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孝张皇后,诚孝张皇后简介

诚孝张皇后朱高炽元配、宣宗朱瞻基之母明朝

人物简介: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永城(今河南永城高庄镇张大厂村)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

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皇后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张皇后崩逝,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人物生平

孝顺贤德

张皇后为指挥使张麒之女。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同时封张氏为燕世子妃。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又册为皇太子妃。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所以很得成祖与徐皇后的欢心。

朱高炽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因身体肥胖不善骑射,不得成祖喜爱。成祖最喜爱次子汉王朱高煦,觉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而且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深得成祖宠爱,成祖也很喜爱张氏这个儿媳妇,所以最后为了这些原因,才没有废太子。

洪熙中宫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张氏被册封为皇后,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 张氏被立为皇后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是位贤明的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便于洪熙元年(1425年)驾崩,享年四十八岁。

宣德太后

宣德元年(1426年),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封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 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时海内安宁祥泰,宣宗对母亲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有所进献,即便是微小物品,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两宫慈孝天下皆知。

宣德三年(1428年),张氏出游西苑,皇后皇妃在旁侍候,宣宗也亲自扶着车陪母亲登万岁山,并且奉酒拜寿,又过了一年后,张氏前往长、献二陵拜谒,献诗颁德。宣宗亲自配带弓箭,骑马在前引导,到达河桥时,又下马扶车。京畿百姓都夹道拜观,陵旁老幼也欢呼拜迎。见此情景,张氏回过头来对宣宗说道:“百姓拥戴君主,是因为君主能使他们安居乐业,皇帝应当将此牢记在心。”在返回途中,经过农家,张氏召来农家老妇询问一些生活及农活方面的事,并且赐与钱币。有的农家献上蔬菜酒浆等东西,张氏便取来赐给宣宗,还说:“这是农家的口味啊。”随行大臣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到行殿请求谒见,张氏对他们加以慰劳,并说:“你们是先朝旧人,要尽力辅助嗣君。”此后的一天,宣宗对杨士奇说:“皇太后拜谒二陵回来后,说起你们的办事能力时非常熟悉。她说,张辅虽是一名武臣,却通晓大义。蹇义忠厚小心,但办事优柔寡断。你呢,非常正直,说起话来直言不讳,先帝有时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听从你的建议,得以不做错事。还有三件事,当时先帝后悔没有听从你的意见。” 张氏对外戚很严格,其弟张升为人淳厚谨慎,但皇太后仍不许他参加商议国家大事。

宣宗宠爱孙贵妃,废皇后胡善祥改立孙贵妃为后,太后怜胡氏无过被废,一直非常照顾胡氏,常召她到清宁宫,在宴席时也命胡氏位居孙皇后之上。

正统摄政

宣德九年(1435年),宣宗驾崩,享年三十八岁。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宫中讹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张氏马上召集诸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群臣高呼万岁,流言才得以平息。朱祁镇即位为明英宗,遵宣宗遗诏,凡朝廷大政均奏请张氏而后行 ,并于二月戊申尊张氏为太皇太后。 大臣请求张氏垂帘听政,张氏说:“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

一天,张氏在便殿落座,英宗面西站立,召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礼部尚书胡濙入内,张氏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老臣了,如今皇帝年幼,望你们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将这五位老臣作为了正统政治的核心。张氏又特意召杨溥上前,说:“仁宗皇帝念卿忠诚,多次发出叹息,不想今天还能见到你。”杨溥感动而流泪,太后也流泪,左右的人也都很悲伤。 过了一会儿,又派人把太监王振叫来,王振跪在地上,张氏突然脸色一变,厉声喝道:“你侍候皇帝不循规矩,应当赐死!”身旁的女官们应声而起,将刀放在王振的脖子上,吓得王振浑身颤抖。这时,英宗和五大臣都跪下为王振讲情,张氏才饶了他。接着警告他说:“你们这种人,自古多误人国,皇帝年幼,哪里知道!现因皇帝和大臣为你讲情,且饶过你这一次,今后再犯,一定治罪不饶。” 此后,张氏时常派人到内阁询问政事,一旦得知有王振独断而未交内阁商议的,就马上派人召王振来责备他。 所以在张氏有生之年,王振一直无法真正擅政。

崩逝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张氏病重,召杨士奇、杨溥入宫,命宦官询问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没有办。杨士奇提出了三件事:其一,建庶人(建文帝朱允炆)虽死,但应当编修实录。其二,太宗曾下诏凡收藏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这条禁令应当解除。第三件事还未来得及上奏,张氏就已经崩逝。她在遗诏中勉励大臣辅助英宗实行仁政,语气十分诚恳淳厚。英宗为她上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十二月,张氏与仁宗合葬于献陵,附祭于太庙。

主要功绩

张氏在明代诸后中颇为精明能干。据史书记载,她平时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仁宗死后,每遇军国大事,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常询问宣宗处理朝政的情况,并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由于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忠实正派的大臣,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正统初年,王振虽有宠于英宗,却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保持稳定。

历史评价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宣皇晏驾,新主幼冲。王振以青宫旧侍,俨然自负顾命。其时三杨犹在位也。太后贤明,有汉马氏、宋高后风。

蔡东藩《明史演义》:王振用事,祸启英宗,太皇太后洞烛其奸,令女官拟刃于颈,其明智更不可及。乃帝臣乞请,不即加诛,大奸未去,贻误良多。至于慈躬大渐,垂询国事,士奇拟上三疏,仅呈其二,而未闻列振罪恶,力请严惩,是士奇之谋国,尚不太皇太后若也。明多贤后。若太皇太后张氏者,其尤为女中人杰乎?

《剑桥中国明代史》:宣德帝在短期患病后出人意外地死去,张太皇太后就领导了一个事实上的摄政团。她在朝廷中,不论在礼仪上和事实上都取得了最受人尊敬的地位。此外,在前一代皇帝统治时期,她作为皇太后已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政治的决策。

家族成员

父亲

张麒,官至京卫指挥使。永乐九年(1411年)追封彭城伯,明仁宗即位后进爵为侯,谥号恭靖。

配偶

明仁宗朱高炽

兄长

张昶,官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彭城伯。

张升,字叔晖。官至左都督掌左府事,封惠安伯。

儿子

明宣宗朱瞻基

史书记载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诚孝张皇后朱高炽元配、宣宗朱瞻基之母明朝

人物简介: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永城(今河南永城高庄镇张大厂村)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

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皇后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张皇后崩逝,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人物生平

孝顺贤德

张皇后为指挥使张麒之女。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同时封张氏为燕世子妃。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又册为皇太子妃。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所以很得成祖与徐皇后的欢心。

朱高炽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因身体肥胖不善骑射,不得成祖喜爱。成祖最喜爱次子汉王朱高煦,觉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而且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深得成祖宠爱,成祖也很喜爱张氏这个儿媳妇,所以最后为了这些原因,才没有废太子。

洪熙中宫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张氏被册封为皇后,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 张氏被立为皇后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是位贤明的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便于洪熙元年(1425年)驾崩,享年四十八岁。

宣德太后

宣德元年(1426年),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封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 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时海内安宁祥泰,宣宗对母亲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有所进献,即便是微小物品,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两宫慈孝天下皆知。

宣德三年(1428年),张氏出游西苑,皇后皇妃在旁侍候,宣宗也亲自扶着车陪母亲登万岁山,并且奉酒拜寿,又过了一年后,张氏前往长、献二陵拜谒,献诗颁德。宣宗亲自配带弓箭,骑马在前引导,到达河桥时,又下马扶车。京畿百姓都夹道拜观,陵旁老幼也欢呼拜迎。见此情景,张氏回过头来对宣宗说道:“百姓拥戴君主,是因为君主能使他们安居乐业,皇帝应当将此牢记在心。”在返回途中,经过农家,张氏召来农家老妇询问一些生活及农活方面的事,并且赐与钱币。有的农家献上蔬菜酒浆等东西,张氏便取来赐给宣宗,还说:“这是农家的口味啊。”随行大臣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到行殿请求谒见,张氏对他们加以慰劳,并说:“你们是先朝旧人,要尽力辅助嗣君。”此后的一天,宣宗对杨士奇说:“皇太后拜谒二陵回来后,说起你们的办事能力时非常熟悉。她说,张辅虽是一名武臣,却通晓大义。蹇义忠厚小心,但办事优柔寡断。你呢,非常正直,说起话来直言不讳,先帝有时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听从你的建议,得以不做错事。还有三件事,当时先帝后悔没有听从你的意见。” 张氏对外戚很严格,其弟张升为人淳厚谨慎,但皇太后仍不许他参加商议国家大事。

宣宗宠爱孙贵妃,废皇后胡善祥改立孙贵妃为后,太后怜胡氏无过被废,一直非常照顾胡氏,常召她到清宁宫,在宴席时也命胡氏位居孙皇后之上。

正统摄政

宣德九年(1435年),宣宗驾崩,享年三十八岁。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宫中讹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张氏马上召集诸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群臣高呼万岁,流言才得以平息。朱祁镇即位为明英宗,遵宣宗遗诏,凡朝廷大政均奏请张氏而后行 ,并于二月戊申尊张氏为太皇太后。 大臣请求张氏垂帘听政,张氏说:“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

一天,张氏在便殿落座,英宗面西站立,召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礼部尚书胡濙入内,张氏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老臣了,如今皇帝年幼,望你们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将这五位老臣作为了正统政治的核心。张氏又特意召杨溥上前,说:“仁宗皇帝念卿忠诚,多次发出叹息,不想今天还能见到你。”杨溥感动而流泪,太后也流泪,左右的人也都很悲伤。 过了一会儿,又派人把太监王振叫来,王振跪在地上,张氏突然脸色一变,厉声喝道:“你侍候皇帝不循规矩,应当赐死!”身旁的女官们应声而起,将刀放在王振的脖子上,吓得王振浑身颤抖。这时,英宗和五大臣都跪下为王振讲情,张氏才饶了他。接着警告他说:“你们这种人,自古多误人国,皇帝年幼,哪里知道!现因皇帝和大臣为你讲情,且饶过你这一次,今后再犯,一定治罪不饶。” 此后,张氏时常派人到内阁询问政事,一旦得知有王振独断而未交内阁商议的,就马上派人召王振来责备他。 所以在张氏有生之年,王振一直无法真正擅政。

崩逝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张氏病重,召杨士奇、杨溥入宫,命宦官询问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没有办。杨士奇提出了三件事:其一,建庶人(建文帝朱允炆)虽死,但应当编修实录。其二,太宗曾下诏凡收藏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这条禁令应当解除。第三件事还未来得及上奏,张氏就已经崩逝。她在遗诏中勉励大臣辅助英宗实行仁政,语气十分诚恳淳厚。英宗为她上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十二月,张氏与仁宗合葬于献陵,附祭于太庙。

主要功绩

张氏在明代诸后中颇为精明能干。据史书记载,她平时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仁宗死后,每遇军国大事,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常询问宣宗处理朝政的情况,并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由于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忠实正派的大臣,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正统初年,王振虽有宠于英宗,却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保持稳定。

历史评价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宣皇晏驾,新主幼冲。王振以青宫旧侍,俨然自负顾命。其时三杨犹在位也。太后贤明,有汉马氏、宋高后风。

蔡东藩《明史演义》:王振用事,祸启英宗,太皇太后洞烛其奸,令女官拟刃于颈,其明智更不可及。乃帝臣乞请,不即加诛,大奸未去,贻误良多。至于慈躬大渐,垂询国事,士奇拟上三疏,仅呈其二,而未闻列振罪恶,力请严惩,是士奇之谋国,尚不太皇太后若也。明多贤后。若太皇太后张氏者,其尤为女中人杰乎?

《剑桥中国明代史》:宣德帝在短期患病后出人意外地死去,张太皇太后就领导了一个事实上的摄政团。她在朝廷中,不论在礼仪上和事实上都取得了最受人尊敬的地位。此外,在前一代皇帝统治时期,她作为皇太后已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政治的决策。

家族成员

父亲

张麒,官至京卫指挥使。永乐九年(1411年)追封彭城伯,明仁宗即位后进爵为侯,谥号恭靖。

配偶

明仁宗朱高炽

兄长

张昶,官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彭城伯。

张升,字叔晖。官至左都督掌左府事,封惠安伯。

儿子

明宣宗朱瞻基

史书记载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相关内容

  • 历代皇后名称及封号大全
  • 历代皇后名称及封号大全 皇太后 名称由来 皇太后huángtàihòu [empressdowager]皇帝的母亲 皇太后是中国古代皇帝法定母亲的尊号.秦有无此称,未见纪载.自西汉起,历代沿称. [出处]:<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q ...

  • 圆明园中的田园风光及耕织文化_檀馨
  • 风景园林历史 LA History 圆明园中的田园风光及耕织文化 The Idyllic Landscape and Farming and Weaving Culture in Yuanmingyuan 檀 馨 / TAN Xin 摘 要:阐明圆明园在雍正登基以前,作为韬光养晦之地所具有的自然朴素 ...

  • 悲喜张皇后
  • 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二十七日,天启帝与张皇后合卺成婚.这一年,天启帝十七岁,但身材矮小,张皇后十五岁,却个高成熟. 张皇后喜欢读书,也爱写字,临摹颜体,书法秀劲.又选择聪明知书的宫女,给朗读唐诗宋词,长夜孤灯,静心学习.她还喜欢女红,用白绫制衣如鹤氅(chǎnɡ,外套)式,穿上礼佛敬香,宫中称 ...

  •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2.芦花荡_学案2
  • 芦花荡(学案)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感受老头子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 ...

  • 明孝宗朱祐樘与张皇后:一生只爱一个女人
  • 自古以来,皇帝广纳嫔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却只有一位皇后,他们是患难之交,也是知己良朋,一生琴瑟和谐,伉俪情深.但有人却说孝宗性无能,也有人说张皇后骄妒,其实只是无法接受这种一夫一妻制的特例而已. 少年老成的明孝宗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举贤任能,鼓励臣下 ...

  • 各代皇帝的谥号
  • 补充代各帝皇的谥号 清代 命天承天广:圣德神运肇纪功立仁孝极睿武毅钦安端文定业高皇帝 弘庙太祖号 天 聪:天应国弘德兴彰武温宽圣仁睿敬孝敏昭隆道显功定皇文 帝庙太宗号 (崇 )德 顺治 :体隆天运英钦睿文德大宏至仁功孝纯皇章帝 号世祖庙 康熙 :合弘天文武睿运恭俭宽哲孝敬裕诚功信德成仁大帝皇 庙圣号 ...

  • 形容惊慌的成语
  • 形容惊慌的成语 1.惊惶失色: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2.毛骨耸然:形容极度恐惧与惊慌. 3.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4.丧家之狗: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5.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6.丧魂失魄:失去了魂魄 ...

  • 唐肃宗李亨大事年表,肃宗李亨一生概述
  • 肃宗李亨 (公元711年-公元762年) 在位时间:公元756年-公元762年 曾用年号:至德.乾元.上元 谥号:不详 庙号:肃宗 安葬地:不详 公元711年,居玄宗第三子李亨出生. 公元738年,李亨因年长被立为太子.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公元755年,李亨在灵武60位,是为唐肃宗,奉唐 ...

  • 女人最经典的话语
  • 现在的人如果赞扬一个女子聪明,那一定是广义上的聪明,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若将时间倒退至封建帝王时代,女人的聪明劲儿就没什么“广义”可言了:能够博取男人欢心,并长期受宠,即为聪明。这种“聪明”,在红楼梦里的王夫人那儿,还有一个贴切的名字,叫狐媚子,晴雯之死,这是一宗罪。实际上,“红粉”们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