王宝钏》,看的哭死了,那还是黑白的电视。后来回老家去,我爸给我爷爷奶奶买了一部,是比我们景泰用的那部稍微大一点点,也是黑白的,那时候还没有彩电的概念,就比景泰那个稍微大一些,基本上爷爷奶奶看的最多的是《水浒传》,我爷爷可喜欢那个黑李逵了,那时候的电视台也少,中央一台,中央二台,然后好像是青海卫视还是什么的,就只有三四个台,基本上就看新闻比较多。后来来兰州之后,我爸妈就买了一个,更大一些,那时候已经有彩电了,也是大屁股的那种大彩电,然后用了可能有个八九年的,那个彩电质量也挺好,一直用到现在。现在基本上用的都是那种平板的特别薄的液晶的。我感觉只是现在看起来比小时候我妈看的那个肯定是要好很多,画面质量好,屏幕也很大,看起来挺好的。我们小时候看的电视基本上还是偏新闻多一些,电视剧那时候看的就是《西游记》呀,《水浒传》呀,《还珠格格》呀那些比较多,再好像就没啥了。像现在我回老家去,爷爷奶奶看的多的还是偏新闻多一些,像我爷爷他们那个政治的色彩很浓厚,我们讲一个政治话题,我爷爷能够叨叨叨讲半天,有些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的,他们看新闻比较多,关注的社会新闻比我们多的多,像我们现在基本上就是上上网,基本上很少看新闻的东西,除非就是像我是看新闻比较多是腾讯新闻,娱乐新闻,我手机上面下载了一个腾讯新闻的客户端,他每天会推出一些新闻来,然后我就看那个,我不会刻意去进入腾讯新闻那个

里面去看看新闻那样子,很少,偶尔可能闲的会进去看看新闻,刻意进去看的好像很少。

家里用的有限电视是机顶盒。

我还想起来一个挺好玩儿的,就是我们老家那边,我小时候,应该上小学那会儿,大姑父的爸爸是村书记,我们整个乡的电视只有在他们家能转,他们家开电视,看一个什么台,然后我们所有的乡上的都看那个台,他们家转别的台,我们就又看别的台,他们家是转台的算是一个中介的那样子的吧,他们家看什么其他人就看什么,我们都没有选择的权利。然后我那时候去我二舅爷家玩儿,我那个姑姑就看一个电视剧,那时候电话刚有,她要看那个电视剧了,结果那天没有放,然后我那个姑姑就让我给我大姑父打电话,让他们把那电视打开,然后他们那边开电视了,乡上的人才能看电视,这个还比较好玩儿,再好像也没有啥太多的了。

但是那个机顶盒是不是就城里用,像我们老家那边儿都是安那个锅,房上安的,现在也有用的,像我们老家那边儿基本上都用锅,就兰州这边儿我们用的都是机顶盒。锅可以收到六七十个台 3:我小时候,我们家是登封的嘛,登封河南郑州,但是我奶奶家是济源的。然后小时候在我奶奶家,我记得我们家在家做生意,我爸妈,然后我爸是当的武警退役之后就回老家去了,到家去做生意,开的小饭店。然后,我们家买的第一台电视是九几年,95、96。我记得我妈还不让说,她跟我爸跑特别远的地方,然后就去买,然后带回来之后就是说别让乱说,咋咋咋的,我也不懂,小时候不懂,反正就是说不想让大家觉得那么张扬,因为那时候电视买的不多。然后后来买回来,但是买回来,就是有一点我对我奶奶印象特别深。

那时候电视挺稀奇的,但是我奶奶从九几年开始到现在只要看电视是一定睡觉的,只要坐在电视机前,不管你给她放的唱戏的还是电视剧,她一定睡觉。但是说,如果哪个地方有唱戏的或者舞台剧的话,不管有多远,她都要走着去。印象挺深的就这一点,再有,咋说吧,对我奶奶,我觉得对我奶奶像她这种老人来说,这种电子产品的发展,好像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作用,在他们生活中没啥影响。就是,除了就是说,她从她那个时代过来,有电灯或者啥的可以照个明了,然后这个。然后别的手机呀、电脑呀、甚至说电视呀,然后从大哥大到BB机再到诺基亚这种小手机慢慢过来,好像对她都没什么影响。不光我奶奶,还有村子里,村子里那些老人,他们对这些都不是特别感兴趣,就觉得大家一块去特别远的地方看个戏,或者吃完饭大家坐在大树底下聊个天,他觉得比对着那个要有意思得多,她觉得看那个小匣子里面的东西,她就不感兴趣完全的。比方说手机呀,联系啥的,也是到现在你跟她买个手机,她有时候,她宁愿哒哒哒跑过来来找你,跟你说有啥事,她不愿用那个手机,就是这样。然后,反正一代一代的影响吧,但是像现在小孩子,手机它出现的频繁了,但是对现在的小孩子来说他们也觉得手机挺好玩的,影响挺大的。但是像我奶奶那种,他们,按理说那东西出现的时候,他们也不是说特别老,应该能接受,但是他们就不会说主动去接受了解这些东西,就是说即便机给她讲,她也不愿意来接受这些东西。反正,我觉得还是跟自己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吧。

:

4:我觉得从小到大,三个最大的变化。一个就是产品,就是从黑白电视到彩电,再到现在的电脑。第二个就是电视剧的变化,我感触最深的反而不是产品的变化,而是一个群体的变化。当时我们家是第一台彩电,那时我们全家人都特别高兴。那是我爸和我妈养了两年的一头特别大的猪,那个时候猪还特别贵,然后就把它给卖了,换了一台彩电。从此以后,我家就像那种群众的聚集中心,每天晚上拖家带口,有时候放谁进,不放谁进还看面子。有的时候是我家亲戚的时候就让进来,不是亲戚的就只能呆在门口,只能听到声音。但大家都可高兴了,因为里面的房间很狭小,他们宁愿站在外面听声音,都不走。看完之后,十二点,大家又拖家带口的回去,有的孩子已经睡了。那个时候大家都可高兴,看的都是甘十九妹、白眉大侠,边走边讲。那些听到声音没看到的人就会问演到哪了,大家都特别关心,也特别高

兴。到后来,大家可能经济条件都好了,很多家庭都有电视了。现在我爸经常和我们谈起来,他说他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还能用上电脑,开上车,还能够坐飞机,可以随时在网上买东西。他觉得这是最大的变化。后来,大家都有电视了,都不愿意去别人家玩了,也不愿意串门了,除非是亲戚。现在,大家对电脑的操作,基本上是每家一台,他们只会在网上打个游戏。有的时候聊个天,他们还不会拼音,只会发个表情。后来,根据需求,我哥在他们社区前面设了好大一个电子显示屏,会放一些电视剧和录制的节目。大家又可高兴了。家里的电视不看,网络不看,就跑到外面的显示屏底下坐着,等我哥给他们放电影和电视剧。有的就算是他们看过的电视剧,他们也愿意围在一块问演到哪了,大家都很高兴。我发现,大家这个群体,他们还是很愿意聚在一起看这个东西,一起讨论这个东西,他们觉得新鲜,有意思。一个剧的变化就在于,我妈她原来是和我们一起看什么甘十九妹,后来出现了一个人鱼小姐,天天下午等着那个点。本来在河里洗衣服,一看到点了,就赶紧回去打开电视一块看韩剧。现在是,她但凡发现一个好电视剧,她就会让我从网上搜出来,她一天看完。这种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是,他们觉得社会越来越好了,他们对整个社会的看法是,科学越来越发达,社会越来越好,人们也越来越幸福。可能我们这一代会嫌弃环境恶化呀,工业改变了儿童乐园式的生活。反而他们那一代就会认为,这么好的社会,你整天愁眉苦脸的干啥。对,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观念。就是这些吧,其他的那些产品大家也都说过了。

5: 我觉得大家说到现在都是:大喇叭呀,电视呀,电视剧啊,这些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来说全部都是热媒体,而没人提到冷媒介。其实我觉得小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都是一些冷媒介,那个时候就喜欢看一些什么《萌芽》、《中学生博览》这些杂志。大家都一起看这个,然后再聚一起讨论,哎?你有没有看里面一篇小说,或者有没有看里面一篇散文?

还有就是上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好朋友之间,哪怕就是坐在我旁边,我还是就是喜欢跟他写信。或者就是拿一个本子,然后你写一篇交给我,我看了,我再写一篇交给你。好朋友之间更多的是这种交流。

那个时候顶多拿家里的小灵通发个短信就已经算是很便捷了。那个时候还有很多话就是通过写信传达出来。现在就是你写一篇日志放在网上,大家所有人都能看。或者你想跟一个人聊天你也不会拿起一个本子,把想跟他说的话都写下来。而是直接打开QQ对话框,一句一句聊起来,可能今天聊了些什么后来也都没印象了。

6是我叔买的,它需要先打电话给电话局,把想说的话告诉电话接线员,才可以把信息发在BB机上。后来接触的是大哥大,也是我叔买的,当时的大哥大只能打电话,再见我叔的时候就已经换成个头小的手机了,比较厚,有个天线,后来就是小灵通,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再后来就是只能简单上网的2 G手机,到今天呢3G、4G智能手机,变化非常大!

7:我觉得我们村里,我是陕南的,就是山城嘛,所以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一点,到现在唯一没变的就是村里通知事情的时候用的还是个喇叭,就在一家的房顶上,然后周围的人都能听到;电视的话,我没有经历过就是大家说的全村的人都到一家去看电视,我是听我妈妈说过,他们都会跑到邻居家去看电视,那个时候我妈还没嫁给我爸,然后我奶奶就把家里的好吃的都拿出来给大家分享着吃,这个是我没有经历过;小的时候我家就是还没有电视,他们也算是白手起家比较穷嘛,所以就到邻居家去看《还珠格格》、《快乐大本营》,就被我妈给抓回来,等到有点事的时候,还是黑白的,只能收到两个台,一个是中央一台,还有一个是安康台,特别小,并且信号还不好,经常会出现模糊的画面还有杂音。可能是在我爸三十六岁生日以后,人到中年了吧,刚刚人生起步了,就买了彩色电视,那个小电视我就是用它打游戏,外加一个键盘,最早的就是《超级玛丽》。

嗯,还有个大家没说到的就是,我小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小的收音机,用磁带的,现在我家都还有那种磁带,正反面的那种,最后我邻居的一个阿姨家买了DVD,哦还是VCD当时,去买一些碟片,都是农村题材的,还有就是很老的歌曲,像我现在会唱那么多老歌都是受他们的

熏陶,他们就让我唱,像什么美酒加咖啡啊,周华健的歌都会,然后我家买了DVD,我把他们就是买那种四川农村题材,东北二人转的那种碟片,他们看的特别欢乐。电视节目的话,像我爷爷就比较喜欢那种唱戏的,什么黄梅戏啊,豫剧啊,虽然看不懂,但是看的就很入迷。 像网络的的话,我家就稍微高一点,我爸想拉网线,但是得十家以上的人一起,但是没有人想弄,然后我家也就没弄。我大姨家是唯一一个有智能电视的,我大姐今年回家买的,可以连着网,就像电脑一样。还有一个就是之前是一个超级大的电视锅,要放在最高处,有时候刮风了就没有信号,还得人去转,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有信号了就会给上面的人喊。去年还是那一年,就换成了数字通,特别小的锅,可以收到很多台。

8:

小时候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百货商店的阿姨,他们板着一副脸,好像全世界的都欠着他们似的,因为那时候百货商店是国有的,他们不管卖不卖这个货,他们都有工资,就不像现在这样的,他们是有提成的,现在的话,不管是阿姨还是姐姐还是妹妹,卖东西的话,他们都特别好,不管你试了买不买,他们都会说,没事没事,你先试吧,就是这样的。就这个,还有一个就是从小时候到现在有好多词的意思的变化。像小时候喊老师就会觉得老师是一种特别高尚的,特别高大上,特别神圣的人物,就不像现在的理发店的也喊老师,化妆师也喊老师,谁都是老师,感觉老师好像就一文不值,只要是个人都是老师。剪个头发,奥,叫豆豆老师过来给你剪,就感觉人心里挺难受的,明明是他们是那样的,还喊老师。还有就是一是老师,二是土豪。小时候就说土豪,因为我是八几年生的,说起来谁家是土豪,谁家是地主,感觉要被打倒的感觉,就不像现在这样,土豪就感觉那个人特别有钱,意思完全就变了,现在说土豪感觉特别骄傲特别自豪的事情,以前说地主和土豪就感觉是特别见不得人的,基本上很少有人提及。还有一个就是同志。以前说同志是敬称,像我小时候,问路的时候就说,同志,去某某地方怎么走?,不像现在的同志,就直接是贬义,把这个词完全抹掉他原来的意思,你如果现在喊别人同志,人家肯定会不高兴,就这样。还有美女这个词,以前我妈就说呢,现在人怎么都这样,喊美女,后来她去我们商城卖衣服,回来之后说:我明白了,现在的人,只要见了女的,都是美女,不喊美女就不对,她以前想不通怎么会这么喊,喊美女喊帅哥,后来经过她去社会中一段实践之后,她就发现了,只要是女的,都可以喊美女,喊美女是尊敬她,你如果不喊美女,她可能会不高兴,就是这样的,我觉得变化还是很大的,想想从我小时候到现在,很多事情都是经过了很大的飞跃,很大的变化,完全不像小时候那样子了,变了很多很多。特别是咱们中国经济这一块儿,他以前是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以前卖东西的人又少,而且又很牛,反正不管怎么样,你到时候终究会到我这里来买,他觉得这东西只有我这儿有,不像现在的话,我从你这儿不买我可以从别家买。以前买玩具,拿出来看看玩具,售货阿姨就会不高兴,就会问你,到底买不买,特别凶,不像现在你先看,还会给你介绍。小时候百货商店的阿姨把我骂哭过,心里都有阴影了。


相关内容

  • 最好的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归档整理规定
  • 附件: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归档整理规定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是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声像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 为规范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根据<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 ...

  • 声像档案管理办法
  •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公司的声像档案,特制定本办法。   第贰条 本公司的声像档案是指本公司各部门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录音、录像、照片、影片等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   声像 档案一般由录单带、录像带、摄像带、影片(母片)、照片(含底片)等文 ...

  • 档案管理制度汇编
  • 档案管理制度汇编 档案管理制度 ..................................... 2 文件管理制度 ..................................... 6 档案归档制度 .................................... 14 ...

  • 新闻学专业实习周记
  • 新闻,很喜欢,刚好,如愿以偿的读了新闻学.在我的意识中,新闻,就是了解这个社会,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我对一切我未知之物充满好奇. 这个假期,终于开始接触实实在在的新闻了,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很难说清,在我看来,作为记者就是跳出了一件事情的本身来看这件事情,再现这个现实的社会. 踌躇满志的,结果 ...

  • 城市规划综合实习报告
  • 淮 阴 工 学 院 综 合 实 习 报 告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实习单位: 成 绩: 城市规划 规划1102班 宋 文 静 一 实习目的 1.在已经初步掌握规划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院.城乡规划局(所)等相关实践单位的实践锻炼 ...

  • 浅谈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16 新疆地方志 2007年第3期 方志论坛 浅谈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新疆吐鲁番地委史志办 王杉圣 摘 要 以口述形式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在档案界和史学界已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 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但在方志界对它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口述资料为历史.经济和社会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第 ...

  • 离婚起诉所需证据一览表!(2016最新整理)
  • 来源/"法律快车"(lawtimecn) 夫妻离婚毕竟是一件谁也不愿看到的事情,但如果分手不可避免,并引发诉讼纠纷,法庭上完备而有效的证据就成为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下面,小编就将离婚诉讼如何取证问题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离婚起诉所需证据一览表 (2016年最新整理) 证明原被告符 ...

  • 2015商务谈判实训报告
  • 工程技术学院 <商务谈判模拟实训>报告 2015-2016第1学期 指导教师: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管 理 系 目录 一.实训目的 ........................................................... 1 二.实训原理 .... ...

  • 如何诉讼离婚:离婚起诉所需证据一览表!(2017最新整理)
  • 一.证明原被告符合主体资格证据 1.证明原.被告是夫妻关系的证据,如结婚证.婚姻关系证明书.户口簿以及身份证. 2.如涉及构成事实婚姻的,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 出具的证明等各项相关证据. 3.证明被告下落不明的,应提交公安机关.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 居委会(或村委会) 的证明.登报资料等证 ...

  • "心系目连 戏起情生"创意项目策划书
  • 项目名称(预赛)心系目连 戏起情生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黄山学院3人 创意类别 文化 其他 实施地区安徽( 曾住地)创意 当前,如何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部分社会群体的责任,而是一项"全民"行动.目连戏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且濒临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