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归纳重点字词。
2、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的意境。
3、学习了解“对面落笔”“白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 :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学习了解“对面落笔”“白描”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明亡后不仕。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功名耶落空,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张岱 《自题小像》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
(由张岱《自题小像》及名言引入,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对张岱的精神世界有所了解。)
二.诵读课文
1.师范读文章,请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句读、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小组推荐学生范读课文。
三.译读课文
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通译课文,并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提出疑问。 (请学生通译课文,并点出重点字词句。教师指导。如:绝、更、拏、拥、毳、雾凇、沆砀、焉得、白等)
四.品读课文
(一)、情感铺垫
张岱对西湖情有独钟,曾写过《西湖寻梦》,在《自序》中,他说“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真爱西湖者,舍我其谁?
请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课文探究
1、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A、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课文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
B、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C、“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2、课文是从那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三个角度:
(1)未有西湖时,概写: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介、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
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都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
小,再加上“痕”“点”“芥”“粒”等量词的使用,聊聊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补充白描手法的介绍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和神的描写方法。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那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作者与“客”都有着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彼此共鸣。连本无雅趣的舟子也受到了感染,仿佛若有所悟。
五、比较阅读: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人相互映照;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本课练习
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归纳重点字词。
2、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的意境。
3、学习了解“对面落笔”“白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 :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学习了解“对面落笔”“白描”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明亡后不仕。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功名耶落空,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张岱 《自题小像》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
(由张岱《自题小像》及名言引入,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对张岱的精神世界有所了解。)
二.诵读课文
1.师范读文章,请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句读、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小组推荐学生范读课文。
三.译读课文
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通译课文,并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提出疑问。 (请学生通译课文,并点出重点字词句。教师指导。如:绝、更、拏、拥、毳、雾凇、沆砀、焉得、白等)
四.品读课文
(一)、情感铺垫
张岱对西湖情有独钟,曾写过《西湖寻梦》,在《自序》中,他说“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真爱西湖者,舍我其谁?
请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课文探究
1、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A、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课文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
B、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C、“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2、课文是从那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三个角度:
(1)未有西湖时,概写: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介、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
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都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
小,再加上“痕”“点”“芥”“粒”等量词的使用,聊聊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补充白描手法的介绍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和神的描写方法。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那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作者与“客”都有着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彼此共鸣。连本无雅趣的舟子也受到了感染,仿佛若有所悟。
五、比较阅读: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人相互映照;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本课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