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下辖20个镇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有305个行政村。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总人口90多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5万人。近年来,**区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广州市有关部署,以建设镇党委“六个好”和村级组织“五个好”为目标,推进“三级联创”不断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
——由过去四年的工作队驻村扶持转变为工作队和派出单位挂钩跟踪联系镇村。对挂钩联系点,实行“五跟踪”,即思想上跟踪提高,经济上跟踪扶持,工作上跟踪帮助,实际问题跟踪解决,制度建设上跟踪落实。
——由过去四年重点扶持困难村转变为抓“两头”,带中间。在继续扶续困难村的同时,加大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文明示范镇村,树立一批两个文明建设富有特色的镇村,使番禺区的镇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过去四年鼓励农民敢富冒富的基础上,大张旗鼓开展以扶持农村困难户为主的弱势群体活动,为群众送温暖,排忧解难建制度、定措施,层层落实、户户落实。
——牢牢抓住重点,继续强化镇党委的龙头作用,通过轮岗、交流、培训和创建好班子活动等,不断加强镇村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其不断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做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合格领路人。
——努力探索农村工作新路子,通过镇村政务公开、村委直选、村民自治等,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新思路带来了新面貌、新变化、新成绩。经过三年努力,番禺区基本上达到新三年农村基层建设奋斗目标。2000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59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6596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352%、1026%和228%。工农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镇有17个,占全区总镇数的81%;镇级财政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镇有11个,占全区的523%;村级经济总收入为3853亿元,比1997年增长26%。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其中达50万元以上的村有264个,比1997年增加43个,占全区村总数的866%。涌现出榄山村、罗家村等一批省、市农村先进党支部。全区305个村全部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其中32个被广州市命名为安全文明村,175个村被评为文明村。全区21个镇(区)基本达到“六个好”目标要求。全区计划生育连续12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去年六月,番禺区被广州市政府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带头办点抓点,整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精心部署。
****区为了确保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目标,区、镇分别成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及时调整和充实人员。区委、区政府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各阶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研究制定不同时期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
(二)坚持区领导办点制度,保证农村基层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区坚持并不断完善区领导挂钩联系镇村制度,明确每位领导干部每月要到农村5至7天,全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3个月,且要有10天以上的时间驻村,与群众“三同”;每年要力争为镇、村、户解决一至二个实际问题,办成一、二件实事。区委五套班子成员共26名领导干部分别与21个镇(开发区)建立了挂钩联系点。区委书记***挂钩联系南沙开发区并驻点鹿颈村。几年来,在他的帮助指导下,**开发区、**村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如为解决鹿颈村因农田被全部征用,农民就业难的问题,梁书记与村干部一起研究,摸索到出海捕鱼、上山种果、外出承包等多种就业途径,并利用南沙东部开发提供的机遇,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2000年,南沙开发区工农业总产值达29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688%;鹿颈村经济收入达12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332元。区委副书记、区长**驻点联系新造镇。帮助该镇最后一个未通有线电视的东西庄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协助秀发村建成了360米的环村公路,解决了该村改路通渠引水灌溉难等问题。目前,****区领导带头挂钩办点,已成为经常化和制度化。
(三)建立工作责任制,发挥镇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区委明确镇党委负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以镇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委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镇领导成员分别负责联系一至两个村的工作责任制。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各镇党委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帮助村建立完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责任制,提高办事效率,解决“有章理事”、“依章办事”的问题。二是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镇领导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教育引导、政策倾斜、资金帮助等帮扶措施,积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如沙湾镇引导各村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使村级经济稳步发展。2000年该镇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7995万元。榄核镇为促进村与村之间的平衡发展,每年拿出50万元对村实行贷款半贴息,为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各镇党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抓好村民生活、生产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各镇认真抓好镇级“十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所现代化示范学校、一间达标医院、一个达标广播文化站、一个公园、一个体育活动中心、一个宣传文化长廊、一间影剧院、一个垃圾处理场(站)、一条文明示范村(小区)、一条文明样板路;各村抓好“五个一”工程建设,即一所达标学校、一间图书文化室(藏书三千册以上)、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宣传橱窗、一个公园。目前,全区已建村级小公园165个。此外,积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镇村和文明户、计划生育等工作。四是重视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保持农村大局的稳定。各镇党委围绕征地引发的纠纷、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农村“外嫁女”、福利分配等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引用法律法规疏导和教育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上访问题,稳定了人心
。
(四)坚持工作队挂钩联系制度,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帮扶力度。
1998年初,**区按新三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对全区的挂钩联系工作队进行了调整。重新组派了48支工作队挂钩联系48个后进村。2000年下半年,又以挂钩联系工作队为班底,组成21个由镇领导带队、处局级干部任组长,共有500人参加的工作组,分赴21镇(开发区)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工作组按照区委的要求与基层群众“三同”,了解群众心声,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制订整改方案,按先急后缓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件件有回音。在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期间,区委、区政府拨出专款2250万元,各镇、工作队及村共筹措3000多万元,用于解决一些困难村修路桥,解决食水等困扰村民生活的问题,以及解决特困户生产、生活上的经济困难。
二、大力加强镇村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抓住换届的有利时机,做好镇村班子的调整。
1998年底至1999年初,番禺区的镇村级党政领导班子面临换届。番禺区委针对一些镇班子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以及长期没有交流和轮岗等情况,加大了交流和轮岗的力度。调整了正职领导11人,交流10人。此外,把一批党性强、有开拓精神、年轻有为的同志提拔上领导岗位,全区新进镇领导班子有132人。2001年9月,番禺区委在区镇机构改革中,调整镇级领导班子成员154人,占镇级领导班子成员的542%。其中,调整党政正职领导24人,交流59人,提拔年轻干部11人,使镇级班子调整配备工作有了重大突破。对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干部“四化”方针,着眼于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班子活力和优化群体结构,配强配好班子。在第一届村级换届选举中,优化、调整了村两委干部120人,精简了村干部134人。今年第二届村级选举中,调整班子成员1012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的占6397%,比上届提高19%,为加快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
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的重要一环。
1、大力抓好干部、党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区委十委重视抓好镇村干部的培训工作。按照分层次培训农村干部的原则,分批安排35名镇委书记、镇长到广州市委党校参加了培训。区委党校也先后举办了二期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培训班,四期连任村支书、主任培训班(388人),四期镇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培训班。镇级党校在抓好村干部岗位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组织657名村干部参加了成人中专学习。1999年以来,全区共培训镇干部601人,占镇干部总数的775%;培训村干部1594人,占村干部总数的838%;培训农村党员19769人,占全区党员总数的945%。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番禺区镇村干部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认真抓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2001年3月以来,××区先后开展镇、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区委高标准、严要求,广泛发动,组织周密,注重抓点,边学边改,狠抓整改措施落实。拨出专款1500万元,帮助各镇、村解决整改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镇级学习教育活动中,全区各镇、站、所排查出484个突出问题,并解决了381个,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新时期党建思想理论的系统教育,转变了思想和工作作风,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定了带领农民奔康致富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农村干部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得到发扬。
3、深入开展“两思”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强了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两思”教育和“警示”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番禺区委要求各镇村开展“两思”教育和“警示”教育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强化廉政制度建设和管理约束结合起来,带动、深化镇级“六个好”建设及村级“五个好”建设。2000年,大石镇、榄山村、人民村等组成“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分别到21个镇(开发区)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作了24个场演讲报告会。全区近8000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听取了报告会。通过报告团的报告,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知富源,明方向,增信心,创新业”。此外,利用胡长清、成克杰等反面典型,分别以辅导报告会、学习会的形式对各镇村干部、党员进行“警示”教育,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抓“两头”,促中间,推进农村基层建设上新台阶。
番禺区委积极抓好创建“示范镇”、“示范村”的各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每个示范镇、村的创建工作,均安排一名区五套班子领导分工负责,保证创建活动的领导力度。二是制订创建规划。既有长远打算,也有近期安排。按高标准、严要求规划,各项指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三是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互相借鉴、找出差距、取长补短。四是认真抓好落实。尤其抓好个别镇、村在计划生育和村容村貌方面的薄弱环节,抓住难点,抓出成绩,抓出特点。五是树立典型,及时推广。先后推广了被省和市确定为示范镇的大石镇,被省确定为示范村的榄山村,被市确定为示范村的沙坑村、傍西村、沙墟二村、谢村和河村,等等先进典型,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及有关会议上广泛宣传。组织示范镇村参加“两思”教育报告团,在全区各镇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区委还在榄山村召开了现场会,作出了《关于学榄山,进一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区“学榄山,赶榄山”。通过开展示范镇、村的创建工作,使番禺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外,在抓好示范镇、村的同时,还认真抓好对后进村的帮扶,对后进村实行政策和资金倾斜,在通路、通水、水利建设等方面,由区、镇、村共同投资,挂钩工作队积极协助村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解决后进村的实际困难,改善投资环境。对班子较弱的村,组派区镇工作队实施帮扶,选择思想好、有经济头脑的人进入班子,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对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村,以镇党委为主,组派工作组驻村调查,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化解矛盾。由于坚持了抓“两头”、促中间,使番禺区农村基层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三、大力开展帮扶弱势群体工作,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区委、区政府积极开展帮扶弱势群体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心”入群众,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一)制订具体措施,发动群众帮扶弱势群体。
为了广泛扎实地开展帮扶困难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工作,并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区委、区政府研究制订了具体措施。一是各级党政机关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切实把帮扶弱势群体的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建立帮扶工作档案和考核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年度工作政绩的重要内容。二是区、镇、村每年拨出专款,补助帮扶对象,确保人均月收入达210元以上。三是各镇(开发区)每年拨出一定的专款,加上社会各方赞助,建立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基金,确保病有所医。四是对“特困户”的子女就读中、小学,免交学杂费。不足部分由各镇拨出专款解决,确保“特困户”子女有书读。五是对弱势群体中有能力从事生产劳动的,镇、村要通过各种门路和渠道优先解决就业,积极引导他们通过自力更生,摆脱贫困,勤劳致富。六是凡由民政部门确认的“五保户”,采取镇、村共同承担的办法,将“五保户”送入敬老院,确保老有所养。七是凡弱势群体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工商私营企业者,属镇内管理收费的,全部减免;属上级部门管理收费的,协助其申请减免。八是实行“特困户”脱贫解困包干责任制,即把各镇“特困户”的帮扶对象逐一与镇各部门、镇属各单位和村委会“结对”,为特困户“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帮出路”,使他们从贫困中走出来。为了使扶持工作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在石楼镇召开了现场工作会议,对帮扶弱势群体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并推介了一些帮扶工作比较突出的好经验,使八项帮扶措施在各镇村得到贯彻落实,掀起了帮扶弱势群体的热潮。区领导和工作队还到各自联系的镇村,对困难户登门慰问,送钱送物为困难户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区镇领导和工作队共慰问困难户910户,为村、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办好事实事175件,大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此外,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筹建帮扶弱势群体专项基金。番禺区荣誉市民、香港石楼镇同乡会会长陈启发先生慷慨为镇基金会捐赠了20万元,同时带头认助“一帮一”对象100人,发动同乡会帮扶了50人。沙湾镇举办“沙湾扶贫助弱文艺晚会”,以文艺形式,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帮扶弱势群体工作,得到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和踊跃捐助。现全区各镇扶持弱势群体基金共有3000万元。
(二)开展“百村共富工程”,结对帮扶,协力脱贫致富。
以富村带动穷村脱贫致富是帮扶弱势群体的重要措施。各镇(开发区)把开展“百村共富工程”与帮扶弱势群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富村与穷村结对子,通过富村对穷村的帮带,使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经济意识、招商技巧等方面得到提高。自1997年以来,番禺区每个镇(开发区)在所属范围内普遍结成一到两对对子(另有五个村与增城派潭镇的五个村结对)。最突出的是石碁镇,对子村结了八对。结对帮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该镇石岗东村的结对对象文边村,结对前,全村只有一间产值60万元、利润仅3至5万元的电镀厂,因无力整治环保问题而濒临倒闭,村集体年纯收入仅27万元。结对子后,石岗东村不仅为改善文边村办学条件捐送了100套课桌凳,还无偿拿出几万元解决了电镀厂的环保问题,又与瑞丰机电总厂共同投资80万元,三方联营扩大电镀厂生产规模,使该厂年产值达300万元,文边村每年可净得固定利润27万元。此外,还协助文边村引进了总投资2000元、占地100亩的外资企业福田化工厂,使该村每年可收取72万元的管理费,以后每5年还递增20%。目前,文边村每年的纯收入达到130万元。又如桥山村在结对村新桥村的帮扶下,经济意识和脱贫致富的胆识大大增强,已发展了七、八家企业,村集体纯收入由结对前的80万元增加到130万元,2001年达400万元。石碁镇结对子活动开展三年来,富裕村对欠发达村的无偿资助达155万元。
(三)开展“科技结良缘”活动,帮扶农民奔康致富。
为使科教兴农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番禺区以黄阁镇小虎麻虾标粗和万顷沙镇香蕉组培两个科技项目为试点,开展辐射带动农户奔康致富的“科技结良缘”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三年来,市、区、镇共投入470万元用于黄阁镇小虎村麻虾标粗养殖技术的技术改良、规模扩展,使小虎村麻虾成为知名的品牌,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目前,该村及邻近村的农户共养殖小虎麻虾7018亩,每亩产值5500元,亩纯收入2300元。各级还投入了资金260万元对万顷沙镇香蕉组培技术实行扶持推广。2000年,生产销售香蕉种苗180万株,产品远销日本和我国各大省市,带动农户种植面积近1万亩,每亩可增产750公斤,共为农户增收731万元。实践证明,开展“科技结良缘”活动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解困、奔康致富的好路子。
四、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行镇务、村务两公开
(一)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区委在全区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础上,从1999年11月开始,全面铺开了镇政务公开工作。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由区委基层办牵头成立镇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推行镇政务公开的指导、协调、检查、等工作。二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实施意见。为搞好政务公开,番禺区先后到了省的试点深圳坑梓镇、广州市的试点天河区南岗镇参观学习。根据省委和广州市委的要求,结合番禺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做好这项工作的要求。三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番禺区把原潭洲镇作为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试点镇,为全区推开这项工作树立样板。在认真抓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现场会,由潭洲镇介绍经验,区委领导作部署,使这项工作全面展开。四是加强指导和检查工作。通过深入各镇和召开汇报交流会,利用《基层建设简报》,做好检查指导工作。至2000年5月,各镇(开发区)包括所属部门、单位全部实行了政务公开,经检查验收,全部达标。目前,各镇的办事程序、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已全部上墙公开,政务公开资料汇编印发到有关部门和群众手中,大多数镇举办了政务咨询活动和电视政务发布会,各镇分别聘请10人左右的政务监督员,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番禺区一些镇还把教育、医院等单位也列入公开范围,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二)村务公开,把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区是省村务公开工作的试点。目前,全区305个村的村务公开工作已全部达到公布专栏橱窗化、公布地点公众化、公布内容通俗化、热点问题专项化的“四化”标准。各村全面建立了民主监督机制,制订了财务管理、工程发包、廉政建设等八项民主管理制度,选举成立了以村民代表为主要成员的民主理财小组。全区统一确定每月5日作为民主理财日,每月10日作为村务、财务公开日,使番禺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近两年来,番禺区着重充实完善公开内容,巩固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一是建立定期检查考核制度,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持之以恒。制定实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检查考核制度》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百分考核方案》,确定镇每季度、区每半年检查考核一次。二是制订民主理财规则,培训理财成员。为了规范民主理财工作,制订了《民主理财小组工作守则》,下发至各村理财小组成员手中,民主理财工作有章可循,依规办事。举办了5期民主理财成员培训班,共有1020名理财成员参加了学习,大大提高了民主理财小组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充实完善公开内容,进一步增加透明度。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村干部报酬、接待费开支、征地款收支、债权债务等事项,要求各镇实行明细专项公布。四是推行农村财会电算化,深化农村财务管理改革。目前,番禺区已有70%左右的村实行了财会电算化。五是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加大监督力度。近两年来,番禺区全面开展了对村队两级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各镇分别成立了农村审计机构,每年对各村的财务收支、工程发包、干部报酬、征地款收支等进行专项和全面审计。
***区下辖20个镇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有305个行政村。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总人口90多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5万人。近年来,**区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广州市有关部署,以建设镇党委“六个好”和村级组织“五个好”为目标,推进“三级联创”不断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
——由过去四年的工作队驻村扶持转变为工作队和派出单位挂钩跟踪联系镇村。对挂钩联系点,实行“五跟踪”,即思想上跟踪提高,经济上跟踪扶持,工作上跟踪帮助,实际问题跟踪解决,制度建设上跟踪落实。
——由过去四年重点扶持困难村转变为抓“两头”,带中间。在继续扶续困难村的同时,加大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文明示范镇村,树立一批两个文明建设富有特色的镇村,使番禺区的镇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过去四年鼓励农民敢富冒富的基础上,大张旗鼓开展以扶持农村困难户为主的弱势群体活动,为群众送温暖,排忧解难建制度、定措施,层层落实、户户落实。
——牢牢抓住重点,继续强化镇党委的龙头作用,通过轮岗、交流、培训和创建好班子活动等,不断加强镇村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其不断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做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合格领路人。
——努力探索农村工作新路子,通过镇村政务公开、村委直选、村民自治等,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新思路带来了新面貌、新变化、新成绩。经过三年努力,番禺区基本上达到新三年农村基层建设奋斗目标。2000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59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6596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352%、1026%和228%。工农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镇有17个,占全区总镇数的81%;镇级财政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镇有11个,占全区的523%;村级经济总收入为3853亿元,比1997年增长26%。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其中达50万元以上的村有264个,比1997年增加43个,占全区村总数的866%。涌现出榄山村、罗家村等一批省、市农村先进党支部。全区305个村全部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其中32个被广州市命名为安全文明村,175个村被评为文明村。全区21个镇(区)基本达到“六个好”目标要求。全区计划生育连续12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去年六月,番禺区被广州市政府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带头办点抓点,整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精心部署。
****区为了确保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目标,区、镇分别成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及时调整和充实人员。区委、区政府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各阶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研究制定不同时期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
(二)坚持区领导办点制度,保证农村基层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区坚持并不断完善区领导挂钩联系镇村制度,明确每位领导干部每月要到农村5至7天,全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3个月,且要有10天以上的时间驻村,与群众“三同”;每年要力争为镇、村、户解决一至二个实际问题,办成一、二件实事。区委五套班子成员共26名领导干部分别与21个镇(开发区)建立了挂钩联系点。区委书记***挂钩联系南沙开发区并驻点鹿颈村。几年来,在他的帮助指导下,**开发区、**村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如为解决鹿颈村因农田被全部征用,农民就业难的问题,梁书记与村干部一起研究,摸索到出海捕鱼、上山种果、外出承包等多种就业途径,并利用南沙东部开发提供的机遇,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2000年,南沙开发区工农业总产值达29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688%;鹿颈村经济收入达12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332元。区委副书记、区长**驻点联系新造镇。帮助该镇最后一个未通有线电视的东西庄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协助秀发村建成了360米的环村公路,解决了该村改路通渠引水灌溉难等问题。目前,****区领导带头挂钩办点,已成为经常化和制度化。
(三)建立工作责任制,发挥镇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区委明确镇党委负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以镇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委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镇领导成员分别负责联系一至两个村的工作责任制。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各镇党委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帮助村建立完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责任制,提高办事效率,解决“有章理事”、“依章办事”的问题。二是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镇领导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教育引导、政策倾斜、资金帮助等帮扶措施,积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如沙湾镇引导各村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使村级经济稳步发展。2000年该镇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7995万元。榄核镇为促进村与村之间的平衡发展,每年拿出50万元对村实行贷款半贴息,为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各镇党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抓好村民生活、生产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各镇认真抓好镇级“十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所现代化示范学校、一间达标医院、一个达标广播文化站、一个公园、一个体育活动中心、一个宣传文化长廊、一间影剧院、一个垃圾处理场(站)、一条文明示范村(小区)、一条文明样板路;各村抓好“五个一”工程建设,即一所达标学校、一间图书文化室(藏书三千册以上)、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宣传橱窗、一个公园。目前,全区已建村级小公园165个。此外,积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镇村和文明户、计划生育等工作。四是重视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保持农村大局的稳定。各镇党委围绕征地引发的纠纷、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农村“外嫁女”、福利分配等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引用法律法规疏导和教育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上访问题,稳定了人心
。
(四)坚持工作队挂钩联系制度,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帮扶力度。
1998年初,**区按新三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对全区的挂钩联系工作队进行了调整。重新组派了48支工作队挂钩联系48个后进村。2000年下半年,又以挂钩联系工作队为班底,组成21个由镇领导带队、处局级干部任组长,共有500人参加的工作组,分赴21镇(开发区)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工作组按照区委的要求与基层群众“三同”,了解群众心声,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制订整改方案,按先急后缓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件件有回音。在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期间,区委、区政府拨出专款2250万元,各镇、工作队及村共筹措3000多万元,用于解决一些困难村修路桥,解决食水等困扰村民生活的问题,以及解决特困户生产、生活上的经济困难。
二、大力加强镇村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抓住换届的有利时机,做好镇村班子的调整。
1998年底至1999年初,番禺区的镇村级党政领导班子面临换届。番禺区委针对一些镇班子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以及长期没有交流和轮岗等情况,加大了交流和轮岗的力度。调整了正职领导11人,交流10人。此外,把一批党性强、有开拓精神、年轻有为的同志提拔上领导岗位,全区新进镇领导班子有132人。2001年9月,番禺区委在区镇机构改革中,调整镇级领导班子成员154人,占镇级领导班子成员的542%。其中,调整党政正职领导24人,交流59人,提拔年轻干部11人,使镇级班子调整配备工作有了重大突破。对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干部“四化”方针,着眼于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班子活力和优化群体结构,配强配好班子。在第一届村级换届选举中,优化、调整了村两委干部120人,精简了村干部134人。今年第二届村级选举中,调整班子成员1012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的占6397%,比上届提高19%,为加快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
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的重要一环。
1、大力抓好干部、党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区委十委重视抓好镇村干部的培训工作。按照分层次培训农村干部的原则,分批安排35名镇委书记、镇长到广州市委党校参加了培训。区委党校也先后举办了二期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培训班,四期连任村支书、主任培训班(388人),四期镇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培训班。镇级党校在抓好村干部岗位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组织657名村干部参加了成人中专学习。1999年以来,全区共培训镇干部601人,占镇干部总数的775%;培训村干部1594人,占村干部总数的838%;培训农村党员19769人,占全区党员总数的945%。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番禺区镇村干部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认真抓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2001年3月以来,××区先后开展镇、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区委高标准、严要求,广泛发动,组织周密,注重抓点,边学边改,狠抓整改措施落实。拨出专款1500万元,帮助各镇、村解决整改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镇级学习教育活动中,全区各镇、站、所排查出484个突出问题,并解决了381个,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新时期党建思想理论的系统教育,转变了思想和工作作风,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定了带领农民奔康致富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农村干部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得到发扬。
3、深入开展“两思”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强了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两思”教育和“警示”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番禺区委要求各镇村开展“两思”教育和“警示”教育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强化廉政制度建设和管理约束结合起来,带动、深化镇级“六个好”建设及村级“五个好”建设。2000年,大石镇、榄山村、人民村等组成“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分别到21个镇(开发区)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作了24个场演讲报告会。全区近8000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听取了报告会。通过报告团的报告,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知富源,明方向,增信心,创新业”。此外,利用胡长清、成克杰等反面典型,分别以辅导报告会、学习会的形式对各镇村干部、党员进行“警示”教育,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抓“两头”,促中间,推进农村基层建设上新台阶。
番禺区委积极抓好创建“示范镇”、“示范村”的各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每个示范镇、村的创建工作,均安排一名区五套班子领导分工负责,保证创建活动的领导力度。二是制订创建规划。既有长远打算,也有近期安排。按高标准、严要求规划,各项指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三是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互相借鉴、找出差距、取长补短。四是认真抓好落实。尤其抓好个别镇、村在计划生育和村容村貌方面的薄弱环节,抓住难点,抓出成绩,抓出特点。五是树立典型,及时推广。先后推广了被省和市确定为示范镇的大石镇,被省确定为示范村的榄山村,被市确定为示范村的沙坑村、傍西村、沙墟二村、谢村和河村,等等先进典型,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及有关会议上广泛宣传。组织示范镇村参加“两思”教育报告团,在全区各镇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区委还在榄山村召开了现场会,作出了《关于学榄山,进一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区“学榄山,赶榄山”。通过开展示范镇、村的创建工作,使番禺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外,在抓好示范镇、村的同时,还认真抓好对后进村的帮扶,对后进村实行政策和资金倾斜,在通路、通水、水利建设等方面,由区、镇、村共同投资,挂钩工作队积极协助村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解决后进村的实际困难,改善投资环境。对班子较弱的村,组派区镇工作队实施帮扶,选择思想好、有经济头脑的人进入班子,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对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村,以镇党委为主,组派工作组驻村调查,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化解矛盾。由于坚持了抓“两头”、促中间,使番禺区农村基层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三、大力开展帮扶弱势群体工作,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区委、区政府积极开展帮扶弱势群体活动,进一步转变作风,“心”入群众,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一)制订具体措施,发动群众帮扶弱势群体。
为了广泛扎实地开展帮扶困难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工作,并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区委、区政府研究制订了具体措施。一是各级党政机关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切实把帮扶弱势群体的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建立帮扶工作档案和考核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年度工作政绩的重要内容。二是区、镇、村每年拨出专款,补助帮扶对象,确保人均月收入达210元以上。三是各镇(开发区)每年拨出一定的专款,加上社会各方赞助,建立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基金,确保病有所医。四是对“特困户”的子女就读中、小学,免交学杂费。不足部分由各镇拨出专款解决,确保“特困户”子女有书读。五是对弱势群体中有能力从事生产劳动的,镇、村要通过各种门路和渠道优先解决就业,积极引导他们通过自力更生,摆脱贫困,勤劳致富。六是凡由民政部门确认的“五保户”,采取镇、村共同承担的办法,将“五保户”送入敬老院,确保老有所养。七是凡弱势群体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工商私营企业者,属镇内管理收费的,全部减免;属上级部门管理收费的,协助其申请减免。八是实行“特困户”脱贫解困包干责任制,即把各镇“特困户”的帮扶对象逐一与镇各部门、镇属各单位和村委会“结对”,为特困户“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帮出路”,使他们从贫困中走出来。为了使扶持工作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在石楼镇召开了现场工作会议,对帮扶弱势群体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并推介了一些帮扶工作比较突出的好经验,使八项帮扶措施在各镇村得到贯彻落实,掀起了帮扶弱势群体的热潮。区领导和工作队还到各自联系的镇村,对困难户登门慰问,送钱送物为困难户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区镇领导和工作队共慰问困难户910户,为村、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办好事实事175件,大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此外,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筹建帮扶弱势群体专项基金。番禺区荣誉市民、香港石楼镇同乡会会长陈启发先生慷慨为镇基金会捐赠了20万元,同时带头认助“一帮一”对象100人,发动同乡会帮扶了50人。沙湾镇举办“沙湾扶贫助弱文艺晚会”,以文艺形式,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帮扶弱势群体工作,得到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和踊跃捐助。现全区各镇扶持弱势群体基金共有3000万元。
(二)开展“百村共富工程”,结对帮扶,协力脱贫致富。
以富村带动穷村脱贫致富是帮扶弱势群体的重要措施。各镇(开发区)把开展“百村共富工程”与帮扶弱势群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富村与穷村结对子,通过富村对穷村的帮带,使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经济意识、招商技巧等方面得到提高。自1997年以来,番禺区每个镇(开发区)在所属范围内普遍结成一到两对对子(另有五个村与增城派潭镇的五个村结对)。最突出的是石碁镇,对子村结了八对。结对帮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该镇石岗东村的结对对象文边村,结对前,全村只有一间产值60万元、利润仅3至5万元的电镀厂,因无力整治环保问题而濒临倒闭,村集体年纯收入仅27万元。结对子后,石岗东村不仅为改善文边村办学条件捐送了100套课桌凳,还无偿拿出几万元解决了电镀厂的环保问题,又与瑞丰机电总厂共同投资80万元,三方联营扩大电镀厂生产规模,使该厂年产值达300万元,文边村每年可净得固定利润27万元。此外,还协助文边村引进了总投资2000元、占地100亩的外资企业福田化工厂,使该村每年可收取72万元的管理费,以后每5年还递增20%。目前,文边村每年的纯收入达到130万元。又如桥山村在结对村新桥村的帮扶下,经济意识和脱贫致富的胆识大大增强,已发展了七、八家企业,村集体纯收入由结对前的80万元增加到130万元,2001年达400万元。石碁镇结对子活动开展三年来,富裕村对欠发达村的无偿资助达155万元。
(三)开展“科技结良缘”活动,帮扶农民奔康致富。
为使科教兴农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番禺区以黄阁镇小虎麻虾标粗和万顷沙镇香蕉组培两个科技项目为试点,开展辐射带动农户奔康致富的“科技结良缘”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三年来,市、区、镇共投入470万元用于黄阁镇小虎村麻虾标粗养殖技术的技术改良、规模扩展,使小虎村麻虾成为知名的品牌,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目前,该村及邻近村的农户共养殖小虎麻虾7018亩,每亩产值5500元,亩纯收入2300元。各级还投入了资金260万元对万顷沙镇香蕉组培技术实行扶持推广。2000年,生产销售香蕉种苗180万株,产品远销日本和我国各大省市,带动农户种植面积近1万亩,每亩可增产750公斤,共为农户增收731万元。实践证明,开展“科技结良缘”活动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解困、奔康致富的好路子。
四、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行镇务、村务两公开
(一)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区委在全区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础上,从1999年11月开始,全面铺开了镇政务公开工作。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由区委基层办牵头成立镇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推行镇政务公开的指导、协调、检查、等工作。二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实施意见。为搞好政务公开,番禺区先后到了省的试点深圳坑梓镇、广州市的试点天河区南岗镇参观学习。根据省委和广州市委的要求,结合番禺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做好这项工作的要求。三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番禺区把原潭洲镇作为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试点镇,为全区推开这项工作树立样板。在认真抓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现场会,由潭洲镇介绍经验,区委领导作部署,使这项工作全面展开。四是加强指导和检查工作。通过深入各镇和召开汇报交流会,利用《基层建设简报》,做好检查指导工作。至2000年5月,各镇(开发区)包括所属部门、单位全部实行了政务公开,经检查验收,全部达标。目前,各镇的办事程序、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已全部上墙公开,政务公开资料汇编印发到有关部门和群众手中,大多数镇举办了政务咨询活动和电视政务发布会,各镇分别聘请10人左右的政务监督员,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番禺区一些镇还把教育、医院等单位也列入公开范围,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二)村务公开,把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区是省村务公开工作的试点。目前,全区305个村的村务公开工作已全部达到公布专栏橱窗化、公布地点公众化、公布内容通俗化、热点问题专项化的“四化”标准。各村全面建立了民主监督机制,制订了财务管理、工程发包、廉政建设等八项民主管理制度,选举成立了以村民代表为主要成员的民主理财小组。全区统一确定每月5日作为民主理财日,每月10日作为村务、财务公开日,使番禺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近两年来,番禺区着重充实完善公开内容,巩固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一是建立定期检查考核制度,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持之以恒。制定实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检查考核制度》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百分考核方案》,确定镇每季度、区每半年检查考核一次。二是制订民主理财规则,培训理财成员。为了规范民主理财工作,制订了《民主理财小组工作守则》,下发至各村理财小组成员手中,民主理财工作有章可循,依规办事。举办了5期民主理财成员培训班,共有1020名理财成员参加了学习,大大提高了民主理财小组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充实完善公开内容,进一步增加透明度。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村干部报酬、接待费开支、征地款收支、债权债务等事项,要求各镇实行明细专项公布。四是推行农村财会电算化,深化农村财务管理改革。目前,番禺区已有70%左右的村实行了财会电算化。五是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加大监督力度。近两年来,番禺区全面开展了对村队两级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各镇分别成立了农村审计机构,每年对各村的财务收支、工程发包、干部报酬、征地款收支等进行专项和全面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