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矩阵的性质及运用
邓文斌 09 数计(2)班 电话:[1**********]
摘 要 伴随矩阵是矩阵的重要概念, 有它可以推导出方阵的逆矩阵的计算 公式从而解决方阵求逆的问题。 同时伴随矩阵的性质也相当重要,本文列举了伴 随矩阵的若干性质及给出了相关证明,最后给出了用性质解决问题。 关键字:矩阵;伴随矩阵;性质;运用 因为伴随矩阵是学习矩阵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给出了伴随矩阵的秩、伴随矩 阵的转置、 伴随矩阵的特征值、 几个特殊矩阵的伴随矩阵的性质 的其他性质.这些性质能帮我们方便解决在计算矩阵时遇到的问题. 引 言
1. 伴随矩阵的定义
a11 a 21 = ... an1 ... a12 a22 ... an 2 ... a1n ... a2 n 中元素 a 的代数余子式,矩阵 ij ... ... ... ann
设 Aij 是 矩 阵 A
A11 A 12 * A = ... A1n
A21 A22 ... A2 n
An1 ... An 2 称为 A 的伴随矩阵。 ... ... ... Ann
A 的伴随矩阵 A* 有两步骤定义: (1) 把 A 的每个元素都换成它的代数余子式, (代数余子式定义:在一个 n 级行列式 D 中,把元素第 i 行第 j 列元素 aij (i,j = 1, 2, 。 。 。 。n )所 在的行与列划去后, 剩下的 n 1 个元素按照原来的次序组成一个 n-1
2
阶行列式 M ij ,称为元素 aij 的余子式,M ij 带上符号 1 数余子式,记作 Aij 1
i j
i j
称为 aij 的代
M ij 。 )
(2) 将所得到的矩阵转置便得到 A 的伴随矩阵。
2. 伴随矩阵的实例
2.1 二阶伴随矩阵的求法
a11 设 A 是一个二阶矩阵 a13 a12 ,则有 A 可得 Aij (i,j =1,2)为代数余子 a14
式
A11 (1)11 * a22 a22 A12 (1)12 * a21 a21 A21 (1)12 * a12 a12 A22 (1)22 * a11 a11
a11 则 A 的伴随矩阵 A* 为 a13 a12 a22 = a14 a21 a12 a11
2.2 三阶伴随矩阵的求法 对于三阶矩阵
a11 a 21 a31 a12 a22 a32 a13 a23 a33
首先求出 各代数余子式 A11 = (-1)^2 * (a22 * A12 = (-1)^3 * (a21 * A13 = (-1)^4 * (a21 * A21 = (-1)^3 * (a12 *
a33 a33 a32 a33
-
a23 a23 a22 a13
* * * *
a32) a31) a31) a32)
= = = =
a22 * a33 - a23 * a32 -a21 * a33 + a23 * a31 a21 * a32 - a22 * a31 -a12 * a33 + a13 * a32
…… A33 = (-1)^6 * (a11 * a22 - a12 * a21) = a11 * a22 - a12 * a21 然后伴随矩阵就是
A11 A 21 A31 A12 A22 A32 A13 A23 A33
3.伴随矩阵的性质 3.1 AA* A* A A E ,E 为 n 阶单位矩阵。 3.2 矩 阵 A 式 可 逆 矩 阵 的 充 分 必 要 条 件 是 A 非 退 化 , 而 A 1
1 * A d
( d A 0)
证明:当 d A 0 ,由
A 1 1 * A d
1 1 A A*
A* A E ,可知, A 可逆,且 d d
反过来,如果 A 可逆,那么有 A 1 使 A1 A E 两边去行列式,得
A1 A E 1
因而 A1 0 ,即 A 非退化。 该性质用来直接求逆矩阵,对于求逆矩阵和矩阵证明有用。 3.3 若 A 为非奇异矩阵,则 A1 * A* 证明:因为 kA
1
1
1 1 1 A ,由 A1 A* 两边取逆可得 k d
1 A A* A
* A A A ,故 1
另一方面,由 A1 可得 A1
*
1 * A ,有 A1 d
1
1 1 * 1 * A A A A1
1 A A
1
综上, A1 * A*
该性质说明了 A 的逆你伴随矩阵和 A 的联系。 3. 伴随矩阵的性质 4.1 令 A,B 为 n 阶矩阵,则 (1)A 对称 A*对称; (2)A 正交 A*正交; (3)若 A 与 B 等价,则 A*与B *也等价; (4)若 A 与 B 相似,则 A*与B *也相似; (5)若 A 与 B 合同,则 A*与B *也合同; (6)A=B A* B * ; (7)A 正定 A*正定;
(8)A 为可逆矩阵 A*为可逆矩阵; (9)如果 A 是可逆矩阵,那么 A 为反对称 A*为反对称 . 证明:这里只证(1) , (2) ,其余的这里就不再证明了。 (1) ( A* )T ( AT )* A* , A*为对称矩阵; (2) 因为 A 是正交矩阵, 故
AAT E, A* ( A* )T A* ( AT )* ( AT A)* E * E A* 是正交矩阵.
4.2 A * = A
n 1
,其中 A 是 n 阶方阵(n 2)
n n n 1
证明:若 A 0, AA* A E , AA* A , A A* A , An A 若 A 0 ,这时秩 A * 1, A* 0 ,而也有 A* A 综上得
A* = A
n 1
n 1
n, 当秩A=n时 4.3 设 A 为 n 阶矩阵,则秩 A = 1,当秩A=n-1时 0,当秩A
*
证明:事实上,当秩 A=n,即 A 可逆时,由于 A * = A 即秩 A* =n
n 1
,故 A* 也是可逆的,
当秩 A=n-1 时,有 A 0 ,于是, AA* A E 0 ,从而秩 A* 1 ;又 因秩 A=n-1,所以至少有一个代数余子式 Aij 0 ,从而又有秩 A* 1 ,于 是秩 A* =1 当 0 秩A n 1 时, A* =0,即此时秩 A* =0 4.4 若 A= A T ,则 AT A*
*
证明: AT = AT AT = A*
* 1
4.5 设 k 为常数,
*
kA
*
k n 1 A*
1
证明: kA kA kA k n A k 1 A1 k n 1 A* 。
4.6 当 A 可逆时, A* A1 *
1
1 A。 A
证明:由 AA* A E , A*
1
1 A。 A
A
* * * T
1 *
A1 A1
1 n2
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而 A A A A A
1 T 1 T * T * T T 1 1 T
* *
A* E
,故结论成立。
A 1, A A E
T
2
T
A* A A1 A A1 A
T
1
2
A
1 T
A1 A
AA
T
E 1 E
1
A* A A1a
Aa
*
4.7
A
* *
A
n2
A
*
证明:当 A =0 时,秩 A* =0, 当 A 0 时,
*
A =0, A
* *
* *
A
n2
A
A A
*
* *
A* E
A* A* A* A
1
n 1
1 n2 A A A A
4.8
A =A
T * T *
* T
证明: 而
A = A A
T T * T
1
A A1
T
A A A
1 T
A A1 ,故结论成立。
T
4.9 若 A 为正交矩阵,则 A* 也是正交矩阵。 证明:因为 A 为正交矩阵,则 A 1, AT A E 于是
2
A
* T
A * A A
1T
A A
1
A
2
A
1 T
A1 AAT E 1 E
1
故 A* 也是正交矩阵。
4.10 设 为 n 阶可逆矩阵 A 的一个特征值,则 证明:
A
为 A* 的特征值。
A* A A1 ,又
1
为 A 1 的特征值,
1 a
故 存在非零向量 a ,使 A1a
A
A
即 A A1a
A
a
从而 A*a 4.11
a ,故
为 A* 的特征值。
若 A 是正定矩阵,则 A* 也是正定矩阵。
证明 首先正定矩阵有以下结论: A 是正定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的特征值全为正。 不妨设 1 、 2 可逆。 因为 A* =|A| A 1 , 所以 A* 的特征值为:|
n 为 A 的特征值,若 A 是正定矩阵,则λ >0,i=1,2,…,n,|A|>0 且 A
1 2
A A ,
n 1 2 1 2
A A ,
A A A ,
A
n
A
,
由以上的条件知, A* 的所有特征值 所以 A* 也是正定矩阵。
n
全都为正。
5 伴随矩阵的应用
5.1 若
1 1 1 A 0 1 1 ,求 A 1 。 0 0 1
1 1 1 1 1 0 解: A= 0 1 1 , A* 0 1 1 , A 1 ,由 3.2 性质得 0 0 1 0 0 1 1 1 0 A* A 0 1 1 A 0 0 1
1
。
此题比较常见
求 A 的逆矩阵问题
5.2
1 1 1 1 * 1 ( A 1 ) * . 设A 0 2 2, ( A ) 是A 的伴随矩阵,则求 0 0 3
解
:由 AA* A* A A E , 因为 A1 A* A 1 E, 有(A 1 ) * A 1 A
1 1 1 1 6 1 (A 1 ) * 0 2 2 题 A 6, 所以 0 6 0 0 3 0 1 6 1 3
A . 本 A
1 6 1 . 3 1 0 2 此题是求 A 的逆矩阵的伴随矩阵,若用伴随矩阵的定义求解则太复杂
1 1 1 * 5.2 已知 3 阶矩阵 A 的逆矩阵为 A 1 2 1 试求伴随矩阵 A 的逆矩阵. 1 1 3
1
解:
1 A 1 1
1
1 2 1
1 5 2 5 1 * 1 , A 2 2 0 , 又 性 质 3.3 得 , 3 1 0 1
A
* 1
A
1 ,
*
所以 A
* 1
5 2 5 2 2 0 。 1 0 1
此题把求 A 的伴随矩阵的逆矩阵问题转化为求 A 的逆矩阵的伴随矩阵问题。
2 0 0 1 * 5.3 若 A 0 1 3 ,则求 A 。 2 0 2 5 0 0 3 2 1 n 1 1 解: A 0 1 3 ,又 AA* A* A A E , A * = A 得, 4 2 0 2 5
A* A
2
1 。 16 1 1 , 求 2 A 3 A* . 4
5.4 已知 A 为一三阶可逆矩阵, 它的伴随矩阵为 A* , 且A
解
2 A1 3 A*
1 1 1 3 A 3 A A 1 A 1 A 1 2 2 4
1 1 1 1 1 1 1 A A . 4 16 4 4 A
3
3
5.5、已知 A 和 B 均为 n 阶矩阵,相应的伴随矩阵分别为 A* 和 B * ,分块矩阵
A O * C O B ,求 C 的伴随矩阵 C .
解
*
由 CC * C *C C E 得,
1
C CC
A O A O O B O B
1
A 1 A B O
1 O ABA B 1 O
A BB O
1
3 2 1 * 1 5.6 设 A 为一个 3 阶矩阵,且已知 A 1 1 2 ,求 A . 4 2 1 1
解
A11 因为 A A12 A 13
*
A21 A22 A23
A31 1 3 5 A32 5 5 5 , A33 1 5 3
所以
3 5 1 16 5 16 16 1 3 * 2 5 5 5 1 1 * 1 . A A 5 5 5 16 16 16 16 4 4 1 5 1 5 3 3 16 16 16
5.7 已知 A和B 都是 n 阶方阵, A 4, B 2, 则 4 A* B 1 . 解 4 A* B 1 4 n A* B 1 4 n A
n 1
1 1 4 n 4 n1 2 4 n3 B 2
5.8 已知 A 为 n 阶可逆矩阵,且 A 3 ,化简 A1 A* . 解 因为 AA* A* A A E ,所以 A 1
*
1 * A ,所以 A
* n 1
A
1
A
* *
1 * 1 1 A * 1 A* A A A A A
*
A
* *
1 A A
n 1
A
n2
n 1 2 A A
3
5.9 已知 A 和 B 为三阶可逆矩阵,且
1 3 1 1 4 2 * * A 2 1 2 , B 0 1 3 ,求 AB 1 . 1 1 2 0 0 1
*
解
经计算可得 B
* 1
1 4 10 0 1 3 , 0 0 1
所以
AB B
1 *
1 *
9 13 1 4 10 1 3 1 3 A 0 1 3 2 1 2 1 2 4 0 0 1 1 2
1 1 2 1
*
5.10 设 A 、 B 为三阶相似矩阵, A 的特征值为 1,1,3,求 B * . 解 所以 因为 A 的特征值为 1,1,3, 故 A 3,
1 A* 的特征值为 1 A 3,1 A 3, A 1 , 3
又因为 A ~ B ,所以 A* ~ B * , 所以 B * 的特征值为 3,3,1, 所以 B * 9 。
5.11 设 A 为三阶矩阵,A 的特征值为 1,5,7.试求行列式 A * 2 E . 解 : 因为 A = 1 5 7 35, 由性质 13 知, A* 的特征值分别为 35,7,5.于是
A* 2 E 的特征值为 35-2=33,7-2=5,5-2=3.故 A* 2 E 33 5 3 495 .
5.12 已知三阶矩阵 A aij
33
满足条件:
(1) aij Aij (i, j 1,2,3) ,其中 Aij 是 aij 的代数余子式; (2) a11 0 ,求 A . 解 由条件(1)知 A* AT ,再由性质 2 得, A AT A* A ,所以 A 0 或1 . 又 A a11 A11 a12 A12 a1n A1n a11 a12 a1n 0 ,故 A 1 . 三阶实可逆矩阵 A 的特征值为 1 1, 2 4, 3 1 ,求: 5.13 (1) 2 A 1
2 2 2
2
2
6 A* 的特征值;
(2)行列式 2 A* 3 A 2 的值. 分析 利用 A1 , f ( A), A* 与 A 的特征值的关系. 解 设 为 A 的特征值,则 质 8,
A
1
为 A 1 的特征值, f ( ) 为 f ( A) 的特征值.由性
为 A* 的特征值.
( 1 ) 设 为 A 的特征值, x 是属于 的特征向量,则 Ax x ,由此可得
2 A 1 x
2
2
2
x,
6 A* x
6A
2 6A 2 x ,则 2A 1 6 A* x 2 x .又 A 12 3 4 ,
2
设 g
2
24
, 则 2 A 1
2
6 A* 的特征值为 g 1 22, g 2
49 , g 3 26 . 8
(2)同(1) ,可求得 2 A* 3 A 2 的特征值为 11,46,5 , 故 2 A* 3 A 2 11 46 5 2530 .
小结 本文运用矩阵计算的有关方法和技巧,以及应用已经证明了的关于伴随矩
阵的性质,进一步证明了矩阵的伴随矩阵的其它相关性质. 本文总结了伴随矩阵 的重要性质及其部分应用, 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熟练掌握了这些性质 和应用, 就能够使自己对伴随矩阵的理解和认识更全面和更深刻。通过对所学知 识的掌握和了解,使我们可以更加进一步了解伴随矩阵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 使我们能够更加灵活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其实数学 知识不在于举多少例子, 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其内涵,是不是能够熟练地 把其运用到生活中创造它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张志让,刘启宽.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1. [2]赵建中,叶红萍.伴随矩阵的一些性
质[J].皖西学院学报:2004,20(5):12. [3] 徐德余等. 《高等代数习题精编》 [M].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2.114. [4] 冯红. 《高等代数全程学习指导》 [M].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196. [5] 阎满富、陈景林等.《高等代数习题汇编与解答》[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1994.187.
伴随矩阵的性质及运用
邓文斌 09 数计(2)班 电话:[1**********]
摘 要 伴随矩阵是矩阵的重要概念, 有它可以推导出方阵的逆矩阵的计算 公式从而解决方阵求逆的问题。 同时伴随矩阵的性质也相当重要,本文列举了伴 随矩阵的若干性质及给出了相关证明,最后给出了用性质解决问题。 关键字:矩阵;伴随矩阵;性质;运用 因为伴随矩阵是学习矩阵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给出了伴随矩阵的秩、伴随矩 阵的转置、 伴随矩阵的特征值、 几个特殊矩阵的伴随矩阵的性质 的其他性质.这些性质能帮我们方便解决在计算矩阵时遇到的问题. 引 言
1. 伴随矩阵的定义
a11 a 21 = ... an1 ... a12 a22 ... an 2 ... a1n ... a2 n 中元素 a 的代数余子式,矩阵 ij ... ... ... ann
设 Aij 是 矩 阵 A
A11 A 12 * A = ... A1n
A21 A22 ... A2 n
An1 ... An 2 称为 A 的伴随矩阵。 ... ... ... Ann
A 的伴随矩阵 A* 有两步骤定义: (1) 把 A 的每个元素都换成它的代数余子式, (代数余子式定义:在一个 n 级行列式 D 中,把元素第 i 行第 j 列元素 aij (i,j = 1, 2, 。 。 。 。n )所 在的行与列划去后, 剩下的 n 1 个元素按照原来的次序组成一个 n-1
2
阶行列式 M ij ,称为元素 aij 的余子式,M ij 带上符号 1 数余子式,记作 Aij 1
i j
i j
称为 aij 的代
M ij 。 )
(2) 将所得到的矩阵转置便得到 A 的伴随矩阵。
2. 伴随矩阵的实例
2.1 二阶伴随矩阵的求法
a11 设 A 是一个二阶矩阵 a13 a12 ,则有 A 可得 Aij (i,j =1,2)为代数余子 a14
式
A11 (1)11 * a22 a22 A12 (1)12 * a21 a21 A21 (1)12 * a12 a12 A22 (1)22 * a11 a11
a11 则 A 的伴随矩阵 A* 为 a13 a12 a22 = a14 a21 a12 a11
2.2 三阶伴随矩阵的求法 对于三阶矩阵
a11 a 21 a31 a12 a22 a32 a13 a23 a33
首先求出 各代数余子式 A11 = (-1)^2 * (a22 * A12 = (-1)^3 * (a21 * A13 = (-1)^4 * (a21 * A21 = (-1)^3 * (a12 *
a33 a33 a32 a33
-
a23 a23 a22 a13
* * * *
a32) a31) a31) a32)
= = = =
a22 * a33 - a23 * a32 -a21 * a33 + a23 * a31 a21 * a32 - a22 * a31 -a12 * a33 + a13 * a32
…… A33 = (-1)^6 * (a11 * a22 - a12 * a21) = a11 * a22 - a12 * a21 然后伴随矩阵就是
A11 A 21 A31 A12 A22 A32 A13 A23 A33
3.伴随矩阵的性质 3.1 AA* A* A A E ,E 为 n 阶单位矩阵。 3.2 矩 阵 A 式 可 逆 矩 阵 的 充 分 必 要 条 件 是 A 非 退 化 , 而 A 1
1 * A d
( d A 0)
证明:当 d A 0 ,由
A 1 1 * A d
1 1 A A*
A* A E ,可知, A 可逆,且 d d
反过来,如果 A 可逆,那么有 A 1 使 A1 A E 两边去行列式,得
A1 A E 1
因而 A1 0 ,即 A 非退化。 该性质用来直接求逆矩阵,对于求逆矩阵和矩阵证明有用。 3.3 若 A 为非奇异矩阵,则 A1 * A* 证明:因为 kA
1
1
1 1 1 A ,由 A1 A* 两边取逆可得 k d
1 A A* A
* A A A ,故 1
另一方面,由 A1 可得 A1
*
1 * A ,有 A1 d
1
1 1 * 1 * A A A A1
1 A A
1
综上, A1 * A*
该性质说明了 A 的逆你伴随矩阵和 A 的联系。 3. 伴随矩阵的性质 4.1 令 A,B 为 n 阶矩阵,则 (1)A 对称 A*对称; (2)A 正交 A*正交; (3)若 A 与 B 等价,则 A*与B *也等价; (4)若 A 与 B 相似,则 A*与B *也相似; (5)若 A 与 B 合同,则 A*与B *也合同; (6)A=B A* B * ; (7)A 正定 A*正定;
(8)A 为可逆矩阵 A*为可逆矩阵; (9)如果 A 是可逆矩阵,那么 A 为反对称 A*为反对称 . 证明:这里只证(1) , (2) ,其余的这里就不再证明了。 (1) ( A* )T ( AT )* A* , A*为对称矩阵; (2) 因为 A 是正交矩阵, 故
AAT E, A* ( A* )T A* ( AT )* ( AT A)* E * E A* 是正交矩阵.
4.2 A * = A
n 1
,其中 A 是 n 阶方阵(n 2)
n n n 1
证明:若 A 0, AA* A E , AA* A , A A* A , An A 若 A 0 ,这时秩 A * 1, A* 0 ,而也有 A* A 综上得
A* = A
n 1
n 1
n, 当秩A=n时 4.3 设 A 为 n 阶矩阵,则秩 A = 1,当秩A=n-1时 0,当秩A
*
证明:事实上,当秩 A=n,即 A 可逆时,由于 A * = A 即秩 A* =n
n 1
,故 A* 也是可逆的,
当秩 A=n-1 时,有 A 0 ,于是, AA* A E 0 ,从而秩 A* 1 ;又 因秩 A=n-1,所以至少有一个代数余子式 Aij 0 ,从而又有秩 A* 1 ,于 是秩 A* =1 当 0 秩A n 1 时, A* =0,即此时秩 A* =0 4.4 若 A= A T ,则 AT A*
*
证明: AT = AT AT = A*
* 1
4.5 设 k 为常数,
*
kA
*
k n 1 A*
1
证明: kA kA kA k n A k 1 A1 k n 1 A* 。
4.6 当 A 可逆时, A* A1 *
1
1 A。 A
证明:由 AA* A E , A*
1
1 A。 A
A
* * * T
1 *
A1 A1
1 n2
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而 A A A A A
1 T 1 T * T * T T 1 1 T
* *
A* E
,故结论成立。
A 1, A A E
T
2
T
A* A A1 A A1 A
T
1
2
A
1 T
A1 A
AA
T
E 1 E
1
A* A A1a
Aa
*
4.7
A
* *
A
n2
A
*
证明:当 A =0 时,秩 A* =0, 当 A 0 时,
*
A =0, A
* *
* *
A
n2
A
A A
*
* *
A* E
A* A* A* A
1
n 1
1 n2 A A A A
4.8
A =A
T * T *
* T
证明: 而
A = A A
T T * T
1
A A1
T
A A A
1 T
A A1 ,故结论成立。
T
4.9 若 A 为正交矩阵,则 A* 也是正交矩阵。 证明:因为 A 为正交矩阵,则 A 1, AT A E 于是
2
A
* T
A * A A
1T
A A
1
A
2
A
1 T
A1 AAT E 1 E
1
故 A* 也是正交矩阵。
4.10 设 为 n 阶可逆矩阵 A 的一个特征值,则 证明:
A
为 A* 的特征值。
A* A A1 ,又
1
为 A 1 的特征值,
1 a
故 存在非零向量 a ,使 A1a
A
A
即 A A1a
A
a
从而 A*a 4.11
a ,故
为 A* 的特征值。
若 A 是正定矩阵,则 A* 也是正定矩阵。
证明 首先正定矩阵有以下结论: A 是正定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的特征值全为正。 不妨设 1 、 2 可逆。 因为 A* =|A| A 1 , 所以 A* 的特征值为:|
n 为 A 的特征值,若 A 是正定矩阵,则λ >0,i=1,2,…,n,|A|>0 且 A
1 2
A A ,
n 1 2 1 2
A A ,
A A A ,
A
n
A
,
由以上的条件知, A* 的所有特征值 所以 A* 也是正定矩阵。
n
全都为正。
5 伴随矩阵的应用
5.1 若
1 1 1 A 0 1 1 ,求 A 1 。 0 0 1
1 1 1 1 1 0 解: A= 0 1 1 , A* 0 1 1 , A 1 ,由 3.2 性质得 0 0 1 0 0 1 1 1 0 A* A 0 1 1 A 0 0 1
1
。
此题比较常见
求 A 的逆矩阵问题
5.2
1 1 1 1 * 1 ( A 1 ) * . 设A 0 2 2, ( A ) 是A 的伴随矩阵,则求 0 0 3
解
:由 AA* A* A A E , 因为 A1 A* A 1 E, 有(A 1 ) * A 1 A
1 1 1 1 6 1 (A 1 ) * 0 2 2 题 A 6, 所以 0 6 0 0 3 0 1 6 1 3
A . 本 A
1 6 1 . 3 1 0 2 此题是求 A 的逆矩阵的伴随矩阵,若用伴随矩阵的定义求解则太复杂
1 1 1 * 5.2 已知 3 阶矩阵 A 的逆矩阵为 A 1 2 1 试求伴随矩阵 A 的逆矩阵. 1 1 3
1
解:
1 A 1 1
1
1 2 1
1 5 2 5 1 * 1 , A 2 2 0 , 又 性 质 3.3 得 , 3 1 0 1
A
* 1
A
1 ,
*
所以 A
* 1
5 2 5 2 2 0 。 1 0 1
此题把求 A 的伴随矩阵的逆矩阵问题转化为求 A 的逆矩阵的伴随矩阵问题。
2 0 0 1 * 5.3 若 A 0 1 3 ,则求 A 。 2 0 2 5 0 0 3 2 1 n 1 1 解: A 0 1 3 ,又 AA* A* A A E , A * = A 得, 4 2 0 2 5
A* A
2
1 。 16 1 1 , 求 2 A 3 A* . 4
5.4 已知 A 为一三阶可逆矩阵, 它的伴随矩阵为 A* , 且A
解
2 A1 3 A*
1 1 1 3 A 3 A A 1 A 1 A 1 2 2 4
1 1 1 1 1 1 1 A A . 4 16 4 4 A
3
3
5.5、已知 A 和 B 均为 n 阶矩阵,相应的伴随矩阵分别为 A* 和 B * ,分块矩阵
A O * C O B ,求 C 的伴随矩阵 C .
解
*
由 CC * C *C C E 得,
1
C CC
A O A O O B O B
1
A 1 A B O
1 O ABA B 1 O
A BB O
1
3 2 1 * 1 5.6 设 A 为一个 3 阶矩阵,且已知 A 1 1 2 ,求 A . 4 2 1 1
解
A11 因为 A A12 A 13
*
A21 A22 A23
A31 1 3 5 A32 5 5 5 , A33 1 5 3
所以
3 5 1 16 5 16 16 1 3 * 2 5 5 5 1 1 * 1 . A A 5 5 5 16 16 16 16 4 4 1 5 1 5 3 3 16 16 16
5.7 已知 A和B 都是 n 阶方阵, A 4, B 2, 则 4 A* B 1 . 解 4 A* B 1 4 n A* B 1 4 n A
n 1
1 1 4 n 4 n1 2 4 n3 B 2
5.8 已知 A 为 n 阶可逆矩阵,且 A 3 ,化简 A1 A* . 解 因为 AA* A* A A E ,所以 A 1
*
1 * A ,所以 A
* n 1
A
1
A
* *
1 * 1 1 A * 1 A* A A A A A
*
A
* *
1 A A
n 1
A
n2
n 1 2 A A
3
5.9 已知 A 和 B 为三阶可逆矩阵,且
1 3 1 1 4 2 * * A 2 1 2 , B 0 1 3 ,求 AB 1 . 1 1 2 0 0 1
*
解
经计算可得 B
* 1
1 4 10 0 1 3 , 0 0 1
所以
AB B
1 *
1 *
9 13 1 4 10 1 3 1 3 A 0 1 3 2 1 2 1 2 4 0 0 1 1 2
1 1 2 1
*
5.10 设 A 、 B 为三阶相似矩阵, A 的特征值为 1,1,3,求 B * . 解 所以 因为 A 的特征值为 1,1,3, 故 A 3,
1 A* 的特征值为 1 A 3,1 A 3, A 1 , 3
又因为 A ~ B ,所以 A* ~ B * , 所以 B * 的特征值为 3,3,1, 所以 B * 9 。
5.11 设 A 为三阶矩阵,A 的特征值为 1,5,7.试求行列式 A * 2 E . 解 : 因为 A = 1 5 7 35, 由性质 13 知, A* 的特征值分别为 35,7,5.于是
A* 2 E 的特征值为 35-2=33,7-2=5,5-2=3.故 A* 2 E 33 5 3 495 .
5.12 已知三阶矩阵 A aij
33
满足条件:
(1) aij Aij (i, j 1,2,3) ,其中 Aij 是 aij 的代数余子式; (2) a11 0 ,求 A . 解 由条件(1)知 A* AT ,再由性质 2 得, A AT A* A ,所以 A 0 或1 . 又 A a11 A11 a12 A12 a1n A1n a11 a12 a1n 0 ,故 A 1 . 三阶实可逆矩阵 A 的特征值为 1 1, 2 4, 3 1 ,求: 5.13 (1) 2 A 1
2 2 2
2
2
6 A* 的特征值;
(2)行列式 2 A* 3 A 2 的值. 分析 利用 A1 , f ( A), A* 与 A 的特征值的关系. 解 设 为 A 的特征值,则 质 8,
A
1
为 A 1 的特征值, f ( ) 为 f ( A) 的特征值.由性
为 A* 的特征值.
( 1 ) 设 为 A 的特征值, x 是属于 的特征向量,则 Ax x ,由此可得
2 A 1 x
2
2
2
x,
6 A* x
6A
2 6A 2 x ,则 2A 1 6 A* x 2 x .又 A 12 3 4 ,
2
设 g
2
24
, 则 2 A 1
2
6 A* 的特征值为 g 1 22, g 2
49 , g 3 26 . 8
(2)同(1) ,可求得 2 A* 3 A 2 的特征值为 11,46,5 , 故 2 A* 3 A 2 11 46 5 2530 .
小结 本文运用矩阵计算的有关方法和技巧,以及应用已经证明了的关于伴随矩
阵的性质,进一步证明了矩阵的伴随矩阵的其它相关性质. 本文总结了伴随矩阵 的重要性质及其部分应用, 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熟练掌握了这些性质 和应用, 就能够使自己对伴随矩阵的理解和认识更全面和更深刻。通过对所学知 识的掌握和了解,使我们可以更加进一步了解伴随矩阵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 使我们能够更加灵活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其实数学 知识不在于举多少例子, 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其内涵,是不是能够熟练地 把其运用到生活中创造它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张志让,刘启宽.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1. [2]赵建中,叶红萍.伴随矩阵的一些性
质[J].皖西学院学报:2004,20(5):12. [3] 徐德余等. 《高等代数习题精编》 [M].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2.114. [4] 冯红. 《高等代数全程学习指导》 [M].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196. [5] 阎满富、陈景林等.《高等代数习题汇编与解答》[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199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