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题 目:大观园中的“一个苦孤儿”
—《红楼梦》中赵姨娘形象浅析
学生姓名:郭杨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年 级:1003
学习中心:伊犁州经贸培训中心
学 号:[1**********]003
联系电话:[1**********]
指导老师:徐伟冬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1年9月
大观园中的“一个苦孤儿”
——《红楼梦》中赵姨娘形象浅析
摘 要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和总结。它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面貌,并对封建社会作了总批判。作者在《红楼梦》中,通过不同角度刻画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从个性化角度塑造人物类型。其中,有高大的、有渺小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赵姨娘就是在特定环境下被侮辱、被损害的一个小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刻画其愚昧、贪婪、猥琐的性格特点,反映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等级制度,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对妇女的迫害,以及对人性的扭曲,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腐朽的封建贵族阶级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关键词:《红楼梦》;赵姨娘;小人物
曹雪芹的《红楼梦》,为我们刻画了大量绚丽多彩的人物。其中,有数十计的灵魂深处闪烁着晶光的主要人物。每一个读者读了《红楼梦》后,都会津津有味的议论着她们。但同时,作者也为我们塑造了不少的次要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存在都部是孤立的,也正因为这样,有了次要人物才能衬托出主要人物,特别是有些次要人物形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
<一>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形象,也是人人深感厌恶的人物形象。
对赵姨娘的身世,作者在《红楼梦》中介绍得很少,只知道她是荣府里的家生女儿出身,有一个亲弟弟赵国基先为伺奉贾环的奴才,还有两个内亲在荣府账房共事,其他都无据可考。从整个故事情节中可知道,她是荣府贾政的姨太太,探春、贾环的生母,宝玉的庶母。可以想象,在她年轻时,也一定具备荣府中头等丫头袭人、鸳鸯、平儿等温柔、孰厚和美丽的特点,至少不会逊色,否则不可能被选为贾府的姨太太了。
在荣府,赵姨娘既不当家也不管事,从来也上不去正式场面,每逢贾母安闲游逛时,她同周姨娘、几个老婆丫头一道为贾母打帘、立靠背、铺褥子,此外还要侍奉贾环,管教贾环。好几十年的光阴就这样消磨过去了,依着她自己的说法:“我在屋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了!”按理说,他虽然不像焦大当年在战场上为主子出生入死过,但也给荣府生了儿育了女,也不能不算是个“有功之臣”!然而,她不仅得不到特殊待遇,反而是一个始终被唾弃的“多余的人”,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书中除薛宝钗为了显示照顾周到、不分远近、一视同仁,曾送给她一份苏州土产;史湘云在“大观园”一次偶然设东,令人送两盘螃蟹给她;还有彩云因与贾环有些暧昧关系和她有所接触外,几乎再也没有人和她交往了。
贾母是她长辈,但对她却讨厌极了。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王鬼》一节中,宝玉中邪,医治无效,昏沉过去。以后,又突然说了几句胡话,贾母听了如同摘了心肝般,这是赵姨娘在旁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省他受苦;„„”未料,一言未了,竟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并骂道:“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怎么见得不中用了?你愿意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要命。„„”
贾母此时还不知道赵姨娘、马道婆俩从背后的搞鬼,阴谋暗算,以至宝玉等人中邪。贾母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留情面,破口大骂,甚至宝玉把怕老子、不愿读书,也归罪他素日挑唆的。可见,贾母日常对她印象坏到了什么地步!
与赵姨娘共同生活的贾政,对她总是申斥,从不给好脸。就连她平辈的王夫人,也对她很部尊重。有时随口便骂,什么“你养出这黑心种子来”(指贾环)等。有一次赵姨娘有意向她阿谀奉承,殷勤讨好,特意在她面前夸奖薛宝钗如何送她一份苏州土产等结果,照样抹了一
鼻子灰,不灰心丧气的讪讪地走开。
那么,大观园的丫头们应该对赵姨娘的处境有所同情吧?事实也并非如此。这些头等丫头在背后也是风言风语。连为人贤惠的袭人也暗暗的讲究她:善良的平儿也说她:“着三不着两”;就连谁也部得罪的柳嫂,也埋怨她经常到内厨房勒索哪!
由此可见,荣府的老老少少,上上下下几乎没有一个人对赵姨娘有所同情。
赵姨娘的确是荣府的“一个苦孤儿”。她虽然处于半主子半奴才的地位,但严格地讲,远远不能和袭人、鸳鸯、司棋等头等丫头相比。也得到和她同样的待遇。而且问题还不限于此,如袭人因母亲生病回家探望之前,事先王夫人有过嘱咐,因而凤姐才命周瑞家的带着一个出门的媳妇,再带领两个小丫头,一道跟袭人去。此外,还分头派四个有年纪的跟事。临行前贾母送给她两件银灰鼠皮的袄和衬褂,凤姐还特意送给她一见大毛皮衣。袭人被打扮的衣着华丽,雍容大方,这哪里是一个侍奉人的奴才?像这样的豪华奢侈的场面,恐怕就是赵姨娘年轻出嫁时也不一定经历过吧!
所以说,尽管赵姨娘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始终也扭转不了她在荣府的处境。还是芳官和她争吵时说的对;“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二>
赵姨娘在荣府中遭受到那么多的冷眼相对和无情打击,除掉她永远也去不掉的奴才身份的原因外,自然有许多内在因素,如许多场合是由她自己引火烧身的,另外和她的为人也分不开的。
赵姨娘为人愚昧、贪婪、猥琐,而且还有欺软怕硬的毛病。她和平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不一样,而且小题大作,得理不让人,特别是对认为是自己死对头的人,不把她置于死地都不干休。
由于她平日被凤姐践踏得喘不过气来,他不荣府的家私几乎都搬了娘家去;她也忌恨宝玉,由他就妨碍贾环出头。所以,赵姨娘竟与马道婆勾结在一起,不惜用魇魔法,企图把宝玉凤姐叔嫂至于死的。自然,这种手段,在生活中不会发生失效的。但是,即使在那时的封建社会中,这种残害人的手段,也是不被当时的道德和法律所允许的,因此,也是人人痛恨的。
又如赵姨娘主动登门找芳官吵闹的情节,虽然也包含着嫡庶斗争的内容,但应她选错了地点,选错了事件,也选错了对象,是闹不出什么名堂的,也是得不到任何人同情的。
芳官原是为迎接元春归省,特意从苏州买来学戏的十二个女孩子之一。因为年纪小,无拘无束,终日在园中游戏,大家也不太责备。因脸上生癣,蕊官托春燕送她一包蔷薇硝。正值贾环、贾宗二人问侯宝玉,被贾环看到,因向宝玉要硝。因为硝不是什么贵重稀奇物品,宝玉就要给他。芳官认为是蕊官所赠,不肯给人,便把茉莉粉包了一包掷给贾环。很明显,贾环和芳官年龄仿佛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在这虽有轻视的成份,但也有属于小孩恶作剧的性质,此外,再也找不出其他恶意。事情经过就是这样。并不是引起吵架斗殴的祸根。可是贾环把硝拿回去被彩云识破,说不是硝,是茉莉粉。赵姨娘听了贾环讲述经过后,怒满胸怀,不听规劝,在贾环的激怒下,气冲冲的直奔怡江院。途中,又听了贾婆子挑唆,恰好王夫人不在家,趁着这个机会摆摆主子身份,闹个天翻地覆,至少也可解平日之恨。于是赵姨娘便仗着胆子到了怡江院。她进房后,不容分说,便将粉照芳官脸上摔来,然后就像泼妇骂街似的骂道:“小娼妇养的!你是我们家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宝玉要给东西,你拦在头里,莫不是要了你的了!„„”
身为主子的赵姨娘竟然骂出这种话来,他也太乏自知之明!他不但不通情达理,她也没有一点惜老怜幼之心。自己明明由初一半个奴才的地位,却在这里装腔作势。作威作福,颇有“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之势,真叫人啼笑皆非!这又怎能得人的尊重呢?
在怡江院被奉为“天之骄子”般的芳官,哪里受得了这个?他气得一面骂。一面说,接着她就抓着赵姨娘的弱点反击道;“姨奶犯不着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咧!„„
这些话刺痛了赵姨娘,气的她上前给芳官两个耳光子,袭人一旁拉劝。晴雯愤愤不平,悄悄拉袭人说:“不用管她们,让她们闹去,看怎么开交。如今乱为王了,什么你也来打,我也来打,都这样起来,不了得呢!”
晴雯讲得这段话,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怡江院主人—宝玉的意见,但在大观园丫头中间,也是很有代表性的。
这场闹剧是如何结束的呢?芳官挨了两下打,便打滚撒泼的哭起来。葵官、豆官串通藕官、蕊官也都前后赶到。蕊官藕官一边一个,抱住赵姨娘左右手,葵官豆官前后头顶住,芳官直挺挺躺在地上,晴雯一旁拉偏架,实际上是一旁看热闹,简直把一个怡江院闹得一塌糊涂!
后来,还是晴雯叫回了探春,可能探春感到脸上难堪,遂说赵姨娘无事找事,有失体统,连怨带损的挖苦了一顿,这场风波也就不了了之。
通过上述情节可以看到本来处于半主子半奴才地位的赵姨娘,偏以主子地位自居,所以才敢向芳官兴师问罪,张口骂人,举手打人。这还不足以说明她受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毒害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吗!
还有,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一节,作者也正面地、集中地揭示了嫡庶之间、母女之间和权贵得失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赵姨娘的性格特征就被刻画的更加逼真和完整。
一天,李纨、探春坐在“议事厅”喝茶。吴新登的媳妇为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刚刚领走二十两银子埋葬费之后,赵姨娘就心怀怒火而又充满期望来找探春。她不满的是,袭人母亲病故得四十两银子,而轮到自己仅得二十两,有失体面。满怀希望的是,这回自己亲生女儿当家,仗着母女间的情分,总会另眼看待,届时多领回几十两银子又能挽回面子。所以赵姨娘进来就开口说:“认为屋里的人都踹了我的头去。还有情可原„„”希望这回探春能为她出气,说着,她便眼泪鼻涕哭起来。
最初,探春还部了解赵姨娘的来意,有些迷惑不解,还真想为她出出气。当赵姨娘对她说:“姑娘踹我,我去告诉谁去!”又说“我在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多年,又有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
探春这时才了解来由,便连忙笑脸向她解释,说自己不敢犯法违礼,又拿旧账,举例一五一十地念给赵姨娘听。
赵姨娘可真没有想到探春会坚持家法,按法办事,丝毫不苟,分毫不让。反而倒埋怨她来!甚至说母亲是王夫人,舅舅是九省统治的王子腾„„母女之间没有一点的共同语言,而探春却不把生母当母亲,也不把兄弟当兄弟,探春不把赵国基当亲舅,甚至把母亲和舅舅都看做是奴才,没有任何情分。„„女人没有买她的帐是她脸上无光。
同时也加剧了她性格的扭曲。
由此可见,促成这母不母、女不女、亲不亲的尴尬局面,反映了所谓封建等级制度本身就具有毁灭人性的内容!但是,探春含着眼泪痛斥了自己的生母赵姨娘,是否和生母赵姨娘完全割断了脐带了呢?不是。她也是为了卑鄙的个人利益和维护宗法制度责备了自己的生母赵姨娘。也就是在这场嫡庶之间、母女之间、势权得失的斗争中,作者把探春塑造成了高大的正面形象,同时,出于同样在贾府中的特别地位和特定的环境中塑造了赵姨娘,而且还是一个次要的反面人物形象。厌恶作者把一个贪而无厌、昏聩无知的人物性格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
曹雪芹不愧为现实主义的大师。他善于刻画典型人物,善于描绘华丽壮阔的宏大场面,像秦可卿的“丧事、元春的“归省”、贾母的“寿辰”等,在这些故事情节中,正面把主要人物衬托出来,她也善于速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象兴儿、尤二姐面前叙述荣府家常时,先把凤姐形容的入骨三分,后来又在凤姐面前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等,在现实生活发生冲突,侧面的次要人物也勾画出,有的人物工笔细描,褒中有贬,贬中有褒。也有人物用粗线勾勒的白描手法,开门见山,褒贬鲜明,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写哪一种人都能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作风和心理特征,真实反映出来,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在一位具有真真正正的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与读者都是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赵姨娘这个人物,就是其中的一个。作者在全部书中仅仅通过三四个片断,就把她鞭挞的体无完肤,暴露的淋漓尽致!
《红楼梦》在十八世纪中叶问世至今也有二百多年了,作者对某些人物的创作意图亦即对人物所表现的倾向性,尽管赵姨娘这个是一个被否定的反面人物形象,还为我们留下一个次要的典型—“小人物”形象,但我认为最具有典型意义,那么她属于什么类型的,如果谈到赵姨娘的典型,就要接触一下典型性格形成的原因,因为她还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正如本文前面所提的那样,年老的赵姨娘虽然性格上存在着某些缺陷,但那也是出于萌芽状态,没有适当的土壤是部可能发芽、壮大、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于赵姨娘性格的形成变化,还
得从社会现实中寻找原因,否则就部可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在封建家庭的挥霍,糜烂的钩心斗角的环境中生活了一辈子的赵姨娘,所有的一切都经历了,看清了,但她如何能生存下去,而且还能生活的出人头地呢?这是她最主要的课题,她可部可能像周姨娘那样甘心无声无息的地活下去,她又没有自知之明,不能像袭人平儿那样“贤惠”,能满足环境,安分守己的活下去,她没有晴雯,鸳鸯那样的倔强和勇气,遇事敢说敢骂敢怒也敢于牺牲,她更不甚理解封建社会中贵贱尊卑的道理,这恐怕和她已经生儿育女有关,因而助长了她争名夺利的思想,但是现实生活中,她是没有出路的,愿望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年龄、作风上看,她感叹什么“熬了半辈子,结果连袭人都不如”,可见已愚到了极点!今天的赵姨娘怎么能和袭人相比?袭人正当妙龄,她已“人老珠黄不值钱了”,何况又有人老了就容易产生嘀嘀咕咕讨人厌的毛病,所以说,她得宠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从地位上看,虽然已是半拉主子的身份,可内无内援,外无贵亲,实际上她摆脱不了奴才的地位,甚至始终是一个部受欢迎的奴才!就以一百二十回《红楼梦》而论,即使荣府又回到了“沐皇恩”、“延世泽”阶段,虽然许多人走死逃亡,今非昔比,但即使到了那种地步,料理家务、掌握大权也部可能落在赵姨娘身上,因为按着荣府的传统旧例,论资排辈也要轮到宝二奶奶—薛宝钗身上。封建社会中的男尊女卑贱的地位,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见,她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翻身的机会的!
再从经济收入看,她既无凤姐那样的权势,可以借机敲诈勒索,又无鸳鸯借为贾母理财的机会可以挪腾变通,更无平儿那样竟拿出一百两碎银体己已给贾链为尤二姐埋葬的费用。由此可见,她什么时候都没有生财之道!可怜的赵姨娘在荣府几乎活了一辈子除掉每月拿到月例外,手里的全部积蓄也只有几两碎银,几件首饰和不少零碎绸缎头而已!但是,她不服气,也不认输,仍然和命运进行较量,她是越走越窄,越走越歪,越走越邪!最后是处处碰壁,被碰得头破血流,以至被挤到封建等级制度的深渊里给埋葬了!在这场嫡庶斗争中,她是不会胜利的,因为嫡庶制度是她永远处于不利地位。毫无疑问,在那样的社会,那样的家庭,像赵姨娘那样身份地位的人物,如果不服不驯不安与环境,也必然遭到毁灭!
也可以看出,赵姨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是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受压迫而形成的,更具体的说,她是在荣府里“争权夺利”!“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生后熏染下逐渐变质的,最终是被“污染环境”了,被歪曲了,他原来所具有的善良品质,哪怕是一点点火花,也全部熄灭了,因此,她被人们所唾弃,也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怜悯!换句话说,赵姨娘这个人物形象是封建等级下的产物,同时也是这个制度造成这样悲惨的命运,也就是说,赵姨娘就是这样的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人物,应该说,赵姨娘是在封建等级社会中一个被侮辱、被压迫、被损害、被歪曲了的典型,作者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次要的典型人物就在这里。
当我们想到已经为荣府生儿育女的赵姨娘,临死之际几乎身边没有亲人近人,这恰好暴露了所谓封建家庭“长幼有序”的传统是多么残忍,又是多么虚伪。
更令人惊异的是,后四十回的作者让赵姨娘的肉体受尽了折磨和痛苦,还叫她当中自我谴责,乞求人们的谅解,这不是在鞭挞她的灵魂么?在这里宣扬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
总之,是尽力把赵姨娘渲染成“罪大恶极”的人,客观效果也是这样,一般读者也认为赵姨娘心底肮脏,应该得到这样下场,是丝毫不值得同情的。
以高鹗的后四十回的原著与八十回对比,作者把赵姨娘这个人物是不断深化了,虽然应进行惩恶劝善的说教过多,还宣扬了迷信和宿命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削弱了《红楼梦》的批判旧世界的思想力量,也削弱了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但大体上仍是保持前八十回延续性,既无走样,也为歪曲,是合乎逻辑发展的,因而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但同时也充分暴露了作者也是拥护封建等级制度社会的立场,问题也非常清楚,赵姨娘对嫡庶地位的不满和反抗,虽然是具有“夺嫡”而不是“破嫡”的内容,她的反抗还不那么自觉,反抗的手段也不能被人赞同,但他想挣脱被压迫、被侮辱、被奴役的地位,但到就不值得我们同情吗?事实上,现在赵姨娘自我谴责和忏悔,就是意味着有否定了她过去的所作所为,她又向封建等级社会低头了,投降了!我们看到对赵姨娘的结局处理,这不正好说明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吗?
另外让人联想到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暂不论王夫人在大观园
中的罪恶问题,单以凤姐而论她阴险心狠,手段毒辣,苛扣奴才,重利盘剥;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生活淫荡,作风不端,她害死贾瑞,逼死尤二姐,仅在铁槛寺一回活动中,竟害死张金哥等四条性命,她反而倒拿到三千两银子,这一切,都集中代表了封建贵族统治者的贪婪的性格特征,论起罪恶,凤姐要超过赵姨娘多少倍?那么后四十回作者对她的结局是如何处理呢?凤姐临死之前,也是神志不清,梦见过尤二姐等。按理说,他似乎受到赵姨娘临死前那样的折磨,即在“惩恶劝善”循环报应的思想影响下,因精神分裂而亡更为合理,然而这样死的偏偏是赵姨娘,而不是凤姐,这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这恐怕是和作者受中国传统的“为尊者讳”的思想有关!因为在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里,一向为尊者奉为圣明,一切都是好的;反之,对被奴役的下等人则认为是最坏的,不能给予怜悯和原谅,所以,在写尊者时可以笔下留三分,些小人则深恶痛觉,脸上抹黑,实质上,这也是封建等级社会中阶级偏见的一种反映。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用伦理道德—尊贵卑贱的嫡庶制度的面纱笼罩起来的,所以在嫡庶制度上,作者并没有超出时代人的卓见,仍是跳不出时代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抹煞了从《红楼梦》中反映作者反封建迷信反封建礼教和对整个封建社会决裂的不合作精神,以及对在封建制度下受迫害的妇女、特别是对出生奴隶阶层的妇女惨受各种遭遇的同情的。探讨赵姨娘这个人物的目的,既不是对作者提出什么苛求,也不是对他们提出批评和指责,而是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的客观事实,朴实的说明作者世界观方面存在着的弱点和缺陷,以及受世界观消极影响而给人物带来的伤害。如果,我们一定要追究《红楼梦》中有关赵姨娘形象歪曲倾向的责任,那就让我们诅咒一直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吧!
参考文献
[1]许之乔.《红楼梦研究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3页.
[2]聂泔弩.《中国古典小说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97页.
[3]《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M]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
[4]《论红楼梦》[M]227页.
[5]《关于<红楼梦>评论中的一个理论倾向》[M]1990年第二期.
[6]《红楼梦》[J]学刊1990年第四期.
[7]《红楼梦研究集刊》[J]第七集298页.
[8]许之乔.《红楼梦研究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3页.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题 目:大观园中的“一个苦孤儿”
—《红楼梦》中赵姨娘形象浅析
学生姓名:郭杨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年 级:1003
学习中心:伊犁州经贸培训中心
学 号:[1**********]003
联系电话:[1**********]
指导老师:徐伟冬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1年9月
大观园中的“一个苦孤儿”
——《红楼梦》中赵姨娘形象浅析
摘 要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和总结。它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面貌,并对封建社会作了总批判。作者在《红楼梦》中,通过不同角度刻画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从个性化角度塑造人物类型。其中,有高大的、有渺小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赵姨娘就是在特定环境下被侮辱、被损害的一个小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刻画其愚昧、贪婪、猥琐的性格特点,反映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等级制度,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对妇女的迫害,以及对人性的扭曲,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腐朽的封建贵族阶级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关键词:《红楼梦》;赵姨娘;小人物
曹雪芹的《红楼梦》,为我们刻画了大量绚丽多彩的人物。其中,有数十计的灵魂深处闪烁着晶光的主要人物。每一个读者读了《红楼梦》后,都会津津有味的议论着她们。但同时,作者也为我们塑造了不少的次要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存在都部是孤立的,也正因为这样,有了次要人物才能衬托出主要人物,特别是有些次要人物形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
<一>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形象,也是人人深感厌恶的人物形象。
对赵姨娘的身世,作者在《红楼梦》中介绍得很少,只知道她是荣府里的家生女儿出身,有一个亲弟弟赵国基先为伺奉贾环的奴才,还有两个内亲在荣府账房共事,其他都无据可考。从整个故事情节中可知道,她是荣府贾政的姨太太,探春、贾环的生母,宝玉的庶母。可以想象,在她年轻时,也一定具备荣府中头等丫头袭人、鸳鸯、平儿等温柔、孰厚和美丽的特点,至少不会逊色,否则不可能被选为贾府的姨太太了。
在荣府,赵姨娘既不当家也不管事,从来也上不去正式场面,每逢贾母安闲游逛时,她同周姨娘、几个老婆丫头一道为贾母打帘、立靠背、铺褥子,此外还要侍奉贾环,管教贾环。好几十年的光阴就这样消磨过去了,依着她自己的说法:“我在屋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了!”按理说,他虽然不像焦大当年在战场上为主子出生入死过,但也给荣府生了儿育了女,也不能不算是个“有功之臣”!然而,她不仅得不到特殊待遇,反而是一个始终被唾弃的“多余的人”,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书中除薛宝钗为了显示照顾周到、不分远近、一视同仁,曾送给她一份苏州土产;史湘云在“大观园”一次偶然设东,令人送两盘螃蟹给她;还有彩云因与贾环有些暧昧关系和她有所接触外,几乎再也没有人和她交往了。
贾母是她长辈,但对她却讨厌极了。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王鬼》一节中,宝玉中邪,医治无效,昏沉过去。以后,又突然说了几句胡话,贾母听了如同摘了心肝般,这是赵姨娘在旁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省他受苦;„„”未料,一言未了,竟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并骂道:“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怎么见得不中用了?你愿意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要命。„„”
贾母此时还不知道赵姨娘、马道婆俩从背后的搞鬼,阴谋暗算,以至宝玉等人中邪。贾母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留情面,破口大骂,甚至宝玉把怕老子、不愿读书,也归罪他素日挑唆的。可见,贾母日常对她印象坏到了什么地步!
与赵姨娘共同生活的贾政,对她总是申斥,从不给好脸。就连她平辈的王夫人,也对她很部尊重。有时随口便骂,什么“你养出这黑心种子来”(指贾环)等。有一次赵姨娘有意向她阿谀奉承,殷勤讨好,特意在她面前夸奖薛宝钗如何送她一份苏州土产等结果,照样抹了一
鼻子灰,不灰心丧气的讪讪地走开。
那么,大观园的丫头们应该对赵姨娘的处境有所同情吧?事实也并非如此。这些头等丫头在背后也是风言风语。连为人贤惠的袭人也暗暗的讲究她:善良的平儿也说她:“着三不着两”;就连谁也部得罪的柳嫂,也埋怨她经常到内厨房勒索哪!
由此可见,荣府的老老少少,上上下下几乎没有一个人对赵姨娘有所同情。
赵姨娘的确是荣府的“一个苦孤儿”。她虽然处于半主子半奴才的地位,但严格地讲,远远不能和袭人、鸳鸯、司棋等头等丫头相比。也得到和她同样的待遇。而且问题还不限于此,如袭人因母亲生病回家探望之前,事先王夫人有过嘱咐,因而凤姐才命周瑞家的带着一个出门的媳妇,再带领两个小丫头,一道跟袭人去。此外,还分头派四个有年纪的跟事。临行前贾母送给她两件银灰鼠皮的袄和衬褂,凤姐还特意送给她一见大毛皮衣。袭人被打扮的衣着华丽,雍容大方,这哪里是一个侍奉人的奴才?像这样的豪华奢侈的场面,恐怕就是赵姨娘年轻出嫁时也不一定经历过吧!
所以说,尽管赵姨娘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始终也扭转不了她在荣府的处境。还是芳官和她争吵时说的对;“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二>
赵姨娘在荣府中遭受到那么多的冷眼相对和无情打击,除掉她永远也去不掉的奴才身份的原因外,自然有许多内在因素,如许多场合是由她自己引火烧身的,另外和她的为人也分不开的。
赵姨娘为人愚昧、贪婪、猥琐,而且还有欺软怕硬的毛病。她和平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不一样,而且小题大作,得理不让人,特别是对认为是自己死对头的人,不把她置于死地都不干休。
由于她平日被凤姐践踏得喘不过气来,他不荣府的家私几乎都搬了娘家去;她也忌恨宝玉,由他就妨碍贾环出头。所以,赵姨娘竟与马道婆勾结在一起,不惜用魇魔法,企图把宝玉凤姐叔嫂至于死的。自然,这种手段,在生活中不会发生失效的。但是,即使在那时的封建社会中,这种残害人的手段,也是不被当时的道德和法律所允许的,因此,也是人人痛恨的。
又如赵姨娘主动登门找芳官吵闹的情节,虽然也包含着嫡庶斗争的内容,但应她选错了地点,选错了事件,也选错了对象,是闹不出什么名堂的,也是得不到任何人同情的。
芳官原是为迎接元春归省,特意从苏州买来学戏的十二个女孩子之一。因为年纪小,无拘无束,终日在园中游戏,大家也不太责备。因脸上生癣,蕊官托春燕送她一包蔷薇硝。正值贾环、贾宗二人问侯宝玉,被贾环看到,因向宝玉要硝。因为硝不是什么贵重稀奇物品,宝玉就要给他。芳官认为是蕊官所赠,不肯给人,便把茉莉粉包了一包掷给贾环。很明显,贾环和芳官年龄仿佛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在这虽有轻视的成份,但也有属于小孩恶作剧的性质,此外,再也找不出其他恶意。事情经过就是这样。并不是引起吵架斗殴的祸根。可是贾环把硝拿回去被彩云识破,说不是硝,是茉莉粉。赵姨娘听了贾环讲述经过后,怒满胸怀,不听规劝,在贾环的激怒下,气冲冲的直奔怡江院。途中,又听了贾婆子挑唆,恰好王夫人不在家,趁着这个机会摆摆主子身份,闹个天翻地覆,至少也可解平日之恨。于是赵姨娘便仗着胆子到了怡江院。她进房后,不容分说,便将粉照芳官脸上摔来,然后就像泼妇骂街似的骂道:“小娼妇养的!你是我们家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宝玉要给东西,你拦在头里,莫不是要了你的了!„„”
身为主子的赵姨娘竟然骂出这种话来,他也太乏自知之明!他不但不通情达理,她也没有一点惜老怜幼之心。自己明明由初一半个奴才的地位,却在这里装腔作势。作威作福,颇有“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之势,真叫人啼笑皆非!这又怎能得人的尊重呢?
在怡江院被奉为“天之骄子”般的芳官,哪里受得了这个?他气得一面骂。一面说,接着她就抓着赵姨娘的弱点反击道;“姨奶犯不着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咧!„„
这些话刺痛了赵姨娘,气的她上前给芳官两个耳光子,袭人一旁拉劝。晴雯愤愤不平,悄悄拉袭人说:“不用管她们,让她们闹去,看怎么开交。如今乱为王了,什么你也来打,我也来打,都这样起来,不了得呢!”
晴雯讲得这段话,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怡江院主人—宝玉的意见,但在大观园丫头中间,也是很有代表性的。
这场闹剧是如何结束的呢?芳官挨了两下打,便打滚撒泼的哭起来。葵官、豆官串通藕官、蕊官也都前后赶到。蕊官藕官一边一个,抱住赵姨娘左右手,葵官豆官前后头顶住,芳官直挺挺躺在地上,晴雯一旁拉偏架,实际上是一旁看热闹,简直把一个怡江院闹得一塌糊涂!
后来,还是晴雯叫回了探春,可能探春感到脸上难堪,遂说赵姨娘无事找事,有失体统,连怨带损的挖苦了一顿,这场风波也就不了了之。
通过上述情节可以看到本来处于半主子半奴才地位的赵姨娘,偏以主子地位自居,所以才敢向芳官兴师问罪,张口骂人,举手打人。这还不足以说明她受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毒害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吗!
还有,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一节,作者也正面地、集中地揭示了嫡庶之间、母女之间和权贵得失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赵姨娘的性格特征就被刻画的更加逼真和完整。
一天,李纨、探春坐在“议事厅”喝茶。吴新登的媳妇为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刚刚领走二十两银子埋葬费之后,赵姨娘就心怀怒火而又充满期望来找探春。她不满的是,袭人母亲病故得四十两银子,而轮到自己仅得二十两,有失体面。满怀希望的是,这回自己亲生女儿当家,仗着母女间的情分,总会另眼看待,届时多领回几十两银子又能挽回面子。所以赵姨娘进来就开口说:“认为屋里的人都踹了我的头去。还有情可原„„”希望这回探春能为她出气,说着,她便眼泪鼻涕哭起来。
最初,探春还部了解赵姨娘的来意,有些迷惑不解,还真想为她出出气。当赵姨娘对她说:“姑娘踹我,我去告诉谁去!”又说“我在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多年,又有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
探春这时才了解来由,便连忙笑脸向她解释,说自己不敢犯法违礼,又拿旧账,举例一五一十地念给赵姨娘听。
赵姨娘可真没有想到探春会坚持家法,按法办事,丝毫不苟,分毫不让。反而倒埋怨她来!甚至说母亲是王夫人,舅舅是九省统治的王子腾„„母女之间没有一点的共同语言,而探春却不把生母当母亲,也不把兄弟当兄弟,探春不把赵国基当亲舅,甚至把母亲和舅舅都看做是奴才,没有任何情分。„„女人没有买她的帐是她脸上无光。
同时也加剧了她性格的扭曲。
由此可见,促成这母不母、女不女、亲不亲的尴尬局面,反映了所谓封建等级制度本身就具有毁灭人性的内容!但是,探春含着眼泪痛斥了自己的生母赵姨娘,是否和生母赵姨娘完全割断了脐带了呢?不是。她也是为了卑鄙的个人利益和维护宗法制度责备了自己的生母赵姨娘。也就是在这场嫡庶之间、母女之间、势权得失的斗争中,作者把探春塑造成了高大的正面形象,同时,出于同样在贾府中的特别地位和特定的环境中塑造了赵姨娘,而且还是一个次要的反面人物形象。厌恶作者把一个贪而无厌、昏聩无知的人物性格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
曹雪芹不愧为现实主义的大师。他善于刻画典型人物,善于描绘华丽壮阔的宏大场面,像秦可卿的“丧事、元春的“归省”、贾母的“寿辰”等,在这些故事情节中,正面把主要人物衬托出来,她也善于速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象兴儿、尤二姐面前叙述荣府家常时,先把凤姐形容的入骨三分,后来又在凤姐面前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等,在现实生活发生冲突,侧面的次要人物也勾画出,有的人物工笔细描,褒中有贬,贬中有褒。也有人物用粗线勾勒的白描手法,开门见山,褒贬鲜明,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写哪一种人都能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作风和心理特征,真实反映出来,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在一位具有真真正正的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与读者都是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赵姨娘这个人物,就是其中的一个。作者在全部书中仅仅通过三四个片断,就把她鞭挞的体无完肤,暴露的淋漓尽致!
《红楼梦》在十八世纪中叶问世至今也有二百多年了,作者对某些人物的创作意图亦即对人物所表现的倾向性,尽管赵姨娘这个是一个被否定的反面人物形象,还为我们留下一个次要的典型—“小人物”形象,但我认为最具有典型意义,那么她属于什么类型的,如果谈到赵姨娘的典型,就要接触一下典型性格形成的原因,因为她还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正如本文前面所提的那样,年老的赵姨娘虽然性格上存在着某些缺陷,但那也是出于萌芽状态,没有适当的土壤是部可能发芽、壮大、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于赵姨娘性格的形成变化,还
得从社会现实中寻找原因,否则就部可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在封建家庭的挥霍,糜烂的钩心斗角的环境中生活了一辈子的赵姨娘,所有的一切都经历了,看清了,但她如何能生存下去,而且还能生活的出人头地呢?这是她最主要的课题,她可部可能像周姨娘那样甘心无声无息的地活下去,她又没有自知之明,不能像袭人平儿那样“贤惠”,能满足环境,安分守己的活下去,她没有晴雯,鸳鸯那样的倔强和勇气,遇事敢说敢骂敢怒也敢于牺牲,她更不甚理解封建社会中贵贱尊卑的道理,这恐怕和她已经生儿育女有关,因而助长了她争名夺利的思想,但是现实生活中,她是没有出路的,愿望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年龄、作风上看,她感叹什么“熬了半辈子,结果连袭人都不如”,可见已愚到了极点!今天的赵姨娘怎么能和袭人相比?袭人正当妙龄,她已“人老珠黄不值钱了”,何况又有人老了就容易产生嘀嘀咕咕讨人厌的毛病,所以说,她得宠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从地位上看,虽然已是半拉主子的身份,可内无内援,外无贵亲,实际上她摆脱不了奴才的地位,甚至始终是一个部受欢迎的奴才!就以一百二十回《红楼梦》而论,即使荣府又回到了“沐皇恩”、“延世泽”阶段,虽然许多人走死逃亡,今非昔比,但即使到了那种地步,料理家务、掌握大权也部可能落在赵姨娘身上,因为按着荣府的传统旧例,论资排辈也要轮到宝二奶奶—薛宝钗身上。封建社会中的男尊女卑贱的地位,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见,她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翻身的机会的!
再从经济收入看,她既无凤姐那样的权势,可以借机敲诈勒索,又无鸳鸯借为贾母理财的机会可以挪腾变通,更无平儿那样竟拿出一百两碎银体己已给贾链为尤二姐埋葬的费用。由此可见,她什么时候都没有生财之道!可怜的赵姨娘在荣府几乎活了一辈子除掉每月拿到月例外,手里的全部积蓄也只有几两碎银,几件首饰和不少零碎绸缎头而已!但是,她不服气,也不认输,仍然和命运进行较量,她是越走越窄,越走越歪,越走越邪!最后是处处碰壁,被碰得头破血流,以至被挤到封建等级制度的深渊里给埋葬了!在这场嫡庶斗争中,她是不会胜利的,因为嫡庶制度是她永远处于不利地位。毫无疑问,在那样的社会,那样的家庭,像赵姨娘那样身份地位的人物,如果不服不驯不安与环境,也必然遭到毁灭!
也可以看出,赵姨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是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受压迫而形成的,更具体的说,她是在荣府里“争权夺利”!“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生后熏染下逐渐变质的,最终是被“污染环境”了,被歪曲了,他原来所具有的善良品质,哪怕是一点点火花,也全部熄灭了,因此,她被人们所唾弃,也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怜悯!换句话说,赵姨娘这个人物形象是封建等级下的产物,同时也是这个制度造成这样悲惨的命运,也就是说,赵姨娘就是这样的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人物,应该说,赵姨娘是在封建等级社会中一个被侮辱、被压迫、被损害、被歪曲了的典型,作者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次要的典型人物就在这里。
当我们想到已经为荣府生儿育女的赵姨娘,临死之际几乎身边没有亲人近人,这恰好暴露了所谓封建家庭“长幼有序”的传统是多么残忍,又是多么虚伪。
更令人惊异的是,后四十回的作者让赵姨娘的肉体受尽了折磨和痛苦,还叫她当中自我谴责,乞求人们的谅解,这不是在鞭挞她的灵魂么?在这里宣扬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
总之,是尽力把赵姨娘渲染成“罪大恶极”的人,客观效果也是这样,一般读者也认为赵姨娘心底肮脏,应该得到这样下场,是丝毫不值得同情的。
以高鹗的后四十回的原著与八十回对比,作者把赵姨娘这个人物是不断深化了,虽然应进行惩恶劝善的说教过多,还宣扬了迷信和宿命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削弱了《红楼梦》的批判旧世界的思想力量,也削弱了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但大体上仍是保持前八十回延续性,既无走样,也为歪曲,是合乎逻辑发展的,因而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但同时也充分暴露了作者也是拥护封建等级制度社会的立场,问题也非常清楚,赵姨娘对嫡庶地位的不满和反抗,虽然是具有“夺嫡”而不是“破嫡”的内容,她的反抗还不那么自觉,反抗的手段也不能被人赞同,但他想挣脱被压迫、被侮辱、被奴役的地位,但到就不值得我们同情吗?事实上,现在赵姨娘自我谴责和忏悔,就是意味着有否定了她过去的所作所为,她又向封建等级社会低头了,投降了!我们看到对赵姨娘的结局处理,这不正好说明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吗?
另外让人联想到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暂不论王夫人在大观园
中的罪恶问题,单以凤姐而论她阴险心狠,手段毒辣,苛扣奴才,重利盘剥;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生活淫荡,作风不端,她害死贾瑞,逼死尤二姐,仅在铁槛寺一回活动中,竟害死张金哥等四条性命,她反而倒拿到三千两银子,这一切,都集中代表了封建贵族统治者的贪婪的性格特征,论起罪恶,凤姐要超过赵姨娘多少倍?那么后四十回作者对她的结局是如何处理呢?凤姐临死之前,也是神志不清,梦见过尤二姐等。按理说,他似乎受到赵姨娘临死前那样的折磨,即在“惩恶劝善”循环报应的思想影响下,因精神分裂而亡更为合理,然而这样死的偏偏是赵姨娘,而不是凤姐,这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这恐怕是和作者受中国传统的“为尊者讳”的思想有关!因为在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里,一向为尊者奉为圣明,一切都是好的;反之,对被奴役的下等人则认为是最坏的,不能给予怜悯和原谅,所以,在写尊者时可以笔下留三分,些小人则深恶痛觉,脸上抹黑,实质上,这也是封建等级社会中阶级偏见的一种反映。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用伦理道德—尊贵卑贱的嫡庶制度的面纱笼罩起来的,所以在嫡庶制度上,作者并没有超出时代人的卓见,仍是跳不出时代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抹煞了从《红楼梦》中反映作者反封建迷信反封建礼教和对整个封建社会决裂的不合作精神,以及对在封建制度下受迫害的妇女、特别是对出生奴隶阶层的妇女惨受各种遭遇的同情的。探讨赵姨娘这个人物的目的,既不是对作者提出什么苛求,也不是对他们提出批评和指责,而是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的客观事实,朴实的说明作者世界观方面存在着的弱点和缺陷,以及受世界观消极影响而给人物带来的伤害。如果,我们一定要追究《红楼梦》中有关赵姨娘形象歪曲倾向的责任,那就让我们诅咒一直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吧!
参考文献
[1]许之乔.《红楼梦研究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3页.
[2]聂泔弩.《中国古典小说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97页.
[3]《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M]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
[4]《论红楼梦》[M]227页.
[5]《关于<红楼梦>评论中的一个理论倾向》[M]1990年第二期.
[6]《红楼梦》[J]学刊1990年第四期.
[7]《红楼梦研究集刊》[J]第七集298页.
[8]许之乔.《红楼梦研究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