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大气边界层

边 界 层 气 象 学

    施婷婷 应用气象学院 气象楼804# [email protected]

边界层气象学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课程属性 : 专业课 学时/学分 : 51 / 3 预修课程 : 大气物理学、流体力学 成绩评定 :笔试(80%)+ 平时成绩(20%)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主要是研究大气边界层中的各种动力和物理过程。 大气边界层是指离地面1~2公里范围的大气层最底下 的一个薄层,它是大气与下垫面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 层次,它与天气、气候以及大气环境研究有非常密切 的关系。由于人类的生命和工程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发 生在这一层次内,所以大气边界层的研究又与工业、 农业、军事、交通、以及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紧密相关。

本课程重点介绍大气边界层物理最基本的内容, 包括大气边界层的特征,描述大气边界层的动力学方 程组,大气湍流理论,大气边界层的半经验相似理论、 定常与非定常条件下的边界层气象学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希望能够使学生掌握大气边界 层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将来从事天气、气 候、空气污染、环境工程、生态环境等研究工作打下 基础。

应 用:

- 天气、气候

天气预报(强天气过程:暴雨、沙尘暴、大风等)、 气候预测、边界层气候 ……

- 大气环境

污染预报与控制、城市规划、核事故、反恐防恐 人体健康、生态保护 ……

- 工程气象

航空航天、水陆交通、室内环境、风能利用、 大型建筑、防风林、化工设备、大型电站 ……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大气边界层 大气边界层,风与湍流,泰勒假说, 相似性参数,边界层厚度与结构  第二章 大气边界层湍流基础 平均场与湍流场,湍流基本统计量, 大气湍流谱,湍流通量与输送,大气湍能  第三章 大气边界层支配方程 基本方程,平均量方程,湍流脉动量方程, 湍流方差的预报方程,湍流通量的预报方程  第四章 定常大气边界层 近地层相似理论,全边界层相似理论, 谱相似,半经验理论在边界层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五章 非定常大气边界层 地表强迫引起非定常变化, 对流边界层, 稳定边界层  第六章 非均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 内边界层基础,粗糙度跃变对气流的影响, 地面热通量和温度跃变对气流的影响, 地形起伏对边界层的影响,城市边界层  第七章 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 (选择)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蒋维楣等:《边界层气象学基础》,南京大学出 版社,1994. 506pp Stull, R. B. ( 杨长新 译 ):《边界层气象学导 论》, 气象出版社, 1991. 738pp 赵鸣 编著:《大气边界层动力学》,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 350pp

第一章

大气边界层

1.1 

大气边界层基本概念 1.2 大气边界层厚度与结构 1.3 边界层气象学研究

第一章 大 气 边 界 层

1.1 大气边界层基本概念

1.1.1 大气边界层定义(重点掌握) 1.1.2 风与气流(重点掌握) 1.1.3 湍流输送(重点掌握) 1.1.4 泰勒假说(掌握) 1.1.5 相似性参数(了解) 1.1.6 虚温、位温与虚位温(了解)

地球大气垂直分层

外逸层:温度低,气体粒子 外逸 热层:空气电离状态,电报 中间层:垂直对流,最低92℃ 平流层:空气稀薄、平流、 飞机;15-35km臭氧 对流层:75%大气、90%水蒸 汽;云、雨、雪等

1.1 大气边界层 1. Atmospheric/Panetary boundary layer 位于大气圈与地球表面交界区,离地1—2km

平流层

对流层 ~ 10 km 边界层 1~2 km

2. 边界层理论的提出 Prandtl(1904)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两平板间气流速度: z du U u( z)  U  或者  h dz h

U

摩擦力(切应力):

du    dz

μ:分子粘性系数 ν(=μ/ρ):运动学粘性系数

u (z) ?

z

h

气流流进光滑平板,流体中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u0 u=0.99u0 u=0.99u0 u=0.99u0 边 界 层 厚 度

受到固体边界的阻力作用,邻近固体界面的一薄层 流体,因受摩擦影响,产生速度梯度,这一层叫做边界 层。通常边界层的上边界定义为:

u  0.99u

 摩擦力(粘滞)作用,速度上下不均,形成渐厚边界层  边界层里速度梯度造成相当大的摩擦力(切应力 )

3. 大气边界层(ABL)定义: (重点掌握) 大气边界层位于对流层的最底部,厚度为几百米到 几千米,由于直接与地面相贴而强烈受到分子粘性、湍流 摩擦、辐射增热、水汽交换、物质扩散各种作用和地形的 影响,它响应地面作用的时间尺度为1小时或更短。

1.1.2 风与气流

1. 平均风、波动、湍流

10 风速(m/s) 8 6 4 2 0

平均风速

4

波动

风速(m/s)

风速(m/s)

2 0 -2 -4

6

湍流

3 0 -3 -6

2. 平均与扰动:

7 风速(m/s)

平均风速与脉动风速

平均风

波+湍流

6 5 4 3 2 0 20 40

u′

u′ 脉动风

u u平均

u  u  u'

v  v  v'

u′

60 80 时间(秒) 100 120

草地三维风速图

w  w  w'

风速(m/s)

8 6 4 2 0 -2 -4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6:00 16:10 16:20 时间(2009-4-16) Ux-1s Uy-1s Uz-1s

平均风:明显的日变化 风速和风向及其相关边界层属性具有明显的垂直梯度 一般量级:水平风为米的量级 垂直风为毫米-米的量级 波动:有规则和一定的周期变化,形式多样,常见: 重力波、惯性波 湍流:大气边界层的主要运动形态,剪切和不稳定特性等, 湍流对大气边界层的发展和演变有关键作用。 大气湍流和波动叠加在平均场上,表现为风的起伏和扰动。

边界层与风速

1.1.3 湍流输送

1. 湍流、

湍涡、湍流谱

• 自然界中的流体运动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状态 层 流:平顺、光滑、清晰,没有掺混现象 湍 流(紊流、乱流):杂乱无章、看上去毫无规则

(Oke, 1987)

湍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不 利

- 湍流使飞行器阻力急剧增加 - 晴空湍流使飞机失事 - 湍流诱发振动式桥梁倒塌 - 血液湍流导致心脏杂音 - 消防湍流不利于灭火

有 利

- 杯中湍流有利于糖的溶解 - 化工湍流有利于化学反应 - 近地层湍流有利于污染扩散 - 云中湍流有利于云滴增长 - 大尺度湍流有利于天气变化

湍流级串:

湍流如何传递能量?

大涡旋套小涡旋, 速度有增; 小涡旋套微涡旋, 粘滞乃生。

L. F. 理查逊:

Big whorls have little whorls, Which feed on their velocity; And little whorls have lesser whorls, And so on to viscosity

大涡用动能哺育小涡, 小涡照此把儿女养活。 能量沿代代旋涡传递, 但终于耗散在粘滞里。

2. 湍流产生的能量来源

小尺度 (

水平和垂直风切变 热力不稳定性 地面粗糙度

中尺度 (10—1000km)

云形成过程中的潜热 释放 气流在地形、城市、 岛屿上方的流动 气流在具有明显特性 变化的下垫面上流 动,如陆-海风

大尺度 (>1000km)

由于太阳辐射加热造 成的纬向变化造成的 区域气流的水平不稳 定性

按照能量学的观点,大气湍流的存在和维 持有三大类型:

 机械的或地面粗糙度的影响  热力不稳定性 地表加热或冷却  水平和垂直风切变 密度界面上的开尔文-亥姆霍兹波

1.1.4 泰勒假说(波动冻结假说)

对湍流的观测,两种途径: 1)固定时间,选取多个空间位置 ——困难 2)固定位置,长期连续观测,如气象观测塔 ——较易

1.1.4 泰勒假说(波动冻结假说)

100m 10m/s 5℃ 湍涡

z y x z y x

10℃

5℃

10℃

湍涡

直径100m的湍涡,温差5℃

10秒后被10m/s风速吹至下风方

T  0.05 ℃/m xd

T T  U  xd t

一维空间温度的泰勒假说

T  0.5 ℃/s t

1.1.4 泰勒假说

出发点:定点长期观测较易、瞬时大范围观测较难。 Taylor (1938): 在湍涡发展的时间尺度大于其平移过传感器时间 的情况下,当湍流平移过传感器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凝固的。 这样,风速就可以把本来作为时间函数对湍流的测量变为相应 的空间上的测量。

6 u 5 4 3 2

6 5 4 3 2 u

时间变化的风速

t

空间变化的风速

x=ut

1.1.4 泰勒假说

对任一变量 ξ,当 而全导数

d  0 时,湍流凝固 dt

d      U V W dt t z y x

泰勒假说的一般形式:

     U V W z t x y

前提条件:各向同性、平稳湍流 湍涡变化极小,即湍强满

I x (

u

u

)  0.5

1.1.5 相似性参数

物理实验(风洞、水槽等)中,为保证得到正 确结果而且与实际大气系统可比较,则需要满足相 似性条件:  几何相似  运动学相似  动力学相似  热力学相似  边界条件相似

南京大学风洞试验(以北京芳古园小区为对象,相似比250:1)

1.1.5 相似性参数

气流相似(几何相似、运动学相似),那么作用于 各气流系统的各种作用力也要满足一定比例相似:

 雷诺数(Re)相似  罗斯贝数(Ro)相似  弗罗德数(Fr)相似(或理查逊数Ri相似)  普朗特数(Pr)相似  施密特数(Sc)相似

1.1.5 相似性参数

1. 雷诺数(Re)相似性

Re 

UL

惯性力 粘滞力

U:流速 L:特征线性尺度 v:运动学粘滞系数

高风速空气充分混合,湍流发展 粘滞力抑制不规则运动,抑制湍流 Re小(1)时,惯性力主导,气流呈湍流

1.1.5 相似性参数

2. 罗斯贝数(Ro)相似性

U Ro  fL

惯性力 柯氏力

f :柯氏参数 (地转偏向力)

Ro大柯氏加速度影响小,风切变(旋转所致)的影响 可不计。Ro趋向无穷大Ro自行满足 Ro≤1,柯氏力影响较大,地球旋转作用不可忽略

1.1.5 相似性参数

3. 弗罗德数(Fr)相似性

U2 Fr  gL

惯性力 g :重力加速度 重力

Fr大(>>1),重力影响小 Fr小(≈1或

1.1.6 位温、虚温、虚位温

1. 位温θ:气体从原有的压强与温度出发,绝热膨 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的温度。 Poisson方程

T0  P0    T P

0.286

0.286

T0、P0 :参考高度的温度、大气压 T、P :任一高度的温度、大气压

 P0    T   P

一级近似

θ、P0 :位温、基准大气压 (如100 kPa或地面气压) T、P :原有高度的温度、大气压

  T  g C p  z

g/Cp =0.0098 K m-1: 干绝热递减率的负值(9.8 ℃ km-1) z :100 kPa(或地面)以上的高度

2. 虚温 Tv :当气压不变时,与湿空气具有相同密度 的干空气所对应的温度。

e  Tv  T  1  0.378  P 

T :实测的温度

e、P :当时的水汽压、大气压

Tv > T

密度:水蒸汽 干空气

绝对温度T

虚温Tv

3. 虚位温 θ v :液态水比空气的密度大,这样,有 云的气块浮升就比相应的无云气块浮升要小,气块中 悬浮云滴的情况下,总是降低虚温的。对于饱和空气 而言(存在云的情况下),定义虚位温θv为:

 v    1  0.61 sat   L 

未饱和空气,虚位温θv为:

γ sat :气块的饱和水汽混合比 γL :液态水混合比

 v    1 0.61 

γ :未饱和

气块的水汽混合比

【例子】

[问题]:已知在90kPa处测得的温度为25℃,混合比为 20g/kg,求虚位温? [求解]:首先,求出位温,

  T 

 P0   P

0.286

 100   298.16     90 

0.286

 307.28K

因空气未饱和,可用下式求虚位温,

 v    1  0.61   307.28  1  0.61 0.020  311.03K

[讨论]:虚位温中考虑了湿度,本例中θv 比θ高 5 K, 在计算浮力时,不可忽略。

第一章 大 气 边 界 层

1.1 大气边界层基本概念

1.1.1 大气边界层定义(重点掌握) 1.1.2 风与气流(重点掌握) 1.1.3 湍流输送(重点掌握) 1.1.4 泰勒假说(掌握) 1.1.5 相似性参数(了解) 1.1.6 虚温、位温与虚位温(了解)

大气边界层(ABL)定义: (重点掌握) 大气边界层位于对流层的最底部,厚度为 几百米到几千米,由于直接与地面相贴而强烈受到分 子粘性、湍流摩擦、辐射增热、水汽交换、物质扩散 各种作用和地形的影响,它响应地面作用的时间尺度 为1小时或更短。 风与气流:(重点掌握) 平均风、波动、湍流;平均风、脉动风 湍流输送: (重点掌握) 能量级串(大湍涡小湍涡粘滞耗散) 能量来源(机械或地面粗糙度的影响、水平 或垂直风切变、热力不稳定性)

泰勒假说: (掌握) Taylor (1938): 在湍涡发展的时间尺度大于其平 移过传感器时间的情况下,当湍流平移过传感器时, 可以把它看成是凝固的。这样,风速就可以把本来作 为时间函数对湍流的测量变为相应的空间上的测量。

相似性参数:Re、Ro、Fr(了解) 虚位温(了解)

第一章 大气边界层

1.2 大气边界层的厚度与结构

1.2.1 大气边界层垂直分层结构 (重点掌握) 1.2.2 边界层发展的日变化 (重点掌握) 1.2.3 大气稳定度与ABL结构 (掌握) 1.2.4 地面影响与边界层结构 (了解)

1.2.1 大气边界层垂直分层结构

对流层顶

10 k

自由大气 高 度 1k ( 米 ) 100

云 层 夹卷层 逆温层底

Zi 大 气 边 界 层

混合层

z≤0.1 Zi 近 地 面 层

局地自由对流层 片流子层 (粗糙度层)

10 1 0

动量 热量 水分 物质 交换

近地面层特征

 高度:z ≤ 0.1 Zi,受下垫面的直接影响  风速、温度等气象要素场随高度剧烈变化 地面粗糙度小尺度湍流,地面增热热力对流  常通量层,各种湍流通量随高度几乎不变 该层以上,湍流通量逐渐减弱  风向随高度近乎不变,气流结构不受柯氏加速度影响

1.2.2

边界层发展的日变化

边界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点 (高压、小风、少云)

烟羽翻卷

虚位 温

风速

水汽

污染 物

1.2.2

边界层发展的日变化

边界层的发展具有明显

的日变化特点 (高压、小风、少云)

自由大气层 前夹卷层 残留层 稳定边界层

虚位温 夜间边界层的烟羽发展

1.2.2

边界层发展的日变化

边界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点 (高压、小风、少云)

--对流边界层--稳定边界层--中性边界层- 白天:对流边界层(混合层) 近地面层、混合层、夹卷层  夜间:稳定边界层 近地面层、稳定边界层、残留层(中性层结)  强风(>12m/s)或阴天条件:中性边界层

不稳定边界层结构及其流场图象。(引自Wyngaard, 1990)

盖帽逆温 上部稳定层结中 的波动及下部大 对流湍涡

稳定边界层结构及其流场图象。(引自Wyngaard, 1990) 湍流层较浅 层内存在显著平均梯 度,风速极值分布 湍涡尺度小,伴随叠加 重力波

1.2.3 大气稳定度与烟羽

高 度 温度 污染物浓度

a. 环链形:不稳定;湍流强,扩散迅速;白天晴朗小风或 地形起伏区。 b. 圆锥形:中性;水平垂直方向扩散均匀;平坦郊野大风 多云。

c. 扇形:稳定;湍流受抑,垂直扩散小,水平沿主导风向有一定 侧向扩散;夜间小风或凌晨强逆温。 d. 漫烟形(熏烟形、陷阱型):上稳、下不稳;下部烟羽充分扩 散,上部逆温顶盖;日出后,烟雾事件。 e. 屋脊形(上升型):上中(或不稳)、下稳;上部烟羽沿主风向 呈屋脊形扩散,下部边缘清晰;傍晚。

烟羽型

1. 环链形:不稳定;湍流强,扩散迅速;白天晴朗小风或 地形起伏区。 2. 圆锥形:中性;水平垂直方向扩散均匀;平坦郊野大风 多云。 3. 扇形:稳定;湍流受抑,垂直扩散小,水平沿主导风向 有一定侧向扩散;夜间小风或凌晨强逆温。 4. 漫烟形(熏烟形、陷阱型):上稳、下不稳;下部烟羽 充分扩散,上部逆温顶盖;日出后,烟雾事件。 5. 屋脊形(上升型):上中(或不稳)、下稳;上部烟羽沿主 风向呈屋脊形扩散,下部边缘清晰;傍晚。

1.2.4 地面影响与PBL结构(了解)

地面性质: 反照率、 辐射率、 粗糙度、 热传导率、 热容量、 渗透率、 植被阻抗 等 辐射平衡 动量通量 能量平衡 热量通量 地表粘滞 应力 湍流应力

边界层 结构 变化

水汽通量

1.3 边界层气象学研究

边界层和自由大气比较

气象现象与时空尺度

> 200km 台风 20km ~ 200km 低空急流 200m ~ 2m ~

小 尺 度 中 尺 度

2km ~ 20km 重力波、地形 Meso  尺度 20m ~ 200m 对流单体

边界层研究的主要方法:

理论研究、观测试验、数值模拟

不同时刻,大气边界层平均虚位温廓线

FA: ML: RL: SBL: SL: SCL: 自由大气层 混合层 残留层 稳定边界层 近地层 云下

S7

作业:请根据晴天小风天气情况下从S1-S6时刻的位温垂直廓线 变化,分析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日变化?

边 界 层 气 象 学

    施婷婷 应用气象学院 气象楼804# [email protected]

边界层气象学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课程属性 : 专业课 学时/学分 : 51 / 3 预修课程 : 大气物理学、流体力学 成绩评定 :笔试(80%)+ 平时成绩(20%)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主要是研究大气边界层中的各种动力和物理过程。 大气边界层是指离地面1~2公里范围的大气层最底下 的一个薄层,它是大气与下垫面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 层次,它与天气、气候以及大气环境研究有非常密切 的关系。由于人类的生命和工程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发 生在这一层次内,所以大气边界层的研究又与工业、 农业、军事、交通、以及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紧密相关。

本课程重点介绍大气边界层物理最基本的内容, 包括大气边界层的特征,描述大气边界层的动力学方 程组,大气湍流理论,大气边界层的半经验相似理论、 定常与非定常条件下的边界层气象学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希望能够使学生掌握大气边界 层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将来从事天气、气 候、空气污染、环境工程、生态环境等研究工作打下 基础。

应 用:

- 天气、气候

天气预报(强天气过程:暴雨、沙尘暴、大风等)、 气候预测、边界层气候 ……

- 大气环境

污染预报与控制、城市规划、核事故、反恐防恐 人体健康、生态保护 ……

- 工程气象

航空航天、水陆交通、室内环境、风能利用、 大型建筑、防风林、化工设备、大型电站 ……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大气边界层 大气边界层,风与湍流,泰勒假说, 相似性参数,边界层厚度与结构  第二章 大气边界层湍流基础 平均场与湍流场,湍流基本统计量, 大气湍流谱,湍流通量与输送,大气湍能  第三章 大气边界层支配方程 基本方程,平均量方程,湍流脉动量方程, 湍流方差的预报方程,湍流通量的预报方程  第四章 定常大气边界层 近地层相似理论,全边界层相似理论, 谱相似,半经验理论在边界层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五章 非定常大气边界层 地表强迫引起非定常变化, 对流边界层, 稳定边界层  第六章 非均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 内边界层基础,粗糙度跃变对气流的影响, 地面热通量和温度跃变对气流的影响, 地形起伏对边界层的影响,城市边界层  第七章 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 (选择)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蒋维楣等:《边界层气象学基础》,南京大学出 版社,1994. 506pp Stull, R. B. ( 杨长新 译 ):《边界层气象学导 论》, 气象出版社, 1991. 738pp 赵鸣 编著:《大气边界层动力学》,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 350pp

第一章

大气边界层

1.1 

大气边界层基本概念 1.2 大气边界层厚度与结构 1.3 边界层气象学研究

第一章 大 气 边 界 层

1.1 大气边界层基本概念

1.1.1 大气边界层定义(重点掌握) 1.1.2 风与气流(重点掌握) 1.1.3 湍流输送(重点掌握) 1.1.4 泰勒假说(掌握) 1.1.5 相似性参数(了解) 1.1.6 虚温、位温与虚位温(了解)

地球大气垂直分层

外逸层:温度低,气体粒子 外逸 热层:空气电离状态,电报 中间层:垂直对流,最低92℃ 平流层:空气稀薄、平流、 飞机;15-35km臭氧 对流层:75%大气、90%水蒸 汽;云、雨、雪等

1.1 大气边界层 1. Atmospheric/Panetary boundary layer 位于大气圈与地球表面交界区,离地1—2km

平流层

对流层 ~ 10 km 边界层 1~2 km

2. 边界层理论的提出 Prandtl(1904)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两平板间气流速度: z du U u( z)  U  或者  h dz h

U

摩擦力(切应力):

du    dz

μ:分子粘性系数 ν(=μ/ρ):运动学粘性系数

u (z) ?

z

h

气流流进光滑平板,流体中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u0 u=0.99u0 u=0.99u0 u=0.99u0 边 界 层 厚 度

受到固体边界的阻力作用,邻近固体界面的一薄层 流体,因受摩擦影响,产生速度梯度,这一层叫做边界 层。通常边界层的上边界定义为:

u  0.99u

 摩擦力(粘滞)作用,速度上下不均,形成渐厚边界层  边界层里速度梯度造成相当大的摩擦力(切应力 )

3. 大气边界层(ABL)定义: (重点掌握) 大气边界层位于对流层的最底部,厚度为几百米到 几千米,由于直接与地面相贴而强烈受到分子粘性、湍流 摩擦、辐射增热、水汽交换、物质扩散各种作用和地形的 影响,它响应地面作用的时间尺度为1小时或更短。

1.1.2 风与气流

1. 平均风、波动、湍流

10 风速(m/s) 8 6 4 2 0

平均风速

4

波动

风速(m/s)

风速(m/s)

2 0 -2 -4

6

湍流

3 0 -3 -6

2. 平均与扰动:

7 风速(m/s)

平均风速与脉动风速

平均风

波+湍流

6 5 4 3 2 0 20 40

u′

u′ 脉动风

u u平均

u  u  u'

v  v  v'

u′

60 80 时间(秒) 100 120

草地三维风速图

w  w  w'

风速(m/s)

8 6 4 2 0 -2 -4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6:00 16:10 16:20 时间(2009-4-16) Ux-1s Uy-1s Uz-1s

平均风:明显的日变化 风速和风向及其相关边界层属性具有明显的垂直梯度 一般量级:水平风为米的量级 垂直风为毫米-米的量级 波动:有规则和一定的周期变化,形式多样,常见: 重力波、惯性波 湍流:大气边界层的主要运动形态,剪切和不稳定特性等, 湍流对大气边界层的发展和演变有关键作用。 大气湍流和波动叠加在平均场上,表现为风的起伏和扰动。

边界层与风速

1.1.3 湍流输送

1. 湍流、

湍涡、湍流谱

• 自然界中的流体运动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状态 层 流:平顺、光滑、清晰,没有掺混现象 湍 流(紊流、乱流):杂乱无章、看上去毫无规则

(Oke, 1987)

湍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不 利

- 湍流使飞行器阻力急剧增加 - 晴空湍流使飞机失事 - 湍流诱发振动式桥梁倒塌 - 血液湍流导致心脏杂音 - 消防湍流不利于灭火

有 利

- 杯中湍流有利于糖的溶解 - 化工湍流有利于化学反应 - 近地层湍流有利于污染扩散 - 云中湍流有利于云滴增长 - 大尺度湍流有利于天气变化

湍流级串:

湍流如何传递能量?

大涡旋套小涡旋, 速度有增; 小涡旋套微涡旋, 粘滞乃生。

L. F. 理查逊:

Big whorls have little whorls, Which feed on their velocity; And little whorls have lesser whorls, And so on to viscosity

大涡用动能哺育小涡, 小涡照此把儿女养活。 能量沿代代旋涡传递, 但终于耗散在粘滞里。

2. 湍流产生的能量来源

小尺度 (

水平和垂直风切变 热力不稳定性 地面粗糙度

中尺度 (10—1000km)

云形成过程中的潜热 释放 气流在地形、城市、 岛屿上方的流动 气流在具有明显特性 变化的下垫面上流 动,如陆-海风

大尺度 (>1000km)

由于太阳辐射加热造 成的纬向变化造成的 区域气流的水平不稳 定性

按照能量学的观点,大气湍流的存在和维 持有三大类型:

 机械的或地面粗糙度的影响  热力不稳定性 地表加热或冷却  水平和垂直风切变 密度界面上的开尔文-亥姆霍兹波

1.1.4 泰勒假说(波动冻结假说)

对湍流的观测,两种途径: 1)固定时间,选取多个空间位置 ——困难 2)固定位置,长期连续观测,如气象观测塔 ——较易

1.1.4 泰勒假说(波动冻结假说)

100m 10m/s 5℃ 湍涡

z y x z y x

10℃

5℃

10℃

湍涡

直径100m的湍涡,温差5℃

10秒后被10m/s风速吹至下风方

T  0.05 ℃/m xd

T T  U  xd t

一维空间温度的泰勒假说

T  0.5 ℃/s t

1.1.4 泰勒假说

出发点:定点长期观测较易、瞬时大范围观测较难。 Taylor (1938): 在湍涡发展的时间尺度大于其平移过传感器时间 的情况下,当湍流平移过传感器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凝固的。 这样,风速就可以把本来作为时间函数对湍流的测量变为相应 的空间上的测量。

6 u 5 4 3 2

6 5 4 3 2 u

时间变化的风速

t

空间变化的风速

x=ut

1.1.4 泰勒假说

对任一变量 ξ,当 而全导数

d  0 时,湍流凝固 dt

d      U V W dt t z y x

泰勒假说的一般形式:

     U V W z t x y

前提条件:各向同性、平稳湍流 湍涡变化极小,即湍强满

I x (

u

u

)  0.5

1.1.5 相似性参数

物理实验(风洞、水槽等)中,为保证得到正 确结果而且与实际大气系统可比较,则需要满足相 似性条件:  几何相似  运动学相似  动力学相似  热力学相似  边界条件相似

南京大学风洞试验(以北京芳古园小区为对象,相似比250:1)

1.1.5 相似性参数

气流相似(几何相似、运动学相似),那么作用于 各气流系统的各种作用力也要满足一定比例相似:

 雷诺数(Re)相似  罗斯贝数(Ro)相似  弗罗德数(Fr)相似(或理查逊数Ri相似)  普朗特数(Pr)相似  施密特数(Sc)相似

1.1.5 相似性参数

1. 雷诺数(Re)相似性

Re 

UL

惯性力 粘滞力

U:流速 L:特征线性尺度 v:运动学粘滞系数

高风速空气充分混合,湍流发展 粘滞力抑制不规则运动,抑制湍流 Re小(1)时,惯性力主导,气流呈湍流

1.1.5 相似性参数

2. 罗斯贝数(Ro)相似性

U Ro  fL

惯性力 柯氏力

f :柯氏参数 (地转偏向力)

Ro大柯氏加速度影响小,风切变(旋转所致)的影响 可不计。Ro趋向无穷大Ro自行满足 Ro≤1,柯氏力影响较大,地球旋转作用不可忽略

1.1.5 相似性参数

3. 弗罗德数(Fr)相似性

U2 Fr  gL

惯性力 g :重力加速度 重力

Fr大(>>1),重力影响小 Fr小(≈1或

1.1.6 位温、虚温、虚位温

1. 位温θ:气体从原有的压强与温度出发,绝热膨 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的温度。 Poisson方程

T0  P0    T P

0.286

0.286

T0、P0 :参考高度的温度、大气压 T、P :任一高度的温度、大气压

 P0    T   P

一级近似

θ、P0 :位温、基准大气压 (如100 kPa或地面气压) T、P :原有高度的温度、大气压

  T  g C p  z

g/Cp =0.0098 K m-1: 干绝热递减率的负值(9.8 ℃ km-1) z :100 kPa(或地面)以上的高度

2. 虚温 Tv :当气压不变时,与湿空气具有相同密度 的干空气所对应的温度。

e  Tv  T  1  0.378  P 

T :实测的温度

e、P :当时的水汽压、大气压

Tv > T

密度:水蒸汽 干空气

绝对温度T

虚温Tv

3. 虚位温 θ v :液态水比空气的密度大,这样,有 云的气块浮升就比相应的无云气块浮升要小,气块中 悬浮云滴的情况下,总是降低虚温的。对于饱和空气 而言(存在云的情况下),定义虚位温θv为:

 v    1  0.61 sat   L 

未饱和空气,虚位温θv为:

γ sat :气块的饱和水汽混合比 γL :液态水混合比

 v    1 0.61 

γ :未饱和

气块的水汽混合比

【例子】

[问题]:已知在90kPa处测得的温度为25℃,混合比为 20g/kg,求虚位温? [求解]:首先,求出位温,

  T 

 P0   P

0.286

 100   298.16     90 

0.286

 307.28K

因空气未饱和,可用下式求虚位温,

 v    1  0.61   307.28  1  0.61 0.020  311.03K

[讨论]:虚位温中考虑了湿度,本例中θv 比θ高 5 K, 在计算浮力时,不可忽略。

第一章 大 气 边 界 层

1.1 大气边界层基本概念

1.1.1 大气边界层定义(重点掌握) 1.1.2 风与气流(重点掌握) 1.1.3 湍流输送(重点掌握) 1.1.4 泰勒假说(掌握) 1.1.5 相似性参数(了解) 1.1.6 虚温、位温与虚位温(了解)

大气边界层(ABL)定义: (重点掌握) 大气边界层位于对流层的最底部,厚度为 几百米到几千米,由于直接与地面相贴而强烈受到分 子粘性、湍流摩擦、辐射增热、水汽交换、物质扩散 各种作用和地形的影响,它响应地面作用的时间尺度 为1小时或更短。 风与气流:(重点掌握) 平均风、波动、湍流;平均风、脉动风 湍流输送: (重点掌握) 能量级串(大湍涡小湍涡粘滞耗散) 能量来源(机械或地面粗糙度的影响、水平 或垂直风切变、热力不稳定性)

泰勒假说: (掌握) Taylor (1938): 在湍涡发展的时间尺度大于其平 移过传感器时间的情况下,当湍流平移过传感器时, 可以把它看成是凝固的。这样,风速就可以把本来作 为时间函数对湍流的测量变为相应的空间上的测量。

相似性参数:Re、Ro、Fr(了解) 虚位温(了解)

第一章 大气边界层

1.2 大气边界层的厚度与结构

1.2.1 大气边界层垂直分层结构 (重点掌握) 1.2.2 边界层发展的日变化 (重点掌握) 1.2.3 大气稳定度与ABL结构 (掌握) 1.2.4 地面影响与边界层结构 (了解)

1.2.1 大气边界层垂直分层结构

对流层顶

10 k

自由大气 高 度 1k ( 米 ) 100

云 层 夹卷层 逆温层底

Zi 大 气 边 界 层

混合层

z≤0.1 Zi 近 地 面 层

局地自由对流层 片流子层 (粗糙度层)

10 1 0

动量 热量 水分 物质 交换

近地面层特征

 高度:z ≤ 0.1 Zi,受下垫面的直接影响  风速、温度等气象要素场随高度剧烈变化 地面粗糙度小尺度湍流,地面增热热力对流  常通量层,各种湍流通量随高度几乎不变 该层以上,湍流通量逐渐减弱  风向随高度近乎不变,气流结构不受柯氏加速度影响

1.2.2

边界层发展的日变化

边界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点 (高压、小风、少云)

烟羽翻卷

虚位 温

风速

水汽

污染 物

1.2.2

边界层发展的日变化

边界层的发展具有明显

的日变化特点 (高压、小风、少云)

自由大气层 前夹卷层 残留层 稳定边界层

虚位温 夜间边界层的烟羽发展

1.2.2

边界层发展的日变化

边界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点 (高压、小风、少云)

--对流边界层--稳定边界层--中性边界层- 白天:对流边界层(混合层) 近地面层、混合层、夹卷层  夜间:稳定边界层 近地面层、稳定边界层、残留层(中性层结)  强风(>12m/s)或阴天条件:中性边界层

不稳定边界层结构及其流场图象。(引自Wyngaard, 1990)

盖帽逆温 上部稳定层结中 的波动及下部大 对流湍涡

稳定边界层结构及其流场图象。(引自Wyngaard, 1990) 湍流层较浅 层内存在显著平均梯 度,风速极值分布 湍涡尺度小,伴随叠加 重力波

1.2.3 大气稳定度与烟羽

高 度 温度 污染物浓度

a. 环链形:不稳定;湍流强,扩散迅速;白天晴朗小风或 地形起伏区。 b. 圆锥形:中性;水平垂直方向扩散均匀;平坦郊野大风 多云。

c. 扇形:稳定;湍流受抑,垂直扩散小,水平沿主导风向有一定 侧向扩散;夜间小风或凌晨强逆温。 d. 漫烟形(熏烟形、陷阱型):上稳、下不稳;下部烟羽充分扩 散,上部逆温顶盖;日出后,烟雾事件。 e. 屋脊形(上升型):上中(或不稳)、下稳;上部烟羽沿主风向 呈屋脊形扩散,下部边缘清晰;傍晚。

烟羽型

1. 环链形:不稳定;湍流强,扩散迅速;白天晴朗小风或 地形起伏区。 2. 圆锥形:中性;水平垂直方向扩散均匀;平坦郊野大风 多云。 3. 扇形:稳定;湍流受抑,垂直扩散小,水平沿主导风向 有一定侧向扩散;夜间小风或凌晨强逆温。 4. 漫烟形(熏烟形、陷阱型):上稳、下不稳;下部烟羽 充分扩散,上部逆温顶盖;日出后,烟雾事件。 5. 屋脊形(上升型):上中(或不稳)、下稳;上部烟羽沿主 风向呈屋脊形扩散,下部边缘清晰;傍晚。

1.2.4 地面影响与PBL结构(了解)

地面性质: 反照率、 辐射率、 粗糙度、 热传导率、 热容量、 渗透率、 植被阻抗 等 辐射平衡 动量通量 能量平衡 热量通量 地表粘滞 应力 湍流应力

边界层 结构 变化

水汽通量

1.3 边界层气象学研究

边界层和自由大气比较

气象现象与时空尺度

> 200km 台风 20km ~ 200km 低空急流 200m ~ 2m ~

小 尺 度 中 尺 度

2km ~ 20km 重力波、地形 Meso  尺度 20m ~ 200m 对流单体

边界层研究的主要方法:

理论研究、观测试验、数值模拟

不同时刻,大气边界层平均虚位温廓线

FA: ML: RL: SBL: SL: SCL: 自由大气层 混合层 残留层 稳定边界层 近地层 云下

S7

作业:请根据晴天小风天气情况下从S1-S6时刻的位温垂直廓线 变化,分析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日变化?


相关内容

  • ch1偏微分方程第一章
  • 本课程要求 偏微分方程 主讲:赵志红 y 平时成绩占30分,期末考试占70分: y 每周周一交作业,由课代表课前收齐放到讲台上 y 答疑安排:双周周一晚7:00-9:00,学楼103 y E-mail: [email protected] 第一章 方程的导出及定解问题 的提法 y 基本概念 y 几个经 ...

  • 小组实验报告
  • 附件1: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实验 实验题目:贪吃蛇 一.分析题目要求 经过我们3人小组的讨论,最终确定了用C 语言写贪吃蛇的游戏. 首先,要想实现贪吃蛇就要有游戏界面:其次,还要有写贪吃蛇的设计思 路以及对于数据结构的操作:另外,还应该有游戏的规则实现以及界面的美化 等.因此,我们把这个 ...

  • 教材管理系统源程序
  • #include"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typedef struct information { char name[20]; char size[20]; cha ...

  • 示波器使用
  • GOS-620 20MHz 双轨迹示波器 使用说明书 82OSC62000M0 目 录 1. 概述..................................................................................................... ...

  • 示波器的原理和应用
  • 实验3-9 示波器的原理及应用 前言 示波器是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凡是随时间变化的各种电信号都可以用示波器来观察它们的波形,测量它们的相位.频率以及电流.电压的大小.因此一切可以转化为电量的非电信号都可以用示波器来观察.本实验主要是学习示波器的使用,利用示波器对电信号的波形进行观察,并对电信号的变化 ...

  • 大学实验 2 示波器的原理与应用 参考题
  • 实验 2 示波器的原理与应用 1.从 CH1 通道输入 1V .1KHz 正弦波,如何操作显示该信号波形? 提示:(1)按下按钮"A "使示波器处在显示波形工作方式(扫描方式) : (2)选择并打开通道(如 CH1 或 CH2): (3)调节相应通道的偏转因数(VOLTS/DIY ...

  • 示波器各按钮作用
  • 一.常见示波器面板功能键.钮的标示及作用 1.POWER(电源开关):接通或关断整机输入电源. 2.FOCUS(聚焦)和ASTIG(辅助聚焦):常为套轴电位器,用于调整波形的清晰度. 3.ROTATION(扫描轨迹旋转控制):调整此旋钮可以使光迹和座标水平线平行. 4.ILLUM(坐标刻度照明):用 ...

  • 后缀表达式计算
  • 后缀表达式计算: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class Stack; templateclass Node{ T info; Node*link; public: Node(T data=0,No ...

  • 实验53+数字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 实验53 数字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示波器是用于显示信号波形的仪器.示波器除了可以直接观测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外,还可以测量频率和相位差等参数,也可以定性观察信号的动态过程.它不仅能测量电学量,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感器将各种非电量,如速度.压力.应力.振动.浓度.声.磁.光.热等,变换成电学量来间接地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