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以礼,事上以忠

定公问孔子:“君主使用臣下,臣下侍奉君主,怎么样才好?”孔子回答说:“君主要按照礼来使用臣下,臣下要忠心侍奉君主。”

孔子这句话现在用来理解和处理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关系,就是领导要想得到下属的忠诚,首先要按人之常情和事之常理对待下属。礼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尊重、仁慈、爱护等。领导如果对下属尽心,则下属自然也会忠心。

聪明的上司,无论是君主、将领还是一般的领导都必须明确这个道理。争取群众的最大支持,才是建功立业的根本,不得人心者失天下,这是古已有之的训导。

为了争取人心,施恩布惠是最简便且直截了当的手段。空口说白话,一大堆甜言蜜语,许诺人家若干年后的荣华富贵,不如当即拿出实际行动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到实际的好处。

比如说,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面对金光闪闪的财富,很少有人不动心。慷慨大方的上司执行这种政策,就会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追随者,这种人虽然功利性强,但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他们的奋斗精神和护主意识将会很强。这种手段屡试不爽,古今中外都有无数成功例证。而且,如在执行此政策时再加入一定的感情因素,那聚合力就会更强。

还有一种是做好人、行善事。这是一种惠而不费的手段,握有实权的人更乐意使用。如秦穆公舍马施恩、袁盎救人救己、刘邦遣发役夫都属于此列。他们不必自己掏腰包,而对人对事采取宽容态度,对犯法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换得他们的衷心感激和爱戴。用河水洗船,无须拔自己一根毫毛,这是最合算的事。

另外一类需要有与群众同甘共苦甚至生死与共的精神。这一类人往往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他们与群众的结合最为有力和牢靠。如吴起吮痈治病,就不是一般沽名钓誉之徒能做得到的,他的仁慈爱人和身先士卒被士兵看在眼里,敬在心里,吴起部队的顽强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秦穆公作为一个英明的国王,他治国有方,文臣武将各尽其力,政务井井有条。而且他一直具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不仅从军事上大力扩张实力,而且很注意施恩布惠,收买人心。

秦穆公养有一匹千里良驹,由于得来不易所以备加珍惜。为此特地盖了新马厩,各处洗刷得一干二净,金络脑宝石鞍,配备得别提多齐整了。秦穆公对这匹马喜爱异常,叫两名马夫精心伺候它。有一天马夫们一个闪失,马厩门没关严,千里马瞅准机会便跑了出去。

这匹马跑出都城,来到荒郊野外。它养尊处优惯了,没有料到会有什么危险。一群穷百姓看见了这匹无主的肥马乐坏了,一拥而上将它逮住,毫不犹豫地就把它杀了,300人美美地吃了一顿马肉。

马夫发现马走失了,吓得大惊失色,赶紧报告上级官吏。官吏心想,此乃国王之爱马,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得了!一大帮官吏倾巢出动去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它,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呆了:一大群衣衫褴褛的穷人正围着一锅肉吃得欢,旁边扔着马皮、骨头。

毫无疑问,三百人统统被抓起来,只待秦王一声令下便处以极刑。以百姓之贱躯,而敢食大王的爱马,还有比这更厉害的弥天大祸吗?官吏抱着将功折罪的心情飞报秦穆公,请他定夺。

秦穆公听了,沉吟半晌,说:“放了他们吧。”

“啊?为什么,他们可是吃了您的千里马啊!?”

秦穆公说:“君子不能为了牲畜而害人。算了,不要惩罚他们了,放他们走吧。而且,我听说过这么回事,吃过好马的肉却不喝点酒,是暴殄天物,而不加以补偿,对身体大有坏处。这样吧,再赐他们些酒,让他们走。”

过了一些年,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趁机大举入侵,秦穆公忙率领大军抵抗。这时,有三百勇士主动请缨,原来他们就是多年前吃掉千里马的那群百姓。战场上杀声震天,秦穆公被晋军包围了,身上受了伤。三百勇士为了报恩,护卫着秦穆公左冲右突,拼了死力斩杀晋军,晋军吓得连连后退,撤了包围圈,秦穆公才得以安全地逃脱。那三百人杀得性起,继续追杀晋军,竟然反败为胜,在乱军中将晋惠公活捉了,凯旋回国。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名将叫吴起。吴起能征会战,善于用兵,在诸侯国中享有盛名。他不但会用兵,而且会带兵,所以一直受到士兵们的衷心拥戴,士卒肯于听将令,听他驱遣。

作为军队统帅,吴起丝毫不摆主帅的架子,与下层士兵打成一片。他的衣服质地跟最低级的士兵的完全一样;吃的也并非精肴美馔,而和大家的伙食一样;睡觉时,不铺厚褥,只是薄薄的一层褥子;平时赶路能步行就步行,不骑马不乘车;赶上行军艰难,他还亲自背上干粮身先士卒。士兵们都对他敬服不已,说他真是位能同甘共苦的好将领。

一次,吴起去查营,实然听见一座营房里传出痛苦的哼哼声。他马上走进去查看原因。一个士兵躺在床上,面如金色,疼得一个劲地叫唤,显得十分难受。几个士兵站在一旁,愁眉苦脸地看着他。

吴起关切地问:“怎么回事?”

旁边有人答话:“他患了痈疽。大夫不肯来看病,只得自己挨着。”

吴起勃然大怒:“这还了得!速把大夫找来。”

大夫诚惶诚恐地赶到,给士兵看病,开了些药,说:“他这个病,得自己好,化了脓就逐渐好了。”

吴起仔细查看他的脓疮,只见又红又肿,脓包鼓胀胀的,散发出特有的恶臭。士兵不住地哼哼着,可怜巴巴地瞅着吴起。

吴起一弯身,凑近脓肿处,用嘴唇开始吮吸起来!“不,不,”士兵惊慌地扭动起来,不让他吮。旁边人也再三劝阻:“将军您是军队统帅,保重身体要紧,千万不可这么做!”

吴起摆摆手,继续吮,吮一口,吐一口,脓肿逐渐减下去,病人露出了舒坦的神情。这时,包括大夫、旁观者和病人在内的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吴起如此对待他的部下,士卒们无不感动,打起仗来舍生忘死,视死如归,都抱着为吴起效死的决心。正因为如此,吴起统率的军队战无不胜。

定公问孔子:“君主使用臣下,臣下侍奉君主,怎么样才好?”孔子回答说:“君主要按照礼来使用臣下,臣下要忠心侍奉君主。”

孔子这句话现在用来理解和处理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关系,就是领导要想得到下属的忠诚,首先要按人之常情和事之常理对待下属。礼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尊重、仁慈、爱护等。领导如果对下属尽心,则下属自然也会忠心。

聪明的上司,无论是君主、将领还是一般的领导都必须明确这个道理。争取群众的最大支持,才是建功立业的根本,不得人心者失天下,这是古已有之的训导。

为了争取人心,施恩布惠是最简便且直截了当的手段。空口说白话,一大堆甜言蜜语,许诺人家若干年后的荣华富贵,不如当即拿出实际行动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到实际的好处。

比如说,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面对金光闪闪的财富,很少有人不动心。慷慨大方的上司执行这种政策,就会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追随者,这种人虽然功利性强,但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他们的奋斗精神和护主意识将会很强。这种手段屡试不爽,古今中外都有无数成功例证。而且,如在执行此政策时再加入一定的感情因素,那聚合力就会更强。

还有一种是做好人、行善事。这是一种惠而不费的手段,握有实权的人更乐意使用。如秦穆公舍马施恩、袁盎救人救己、刘邦遣发役夫都属于此列。他们不必自己掏腰包,而对人对事采取宽容态度,对犯法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换得他们的衷心感激和爱戴。用河水洗船,无须拔自己一根毫毛,这是最合算的事。

另外一类需要有与群众同甘共苦甚至生死与共的精神。这一类人往往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他们与群众的结合最为有力和牢靠。如吴起吮痈治病,就不是一般沽名钓誉之徒能做得到的,他的仁慈爱人和身先士卒被士兵看在眼里,敬在心里,吴起部队的顽强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秦穆公作为一个英明的国王,他治国有方,文臣武将各尽其力,政务井井有条。而且他一直具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不仅从军事上大力扩张实力,而且很注意施恩布惠,收买人心。

秦穆公养有一匹千里良驹,由于得来不易所以备加珍惜。为此特地盖了新马厩,各处洗刷得一干二净,金络脑宝石鞍,配备得别提多齐整了。秦穆公对这匹马喜爱异常,叫两名马夫精心伺候它。有一天马夫们一个闪失,马厩门没关严,千里马瞅准机会便跑了出去。

这匹马跑出都城,来到荒郊野外。它养尊处优惯了,没有料到会有什么危险。一群穷百姓看见了这匹无主的肥马乐坏了,一拥而上将它逮住,毫不犹豫地就把它杀了,300人美美地吃了一顿马肉。

马夫发现马走失了,吓得大惊失色,赶紧报告上级官吏。官吏心想,此乃国王之爱马,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得了!一大帮官吏倾巢出动去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它,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呆了:一大群衣衫褴褛的穷人正围着一锅肉吃得欢,旁边扔着马皮、骨头。

毫无疑问,三百人统统被抓起来,只待秦王一声令下便处以极刑。以百姓之贱躯,而敢食大王的爱马,还有比这更厉害的弥天大祸吗?官吏抱着将功折罪的心情飞报秦穆公,请他定夺。

秦穆公听了,沉吟半晌,说:“放了他们吧。”

“啊?为什么,他们可是吃了您的千里马啊!?”

秦穆公说:“君子不能为了牲畜而害人。算了,不要惩罚他们了,放他们走吧。而且,我听说过这么回事,吃过好马的肉却不喝点酒,是暴殄天物,而不加以补偿,对身体大有坏处。这样吧,再赐他们些酒,让他们走。”

过了一些年,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趁机大举入侵,秦穆公忙率领大军抵抗。这时,有三百勇士主动请缨,原来他们就是多年前吃掉千里马的那群百姓。战场上杀声震天,秦穆公被晋军包围了,身上受了伤。三百勇士为了报恩,护卫着秦穆公左冲右突,拼了死力斩杀晋军,晋军吓得连连后退,撤了包围圈,秦穆公才得以安全地逃脱。那三百人杀得性起,继续追杀晋军,竟然反败为胜,在乱军中将晋惠公活捉了,凯旋回国。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名将叫吴起。吴起能征会战,善于用兵,在诸侯国中享有盛名。他不但会用兵,而且会带兵,所以一直受到士兵们的衷心拥戴,士卒肯于听将令,听他驱遣。

作为军队统帅,吴起丝毫不摆主帅的架子,与下层士兵打成一片。他的衣服质地跟最低级的士兵的完全一样;吃的也并非精肴美馔,而和大家的伙食一样;睡觉时,不铺厚褥,只是薄薄的一层褥子;平时赶路能步行就步行,不骑马不乘车;赶上行军艰难,他还亲自背上干粮身先士卒。士兵们都对他敬服不已,说他真是位能同甘共苦的好将领。

一次,吴起去查营,实然听见一座营房里传出痛苦的哼哼声。他马上走进去查看原因。一个士兵躺在床上,面如金色,疼得一个劲地叫唤,显得十分难受。几个士兵站在一旁,愁眉苦脸地看着他。

吴起关切地问:“怎么回事?”

旁边有人答话:“他患了痈疽。大夫不肯来看病,只得自己挨着。”

吴起勃然大怒:“这还了得!速把大夫找来。”

大夫诚惶诚恐地赶到,给士兵看病,开了些药,说:“他这个病,得自己好,化了脓就逐渐好了。”

吴起仔细查看他的脓疮,只见又红又肿,脓包鼓胀胀的,散发出特有的恶臭。士兵不住地哼哼着,可怜巴巴地瞅着吴起。

吴起一弯身,凑近脓肿处,用嘴唇开始吮吸起来!“不,不,”士兵惊慌地扭动起来,不让他吮。旁边人也再三劝阻:“将军您是军队统帅,保重身体要紧,千万不可这么做!”

吴起摆摆手,继续吮,吮一口,吐一口,脓肿逐渐减下去,病人露出了舒坦的神情。这时,包括大夫、旁观者和病人在内的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吴起如此对待他的部下,士卒们无不感动,打起仗来舍生忘死,视死如归,都抱着为吴起效死的决心。正因为如此,吴起统率的军队战无不胜。


相关内容

  • 思品教案-待人宽厚
  •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待人宽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从小继承发扬. 2.知道待人宽厚要诚恳.友善,在小事上不计较,能谅解别人,不要得理不饶人. 3.懂得待人宽厚,与人为善,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也使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情感 1.体会待人宽厚是高尚的. 2.敬佩待人宽厚的人. 3.赞同诚 ...

  • 口语交际[以诚待人]
  • 口语交际--以诚待人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围绕"以诚待人"这个主题展开学习.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向学生们讲述了人们真诚待人处事的故事,让学生们为故事中主人公的真诚而感动.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以诚待人"是这些课文的延伸.教学中,要增强学生之间交际的兴趣,创设与学 ...

  • 以诚待1人
  • <以诚待人>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第二单元围绕"诚信"这个主题展开学习.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向学生们讲述了人们真诚待人处事的故事,让学生们为故事中主人公的真诚而感动.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以诚待人"是这些课文的延伸.教学中,要增强学生之间 ...

  • 20.[谈礼貌]教学设计
  • <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文章,通过三个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得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第1自然段点明题旨.先以中国的古训为引子,说 ...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造句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造句 1."入乎"他人,全心呵护每一个有难的人,让伟大的奉献之花开在每一个人心坎里:"出乎"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为家人谋私利. 2.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严以律 ...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以礼待人]同步习题(含答案)
  • <以礼待人>同步练习 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会宽以待人.我们不应该( ) ①求同存异②得理不饶人③冤冤相报④待人以礼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2. 一位农民工大姐下班乘公交车回家,一路站着,司机劝她就座.她说:我衣服脏,会弄脏座位的.大姐的言 ...

  • 平等待人教案
  • 2.2平等待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与不平等,努力消除歧视,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他人,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形成与人交往中不卑不坑,实事求是,不以贫富论人的品质. 一. ...

  • 怎样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 怎样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一.活动导入 1.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照镜子的活动 (1)班主任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镜子自己照. (2)提问:同学们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多数 可能是说看到了自己的外貌. (3)提问:那么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教养从镜子里能看到 吗?怎么才能知道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 ...

  • 2.2平等待人
  • 2.2 <平等待人>教案案 云阳县初一中初二思品<平等待人>教学案 一. 自学指导 材料透视"当社会失去了平等" 思考:1为什么要尊重平等的人格 2.如何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 3.怎样才能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4.怎样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二.课堂 ...

  • 争做一名优秀干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争做一名优秀干部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一定要注意养成律己宽人的品德,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因此,每个公民都要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遵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