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公益路上的大爱践行者——李彬
“ 维护受助人尊严,珍惜捐赠人信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尽我所能,为厚德公益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基金会李彬理事长带领全体理事在基金会成立大会上宣誓就职的誓词内容中的一段话,寥寥数十字,是李彬理事长对全社会作出的公开承诺,是李彬理事长从事公益慈善事业20多年来的初心,也是李彬理事长希望以透明、高效、严谨的工作理念开展慈善事业的“初衷”。
一、情系灾区灾民,开启公益慈善之路。
1992年8月,习水县多个乡镇遭遇了1958年大旱以来未遇的大旱,许多乡镇庄稼绝收,水库、河流因旱灾而干涸、断流,居住山区里的许多村民断粮断顿,生活无以为继,习水县委、县政府各级各部门深入灾区抗灾救灾,身为习水县马临水泥厂副总经理的李彬先生带领抗灾工作队深入永安、二里等乡镇一线参与抗灾救灾,当李彬走过崎岖的山路来到一户灾民家门前时,看见三个孩子在院落里玩耍,其中有一个6岁的孩子没有穿裤子,在院里欢快地玩着,李彬俯下身子问道:“孩子,你爸爸、妈妈的呢?”,稍大一点的孩子用清脆的声音答道:“爸爸两年前就出去打工去了,一直没回来,家里没吃的了,妈妈上山挖野菜去了,还没有回来„„”,李彬走进厨房,看到灶台上支着一个缺了口的锅,盛着野菜就着玉米面的黑呼呼的菜团,用手拿了一块试着吃下去,那难以下咽的味道一阵阵涌上胸口,李彬吃不下去了,
眼里的泪水一涌而出,跑到院落里大哭起来,看到孩子妈妈挖着野菜回来,一个穿着补丁衣服而又瘦弱的农村妇女,李彬拿出了身上仅有50元钱,那是他大半个月的工资收入,全部塞到了孩子妈妈手里,哽咽着说道:“钱不多,帮不了多少,买点粮食,让孩子们吃过饱”,说完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随后的几天里,太多的灾民家庭让李彬震憾了,灾后的一幕幕让李彬感受到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帮扶,心中萌发了公益慈善的念头,从这一刻起,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西南大旱和2014年习水8.11-8.16特大水灾等自然灾害事件,李彬积极奔走,慷慨解囊,全面参与抗灾救灾,二十多年来,以个人和企业名义捐赠现金和物资金额达120万元,用于灾区灾民生活保障和灾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启了一个企业家的公益慈善之路。
二、关注贫困学子,做大爱践行者。
那里二十年前8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时分,李彬忙完厂城的工作事务后准备下班回家,这时,身旁的办公室桌上电话响了起来,电话那边传来急促的声音道:“李总,你在家没,我这边有个孩子,家里父亲死了,母亲常年生病,一家人生活得很苦,孩子今年又考上大学了,没钱上学,你能帮一下忙吗……”,李彬听出来了,是乡里的一个领导打来的电话,是他们辖区内的一个学生考上大学无钱上学的事,未做任何考虑,立即回复道:“那好吧,今晚你领着孩子到我家里来一趟吧,我想看看这孩子”,电话那头欣喜地挂断了电话。入夜时分,乡里的领导领着孩子到了李彬
家里,孩子刚一坐下,李彬打量着孩子,身着白色衬衣和粗布裤子,一双解放鞋打着补丁,衣着虽然很旧,但是很干净,一双明亮但又带着忧郁的眼神打量着屋里的一切,看得出来,这孩子虽然很穷,但是很自立,乡里的领导向李彬着重讲道:“希望李总资助2000元钱,帮助解决一下孩子这一年的学习费用,家里无法供其上学,只有教育才能改变这孩子的人生命运……”,李彬听着孩子的身世,眼晴湿润了,说道:“孩子,你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我这儿有5000元钱,你拿去交学费,剩下的当做今年的生活费,明年再有什么困难,跟李叔叔讲……”,孩子接过手里的5000元钱,眼着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一刻,李彬深深地认识到,还有许多山区里的孩子因为家里穷上起学,人生的命运就从此被定格在那里,不行!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干部,虽然收入不多,但比起许多人来,已经不少了,应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一周后,李彬来到习水县一中,找到校方领导,希望校方领导提供一些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由本人每年拿2万元全出来成立专项助学金和奖学金,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奖励每年的高考文理科前三名,这一承诺,李彬就坚持了20年。
三、组建专业团队,共建大爱习水。
2014年8月11日夜,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习水河流域的多个乡镇,引发山洪泥石流推倒房屋,淹没庄稼,许多群众流离失所。洪灾洪灾发生后,习水社会各界发起爱心援助活动,各
行业企业家、普通群众、习水在外老乡纷纷踊跃捐款、捐物,在灾难面前,彰显了习水人爱国、爱家乡的乡梓情怀,李彬带领抗灾工作队第一时间到达大坡乡典礼坝村开展抗洪救灾,并前后奔走,号召各商会各成员企业积极参与抗灾救灾,两天之内,各成员企业和企业员工慷慨解囊,纷纷捐款捐物,迅速筹集了50余万元的资金和救灾物资运往灾区,在救灾现场,看到深圳壹基金、腾讯公益会、遵义善道社工服务队等县外爱心团队参与抗灾,被太多恕不相识的爱心感染了,救灾完成后,决定发起成立基金会,并将“厚德”作为基金会的名称和主要业务范围定位在习水,通过透明、严谨、高效、专业的基金会运营管理方式开展社会帮扶和救助工作,让更多的习水人关注公益、关心公益、投身公益,要让基金会成为“乐善好施,拯救世道人心,济贫扶弱”的中华传统文化践行者,要求厚德公益人要不忘初心、知恩感恩,扎根习水、服务习水,携手共建大爱习水。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公益、关心公益、投身公益。
基金会成来一年多来,李彬奔走于各级政府机关、各商会企业、劝导更多的企业家参与公益,正印证了李彬会长常常说的那句话:“我们做企业的不能只关注财务数据的增长,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一个企业的存在,绝不能仅仅以赚钱为唯一目的,企业家更应肩负社会责任,关爱弱势群体不单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企业的事,要让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让更多有大爱价值认同的人成为“益家人”,让基金会的公益事业成为大家的事业……”。
李彬倡导成立的厚德公益基金会正在成为一张“大爱习水”公益文化名片,奔走青山绿水间、展现黔山秀水间习水人的公益文化和大爱情怀。
后记:李彬、男、贵州习水人、现任习水企业家商会会长、贵州省厚德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从1992年至2014年来,每年不定额资助贫困学生(含大学生),捐助灾区灾民和孤寡老人,在习水一中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高考文理科前三名和贫困初高中学生,近20年来,以个人和企业名义捐赠贫困学生资金及学习生活用品金额达200多万元;2015年初,发起成立贵州省厚德公益基金会,共捐赠200万元注资基金会发起基金,每年企业向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以上现金用于贫困学子和孤儿、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救助,以个人名义每年向基金会捐赠4万元以上设立李彬奖学金计划,20多年的公益慈善捐助善举,抒写了一个企业家的良知、感恩、大爱和公益情怀。
行走在公益路上的大爱践行者——李彬
“ 维护受助人尊严,珍惜捐赠人信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尽我所能,为厚德公益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基金会李彬理事长带领全体理事在基金会成立大会上宣誓就职的誓词内容中的一段话,寥寥数十字,是李彬理事长对全社会作出的公开承诺,是李彬理事长从事公益慈善事业20多年来的初心,也是李彬理事长希望以透明、高效、严谨的工作理念开展慈善事业的“初衷”。
一、情系灾区灾民,开启公益慈善之路。
1992年8月,习水县多个乡镇遭遇了1958年大旱以来未遇的大旱,许多乡镇庄稼绝收,水库、河流因旱灾而干涸、断流,居住山区里的许多村民断粮断顿,生活无以为继,习水县委、县政府各级各部门深入灾区抗灾救灾,身为习水县马临水泥厂副总经理的李彬先生带领抗灾工作队深入永安、二里等乡镇一线参与抗灾救灾,当李彬走过崎岖的山路来到一户灾民家门前时,看见三个孩子在院落里玩耍,其中有一个6岁的孩子没有穿裤子,在院里欢快地玩着,李彬俯下身子问道:“孩子,你爸爸、妈妈的呢?”,稍大一点的孩子用清脆的声音答道:“爸爸两年前就出去打工去了,一直没回来,家里没吃的了,妈妈上山挖野菜去了,还没有回来„„”,李彬走进厨房,看到灶台上支着一个缺了口的锅,盛着野菜就着玉米面的黑呼呼的菜团,用手拿了一块试着吃下去,那难以下咽的味道一阵阵涌上胸口,李彬吃不下去了,
眼里的泪水一涌而出,跑到院落里大哭起来,看到孩子妈妈挖着野菜回来,一个穿着补丁衣服而又瘦弱的农村妇女,李彬拿出了身上仅有50元钱,那是他大半个月的工资收入,全部塞到了孩子妈妈手里,哽咽着说道:“钱不多,帮不了多少,买点粮食,让孩子们吃过饱”,说完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随后的几天里,太多的灾民家庭让李彬震憾了,灾后的一幕幕让李彬感受到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帮扶,心中萌发了公益慈善的念头,从这一刻起,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西南大旱和2014年习水8.11-8.16特大水灾等自然灾害事件,李彬积极奔走,慷慨解囊,全面参与抗灾救灾,二十多年来,以个人和企业名义捐赠现金和物资金额达120万元,用于灾区灾民生活保障和灾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启了一个企业家的公益慈善之路。
二、关注贫困学子,做大爱践行者。
那里二十年前8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时分,李彬忙完厂城的工作事务后准备下班回家,这时,身旁的办公室桌上电话响了起来,电话那边传来急促的声音道:“李总,你在家没,我这边有个孩子,家里父亲死了,母亲常年生病,一家人生活得很苦,孩子今年又考上大学了,没钱上学,你能帮一下忙吗……”,李彬听出来了,是乡里的一个领导打来的电话,是他们辖区内的一个学生考上大学无钱上学的事,未做任何考虑,立即回复道:“那好吧,今晚你领着孩子到我家里来一趟吧,我想看看这孩子”,电话那头欣喜地挂断了电话。入夜时分,乡里的领导领着孩子到了李彬
家里,孩子刚一坐下,李彬打量着孩子,身着白色衬衣和粗布裤子,一双解放鞋打着补丁,衣着虽然很旧,但是很干净,一双明亮但又带着忧郁的眼神打量着屋里的一切,看得出来,这孩子虽然很穷,但是很自立,乡里的领导向李彬着重讲道:“希望李总资助2000元钱,帮助解决一下孩子这一年的学习费用,家里无法供其上学,只有教育才能改变这孩子的人生命运……”,李彬听着孩子的身世,眼晴湿润了,说道:“孩子,你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我这儿有5000元钱,你拿去交学费,剩下的当做今年的生活费,明年再有什么困难,跟李叔叔讲……”,孩子接过手里的5000元钱,眼着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一刻,李彬深深地认识到,还有许多山区里的孩子因为家里穷上起学,人生的命运就从此被定格在那里,不行!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干部,虽然收入不多,但比起许多人来,已经不少了,应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一周后,李彬来到习水县一中,找到校方领导,希望校方领导提供一些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由本人每年拿2万元全出来成立专项助学金和奖学金,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奖励每年的高考文理科前三名,这一承诺,李彬就坚持了20年。
三、组建专业团队,共建大爱习水。
2014年8月11日夜,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习水河流域的多个乡镇,引发山洪泥石流推倒房屋,淹没庄稼,许多群众流离失所。洪灾洪灾发生后,习水社会各界发起爱心援助活动,各
行业企业家、普通群众、习水在外老乡纷纷踊跃捐款、捐物,在灾难面前,彰显了习水人爱国、爱家乡的乡梓情怀,李彬带领抗灾工作队第一时间到达大坡乡典礼坝村开展抗洪救灾,并前后奔走,号召各商会各成员企业积极参与抗灾救灾,两天之内,各成员企业和企业员工慷慨解囊,纷纷捐款捐物,迅速筹集了50余万元的资金和救灾物资运往灾区,在救灾现场,看到深圳壹基金、腾讯公益会、遵义善道社工服务队等县外爱心团队参与抗灾,被太多恕不相识的爱心感染了,救灾完成后,决定发起成立基金会,并将“厚德”作为基金会的名称和主要业务范围定位在习水,通过透明、严谨、高效、专业的基金会运营管理方式开展社会帮扶和救助工作,让更多的习水人关注公益、关心公益、投身公益,要让基金会成为“乐善好施,拯救世道人心,济贫扶弱”的中华传统文化践行者,要求厚德公益人要不忘初心、知恩感恩,扎根习水、服务习水,携手共建大爱习水。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公益、关心公益、投身公益。
基金会成来一年多来,李彬奔走于各级政府机关、各商会企业、劝导更多的企业家参与公益,正印证了李彬会长常常说的那句话:“我们做企业的不能只关注财务数据的增长,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一个企业的存在,绝不能仅仅以赚钱为唯一目的,企业家更应肩负社会责任,关爱弱势群体不单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企业的事,要让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让更多有大爱价值认同的人成为“益家人”,让基金会的公益事业成为大家的事业……”。
李彬倡导成立的厚德公益基金会正在成为一张“大爱习水”公益文化名片,奔走青山绿水间、展现黔山秀水间习水人的公益文化和大爱情怀。
后记:李彬、男、贵州习水人、现任习水企业家商会会长、贵州省厚德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从1992年至2014年来,每年不定额资助贫困学生(含大学生),捐助灾区灾民和孤寡老人,在习水一中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高考文理科前三名和贫困初高中学生,近20年来,以个人和企业名义捐赠贫困学生资金及学习生活用品金额达200多万元;2015年初,发起成立贵州省厚德公益基金会,共捐赠200万元注资基金会发起基金,每年企业向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以上现金用于贫困学子和孤儿、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救助,以个人名义每年向基金会捐赠4万元以上设立李彬奖学金计划,20多年的公益慈善捐助善举,抒写了一个企业家的良知、感恩、大爱和公益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