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廷和到张璁_嘉靖初年改革述论

!""#年$月

第+$卷第$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7,,?4&/>?43’?3)%,-.’&/,01-2345’463.7489%&’()!**#从杨廷和到张璁

———嘉靖初年改革述论

尹湘兵,孟广军

(韩山师范学院政史系,广东韩山F!G*#G)

[摘要]杨廷和、张璁在嘉靖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先后担任过内阁首辅。他们在执政期间,针对武宗弊政

进行改革,使正德以来积弊日深的政治出现了一线生机,并开明代中后期改革之先河。

[关键词]杨廷和;张璁;改革

[中图分类号]H!#I[文献标识码]J[文章编号]G**GD#KCC(!**#)*GD**I!D*F

杨廷和与张璁,都是在明朝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在嘉靖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先后担任过内阁首辅,成为赫赫有名的“权相”。但是对他们的评价,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却不一致:一个“足称救时宰相”,后因议礼不合,挂冠而去,天下惜之;一个“希宠干进”,结党报怨,排斥异己,为缙绅所侧目。今人的认识已不同于古人,但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企图把他们的改革主张与实践,放到明代中叶社会总体背景中,加以考察,以期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明朝自英宗主政以来,国势渐衰,历经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到明武宗统治的正德年间,已呈大厦将倾之势。

武宗“好逸乐”荒于政务,使明中叶以来的宦官用事问题更加严重。当时主持朝政的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是宦官掌权。正如时人所说:“近而京师,远而天下,皆曰两皇帝:朱皇帝,刘皇帝;又曰坐皇帝,立皇帝。谓陛下居皇帝之位,而刘瑾实系皇帝之权,陛下朱姓,朱皇帝;刘瑾刘姓,刘皇帝也。”(林俊《见素集》卷与之相适应的必然是政治上的极端腐败。高岱云:“刘瑾用事,贿赂公行,百官非赀入不得迁,且祸及。#)

(《鸿猷录》卷G!)故贪墨风炽,有司尤甚。”武宗后期,又宠信江彬,在其怂恿下,“恣游大同、宣府、延绥间多失

,车驾所经之处“市肆萧然,白昼闭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政”(《明史・杨廷和传》)(《明武宗外纪》)

正德间,土地兼并的现象更加严重,其中又主要表现为各类庄田的扩张。弘治初,京城附近“皇庄有五,共地万二千八百余顷,勋戚中官庄田三百三十有二,共地三万三千余顷”(《明史・食货志》)。到了正德时期,皇庄已发展到+*余处,“诸王、外戚请求及夺民田无算”。此外,宦官也在拼命地侵夺民(《明史・食货志》)

田、扩充庄田。故《明史・食货志》云:“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

政治腐败、土地兼并、赋役负担的沉重,迫使大量农民破产逃亡,最后不得不揭竿而起。在武宗统治的GE年间,全国就爆发了G!F次农民起义。另外,在明朝统治集团内部,又先后发生了朱蜫頴、朱宸濠的军事叛乱。这一切使明王朝的统治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困境。在农民起义的震荡中,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纷纷指责朝政腐败,要求改革。早在正德九年,杨廷和就提出了“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罢皇店,出西僧,省工作,减织造”等改革主张,遗憾的是,这些主张和要求犹如石沉大海,直至(《明史・杨廷和传》)

正德十六年,以武宗去世为契机,杨廷和终于揭开了改革的帷幕。

正嘉交替之际,内阁阁臣有杨廷和、梁储、毛纪、蒋冕等人,其中杨廷和为首辅。

杨廷和,字介夫,四川新都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正德二年入阁,专掌诰敕。正德七年至嘉靖三年任内[收稿日期]!**!B*CD$+

[作者简介]尹湘兵($CE#D),男,黑龙江友谊人,广东韩山师范学院政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尹湘兵等:从杨廷和到张璁%(

阁首辅,主持朝政。但他政治生涯的辉煌时期,则是在武宗去世之后。在此之前,武宗四处嬉游,又过分宠信宦官,杨廷和虽有首辅的地位,也难以有所作为。

明武宗朱厚照生前既未生子立嗣,又无同父兄弟,也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对此,杨廷和是早有准备的。当武宗刚刚病死于豹房,宦官谷大用等到内阁报信并与大学士“议所当立”,杨廷和举《皇明祖训》示之曰:“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明史・杨廷

杨廷和的迎立主张得到了张太后的赞同,于是便以武宗遗诏和太后懿旨的名义公布于天下。这个和传》)

入继武宗帝统的人物,就是后来的明世宗朱厚趈。显然,这一结果对杨廷和等元老大臣是十分有利的:第一,朱厚趈出生于藩王府,与宫中宦官及豹房近幸没有任何瓜葛,左右群小一时难以兴风作浪,这对于提高内阁的权威和地位,无疑是有利的。第二,朱厚趈年仅!"岁,尚处“冲龄”,易为元老重臣所控制。总之,明武宗的去世,对久欲改良朝政的杨廷和来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从武宗去世到朱厚趈即皇帝位,前后#$天。在这#$天中,杨廷和先以武宗遗诏,革皇店及军门办事官校悉还卫;哈密、土鲁番、佛郎机诸贡使皆给赏遣还国;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乐人、南京快马船,诸非常例者,一切罢遣;又以遗诏释南京逮系囚,放遣四方进献女子;停京师不急工务;收宣府行宫金宝归诸内府。接着又以太后懿旨的名义,将诱导武宗四处嬉游的幸臣边将江彬、神周、李琮等逮下诏狱。一时中外相庆。杨廷和也由此声望日隆,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

四月二十二日,朱厚趈正式即位,颁布了杨廷和起草的新君《即位诏》,诏书长达万言,开兴革条例

涉及政治、经济、司法等各个方面,并以此为纲领对武宗弊政进行全面改革。其主要内容有:%&余款,

(一)打击宦官势力

打击宦官势力,严惩豹房近幸,清除相关弊政,是杨廷和改革活动的轴心。对此,《即位诏》序说得十分清楚:“惟吾皇兄大行皇帝运抚盈成,业承煦洽,励精虽切,化理未孚,中遭权奸,曲为蒙蔽,潜弄政柄,大播凶威。”(《明世宗实录》卷’)显然,杨廷和是把宦官专权、佞幸乱政作为改革活动中最重要问题而提出并强调加以解决的。由此决定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因此,世宗刚刚即位,杨廷和便拟旨将谷大用等宦官遣往南京孝陵司香,又逮捕了武宗年间作恶多端的太监,其中包括张锐、张雄、张忠、于经等人。接着将江彬、钱宁、神周、李琮按律处死。此外,杨廷和还以诏书的形式下令,对武宗统治时期派出管理皇庄、京仓、城门税的宦官“照弘治初年例,查奏取回”;差出取佛、买办、织造、烧造以及新添分守、守备内臣“诏书到日即便回京”;对于尚未撤回的宦官,令其不得干预地方之权限。这些措施的实行,削弱了宦官集团的力量,减轻了宦官势力对朝政的影响,为改革的推行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二)开通言路

与宦官干政、佞幸擅权的同时,弘治年间“言路大开”的生动局面逐步消失。许多敢于谏诤的大臣,尤其是言官,遭到无理处罚,甚至逮捕流放,这就进一步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因此杨廷和利用武宗去世后,世宗以藩王世子入继大统的有利条件,对正德年间因“忠直谏诤”及“忤旨自陈致仕”的官员,予以彻底平反,不仅官复原职,而且还酌情升用,以达到鼓励官员忠于职守和进一步开通言路的目的。同时强调:“给事中、御史,职当言路。今后凡朝政得失,天下军民利病,许直言无隐。”(《明世宗实录》卷!)事实证明,以上措施确实收到了预期效果。嘉靖初年,朝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评议朝政;但另一面却出现了“渐多以意气用事”的现象,从而开了明代党争之先河。(赵翼《廿二史杂记》卷(")

(三)整顿司法

武宗统治时期的封建司法遭到了严重破坏。这表现在:一是破坏祖宗成法。比如“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明史・刘瑾传》)刘瑾被清除后,虽有所匡正,但“条例增添太繁”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二是有法不依,刑讯逼供。对此,杨廷和在《即位诏》中说得更为具体:“法司、锦衣卫见监罪囚中间,或锻炼成狱,或拘泥文案,多有枉抑。”针对上述弊端,杨廷和以诏书(《明世宗实录》卷))

的形式下令,“除弘治十三年三月初三日以前,曾经多官奉诏议准通行条例照旧遵行外,以后新添者悉皆革去。”同时在司法审判方面强调:“凡问囚犯,今后一依《大明律》科断,不许深文妄引参(《明世宗实录》卷!)

(《明世宗实录》卷!)语滥及无辜。其有奉旨推问者,必须经由大理寺审录,毋得径自参奏,致有枉人。”显然,

杨廷和从严格司法审判依据、程序入手的实质在于,强化法司在司法审判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遏制皇权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卷对封建司法的破坏。

(四)裁减冗员、减轻剥削

正德末年的财政形势和阶级斗争形势也十分险恶,诚如杨廷和所言:“各处地方,水旱相仍,灾异迭见,岁赋钱粮,小民拖欠。各边军士奏请饷需,殆无虚日。欲征之于民而脂膏已竭,欲取之于官而帑藏已空。其畿内州县及山东、河南、陕西盗贼,千百成群,白昼劫掠。若不早图拯救,厚赐宽恤,则将来事势大有可忧者。”为了扭转财政亏空的严重局面,缓和阶级矛盾,首先采取了裁减冗员冗食之费的(《明通鉴》卷#$)

措施,共裁革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万人,减漕粮"(!%)万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这项措施最切中时弊。史载:“诸失职之徒衔廷和次骨,廷和入朝有挟白刃

(《明史・杨廷和传》)伺舆旁者。事闻,诏以营卒百人卫出入。”

杨廷和在减轻劳动人民负担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即位诏》规定,正德十五年十二月以前,各处实征的税粮、马草、丝绢及屯田、庄田、皇庄子粒等项,尽数蠲免。(《明世宗实录》卷"()))各地失业流民准许还籍,免赋役一年。(!)令科道官监督地方征米,“不许额外多收,重困小民”。这表明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明朝统治者不得不在封建剥削方面有所让步,尽管十分有限,但在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社会生产方面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杨廷和等首先是站在官僚集团的立场上,从打击宦官和豹房近幸、开通言路入手,以强化官僚集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曲折地反映了正德时期官僚集团与宦官集团的矛盾与斗争。另一方面,杨廷和也采取了裁减冗员、去奢省费、减轻剥削等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因而杨廷和改革活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杨廷和致仕后,明世宗开始逐步重用张璁、桂萼等议礼诸臣。

张璁,浙江永嘉人,中产家庭出身,而后七试春官不第,“筑罗山书院于姚溪,聚徒众)#岁举于乡试,

于其中,与讲治经术,傍析时务”(《明史・张孚传》)。显然他的政治志向并没有因为科场上的屡屡失败而泯灭。正德十六年,他再试春官,终于中二甲进士,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后因议大礼附合世宗而平步青云,于嘉靖三年被破格提拔为翰林学士,嘉靖六年升礼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并署都察院事,嘉靖八年即为首辅,主持朝政。

桂萼,江西安仁人,他曾回忆自己的身世说:“臣世出农家,幼承父训,习闻勤俭服役孝友力田之事。”(《明经世文编》卷"’$)显然他的经济地位并不高。正德六年中进士,而后三仕县令,“尝亲历田野”政绩颇佳。

(《明史・桂萼传》)但由于他“性刚使气,屡忤上官”,仕途并不美妙。嘉靖初年任南京刑部主事,因议礼受到世

宗的宠信。嘉靖三年升为翰林学士,嘉靖六年升为吏部尚书,嘉靖八年为武英殿大学士。

与此同时,席书、方献夫、霍韬也分别受到重用。

上述成员多系中小地主家庭出身的中下级官吏和青年进士,正如有的同志指出,他们有别于朝廷大官和几代元老,因而在政治上保持一定的锐气。不管这批人抱着怎样的目的,但他们大都具有政治上追求改革的思想*"+。此外,他们与朝中各派势力没有瓜葛,这是他们以议礼为契机,受知于明世宗的主要原因。他也的确对张璁等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曾对张璁说:“卿率众以严,持身以正,嘉靖之成治,卿其懋之。”张璁也深感责任重大,他对桂萼、方献夫、霍韬等人说:“吾辈居此要职,若不能平其心思,公其好恶,各修本职,以收治平之成,是负吾君,获罪于天下也。”(《明世宗实录》卷&"、&))

为了实现治平之成,他们“修举废坠”,锐意改革。

(一)整顿吏治

这个时期改革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吏治的整顿方面。正德以来,随着政治的腐败,吏治也相应地败坏,如张璁所言:“顷来部院诸臣,有志者难行,无志者听令,是部院为内阁之府库矣。今之监司,苞苴公行,称为常例,簠簋不饰,恬然成风,是监司又为部院之府库矣%抚字心劳,指为拙政,善事上官,率与荐名,郡县又为监司之府库矣。如之何民不穷且盗耶,”如何扭转这种吏治腐败的局面,(《明世宗实录》卷&"、&))

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呢,对此,张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曰:唯才所宜、多方选人。如何识别和选拔人才,是改善吏治的前提和条件。对此张璁非常重视。他

第!期尹湘兵等:从杨廷和到张璁$+指出,所谓人才,必须具有“爱民之诚,守己之操,处世之才。”同时强调,在选拔人才过程中一定要重能

(《明经世文编》卷!"")力,不要资格,因为“资格可以待庸流,不可以待才俊”。那么如何选拔人才呢#张璁在入

阁后提出奏议:一是“试令内阁得人,责之以择九卿;九卿得人,责之以择监司;监司得人,责之以择守令;守令得人,则匹夫匹妇皆被其泽”;二是唯才所宜,扩大选官范围,“天下不无遗才,合谊(《明世宗实录》卷$!)

(《明经世文编》卷!"")遵复旧制,……但有文学才行出众者,许大臣言官论荐”。张璁的用人主张对明世宗产

生了重要影响。一次礼部尚书方献夫曾建议多取进士五六百人,以补知县之缺。世宗认为还不够宽,主张应“进士、举人、监生并用”。(《玉堂丛话》卷%)张璁这种不拘资格、多方选人的原则是很可贵的。张璁等议礼派掌权后,确实选用了一大批文臣武将。

二曰:严考课、明赏罚。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官吏的实绩,提高办事效率,张璁提出了严密的“考核”办法。即每年令巡按御史及按察司官,按“八计”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然后上报吏部查实,根据实绩分为上中下三考,“三载俱下者,黜之。九载俱上考者,受显擢。……六载俱上考受次擢,……三载俱上考者,加其品秩服色。”整顿吏治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正如《明书》所说:“孚敬复请慎选岁荐诸生,与进士举子三途并用。一切考核课成,皆为严切。”《明史》也说,“持身特廉,痛恶赃吏,一时苞苴路绝”。

(二)打击宦官势力

在世宗即位之初,曾对宦官势力进行打击,但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收效甚微。早在嘉靖元年正月,给事中邵恩就曾指出:“伏见皇上即位以来,政令既出,或半载而辄更;奏请方行,或期月而追改。圣聪蛊于近习,国事淆于群议。如迩者内府薪炭及官军俸粮二事,部臣屡执而不从,中官一言而遂决。诏书不信,中外传骇,新政之初,岂宜有此#”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大礼议之争爆发后,世宗(《明世宗实录》卷!&!)

在宦官与朝臣之间,不得不更多地倾向于宦官,在封建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情况就是如此。张璁等议礼诸臣入阁后,君臣关系较为融洽,因而世宗御近侍甚严,“有罪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明史・宦官

张璁任首辅后,先后革辽东、宣府、大同、宁夏、甘肃、湖广、福建、浙江、两广等地的镇守太监,这就是传》)

《明书・张孚敬传》中所说:“数言中官之使外者,多贪横,为国蟊贼。上具悉其状,悉裁革镇守,监仓市舶之数,先后殆尽。”

(三)限制宗室请封,查勘贵戚田土

明中叶以后,随着宗室人口的增加,宗藩岁禄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国家财政危机最重要的原因,正如管志道所论,“天下有三大忧,而宗室居一焉”。(《明史・食货志》)张璁等入阁后,便对宗室问题的严重性提出

省去花生子女冠带、婚嫁。(’)镇辅、奉国将军、中尉,凡犯重罪革为庶人。(()亲王、郡王、了具体建议:(!)

镇辅、奉国将军、中尉之封,各以世数为之降。上述主张和要求虽然在当时收效不大,但却为后来《宗藩条例》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张璁在内阁任职期间,对勋戚田土进行了坚决的清理。嘉靖八年,派户部左侍郎王辄清查各处庄田。嘉靖九年,查勘顺天、保定、河间、真定、广平、顺德六府所属通州、大兴等)"州县勋戚、内臣、寺观庄田共

计!(&&&余顷。与此同时又对中官庄田进行裁革,嘉靖十一年,%!*处。经查勘应革勋戚庄田共!&*处,

题准“其建昌等营裁革镇守守备内臣遗下田土房屋,系占夺者,给还原主,当办粮差;系官田官地,分给贫军耕种,量收税价,以充各边赏劳修理公用。”(陈仁锡《皇明世法录》卷(*)上述活动表明,张璁等议礼诸臣对贵族的种种特权是持反对态度并痛加裁抑的,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胆识和魄力。

(四)改革赋役制度

在清理庄田的基础上,又对赋役制度进行了改革。明中叶以来,由于土地兼并的发展,政府所拥有的科征、赋役的田土大大减少,洪武二十一年天下土田$+&,")’(万顷,到弘治十五年只剩%&&余万顷了。嘉靖八年霍韬曾说:“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非拨给于王府,则欺隐于豪民。”

此外,赋役负担也极不合理,以田赋言,江南尤重,江南又以苏松为最。针对“田赋不均,供(《明史・食货志》)

亿日困”(《明世宗实录》卷$’)的局面,桂萼于嘉靖九年,提出了改革赋役制度的意见:“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勘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行令各府州县,永为遵守。”这个编派徭役赋役的办法,后来被称为一条编。桂萼关于赋役(《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役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卷制度的改革,虽然在当时没有认真执行,但却对后来的赋役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张、桂等议礼诸臣的改革活动,从维护统治阶级长远利益出发,一方面,从整顿吏治入手,强化国家机器,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改革也包含了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所以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通过对杨廷和与张璁改革主张与实践的剖析,可以清楚看到,在明中叶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无论是杨廷和为首的元老派,还是以张璁为首的议礼派,在执政期间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张璁改革要比杨廷和改革表现得更为激进一些,主要表现在:

首先,杨廷和改革指导思想上强调的是“敬天法祖”,“祖训万世当遵”,从而把维护祖宗成法作为改革活动的信条。与此相联系,整个改革活动把清除武宗弊政作为施政目标。如《即位诏》明确宣布,“正德年来,刘瑾、钱宁、江彬相继擅权,在京在外各衙门弊政多端,诏书开载不尽者、许自行议奏裁革”,从而体现了改革的重点所在。而张璁、桂萼等人都认为:“祖宗法不可变,只在修举废坠而已”,但是他们又强调“夫成法固不可改,其于一切事物,未免法久弊生,不可不因时制宜。”因此,张璁改革(《御制正孔子祀典申记》)

(《明世宗实录》卷#$%)更切中时弊,史称“清勋戚庄田,罢镇守内臣,百吏奉法,苞苴路绝,海内称治矣”。

其次,杨廷和改革没有触动大贵族的利益。明中叶以来,以皇家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不仅“花生螟育”广殖子孙,以谋取爵禄,而且还肆意兼并土地,成为社会危机的诱因之一。对此,长达万言的诏书不但没有提出任何限制性的措施,相反对其种种特权予以保护,比如《即位诏》规定,各处王府、郡王、将军、中尉等应得禄米有缺少者,各处巡抚都御史督率所属查催完纳,因事革减禄米者,“俱照支给”;有请名、请封,选婚者,“不许刁登”。相反,张璁、桂萼等人,从查勘贵戚田土和整顿赋役制度入手,限制贵戚的种种特权,以缓和阶级矛盾。正如李洵所说:“嘉靖朝的限制贵族在政治上请封的权力、经济上扩展地产的种种条例与措施,虽然在当时收效不大,但是在政治上所形成的影响,则不可低估。因为在公元十六世纪以后,明代政治中所出现的改革浪潮和各种改革派势力,都与嘉靖时的各种改革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万

&%’历初年的张居正改革活动所以能出现并收效于一时,恐怕与此亦不无关系。”这一看法很有见地。

嘉靖初年的改革活动取得的突出成绩,是对宦官势力的抑制,这个成就不可低估。明中叶以来,宦官的活动已不限于政治方面,从农业到商业到处都有他们罪恶的活动,是当时最腐朽、最反动的势力之一。因此,对宦官势力的抑制明显包含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意义。改革活动影响最深远的是关于赋役制度的改革。桂萼的“一条编”对一条鞭法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导流之功。

!参考文献"

(-)&%’李洵(大礼议与明代政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梅!责任编辑:莉"

!"#$%&’()*’(+,-./0,1’(2/’(

———./[1**********]0/0759:;463804;3594?21@0945A57)42B46C

=DEF426CGH46C,IJEKKL26CGBL6

(M0N293:06357@51434?2126A>4;359OP>26;826E59:21Q64R09?43OP>26;826PKL26CA56C-$%ST"PU8462)

345."16.:D6380749;3O029;57)42B46CP=26CV46CG8026AW826CU56C82A2;;L:0A3805774?057380?2H4603’;802A;L??0;;4R01O(V80O90759:0A35?5990?3380:4;32X0;:2A0HOYLZ56CAL946CH046C46N5[09P[84?8:2A0380N51434?21;32C0;46?0380N0945A57W806CA02NN0292H94C8392O26A;32930A38034A0;5790759:;795:[1**********]12;3O029;57I46CMO62;3O(

789:/";5:=26CV46CG80;W826CU56C;90759:

!""#年$月

第+$卷第$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7,,?4&/>?43’?3)%,-.’&/,01-2345’463.7489%&’()!**#从杨廷和到张璁

———嘉靖初年改革述论

尹湘兵,孟广军

(韩山师范学院政史系,广东韩山F!G*#G)

[摘要]杨廷和、张璁在嘉靖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先后担任过内阁首辅。他们在执政期间,针对武宗弊政

进行改革,使正德以来积弊日深的政治出现了一线生机,并开明代中后期改革之先河。

[关键词]杨廷和;张璁;改革

[中图分类号]H!#I[文献标识码]J[文章编号]G**GD#KCC(!**#)*GD**I!D*F

杨廷和与张璁,都是在明朝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在嘉靖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先后担任过内阁首辅,成为赫赫有名的“权相”。但是对他们的评价,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却不一致:一个“足称救时宰相”,后因议礼不合,挂冠而去,天下惜之;一个“希宠干进”,结党报怨,排斥异己,为缙绅所侧目。今人的认识已不同于古人,但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企图把他们的改革主张与实践,放到明代中叶社会总体背景中,加以考察,以期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明朝自英宗主政以来,国势渐衰,历经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到明武宗统治的正德年间,已呈大厦将倾之势。

武宗“好逸乐”荒于政务,使明中叶以来的宦官用事问题更加严重。当时主持朝政的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是宦官掌权。正如时人所说:“近而京师,远而天下,皆曰两皇帝:朱皇帝,刘皇帝;又曰坐皇帝,立皇帝。谓陛下居皇帝之位,而刘瑾实系皇帝之权,陛下朱姓,朱皇帝;刘瑾刘姓,刘皇帝也。”(林俊《见素集》卷与之相适应的必然是政治上的极端腐败。高岱云:“刘瑾用事,贿赂公行,百官非赀入不得迁,且祸及。#)

(《鸿猷录》卷G!)故贪墨风炽,有司尤甚。”武宗后期,又宠信江彬,在其怂恿下,“恣游大同、宣府、延绥间多失

,车驾所经之处“市肆萧然,白昼闭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政”(《明史・杨廷和传》)(《明武宗外纪》)

正德间,土地兼并的现象更加严重,其中又主要表现为各类庄田的扩张。弘治初,京城附近“皇庄有五,共地万二千八百余顷,勋戚中官庄田三百三十有二,共地三万三千余顷”(《明史・食货志》)。到了正德时期,皇庄已发展到+*余处,“诸王、外戚请求及夺民田无算”。此外,宦官也在拼命地侵夺民(《明史・食货志》)

田、扩充庄田。故《明史・食货志》云:“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

政治腐败、土地兼并、赋役负担的沉重,迫使大量农民破产逃亡,最后不得不揭竿而起。在武宗统治的GE年间,全国就爆发了G!F次农民起义。另外,在明朝统治集团内部,又先后发生了朱蜫頴、朱宸濠的军事叛乱。这一切使明王朝的统治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困境。在农民起义的震荡中,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纷纷指责朝政腐败,要求改革。早在正德九年,杨廷和就提出了“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罢皇店,出西僧,省工作,减织造”等改革主张,遗憾的是,这些主张和要求犹如石沉大海,直至(《明史・杨廷和传》)

正德十六年,以武宗去世为契机,杨廷和终于揭开了改革的帷幕。

正嘉交替之际,内阁阁臣有杨廷和、梁储、毛纪、蒋冕等人,其中杨廷和为首辅。

杨廷和,字介夫,四川新都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正德二年入阁,专掌诰敕。正德七年至嘉靖三年任内[收稿日期]!**!B*CD$+

[作者简介]尹湘兵($CE#D),男,黑龙江友谊人,广东韩山师范学院政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尹湘兵等:从杨廷和到张璁%(

阁首辅,主持朝政。但他政治生涯的辉煌时期,则是在武宗去世之后。在此之前,武宗四处嬉游,又过分宠信宦官,杨廷和虽有首辅的地位,也难以有所作为。

明武宗朱厚照生前既未生子立嗣,又无同父兄弟,也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对此,杨廷和是早有准备的。当武宗刚刚病死于豹房,宦官谷大用等到内阁报信并与大学士“议所当立”,杨廷和举《皇明祖训》示之曰:“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明史・杨廷

杨廷和的迎立主张得到了张太后的赞同,于是便以武宗遗诏和太后懿旨的名义公布于天下。这个和传》)

入继武宗帝统的人物,就是后来的明世宗朱厚趈。显然,这一结果对杨廷和等元老大臣是十分有利的:第一,朱厚趈出生于藩王府,与宫中宦官及豹房近幸没有任何瓜葛,左右群小一时难以兴风作浪,这对于提高内阁的权威和地位,无疑是有利的。第二,朱厚趈年仅!"岁,尚处“冲龄”,易为元老重臣所控制。总之,明武宗的去世,对久欲改良朝政的杨廷和来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从武宗去世到朱厚趈即皇帝位,前后#$天。在这#$天中,杨廷和先以武宗遗诏,革皇店及军门办事官校悉还卫;哈密、土鲁番、佛郎机诸贡使皆给赏遣还国;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乐人、南京快马船,诸非常例者,一切罢遣;又以遗诏释南京逮系囚,放遣四方进献女子;停京师不急工务;收宣府行宫金宝归诸内府。接着又以太后懿旨的名义,将诱导武宗四处嬉游的幸臣边将江彬、神周、李琮等逮下诏狱。一时中外相庆。杨廷和也由此声望日隆,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

四月二十二日,朱厚趈正式即位,颁布了杨廷和起草的新君《即位诏》,诏书长达万言,开兴革条例

涉及政治、经济、司法等各个方面,并以此为纲领对武宗弊政进行全面改革。其主要内容有:%&余款,

(一)打击宦官势力

打击宦官势力,严惩豹房近幸,清除相关弊政,是杨廷和改革活动的轴心。对此,《即位诏》序说得十分清楚:“惟吾皇兄大行皇帝运抚盈成,业承煦洽,励精虽切,化理未孚,中遭权奸,曲为蒙蔽,潜弄政柄,大播凶威。”(《明世宗实录》卷’)显然,杨廷和是把宦官专权、佞幸乱政作为改革活动中最重要问题而提出并强调加以解决的。由此决定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因此,世宗刚刚即位,杨廷和便拟旨将谷大用等宦官遣往南京孝陵司香,又逮捕了武宗年间作恶多端的太监,其中包括张锐、张雄、张忠、于经等人。接着将江彬、钱宁、神周、李琮按律处死。此外,杨廷和还以诏书的形式下令,对武宗统治时期派出管理皇庄、京仓、城门税的宦官“照弘治初年例,查奏取回”;差出取佛、买办、织造、烧造以及新添分守、守备内臣“诏书到日即便回京”;对于尚未撤回的宦官,令其不得干预地方之权限。这些措施的实行,削弱了宦官集团的力量,减轻了宦官势力对朝政的影响,为改革的推行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二)开通言路

与宦官干政、佞幸擅权的同时,弘治年间“言路大开”的生动局面逐步消失。许多敢于谏诤的大臣,尤其是言官,遭到无理处罚,甚至逮捕流放,这就进一步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因此杨廷和利用武宗去世后,世宗以藩王世子入继大统的有利条件,对正德年间因“忠直谏诤”及“忤旨自陈致仕”的官员,予以彻底平反,不仅官复原职,而且还酌情升用,以达到鼓励官员忠于职守和进一步开通言路的目的。同时强调:“给事中、御史,职当言路。今后凡朝政得失,天下军民利病,许直言无隐。”(《明世宗实录》卷!)事实证明,以上措施确实收到了预期效果。嘉靖初年,朝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评议朝政;但另一面却出现了“渐多以意气用事”的现象,从而开了明代党争之先河。(赵翼《廿二史杂记》卷(")

(三)整顿司法

武宗统治时期的封建司法遭到了严重破坏。这表现在:一是破坏祖宗成法。比如“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明史・刘瑾传》)刘瑾被清除后,虽有所匡正,但“条例增添太繁”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二是有法不依,刑讯逼供。对此,杨廷和在《即位诏》中说得更为具体:“法司、锦衣卫见监罪囚中间,或锻炼成狱,或拘泥文案,多有枉抑。”针对上述弊端,杨廷和以诏书(《明世宗实录》卷))

的形式下令,“除弘治十三年三月初三日以前,曾经多官奉诏议准通行条例照旧遵行外,以后新添者悉皆革去。”同时在司法审判方面强调:“凡问囚犯,今后一依《大明律》科断,不许深文妄引参(《明世宗实录》卷!)

(《明世宗实录》卷!)语滥及无辜。其有奉旨推问者,必须经由大理寺审录,毋得径自参奏,致有枉人。”显然,

杨廷和从严格司法审判依据、程序入手的实质在于,强化法司在司法审判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遏制皇权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卷对封建司法的破坏。

(四)裁减冗员、减轻剥削

正德末年的财政形势和阶级斗争形势也十分险恶,诚如杨廷和所言:“各处地方,水旱相仍,灾异迭见,岁赋钱粮,小民拖欠。各边军士奏请饷需,殆无虚日。欲征之于民而脂膏已竭,欲取之于官而帑藏已空。其畿内州县及山东、河南、陕西盗贼,千百成群,白昼劫掠。若不早图拯救,厚赐宽恤,则将来事势大有可忧者。”为了扭转财政亏空的严重局面,缓和阶级矛盾,首先采取了裁减冗员冗食之费的(《明通鉴》卷#$)

措施,共裁革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万人,减漕粮"(!%)万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这项措施最切中时弊。史载:“诸失职之徒衔廷和次骨,廷和入朝有挟白刃

(《明史・杨廷和传》)伺舆旁者。事闻,诏以营卒百人卫出入。”

杨廷和在减轻劳动人民负担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即位诏》规定,正德十五年十二月以前,各处实征的税粮、马草、丝绢及屯田、庄田、皇庄子粒等项,尽数蠲免。(《明世宗实录》卷"()))各地失业流民准许还籍,免赋役一年。(!)令科道官监督地方征米,“不许额外多收,重困小民”。这表明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明朝统治者不得不在封建剥削方面有所让步,尽管十分有限,但在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社会生产方面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杨廷和等首先是站在官僚集团的立场上,从打击宦官和豹房近幸、开通言路入手,以强化官僚集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曲折地反映了正德时期官僚集团与宦官集团的矛盾与斗争。另一方面,杨廷和也采取了裁减冗员、去奢省费、减轻剥削等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因而杨廷和改革活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杨廷和致仕后,明世宗开始逐步重用张璁、桂萼等议礼诸臣。

张璁,浙江永嘉人,中产家庭出身,而后七试春官不第,“筑罗山书院于姚溪,聚徒众)#岁举于乡试,

于其中,与讲治经术,傍析时务”(《明史・张孚传》)。显然他的政治志向并没有因为科场上的屡屡失败而泯灭。正德十六年,他再试春官,终于中二甲进士,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后因议大礼附合世宗而平步青云,于嘉靖三年被破格提拔为翰林学士,嘉靖六年升礼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并署都察院事,嘉靖八年即为首辅,主持朝政。

桂萼,江西安仁人,他曾回忆自己的身世说:“臣世出农家,幼承父训,习闻勤俭服役孝友力田之事。”(《明经世文编》卷"’$)显然他的经济地位并不高。正德六年中进士,而后三仕县令,“尝亲历田野”政绩颇佳。

(《明史・桂萼传》)但由于他“性刚使气,屡忤上官”,仕途并不美妙。嘉靖初年任南京刑部主事,因议礼受到世

宗的宠信。嘉靖三年升为翰林学士,嘉靖六年升为吏部尚书,嘉靖八年为武英殿大学士。

与此同时,席书、方献夫、霍韬也分别受到重用。

上述成员多系中小地主家庭出身的中下级官吏和青年进士,正如有的同志指出,他们有别于朝廷大官和几代元老,因而在政治上保持一定的锐气。不管这批人抱着怎样的目的,但他们大都具有政治上追求改革的思想*"+。此外,他们与朝中各派势力没有瓜葛,这是他们以议礼为契机,受知于明世宗的主要原因。他也的确对张璁等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曾对张璁说:“卿率众以严,持身以正,嘉靖之成治,卿其懋之。”张璁也深感责任重大,他对桂萼、方献夫、霍韬等人说:“吾辈居此要职,若不能平其心思,公其好恶,各修本职,以收治平之成,是负吾君,获罪于天下也。”(《明世宗实录》卷&"、&))

为了实现治平之成,他们“修举废坠”,锐意改革。

(一)整顿吏治

这个时期改革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吏治的整顿方面。正德以来,随着政治的腐败,吏治也相应地败坏,如张璁所言:“顷来部院诸臣,有志者难行,无志者听令,是部院为内阁之府库矣。今之监司,苞苴公行,称为常例,簠簋不饰,恬然成风,是监司又为部院之府库矣%抚字心劳,指为拙政,善事上官,率与荐名,郡县又为监司之府库矣。如之何民不穷且盗耶,”如何扭转这种吏治腐败的局面,(《明世宗实录》卷&"、&))

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呢,对此,张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曰:唯才所宜、多方选人。如何识别和选拔人才,是改善吏治的前提和条件。对此张璁非常重视。他

第!期尹湘兵等:从杨廷和到张璁$+指出,所谓人才,必须具有“爱民之诚,守己之操,处世之才。”同时强调,在选拔人才过程中一定要重能

(《明经世文编》卷!"")力,不要资格,因为“资格可以待庸流,不可以待才俊”。那么如何选拔人才呢#张璁在入

阁后提出奏议:一是“试令内阁得人,责之以择九卿;九卿得人,责之以择监司;监司得人,责之以择守令;守令得人,则匹夫匹妇皆被其泽”;二是唯才所宜,扩大选官范围,“天下不无遗才,合谊(《明世宗实录》卷$!)

(《明经世文编》卷!"")遵复旧制,……但有文学才行出众者,许大臣言官论荐”。张璁的用人主张对明世宗产

生了重要影响。一次礼部尚书方献夫曾建议多取进士五六百人,以补知县之缺。世宗认为还不够宽,主张应“进士、举人、监生并用”。(《玉堂丛话》卷%)张璁这种不拘资格、多方选人的原则是很可贵的。张璁等议礼派掌权后,确实选用了一大批文臣武将。

二曰:严考课、明赏罚。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官吏的实绩,提高办事效率,张璁提出了严密的“考核”办法。即每年令巡按御史及按察司官,按“八计”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然后上报吏部查实,根据实绩分为上中下三考,“三载俱下者,黜之。九载俱上考者,受显擢。……六载俱上考受次擢,……三载俱上考者,加其品秩服色。”整顿吏治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正如《明书》所说:“孚敬复请慎选岁荐诸生,与进士举子三途并用。一切考核课成,皆为严切。”《明史》也说,“持身特廉,痛恶赃吏,一时苞苴路绝”。

(二)打击宦官势力

在世宗即位之初,曾对宦官势力进行打击,但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收效甚微。早在嘉靖元年正月,给事中邵恩就曾指出:“伏见皇上即位以来,政令既出,或半载而辄更;奏请方行,或期月而追改。圣聪蛊于近习,国事淆于群议。如迩者内府薪炭及官军俸粮二事,部臣屡执而不从,中官一言而遂决。诏书不信,中外传骇,新政之初,岂宜有此#”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大礼议之争爆发后,世宗(《明世宗实录》卷!&!)

在宦官与朝臣之间,不得不更多地倾向于宦官,在封建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情况就是如此。张璁等议礼诸臣入阁后,君臣关系较为融洽,因而世宗御近侍甚严,“有罪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明史・宦官

张璁任首辅后,先后革辽东、宣府、大同、宁夏、甘肃、湖广、福建、浙江、两广等地的镇守太监,这就是传》)

《明书・张孚敬传》中所说:“数言中官之使外者,多贪横,为国蟊贼。上具悉其状,悉裁革镇守,监仓市舶之数,先后殆尽。”

(三)限制宗室请封,查勘贵戚田土

明中叶以后,随着宗室人口的增加,宗藩岁禄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国家财政危机最重要的原因,正如管志道所论,“天下有三大忧,而宗室居一焉”。(《明史・食货志》)张璁等入阁后,便对宗室问题的严重性提出

省去花生子女冠带、婚嫁。(’)镇辅、奉国将军、中尉,凡犯重罪革为庶人。(()亲王、郡王、了具体建议:(!)

镇辅、奉国将军、中尉之封,各以世数为之降。上述主张和要求虽然在当时收效不大,但却为后来《宗藩条例》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张璁在内阁任职期间,对勋戚田土进行了坚决的清理。嘉靖八年,派户部左侍郎王辄清查各处庄田。嘉靖九年,查勘顺天、保定、河间、真定、广平、顺德六府所属通州、大兴等)"州县勋戚、内臣、寺观庄田共

计!(&&&余顷。与此同时又对中官庄田进行裁革,嘉靖十一年,%!*处。经查勘应革勋戚庄田共!&*处,

题准“其建昌等营裁革镇守守备内臣遗下田土房屋,系占夺者,给还原主,当办粮差;系官田官地,分给贫军耕种,量收税价,以充各边赏劳修理公用。”(陈仁锡《皇明世法录》卷(*)上述活动表明,张璁等议礼诸臣对贵族的种种特权是持反对态度并痛加裁抑的,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胆识和魄力。

(四)改革赋役制度

在清理庄田的基础上,又对赋役制度进行了改革。明中叶以来,由于土地兼并的发展,政府所拥有的科征、赋役的田土大大减少,洪武二十一年天下土田$+&,")’(万顷,到弘治十五年只剩%&&余万顷了。嘉靖八年霍韬曾说:“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非拨给于王府,则欺隐于豪民。”

此外,赋役负担也极不合理,以田赋言,江南尤重,江南又以苏松为最。针对“田赋不均,供(《明史・食货志》)

亿日困”(《明世宗实录》卷$’)的局面,桂萼于嘉靖九年,提出了改革赋役制度的意见:“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勘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行令各府州县,永为遵守。”这个编派徭役赋役的办法,后来被称为一条编。桂萼关于赋役(《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役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卷制度的改革,虽然在当时没有认真执行,但却对后来的赋役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张、桂等议礼诸臣的改革活动,从维护统治阶级长远利益出发,一方面,从整顿吏治入手,强化国家机器,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改革也包含了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所以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通过对杨廷和与张璁改革主张与实践的剖析,可以清楚看到,在明中叶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无论是杨廷和为首的元老派,还是以张璁为首的议礼派,在执政期间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张璁改革要比杨廷和改革表现得更为激进一些,主要表现在:

首先,杨廷和改革指导思想上强调的是“敬天法祖”,“祖训万世当遵”,从而把维护祖宗成法作为改革活动的信条。与此相联系,整个改革活动把清除武宗弊政作为施政目标。如《即位诏》明确宣布,“正德年来,刘瑾、钱宁、江彬相继擅权,在京在外各衙门弊政多端,诏书开载不尽者、许自行议奏裁革”,从而体现了改革的重点所在。而张璁、桂萼等人都认为:“祖宗法不可变,只在修举废坠而已”,但是他们又强调“夫成法固不可改,其于一切事物,未免法久弊生,不可不因时制宜。”因此,张璁改革(《御制正孔子祀典申记》)

(《明世宗实录》卷#$%)更切中时弊,史称“清勋戚庄田,罢镇守内臣,百吏奉法,苞苴路绝,海内称治矣”。

其次,杨廷和改革没有触动大贵族的利益。明中叶以来,以皇家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不仅“花生螟育”广殖子孙,以谋取爵禄,而且还肆意兼并土地,成为社会危机的诱因之一。对此,长达万言的诏书不但没有提出任何限制性的措施,相反对其种种特权予以保护,比如《即位诏》规定,各处王府、郡王、将军、中尉等应得禄米有缺少者,各处巡抚都御史督率所属查催完纳,因事革减禄米者,“俱照支给”;有请名、请封,选婚者,“不许刁登”。相反,张璁、桂萼等人,从查勘贵戚田土和整顿赋役制度入手,限制贵戚的种种特权,以缓和阶级矛盾。正如李洵所说:“嘉靖朝的限制贵族在政治上请封的权力、经济上扩展地产的种种条例与措施,虽然在当时收效不大,但是在政治上所形成的影响,则不可低估。因为在公元十六世纪以后,明代政治中所出现的改革浪潮和各种改革派势力,都与嘉靖时的各种改革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万

&%’历初年的张居正改革活动所以能出现并收效于一时,恐怕与此亦不无关系。”这一看法很有见地。

嘉靖初年的改革活动取得的突出成绩,是对宦官势力的抑制,这个成就不可低估。明中叶以来,宦官的活动已不限于政治方面,从农业到商业到处都有他们罪恶的活动,是当时最腐朽、最反动的势力之一。因此,对宦官势力的抑制明显包含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意义。改革活动影响最深远的是关于赋役制度的改革。桂萼的“一条编”对一条鞭法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导流之功。

!参考文献"

(-)&%’李洵(大礼议与明代政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梅!责任编辑:莉"

!"#$%&’()*’(+,-./0,1’(2/’(

———./[1**********]0/0759:;463804;3594?21@0945A57)42B46C

=DEF426CGH46C,IJEKKL26CGBL6

(M0N293:06357@51434?2126A>4;359OP>26;826E59:21Q64R09?43OP>26;826PKL26CA56C-$%ST"PU8462)

345."16.:D6380749;3O029;57)42B46CP=26CV46CG8026AW826CU56C82A2;;L:0A3805774?057380?2H4603’;802A;L??0;;4R01O(V80O90759:0A35?5990?3380:4;32X0;:2A0HOYLZ56CAL946CH046C46N5[09P[84?8:2A0380N51434?21;32C0;46?0380N0945A57W806CA02NN0292H94C8392O26A;32930A38034A0;5790759:;795:[1**********]12;3O029;57I46CMO62;3O(

789:/";5:=26CV46CG80;W826CU56C;90759:


相关内容

  • 明朝锦衣卫历代指挥使
  • 锦衣卫指挥使: 1. 毛骧 工作时间:洪武十五年(1382年)--"胡惟庸案"后 任职原因:跟着朱元璋多年,值得信任,仪鹫司时主持特务工作,锦衣卫成立后任指挥使 离职原因:"胡惟庸案"后为平息众怒被朱元璋处死 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胡惟庸案" ...

  • 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国计与民生两条线索的考察
  • 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国计与民生两条线索的考察(1) <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第三章第二节(1) 万明 如上所述,明朝赋税的折银并不始自正统,而赋税的货币化,也并不始自正统初国家法令向全国的推行.考诸历史事实,大规模的货币化是在成.弘以后在全国展开,表现在社会和制度的方方面面.明朝从以钞为 ...

  • 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宗禄定为永额新考
  • 摘要:嘉靖四十四年<宗藩条例>实施后宗禄确实大幅削减,但此后宗禄拖欠问题依然长期严峻.正是万历十一年的周府岁禄拖欠问题,直接触发了宗禄定为永额举措的出台.先由钦差礼科都给事中万象春与各抚按及各该亲郡王条议,数年后又经廷议,万历十八年六月明神宗下令将河南.山西.陕西三布政司宗禄定为永额,并 ...

  • 浅析张居正改革的经济措施及其影响
  • 浅析张居正改革的经济措施及其影响 摘要:张居正(1525-1582 年) , 字叔大, 号太岳, 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世称张江陵.他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一生经历了明朝的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朝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 进士, 隆庆元年(1567) 进入内阁, 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

  • 河北省文安县自然村来历
  • 自然村村名 城镇 战国时期形成村落,原名太阳.隋大业七年为丰利县治,唐贞观元年省丰利入文安,文安县治由位于大柳河东侧的"文安故城"迁此,该地遂称为城关.1961年改名城镇. 东关 北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3年),王.李二姓从山东迁来此地定居,后不断有人迁来,发展成村.因 ...

  • 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
  • 作者:王剑李忠远 求是学刊 2015年09期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5)03-0154-10 在有明一代的政治变动中,洪武朝无疑是最为剧烈的时期.说它剧烈不仅仅是因为明朝初创,各种制度与机构经历了从旧元到明朝的承继与变革,还因为洪武十三年(1380 ...

  • 超星尔雅慕课明史十讲2016.9.20最新版课后习题答案
  • 判断题N代表错误,Y代表正确. 1.1 处置开国文臣武将,巩固皇权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朱元璋在咨询刘基之后决定以谁取代李善长的左丞相职位:()  A.汪广洋  B.杨宪  C.胡惟庸  D.刘基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朱元璋时期发生的 ...

  • 钱币与金融文化课程论文
  • 钱币与金融文化课程论 中国历史的中的所谓"盛世",主要有西汉"文景之治"发展到汉武帝而极盛,唐代"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明代"永宣之治"称盛与清代"康雍乾盛世". 我将简述汉武帝时期 唐高祖时期 明 ...

  • 明朝中后期的"吃喝"风
  •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兵进军河南后,受到广大饥民的热烈欢迎,儿童们高唱:"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吃他娘"三字,耐人寻味.这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贫民刮起的一场大规模吃喝风的真实写照.民变队伍所到之处,把官府.豪绅的酒肉狂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