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信用社作为最基层的农村金融机构,在促进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确定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点多面广、工作量大、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是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客观问题。为了生存和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追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是抓好贷款营销工作。
一、当前在贷款营销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1、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由于受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贷户的诚实守信意识有淡化,故意以各种方式躲避债务,也有一些贷户存在观望、等待心理,能拖则拖,能赖则赖,加上一些企业经营以关停、破产等形式逃避债务,给信用社的贷款回收工作带来阻力。
2、贷款抵押担保机制尚不健全。历年陈欠的信用贷款、村组集体棚架贷款、行政干预形成的不良贷款等等,已经成为既定的风险,而目前正在推行的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隐患。农民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各种意外情况难以避免,由于缺乏有效和抵押担保,致使贷款的风险相对集中于农村信用社。所以,虽然农村信用社对推行贷款营销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受外部信用环境的制约,也时有重重困扰。
3、营销资金不足。目前,虽然农业银行经营机构已大部分从农村撤出,但邮政储蓄网点仍在占据着一定的农村资金市场,其经营条件和服务手段都大大优于农村信用社,同时各县域商业银行经营机构在农村吸收的资金很少用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而是大量流入大中城市或大型国有企业,致使农村资金大量分流。使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从内部情况看,受社会经济环境、贷户经营管理等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投放的信贷资金存在很大风险,有些贷款已经形成呆滞、呆帐,长年沉积,增加了不良贷款比重,很大程度的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的提高,也直接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
4、小额贷款难以满足农户对贷款多层次的需求。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重点是种养加工等各种发展类型的农户。目前在开展农户贷款营销工作中,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对于存在往年陈欠贷款且无能力偿还或生产基础差、承贷能力不强的贷户,农村信用社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一般不敢轻易对其投放贷款,形成惧贷现象;二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发展思路明确,有较大发展规划的农户,已不满足于小规模的保守经营,需要大额贷款支持,进行多种经营或扩大再生产,对于几千元的小额贷款不感兴趣,不愿从农村信用社贷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营销工作开展。
5、部分内部管理制度影响了贷款营销。一是随着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与加强,在信贷管理方面,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贷款的发放责任得以切实落实,包放、包收、包效益已成为贷款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贷款放得出收不回来,贷款责任人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在贷款营销人员中也相应产生了惧贷心理。二是少数农村信用社的负责人在思想理念上对贷款营销工作认识不够,没有改变以往的传统经营观念,不能很好地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品种推销出去,这也是造成贷款营销工作开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对策建议
1、转变传统经营观念,增强贷款营销意识。要从思想上对贷款营销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将贷款营销与组织存款、清收盘活相结合。客户经理要彻底改变“衙门作风”和“官商习气”,变坐门等客为上门服务,要深入四田间地头和村组农户,搞好贷前调查和贷后服务,加强与农户的联系与沟通。在内部管理和业务考核上,要尽量克服贷款“零风险”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观念,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营销机制。一是要制定较为完善的贷款营销方案,使营销工作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二是要改善和强化贷款营销队伍。要通过内部机制改革,逐步缩减内勤人员,充实外勤人员,并将一部分优秀信贷员选派到客户经理岗位上,建立一支素质过硬,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三是大力开展组织存款资金和清收盘活工作,增强支农资金实力;四是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探求适应当地实际的贷款发放新方式,改进贷款方式,简化贷款手续,使贷款销得出、销得快、销得好;五是创新支农手段,拓展发展空间。要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工作为契机,大力弘扬诚信美德,增强农民的信用观念,优化信贷环境。积极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做到敢放勤收,增加经营效益。
3、完善贷款营销体系,提高社会信用。在现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与登记咨询系统,搞好与当地政府部门和其他金融单位在制裁逃废债方面的协调与合作,逐步形成一个社会性的网络监督体系,及时对不守信用者给予暴光和现金、结算等方面的制裁。通过完善社会信用的软硬件建设,加强对贷款的全面监控,严防逃废债行为。同时,要大力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信用企业等评定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贷款企业、贷款农户的信用意识。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切实提高社会整体信用观念,形成重合同、守信用的良好社会风气,为贷款营销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当前,农村信用社作为最基层的农村金融机构,在促进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确定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点多面广、工作量大、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是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客观问题。为了生存和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追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是抓好贷款营销工作。
一、当前在贷款营销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1、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由于受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贷户的诚实守信意识有淡化,故意以各种方式躲避债务,也有一些贷户存在观望、等待心理,能拖则拖,能赖则赖,加上一些企业经营以关停、破产等形式逃避债务,给信用社的贷款回收工作带来阻力。
2、贷款抵押担保机制尚不健全。历年陈欠的信用贷款、村组集体棚架贷款、行政干预形成的不良贷款等等,已经成为既定的风险,而目前正在推行的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隐患。农民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各种意外情况难以避免,由于缺乏有效和抵押担保,致使贷款的风险相对集中于农村信用社。所以,虽然农村信用社对推行贷款营销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受外部信用环境的制约,也时有重重困扰。
3、营销资金不足。目前,虽然农业银行经营机构已大部分从农村撤出,但邮政储蓄网点仍在占据着一定的农村资金市场,其经营条件和服务手段都大大优于农村信用社,同时各县域商业银行经营机构在农村吸收的资金很少用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而是大量流入大中城市或大型国有企业,致使农村资金大量分流。使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从内部情况看,受社会经济环境、贷户经营管理等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投放的信贷资金存在很大风险,有些贷款已经形成呆滞、呆帐,长年沉积,增加了不良贷款比重,很大程度的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的提高,也直接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
4、小额贷款难以满足农户对贷款多层次的需求。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重点是种养加工等各种发展类型的农户。目前在开展农户贷款营销工作中,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对于存在往年陈欠贷款且无能力偿还或生产基础差、承贷能力不强的贷户,农村信用社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一般不敢轻易对其投放贷款,形成惧贷现象;二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发展思路明确,有较大发展规划的农户,已不满足于小规模的保守经营,需要大额贷款支持,进行多种经营或扩大再生产,对于几千元的小额贷款不感兴趣,不愿从农村信用社贷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营销工作开展。
5、部分内部管理制度影响了贷款营销。一是随着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与加强,在信贷管理方面,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贷款的发放责任得以切实落实,包放、包收、包效益已成为贷款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贷款放得出收不回来,贷款责任人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在贷款营销人员中也相应产生了惧贷心理。二是少数农村信用社的负责人在思想理念上对贷款营销工作认识不够,没有改变以往的传统经营观念,不能很好地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品种推销出去,这也是造成贷款营销工作开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对策建议
1、转变传统经营观念,增强贷款营销意识。要从思想上对贷款营销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将贷款营销与组织存款、清收盘活相结合。客户经理要彻底改变“衙门作风”和“官商习气”,变坐门等客为上门服务,要深入四田间地头和村组农户,搞好贷前调查和贷后服务,加强与农户的联系与沟通。在内部管理和业务考核上,要尽量克服贷款“零风险”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观念,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营销机制。一是要制定较为完善的贷款营销方案,使营销工作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二是要改善和强化贷款营销队伍。要通过内部机制改革,逐步缩减内勤人员,充实外勤人员,并将一部分优秀信贷员选派到客户经理岗位上,建立一支素质过硬,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三是大力开展组织存款资金和清收盘活工作,增强支农资金实力;四是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探求适应当地实际的贷款发放新方式,改进贷款方式,简化贷款手续,使贷款销得出、销得快、销得好;五是创新支农手段,拓展发展空间。要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工作为契机,大力弘扬诚信美德,增强农民的信用观念,优化信贷环境。积极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做到敢放勤收,增加经营效益。
3、完善贷款营销体系,提高社会信用。在现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与登记咨询系统,搞好与当地政府部门和其他金融单位在制裁逃废债方面的协调与合作,逐步形成一个社会性的网络监督体系,及时对不守信用者给予暴光和现金、结算等方面的制裁。通过完善社会信用的软硬件建设,加强对贷款的全面监控,严防逃废债行为。同时,要大力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信用企业等评定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贷款企业、贷款农户的信用意识。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切实提高社会整体信用观念,形成重合同、守信用的良好社会风气,为贷款营销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