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磨溪X 井的应用
张君毅
摘要:磨溪X 井是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磨溪构造的一口评价井,处理井漏过程中出现漏喷复杂。为确保四开下部井段钻探作业能安全顺利实施,减少钻井液漏失,提高钻井时效,该井在下部井段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实施带压作业,有效控制井底压力,大大的降低了井控风险。随着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层钻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精细控压 安全密度窗口 井底ECD 负窗口
磨溪X 井是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磨溪构造的一口评价井,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四开Φ215.9mm 井眼裸眼段较长,从嘉陵江至筇竹寺组地层压力较高,且存在多个压力系统,井段油气显示层位多,普遍含硫化氢,常规钻井作业使用钻井液密度高。该井在215.9mm 井眼四开钻井作业中采用2.27g/cm3钻井液钻至栖一地层发生井漏,由于裸眼段上部嘉陵江存在异常高压,处理井漏过程中出现漏喷复杂。为确保四开下部井段钻探作业能安全顺利实施,减少钻井液漏失,提高钻井时效,该井在下部井段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
一、磨溪X 井基本情况介绍
1、嘉二2钻遇异常高压
用密度2.15 g/cm3钻进至井深3449.6m (嘉二2)发生溢流,关井套压由0↑12.1Mpa ,使用密度2.29g/cm3的压井液压井成功(该处分析为高压盐水含气层)。用密度2.29 g/cm3钻井液继续钻进,在井深3481.80m (嘉二2)发生气侵,全烃↑97.1771%, C1:↑94.5281%,提密度至2.30g/cm3后正常、恢复钻进。
2、栖一钻遇井漏
用密度2.27g/cm3钻进至井深4681.58m (栖一)发现井漏;循环观察,平均漏速30.0m 3/h。先后进行4次堵漏,然后采用密度2.20g/cm3钻进,漏速3.4m 3/h逐渐减小至停止。
二、精细控压钻进技术应用
1、目前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用途
(1)有助于穿越多套缝洞系统单元;提高钻井速度和水垂比;降低漏喷复杂事
故的发生,提高水平段的钻进能力、最大限度地裸露油气层,提高单井产能,延长油气井寿命。
(2)帮助实现缝洞型和缝-孔洞型单元组合井的开发。
(3)能大大降低压力敏感性储层钻井的井控风险,减少了泥浆漏失量,提高了生产时效,为最终实现地质目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磨溪X 井精细控压技术应用难点
(1)地层对压力敏感、压力系数高,现无法确定合理的安全密度窗口,寻找压力平衡点需探索。根据前期压力分析,确定的地层压力系数和漏失压力系数范围均较宽泛,地层压力系数范围在2.15~2.27之间,但暂无法确定准确的安全密度窗口,寻找压力平衡点需要现场摸索。
(2)栖霞组至筇竹寺组部分层段可能含硫化氢。根据邻井测试资料,栖霞组至筇竹寺组部分层段高含硫,特别是龙王庙地层属于高含硫地层,但前期循环排气过程中未发现硫化氢,而高磨地区传统高台组~筇竹寺的地层压力系数为1.68,控压钻井的井底当量密度远大于地层压力,因此控压钻井井段出硫化氢的可能性较小,但需要做好硫化氢的防范工作。
(3)四开裸眼段长,属于多压力系统,特别是嘉二含高压盐水层。控压钻井裸眼段长,上部嘉二属于高压气水侵,降低泥浆密度时可能出盐水影响泥浆性能,同时钻下部低压层时可能出现井漏,出现严重的负窗口。
(4)安全密度窗口窄,起钻难度大。该井安全密度窗口窄,无法正常附加钻井液密度后常规起钻作业,起钻可能出现溢流或井漏的状态。
3、现场技术应用
1)井口组合及地面流程
井口组合:
TF133/8"×95/8"-70套管头+TF95/8"×7"-70套管头+FS35-70/28-105四通+ FS35-70四通+2FZ35-70双闸板防喷器+ 35-70剪切闸板防喷器+FZ35-70单闸板+ FH35-35/70环形防喷器+FX35-17.5/35旋转控制头。
地面流程:
图1 精细控压钻井地面流程图
该套控压设备能够随时调整井口回压,实现井底压力的实时控制。
2)钻具组合
Φ215.9mm 钻头+Φ165.1mm 止回阀(2只)+Ф165.1mm 存储式井下压力计
+Φ165.1mm 无磁钻铤1根+Φ165.1mm 钻铤1根+Φ215mm 稳定器+Φ165.1mm 钻铤
1根+Φ165.1mm 旁通阀+Φ165.1mm 钻铤18根+Φ165.1mm 随钻震击器
×3.7m+Φ165.1mm 钻铤3根+Φ127mm 钻杆
为预防井下硫化氢风险,上部2000m 的127mm 钻杆采用防硫钻杆。
3)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
钻井液密度控制在2.15~2.20g/cm3,钻进控压在0~1Mpa ,同时根据实测地
层压力,调整钻井液密度和井口回压值,保持井底压力当量循环密度在合适的范
围内。
4)施工过程简述
采用密度2.20g/cm3的钾聚磺钻井液控压钻进至固井井深5175m ,结束精细
控压钻井作业。精细控压钻井作业期间共起下钻4次,发现1个油气显示层,在
井段4681.58~5175m ,全烃值最高47%,出口点火焰高0.5~6m。精细控压钻进
进尺493.2m ,累计纯钻时间427.2h ,平均机械钻速1.16m/h。精细控压钻进期间
通过严格控制钻井液密度及井口套压,确保了钻探作业安全顺利的实施,减少了
钻井液漏失,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实钻情况如下:
(1)精细控压第一趟钻(层位:栖一段~梁山组;井段:4681.58~4738.33m ;进尺:56.75m )
使用钻井液密度2.30g/cm3钻进,控压0.5~2MPa,逐渐降低钻井液密度至
2.20g/cm3,钻至4681.58m ,出口火焰高0.5~1.5m,此时井底ECD 约为2.29,说明地层压力系数大于2.29,使用2.20g/cm3密度的钻井液能够满足钻进条件。然后不控压钻进,地层一直微漏,出口火焰间断熄灭,停泵补偿回压2.5MPa 。钻至4691m ,打入15m 3密度2.2g/cm3随堵,当随堵出钻头时控压3.5MPa 循环堵漏,此时井底ECD 约为2.38,漏失钻井液0.7m 3, 漏速约为2m 3/h;钻至4732m 时,再次用随堵循环堵漏,控压6MPa ,此时井底ECD 约为2.44,漏失钻井液0.6m 3,漏速2.4m 3/h。
图2 控压循环堵漏井下压力情况
钻进至4738.33m ,由于钻时升高,准备起钻更换钻头,本次起钻先提密度至2.30g/cm3,短起至3445.17m ,静止观察12小时漏失7.9m 3,漏速0.6m 3/h,然后下钻至井底,循环无后效,说明密度2.30g/cm3的钻井液能够平衡地层压力并且液面基本稳定,满足常规起钻的要求。
表1 井底ECD 与漏速关系
综上所述,当井底ECD 分别为2.30、2.38、2.48时,地层一直在漏失钻井液。当ECD 为2.30时,微量漏失钻井液,静止观察无后效,说明地层压力系数为2.30,漏失压力系数小于2.30,确定该井段为负窗口作业;当ECD 增加至2.38时,漏速增大,但是没有恶性漏失的发生,说明经过堵漏过后地层承压能力有所提高地层,并且从恶性漏失变化为渗透性的漏失。
图3 钻进时井底ECD 保持在2.30左右
评价:如图3所示,采用2.20g/cm3密度的钻井液,保持井底ECD 约为2.30的微漏状态钻进能够实现安全钻井作业。
图4 第一趟钻井下压力曲线图
(2)精细控压第二趟钻(层位:梁山组~沧浪铺;井段:4738.33~4833.62m ;进尺:95.29m )
本趟钻调整钻井液密度2.30↓2.16 g/cm3后开始钻进,控压1.5MPa ,此时井底ECD 约为2.27,停泵补偿回压3.5MPa ,出口持续点火燃,焰高3~8m,此时井底ECD 约为2.25,钻至4833.62m ,地质分层已进入沧浪铺,起钻更换专用钻头。起钻前钻井液加重至2.30g/cm3,火焰自熄灭,短起至4253.25m 静止观察5小时后,下钻循环无后效,常规起钻。
评价:此趟钻钻进时井底ECD 约为2.25,此时液面平稳,判断地层漏失压力系数为2.25。
(3)精细控压第三趟钻(层位:沧浪铺~筇竹寺;井段:4833.62~4955.45m ;进尺:121.83m )
调整钻井液密度2.20 g/cm3开始钻进,控压0.5~1.0MPa,出口持续点火燃,焰高0.5~3m,此时井底ECD 约为2.30~2.31,停泵补偿回压3.5MPa ;11月7日9:30钻至4871m ,火焰熄灭,调整控压值为0,出口点火未燃,此时井底ECD 约为2.29,停泵不补压,无明显后效;11月10日22:10钻至4946m ,出口点火燃,停泵不补压,后效焰高0.5~1.0m,钻井期间地层微漏,漏速0.2m 3/h。钻进至4955.45m 进入筇竹寺。起钻前将钻井液密度加重至2.30g/cm3,未见漏失。
评价:说明上部漏层为应力裂缝型,地层压力系数在2.30左右波动。
(4)精细控压第四趟钻(层位:筇竹寺~灯影组;井段:4955.45~5175m ;进 尺:219.55m )
调整钻井液密度至2.20g/cm3开始钻进,钻至5020m 出口点火燃,焰高
0.5~3m,钻至5095m 火焰熄灭,由于筇竹寺砂页岩含量较多,所以钻进过程中一直渗漏,漏速0.3m 3/h。钻至5175m ,地质分层筇竹寺底5173m ,钻达固井井深,结束精细控压钻井作业。起钻前处理钻井液,调整密度至2.30~2.32g/cm3循环无漏失。
评价:当井内钻井液为2.30~2.32g/cm3时,井底ECD 约为2.40~2.42,说明地层承压能力再次提高。
4、成果分析
1)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原因:
(1)钻遇恶性漏失地层,常规堵漏处理困难,导致钻探作业无法进行;
(2)前期处理复杂过程中钻井液漏失量大,处理复杂时间较长;
(3)上部地层嘉二段含高压含水气层,降低密度易发生气水侵。
2)实现目标
(1)穿越易漏层段,实现钻探作业顺利进行;
(2)实现返出液体的含气量判断监控。一旦返出液体含气量超过15%,出口密度监测在仪器上就反映出失真状态,这可以作为后效和气侵的有效监控方式。
图5 控压钻井参数实时监控图
(2)减少了钻井液漏失量,节约了钻井成本,缩短了该井作业周期。精细控压钻进进尺493.2m ,累计纯钻时间427.2h ,平均机械钻速1.16m/h,控压钻井期间累计漏失钻井液仅80.8m 3。
表2 本井前期处理复杂统计
表3 控压钻进期间钻遇井漏统计
图6 控压钻井与常规钻井漏失量对比图
三、结论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实施带压作业,有效控制井底压力,大大的降低了井控风险。同时使用精细控压钻井设备,可以适当降低密度,根据液面变化适时控压,掌握井下情况,再根据实钻情况就能准确掌握井下地层压力系数情况。磨溪X 井是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成功应用的实例之一,随着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层钻井的有效方法。
浅析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磨溪X 井的应用
张君毅
摘要:磨溪X 井是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磨溪构造的一口评价井,处理井漏过程中出现漏喷复杂。为确保四开下部井段钻探作业能安全顺利实施,减少钻井液漏失,提高钻井时效,该井在下部井段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实施带压作业,有效控制井底压力,大大的降低了井控风险。随着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层钻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精细控压 安全密度窗口 井底ECD 负窗口
磨溪X 井是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磨溪构造的一口评价井,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四开Φ215.9mm 井眼裸眼段较长,从嘉陵江至筇竹寺组地层压力较高,且存在多个压力系统,井段油气显示层位多,普遍含硫化氢,常规钻井作业使用钻井液密度高。该井在215.9mm 井眼四开钻井作业中采用2.27g/cm3钻井液钻至栖一地层发生井漏,由于裸眼段上部嘉陵江存在异常高压,处理井漏过程中出现漏喷复杂。为确保四开下部井段钻探作业能安全顺利实施,减少钻井液漏失,提高钻井时效,该井在下部井段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
一、磨溪X 井基本情况介绍
1、嘉二2钻遇异常高压
用密度2.15 g/cm3钻进至井深3449.6m (嘉二2)发生溢流,关井套压由0↑12.1Mpa ,使用密度2.29g/cm3的压井液压井成功(该处分析为高压盐水含气层)。用密度2.29 g/cm3钻井液继续钻进,在井深3481.80m (嘉二2)发生气侵,全烃↑97.1771%, C1:↑94.5281%,提密度至2.30g/cm3后正常、恢复钻进。
2、栖一钻遇井漏
用密度2.27g/cm3钻进至井深4681.58m (栖一)发现井漏;循环观察,平均漏速30.0m 3/h。先后进行4次堵漏,然后采用密度2.20g/cm3钻进,漏速3.4m 3/h逐渐减小至停止。
二、精细控压钻进技术应用
1、目前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用途
(1)有助于穿越多套缝洞系统单元;提高钻井速度和水垂比;降低漏喷复杂事
故的发生,提高水平段的钻进能力、最大限度地裸露油气层,提高单井产能,延长油气井寿命。
(2)帮助实现缝洞型和缝-孔洞型单元组合井的开发。
(3)能大大降低压力敏感性储层钻井的井控风险,减少了泥浆漏失量,提高了生产时效,为最终实现地质目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磨溪X 井精细控压技术应用难点
(1)地层对压力敏感、压力系数高,现无法确定合理的安全密度窗口,寻找压力平衡点需探索。根据前期压力分析,确定的地层压力系数和漏失压力系数范围均较宽泛,地层压力系数范围在2.15~2.27之间,但暂无法确定准确的安全密度窗口,寻找压力平衡点需要现场摸索。
(2)栖霞组至筇竹寺组部分层段可能含硫化氢。根据邻井测试资料,栖霞组至筇竹寺组部分层段高含硫,特别是龙王庙地层属于高含硫地层,但前期循环排气过程中未发现硫化氢,而高磨地区传统高台组~筇竹寺的地层压力系数为1.68,控压钻井的井底当量密度远大于地层压力,因此控压钻井井段出硫化氢的可能性较小,但需要做好硫化氢的防范工作。
(3)四开裸眼段长,属于多压力系统,特别是嘉二含高压盐水层。控压钻井裸眼段长,上部嘉二属于高压气水侵,降低泥浆密度时可能出盐水影响泥浆性能,同时钻下部低压层时可能出现井漏,出现严重的负窗口。
(4)安全密度窗口窄,起钻难度大。该井安全密度窗口窄,无法正常附加钻井液密度后常规起钻作业,起钻可能出现溢流或井漏的状态。
3、现场技术应用
1)井口组合及地面流程
井口组合:
TF133/8"×95/8"-70套管头+TF95/8"×7"-70套管头+FS35-70/28-105四通+ FS35-70四通+2FZ35-70双闸板防喷器+ 35-70剪切闸板防喷器+FZ35-70单闸板+ FH35-35/70环形防喷器+FX35-17.5/35旋转控制头。
地面流程:
图1 精细控压钻井地面流程图
该套控压设备能够随时调整井口回压,实现井底压力的实时控制。
2)钻具组合
Φ215.9mm 钻头+Φ165.1mm 止回阀(2只)+Ф165.1mm 存储式井下压力计
+Φ165.1mm 无磁钻铤1根+Φ165.1mm 钻铤1根+Φ215mm 稳定器+Φ165.1mm 钻铤
1根+Φ165.1mm 旁通阀+Φ165.1mm 钻铤18根+Φ165.1mm 随钻震击器
×3.7m+Φ165.1mm 钻铤3根+Φ127mm 钻杆
为预防井下硫化氢风险,上部2000m 的127mm 钻杆采用防硫钻杆。
3)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
钻井液密度控制在2.15~2.20g/cm3,钻进控压在0~1Mpa ,同时根据实测地
层压力,调整钻井液密度和井口回压值,保持井底压力当量循环密度在合适的范
围内。
4)施工过程简述
采用密度2.20g/cm3的钾聚磺钻井液控压钻进至固井井深5175m ,结束精细
控压钻井作业。精细控压钻井作业期间共起下钻4次,发现1个油气显示层,在
井段4681.58~5175m ,全烃值最高47%,出口点火焰高0.5~6m。精细控压钻进
进尺493.2m ,累计纯钻时间427.2h ,平均机械钻速1.16m/h。精细控压钻进期间
通过严格控制钻井液密度及井口套压,确保了钻探作业安全顺利的实施,减少了
钻井液漏失,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实钻情况如下:
(1)精细控压第一趟钻(层位:栖一段~梁山组;井段:4681.58~4738.33m ;进尺:56.75m )
使用钻井液密度2.30g/cm3钻进,控压0.5~2MPa,逐渐降低钻井液密度至
2.20g/cm3,钻至4681.58m ,出口火焰高0.5~1.5m,此时井底ECD 约为2.29,说明地层压力系数大于2.29,使用2.20g/cm3密度的钻井液能够满足钻进条件。然后不控压钻进,地层一直微漏,出口火焰间断熄灭,停泵补偿回压2.5MPa 。钻至4691m ,打入15m 3密度2.2g/cm3随堵,当随堵出钻头时控压3.5MPa 循环堵漏,此时井底ECD 约为2.38,漏失钻井液0.7m 3, 漏速约为2m 3/h;钻至4732m 时,再次用随堵循环堵漏,控压6MPa ,此时井底ECD 约为2.44,漏失钻井液0.6m 3,漏速2.4m 3/h。
图2 控压循环堵漏井下压力情况
钻进至4738.33m ,由于钻时升高,准备起钻更换钻头,本次起钻先提密度至2.30g/cm3,短起至3445.17m ,静止观察12小时漏失7.9m 3,漏速0.6m 3/h,然后下钻至井底,循环无后效,说明密度2.30g/cm3的钻井液能够平衡地层压力并且液面基本稳定,满足常规起钻的要求。
表1 井底ECD 与漏速关系
综上所述,当井底ECD 分别为2.30、2.38、2.48时,地层一直在漏失钻井液。当ECD 为2.30时,微量漏失钻井液,静止观察无后效,说明地层压力系数为2.30,漏失压力系数小于2.30,确定该井段为负窗口作业;当ECD 增加至2.38时,漏速增大,但是没有恶性漏失的发生,说明经过堵漏过后地层承压能力有所提高地层,并且从恶性漏失变化为渗透性的漏失。
图3 钻进时井底ECD 保持在2.30左右
评价:如图3所示,采用2.20g/cm3密度的钻井液,保持井底ECD 约为2.30的微漏状态钻进能够实现安全钻井作业。
图4 第一趟钻井下压力曲线图
(2)精细控压第二趟钻(层位:梁山组~沧浪铺;井段:4738.33~4833.62m ;进尺:95.29m )
本趟钻调整钻井液密度2.30↓2.16 g/cm3后开始钻进,控压1.5MPa ,此时井底ECD 约为2.27,停泵补偿回压3.5MPa ,出口持续点火燃,焰高3~8m,此时井底ECD 约为2.25,钻至4833.62m ,地质分层已进入沧浪铺,起钻更换专用钻头。起钻前钻井液加重至2.30g/cm3,火焰自熄灭,短起至4253.25m 静止观察5小时后,下钻循环无后效,常规起钻。
评价:此趟钻钻进时井底ECD 约为2.25,此时液面平稳,判断地层漏失压力系数为2.25。
(3)精细控压第三趟钻(层位:沧浪铺~筇竹寺;井段:4833.62~4955.45m ;进尺:121.83m )
调整钻井液密度2.20 g/cm3开始钻进,控压0.5~1.0MPa,出口持续点火燃,焰高0.5~3m,此时井底ECD 约为2.30~2.31,停泵补偿回压3.5MPa ;11月7日9:30钻至4871m ,火焰熄灭,调整控压值为0,出口点火未燃,此时井底ECD 约为2.29,停泵不补压,无明显后效;11月10日22:10钻至4946m ,出口点火燃,停泵不补压,后效焰高0.5~1.0m,钻井期间地层微漏,漏速0.2m 3/h。钻进至4955.45m 进入筇竹寺。起钻前将钻井液密度加重至2.30g/cm3,未见漏失。
评价:说明上部漏层为应力裂缝型,地层压力系数在2.30左右波动。
(4)精细控压第四趟钻(层位:筇竹寺~灯影组;井段:4955.45~5175m ;进 尺:219.55m )
调整钻井液密度至2.20g/cm3开始钻进,钻至5020m 出口点火燃,焰高
0.5~3m,钻至5095m 火焰熄灭,由于筇竹寺砂页岩含量较多,所以钻进过程中一直渗漏,漏速0.3m 3/h。钻至5175m ,地质分层筇竹寺底5173m ,钻达固井井深,结束精细控压钻井作业。起钻前处理钻井液,调整密度至2.30~2.32g/cm3循环无漏失。
评价:当井内钻井液为2.30~2.32g/cm3时,井底ECD 约为2.40~2.42,说明地层承压能力再次提高。
4、成果分析
1)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原因:
(1)钻遇恶性漏失地层,常规堵漏处理困难,导致钻探作业无法进行;
(2)前期处理复杂过程中钻井液漏失量大,处理复杂时间较长;
(3)上部地层嘉二段含高压含水气层,降低密度易发生气水侵。
2)实现目标
(1)穿越易漏层段,实现钻探作业顺利进行;
(2)实现返出液体的含气量判断监控。一旦返出液体含气量超过15%,出口密度监测在仪器上就反映出失真状态,这可以作为后效和气侵的有效监控方式。
图5 控压钻井参数实时监控图
(2)减少了钻井液漏失量,节约了钻井成本,缩短了该井作业周期。精细控压钻进进尺493.2m ,累计纯钻时间427.2h ,平均机械钻速1.16m/h,控压钻井期间累计漏失钻井液仅80.8m 3。
表2 本井前期处理复杂统计
表3 控压钻进期间钻遇井漏统计
图6 控压钻井与常规钻井漏失量对比图
三、结论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实施带压作业,有效控制井底压力,大大的降低了井控风险。同时使用精细控压钻井设备,可以适当降低密度,根据液面变化适时控压,掌握井下情况,再根据实钻情况就能准确掌握井下地层压力系数情况。磨溪X 井是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成功应用的实例之一,随着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层钻井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