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与中国的资源、灾害》训练题
1. 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发生在夏半年的强冷空气B. 寒潮发生时全国气温都在5 ℃以下
C. 寒潮发生时往往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D. 寒潮只发生在长江流域以南 2.寒潮若在春秋季爆发, 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
①大风降温天气 ②扬沙、沙暴天气 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3.美国与中国相似, 也是北半球中纬度国家, 寒潮也是其经常遭受的气象灾害, 它能在美国长驱南下, 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还有( )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 洋流分布
5.这次天气系统活动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 。A. 沙尘暴 B.干旱 C. 泥石流 6.下列我国哪一地区一般不受这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 A. 山东半岛 B.
塔里木盆地 C.台湾岛 D. 青藏高原
7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在( ) 。
A. 夏秋季节 B. 春冬季节 C. 夏冬季节 D. 春秋季节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强寒潮对东北林区危害最大 ②寒潮是形成“倒春寒”天气的原因 ③寒潮对我国影响范围比台风小 ④寒潮可以净化大城市的空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反映出的寒潮益处是( ) 。
A. 高低纬热量交换B. 缓解冬季旱情C. 抑制有机质分解, 保持肥力D. 保持物种的繁茂
2011年2月10日, 内蒙古迎来兔年首次寒潮, 牙克石市最低气温降至零下40.5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此次寒潮对内蒙古的主要危害是( ) 。
①危害人及牲畜 ②危害冬小麦 ③电信、电力中断④交通受阻 ⑤海上翻船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D. 寒潮
4
12.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 。
A. 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的警报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 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时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13下列人类活动不能有效防御寒潮灾害的是( ) 。 A. 沿海渔民将渔船回港避风 B.出门多穿御寒衣物 C. 农田覆盖柴草 D.高速公路正常开放 14. 下列属于图中B 所示的是( ) 。 A. 铜矿、焦炭
B. 雷电、沙漠
C. 化肥、大米 D. 森林、海盐
15. 自从小浪底水库建成使用后, 黄河下游河段很少再出现断流现象。这表明水库的作用改变了水资源( ) 。 A. 利用的广泛性 B.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C. 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D.补给的循环性
读“世界四个大洲年径流总量图”, 完成第16~17题。
16. 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 但年径流量却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该洲( ) 。 A. 地形较平坦, 不利于储水 B.气候干燥, 降水总量小 C. 海岸线平直, 不利于水汽进入 D.植被稀少, 涵养水源少
17. 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 ) 。 A. 水资源总量不足 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
C. 水资源污染严重 D.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据此完成第9~10题。
9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原因是( ) 。 A. 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B. 气候干旱, 降水少 C. 灌溉农业发达
D.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高
10下列现象属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高度开发利用造成的是( ) 。
①河流上游河湖干涸, 荒漠面积扩大 ②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 ③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出现断流预警 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第9题,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区域特征就是干旱, 之所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 主要还是由于气候干时, 降水少。为了满足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的需要, 尽可能地利用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不是根本原因, 因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需水量更大, 但由于降水比较多, 所以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
其他
两个选项更不合理。第10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与西北地区高度用水无关, 河湖干涸、荒漠面积扩大出现在河流下游地区。 答案:9.B 10.C
11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 大量抽取地下水, 扩大灌溉面积
B. 大面积排干沼泽地, 扩大耕地面积 C. 在城市, 积极开展水的循环利用
D. 在降水丰沛的地区, 修建雨水收集设施 读图, 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所示工程, 主要是为了开发区域内的( ) 。 A. 矿产资源 B. 能源资源 C. 水资源 D. 气候资源
14图中所示工程, 主要分布在( ) 。 A. 珠江三角洲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西北内陆
解析:图示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坎儿井, 是汇集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利设施。 答案:13.C 14.D
33.下列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 A .台风 B.寒潮 C.滑坡 D.洪涝
34.水库可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修建水库对下列哪种灾害的减灾效果最明显( )
A .暴雨 B.寒潮 C.地震 D.滑坡
35.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判断,下列哪个季节发生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 A.冬季和秋季 B.春季和冬季 C .春季和秋季 D.春季和夏季 36. 近年来,我国一些山区滑坡现象有增多的趋势,直接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人口数量增加 C .工程建设增多,植被破坏严重D .位于东亚季风区 38.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 )
A .长江截流——夏季 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 C .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 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读表回答42-44题。
42. 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 南方地多水少
B. 南方地少水多
C. 北方地多水多 D. 北方地少水少
43. 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忆开工的巨大工程是( ) A. 长江三峡工程
B. 淮河治理工程
C. 南水北调工程
D. 黄河小浪底工程
44. 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江河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B. 水资源的利用率较高
C. 黄河、淮河、辽河三大流域最缺水 双选题
D.80%的地表径流集中在南方
47、防御暴雨洪涝灾害应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
A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B、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象 C 、修建水库 D、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48、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叙述正确的有( ) A 、地震发生时躲在桥梁底下 B、接到龙卷风警报时,关紧家中门窗 C 、遇到沙尘暴准备风镜、口罩 D、遇到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 49、我国以减少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的减灾工程有( ) A 、“三北防护林”工程 B、沿海防护林工程
C 、黄河流域天然林保护工程 D、长江流域天然林保护工程
2005年12月27日至2006年1月3日,受天文、水文和气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将出现一次特大咸潮,对珠海、中山、番禺和广州等地区的部分水厂供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水厂被迫停产。据此和下图判断50-52题
50、特大咸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B、气候干旱,径流量小 C 、正值大潮,海水涌入 D、工厂排放大量含盐废水 51、减轻咸潮对城市影响的有效措施有 ( )
A 、水厂取水口向河流上游移动B 、开放上游水库蓄水,增加河口径流量 C 、跨流域调水,保证城市供水D 、建立海水淡化厂,对含盐河水进行淡化 5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气候宜人,地形平坦 B、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C 、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 D、对外开放,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这些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我国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回答53~54题。
53、下列地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的是( ) A 内蒙古高原 B 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D 东北平原
54、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会增加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度的是 ( )
A .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B 开山挖矿,砍伐森林C 长江三角洲挖渠引水D 山区垦荒种粮 55.(2000年广东高考卷) 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
A .凌汛 B、地上河决口 C 、水土流失D 、干旱 56、下列与干旱灾害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 )
A 、风暴潮 B、台风C .泥石流 D 、寒潮 57、我国建设节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是( )
A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B、调整产业结构,关停高能耗企业 C 、广泛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D、加强管理,大力开发新能源
58、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正确叙述是 A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B .保护海洋环境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环节
C .海洋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不存在数量衰减问题,可放心大胆地利用 D .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5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A .地球上淡水储量占水体总量的3.47% B.淡水资源的主体是冰川,是目前人类重要的用水来源 C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D.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是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的场所 60、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正确的是
A 、在荒凉的山地陡坡开垦耕地 B 、在宜林荒坡植树造林 C 、农村新建居民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 D 、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规定合理的草场载畜量
61、人们在西双版纳建立了多层经济林,其意义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 ) A 、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地
62、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要采取的措施有
A 、限制石油化学工业发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C 、扩宽石油进口渠道D 、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回答63—65题。 63.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A .旱涝灾害频发 B.水土流失严重C .地面径流缺乏 D .用水需求量大 64.地下水漏斗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A .引发构造地震 B .引起地面沉降C .引起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D .引发风沙危害
65.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的正确途径有 A .停止开采地下水
B .人工降雨,增加水资源C .进行跨流域调水D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读“中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小麦和柑橘冻害的北界分别和我国哪些重要的地理界线大体一致(不包括新疆)? (2)指出图示区域小麦、柑橘冻害分布的共同特点。
(3)四川、重庆是我国柑橘的重要产区, 但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无冻害。其原因是什么? (4)说明北疆地区成为小麦严重冻害分布区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寒潮的影响。结合图示, 联系冬季风的风向及地形分布即可回答。
答案:(1)小麦冻害北界与经过长城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一致; 柑橘冻害北界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2)冻害程度随纬度增高而加重, 第三级阶梯是主要的冻害分布区。(3)四川、重庆受周围山地阻挡, 冷空气不易入侵。(4)纬度高; 距冬季风的源地近, 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 风力大
《寒潮与中国的资源、灾害》训练题
1. 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发生在夏半年的强冷空气B. 寒潮发生时全国气温都在5 ℃以下
C. 寒潮发生时往往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D. 寒潮只发生在长江流域以南 2.寒潮若在春秋季爆发, 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
①大风降温天气 ②扬沙、沙暴天气 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3.美国与中国相似, 也是北半球中纬度国家, 寒潮也是其经常遭受的气象灾害, 它能在美国长驱南下, 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还有( )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 洋流分布
5.这次天气系统活动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 。A. 沙尘暴 B.干旱 C. 泥石流 6.下列我国哪一地区一般不受这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 A. 山东半岛 B.
塔里木盆地 C.台湾岛 D. 青藏高原
7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在( ) 。
A. 夏秋季节 B. 春冬季节 C. 夏冬季节 D. 春秋季节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强寒潮对东北林区危害最大 ②寒潮是形成“倒春寒”天气的原因 ③寒潮对我国影响范围比台风小 ④寒潮可以净化大城市的空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反映出的寒潮益处是( ) 。
A. 高低纬热量交换B. 缓解冬季旱情C. 抑制有机质分解, 保持肥力D. 保持物种的繁茂
2011年2月10日, 内蒙古迎来兔年首次寒潮, 牙克石市最低气温降至零下40.5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此次寒潮对内蒙古的主要危害是( ) 。
①危害人及牲畜 ②危害冬小麦 ③电信、电力中断④交通受阻 ⑤海上翻船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D. 寒潮
4
12.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 。
A. 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的警报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 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时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13下列人类活动不能有效防御寒潮灾害的是( ) 。 A. 沿海渔民将渔船回港避风 B.出门多穿御寒衣物 C. 农田覆盖柴草 D.高速公路正常开放 14. 下列属于图中B 所示的是( ) 。 A. 铜矿、焦炭
B. 雷电、沙漠
C. 化肥、大米 D. 森林、海盐
15. 自从小浪底水库建成使用后, 黄河下游河段很少再出现断流现象。这表明水库的作用改变了水资源( ) 。 A. 利用的广泛性 B.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C. 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D.补给的循环性
读“世界四个大洲年径流总量图”, 完成第16~17题。
16. 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 但年径流量却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该洲( ) 。 A. 地形较平坦, 不利于储水 B.气候干燥, 降水总量小 C. 海岸线平直, 不利于水汽进入 D.植被稀少, 涵养水源少
17. 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 ) 。 A. 水资源总量不足 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
C. 水资源污染严重 D.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据此完成第9~10题。
9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原因是( ) 。 A. 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B. 气候干旱, 降水少 C. 灌溉农业发达
D.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高
10下列现象属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高度开发利用造成的是( ) 。
①河流上游河湖干涸, 荒漠面积扩大 ②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 ③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出现断流预警 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第9题,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区域特征就是干旱, 之所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 主要还是由于气候干时, 降水少。为了满足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的需要, 尽可能地利用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不是根本原因, 因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需水量更大, 但由于降水比较多, 所以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
其他
两个选项更不合理。第10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与西北地区高度用水无关, 河湖干涸、荒漠面积扩大出现在河流下游地区。 答案:9.B 10.C
11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 大量抽取地下水, 扩大灌溉面积
B. 大面积排干沼泽地, 扩大耕地面积 C. 在城市, 积极开展水的循环利用
D. 在降水丰沛的地区, 修建雨水收集设施 读图, 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所示工程, 主要是为了开发区域内的( ) 。 A. 矿产资源 B. 能源资源 C. 水资源 D. 气候资源
14图中所示工程, 主要分布在( ) 。 A. 珠江三角洲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西北内陆
解析:图示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坎儿井, 是汇集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利设施。 答案:13.C 14.D
33.下列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 A .台风 B.寒潮 C.滑坡 D.洪涝
34.水库可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修建水库对下列哪种灾害的减灾效果最明显( )
A .暴雨 B.寒潮 C.地震 D.滑坡
35.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判断,下列哪个季节发生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 A.冬季和秋季 B.春季和冬季 C .春季和秋季 D.春季和夏季 36. 近年来,我国一些山区滑坡现象有增多的趋势,直接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人口数量增加 C .工程建设增多,植被破坏严重D .位于东亚季风区 38.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 )
A .长江截流——夏季 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 C .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 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读表回答42-44题。
42. 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 南方地多水少
B. 南方地少水多
C. 北方地多水多 D. 北方地少水少
43. 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忆开工的巨大工程是( ) A. 长江三峡工程
B. 淮河治理工程
C. 南水北调工程
D. 黄河小浪底工程
44. 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江河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B. 水资源的利用率较高
C. 黄河、淮河、辽河三大流域最缺水 双选题
D.80%的地表径流集中在南方
47、防御暴雨洪涝灾害应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
A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B、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象 C 、修建水库 D、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48、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叙述正确的有( ) A 、地震发生时躲在桥梁底下 B、接到龙卷风警报时,关紧家中门窗 C 、遇到沙尘暴准备风镜、口罩 D、遇到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 49、我国以减少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的减灾工程有( ) A 、“三北防护林”工程 B、沿海防护林工程
C 、黄河流域天然林保护工程 D、长江流域天然林保护工程
2005年12月27日至2006年1月3日,受天文、水文和气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将出现一次特大咸潮,对珠海、中山、番禺和广州等地区的部分水厂供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水厂被迫停产。据此和下图判断50-52题
50、特大咸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B、气候干旱,径流量小 C 、正值大潮,海水涌入 D、工厂排放大量含盐废水 51、减轻咸潮对城市影响的有效措施有 ( )
A 、水厂取水口向河流上游移动B 、开放上游水库蓄水,增加河口径流量 C 、跨流域调水,保证城市供水D 、建立海水淡化厂,对含盐河水进行淡化 5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气候宜人,地形平坦 B、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C 、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 D、对外开放,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这些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我国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回答53~54题。
53、下列地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的是( ) A 内蒙古高原 B 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D 东北平原
54、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会增加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度的是 ( )
A .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B 开山挖矿,砍伐森林C 长江三角洲挖渠引水D 山区垦荒种粮 55.(2000年广东高考卷) 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
A .凌汛 B、地上河决口 C 、水土流失D 、干旱 56、下列与干旱灾害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 )
A 、风暴潮 B、台风C .泥石流 D 、寒潮 57、我国建设节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是( )
A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B、调整产业结构,关停高能耗企业 C 、广泛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D、加强管理,大力开发新能源
58、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正确叙述是 A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B .保护海洋环境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环节
C .海洋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不存在数量衰减问题,可放心大胆地利用 D .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5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A .地球上淡水储量占水体总量的3.47% B.淡水资源的主体是冰川,是目前人类重要的用水来源 C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D.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是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的场所 60、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正确的是
A 、在荒凉的山地陡坡开垦耕地 B 、在宜林荒坡植树造林 C 、农村新建居民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 D 、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规定合理的草场载畜量
61、人们在西双版纳建立了多层经济林,其意义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 ) A 、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地
62、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要采取的措施有
A 、限制石油化学工业发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C 、扩宽石油进口渠道D 、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回答63—65题。 63.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A .旱涝灾害频发 B.水土流失严重C .地面径流缺乏 D .用水需求量大 64.地下水漏斗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A .引发构造地震 B .引起地面沉降C .引起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D .引发风沙危害
65.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的正确途径有 A .停止开采地下水
B .人工降雨,增加水资源C .进行跨流域调水D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读“中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小麦和柑橘冻害的北界分别和我国哪些重要的地理界线大体一致(不包括新疆)? (2)指出图示区域小麦、柑橘冻害分布的共同特点。
(3)四川、重庆是我国柑橘的重要产区, 但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无冻害。其原因是什么? (4)说明北疆地区成为小麦严重冻害分布区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寒潮的影响。结合图示, 联系冬季风的风向及地形分布即可回答。
答案:(1)小麦冻害北界与经过长城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一致; 柑橘冻害北界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2)冻害程度随纬度增高而加重, 第三级阶梯是主要的冻害分布区。(3)四川、重庆受周围山地阻挡, 冷空气不易入侵。(4)纬度高; 距冬季风的源地近, 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 风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