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大师魏书生简介

当代教育大师魏书生简介

•魏书生,男,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 现任盘锦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

◎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做老师。

◎魏书生是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 ◎魏书生同时出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 ◎魏书生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家庭和谐,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魏书生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市级在任教育局长。

◎魏书生巡游讲学海内外, 至今演讲1400多场次、公开课800多节,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魏书生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

◎魏书生从未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魏书生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作为教育成果在海内外推广了几十年。

名言(共勉)

•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变自我,天高地阔。

•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

•文章是越不写,越不会写,越不愿写,越不敢写。

• 1.格式是否正确

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 •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8.看文章的结构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

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

当代教育大师魏书生简介

•魏书生,男,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 现任盘锦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

◎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做老师。

◎魏书生是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 ◎魏书生同时出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 ◎魏书生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家庭和谐,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魏书生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市级在任教育局长。

◎魏书生巡游讲学海内外, 至今演讲1400多场次、公开课800多节,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魏书生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

◎魏书生从未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魏书生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作为教育成果在海内外推广了几十年。

名言(共勉)

•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变自我,天高地阔。

•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

•文章是越不写,越不会写,越不愿写,越不敢写。

• 1.格式是否正确

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 •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8.看文章的结构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

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


相关内容

  • 关于教育的大讨论
  • [大讨论]审视中学语文教学:新生代向三大名师发难 近年来,关于中国语文教学的争论始终就没有停歇.2月9日,新浪网转登<教师之友>发表的<审视中学语文教学:新生代向三大名师发难 >,将这场争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文章对语文教学中的三大名师---魏书生.于漪.钱梦龙进行了史无前例 ...

  •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研教学资源库介绍新
  •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教研资源库 一.内容特点 █整合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魏书生.李镇西.钟志农,周弘,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青少年性教育专家张超.红色演讲家校园德育教育专家邹越.国内前沿的成功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等名人专家的讲座.涉及教学教研.学校管理.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兴趣活动等各 ...

  • 学习魏书生心得体会
  • 这段时间我看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受益非浅.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书令人惊讶:他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未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 ...

  • 种好心田读后感
  • <种好心田>读后感 平阴县少岱小学 宋艳红 两年前,张校长组织老师们观看魏书生的演讲视频.记得视频中的魏书生,朴实自然,讲话风趣.他不讲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心里想着有什么大不了的,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因此看得不是很投入. 今 ...

  • 邓康延.周国平谈书生和阅读
  • 第十七届深圳读书月正如火如荼进行,上周末,深圳中心书城二楼<百年读书人>展览展出邹韬奋.丰子恺.陈寅恪.林语堂.于右任.鲁迅.胡适.蔡元培等8位读书人的图文.影像.书刊实物,吸引市民驻留.两场配套讲座如期举行:周六上午,在中心书城北区台阶,邓康延带来<书生报国还是书>讲座,周 ...

  •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调研报告
  • 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教育家朱永新曾多次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 ...

  • 谁说流言蜚语都是毒药
  • 谁说流言蜚语都是毒药? <静叶不沉> 在这个充满阳光又不乏狂风暴雨的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始终无忧地走过漫漫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流言蜚语: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盛满委屈:很多时候我们被人嘲笑轻视:很多时候我们被人误解猜疑--. 这些‚狂风暴雨‛对我们有很强的杀伤力,我们很容易因为它而受到伤害, ...

  • 和自己和解1
  • 和自己和解 作者:哈密市第二小学王莉莉 前一阵,学校组织观看了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录像.他以幽默风趣的方式现身说法,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教育观和受此统领的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勾勒出了大师清茶般的人生轨迹--头苦二甜三回味.他是集古圣先贤智慧之大成者,他以苦为乐吃亏是福的豁达胸怀让 ...

  • 我的三位老师
  • 我们是文革之后第一批进大学的大学生.那时候的大学和现在的大学不同,现在的大学已经有一些比较完善的机制,而当时则是百废待兴.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也都跟现在的师承关系不同.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有时学生比老师还要厉害,他们讲的比老师还要好.因为很多学生都经历过上山下乡,社会经验非常丰富,而且学生年龄也有大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