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层次读书法--阅读教学的好方法

广西马山县金钗镇中心小学(530000) 黄明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如何教会学生读书呢?我发现五层次读书法比较适合我们农村的孩子。

一、初读课文,圈点批注

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如何让学生主动进入阅读状态?我的做法是用生动的语言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如在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我这样设计导语:“歌手韩红在《天路》这首歌中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这首歌中的天路指的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为什么把这条铁路称为天路?建设者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读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大家就会明白。”这样的导语设计能让学生很快进入阅读状态。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书边动笔圈点批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方法。我一般是让学生圈生字、标自然段,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在旁边打个问号,给喜欢的地方画上波浪线,适当写上批注。有了这样的具体要求,学生就会用心地读课文。如在教学《儿童诗两首》时,学生都能按照上面的要求自主读书,并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旁边写上批注。有一个男生画了下面的句子:“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啊/飞到遥远的地方。”他还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了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表达了自己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作者还想飞到遥远的地方,这说明他向往自由。”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事实证明,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二、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有了第一层次的读书基础,学生都能指出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时教师不应急着解疑,而是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以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为了学生能读好课文,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的学生。我巡视辅导,对一些比较难读的句子,反复多练几遍,最后抽查学生。如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有些学生在初读课文后,不理解“势不可当”、“跌跌撞撞”这两个词的含义;有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有些学生不理解课文为什么以“桥”为课题。我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层次朗读水平的学生读带有“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的句子,请其他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境,联系上下文来评价谁读得比较好。在一次次读和评价中,学生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而后面两个比较难的问题,学生也同样是通过研读课文找到答案的。

三、自然流畅地读课文

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后,教师要提高读的要求。我一般这样要求学生:要读得像说话一样自然。这一环节要以指名读为主,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一些比较难把握感情的句子,老师要加以点拨,用引读、带读、范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读好课文。如《猴王出世》一文描写石猴生活状况的句子:“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学生难以读出石猴的顽皮可爱,我就用带读、范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了石猴生活的状况:自由自在,和其他动物和睦相处。

四、品读句段,指向文本重点句段

这个环节可以把读、悟推向高潮。品读重点句段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因文而异选择品读方法。我一般这样做:小组合作、讨论,找出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学生都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任务,因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老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这样更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及想象能力。在上《桥》这篇课文时,一学生指出从“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

去!’”可以体会到老汉不徇私情的品质,但是老汉太凶了。我就让他读出老汉的凶,但他读得不理想,我就用语言点拨:“谁能读得再凶些?让我们怕得不敢违抗?”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他们都读出了味道。我顺势问道:“为什么说老汉不徇私情?他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你是从文中的哪个地方知道的?”我把学生引到文章的末尾,从而揭示出文章到后面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的构思的妙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在理解的基础上,在交流学习成果时,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语气和语调,这是品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五、背读文段,加上动作和表情

课文中的很多句子都是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朗读的。在品读时,碰到这样的句段,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是以读为本的最高要求。这样做可以消除学生的倦怠,又能增加学生的积累,何乐而不为?我在上《杨氏之子》时,让学生上台表演孔君平和杨家儿子的对话,并加上动作和表情。学生在表演中背熟了课文。在上《半截蜡烛》时,我让学生扮演杰奎琳和少校,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把聪明机智、天真可爱的杰奎琳带到课堂,从而揭示出剧本的写作特点:通过对话刻画人物。

在课堂上落实好这五个层次的阅读要求,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语文难了。学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对语文的爱就会升温,就会更加自觉地读书。我们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一起融入文本,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广西马山县金钗镇中心小学(530000) 黄明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如何教会学生读书呢?我发现五层次读书法比较适合我们农村的孩子。

一、初读课文,圈点批注

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如何让学生主动进入阅读状态?我的做法是用生动的语言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如在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我这样设计导语:“歌手韩红在《天路》这首歌中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这首歌中的天路指的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为什么把这条铁路称为天路?建设者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读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大家就会明白。”这样的导语设计能让学生很快进入阅读状态。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书边动笔圈点批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方法。我一般是让学生圈生字、标自然段,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在旁边打个问号,给喜欢的地方画上波浪线,适当写上批注。有了这样的具体要求,学生就会用心地读课文。如在教学《儿童诗两首》时,学生都能按照上面的要求自主读书,并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旁边写上批注。有一个男生画了下面的句子:“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啊/飞到遥远的地方。”他还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了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表达了自己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作者还想飞到遥远的地方,这说明他向往自由。”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事实证明,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二、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有了第一层次的读书基础,学生都能指出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时教师不应急着解疑,而是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以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为了学生能读好课文,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的学生。我巡视辅导,对一些比较难读的句子,反复多练几遍,最后抽查学生。如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有些学生在初读课文后,不理解“势不可当”、“跌跌撞撞”这两个词的含义;有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有些学生不理解课文为什么以“桥”为课题。我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层次朗读水平的学生读带有“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的句子,请其他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境,联系上下文来评价谁读得比较好。在一次次读和评价中,学生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而后面两个比较难的问题,学生也同样是通过研读课文找到答案的。

三、自然流畅地读课文

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后,教师要提高读的要求。我一般这样要求学生:要读得像说话一样自然。这一环节要以指名读为主,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一些比较难把握感情的句子,老师要加以点拨,用引读、带读、范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读好课文。如《猴王出世》一文描写石猴生活状况的句子:“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学生难以读出石猴的顽皮可爱,我就用带读、范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了石猴生活的状况:自由自在,和其他动物和睦相处。

四、品读句段,指向文本重点句段

这个环节可以把读、悟推向高潮。品读重点句段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因文而异选择品读方法。我一般这样做:小组合作、讨论,找出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学生都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任务,因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老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这样更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及想象能力。在上《桥》这篇课文时,一学生指出从“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

去!’”可以体会到老汉不徇私情的品质,但是老汉太凶了。我就让他读出老汉的凶,但他读得不理想,我就用语言点拨:“谁能读得再凶些?让我们怕得不敢违抗?”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他们都读出了味道。我顺势问道:“为什么说老汉不徇私情?他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你是从文中的哪个地方知道的?”我把学生引到文章的末尾,从而揭示出文章到后面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的构思的妙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在理解的基础上,在交流学习成果时,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语气和语调,这是品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五、背读文段,加上动作和表情

课文中的很多句子都是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朗读的。在品读时,碰到这样的句段,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是以读为本的最高要求。这样做可以消除学生的倦怠,又能增加学生的积累,何乐而不为?我在上《杨氏之子》时,让学生上台表演孔君平和杨家儿子的对话,并加上动作和表情。学生在表演中背熟了课文。在上《半截蜡烛》时,我让学生扮演杰奎琳和少校,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把聪明机智、天真可爱的杰奎琳带到课堂,从而揭示出剧本的写作特点:通过对话刻画人物。

在课堂上落实好这五个层次的阅读要求,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语文难了。学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对语文的爱就会升温,就会更加自觉地读书。我们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一起融入文本,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相关内容

  • 五年级教学随笔
  • 五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梭头湾小学 李敏 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五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题型,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将是十分有益的. 如在学习比的应用时,有一道这样的题目:"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个 ...

  • 走在成长的路上
  • 走在成长的路上 --在2015年舞阳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工作会上的讲稿 2015年4月3日 张耀国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读书 从被动到主动,从不情愿到情愿,从不自觉到自觉,读书逐渐成了我们的一种惬意是生活方式. 这两年,因为加入了反思共同体,迫于"共同的任务",我不得放 ...

  • 夯实语文阅读教学.深化阅读教学内涵
  • [摘 要]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阅读 教学 语文 一 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需要在学习每一篇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 ...

  • 三年级阅读课教案
  • 三年级阅读课教案 课 题 1.学习背诵 课型 练习体会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一般的背诵方法,并明确背诵的 价值及重要性,能在阅读活动中不断积累. 课前准备 准备背诵古诗,想想背诵方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激趣 导入训练 1.组织古诗背诵活动. 2.交流背诵的好处. ...

  • 2016年小学教师读书计划
  • 2016年小学教师读书计划 1.2016年小学教师读书计划 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巴丹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的终点."营造书香校园,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 ...

  • 语文课型模式
  • 语文课型模式汇总 一.识字课的形式和课型结构 低年级识字课分两种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识字"中安排. (一)"识字"课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 2.看图会意识字. 3.转盘识字. (二)识字课的课型结构 1.指导看图: 指导学生先 ...

  • 课外阅读给语文教学插上翱翔的翅膀
  • 摘要: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指导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阅读动机.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给语文教学插上翱翔的翅膀.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提高 一.解读新课标,认识课外阅读 新 ...

  •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调研报告
  • 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教育家朱永新曾多次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 ...

  • 对话与阅读教学
  • 对话与阅读教学 "对话.平等对话.多重对话„„"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时尚用语,它们蕴涵新的教学理念,反映新的价值追求,提倡新的教学策略."对话"并不是高深理论.仅从字面上看,就可以揣摩它们是较为明确的教学行为--互为陈述.互为补充.互为启发.互为质疑.互为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